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寶馬汽車 > 寶馬1954年生產的哪些車

寶馬1954年生產的哪些車

發布時間:2022-08-29 01:56:23

㈠ 寶馬M系列是一個怎麼樣的概念啊。

大家都多了解一些吧~~

寶馬汽車公司主要有轎車、跑車、SUV三類。其產品型號編排規律如下:

轎車目前有1、3、5、6和7系列,1系為兩廂緊湊型車,如130i;3系為緊湊型車(3系還有coupe、旅行版等變形車型),如320i、 330i;5系為中級行政車,如523i、530i;6系為運動型轎跑車,如650i;7系為大型豪華轎車,如730Li、740Li、760Li。

寶馬Z系列為跑車,如Z3、Z4、Z8。Z3是一款小型雙門雙座的敞蓬車(現已停產);Z4是Z3的替代車型,起初只有雙門雙座的敞蓬款,後來又追加了一款硬頂版Z4Coupe;Z8是一款性能卓越的豪華跑車(現已停產)。

寶馬M系列是寶馬轎車中的高性能版本,是在轎車基礎上改進而來。其中,M3代表緊湊級高性能的運動轎車,M5代表中大型的高性能運動轎車,M6是高性能的運動型轎跑車。

寶馬X系列為SUV車型,代表車型有X3、X5。

轎車型號的第1個數字即為系列號,第2和第3個數字表示排量,最後的字母i表示電子燃油噴射,A表示自動擋,C表示雙座跑車(Coupe),S表示超級豪華,L表示加長。如530Li代表5系列,排量為3.0L的軸距加長版中級行政車。

原來代表發動機排量的數字與排量極為近似,但隨著車型的不斷更新和市場需要,個別車型後來將發動機的排量增大了一些,但仍採用老型號,如 750i,它的發動機排量為5.4升,540i的發動機排量為4.4升。國產寶馬523Li和325i的發動機都採用了直列6缸2.5L發動機。但是,寶馬車型號中代表排量的數字,大部分與發動機排量近似。

