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四川省各縣的GDP排名
2016年10月20日,四川省統計局從經濟規模、發展水平、經濟結構、發展速度、經濟效益等五個方面,對2015年全省175個縣、市、區(成都市青羊區、武侯區、金牛區、成華區、錦江區,攀枝花市的東區、西區和自貢市自流井區等8個區未納入評價范圍)的經濟發展情況進行了綜合評價。龍泉驛區、雙流區、涪城區、新都區、溫江區、郫縣、旌陽區、青白江區、新津縣、翠屏區成為全省十強縣。
TOP1龍泉驛
位於成都市東部,為成都市10個市轄區之一,成都經濟技術開發區所在地。面積558平方公里,人口約80.94萬。2013年、2014年、2015年連續榮獲四川省十強縣榜首。主要產業為汽車生產。
TOP2雙流區
天府新區核心區域,成都雙流國際機場所在地,成都市城市向南發展的中心地帶,全區有建成區面積110平方公里,耕地面積442平方公里。人口約53.26萬。成功創建國家級「科技興貿創新基地」和省級「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
TOP3涪城區
綿陽市轄區,位於綿陽市中部偏西,地處涪江西岸。面積597平方公里,人口約69.18萬。是高端製造業、軟體產業和電子商務產業集聚區。
TOP4新都區
位於成都平原腹心地帶,被定位為成都市城北副中心,承擔成都市機械、IT、電子、食品、生物制葯、旅遊和物流基地的功能。面積428平方公里,人口約81.41萬。
TOP5溫江區
位於成都平原腹地,面積277平方公里,人口約47.57萬。健康食品產業、生物醫葯產業、電子信息產業三大優勢產業發展勢頭良好。
TOP6郫縣
成都市下轄縣,地處成都市西北部、成都平原腹心地帶,幅員面積437.5平方公里,管理2個街道、13個鎮。2014年末常住人口81.73萬人。國家軟體產業化基地、國家中葯現代化科技產業園。
TOP7旌陽區
德陽市主城區,地處成都平原東北邊緣,德陽市主城區。面積648平方千米,人口約688350人。省人才優先發展試驗區,發展高端裝備製造、電纜、天然氣化工、新材料、新能源等主導產業。
TOP8青白江區
位於成都城區北部,面積378.94平方公里,人口約40餘萬。四川重要的冶金、建材和機械製造基地;是西部最大的鐵路物流樞紐,四川省唯一的鐵路貨運型國家對外開放口岸;成都市4個商品市場集中發展區之一,全國十大最具投資潛力市場商圈。
TOP9新津縣
成都市下轄縣,位於四川盆地西部,面積330平方公里,總人口30.96萬人(2014年)。川西重要的物資集散地和交通樞紐,是四川省經濟技術向西南輻射的必經之地。
TOP10翠屏區
屬於四川省宜賓市,截至2013年,總面積1123平方千米,戶籍總人口83.0萬人。是宜賓市政治、經濟、文化發展的中心。
⑵ 成都2005GDP
初步核算,2005年,全市實現生產總值(GDP)2371.0億元,比上年增長13.5%。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82.3億元,增長5.7%;第二產業增加值1007.7億元,增長20.0%;第三產業增加值1181.0億元,增長9.6%。一、二、三產業比例關系為7.7:42.5 :49.8,對全市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3.2%、59.9%、36.9%。
市場物價總體保持穩定。全年城市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比上年上漲2.3%。商品零售價格總水平比上年下降0.2%。工業品出廠價格上漲1.9%。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上漲7.7%。固定資產投資價格上漲4.0%。
