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寶馬部分車型存在起火隱患被緊急召回
寶馬部分車型存在起火隱患被緊急召回
寶馬部分車型存在起火隱患被緊急召回,寶馬汽車公司將免費為召回范圍內的車輛更換改進後的起動機後部電刷支架,以消除安全隱患。寶馬部分車型存在起火隱患被緊急召回。
國家質檢總局網站消息顯示,由於存在起火隱患,華晨寶馬汽車以及寶馬中國決定在中國市場,召回旗下部分車型。本次召回主要涉及到寶馬5系PHEV以及寶馬7系PHEV車型。
據了解,由於部分寶馬5系PHEV、寶馬7系PHEV車型存在質量問題,華晨寶馬、寶馬中國根據國內相關政策的要求,向國家質檢總局備案了召回計劃。
一方面、華晨寶馬決定從2022年9月9日起,召回生產日期在20216年至2022年8月28日的寶馬5系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涉及到57480台車輛。
另一方面、寶馬中國決定從2022年9月9日起,召回生產日期在2016年6月29日至2018年1月18日的7系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共計364台。
至於召回的原因,則是因為本次召回范圍內的車輛的起動機後部電刷支架設計原因,當起動機運行時間過長導致內部過熱時,電刷支架內部的銅線可能熔斷。
在一些極端的情況下,這有可能會導致起動機周邊的組件起火,從而為用戶造成安全隱患。
召回之後,華晨寶馬、寶馬中國將免費為召回范圍內的車輛更換改進後的起動機後部電刷支架,從而為用戶消除安全隱患。
顯然,本次寶馬汽車在中國車市召回了近4萬8千台車輛。其中,華晨寶馬5系插電混動車型的召回數量最多,成為本次的「召回大戶」。
眾所周知,作為寶馬旗下一款中大型插電混動轎車,華晨寶馬5系PHEV在中國車市,已經推出了數年時間。
但是,這款車在國內車市的銷量,並不太出彩。尤其是進入2022年之後,寶馬5系PHEV的銷量表現可謂平平。
汽車流通協會數據顯示,2022年1-6月份,寶馬5系PHEV累計零售銷量為10180台,月均零售銷量不足1670台。
其中,2022年6月份,寶馬5系PHEV單月零售銷量為1437台。顯然,從銷量規模上看,寶馬5系PHEV難言「熱銷」。
唯一值得欣慰的是,從2022年5月份開始,寶馬5系PHEV的.銷量開始呈現環比上漲態勢。截止6月份,其零售銷量已經連續2個月呈現環比上漲態勢。
寶馬5系PHEV銷量之所以表現不佳,有多重方面的因素。比如說,在目前的中國車市,豪華品牌旗下的新能源車型整體表現,都不是很好。
在這種情況下,寶馬5系PHEV因為質量問題召回,或將對其銷量造成一定的不良影響。畢竟,寶馬5系PHEV已經並非第一次在國內車市進行召回了。
日前,華晨寶馬汽車有限公司、寶馬(中國)汽車貿易有限公司根據《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條例》和《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條例實施辦法》的要求,向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備案了召回計劃,自2022年9月9日起召回以下車輛。
一、 華晨寶馬汽車有限公司
生產日期從2016年11月10日至2020年8月28日的5系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共計57480台;
二、 寶馬(中國)汽車貿易有限公司
生產日期從2016年6月29日至2018年1月18日的7系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共計達364台。
本次召回范圍內車輛由於起動機後部電刷支架設計原因,當起動機運行時間過長導致內部過熱時,電刷支架內部的銅線可能熔斷,極端情況下會導致起動機周邊的組件起火,存在安全隱患。
華晨寶馬汽車有限公司、寶馬(中國)汽車貿易有限公司將免費為召回范圍內的車輛更換改進後的起動機後部電刷支架,以消除安全隱患。
在調查了涉及兩款電動車的多起電池起火事件後,寶馬正在召回83輛iX和i4汽車。在一份由Autoblog發現的公告中,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警告部分iX xDrive 50、iX M60、i4 eDrive40和i4 M50車輛的車主不要駕駛他們的車,不要給他們充電或停在室內。
早在4月首次調查一起涉及2022年i4 eDrive的海外事件後,寶馬發現2021年12月2日至2022年6月30日期間生產的iX車型和2021年11月22日至2022年6月13日期間生產的i4車型的部分三星SDI電池單元存在製造缺陷。
寶馬已經通知了經銷商這次召回。該汽車製造商將免費更換受影響車輛的電池。寶馬補充說,它沒有發現任何因電池缺陷而導致的事故或傷害。受影響的車主可以在9月19日之前收到通知信。你也可以提前聯系寶馬公司的支持,以獲得更多信息。
對於那些擔心可能重復雪佛蘭Bolt車主與通用汽車的情況,值得注意的是,寶馬為其iX和i4電動車從兩家製造商那裡采購電池。CATL和三星SDI。相比之下,通用汽車在2021年宣布全球召回之前,從LG化學單一采購了Bolt的電池。
『貳』 寶馬集團多款車型被召回 涉及5829輛車
