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汗血寶馬的名字是怎麼來的
一、汗血寶馬名字的由來
1、汗血寶馬的皮膚較薄,奔跑時,血液在血管中流動容易被看到,另外,馬的肩部和頸部汗腺發達,馬出汗時往往先潮後濕,對於棗紅色或栗色毛的馬,出汗後局部顏色會顯得更加鮮艷,給人以「流血」的錯覺。因此稱之為汗血馬。
2、另外在中國還有一種說法,根據中國《史記》中記載,汗血馬並不在土庫曼。張騫出使西域時,在大宛國(今費爾干納盆地),曾經見過一種良馬,這種馬的耐力和速度都十分驚人,不但能日行千里,更會從肩膀附近位置流出像血一樣的汗液。故稱「汗血寶馬」。
二、汗血寶馬簡介
汗血寶馬,學名阿哈爾捷金馬(拉丁學名:Akhal-teke horses),原產於土庫曼科佩特山脈和卡拉庫姆沙漠間的阿哈爾綠洲,是經過三千多年培育而成的世界上最古老的馬種之一。德、俄、英等國的名馬大都有阿哈爾捷金馬的血統。
汗血寶馬其身體呈管狀,胸部窄、背部長、肋骨架淺,趾骨區長而不顯,後區略窄但強健有力,臀部略長,肌肉發達,呈正常傾斜角度。耆甲高、長且肌肉發達;肩部長,弧度良好,肩內清潔;毛皮亮澤且皮薄。
汗血寶馬是土庫曼的國寶,並將其形象繪制在國徽和貨幣上。
B. 古代汗血寶馬來源於哪
汗血馬 英語:Akhal-teke horses的原產地在土庫曼。毛色 常見的毛色有:淡金、棗紅、銀白及黑色等等。 體形 汗血寶馬通常體高1.5米左右,體型飽滿優美、頭細頸高、四肢修長、皮薄毛細,步伐輕靈優雅、體形纖細優美,再襯以彎曲高昂的頸部,勾畫出它完美的身形曲線。[3] 速度 在古代文學著作中,汗血寶馬能夠「日行千里,夜行八百」。一般來說,馬的極速是每天150公里左右,最多也不過200多公里。汗血寶馬的最快速度記錄為,84天跑完4300公里。 經測算,汗血寶馬在平地上跑1000米僅需要1分07秒。 耐力 汗血寶馬非常耐渴,即使在50攝氏度的高溫下,一天也只需飲一次水,因此特別適合長途跋涉。在1998年一場賽程為3200公里、賽期60天的比賽中,54匹參賽汗血馬都堅持到了終點。「汗血」現象清朝人德效騫在《班固所修前漢書》一書中將「汗血」解釋為系「馬病所致」。他認為,有一種寄生蟲特別喜歡寄生於馬的臀部和背部,它能鑽入馬皮內,因而馬皮在兩個小時之內就會出現往外滲血的小包。德效騫的這種觀點得到部分外國專家的認同。但現代科學也對這種寄生蟲還一無所知。 [4] 另外有學者認為,汗血寶馬在奔跑時體溫上升,使得少量紅色血漿從毛孔中滲出,出現「汗血」現象。反駁這一觀點的人認為,如果「汗血」真系血漿流出所致,那每一次「日行千里」或「夜行八百」就要讓一匹寶馬血流盡而死。 汗血寶馬發源地的土庫曼的養馬專家稱,汗血寶馬的皮膚較薄,奔跑時,血液在血管中流動容易被看到,另外,馬的肩部和頸部汗腺發達,馬出汗時往往先潮後濕,對於棗紅色或栗色毛的馬,出汗後局部顏色會顯得更加鮮艷,給人以「流血」的錯覺。
C. 汗血寶馬在漢武帝時引進到中國,後來為什麼消失了
根據中國《史記》中記載,汗血馬並不在土庫曼。張騫出使西域時,在大宛國(今費爾干納盆地),曾經見過一種良馬,這種馬的耐力和速度都十分驚人,不但能日行千里,更會從肩膀附近位置流出像血一樣的汗液。故稱「汗血寶馬」。
汗血馬雖然速度較快,但是它體形纖細,在古代大將騎馬作戰更願意選擇粗壯的馬匹,這也是汗血馬在古代中國消失的原因。費爾干納盆地並不在土庫曼,是天山和吉薩爾-阿賴山的山間盆地,位於烏茲別克、吉爾吉斯斯坦交界地區。
根據中國《史記》說法,大宛國是汗血馬原產地,所以烏茲別克和吉爾吉斯斯坦更為接近。
D. 汗血寶馬出自哪裡
汗血馬的原產地在土庫曼。史記中記載,張騫出西域,歸來說:「西域多善馬,馬汗血。」故在中國,兩千年來這種馬一直被神秘地稱為:「汗血寶馬」。全世界汗血馬的總數量非常稀少:一共只有3000匹左右,其中有2000多匹在土庫曼。因此被土庫曼奉為國寶,並將汗血馬的形象繪制在國徽和貨幣上。外國專家曾對汗血馬的「汗血」現象進行過考察,認為「汗血」現象是受到寄生蟲的影響。目前(2008年)我國共有汗血寶馬8匹,5匹在長春
