1. 海鹽縣的沈盪鎮好不
偶也沈盪的,現在沈盪外地人還是蠻多的,工廠也挺多的,我家離那工業園區不遠,有些廠現在還在造呢。。。像五金類的廠比較多,像上面樓主說的光泰還好,像紙廠就不怎麼好了
2. 四大鹽場
中國的四大鹽場:
「四大鹽場」是指:長蘆鹽場(區)、遼東灣鹽場(區)、萊州灣鹽場(區)、淮鹽產場(區)。
(1)長蘆鹽場:我國海鹽產量最大的鹽場,主要分布於河北省和天津市的渤海沿岸,其中以塘沽鹽場規模最大,年產鹽119萬噸。長蘆鹽場南起黃驊,北到山海關南,包括塘沽、漢沽、大沽、南堡、大清河等鹽田在內,全長370公里,共有鹽田230多萬畝,年產海鹽300多萬噸,產量佔全國海鹽總產量的四分之一。長蘆鹽區的開發歷史悠久。遠在明朝時期,在滄縣長蘆鎮就設置了管理鹽課的轉運使,統轄河北全境的海鹽生產。到清代,雖然將這一機構轉移至天津,但是襲用舊名,一直稱長蘆鹽區。這裏海灘寬廣,泥沙布底,有利於開辟鹽田;風多雨少,日照充足,蒸發旺盛,有利於海水濃縮;這里鹽民善於利用濕度、溫度、風速等有利氣象要素,具有豐富的曬制海鹽經驗。上述這些條件,都為該鹽場大規模發展制鹽業,提供了良好的基礎。長蘆鹽場所產之鹽,數量大,質量好,顆粒均勻,色澤潔白,中外馳名。
(2)遼東灣鹽場:營口鹽場,營口鹽場處於中國四大鹽區的遼東灣鹽區,是遼寧省最大的鹽場,1989年產量達30.4萬噸,生產能力可達80萬噸,產品暢銷東北等國內地區,遠銷日本、朝鮮、加拿大、荷蘭、以色列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場區地處遼東半島西南沿海,佔地175平方公里,素有「百里銀灘」之稱。所依託的海區無工業污染,資源豐富,氣候適宜,具有生產優質海鹽和進行水產養殖的自然優勢。現有海鹽、鹽化工和水產養殖三大系列優質產品近20種,其中鹽系列產品主要有工業鹽、真空再制精鹽、粉洗精鹽、粉碎洗滌鹽、日曬鹽、融雪鹽、漁鹽、畜牧鹽、腌漬鹽等;鹽化工產品主要有白色氯化鎂、黃色氯化鎂、融雪劑、溴素、硫酸鎂、氯化鉀等;水產養殖品有水產品育苗、養殖對蝦、蜢蝦醬等。
(3)萊州灣鹽場:山東萊州灣鹽區,山東省萊州鹽場為國家大型二企業。現有職工800人,主要生產原鹽、日曬鹽以及其它相關鹽化產品。公司年產原鹽200萬噸。銀山牌大粒原鹽享譽國內外。 是我國及世界上利用該類地下鹵水資源最早的地區,已有千年歷史,但在20世紀80年代以前,一直處於自發開采階段。除了1957年在壽光羊口鹽場做過小面積淺層勘探外,只有鹽務部門研究過地下鹵水制鹽技術問題,沒有做過地質學研究。20世紀70年代末以來,我國沿海經濟大發展,原鹽供不應求。原來利用低濃度海水為原料的海灘曬鹽,總是要依靠擴大鹽田面積才能增加產量,但這必然受到了灘塗面積的制約。而老鹽田技術改造投資大,見效慢,效率低,也不適應發展需要。
(4)淮鹽產場:江蘇海鹽古稱淮鹽,是因淮河橫貫江蘇鹽場而得名,淮鹽產區是中國四大海鹽產區之一。江蘇鹽場分布在北起蘇魯交界的綉針河口,南至長江口這一斜形狹長的海岸帶上,跨越連雲港、鹽城、淮陰、南通4市的13個縣、區,佔地653平方公里。江蘇海岸帶有全國最偉廣闊的沿海灘塗,四季分明的氣候條件,適宜於海鹽生產。
淮鹽產品是大批量、大噸位物資,在運輸上採用河運、海運、公路、鐵路等運道,帆船、輪船、汽車、火車等運具運往銷區,行銷湘、鄂、皖、贛和蘇、魯、豫、滬、浙、貴等省、市、自治區計270個縣(市),供2億多人口食用,從1980年開始,淮鹽投入國際市場。
浙江景興造紙工業園地址:浙江省嘉興市市區平湖市乍王公路附近海寧經編針織科技工業園先鋒工業區東區浙江省嘉興市市區海寧市豐收大道附近萬業工業園浙江省嘉興市海寧市雙聯路 -中國皮都科技工業園浙江省嘉興市海寧市隆興路 - 海寧中國經編針織科技工業園浙江省嘉興市海寧市豐收路
4. 嘉興海鹽經濟情況怎麼樣
經濟同比上一年,經濟在迅速發展。
2020年,海鹽經濟社會發展表現出色,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44.51億元,同比增長3.1%;財政總收入突破百億,達到100.05億元,其中一般公共預算收入58.18億元,同比分別增長9.3%和11.3%;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為66006元、40336元,同比分別增長3.6%和6.7%。
