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第二次工業革命出現的新興工業部門是什麼
第二次工業革命出現的新興工業部門是電力工業、石油工業、化學工業、汽車製造業、飛機製造業。
1879年美國天才「發明大王」愛迪生發明耐用電燈泡,以及發電機和電動機的廣泛使用,人們開始進入電氣時代。在電能的應用方面,美國和德國處於領先地位。
19世紀80年代,德國人卡爾本茨設計出內燃機,以後被廣泛應用於交通領域,在此基礎上,1885年本茨製成了汽車,因此被譽為汽車之父。1913年美國人萊特兄弟製成了飛機。
革命影響
19世紀70年代以後,第二次工業革命極大地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要求,對人類社會的經濟、政治、文化、軍事,科技、和生產力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第二次工業革命促進生產力飛躍發展,使社會面貌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形成西方先進、東方落後的局面,資本主義逐步確立起對世界的統治。
B. 石化產品包括哪些
石油產品可分為:石油燃料、 石油溶劑與化工原料、 潤滑劑、石蠟、石油瀝青、石油焦等6類。 其中, 各種燃料產量最大, 約占總產量的90%; 各種潤滑劑品種最多, 產量約佔5%。 各國都制定了產品標准, 以適應生產和使用的需要。
石油化工(英文:Petrochemical )又稱石油化學工業,指化學工業中以石油為原料生產化學品的領域,廣義上也包括天然氣化工。
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作為一個新興工業,是20世紀20年代隨石油煉制工業的發展而形成,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成長起來的(見石油化工發展史)。
戰後,石油化工的高速發展,使大量化學品的生產從傳統的以煤及農林產品為原料,轉移到以石油及天然氣為原料的基礎上來。石油化工已成為化學工業中的基幹工業,在國民經濟中佔有極重要的地位。
各工業部門離不開石化產品
現代交通工業的發展與燃料供應息息相關,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沒有燃料, 就沒有現代交通工業。金屬加工、各類機械毫無例外需要各類潤滑材料及其它配套材料,消耗了大量石化產品。
全世界潤滑油脂產量約2千萬噸,我國約180萬噸。建材工業是石化產品的新領域,如塑料管材、門窗、鋪地材料、塗料被稱為化學建材。輕工、紡織工業是石化產品的傳統用戶,新材料、新工藝、新產品的開發與推廣,無不有石化產品的身影。
當前,高速發展的電子工業以及諸多的高新技術產業,對石化產品, 尤其是以石化產品為原料生產的精細化工產品提出了新要求,這對發展石化工業是個巨大的促進。
C. 化工行業有哪些
化工行業劃分為三大類:石油化工、基礎化工以及化學化纖三大類。
其中基礎化工分為九小類:化肥、有機品、無機品、氯鹼、精細與專用化學品、農葯、日用化學品、塑料製品以及橡膠製品。
化學工業在各國的國民經濟中佔有重要地位,是許多國家的基礎產業和支柱產業。化學工業的發展速度和規模對社會經濟的各個部門有著直接影響,世界化工產品年產值已超過15000億美元。
由於化學工業門類繁多、工藝復雜、產品多樣,生產中排放的污染物種類多、數量大、毒性高,因此,化學工業是污染大戶。
同時,化工產品在加工、貯存、使用和廢棄物處理等各個環節都有可能產生大量有毒物質而影響生態環境、危及人類健康。化學工業發展走可持續發展道路對於人類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3)新興的化學工業有哪些擴展閱讀:
化工行業產品特點:
1、品種多,更新換代快;
2、產量小,大多以間歇方式生產;
3、具有功能性或最終使用性;
4、許多為復配性產品,配方等技術決定產品性能;
5、產品質量要求高;
6、商品性強,多數以商品名銷售;
7、技術密集高,要求不斷進行新產品的技術開發和應用技術的研究,重視技術服務;
8、設備投資較小;
9、附加價值率高等。
D. 常見的傳統工業和新興工業分別有哪些
傳統工業有煤炭、鋼鐵、電力、機械、化工、紡織等
新工業有電子、汽車、精密儀表、生物、石油化工等
E. 第二次工業革命產生的新興工業
一、工業革命中的新興工業部門