㈡ 寶馬屬於哪個國家的品牌汽車

寶馬作為豪華車的典型代表,它的藍白標志在國人的心中有著不可超越的地位,據不完全估計,30%左右的人心目中的除了BBA之外(寶馬、奧迪、賓士)更無豪車,足以見得它的品牌效應有多強大!那麼你知道寶馬是哪個國家的品牌嗎?華晨寶馬是哪國的車?
寶馬正式漢字全稱為巴伐利亞發動機製造廠股份有限公司(德文: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G)英文簡寫BMW,是享譽世界的德系豪華汽車品牌,寶馬公司創建於1916年,距今已有百年歷史,公司總部設在德國巴伐利亞州慕尼黑。一百多年來,寶馬汽車由最初的一家飛機引擎生產廠發展成為以高級轎車為主導,並生產享譽全球的飛機引擎、越野車和摩托車的跨國企業集團,名列世界汽車公司前列。
品牌歷史
1916年3月7日,寶馬公司成立,其前身是一家以製造流線型的雙翼偵察機的飛機工廠BFW,並以此聞名於世,創始人吉斯坦-奧托(Gustan Otto)。
1917年7月20日,BFW公司開始重組,正式名為BMW。
1923年,BMW研製了第一台的摩托車發動機;年末,他們特約在慕尼黑(Munich)生產摩托車,掛有BMW商標的R32摩托車首次在市場中銷售。
1928年,BMW收購了埃森那赫汽車廠,並計劃開始生產汽車。
1929年7月,BMW推出首輛汽車,是將年初生產的Dixi 3/15轉名來的,但專家不同意DiXi 3/15是BMW第一輛汽車,他們認為303才是真真正正屬於BMW的。
1937年,BMW開始製造房車(Touring Car)市場,也就是如今所稱的三廂式四門房車,並獲得成功。
1939年,二戰爆發,一場無情的戰火,將BMW摧毀了。
1945--1947,寶馬為一家美國公司做了三年飛機發動機研究和開發工作。
1948年,由於籌集了足夠資金,寶馬開始重建摩托車工廠,同時著手開發和研製R51摩托車的工作,在不斷的努力下,車廠在短短5年間便生產了10萬輛摩托車,因此他們可以開始再向汽車之夢狂奔了。
1952年10月,BMW終於再投產汽車,其性能和耐用性獲得一致好評。
1954年,BMW推出由501型改良的502型四門自車,沿用一台全新V-8汽缸發動機,是車廠戰後的一次突破,復原後的寶馬立志要在豪華客車和轎跑車和摩托車上創一番事業。
1959年,寶馬汽車舉行全體股東大會,會上組織了戴姆勒-賓士的接管方案。
1960年,寶馬擁有7000名員工、年營業額達到2.39億馬克。
1968年,寶馬正式進軍大中華市場。
1969年,21000名員工、年營業額達15億馬克。
1972年,寶馬在南非建立工廠。
1978年,寶馬擁有30000名員工、年營業額60億馬克。
1990年,寶馬擁有70900名員工、年營業額達271億馬克。
1992年,寶馬汽車美國南卡來羅那的工廠落成。
1994年,寶馬買入MG羅孚汽車,包含品牌Mini。
1999年,寶馬在俄羅斯建造汽車。
2000年,寶馬在泰國的CKD工廠落成。
2000年,寶馬賣掉MG羅孚和路虎/LandRover。
2003年,寶馬公司和華晨汽車集團控股有限公司合作,在中國預制零件,並成立華晨寶馬合資汽車品牌。
2018年7月10日,長城公司與寶馬公司簽署合資協議,合資成立光束汽車有限公司。
2018年10月11日,寶馬集團舉行了中國戰略協議簽字儀式和華晨寶馬鐵西新工廠開工儀式,寶馬對華晨寶馬投資新增30億歐元,合資協議延至2040年。
寶馬公司在13個國家設有子公司和生產廠,國內有10家子公司。寶馬的車系有1、2、3、4、5、6、7、i、X、Z等幾個系列,還有在各系基礎上進行改進的M系(寶馬官方的高性能改裝部門)。寶馬850i是最新推出的最為豪華的轎車。

㈢ 寶馬Isetta,樂高的下一個套裝,堪稱史上最可愛模型

如果你既是車迷又是樂高迷那麼前不久是不是非常興奮呢,機械組最新的旗艦產品蘭博基尼SiánFKP37Technic套裝有沒有入手?還是連續三款超級跑車的模型讓你有些麻木了?沒關系,因為有消息稱,樂高的下一個套裝很可能會是寶馬Isetta車型,該套裝名為LegoIdeasBMWIsetta,如果能夠正式推出,那麼它肯定會是樂高車型套裝中,最可愛的一個。

寶馬Isetta車型熱銷,寶馬在1955年有繼續推出了升級版的寶馬Isetta300,該車搭載了一台300cc的發動機,最大功率也提升為13馬力,並且還有可伸縮的帆布車頂。總之寶馬Isetta一共售出了大約16萬輛,這也讓它成為了二戰之後最成功的車型之一。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㈣ 寶馬背後的匡特家族:一個低調的德意志財富神話

提及西方著名的家族企業,人們往往想到的都是諸如蒂森克虜伯集團、摩根財團這些以家族姓氏命名的企業,即便像蒂森克虜伯這般,早就已經徹底脫離了克虜伯家族,轉為了職業經理人管理運營,但其「軍火帝世家」的名牌仍被刻意用做了最響亮的廣告。

然而,卻有一個德國巨富家族,世代秉承著相當另類的「家規」——「不使用家族姓氏作為產品商標或企業名稱,並盡量避免自己的名字出現在媒體上」。

這就是德國的隱形巨富帝國——匡特家族。

說起德國匡特家族,知曉的人可能寥寥無幾。但其實,眾多令人炫目的企業,其背後的大股東,竟然都是匡特家族——寶馬、戴姆勒-賓士、國際化專業化學品集團阿爾塔納(Altana)、 生產毛瑟步槍的 德意志武器和彈葯廠(DWM)、占據德國蓄電池八成市場份額的瓦爾塔電池公司(Varta)……

