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車輪滾滾散文
(一)
小時候,汽車對於我來說完全是陌生而又稀奇的機器。第一次看見汽車,是在放映壩壩電影的影片中看到的。直到六十年代末,我的家鄉川東偏遠的那個小縣城正式修通公路後,在舉行的通車儀式上,才見到了在公路上奔跑的真汽車。十里八鄉的人們蜂湧而至都來看汽車,場面十分壯觀。那時我就覺得很奇怪:只有幾個滾滾,背起那麼大的一個貨箱,而且貨箱里裝滿了農村急需的化肥、磚瓦等物資,怎麼就能自己在公路上爬坡轉彎,想快想慢地奔跑呢?坐在駕駛室開車的那個人,特別讓我羨慕!
從此,小時候的夢想就是長大後去開汽車。對汽車的喜愛,我和夥伴們便開始琢磨自己「造」汽車。
「大伯伯。大伯伯……」同住一個院壩的大滿,嘴巴很甜,有事無事去農機站磨蹭,就為了要那幾只廢舊的軸承。自認為很聰明的我,便開始動手「製造」起汽車來。一截生銹的鐵棒,來得又遠又曲折。幾個月前,軍娃就給遠在重慶軍工單位上班的爸爸寫信要一截鐵棒。軍工企業,要截鐵棒,哪有那麼容易。買了煙喝了酒,硬說家裡的桌子斷了根腿,就為了車間領導的二指寬的批條,據說廠里差點派人到家裡來弄清情況。後來,由於家在邊遠山區農村,山高路遠,領導講,給截鐵棒出不了事也出不了什麼大事,沒事!
其實當時要不是我的「高規格,高質量」設計要求,用根木棒照樣能造出車來。但車的質量和檔次就完全不一樣了。還不會由於軍娃爸弄回來的鐵棒,大小不合適,天天在院壩上的磨刀石上磨呀磨;用好不容易攢下的幾角錢,買來磨鐵的砂紙,搓呀搓。雙手都搓起了血泡,都不覺得疼痛。
「看你幾個搞搞匠,搞些空名堂。」該吃飯了,老漢總是聲音很大又很兇的樣子吼叫著我們,「搞搞搞!有本事搞出來,拿來當飯吃!?」
慌亂中我們趕緊收起鐵棒拿起軸承躲藏起來,生怕被收繳。後來很花了些時間,鐵棒終於磨細了,作為車軸又當橋梁,將舊軸承連接起來。再用一塊一米見長的木板板,固定在車軸和橋樑上,一輛用人推著「跑」的板板車,就這樣上路了。
平路上,我和大滿、軍娃輪流坐車,輪流推車。後面跟著好幾個比我們還小的夥伴,臉頰上吊起兩根又粗又濃的鼻涕,追逐著我們,高興得很!快樂的樣子,天真,沒有拘束;快樂的場面,熱烈,隆重,感染了整個山村。每遇到下坡路,我們就一塊擠坐上「板板車」,享受由慢到快急速飛跑的快感,彷彿實現了開車的`夢想。這時公路上有真正的汽車開了過來,我總是跑在前面,軍娃和大滿抱起我們的「板板車」一路攆上來追跑著去觀看。
童年的夢想與童趣的歡笑便在汽車揚起的塵土中漸漸遠去。
(二)
長大後因為工作,便來到了成都東郊龍泉驛。在成都平原,龍泉山橫躺在沱江和岷江中間,和水纏綿,與人糾纏。我成了栽種在龍泉山上的一棵桃樹,生根,長大,開花,結果。
那時成都的「川路」牌農用汽車廠修建在市中心的望平街。隨著城市「騰籠換鳥」功能的轉換,才東遷到龍泉驛的西河鎮。空閑時間總是趕車去西河鎮汽車廠里看車,弄成銷售人員以為我要買車,帶我去廠里車間到處現場參觀。一來二去,銷售員的熱情還真的提醒了我,萌生辭去工廠上班的工作,買輛汽車來跑運輸自己創業的想法。
「你要辭職?」在單位上,上班上得好好的我第二天就把辭職報告交到車間辦公室。主任睜大眼睛驚呀地說,「想清楚沒有?」其實,為了小時候的夢想,我已經想好了很久。汽車滾滾,在我眼前總在滾呀滾。我的思想,早已隨那汽車的滾滾,已經滾出了很遠很遠,想往回滾都滾不回來了。
創業的艱辛說有多難就有多難。先是愁錢買車。那時的工資一個月才幾百元,工作也沒有多少年,積蓄只有一萬塊的樣子。為了買回汽車,硬是花幾天的時間厚起臉皮找爹找媽估倒要,找親戚找朋友說軟話好話借,才湊夠了兩萬多元的購車款。
三四月,正是春暖花開的時節。買了新車,去開車的那天,興奮的樣子就像龍泉三月盛開的桃花,在春風里搖枝弄影,心花怒放。打開車門,滿足地坐上駕駛室,一股新車的油漆味撲鼻而來,都覺得新鮮香甜。認真有力地握住方向盤,轉彎,磨角,動作優雅嫻熟,心氣成熟自信。張望著前方的馬路,滿足愜意的喜悅,想到終於開起了屬於自己真正的汽車,心頭涌現的那種感覺,一種想說卻說不出的高興,悄悄地種在了心裡。
