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寶馬X5新車提車有什麼要注意的
寶馬X5新車提車一般需要注意車子出廠是否超過一年,一般這類進口車出廠超過一年就屬於庫存車,車子行駛公里數是否在100公里以內,車子表面是否有鈑金修復或者噴漆痕跡,車子合格證等手續是否齊全。
2. 定製寶馬X5需要多長時間能提車
一般是三個月
3. 一年了,來報道,2019款寶馬X5 xDrive40i M運動套裝提車作業
2019年5月16日購的新款寶馬X5M40i運動購車地點:蘇州吳江區XX4S店當時裸車價771400元,其中759900元裸車,僅選裝了11500元的娛樂套裝(哈曼卡頓、無線充電、wifi),落地86萬5千左右。之所以選配上述這些,因為沒辦法,4S在途車,不想再等了,另外也不想超預算選高配車型了。雖然我這款是乞丐版,但是基本配置都有,前排座椅加熱,倒車輔助(包含軌跡記憶)等,最主要的是與高配發動機調較一樣,3.0T的動力即便在舒適模式下也是隨踩隨到。乞丐版遺憾的有幾點:1、沒有腰托,當時在途車都沒有,不過我不怎麼開長途,另外體型也胖,感覺沒有也一樣。家裡還有一台2016款奧迪A6L2.5排量的,一直即便有腰托也不用,鉻的慌。2、沒有360全景環視,這點對於X5大車型而言還是有必要的,小街巷會車很多時候真的慌的一匹。打算後期加裝原廠,淘寶搜了下目前價格普遍在13000元,有點貴啊,另外也擔心會不會後期加裝影響質保、線路。3、後備箱下段不是電動開啟,需要手動往下翻,有點low,既然上段都電動了,寶馬就不能下段附加下嘛。4、沒有無鑰匙進入,每次雙手拿著很多東西的時候都要很狼狽的試著去掏口袋,每次離開車的時候總要強迫症般的按鑰匙,順便拉下門把手看看有沒有鎖住,後期也想改裝原廠。5、沒有高配的M運動排氣聲浪,當然目前還沒有SPORTPLUS地板油對比過聲浪。2019款X5的剎車前段較軟,後半段可以,因為我的低配不是M藍色卡鉗,所以不知道M會不會好點。另外降速到60以下時,變速箱會有檔位間的一下頓挫,可能之前開慣了CVT變速箱的A6自吸吧,多少感覺不夠平順。百公里加速5.5秒數據不錯,不過紅綠燈要想起步秒殺個普通車,舒適模式下還得大腳油門,感覺提速是在1秒左右開始發力。日常超車都要超過2千轉,遇到省道要去到接近4000轉。目前開了2千6百公里,平時開得也不多,前2千公里嚴格按照保養手冊,沒有超過4500轉,時速沒有超過160公里每小時。
看完大黑出來逛街活捉一輛違停的勞斯。因為旁邊跳廣場舞的人多,怕尷尬快速捕捉,果11的光學防抖和夜拍還是一般啊。
4. 寶馬x5如果要選裝一下配件,大概幾天後能提車
選裝一下配件會晚一點的,一般也就是10個工作日,看離著廠家遠近能查2天,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到你
5. 寶馬x5出廠5個月算庫存車嗎
寶馬x5出廠5個月不能算是庫存車,一般像寶馬x5這樣的進口車從車子出廠到提車不超過12個月都不能算是庫存車。
6. 寶馬x5x6從下定到提車要等多久
看車型,進口和國產車的時間也不一樣。如果4s店有庫存,可以馬上開走,國產車最長半個月。進口車如果沒有庫存,至少三個月。4s店一般都往長了簽合同,今年汽車供大於求,所以,4s店現在都在努力滿足客戶需求。你在簽合同時一定要仔細審核。
7. 加版寶馬X5提車作業,談談自己的用車感受!
