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山東工藝美術學院有幾個校區,哪個校區最好及各校區介紹
一、山東工藝美術學院有幾個校區 山東工藝美術學院 現在有2個校區,分別為 山東工藝美術學院 千佛山校區和長清校區。
二、山東工藝美術學院哪個校區最好及各校區介紹
1、 山東工藝美術學院 千佛山校區
地址:山東省濟南市千佛山東路23號
2、 山東工藝美術學院 長清校區
地址:山東省濟南市長清區大學科技園大學路1255號
學校現有千佛山校區和長清校區兩個校區。現設視覺傳達設計學院、建築與景觀設計學院、工業設計學院、服裝學院、造型藝術學院、現代手工藝術學院、數字藝術與傳媒學院、人文藝術學院、應用設計學院、繼續教育學院、公共課教學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部和附屬中等美術學校13個教學單位;藝術與設計實踐教學中心下設9個實驗中心、56個專業實驗室和工作室;建有20多個校級校外實習基地;擁有功能齊全的現代化圖書館、覆蓋全校的計算機網路;建有館藏豐富的博物館、美術館。創辦有學報《設計藝術》、校報《山東工藝美院報》、學校網站及《設計·中國》專業網站等。
三、山東工藝美術學院簡介
山東工藝美術學院 位於山東省濟南市,始建於1973年,建有千佛山和長清兩個校區,是目前獨立設置的公辦藝術院校中唯一一所設計類大學。現已形成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高等職業教育、繼續教育、社區藝術教育和高中美術教育等多層次辦學格局。設有視覺傳達設計學院、建築與景觀設計學院、工業設計學院、服裝學院、造型藝術學院、現代手工藝術學院、數字藝術與傳媒學院、人文藝術學院、應用設計學院、繼續教育學院、公共課教學部、思想政治理論教學研究部、藝術與設計實踐教學中心、創新創業學院(淄博陶瓷學院)、附屬中等美術學校15個教學單位。建有博物館、美術館,設有中國民藝研究所、設計策略研究中心、藝術人類學研究所等研究機構等研究機構。編輯出版學報《設計藝術》、校報《山東工藝美院報》。建有學校網站及「設計•中國」等專業網站。學校是國家「十三五」產教融合發展工程建設單位、山東省首批應用型人才培養特色名校工程建設單位、山東省2017—2023年博士學位授予立項建設單位、山東省文化創意產業與智能製造設計創新創業共同體建設單位。
學校高度重視學科建設。學科設置涉及藝術學、文學、工學、管理學4個學科門類、11個一級學科,構建了以設計學為主導、美術學為基礎、相關學科為支撐、傳統工藝美術為特色的學科專業布局。設計學為山東省一流學科培育建設學科。設計藝術學、藝術學、戲劇與影視學為山東省「十二五」重點學科,其中設計藝術學為山東省特色重點學科。設計藝術學、藝術學為「泰山學者」崗位。藝術學理論、設計學、美術學為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藝術設計、美術為藝術碩士(MFA)專業學位授權學科領域。
學校堅持「以特色求發展」的辦學理念。學校建有國家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山東省高等學校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山東省實驗(教學)示範中心。藝術設計、動畫、藝術設計學為國家級特色專業。工業設計、藝術設計學、視覺傳達設計、服裝與服飾設計、工藝美術、藝術與科技6個專業被列入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服裝設計與工程等12個專業被列入山東省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4個專業群為山東省高水平應用型立項建設專業群。學校堅持立德樹人,以「為人民而設計」為使命,踐行,建立並不斷優化設計教育「創新與實踐教學體系」,努力培養具有「科學精神、人文素養、藝術創新、實踐能力」的創新型應用設計人才。
學校打造高素質師資隊伍。教師中有國家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中央聯系的高級專家、中國文化名家暨中宣部「四個一批」人才、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教育部高等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全國優秀教師、全國先進教育工作者、中國設計業十大傑出青年、山東省「泰山學者」特聘教授、山東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山東省專業技術拔尖人才、山東省教學名師、齊魯文化英才等。同時聘有國內外名譽教授、客座教授、兼職教授及「六藝學者」特聘教授。 ;
❷ 山東工藝美術學院在哪個城市
山東工藝美術學院在哪個城市:山東省濟南市長清區。
拓展知識:
學院簡介:
山東工藝美術學院位於山東省濟南市,始建於1973年,建有千佛山、長清兩個校區和國家產教融合青島基地、淄博基地。是目前國內獨立設置的公辦藝術院校中唯一一所設計類大學。
現已形成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高等職業教育、繼續教育、社區藝術教育和中等美術教育等多層次辦學格局。設有視覺傳達設計學院、建築與景觀設計學院、工業設計學院、服裝學院、造型藝術學院、現代手工藝術學院;
工業設計、工藝美術、藝術與科技等13個專業被列入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服裝設計與工程等16個專業被列入山東省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4個專業群為山東省高水平應用型立項建設專業群;