就業和再就業工作取得新進展。年末全市從業人員619.0萬人,比上年末增加15.1萬人。其中城鎮從業人員276.5萬人,增加38.3萬人。全年城鎮新增就業12.0萬人,其中,下崗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6.4萬人,「4050」等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再就業2.1萬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05%。農村外出務工人數達132.7萬人,比上年增加9.6萬人,其中轉移出省的21.7萬人,增加1.4萬人,省內市外23.9萬人,增加1.7萬人。
民營經濟快速發展。全市民營經濟增加值1084.2億元,增長21.0%。民營經濟佔GDP的比重為45.7%,比上年提高2.8個百分點。
企業家對經濟增長保持較強信心。2005年4季度全市企業景氣指數達132.53點;企業家信心指數達130.56點。
⑶ 成都市的崇州市經濟情況如何人口數量和城市規模如何
大型外資企業和科研院暫時還沒有,整個崇州的區經濟還處於發展階段,人口數量在郊縣中比起算是比較多的,整個城市還在翻新狀態,但總的來說人民的經濟狀況還是很不錯的,消費也還算中等偏上,中高等企業來投資選擇在崇州投資也是很好的選擇。若是作為生活居家的城市,這種中等生活節奏也是十分不錯的。
⑷ 中國GDP 工業佔多少比例
你好我是一個忠實的gdp愛好者,對各種經濟數據都很感興趣
2010年我國gdp40萬億元合5.8萬美元,超過日本成世界第二。我國是一個工業大國,工業約占國內生產總值的一半47%,我國於2010年工業超過美國成為世屆第一製造業大國
⑸ 四川各城市的GDP排名
2006年四川各市縣GDP,人均,工業增加值及財政總收入
地名----GDP---增長率---人均GDP----工業增加值--財政總收入
全國----209407---10.7%-------------------
四川----8637.81--13.3%--10574---規2597--------地1230
成都----2750.03---13.8%---22774--規750.4---地270
綿陽----560.84--13.9%---11360---規161.1---地23.87
德陽----539.2----14%---14686---規221.3---地21.72
宜賓----428.07---13.6%--9127----規170.5---地18.65
達州----400.4---12.8%---7087---規91.7----地11.47
南充----39 6. 4 6---13.6%--6396--規101.7---地11.25
樂山--- 36 6 .44--14.5%--10892----規164.8----地17.29
涼山----359.6---14.5%---8376---規81.2-----地21.33
瀘州----331.12--13.6%---7848----規90.9----地14.01
自貢----321.99---14.8%---11664--規106.1---地10.03
內江----301.29--14.7%---7605---規115.34---地8.89
資陽----300.1---13.9%---7082---規101.9---地7.7
攀枝花---290.07--14.7%---25698---規176.2---地22.5
廣安----281.11--13%----7493----規50.1---地9.51
眉山----280.83--13.6%---9181---規88.5----地8.53
遂寧----240.94--13.6%--6752----規57-----地6.28
廣元---16 6 .48--12.8%---6040----規28.8---地5.14
雅安----148.91--12.8%---9784----規37.9----地5.54
巴中----146.08--10.6%---4798----規10.3----地2.99
阿壩----86.98---12.8%--9822----規22.1----地7.07
甘孜----60.2----14%----6738---規12.4----地4.22
...........................