先說說自己如何看中x5的吧,最一開始其實是想買攬運的。攬運的前臉我非常喜歡,很霸氣。但通過和朋友和車商的溝通,說是路虎的小毛病要多一些,而且價格也超過預算,最後就沒有選擇。 在無意中刷dy的時候,看到一個改裝黑武士x5的視頻,瞬間被種草。然後就去4s店看車,但3.0沒有現車,試駕了一下2.0感覺有點動力不夠。如果要訂3.0的話,問了銷售說是要等半年時間。就想到了平行進口,馬上訂票去天津看車。
當時就是被這個樣子吸引的[嘻嘻]
因為自己是第一次去天津看車,怕被坑。就在論壇看其他兄弟怎麼去天津選的車,自己也做了很多的功課。然後加了論壇一個曾經去天津買過車的兄弟vx,在這里我要感謝一下論壇里的這個兄弟特別的熱情,通過他認識了那邊的一個銷售,人很不錯。
第一天去了路過的。
到了之後就已經是中午了,聯系那個兄弟就帶我看車,港里的x5不多,選擇餘地只有中東版的(有水晶檔把,液晶鑰匙)和一台加版的大豪華(有底升,抬顯,電吸門),自己也有點猶豫,當時就沒有訂下來,先回了酒店。
這是中東版的,性價比很高。
這是那台加版大豪華。
在酒店拍的夜景~
晚上想了好久,和家裡人商量完之後。決定提那個加版的。第二天起來之後就又去看了一遍加版的,決定刷卡提車。這里有個特別尷尬的地方,我的一部分錢在zfb里,車商不支持zfb,而且有限額只能一部分一部分的轉,轉了大概10筆左右[擦汗]。折騰了差不多一個多小時,才付完…當時已經5點多了,車沒有開走,就把車留在了展廳。
剛開出來的樣子
第一次加油。
第二天一早把車開出來去辦理臨時牌照,保險,質保。弄完差不多快12點了。
在改裝場等待做漢化
漢化
換了個水晶檔把
最後都弄完2點左右了,和朋友吃了口面。就開車返程。
路上遇到的新款飛馳
在服務區 燈還是很漂亮
高速 不知道這個算不算激光大燈開啟的樣子 很亮感覺
這是到家第二天去洗車的樣子 [嘻嘻]
這個剎車燈太丑了,等上完牌子之後准備更換中規的尾燈。
車現在在貼膜中。 買車那天是6.1號,也算送個自己一個大玩具。非常開心。
最後來一個鑰匙認證。
訂的黑色中網,准備上完牌子更換
寫在最後 提車到現在快半個月了,開在路上基本都是舒適模式。油門相應非常靈敏,偶爾開一下運動模式,聲浪也非常喜歡[嘻嘻]就照著第一眼相中它的樣子,把它改成我的小黑馬。
8. 心隨5動,伴5同行,寶馬X5 xDrive40i 提車兩周作業
2020年5月8號訂,5月18號提,40i尊享運動
輪胎寬的甚至讓人懷疑有沒有必要
夕陽余暉下的背影
汽車的第一屬性肯定是代步工具,但隨著生活條件的變好,你會對安全、舒適、科技等有更高的要求,同時也承載著車主社會地位的一定衍射。所以,多數人在適當的時候會換車,只是根據財力水平變化、工作生活性質、車輛技術發展、消費理念轉換等因素周期有所不同。 拿我自己來說,年齡屬於80後中第一梯隊,從農村靠上學走入城市,從零開始逐漸紮根。雖然沒混成成功人士,但隨著不斷的辛勤努力,收入越來越高。從事軟體行業,從小對科技很感興趣,對於汽車這種機械和電子的結合品自然是十分關注。
我以往的換車經歷,曾經在Q5L論壇《第5次買車,選擇Q5》中講過大概如下: 1.2008年初最低配大眾捷達,從0到1的突破; 2.2010年秋二手福特福克斯,變成了自動擋,有幸搶上個京牌; 3.2013年底基本款奧迪A6L,豪華品牌的初探; 4.2017年初給老婆購次頂配寶馬X1,結緣BMW; 5.2018年秋奧迪A6L換成Q5L,功能配置大幅提升; 點上圖可以鏈接到《第5次買車,選擇Q5》
Q5L是我很欣賞的車型,提車之後也很滿意,從動力輸出、懸掛舒適、科技裝備、音響效果、噪音控制,比我們前面的X1和A6L都有不少的提升,真的是一部好車。 遺憾就是當時頂配沒車,沒堅持選裝買了現車,缺少了我想要的ACC和座椅記憶、抬頭顯示、360全景。 2019年初春節去澳洲自駕游,租的車帶acc,體驗了幾千公里覺得非常有用。本想加裝acc、座椅記憶、360等,覺得改動太大影響安全,而且花那麼多錢,快趕上賣車的損失了。 然而最重要的換車原因是新一代X5驚現,這是我多年的理想之車。以前我能看上的配置定價要在120+,而這次定價遠低於上一代,頂配85基本包含的全部我想要的配置,這讓我燃起新的慾望。