E. 汗血寶馬哪個朝代可以見到
汗血寶馬在漢朝時就已經可以見到了。
汗血馬又叫阿哈爾捷金馬,英語:Akhal-teke horses。原產地在土庫曼。但根據中國《史記》中記載,汗血馬並不在土庫曼。張騫出使西域時,在大宛國(今費爾干納盆地),曾經見過一種良馬,這種馬的耐力和速度都十分驚人,不但能日行千里,更會從肩膀附近位置流出像血一樣的汗液。故稱汗血寶馬。而現今的費爾干納盆地並不在土庫曼,是天山和吉薩爾-阿賴山的山間盆地,位於烏茲別克、吉爾吉斯斯坦交界地區。根據中國《史記》說法,大宛國是汗血馬原產地,所以烏茲別克和吉爾吉斯斯坦更為接近。
汗血寶馬:學名阿哈爾捷金馬(拉丁學名:Akhal-teke horses),原產於土庫曼。
汗血寶馬的皮膚較薄,奔跑時,血液在血管中流動容易被看到,另外,馬的肩部和頸部汗腺發達,馬出汗時往往先潮後濕,對於棗紅色或栗色毛的馬,出汗後局部顏色會顯得更加鮮艷,給人以流血的錯覺,其身上的一種寄生蟲所致皮膚上出現紅斑。因此稱之為汗血馬。
汗血寶馬其身體呈管狀,胸部窄、背部長、肋骨架淺,趾骨區長而不顯,後區略窄但強健有力,臀部略長,肌肉發達,呈正常傾斜角度。耆甲高、長且肌肉發達;肩部長,弧度良好,肩內清潔;毛皮亮澤且皮薄。
F. 汗血馬是怎麼來的
汗血寶馬是世界上最神秘的馬匹,屬熱血馬,產地為北部歐亞大陸,它具有無窮的持久力和耐力,它是長距離的騎乘馬,也是跳躍和盛裝舞步馬
自漢代以來,西域汗血馬的神話流傳了一千多年
傳說它前脖部位流出的汗呈血色;史載汗血馬「日行千里」|,又名「大宛馬」、「天馬」,為了得到它,漢武帝兩次派兵遠征西部
為爭奪汗血馬種,中國漢代發生過兩次血腥戰爭
漢武帝派百餘人的使團,帶著一具用黃金做的馬模型前去大宛國,希望以重禮換回大宛馬
經過4000多公里陸地行軍,到達大宛國首府貳師城(今土庫曼阿斯哈巴特城)
大宛國王愛馬心更切,不肯以大宛馬換漢朝的金馬
漢使歸國途中金馬在大宛國境內被劫,漢使被殺害
漢武帝大怒,作出武力取馬的決定
公元前104年漢武帝命李廣利率領騎兵數萬人,到達大宛邊境城市郁城,但並未攻下,只好退回敦煌
回來時人馬只剩下十分之一二
3年後,漢武帝再次命李廣利率軍遠征,帶兵6萬人,馬3萬匹,牛10萬頭,還帶了兩名相馬專家前去大宛國
此時大宛國發生政變,與漢軍議和,允許漢軍自行選馬,並約定以後每年大宛向漢朝選送兩匹良馬
漢軍選良馬數十匹,中等以下公母馬3000匹
經過長途跋涉,到達玉門關時僅余汗血馬1960左右匹
從漢朝一直到解放前,甘肅山丹縣一直是大軍馬場,汗血馬、烏孫馬、大宛馬的引進繁殖都曾在這里進行
中國自古很講究馬的選種、雜交
汗血馬體形好、聽話、快速、適於長途行軍
曾有這樣的史話,漢軍與外軍作戰中,汗血馬上陣,敵方人數眾多,刮目相看
久經嬌養的汗血馬,認為這是表演的舞台,作起舞步表演
對方用的是蒙古馬,見汗血馬高大、清細、勃發,以為是一種奇特的動物,不戰自退
汗血馬從漢朝進入我國一直到元朝,曾興盛上千年,但是到後來消失無蹤
引進的汗血馬有公馬也有母馬,進行繁殖是可行的,引入汗血馬的是漢武帝,而到唐代末年仍然存在,但是由於中國的地方馬種在數量上占絕對優勢,任何引入馬種,都走了以下的模式:引種—雜交—改良—回交—消失
近代汗血馬在我國卻幾近絕跡
近幾年通過各種途徑陸續進口了一些,中亞國家的領導人向我國贈送了一些,現在已經在我國形成小規模的汗血馬種群。
G. 汗血寶馬的發源地在哪
對於武俠小說中汗血寶馬的傳說都不會陌生,在我國的歷史上,汗血寶馬的傳說最早始於漢武帝時期,有個名叫「暴利長」的敦煌囚徒,在大宛國捕得一匹汗血寶馬獻給漢武帝。
而射鵰英雄傳里郭靖所騎的小紅馬,也就是汗血寶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