金牛區---311.93---14.2%--33054---規63.7-----地12.63
錦江區---260.31---13.8%--43112---規72.47-----地10.26
青羊區---252.7----13.8%--36349---規37.26----地10.6
武侯區---250.24---13.8%--30693---規41.29-----地10.69
雙流----230.03----15.6%---25096---規63.21----地21.88
成華區---210.75---13.4%--27452---規66.32----地7.93
翠屏區---189.91----14.6%---23391---規6.3----3.68
東區----156----------47301----------12
新都區---150.37---14.6---22787---規58.1-----地9.27
旌陽區---130.6---15.1%---20251---62.52-----
綿竹市---122.5---------23879-----------
江油市---115.96---14.4%--13846----48.82-----
龍泉驛區--114.13---14.3%---18914---規32.32----地11.83
什邡市---106.8----13.5%---24936----------20
西昌市---101----15%----15630------------
郫縣----100.16---15.2%---20028---規33.6-----地9.43
自流井區--98.49---18.3%---24728-----------
江陽區---96.9----14.6%---16687---44.73-----
溫江區---96.71---16 .4%---26107---規39.84-----地11.58
都江堰市--96.25---13.1%----15058---規13.22----地8.8
青白江區--94.19---10.4%----23114---規46.78-----地4.05
雁江區---92.98---15.8%----9975---規43.69---1.52
簡陽市---92.3----14.2%---7384----------地4.3
廣漢市---91.36---13.5%----15716-----------
仁壽----90.5----12.3%---6781---規17.6----地1.36
彭州市---89.48----13.6%---11544--規26.1----地4.24
射洪----88.5---14.5%---9674----------5.49
東坡區---88.1---14.8%---11539---規29.8---地0.8018
中江----8 6. 49---14.41%--7199-------------
廣安區---82.8---13.5%---8184----8.2------
威遠----76.67---15%----10959---44.42----7.44
樂山中區--75.66---15.1%--12700----規26.03---地1.57
達縣----75.5---------6768-----------地1.5549
安岳----72.2----12.1%--5550----規13.9----地1.1
三台----70.89---------5917-------------
南部----68.62---13.8%---7343----規12.8-----
崇州市---66.1234--11.2%--10206----規11.84---地2.2416
金堂----64.34---10.6%---8448----規7.2----地2.37
邛崍市---64.2---11.7%----10465---規13.84---地2.37
富順----63.81---12.3%---7751---18.5---地1.16
瀘縣----62.8----13%----7299-----------
內江中區--62.611---16%---11476------------
峨眉山市--61.56---15.6%---13962--規23.98---7.81
渠縣----61.3117--13.3%---5074---規13------
宣漢----61.1----11.55---5891----------地1.1
資中----60.1331--13.2%---5030---20.946-----
涪城區---58.39---15.6%---8850---32.62---7.08
新津----58.14---14.5%---20111---規17.7---地3.02
通川區---57.4----12.9%---13192--規26.9---1.17
廣元中區--56.7----12.6%---11909---27.1-----
大安區---56.05---15.6%---10926----------
大邑----54.5---11.6%---10992---規8.86---地2.07
東興區---54.67---13.8%---6550------------