綜合實力上升的背後,靠的是工業經濟發展的「硬實力」。去年以來,海鹽深入開展工業技改(轉型)升級行動、六大產業鏈提升工程行動、企業培大育強精準幫扶攻堅行動、深化「三服務」提升行動四大主題行動,工業經濟取得逆勢增長,企業利潤率領跑全市。全縣規上工業產值實現1019.8億元,同比增長1.5%,其中縣內規上工業實現產值844.5億元。全縣規上工業增加值實現274.8億元,同比增長0.4%;縣內規上工業增加值實現152.9億元,同比增長8.5%。凈增規上企業44家,產值超億元企業達164家。
在堅持工業強縣基礎上,海鹽持續優化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步伐不斷加快。去年,全縣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裝備製造業增加值分別實現217億元、131.5億元、65.8億元,分別增長3.3%、5.0%、6.9%,佔全縣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分別為78.9%、47.9%、24.0%。同時,數字經濟核心製造業保持逆勢增長態勢,65家規上數字經濟核心製造業企業實現產值94.24億元,同比增長15%,數字經濟核心製造業實現增加值19.97億元,同比增長13.1%。 同時,海鹽堅持協調發展理念,在高質量發展中扎實推進共同富裕。
拓展資料:
經濟發展的度量 經濟學家們一般用國民生產總值(GDP)來作為衡量經濟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由於度量經濟發展是一個極其復雜的問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現在有越來越多的人主張用若干個具體指標組成的綜合指標體系來衡量和評價經濟發展的水平和質量。如:物質生活質量指數(PQLT)、人類發展指數(HDI)和購買力平價(PPP)。
5. 嘉興市有幾個工業區哪個區經濟最發達工廠多
摘要 親,工業園區有很多類型的
6. 浙江省嘉興市海鹽縣近期的發展趨勢怎麼樣
海鹽的是西塘橋鎮,並不是西塘古鎮。真正的西塘在嘉善。西塘橋主要是原來的元通、西塘橋、海塘三個鄉並起來的,鎮政府設在元通。杭州灣跨海大橋的建成給這個鎮注入的活力,海塘片工業發達,西塘片農業經濟發展迅速,而且海鹽今後肯定還會往北發展,因為新汽車站建在北面,就是現在的省道收費站那裡,這里會成為交通中心。南面是醫院,疾控中心,這些都需要安靜,所以這里應該不會很熱鬧。總之我認為,西塘橋的前景是美好的,至於房價,我認為這兩年國家會出台一些措施來宏觀調控一下的。因為曾經倫敦首爾的經濟危機都是房價造成的。但這兩年,跌應該不會跌到哪裡去的。
7. 嘉興市海鹽縣百步鎮五豐工業園區金龍塑業工資怎麼樣是做什麼的廠里大概有多少人
3000,很好
8. 我國海鹽的主產省區是出自哪裡
我國比較著名的海鹽的產地是哪些呢?
(1)長蘆鹽區
長蘆鹽場我國海鹽產量最大的鹽場,主要分布於河北省和天津市的渤海沿岸,其中以塘沽鹽場規模最大,年產鹽119萬噸。長蘆鹽場南起黃驊,北到山海關南,包括塘沽、漢沽、大沽、南堡、大清河等鹽田在內,全長370公里,共有鹽田230多萬畝,年產海鹽300多萬噸,產量佔全國海鹽總產量的四分之一。
長蘆鹽區的鹽場主要分布在樂亭、灤南、唐海、漢沽、塘沽、黃驊、海興等縣區內。其生產規模(包括鹽田面積、原鹽生產能力和鹽業產值等)佔全國海鹽的25%~35%。1988年原鹽產量為415萬噸,占渤海區海鹽產量的50.2%。從長蘆鹽區的開發現狀看,天津濱海的塘沽、漢沽等鹽場擴大的餘地不大,隨著城鎮、港口工業的發展,還有進一步縮小的可能,但黃驊、南堡、大清河等鹽場還有相當的發展潛力。
(2)鶯歌海鹽場
海南島最大的海鹽場,在華南地區也是首屈一指。建於1958年,總面積3793公頃,年生產能力25萬噸,最高年產30萬噸。機械化程度達69%。主要產品有粗鹽、日曬細鹽、日曬優質鹽、粉洗精鹽等。其中日曬優質鹽1988年榮獲輕工業部優質產品稱號,粗鹽1992年榮敬愛省鹽系統一等獎。近兩年來,全方位轉換經營機制,綜合發展經濟,已投資興建年產300噸澳素廠,年產300噸氯化鎂車間,年產2000公斤螺旋藻廠,聯營年產500公斤天然胡羅卜素廠。同時積極發展第三產業,已創立十幾家公司,集工、商、貿、旅、房地產為一體,開辟鹽、化工、多種經營三個同步發展的廣闊道路。
(3)淮鹽產區
因淮河橫貫江蘇鹽場而得名。江蘇鹽場分布在北起蘇魯交界的綉針河口,南至長江口這一斜形狹長的海岸帶上,跨越連雲港、鹽城、淮陰、南通4市的13個縣、區,佔地653平方公里。江蘇海岸帶有全國最為廣闊的沿海灘塗,四季分明的氣候條件,適宜於海鹽生產。