第二次工業革命中出現的新興行業:電力工業(發電機、電燈、電車、電影放映機)、電訊工業(通訊:電話、無線電報)、石油工業(石油開采和石油化工)、化學工業(火葯、塑料、人造纖維)、交通運輸業(汽車、內燃機車、遠洋輪船、飛機)、動力(電動機、內燃機)等。
二、新興工業部門產生的原因
1、政治前提: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和資產階級代議制度在歐美等主要國家確立,出現相對穩定的政治局面,為新興工業部門的產生提供政治前提。
2、物質基礎:第一次工業革命後,歐美國家出現了初步的工業化,促進了世界市場的基本形成和國際貨幣的 出現,大量的資本為新興工業部門的的創建和崛起提供了充足的資金。
3、市場的需求:18世紀中期,英國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國,市場急劇擴大,而手工工廠的生產能力無法媽祖日益擴大的國內外市場的需求,機器的發明首先出現在棉紡織業。
F. 第二次工業革命中的新興產業包括哪些
第二次工業革命中出現的新興行業:
1、電力工業(發電機、電燈、電車、電影放映機)
2、電訊工業(通訊:電話、無線電報)
3、石油工業(石油開采和石油化工)
4、化學工業(火葯、塑料、人造纖維)
5、交通運輸業(汽車、內燃機車、遠洋輪船、飛機)
6、動力(電動機、內燃機)
拓展:
新興工業部門產生的原因:
1、政治前提:
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和資產階級代議制度在歐美等主要國家確立,出現相對穩定的政治局面,為新興工業部門的產生提供政治前提。
2、物質基礎:
第一次工業革命後,歐美國家出現了初步的工業化,促進了世界市場的基本形成和國際貨幣的 出現,大量的資本為新興工業部門的的創建和崛起提供了充足的資金。
3、市場需求:
18世紀中期,英國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國,市場急劇擴大,而手工工廠的生產能力無法滿足日益擴大的國內外市場的需求,所以機器的發明首先出現在棉紡織業。
G. 化學工業指哪些行業
那可多了
化學工業,簡稱化工,是將原料以工業規模用化學方法生產新的物質過程,化學工業包括多種門類的工業,如基本化工原料的制備、染料、醫葯、香精香料、油漆、塗料、農葯、塑料、化肥、感光材料、化學試劑、洗滌劑、製冷劑等生產,石油工業、冶金工業、食品
...
H. 兩次工業革命出現了哪些新興的工業部門
1、回答:
(1)第一次工業革命:機器製造業(蒸汽機)、鐵路(蒸汽火車)、輪船業(蒸汽輪船)等;
(2)第二次工業革命:航空業、汽車工業、石油工業、電氣產品製造業、電力工業等。
2、工業革命基本介紹:
工業革命(The Instrial Revolution )開始於十八世紀六十年代,十八世紀後半期,在英國的進展已經很顯著了。通常認為它發源於英格蘭中部地區,是指資本主義工業化的早期歷程,即資本主義生產完成了從工場手工業向機器大工業過渡的階段。工業革命是以機器取代人力,以大規模工廠化生產取代個體工場手工生產的一場生產與科技革命。由於機器的發明及運用成為了這個時代的標志,因此歷史學家稱這個時代為"機器時代"(the Age of Machines)。18世紀中葉,英國人瓦特改良蒸汽機之後,由一系列技術革命引起了從手工勞動向動力機器生產轉變的重大飛躍。隨後向英國乃至整個歐洲大陸傳播,19世紀傳至北美。一般認為,蒸汽機、煤、鐵和鋼是促成工業革命技術加速發展的四項主要因素。英國最早開始工業革命也是最早結束工業革命的國家。
3、興起原因:
⑴主要原因/政治前提:資產階級在英國的統治日益加強;
⑵英國通過圈地運動,產生並聚集了大量勞動力,同時也擴大了英國國內市場;
⑶多年的海外貿易和殖民擴張,為英國積累了原始資本,提供了廣闊的原料地和海外市場;
⑷工場手工勞動時積累的經驗和生產技術的進步;(這是後來的法國,德國等國都無法相比的)
⑸隨著市場需求的增大,工場手工生產已無法滿足需求。
於是,一場機器生產革命必然爆發。
工業革命是由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所決定的:
⑴資產階級革命廢除了封建制度,消除了不利於資本主義發展的種種束縛,為工業革命創造了重要的政治前提;
⑵消除農業中的封建制度和小農經濟,為資本主義大工業的發展提供了充足的勞動力和一定的國內市場;(英國圈地運動)
⑶資本主義原始積累過程,提供了資本主義大工業所必需的大批自由勞動力和巨額的貨幣資本(殖民掠奪);
⑷資本主義工場手工業長期的發展,為大機器生產的出現准備了技術條件。