宜賓縣---54-----11.9%---6351---------2.7
岳池----52.8----12.7%---5707---------地1.5
武勝----52.1----12.9%---7651---10.7----地1.3779
會理----52-----------11746---------4.98
隆昌----51.86---15.6%---7517---規17.53---地0.9581
樂至-----50----13.6%---6629------------
合江----49.49---------6442--------------
榮縣----48.37---12.2%---8285-------------
閬中市---46.9----13.8%---6867---------地1.08
綿陽高新--41.8----17.4%--------34.3----1.3
會東----40-----23.5%---10914---18.44---3.5
龍馬潭區--37.97---15.1%----12050---------
犍為----37.81----14.5%---7461--規15.98----
仁和區---37.25---22.13%---16832--21.9------
營山----36.5-----------5134--------地0.8162
蓬安----35.61----------6450--------地0.7665
萬源市---33.6----13.75----7255-----------
平昌----32.52---10.4%----4345-----------
安居區---32.3----11%-----4244--3.2-----0.3736
蓬溪----32-----13.1%---4551---------0.3876
大英----31.67---15%----6309----規9----地0.4683
蒼溪----31-----13.15---4578----6.8--------
蒲江----29.25----10.3%--12002---規5.48--地0.98
貢井區---29.04---14.5%---10926----------
西區----28.12---17.45----15789---13.97------
沿灘區---28.03---13.1%---8362-----------
船山區---27.4----13.3%---4184---4.9----0.5444
米易----26.0459--17.2%---12589---12.5363-----
劍閣----25.84---12.9%---4499----3.01------
敘永----25.56---13%----4266----5.46----1.879
汶川-------25.0035----8.8%--------22127--------------------
古藺----24.7----------3431---------地1.18
南溪----24.67----13.1%---6850---6.21------
羅江----24.1----13.2%---10242---9.3----2.36
筠連----23.99----13%----7502---------地0.5912
旺蒼----23.8----14.8%---5900---------1.5
鹽邊----22.4----------11348---10.3----地1.6
梓潼----23.06----11.1%--7216----規3.33---0.7216
德昌----19.23----15.9%--9923----------1.55
石棉----19.1----------15588---------2.7956
青神----17.53----13.8%---9791---8.46---0.4167
鹽源----17.38----16%----5284-----------
天全----14.8-----15%---10314--------地0.43
沐川----13.2-----------5697---規5.95--1.48
寧南----12.88----12.3%---7244---規0.9874--1.1967
九寨溝------12.2794------13.5%----14902---------------------
丹棱----12.2----13.8%---8339---規3.2---0.3396
雷波----11.5----11%----4846---4.02----0.6763
元壩區---10.86----13%----5386---1.396---地0.1550
青川----10.8----10.5%---4609---1.5----地0.1696
北川----10-----------6452----------0.95
蘆山----9.6748---15.1%---9170---規3.0753-----
屏山----9.2-----6.2%---3192---規1.3----地0.219
馬邊----8.7-----------5697---------0.9025
康定----8.0898---------15905--------地0.8878