轉出這個車真的有些不舍,只能安慰自己:轉出Q5的錢用來付X5的首付,相當於X5也是這台Q5價值的延伸,他依然與我同行。
剛換車時間太短,雖然惦念著要換X5,也不能那麼快下手,只是先關注,盼著等到個幾萬的降價,也平衡一下Q5L的虧空。 2019年國慶節,從青島自駕游回來,順路去天津空港看了看平行進口車,想看看是不是很便宜。了解到3.0低配確實便宜,但是沒什麼配置,如果我看上的配置,價格不低。算了一下那個差價沒能打動我,覺得那麼多錢都花了,便宜幾萬買個平行進口意義不大。 2020年春節假期,疫情剛剛開始的幾天,正好在日本。那邊的朋友正在考慮買車,從4S店租了一輛全新X5帶我們跑了趟富士山,連高速再山路都體驗幾百公里下來,覺得確實還不錯。噪音比X1小的不是一星半點兒,開起來路感非常舒適,這推動了我買這個車的意志,盡管日本朋友最終選了GLE。
日本的35d柴油版
日本是右舵,看著感覺也豪華
日本朋友最終選擇的GLE,比我晚提車四天,這張圖是實拍,去過東京的朋友會不會看著這地方眼熟?原因主要是日本人普遍覺得賓士更高級,其實同中國很多人(不評價)
經過一些經歷,逐漸想開:那麼多年的辛勤耕耘,在自己的領域幫助了很多人,也賺到了足以支持這個小目標的金錢,就應該在符合條件的情況下獎勵自己。 此外,隨著年齡的增加和事業圈的積累,覺得自己有基礎在今後賺到更多錢。能有輛理想座駕,也是一個內心中士氣的提升,會更有助於事業發展。這個事情老婆也逐漸也認同了(洗腦了半宿)。
核心PK的車型
在開了A6和Q5L之後,再提升級別,其實沒太多可選擇了。轎車我唯一感興趣的就是還有賓士S級,那應該是50之後考慮的。40~50這個年齡區間更適合的還是中大型SUV,出於我對配置的關注,都是僅考慮頂配車型。下面分別解讀一下,按最不可能到最可能排序: ★XC90:配置不錯,優惠力度大,缺陷就是2.0排量和比較傳統的人機系統; ★途銳:其實論配置參數和價格來說是真不錯,比後幾個車型至少便宜十幾萬,但是找不到豪華車的感覺,買了之後還是得想換車,還有曾經注冊過試駕活動但是沒4s店聯系我; ★Q7:中期改款後內飾換為最新一代,可外觀無感,在2019年末廣州車展我看完A6allroad從這個旁邊過去都懶得多看一眼。 ★卡宴:多人的夢想,可我從來沒喜歡過,覺得就是個換殼換標改調教的途銳(無知)。 ★A6allroad:這個車我鍾情很久,一直期待著新一代的上市,2019年11月廣州車展首發現場看到真車,覺得那叫一個完美。到2020年3月終於上市了,拿到國內的配置和價格,還是放棄了。配置太低需要大量選裝,需要等幾個月不說,大量選裝之後價格比X5少不了多少了,終究也還是A6。 ★GLE:多年來一直覺得不錯,新一代出來意料之中內飾跟E一樣已經審美疲勞,外觀有點兒太厚,感覺像麵包。拿頂配來說,帶了空氣懸掛和後排座椅可調,在有優惠的時候跟X5價格相當,算是有些競爭力。五一節我聯系認識的銷售問,受疫情影響優惠沒了,競爭力消失。賓士這個品牌在我心目中,做的車型太多了,心理感覺哪款車型都不是特投入。 ★Q8:在墨爾本的商場第一次看到的時候覺得非常驚艷,國內上市後也試駕過,確實不錯的車,可惜定價太貴,能到8折性價比才合算。順便說一下為什麼不把優惠10萬的X6備選,就是實在受不了那個外觀,Q8還算是轎跑SUV里比較正經的。 ★X5:其實我並不鍾情寶馬這個品牌,從來也沒有過所謂藍天白雲夢。但從知道了這個車,就把它視為理想之車,在工作勞累煩躁的時候,打開汽車之家看看參數和照片,就覺得更有奔頭,盡管曾經覺得遙不可及。其實這個車也不完美,比如上下車不方便,後座不能調節。但是這次換代後,他的動力、他的外形、他的內飾、他的配置、他的操控、他的品牌、他的定價,是那麼的中庸,讓人挑不出什麼。 這樣說來,就是X5了。 另外一個增分項,寶馬是我們大客戶,我作為工作人員參加過很多的寶馬活動,認識寶馬公司一些人,分別在畢爾巴鄂、北京、倫敦見到全球主要高管親身,雖然他們不認識我,哈哈。別管怎麼說,跟這個公司還是有緣分的,但本文沒人給我一分錢啊。