一般認為,蒸汽機、煤炭、鋼鐵是促成工業革命技術加速發展的三項主要因素。工業革命都是以輕工業開始,向其他部門發展。在瓦特改良蒸汽機之前,整個生產動力依靠人力和畜力。伴隨蒸汽機的發明和改進,工廠不再依河或溪流而建,很多以前依賴人力與手工完成的工作自蒸汽機發明後被機械化生產取代。工業革命是一般政治革命所不可比擬的巨大變革,其影響涉及人類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使人類社會發生了巨大的變革,對推動人類的現代化進程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把人類推向了嶄新的「蒸汽時代」。
另外,在西歐國家和美國轟轟烈烈革命時,中國清王朝正做著「天朝大國」的美夢,英國等國是不會放過這塊能掠取財富的土地,這也是誘發鴉片戰爭的一個原因。工業革命開始後,英國對印度、東南亞的侵略加劇,印度、埃及、緬甸相繼落為英國的殖民地、半殖民地。
工業革命對19世紀科學的發展也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4、評價:
在較早節段的工業革命中,人們被迫適應新的生活情況,人們從農庄搬到城市,全家大半生都在工廠工作。於是發生了許多新的關於衛生,福利及老年照料的問題,有時是未獲解決的問題。許多人住在城市人口密集之地,引起清潔,住房,警察及犯罪等問題。
工業化及其隨同的變化增高了世界多數人們的生活標准。較之過去,有更多的貨物可以供用,成本也較低廉。但是,增加對貨物的需求,就意味著原料的消耗和環境的沾污。由於大量生產技術更加強的採用,世界若乾地區的文化特徵在食物,衣著,住房,娛樂,及生活方式上,就趨於標准化。
工業化也改變了政府。許多國家行使帝國主義以支配各種原料和市場,俾能支持工業的發展。工業工人(無產階級)學會了組織與談判的技術。因此,民主的過程加速,因為工人要求對於社會的管理,有更多的發言權。
I. 化工新材料有哪些
1、高性能合成樹脂
合成樹脂是最重要的化工材料之一,合成樹脂主要產品有:PE、PP、PS、PVC等通用樹脂以及工程塑料,熱固性樹脂等。工程塑料是隨著電子、電氣、汽車、信息技術以及航天、航空,國防軍工等高技術產業的發展,在通用塑料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類新型高分子材料。
2、高性能橡膠材料
橡膠新材料主要指特種合成膠、高性能橡膠復合材料與製品,以及新型補強材料、新型骨架材料等。如丙烯酸酯橡膠、丁苯吡膠乳、硅橡膠、氟橡膠、氫化丁腈膠、鹵化丁基膠、丁基膠、聚硫橡膠、聚氨酯彈性體等特種合成橡膠;如新工藝硬質炭黑系列、新工藝軟質炭黑、低滯後炭黑、特種炭黑、納米級氣相白炭黑、易分散高補強納米白炭黑等橡膠補強材料;如高性能尼龍簾線、高模低收縮聚酯簾線、芳綸簾線等橡膠骨膠材料等。
3、特種合成纖維
特種合成纖維是合成纖維中的新材料品種,主要有:聚丙烯腈基C纖維、瀝青基C纖維、含氟纖維、聚芳醯胺纖維、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超細纖維、聚芳酯纖維等。這些高性能纖維的發展是隨著國防軍工、航天航空等高技術領域發展而發展的。
4、功能高分子材料
對物質、能量、信息具有傳播、轉換或貯存作用的高分子及其復合材料稱為功能高分子材料,也有人稱之為精細高分子材料,或者特種高分子材料。功能高分子材料通常可分為光、電、磁、熱、力、聲、化學和生物等八大類,上千個品種。概括起來主要有:導電高分子、磁性高分子、高分子催化劑、螯合樹脂、離子交換樹脂、光刻膠、感光樹脂、分離膜材料、熱收縮樹脂、高分子試劑、高吸水性樹脂、高吸油性樹脂等,其應用領域十分廣泛。
5、生物化工材料
生物化工材料也即生物高分子材料,主要包括:①用生物技術直接製取的高分子材料,如PHB(聚β羥基酸酯)等。②用生物技術製取的原料再經聚合得到的一類材料,如聚丙烯醯胺、尼龍1212、聚L乳酸、聚氨基酸、聚L天門冬氨酸等。③生物醫用高分子材料,用於製造人工臟器的高分子材料、醫療和葯用高分子材料及仿生高分子材料等。
(9)新興的化學工業有哪些擴展閱讀
化工新材料是指近期發展的和正在發展之中具有傳統化工材料不具備的優異性能或某種特殊功能的新型化工材料。與傳統化工材料相比,化工新材料具有質量輕、性能優異、功能性強、技術含量高、附加價值高等特點。
化工新材料產業的范疇主要包括特種工程塑料及其合金、功能高分子材料、有機硅材料、有機氟材料、特種纖維、復合材料、微電子化工材料、納米化工材料、特種橡膠、聚氨酯、高性能聚烯烴材料、特種塗料、特種膠粘劑、特種助劑等十多個大類品種。目前化工新材料產業已被全世界公認為最重要、發展最快的高新技術產業之一,對國民經濟各個領域,尤其是高技術及尖端技術領域具有重要的支撐作用。