朝天區---8.04----12.6%----4353--規0.6166--地0.174
馬爾康------6.3502------13.4%-----11279---------------------
九龍----8.1-----69%----14542---------0.79
茂縣-------7.8796-----21.4%--------7455---------------------
松潘-------7.1568------10.5%-------10285--------------------
布拖----6.1-----------4026---------0.189
理縣-------5.4522------11.3%------11650-------------------
金陽----5.2837---7.87%---3734----0.4775--0.102
若爾蓋------4.7092-----8.5%--------6699------------------
瀘定----4.3-----------5307---------地0.3701
黑水--------3.8533-----39.7%-------6621-----------------
小金--------3.7542-----13.3%------4752-------------------
阿壩縣------3.1061-----6.3%-------4823-------------------
丹巴----3.05----------5417---------地0.9157
紅原------2.9264--------7.1%------7680-----------------
金川-------2.744------13.5%--------4023--------------------
道孚----2.02----------4091----------地0.1354
壤塘-------1.8635-----9.7%---------5176-------------------
爐霍----1.7458---------4343------------
雅江----1.6685---18%----3936---0.3763---地0.08
.........
註明:
1 以上人均GDP按常駐人口來算
2 工業增加值前面加「規」,表示規模以上企業增加值。 財政總收入前面加「地」,表示地方財政收入
3 其中綿陽涪城區不包括高新區產值部分
4 遂寧船山區的產值來源於遂寧市公眾信息網,但是我個人認為船山區的GDP有誤,船山區的人均GDP應該和射洪差不多
5 郫縣這個數據不包括境內的高新西區數據
⑹ 工業經濟對GDP的貢獻率如何計算
應固定資產投資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的兩種表達方式,用國民收入法測量固定資產投資對經濟增長貢獻的計算方法和步驟分別為:①計算報告期固定資本形成總額增量占同期GDP增量的比重,該比重即為固定資產投資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通常表述為投資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為百分之多少。按此方法計算的資本形成總額(固定資本形成總額+存貨增加),最終消費和凈出口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之和應等於100%。
(固定資產)投資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 △ I/△GDP ×100%
(固定資產)投資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度= △ I/△GDP×( △GDP/△GDP0) ×100%
其中:△ I :固定資本形成總額增量;
△GDP :報告期GDP增量,GDP0 :基期GDP;
△GDP /△GDP0 :報告期GDP增速。
投資乘數是現代宏觀經濟學中的重要概念,其基本含義是增加一筆投資會帶來大於或數倍於這筆投資額的GDP的增加。它等於每單位投資量的增加所導致的產出增加的數量。其公式為:投資引發的GDP=投資乘數×報告期固定資本形成總額。
其中:投資乘數=1/(1-邊際消費傾向)
⑺ 崇州的行政區劃
漢初置江原縣。晉置漢原郡,後改晉原郡。唐置蜀州。南宋紹興十年(1140年)升為崇慶軍節度。淳熙四年(1177年)以高宗潛藩於此乃升為崇慶府,以示崇慶之意。元置祟慶州,1913年廢州改崇慶縣。1994年撤縣設市。
1996年,崇州市面積1090平方千米,轄15鎮13鄉:崇陽鎮、懷遠鎮、元通鎮、三江鎮、江源鎮、羊馬鎮、廖家鎮、觀勝鎮、街子鎮、三郎鎮、萬家鎮、王場鎮、白頭鎮、道明鎮、隆興鎮、聽江鄉、安阜鄉、大劃鄉、梓潼鄉、錦江鄉、公議鄉、上元鄉、苟家鄉、東關鄉、濟協鄉、崇德鄉、榿泉鄉、集賢鄉。
