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德國二戰軍用摩托車寶馬公司生產的主要軍用摩托車
德國二戰時期的軍用摩托車,主要由寶馬公司生產。其中,包括了寶馬R12、R35、R71和R75四種型號。除了寶馬R35屬於中型摩托車,其他均為重型摩托車。寶馬R35裝備有14馬力的單缸風冷發動機,其餘幾種則配備22~26馬力的雙缸風冷發動機,排量為0.75升,匹配四速帶倒檔的變速箱。
在寶馬系列摩托車中,寶馬R75最為著名。從1940年一直生產至1944年,它採用0.746升排量的26馬力雙缸風冷發動機,配以四速(帶倒檔)變速箱,最大速度可達95千米/小時。前輪採用機械剎車,後輪則為液壓助力剎車,懸掛系統為伸縮套筒式前叉。在寶馬R75上,武器配置有時是一挺MG 34機槍,安裝在挎斗前方;有時則是搭載1門野戰迫擊炮於挎斗之上。這款摩托車在德軍中裝備有16,000輛之多,其在北非戰場及蘇德戰場上的可靠表現贏得了士兵們的喜愛。
1942年10月,德國《德意志車輛》雜志中刊載的宣傳畫展示了聰達普軍用摩托的風采。畫面中,一輛KS600正在為前線運送彈葯,這展現了軍用摩托車在二戰時期的重要作用與實際應用。寶馬R75等型號的軍用摩托車,以其高效、耐用的特點,成為了德軍後勤支援的重要工具。
軍用摩托車體積小,重量輕,速度快,道路適應性好,越野能力強,並且便於隱蔽,車上還能搭載武器等,因此,它非常適用於偵察、通信/聯絡,搭載武器後還可以用來沖鋒陷陣。這些優點使軍用摩托車在二戰中被德軍廣泛應用,從歐洲戰場、北非戰場,到蘇德戰場,到處都可以看到法西斯德軍大量裝備的軍用摩托車。在德軍重型挎斗摩托車上通常配置有1挺MG3型機槍,攜帶有50發裝3盒機槍子彈和1個備用輪胎、1個備用槍管以及5升備用燃油、打氣筒、千斤頂及隨車工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