剛經營汽車,生意很慘淡。為了生存,天亮了就出門,往往就是一整天一整天地騎上自行車到建築工地,道路施工現場,瘋狂地四處尋找業務。一個個建築工地,一筆筆運輸業務,被六月毒辣的太陽曬得東躲西藏,沒有了蹤影。
「師傅,您們工地需要汽車運送材料嗎?」面對冷漠、懶散的工地材料主管,還得買包好煙,偽裝笑臉,出賣自尊,自己把自己的靈魂遞送過去。有時自己覺得自己就是一條發了瘋的狗,狂躁不安;有時卻又溫順地搖搖著尾巴,等待著主人憐憫的施捨。
時常是跑上一天,一事不成,連生意的影子也見不著一個。第二天,第三天接著再跑。為了見到工地項目經理,會在工地大門口,支起自行車腳架,坐在座架上傻傻地等上半天。運氣好的時候,才會等來項目經理。經理開著有幾個圈圈牌子的小汽車,派頭十足,一副趾高氣揚的樣子。
「不用!」經理的一句話,僅有的兩個字,生硬,疼痛,輕松地打發了我滿腦的希望,催促著我的步伐,趕快回家。苦和累,早已爬滿了全身;創業的熱情,美好的期望被汗水掠奪揉搓;沮喪的心,掉落在大街的行道樹下,惶恐無奈;太陽趁勢穿透樹葉狠狠地照射著我,整個人影歪歪斜斜;一條小街,很短的路,家就在路的那頭,妻子還有兒子時常帶著希望焦急地張望著回家的這條路,我卻走得有氣無力!
回家,還是家裡好呀!苦了累了,只要回到家來,看到了心愛的汽車,就像看到了妻子兒子的笑容,一切都煙消雲散了。大熱的天,脫了衣服,光起上身,挽起褲管,赤腳。打幾盆水,用一張用過的洗臉帕,將汽車玻璃車窗清洗得乾乾凈凈,把駕駛室里收拾得巴巴實實,跟家裡的卧室一樣整齊,溫馨。
(三)
後來,成都「五路一橋」工程上馬,汽車運輸業開始越來越好。城市向東向南發展,東部的龍泉驛成了建設熱土。「五路一橋」工程中,其中就有四條路串起了龍泉驛。「三環路」,「成龍路」,「老成渝路」,「成洛路」,熱火朝天建設的場面,成都總想把龍泉驛緊緊抓住,並使勁地往自己身邊拉啊拉,就為了見識龍泉桃花的嫵媚,品味花果的芳香,感受車輪滾滾的壯觀!
從此每天總是拉不完的材料,我常常是以車為家,過起了車輪滾滾上的移動生活。
出車前,帶上家裡准備的飯菜,餓了便把車停在路邊,在車輪上,把方向盤當飯桌,就有滋有味地吃起飯來。那天去新津的河壩拉沙石到龍泉一汽大眾建設工地,從早上開始到天黑時,已經跑了四五趟。
「今晚我們加班,還要兩車人頭石和一車中粗沙。」工地材料員告訴我,「c15基樁工作必須在六月雨季到來前做完……」夜很深了,來往的道路上奔跑的汽車越來越少了。河壩頭田坎上青蛙也停止了歌唱,睡覺去了。拖著滿車的石料,我實在太困了,便將車停靠在要攏龍泉驛的向陽橋橋頭,倒躺在汽車駕駛室,住上了「川路汽車旅館」,舒適地享受著夜晚片刻的寧靜。半夜醒來,擰開汽車剎車器淋水罐上的閥門,用冷水擦了擦臉,頭腦清醒了,再坐到駕駛室打燃汽車,又開始忙碌著運送材料的活路。
天亮了,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家,聽到早起鳥兒的叫聲,嗅聞著清晨氤氳的空氣,才真正體驗到日子因忙碌而充實,生活因進取而快樂!那種幸福的滋味,也許在我這輩子中,即或人生中任何一個階段想起,一定會情不自禁發出愉快的笑聲。等到八九十歲時,慢慢回憶,那絕對是一種最愜意、最自豪的享受。
時間就這樣拉著日子,朝一個方向努力地奔跑。直到有一天,龍泉山的桃花笑了,笑容漲破了生活,笑紅了日子。汽車滾滾,在龍泉驛的土地上滾來滾去,也真的滾出了名堂。幾年過去了,我的汽車由車城龍泉驛生產的「大運」牌大型雙軸運輸車替代了早先小型「川路」農用車,汽車的數量也由一輛變成了四輛。汽車在以後的日子裡載給了我更多的希望和穩定舒適的生活。偶然停下車來,整理收拾收拾車廂里所載的貨物,原來,苦難已成垃圾,日子捆綁快樂,人一生所需的貨物都裝滿了車廂,隨車輪滾來滾去四處裝貨卸貨,等待下一個運送的終點。
(四)
汽車載著我來到龍泉驛,我的汽車滾滾也深深地愛上了這片土地!