(4)慈溪鹽場
浙江省最重要的海鹽生產區之一,其鹽業生產歷史已有1300餘年。慈溪海鹽產量長期位居全浙之冠,主要產地庵東素有「浙江鹽都」之美譽。它位於杭州灣南岸,始於唐代,至宋代已具一定規模。宋慶歷七年(1047),慈溪沿海人民修築了第一條攔海大壩即大古塘,鹽場移至大古塘以北。據有關史料記載,宋代慈溪自東至西已建有龍頭、鳴鶴、石堰三鹽場,其中石堰、鳴鶴兩場的鹽產量占錢塘江口南岸7個主要鹽場產量的64%,其重要性可見一斑。在鹽的質量方面,這兩場所產的鹽都是名列榜首。《宋史.食貨志下四》中說:「石堰以東近海水咸,故雖用竹盤面鹽色尤白。」以後,隨著錢塘江口門的移動和杭州灣海岸的淤漲,許多鹽場先後廢止。13世紀後,三北半島的北淤速度加快,石堰、鳴鶴兩個鹽場的實際作業區也不斷向北推移,最後形成了庵東鹽場。
(5)萊州灣鹽區
該區是山東省海鹽的主要產地,包括煙台、濰坊、東營、惠民的17個鹽場,鹽田總面積約400平方公里,1988年海鹽生產量為293.9萬噸。萊州灣鹽區從技術裝備水平、產品質量以及企業經濟效益來看,在國內各鹽區中處於先進地位,主要鹽場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60%以上,單位面積產量高達73噸/公頃,列北方各海鹽區單產之首。
9. 海鹽經濟開發區的概況
海鹽經濟開發區創建於1992年7月,1994年經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為省級開發區。總規劃面積56.82平方公里(其中,海鹽港區6249.6畝,折4.17平方公里),轄11個行政村(社區)和1個集鎮居委會,常住人口5.1227萬,其中戶藉人口4.1645萬,已建成的和正在建設的工業園區有外商投資區、海豐民營工業園、海興民營工業園和標准件工業城。
海鹽經濟開發區已引進各類項目295個,總投資10億元,其中外資項目27個,合同利用外資5251萬美元。聚集了以電子、建材、輕紡、機械為主體的產業群,形成了環境優美、設施齊全、功能完備的現代化工業區。
初創時,開發區位於縣城武原鎮之北,規劃面積為4.41平方公里。1994年8月,經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為省級經濟開發區,控制面積擴大到9.4平方公里。至2003年底,9.4平方公里的規劃區已基本開發完畢。這期間,建起了佔地514.37畝,總投資1.999億的標准件工業城,成為浙江省「十五」特色工業園區。建成了佔地80畝,總投資8000餘萬元、集服務、轉化和孵化功能於一體的科技創業園。成為全縣對外開放的窗口和經濟新的增長點。
2002年9月,因杭州灣跨海大橋建設,經省政府批准設立海鹽杭州灣大橋新區,為開發區的擴容部分,規劃控制總面積為25.7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區面積為12.5平方公里。2004年1月,縣委、縣政府指示開發區「退出老區、開發新區」,並將大橋新區內的東港、新海、新城、西塘、曙光、王莊等6個行政村及成建制的西塘集鎮居委會委託開發區管理,實行鎮區合一開發建設體制。2007年2月,海鹽港區並入開發區,形成「以港促區、以區促港」聯動發展的新格局。2010年10月,海鹽縣行政區劃調整,原西塘橋鎮永寧、劉庄、大寧、海塘、八團等5個行政村(社區)並入海鹽經濟開發區(西塘橋街道),區域總面積擴大至56.82平方公里,其中港區4.17平方公里。
近年來,海鹽經濟開發區緊緊抓住杭州灣跨海大橋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帶來的機遇,通過重新整合自身潛在的資源,形成了開發建設的新優勢,成為浙江省環杭州灣乃至長三角經濟圈臨港型新興產業發展新的黃金寶地。
海鹽經濟開發區以「21世紀錢塘江北岸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點和工貿一體的綜合性現代化新城區」為目標,重點推進外向型經濟和民營經濟發展,致力於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掀起「第二次創業」的高潮。
10. 嘉興海鹽有哪些工業園
君原村 工業園區
於城鎮 將形成一條龐大的工業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