自從確定選擇X5,就確定一定買頂配,低配選裝一是等得時間長,另外到換車出手的時候,選裝的費用基本是忽略的。 然後是顏色,優選白色或極地灰,後來同事提議炭黑也不錯,所以也加入了選項。 想想訂車至少要到兩個店做做對比吧,先去了家附近的店1,認識一個銷售還是老鄉,大概聊了個價格,無奈不當天交錢就不能給到最低價,我還沒去別的店問過也不能說當天就交錢啊。次日,就是5月8號去家附近另一個店2找以前買X1的銷售去看看炭黑實車,覺得顏色還可以,於是開始談價格。最終經過和店1電話聯系的PK之後,選擇在店2交款確定,有點兒對不住店1的老鄉銷售,但是這種PK總得得罪一個人。
其實店2的價格最終還是高,而且車出廠是22寸輪轂我也不是很想要,但是選擇這里最主要原因是一個情懷:2009年我剛來北京創業,辦公室就是眼前左二的樓,那時就一個人寫代碼開發程序,每當勞累的時候就看看窗下的寶馬4s店給自己鼓勁
原本以為月底到店,但提前來了,中間幾天經歷各種手續,5月18號來提車。這是看到他的第一眼,銷售正在給擦拭。
坐上來體驗一下,一切都是新的,行駛19km,可能有幾公里是在美帝的土地上
開出來了,正對著的樓18層一個窗戶就是我當年來京創業起步的地方
銷售也不確定ACC的功能,我出來第一時間試了一下,確實是5AU
由於前面開的車已經是比較好了,所以功能性提升並不是很大,但是我最為追求的「全速自適應巡航」真的很好用,有些超出預期。這個高級輔助駕駛,在高速或四環低於60公里時速時,基本實現全自動,從北四環到東四環四惠晚高峰時段基本只干預了一次,油門、剎車、方向盤完全不用碰,只要你眼睛得看前方。有空我寫個詳細總結規律的帖子。
今年5月好天氣真不少。
夕陽下霸氣的雙腎,炭黑和高亮的對比還不錯
雨過天晴,燈光閃耀
我糾結了不少時間的22寸輪轂,後來跟試駕車20寸防爆胎的對比,我這個明顯舒服。
從某寶買了一條備胎解決22寸輪轂的後顧之憂,放在後備箱下層是嚴絲合縫。在試裝備胎時還出了個意外,好在有驚無險,有空寫個帖子分享。
內飾科技感不錯,司機側能控制副駕駛的座椅,這個很人性化。
XXXXXX的檔把。
提車10來天,互聯駕駛功能終於開通了,與奧迪的各有所長。
液晶鑰匙和一個數字鑰匙,親測可用(另一把刀鋒鑰匙沒拍),液晶鑰匙總玩兒電池10天沒問題。
買輛百萬級別的車,對有些人來說可能就如同普通人吃頓飯,但對絕大多數普通人還是不小的開支。 於我而言開上這個車,不是為了向誰炫耀,只是對自己努力奮斗結果的一種證明。從小認為自己還算聰明,不玩兒游戲不打牌,不去吃吃喝喝,用自己的方式一直努力學習知識,積累人脈關系。 奮斗到40歲還平均每天工作14小時,應該用適當的方式獎勵自己的過去,並激勵自己持續努力創造更精彩未來。 只要堅持夢想,並為之努力,凡事皆有可能! 與堅持夢想者同行。
9. 上海「首」台2020款的寶馬X5 M,提車作業淺談
買X5M本身都沒想過,前面一天訂,後面一天拿車。是人生當中買車速度最快,拿車速度最快的一次,就和儀表盤里的碼表一樣330。那隻是個數字而已[得意] 年前一直在看車,那時候X5M還沒出新款,看來看去只有賓士的GLE53AMG適合我,去了很多店都沒車還要加價,所以就緩下來了,越到過年越想買車,想等著年後一上班就去訂,誰知疫情發生了,全面停工,那時候就盼星星盼月亮,4S店快開門,最後正月十八,4S店陸續網上賣車了,我打電話給銷售那時候也膽子大,約著銷售一對一戴著口罩跑空空的4S店去看車,全是消毒水的味道。