日前,寶馬(中國)汽車貿易有限公司向海關總署備案了召回計劃,從2018年6月5日起,召回部分進口寶馬M5,共計66輛;從2018年6月29日起,召回部分老款550i、650i、750Li、760Li、X5、X6、MINI COOPER S以及勞斯萊斯古思特,共計5763輛。上述車輛合計5829輛。主要原因分別為發動機控制單元內程序存在錯誤、輔助水泵可能老化並發生內部短路。
召回范圍(一)2017年12月14日至2018年3月26日期間生產的部分進口寶馬M5,共計66輛;
(二)2009年10月9日至2011年8月1日期間生產的2010-2011款寶馬550i,共計33輛;
(三)2010年11月15日至2011年9月8日期間生產的2011款寶馬650i,共計45輛;
(四)2008年9月26日至2011年9月13日期間生產的2009-2011款寶馬750Li/760Li,共計1964輛;
(五)2008年9月22日至2011年11月19日期間生產的2009-2011款寶馬X5/X6,共計960輛;
(六)2010年10月28日至2011年9月28日期間生產的2011款MINI COOPER S,共計1961輛;
(七)2010年4月7日至2011年9月26日期間生產的2010-2011款勞斯萊斯古思特,共計800輛。上述車輛合計5829輛。
召回原因
召回范圍(一)中車輛由於製造原因,其發動機控制單元內程序存在錯誤,可能在某些駕駛條件下燃油泵停止運行。這可能導致車輛行駛時發動機停止運轉,存在安全隱患;
召回范圍(二)-(七)中車輛由於設計原因,其輔助水泵可能老化並發生內部短路。某些情況下,水泵電路板可能發生過熱熔損,這增大了引發車輛起火的風險,存在安全隱患。
解決方案 召回范圍(一):寶馬(中國)汽車貿易有限公司將免費為受影響車輛的發動機控制單元進行重新編程,以消除缺陷。庫存車輛將在消除缺陷後再進行銷售;
召回范圍(二)-(七):寶馬(中國)汽車貿易有限公司將免費為受影響車輛更換新的輔助水泵總成,以消除缺陷。
寶馬(中國)汽車貿易有限公司將以掛號信等形式通知客戶。用戶可撥打寶馬服務熱線400-800-6666,獲取此次召回的相關信息。用戶可登錄海關總署網站檢驗檢疫欄目(http://www.customs.gov.cn/customs/jyjy/index.html)了解更多信息。此外也可撥打12360向各地海關反映在召回活動實施過程中的問題或提交缺陷線索。(圖/文/攝: 曾惠君)
@2019
『叄』 寶馬發起全球召回,水鳥等多款車型受影響
關注機車網,每晚9點17分
JC君和你一起聊摩托
近期在國內發布新推出F900系列車型的寶馬,發起了一則全球召回,這次召回涉及了440輛摩托車,涵括2019 10月31日至2020年1月30日之間產生的車型。
召回原因為後搖臂鏈接到角齒輪的軸承軸頸材料質量不符,軸承銷會斷裂,這會松開翹板與錐齒輪的螺釘連接,這可能導致與後輪上的輻條接觸,從而可能導致危險情況,失控並最終導致事故。
召回車型包括三個系列車型的多個版本:
R nineT,R nineT Pure,R nineT Scrambler,R nineT Urban G / S
R 1250 GS,R 1250 GS Adventure,R 1250 RT,R 1250 R,R 1250 RS
K 1600 GT, K 1600B
寶馬的這次召回已經在德國展開了,至於其他地區的還未見動作,國內車友可以注意查詢一下是否有購買到這個階段生產的車輛。
『肆』 寶馬發動機缺陷並沒有召回我的車,去哪投訴
首先,先到寶馬4S店去詢問一下情況,看一下自己的車是否在召回的序列內。如果情況核實後,他們還是置之不理的話, 建議您可以去汽車之家的汽車投訴平台上進行投訴,上傳您的駕駛證以及投訴的相關證據 就可以進行投訴了 方便快捷~ 建議您去試試!
『伍』 寶馬召回115輛進口X7 第三排座椅存安全隱患
易車訊 日前,寶馬(中國)汽車貿易有限公司根據《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條例》和《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條例實施辦法》的要求,向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備案了召回計劃。自2022年9月23日起,召回生產日期從2018年12月11日到2021年12月14日的部分進口X7汽車,共計115台。
易車App提供銷量、熱度、點評、降價、新能源、實測、安全、零整比、保有量等榜單數據。如需更多數據,請到易車App查看。
『陸』 寶馬召回20年前老3系,涉及14輛車主:我去汽車報廢場找找!
汽車召回是一件稀鬆平常的事兒,很多車在出廠時可能存在問題,廠家後續發現後本著負責任的態度將車輛召回並免費維修,以消除各種隱患。不過汽車是有壽命的產品,召回一般針對上市3-5年的車型,即便時間再長也很少有超過10年的,而賣出去20年後依然堅持召回你見過嗎?
不過換個角度想,能在那個年代花近50萬元購買寶馬3系的人絕非普通人,一輛3系相當於現在北上廣兩三套房,花如此高代價購買的車即便不能開也不會輕易將其送去報廢,所以留存下來的比例可能也並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低。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