可以說,匡特家族的百年跌宕起伏的命運,就是德國近現代史的縮影。

跟幾代人專注於鋼鐵和軍工產業的克虜伯家族不同,匡特成員猶如敏銳的「狩獵者」,從不固守於某種行業,總能從復雜的商業環境中,尋覓出最具發展潛力的行業,並抓住時機,迅速重新部署。

柏林西北的普利茨瓦爾克小鎮曾有一家毛紡織廠, 1865年,紡織廠來了一位16歲的學徒——埃米爾 · 匡特。

匡特家族的命運之輪由此開啟。

憑著吃苦耐勞的精神和靈活的頭腦,只用了不到4年的時間,埃米爾就從車間工人做到了店員和銷售經理,並成功地俘獲了工廠負責人德雷格女兒海德薇的芳心,成了德雷格的上門女婿。

德雷格去世後,埃米爾聯合妻弟,一同買下了這家廠子的超半數股份,掌握了紡織廠的所有權。

埃米爾·匡特正趕上了好時候。

伴隨著1860—1870年代的德國統一戰爭,崇尚軍國主義的普魯士王國/德意志第二帝國對軍服的需求猛漲,紡織廠通過接「政府訂單」,產業不斷做大,到了20世紀初,匡特家族已經成功控制了三家實力強大的紡織廠,基本上壟斷了整個行業,成為德國紡織業的領頭羊。

可惜,還不算太老的埃米爾(才50來歲)身體先垮了,患上了多種慢性病。於是,剛完成大學學業的匡特二代,京特·匡特( Günther Quandt)被老爸從柏林召回,開始被培訓接管家族企業。

與保守穩健的父親不同,兒子京特更敢於嘗試和冒險。

一戰前夕和戰爭期間,龐大的軍服訂單讓匡特家族產量增加了4倍多,獲利頗豐。

戰後,德國經濟一蹶不振,失業率和通貨膨脹居高不下,馬克瘋狂貶值的如同衛生紙一般。

包括中產階級在內的大部分工薪階層都迅速、直接、毫不拖泥帶水地變成了叮當響的窮人。

沒成想,對於某些掌握著資源的大企業家們來說,這卻又是個天賜良機——超規模的通貨膨脹使他們能輕松地還清債務。

某種程度上,匡特家族就是德二帝國戰爭策略的最終獲利方。

通過銀行貸款,京特·匡特以抄底價買下了德國毛織集團30%的股權。

後來,又由於不堪承受來自銀行方面的巨大壓力,他被迫出售了全部股權。

這一進一出,讓京特的銀行賬戶上入賬了4500萬馬克。

要知道,此時的馬克還在劇烈貶值,每天都持續縮水,必須盡快投資。

跟一般投資者購買多種股票,以規避風險博取投資收益為不同,京特的理想顯然更遠大——他渴望著獲得某個行業的影響力——集中投資於某些企業,進而謀取決策權和壟斷地位。

早在戰前, 京特就非常看好蓄電池行業,此時, 經過縝密的研究之後,京特盯上了蓄電池廠股份公司(AFA)。

趁著股價大跌, 如同狩獵者一般, 他悄無聲息地吸納了 AFA的大量 股份,最終成功收購了這家軍工電池企業。

至此,匡特 家族從輕工業開始轉向重工業和軍工產業,並第一次買下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公司。