GLE53過來的都是低配,什麼東西都要選裝,頭腦一熱就立馬訂車,付好訂金就開始慢慢的等……合同簽的的是6個月交車,我基本能選的配置全選了。合同一簽就開始慢慢的擺著手指過日子越等越癢,後面國外疫情爆發,國外工廠停工又開始影響,瞬間一下子失去了信心。(蠻對不起賓士那銷售的[尷尬][流淚])服務也超級熱情,導致我寶馬都拿回來了,那邊的錢還沒去退[流淚]。 剛好四月底X5M的售價也出來了,價格比老款要便宜好多,最主要V8,4.4T沒變化,良心啊!基本和M5的價格一樣,然後就開始找我以前賣M4的銷售,問他X5M的消息,他說五月中下旬可能會來車,來了喊我去看。然後就是期待X5M快到車看看真實的樣子和照片會有什麼差距。沒過多久就看他發圈交了一部X6M,人家很早就訂好了。我本想去看看的,買車的人不同意[流淚]。然後又是慢慢等,等X5M快來車,3-4天之後收到銷售消息說晚上來了一輛X5M,你可以來看了,我第二天一早他們開門就跑過去了,喊銷售拿配置單給我看下看加了啥,十分鍾看車十分零一秒的時候就說打合同去我現在打錢[嘻嘻][嘻嘻],第二天就提車了,他和我說這是上海的首台,這台車選裝了油漆和內飾,是我覺得最沒用的兩個功能[大哭]為了不用等,強行拿下了。 車拿回來第四天,目前開了300多公里,拿回來的時候已經有80幾公里了。開起來超級穩,雖然不是空氣懸架,但是在顛簸的路上還是很舒服的,提速不用說了給你倍自信的感覺。音響的手勢感應也很靈敏,駕駛感很好,不會累,安全感十足。 上海要買M的可以去龍東的寶誠看看,找楊俊賀,16年M4就是他手上買的,那時候是銷售現在也高升了[嘻嘻],沒想到多年後還是買了M[憨笑],強行植入廣告,因為服務很好[強],廢話不多說,看車吧!不管是不是上海首台,就當你是吧[得意][得意][得意]
照片真的沒有實車好看,可能是我拍照問題。
刀鋒鑰匙,液晶的還需要選裝。
和新款X5沒啥差別,就方向盤上M1M2能區分。
這個座椅還是很舒服的,比M4強一百倍。
四個真的大「洞洞」冷啟動的聲音也很霸氣。
21寸的大腳,和網上的照片也不一樣。
提車當天,等著我揭開面紗[嘻嘻]
現在油價便宜,70幾升400多。
和我的「騷」黃色M4合影。
X5M的機艙沒有M4的好看,M4裡面是碳纖維的,很亮很閃眼。
內飾這飾板也要選裝,還是碳纖維的好看。
330隻是一個數字,想開到180都難[冷汗][偷笑]
氛圍燈的顏色太少了,和賓士比這點差遠了。
鑰匙認證,喜歡鑰匙下方的,也祝你們平平安安,財源滾滾。
10. 夢想照進現實的2020年,談談我的寶馬X5 xDrive40i提車作業!
傳完了相片,有點思緒萬千,反而不知道說點啥了。我剛剛拿下了我人生的最愛的一台車,寶馬X5。我到現在為止,也只開了1000公里出頭的樣子,其實挺不淡定的,這台車讓快四十歲的我有點感慨吧。主要是這幾年的變化很大,雖然看起來是忙忙碌碌的,生活就是三點一線,但是收入確實增長的很快。四五年間,賺了之前十幾年的錢,不過消費理念依然是比較老舊的消費理念。不是很捨得花在吃穿上,也沒啥愛好,更沒有理財和投資的想法,唯獨就這台X5,讓我捨得花這么大一筆錢吧。主要是20多歲的時候,就很喜歡這台車了,喜歡了也快有20年的樣子了吧。那時候感覺X5比現在還多,總是能見到X5,背著業務包走在城市裡,見到一次就想說之後有錢了要買一台。不過知道2016年我入手我的寶馬1系那台小車的時候,才第一次在4S店裡見到X5,感受它車內的樣子。那時候還是想說,等有錢了,要換X5。於是,2020年,我覺得我算是真的有點錢了,就換了X5了。我也是真正的喜歡寶馬這個品牌,喜歡寶馬的運動風格。這次換車,也有考慮過奧迪Q7,賓士GLE,都去看過一下,不過也只是考慮了一下,還是心心念念寶馬X5。然後就是訂車,選配,提車,不復雜,就是等的時間比較長久一點,總之6月初提車了。現在來寫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