1998年析置何家鄉、西山鄉、崇平鄉、燎原鄉。調整後,崇州市轄15個鎮、17個鄉:崇陽鎮、懷遠鎮、元通鎮、隆興鎮、羊馬鎮、三江鎮、道明鎮、王場鎮、三郎鎮、江源鎮、白頭鎮、廖家鎮、街子鎮、萬家鎮、觀勝鎮;聽江鄉、安阜鄉、大劃鄉、梓潼鄉、錦江鄉、上元鄉、公議鄉、濟協鄉、東觀鄉、崇德鄉、榿泉鄉、集賢鄉、苟家鄉、何家鄉、西山鄉、崇平鄉、燎原鄉。年析置金雞鄉、西江鄉。調整後,崇州市轄15個鎮、19個鄉。
2002年撤銷聽江鄉、梓潼鄉,設立聽江鎮、梓潼鎮。調整後,崇州市轄崇陽、道明、隆興、王場、白頭、三江、江源、羊馬、元通、觀勝、廖家、懷遠、三郎、街子、萬家、聽江、梓潼17個鎮,榿泉、集賢、崇德、濟協、大劃、東關、安阜、錦江、上元、公議、西山、何家、苟家、崇平、燎原、金雞、西江17個鄉。撤銷崇平鄉,設立崇平鎮。
2004年9月8日,省政府(川府民政[2004]34號)批復同意撤銷聽江鎮及西江、金雞、西山、何家、安阜、上元、崇德、東關8個鄉。將原聽江鎮所屬行政區域並入三江鎮;三江鎮政府駐崇新場。將原西江鄉、金雞鄉所屬行政區域並入崇陽鎮;崇陽鎮政府駐唐安東路。將原西山鄉、何家鄉所屬行政區域並入懷遠鎮;懷遠鎮政府駐洄瀾街。將原安阜鄉所屬行政區域並入羊馬鎮;羊馬鎮政府駐觀新界。將原上元鄉所屬行政區域並入街子鎮;街子鎮政府駐江城街。將原崇德鄉所屬行政區域並入燎原鄉;燎原鄉政府駐順興街。將原東關鄉所屬行政區域並入王場鎮;王場鎮政府駐義興街。
2004年,崇州市轄崇陽、懷遠、元通、三江、三郎、廖家、街子、萬家、觀勝、羊馬、道明、王場、隆興、江源、白頭、大劃、梓潼、崇平、榿泉19個鎮,苟家、濟協、集賢、錦江、公議、燎原6個鄉,共有31個社區、371個行政村;總面積1090平方千米,人口密度597人/平方千米。
2006年7月12日,省政府批復同意:萬家鎮更名為文井江鎮(川府民政[2006]34號),苟家鄉更名為雞冠山鄉(川府民政[2006]36號)。2009年5月25日,省政府(川府民政[2009]10號)批復同意文井江鎮政府駐地從萬家社區遷移至大同村。
2009年,崇州市轄19個鎮、6個鄉:崇陽鎮、三江鎮、江源鎮、羊馬鎮、廖家鎮、元通鎮、觀勝鎮、懷遠鎮、三郎鎮、街子鎮、萬家鎮、王場鎮、白頭鎮、道明鎮、隆興鎮、大劃鎮、崇平鎮、梓潼鎮、榿泉鎮、錦江鄉、公議鄉、雞冠山鄉、濟協鄉、燎原鄉、集賢鄉。
2013年,省政府(川府民政[2013]11號)批復同意撤銷崇陽鎮,設立崇陽街道。調整後,全市轄1個街道、18個鎮、6個鄉。 崇州市境內主要河流有3條:西河、黑石河和金馬河。
西河發源於苟家鄉內火燒營北麓,向東流自鷂子岩出山口入平原,至元通與味江、干五里河、泊江匯合。元通以上又稱文井江。自元通以下轉向東南流,有沙溝河、向陽河、白馬河流入。再向南流經三江鎮的蒙渡入新津縣境。全長109公里,市境內長96.8公里,流經14個鄉鎮,為崇州市最長河流。
黑石河又稱「黑石大江」,於都江堰市柳街鄉流入市境,向南流經9個鄉鎮,於三江大橋處與羊馬河匯合流入新津縣,總長65公里,市境內長32.15公里。
金馬河系岷江之正流,自都江堰市沿江鄉流入市境,沿市東界,斷續為崇州與溫江、雙流的界河。市內河岸(右岸)全長10公里。
上述3條主要河流同市境內180多條大小支流相聯結,在崇州市構成水道網,至新津縣境內匯入岷江。 除降水外,崇州市年河川徑流總量為157074萬立方米。其中都江堰輸水量80511萬立方米,本地河流水量73952萬立方米,山丘塘庫蓄水、機電提水、山溪溝引水和可利用的淺層地下水計2611萬立方米。農業生產可利用水量為67648萬立方米,平均每畝有水1090立方米。
崇州市水力資源豐富,理論蘊藏量總計為110900kW,可開發量為53605kW。
崇州市由河流、池塘、水庫、水凼等構成水面共計10萬畝,可供養殖的水面為3807畝。尚有可開發水面3500餘畝。 崇州屬中亞熱帶濕潤氣候區,宜於生物生長。植物方面樹種繁多,遍布山、丘、壩的喬、灌木,主要有65科300餘種,葯用植物佔120餘種。屬國家保護的珍貴稀有樹木5種:紅豆樹、水杉、珙桐、羅漢松和紫檀。
野生動物種類繁多,哺乳類、鳥類、魚類、兩棲類、爬行類、昆蟲類以及軟體類、節肢類、環節類等動物達數百種,珍稀動物有金絲猴、岩驢、獐子、扭角羚(即野牛)、大熊貓、小熊貓。名貴鳥類有相思鳥、百靈鳥、野雉、鸚鵡、貝母雞等。此外,還有罕見的大鯢(娃娃魚)和雪豹、梆梆魚(俗名)等。 2014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032290萬元,按可比價計算(下同),比上年增長9.8%,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305997萬元,增長4.4%;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1010408萬元,增長13.2%;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715885萬元,增長7.4%。一二三產業結構為15.1:49.7:35.2,三次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7.4%、66.4%、26.2%。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地區生產總值30616元,增長9.7%。