魏瑪時代的 京特·匡特 已經成從「紡織廠主」成功變身為了有影響力的投資家,通過買進自己中意行業的股票,成了多家重工、化工、制葯、機械企業的擁有決策權的大股東。

1930年代, 京特·匡特 當選為德意志武器和彈葯廠(DWM)的監事會主席。

這個DWM屬於德國軍工巨頭,旗下擁有毛瑟工廠。

自此,做軍裝出身的匡特 家族 ,開始主打軍火工業。

很顯然,匡特家族又一次趕上了好時候。

隨著納粹黨的上台,德國不斷擴軍備戰,各類政府訂單又一次帶來了異常可觀的超額利潤。

1933年,京特·匡特加入了納粹黨,和德三高層往來頻繁。

二戰開打後,京特·匡特被任命為德意志第三帝國國防經濟部主要負責人之一,深得納粹高層信賴。

他旗下的AFA工廠為德國海軍潛艇提供了幾乎所有的蓄電池,並參與了V系列導彈的研製活動。

1941年,忙著倒騰軍火的京特·匡特還順便收購了一家瀕臨破產的制葯廠——比克·古爾登廠股份公司。

這個比克·古爾登公司,就是後來世界化工領域的大佬——德國阿爾塔納集團的前身。

到了戰爭後期,即便僱傭了大量女工,匡特家族的工廠還是出現嚴重的勞動力匱乏。

於是,跟同期的克虜伯工廠一樣,京特·匡特的工廠們也開始接收大量納粹政府提供的「低成本勞工」,即佔領區人民、蘇聯戰俘和一部分集中營的猶太人。

匡特家族 甚至直接與黨衛軍進行了深度合作,在漢諾威的電池工廠建造一個集中營——絕大多數勞工會在不到六個月的時間內死於鉛中毒。

在惡劣環境和高強度勞動下,匡特家族的工廠變成了一座座「死亡生產線」。

戰後,京特·匡特的納粹黨身份和使用「強制勞動」的這段不光彩的過往,讓其被認作了 法西斯的「脅從者」,並背上了「反人類罪」的指控,被美軍逮捕,扔進了監獄,等待接受戰犯審判。

