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挑戰寶馬3系,捷豹XEL沒有做到,凱迪拉克CT5和CT4能做到嗎
凱迪拉克CT4一定會有市場,因為它特點鮮明。但同時這款車也一定不會很火,因為它的特點過於鮮明。
其次,CT4的後排空間確實有些局促,而且因為後驅的原因,中間地板的隆起也很高,基本沒法坐三個人。所以,對於後排空間有需求的,大概率是不會考慮CT4的。
不過在我看來,CT4如果能夠拿到月均銷量5000-6000輛這樣的成績,應該就能達到凱迪拉克的預期了。如果CT5的月均銷量也能達到5000輛,那麼兩款產品加起來過萬,便能夠在BBA稱霸的中型車市場里搶奪一個位置了。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㈡ 兒童安全座椅ISOFIX介面指的是什麼
ISOFIX是指汽車兒童安全座椅與汽車連接的一種標准安裝方式。在歐洲經濟共同體的統一法規ECE R44/04中有明確的定義和尺寸要求,有了這個標准,使得無論你是什麼品牌的座椅都能和任意車型安裝。 這種連接方式要求兒童安全座椅上設計兩個帶鉤子的鱷嘴,汽車座椅靠背和坐墊相交處設計兩個金屬環,兒童座椅安裝時通過操作鱷嘴裡面的鉤子鉤住金屬環來達到剛性連接的目的。這比之前大多數兒童安全座椅採用汽車保險帶安裝的方式更加簡單和可靠,但相應的成本也比較高,而且要求汽車上也必須有相應的結構。由於這個標準是屬於歐洲經濟委員會起草的,所以目前國內只是歐系車才逐步在配置,其他車系的汽車上都沒有設置這種機構。
㈢ 為什麼奧迪和大眾大部分是前驅車
前驅車更節省空間
汽車作為代步工具,在舒適性上對內部空間有一定的要求,前驅車在這方面比較有利。因為引擎及動傳組件都可放在前軸之前,那麼從前軸開始一直到車尾的空間都可以盡量利用,是一種非常實用的布局,更有利於節省車內空間。首先是縱向尺寸,前驅結構可以盡量壓縮發動機艙大小,將更多的縱向空間騰出來分給車內空間,另外,前驅車沒有傳動軸所以不需要像後驅車那樣在地板上給後驅設備留出空間,所以在空間的利用上有更多的餘地,同時前驅車沒有後差速器,後座乘客的腿部空間更寬松,行李箱也更加平整。
操控性,前驅車穩定性更高,後驅車更有操控樂趣
前驅、後驅在性能上最大的差異表現在汽車的操縱穩定性上,前驅車較容易發生轉向不足,而後驅車則容易產生轉向過度而導致甩尾。前輪驅動是用「牽引」的方式使車輛行進,這種驅動方式有著穩定性較高的優點,碰到驅動輪發生打滑的情況,前驅車轉向不足導致車頭向外偏離預定的路線,此時對於普通駕駛者來說,只須適度收油門並修正方向盤,就能恢復掌控,避免出現危險。而這種情況下,後驅轉向過度往往更加危險,一旦出現失控會愈演愈烈,必須立即收油並反打方向,但普通的駕駛者很難將轉向時機和動作掌握得非常好,這樣就很難避免事故的發生。
所以從轉向特性來看,前驅車還是比後驅車更安全也更容易控制,但是它的轉向不足也存在一些弊端。不過,現在也有汽車廠商在這方面作出了改進。如瑞典的豪華運動型汽車SAAB薩博,雖然它是一款前驅車,但它對於前驅車的改進卻是比較成功的,它獨創的ReAxs後輪隨轉系統恰到好處的彌補了前驅車存在轉向不足的缺點。SAAB薩博後輪ReAxs隨轉系統是車輛在轉彎時,車輛後軸按照運動學原理使後輪發生微小的偏轉,其偏轉與轉向方向相反。它能夠極大地幫助了駕駛員更加便捷、精準轉彎操控。另外它配置的ESP、TCS等電子穩定系統,在物理極限范圍內能夠盡力幫助駕駛者對抗轉向不足和轉向過度,增加駕駛的穩定性和主動安全性。
綜合評述:前驅車更適合廣大消費者
雖然前驅結構緊湊,驅動軸短,動力輸出損耗低、容易駕駛等方面比較有優勢,但也存在轉向不足、起步時輪胎附著力低,動力輸出緩慢等缺點。另外,前輪要負責驅動、轉向和大部分的制動力,所以磨損也比較嚴重。後驅車雖然在以上幾個方面沒有優勢,但起步加速能力強,四輪負荷平均,而且大多數的賽車還是使用後輪驅動,就操控性來說卻比前驅車稍高一籌。其實,只要習慣了驅動方式一些技術上細微的不同,前驅與後驅的差別並不是很大,不過是因為它們不同的特點決定了不同的需求罷了。說到底,只有市場是檢驗真理的一切標准,實際的市場需求才是真正的驅動力。就目前市場來看,佔取80%市場份額的前驅車在實用性和經濟效益上表現比較明顯,更適合當今廣大的消費者的胃口。而後驅車側更適合想擁有出色操控感受的駕駛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