「五路一橋」工程中的「老成渝路」道路改造,我和我的汽車完全參與了建設。一條路,又窄又破爛,要改造成雙向8車道,加上道路綠化近50米寬的道路,工程的作業量和動作都整得很大。8公里多的混凝土路面要破碎開挖,污水管道重新改造,紅綠燈線路預埋等工作要做。作為市政府一號重點工程,質量高,工期短,更不能影響著龍泉驛區與市中心的交通出行,這給施工方的壓力是可想而知的。但對於我們運輸這塊來說,壓力更大。好久用車,需要多少台車,沒有固定時間,只要一個電話,就是命令,運輸車輛必須到場。你想,每天連交警部門都要增加警力,專門為我們「五路一橋」工程車疏通交通,確保工程工期不受影響,可以說這條道路改造對於成都東部的發展是多麼重要。
「破碎後的混凝土,運出去需要時間,尋找場地傾倒,還要給倒場費。不如弄一套移動沙石破碎設備到施工現場,將混凝土塊塊破碎,現場加工成道路基礎的輔料。」我把我的想法告訴了項目建設指揮部。
「這個想法好,這個建議完全可以實施!」項目部領導找來工程師、設計師、預算師、責任工長一起分析,科學論證,預算成本,現場研究,很快作出了決定。
望著一塊塊碩大廢棄的混凝土,在機器的吼叫聲中,不停地喘氣,嚼咬,變成了規則一致大小統一的「小布丁」,我很自豪。這不僅處理成為了建設道路鋪設墊層的絕好材料,而且節約了二次轉運費,主要是廢物二次轉換利用,變廢為寶。施工方節約了幾萬方的碎石材料,關鍵是節省時間,提前了完工的工期,緩解了中心城區的交通壓力,真是一個舉措,多方受益,受到市交通部門的表彰。
汽車的滾滾在道路上不停地滾動,而我的思想也跟著車輪滾滾在轉動!生活的重擔壓彎了背脊,也壓出了對生活的感悟。我的「變廢為寶」大膽建議,得到了成都路橋集團釆納和實施,並且還為施工單位節約了近50萬元的材料和運輸費用。如今成都的舊城拆遷整治,「人民南路」景觀改造,許多的房建基礎等多個領域,都用上了「變廢為寶」的這些材料。
20XX年,龍泉驛被國務院批准成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10年後,又被國家工信部確定為新型能源汽車製造基地。
汽車,在龍泉驛經濟開發區和新型汽車製造基地的建設中,已經開足了馬力,奔跑了起來。一汽大眾汽車向陽橋工廠建設基地,一排排竣工的汽車製造廠房,一塊磚,一匹瓦檐,都沾滿了我們駕駛員運送材料時流淌的汗漬;「沃爾沃」成都汽車的製造基地,無論是寬闊平坦的廠區道路,還是汽車「試車」專用道路,都留下了我們駕駛員運輸忙碌的身影;為了早日完成汽車配套廠房交付使用,我完全記不清楚,在工地上度過了多少個白天和黑夜。
(五)
我與汽車,汽車與龍泉驛,彼此的情感、緣份與交集是我這一生不得不說的故事。
如今,龍泉驛成了我的家,汽車也成為了我生活的全部。「龍泉造」新型節能豪華轎車不僅輕松愉快地開進了我的生活,更是開足了馬力奔跑了起來,開進了國內國外的大市場。
帳篷,食物,還有野炊的心情都已經准備好了。起程吧,讓汽車滾滾與大地對唱,把最美最暢快的心情攜帶去遠方遠行!
汽車滾呀滾,顫抖著我人生進取中的每一個片斷與細節;滾給了我一生的希望與幸福,前行的路上,裝滿著我和龍泉驛深深的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