全市非公經濟實現增加值1364793萬元,增長11.0%,其中民營經濟實現增加值1341131萬元,增長11.0%,民營經濟佔GDP的比重為66.0%,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74.5%。 全年農林牧漁業總產值達到506453萬元,增長4.4%。其中:農業總產值213021萬元,增長6.2%;林業總產值8345萬元,增長3.5%;牧業總產值258960萬元,增長2.5%;漁業總產值10287萬元,增長7.2%;農業服務業總產值15840萬元,增長11.0%。
全年糧食播種面積達到657816畝,糧食總產量281042噸,油料種植面積163614畝,總產量24084噸。蔬菜種植面積108858畝,產量284146噸。肉牛出欄20262頭、肉羊出欄17231隻,牛奶產量達到7161噸。經四川省調查總隊核定:2014年,全市生豬出欄71.5萬頭、生豬存欄55.1萬頭。全年肉類總產量80219噸,其中:豬肉產量63137噸。
農業機械總動力達41.8萬千瓦,擁有大中型拖拉機1066台,小型拖拉機5046台,聯合收割機324台;全年機耕作業面積49900公頃,機電灌溉作業面積8000公頃,機播面積19534公頃,機收面積41533公頃。
現代農業經營體系初步建成。探索形成「農業共營制」,「農業共營制」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受到中央、省、成都市領導肯定。全市土地股份合作社255個,入社面積31萬畝,59.1%的土地加入土地股份合作社,適度規模經營率達69%。建成糧食高產穩產綜合示範基地7.5萬畝。全年整治渠道169.1公里,改善灌面2.4萬畝。 2000年底,崇州市工業總產值78.7億元,比1986年增長30倍。產品由傳統工業、重工業向輕工轉移,重、輕工業產值比例由1986年的75:25轉變為38.5:61.5。
2012年,崇州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16家,實現增加值45.07億元,增長19.4%;規模工業實現利稅17.85億元,增長76.2%,利潤總額12.94億元,增長101.8%。2012年鋼材11.9萬噸,增長58.1%;皮革鞋靴459.8萬雙,增長65.7%;飼料19.38萬噸,增長6.5%;蓄電池188.79萬千伏安時,增長19.4%;輕革1101.9萬平方米,增長6.9%;人造板9.9萬立方米,增長10.5%;傢具399.7萬件,增長10.9%;玻璃包裝容器18.6萬噸,增長15.3%。 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48家,完成規模工業總產值2297906萬元,實現工業增加值635524萬元,增長13.6%;規模工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190745萬元,實現利稅總額192443萬元,利潤總額131029萬元;規模企業實現總資產貢獻率為11.2%,成本費用利潤率為6.2%,資本保值增值率為117.8%,資產負債率為49.8%。
⑻ 工業產值佔大概GDP的多少
GDP是第一、二、三產業的年增加值。工業總產值-工業成本=工業增加值。工業增加值屬於第二產業增加值。
所以工業總產值比GDP高還是低都正常的,工業產值高主要代表工業化水平較高,農業比例低,第三產業比重低。
現在真正的發達國家比例最高的是第三產業,而不是工業,當然更不是農業。
⑼ 一般,主導產業佔GDP的比重是多少
2009年黃 梅 縣 GDP77.55億元,人均9375元,在湖北省各縣中排第十位。 一、綜合 全縣經濟總量保持較快增長。2009年全縣實現生產總值77.5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4.8%,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8.1億元,增長5.1%;第二產業增加值26.7億元,增長21.9%;第三產業增加值22.7億元,增長18.1%。一、二、三產業佔GDP比重由2008年的37.4:33.9:28.7調整為36.2:34.5:29.3。人均GDP達8848元。 當年城鎮新增就業人數8415個,登記失業率為3.1%。 居民消費價格指數98.4%,比上年下降0.6%。 經濟和社會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財政收入結構不合理,增收壓力較大,產業結構不合理,農民增收長效機制尚不完善,工業主導產業優勢尚未形成。 二、農業 農業生產平穩發展。全年糧食作物播種面積102.72萬畝,比上年增長2.5%,糧食產量41.77萬噸,增長3.2%;棉花種植面積21.95萬畝,下降1.2%,棉花產量(皮棉)2.33萬噸,增長9.4%;油料種植面積44.3萬畝,下降1.8%,油料產量5.74萬噸,增長10.2%,其中油菜播種面積42.24萬畝,下降2.2%,油菜產量5.72萬噸,增長16.7%。 林業、牧業、漁業生產基本穩定。全年造林面積3.6萬畝。牲豬出欄38萬頭,增長8.6%。家禽出欄600萬只,增66.7%。全年水產品產量7.65萬噸,增長8.5%。 農業生產條件繼續改善。