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關於寶馬主動轉向系統的問題
你好,我幫你找了一下這方面的資料。先前,我也不太了解的。不好意思啊!
既能在直道上高速行使,又能在急彎上展現貓一般矯捷的身手,這是汽車工程師在設計轉向系統時夢寐以求的境界。直到寶馬新5系的推出,這個夢想才真正地得到實現。這就是寶馬的主動轉向系統,並首先在寶馬5系中亮相,使得5系的駕駛樂趣達到了另一個巔峰。
這項天才設計的基本原理其實很簡單。方向盤系統中裝置了一套根據車速調整轉向傳動的變速箱。這個系統包含了一個拳頭般大小的行星齒輪,以及兩根輸入軸。其中一根輸入軸連接到方向盤,另一根則通過螺旋齒輪,由電動馬達進行控制。負責寶馬主動式轉向系統的項目經理菲利普•孔恩博士(Philip Köhn)解釋道:"當車速較低時,控制馬達與轉向管柱呈同方向轉動,以增加轉向角度;而當高速行駛時,控制馬達呈反方向轉動,從而減少轉向角度。"
寶馬主動式轉向系統大大加強了行車安全性。新5系的駕駛者在連續過彎時仍能保持理想坐姿,且幾乎不需要移動雙手,只要透過方向盤上觸手可及的多功能開關及SMG換檔手柄即可完成操控。這項設計同時還提供了停車的方便性,只要輕轉兩圈方向盤就可以將車子輕松地停進停車格里。
主動式轉向系統令寶馬新5系在高速公路上的行駛亦更加輕松。這是因為該系統首薯弊能夠降低高速下的轉向靈敏度,而由外在因素所造成的方向盤震動,比如行駛在崎嶇路面上,對方向穩定性的影響也更輕微。孔恩博士更指出:"在高速轉彎時,轉向變得更簡單、更平順。"即使面對突發的轉向動作,例如躲避前方突然出現的障礙物,系統動作依然很平順自然。此外,搭配原有的轉向動力伺服系統,轉向扭矩會配合車速提供更多的動力,以避免方向盤失控。
傳統的轉向系統不論車速快慢,都採用18:1的固定傳動比率,這表者族示方向盤轉向18度,車輪轉動1度。而寶馬主動式轉向系統的比率則在一定的范圍內,從靜止狀態的10:1到高速時的20:1。也就是說,當方向盤轉動半圈(180度)時,車速若低,車輪就轉動18度,車速若高,則車輪只轉動不足9度。
主動式轉向系統的控制組件與引擎的電子零件、動態穩定控制系統(DSC)和兩只偏航率感測器相聯相通。依據這些系統提供的信息,它以平均每秒100次的運算速度,提供最實時、最理想的轉向角度。系統通過測量轉向角度,可以掌握駕駛者的意圖。動態穩定控制系統依據車輪轉動的圈數可以計算出車速,而偏航率感測器則可隨時監控車輛垂直軸的穩定性。對於新5系是否行駛在理想線路上或是有偏離路線的趨勢手搏,主動式轉向系統始終都能明察秋毫。
當發生特別緊急的情況時,例如閃避,所有的汽車都會自然地發生轉向過度的現象。主動式轉向系統在一開始就能察覺,並於毫秒之內相應地調整轉向角度。也就是說,系統能在駕乘者不知不覺中自動地反轉轉向系統來平衡車身,從而提高了行車安全性。而如果主動式轉向系統自身不足以讓車輛維持穩定的先進路線時,動態穩定控制系統將及時介入,降低引擎馬力或對個別車輪施以剎車。
萬一控制軟體失效了,怎麼辦?寶馬工程師早已料想到這點。在純粹的線控轉向系統中,轉向由電子信號控制,方向盤與車輪之間並沒有直接的機械結構相聯。配備主動式轉向系統的新5系則與其不同,即使系統發生故障,仍然能進行轉向動作,只不過其轉向角度無法增加或減少。因軟體障礙而造成嚴重的轉向失誤也是絕對不允許發生的,菲利普•孔恩博士解釋道:"所有的信息分別在兩台計算機中以不同方式進行分析,只有兩台的結果相同時指令才被接受,如果結果出現矛盾,系統就會自行關閉。"
機械與電子裝置的巧妙運用相得益彰,使得寶馬成為第一家融合彎道靈活性與直道穩定性於一車的公司。
你參考一下吧!謝謝。
B. 寶馬6系敞篷轎跑的集成式主動轉向控制的工作原理是什麼
集成式主動轉向控制是主動轉向控制和後輪轉向 控制的組合。
主動轉向控制根據方向盤的運動和車速變化改變 車輪的轉向角。
在車速低於約 60 公里/小時時,例如彎道行駛, 轉向角會增大,即轉向更直接。
後輪朝與前輪相反的方向輕微轉向,可以提高轉 向靈敏度。
在較高的車速范圍內,車輪的轉向角隨著車速的 提高而減小。
後輪的偏轉方向與前輪相同。
在危險的狀態下,駕駛員干預之前,集成式主動 轉向控制通過前、後輪有目的轉向使車輛穩定,
例如在左右兩側的路面狀況不同的道路上制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