9門課程入選或被推薦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評審,20門課程入選山東省一流本科課程。學校堅持立德樹人,以「為人民而設計」為使命,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秉承「思政+設計」的教育理念,堅持思政育人與專業育人雙向互動。
建立並不斷優化設計教育「創新與實踐教學體系」,努力培養具有「科學精神、人文素養、藝術創新、實踐能力」的創新型應用設計人才。2022軟科中國大學專業排名,學校有6個A+專業上榜,A+專業數量位列全國藝術類院校第六。
❸ 山東工藝美術學院王牌專業 比較好的特色專業名單
國家級特色專業:藝術設計、動畫、藝術設計學
山東省高等學校品牌專業:工業設計
山東省高水平應用型專業(群):數字媒體藝術、工藝美術、視覺傳達設計、環境設計
山東省本科高校特色專業建設點:藝術設計、動畫、藝術設計學、美術學、服裝設計與工程、工藝美術
山東重點建設學科
山東省級特色重點學科:設計藝術學
山東省級重點學科:藝術學、戲劇與影視學
山東工藝美術學院位於山東省濟南市,始建於1973年,建有千佛山和長清兩個校區,是目前獨立設置的公辦藝術院校中唯一一所工藝美術學院。現已形成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高等職業教育、繼續教育、社區藝術教育和高中美術教育等多層次辦學格局。設有視覺傳達設計學院、建築與景觀設計學院、工業設計學院、服裝學院、造型藝術學院、現代手工藝術學院、數字藝術與傳媒學院、人文藝術學院、應用設計學院、繼續教育學院、公共課教學部、思想政治理論教學研究部、藝術與設計實踐教學中心、創新創業學院(淄博陶瓷學院)、附屬中等美術學校15個教學單位。建有博物館、美術館,設有中國民藝研究所、中華傳統藝術研究中心等研究機構,建有國家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中心」為山東省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地。編輯出版學報《設計藝術》、校報《山東工藝美院報》。建有學校網站及「設計?中國」等專業網站。學校是國家「十三五」產教融合發展工程規劃建設單位、山東省首批應用型人才培養特色名校工程建設單位。
學校高度重視學科建設。立足建設以設計學為主導、美術學為基礎、相關學科為支撐、傳統工藝美術為特色的學科專業布局,藝術學理論、設計學、美術學為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藝術設計、美術為藝術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領域。設計藝術學、藝術學、戲劇與影視學為「十二五」省級重點學科,其中設計藝術學為省級特色重點學科,設計藝術學、藝術學為「泰山學者」特聘教授崗位。
學校堅持「以特色求發展」的辦學理念。堅持「以教學為中心,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堅持立德樹人,以培育和踐行為使命,建立並不斷優化設計教育「創新與實踐教學體系」,努力培養具有「科學精神、人文素養、藝術創新、技術能力」的創新型應用設計人才。學校設有28個本科專業,50餘個專業方向,其中藝術設計、動畫、藝術設計學為國家特色專業。
學校打造高素質師資隊伍。教師中有中央聯系的高級專家、中國文化名家暨中宣部「四個一批」人才、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以及全國優秀教師、全國先進教育工作者、中國設計業十大傑出青年、山東省「泰山學者」特聘教授、山東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山東省專業技術拔尖人才、山東省教學名師、齊魯文化英才等。同時聘有國內外名譽教授、客座教授、兼職教授及「六藝學者」特聘教授。
學校科研及創作實績突出。建有「國家動漫產業發展基地」、「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傳統手工藝研究基地」。近年來,學校承擔、完成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等國家級、省部級重點研究項目;參與「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手藝農村」等科研及設計項目,作品入選首屆「中國設計大展」並獲獎;廣大師生在「全國美展」等國家級展賽,以及在德國紅點概念設計大賽、德國IF國際設計競賽、美國彈力方程式國際設計錦標賽(簡稱「FE」)等國際設計大賽中成績優異。
學校服務社會成果豐碩。近年來,學校發揮專業優勢,完成北京奧運會官方海報設計、第十一屆「全運會」視覺形象系統設計。參與完成上海世博會山東館、韓國麗水世博會山東活動周、哈薩克斯塔阿斯塔納世博會中國館山東活動周、中國深圳文博會山東展區等設計施工運營工作,完成山東區域發展戰略主題展等系列重點設計項目。學校與山東省十餘地市人民政府及浪潮集團、海爾集團等知名企業簽署合作協議,全面開展工業設計、城市規劃、文創產業等重點項目合作和智庫服務,取得積極成果。學校設有山東省文化創意產業「金種子」孵化器,不斷完善專業人才培養、創意設計研發、區域經濟與文化服務一體化的產教融合發展機制。
學校實施開放辦學戰略。積極開展教育合作與學術文化交流,學校為國際設計藝術院校聯盟、國際平面設計協會聯合會成員,舉辦國際設計藝術院校聯盟會議等教育交流活動。與美國俄勒岡大學、法國里昂美術學院、英國杜倫大學等院校簽訂合作協議,開展教學與科研合作。近年來,舉辦「中國(濟南)當代國際攝影雙年展」、「世界大學生攝影藝術展」、「第七屆中國體育美術作品展」、「中國國際大學生設計雙年展」等重大展覽和學術研討活動,深化學術文化交流。
學校秉承「天工開物,匠心獨運」的校訓精神,圍繞設計藝術教育特色,切實擔負起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的大學使命,為「設計服務社會,設計引領生活」持續奮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