全縣有效灌溉面積40.42萬畝;實現農林牧漁業生產總值38.89億元,同比增長5.5%。 三、工業和建築業 工業生產快速增長。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62家,本年新增46家,累計完成工業總產值69.09億元,增長48.5%。全縣規模以上工業完成增加值21.16億元,增長30.3%。 工業經濟質效明顯提高。全縣規模以上工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64.63億元,比上年增長52.1%;實現利潤41100萬元,增長141.8%。 全年資質等級三級及以上建築業企業13家,完成產值7.2億元,房屋建築施工面積77.6萬平方米,房屋建築竣工面積45.4萬平方米。 四、固定資產投資 固定資產投資保持較快增長,全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為48.92億元,增長50.8%。其中,國有投資完成16.57億元,增長82.1%;集體投資完成0.27億元,增長233.8%;私人投資15.11億元,增長4.7%,房地產投資完成2.6億元,增長45%。城鎮以上固定資產投資39.01億元,增長57.6%。 招商引資成效顯著。全年共引進項目119個,到位資金24.8億元。 五、國內貿易和對外經濟 消費品市場持續活躍。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2.47億元,比上年增長21.7%。分地區看,城鎮消費品零售額24.4億元,增長24.6%,農村消費品零售額18.07億元,增長20.7%。從行業看,批發零售業零售額37.57億元,增長23.1%,住宿餐飲業零售額4.9億元,增長16.9%。 對外貿易增勢強勁。全年外貿出口總額6717萬美元,比上年增長15.73%。利用外資730萬美元,比上年增長7%。 六、交通運輸、郵電 交通條件明顯改善。全縣農村通村公路行政村比重達99%。 郵電通訊快速發展。全年郵電業務總量達到9405萬元,比上年增長13.9%。全縣固定電話用戶12.8萬戶,行動電話用戶26.2萬戶。 七、財政、金融和保險業 財政收入穩定增長。全年完成財政總收入66904萬元,比上年增長22.3%,其中地方一般預算收入38056萬元,增長21.1%。各項稅收總額28375萬元,同比增長20.2%。全年財政支出96271萬元,同比增長20.2%。金融總體平穩。年末全縣金融機構存款余額932358萬元,比年初增加197300萬元,其中居民儲蓄存款余額701096萬元,比年初增加105936萬元;年末全縣金融機構貸款余額232724萬元,比年初增加47347萬元。 保險事業蓬勃發展。全年保費收入達到18300萬元,比上年增長16.2%。 八、文化、衛生、體育和教育 文化事業健康發展。公共圖書館各類藏書12.2萬冊;全縣廣播人口綜合覆蓋率和電視人口綜合覆蓋率分別達到98.91%和97.93%。 衛生事業得到加強。年末共有各類衛生機構27個,實際擁有病床1238張,衛生機構技術人員2471人,其中執業醫師732人,注冊護士643人。 教育事業不斷鞏固。全縣共有普通中學40所,在校學生77924人,專任教師3768人;小學204所,在校學生75652人,專任教師2570人;職業高中2所,教師256人,在校學生5885人。農村辦學條件不斷改善,「普九」成果得到鞏固。學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畢業生升學率58.9%,九年義務教育完成率達100%。 九、人口、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人口總量繼續保持低速增長。全縣年末總戶數305534戶,年末總人口964985人,男性505559人,女性459426人。全年出生人口8904人,人口出生率9.26‰,死亡人口4348人,人口死亡率4.51‰,人口自然增長率4.75‰。 城鄉居民收入大幅提高,全年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10866元,比上年增加1483元,增長15.8%;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4541元,比上年增加453元,增長11.1%。社會保障進一步加強。全縣參加農村養老保險的人數10700人,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39384人,城鎮失業保險參保人數24740人,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48520人。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已保人數48062人,比上年增長6.9%,其中城鎮居民18011人,增長0.2%。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98.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