J. 哪些新興產業用到化工溶劑
溶劑是一種可以溶化固體,液體或氣體溶質的液體(氣體、或固體)(溶劑、溶質都可以為固體、液體、氣體),繼而成為溶液。在日常生活中最普遍的溶劑是水。而所謂有機溶劑即是包含碳原子的有機化合物。溶劑通常擁有比較低的沸點和容易揮發。或是可以由蒸餾來去除,從而留下被溶物。因此,溶劑不可以對溶質產生化學反應。它們必須為惰性。溶劑可從混合物萃取可溶化合物,最普遍的例子是以熱水沖泡咖啡或茶。溶劑通常是透明,無色的液體,他們大多都有獨特的氣味。我國七大戰略新興產業全部要用到精細化工產品。國家培育新興產業,推動傳統產業升級,將全面帶動了精細化工的發展。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規劃院副院長白頤曾提出,「十二五」期間為石化行業的產業轉型期——大部分傳統化工品面臨調整,精細化工將獲得更多發展機會。
「十二五」期間我國經濟將由資源消耗型轉為節約型,將高污染型轉為清潔型。預計到2015年,精細化工產值將達16000億元,比2008年增長一倍,精細化工自給率達到80%以上,進入世界精細化工大國與強國之列。
「十二五」精細化工調整重點為:對外合作與自主創新結合,推動技術水平提高,兼顧總量擴大與結構調整,大力發展高性能產品,加大對農葯、通用塗料、傳統染料、通用膠粘劑等傳統領域的結構調整與優化升級。提高高端精細化工總量,高端領域仍是投資關注點:特殊功能塗料及水性塗料,染料新品種及產業化技術,化工中間體及綠色合成技術、電子化學品,高性能水處理化學品,功能型食品添加劑,高性能環保阻燃劑,高性能橡膠助劑和環保型塑料添加劑。
《國務院關於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提及的重點領域里亦把新材料產業作為專門一項,而其中涉及到化工新材料的部分是強調了要提升碳纖維、芳綸、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等高性能纖維及其復合材料發展水平。
改性塑料:改性塑料是涉及面廣、科技含量高、能創造巨大經濟效益的一個塑料產業領域,而塑料改性技術更是深入幾乎所有的塑料製品的原材料與成型加工過程。目前,我國的改性塑料消費量僅約占塑料總消費量的10%,世界平均水平為20%左右,我國改性塑料行業仍有較大的發展空間。在消費升級和技術迚步的推動下,性能優異的改性塑料的應用將越來越廣泛。改性塑料公司:金發科技、普利特等。
有機硅:由於其獨特的結構,有機硅兼備了無機材料與有機材料的性能,廣泛應用於航空航天、電子電氣、化工、醫療等行業,其中有機硅主要應用於密封、粘合、潤滑、塗層、表面活性等。隨著有機硅數量和品種的持續增長,應用領域不斷拓寬。有機硅行業未來的發展潛力主要集中在單體的技術升級以及向下游產品延伸兩個方面。有機硅公司:回天膠業、宏達新材、硅寶科技。
有機氟:作為化工新材料之一,氟化工在「十二五」規劃中將單列一個專項規劃。規劃擬執行強制性的資源整合,開實現基本停止出口螢石、氫氟酸出口減少一半以上。在控制資源的同時,氟化工十事五規劃還提出,更好地發揮資源優勢,實現以資源換技術,促進我國由產業大國向產業強國升級。 「十二五」規劃相關內容為有機氟行業發展帶來新的機遇,而行業內國企將更受益於資源整合。
聚氨酯:石化行業「十二五」明確提出,聚氨酯斱面,原料MDI、TDI、PTMEG的國內產業規模將有較大發展空間,聚氨酯建築保溫板市場需求增加。預計「十二五」期間聚氨酯及上游原料產品仍將有較大的發展空間。聚氨酯公司:紅寶丼、煙台萬華、山西三維。
碳纖維:我國碳纖維復合材料的研製開始於20世紀70年代中期,經過近40年的發展,已取得了長足發展,在航天主導產品上得到了廣泛應用。近年來,我國體育休閑用品及壓力容器等領域對碳纖維的需求迅速增長,航空航天技術的快速發展急需高性能碳纖維及其復合材料等,市場需求更加旺盛。預計2010年我國碳纖維的需求量將突破5000噸/年。
「十二五」期間碳纖維碳纖維復合材料計劃目標是:2015年實現拉伸強度大於5.5GPa、拉伸模量大於290GPa高強中模碳纖維的規模化生產;開發系列牌號碳纖維產品,滿足各領域特種材料需求,屆時將完成有效產能萬噸碳纖維產業的目標;實現穩定產品質量,提高單線生產能力,突破關鍵環節、實現成套設備國產化,降低投資成本;強化熱能的綜合利用及廢氣治理,實現節能降耗,清潔生產;重在碳纖維復合材料「工業用途」的開發,爭取實現6個以上以工業產品為目標的、上下游產業鏈配套的、有一定市場規模的碳纖維產業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