然而,1946年12月,京特·匡特竟然被撤銷了指控,還由美軍派專車給送回了家。

畢竟,跟追責「第三帝國」的企業家們相比,重建秩序維護勢力范圍對抗蘇聯才是美軍最著急要乾的事兒,美國人需要京特·匡特繼續「發揮余熱」。

但另一部分不可忽視的原因是,京特·匡特和他的律師團隊找到了一個完美的「背鍋俠」——前德三帝國宣傳部長, 戈培爾 。

這就有必要講講, 京特·匡特和他那著名前妻——「第三帝國」事實上的第一夫人, 戈培爾 · 瑪格達不可不說的故事。

京特·匡特37歲的時候,已經為他生了兩個兒子的愛妻 安東妮 因病早逝。

喪妻之初,京特逢人必表示, 安東妮 是自己生命中「唯一的真愛」,看那架勢,好似要為亡妻守身如玉一輩子。

然後,不出兩年,他—再-婚-了。

續弦是小了他20歲的金發碧眼美女, 瑪格達。

從柏林到高斯勒的火車上,還是高中生的 瑪格達中途上車。

這時, 坐在高級包廂里的一位中年禿頭發福的大叔放下手中的報紙,抬起了頭,准備向女士打招呼,然後驚呆了——這簡直如同小仙女下凡。

兩人聊了一路,還挺談得來。臨別的時候,小仙女允許京特·匡特以叔輩的身份到學校約自己外出遊玩。

又過了幾個星期,京特·匡特向她提出了求婚。

瑪格達考慮了三天,同意了,即便她比京特·匡特的兩個兒子年紀大不了多少。

作為著名企業家夫人,年輕的瑪格達很難適應身份,跟丈夫的代溝不斷加深,三觀也愈發不和。

瑪格達厭棄京特·匡特的吝嗇、無趣,嚮往電影和小說里那種刺激、浪漫的自由。

生下兒子 哈拉爾德 後不久,瑪格達艾開始放飛自我,暗中交往了一個叫做艾內斯特美國情人。

這個艾內斯特也相當有來頭,是美國總統胡佛的親侄子。

瑪格達和京特·匡特離婚的當天,艾內斯特就跪地苦苦求婚。

但瑪格達此時竟然又猶豫了。

這時,一個閨蜜告訴她,不妨去 體育 館看看「褐衫黨」們鬧哄哄的集會,來散散心。

集會上,一個其貌不揚瘦小枯乾的瘸腿男人在台上激情演講。

台下,美貌的瑪格達看得心醉神迷。

顯然,那個不負責任的建議,殘酷地毀掉了瑪格達的一生...(此處省略一千字)。

希特勒夫婦自盡後,戈培爾兩口子親手將身邊六個未成年孩子全部毒死之後,穿戴整齊的雙雙自殺,全家八口人給元首「主動殉葬」。

很明顯,這時把「鍋」都推到已經「畏罪自殺」的納粹戰犯身上,是最靠譜的操作。

京特·匡特聲淚俱下的指證,當年是戈培爾拿哈拉爾德的撫養權做籌碼,逼他加入的納粹黨。

後來京特·匡特的律師團還真找到了一些人證物證,把京特塑造成了一個受納粹迫害,甚至被納粹特權階級毀滅了家庭的「受苦單親爸爸」形象,贏得了不少同情分,最終幫助他成功脫罪。

被關監獄的一年多里,京特·匡特也沒閑著,一直在思考如何重建他的企業王國。

恢復自由後的京特·匡特又開始交了好運。

1948年,新成立的西德政府為抑制通貨膨脹,發行「西德馬克」取代原帝國馬克——100個帝國馬克兌換6.50個帝國馬克。

這么一來,普通老百姓辛苦存銀行的積蓄一時間貶值慘重,而像京特·匡特這樣的投資者卻憑空減輕了沉重的債務負擔,手中的大批證券及地產、工廠等實際資產也都隨之大幅升值;再往後,隨著馬歇爾計劃的刺激和朝鮮戰爭的爆發,他入股的軍工廠也迅速起死回生.....

然而,這時才六十多歲的京特·匡特,身體卻垮了,跟老爸一樣,各種慢性病纏身。只是,自己的繼承人,在他看來,卻並不盡如人意。

京特·匡特和早逝的愛妻有兩個兒子,赫爾穆特和赫伯特。其中,長子赫爾穆特從小就被當作匡特家族接班人進行培養,但不幸是,才20出頭,赫爾穆特就因盲腸炎猝然離世。

京特只得把希望放在了自小患有眼疾的二兒子赫伯特身上——開始的時候,赫伯特連書本上的文字都看不見,但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視力逐漸有了改善。

後來,京特·匡特和瑪格達生下了三子 哈拉爾德,但哈拉爾德曾經同 戈培爾走得很近, 還參加過納粹德國國防軍,這些「污點」,也讓 京特·匡特非常糾結。

1954年,京特·匡特在出差途中突然離世,按照遺囑,他那龐大的匡特財富帝國平分給了同父異母的兩個兒子——赫伯特管理蓄電池、 汽車 和鉀礦廠(AFA公司、溫特斯哈爾和戴姆勒-賓士股份),哈拉爾德則接手公司其他部分,主要是金屬加工企業。

隨著德國和整個歐洲經濟的復甦,匡特兄弟認定 汽車 行業即將迎來熱潮。

於是,匡特家族的第三代掌門赫伯特和 哈拉爾德兄弟開始不斷增持賓士股份,並高度關注起了另一家瀕臨破產的 汽車 企業——巴伐利亞發動機製造廠(寶馬集團BMW)。

但在具體操作方案上,兄弟二人出現了重大分歧。

哈拉爾德認為,應該增持股份並幫助賓士直接收購寶馬集團,兩家合一家即可;而赫 伯特則大膽提出了收購寶馬的計劃。

可是,當年並沒人願意相信寶馬能徹底起死回生,不僅弟弟表示了明確反對,連銀行都離他而去,拒絕向 赫 伯特提供貸款。

赫伯特決定背水一戰,他投入了全部私有資產作為賭注,擴大寶馬的股本。這意味著,如果此舉失敗,他將徹底破產。

現在看來,無論是提高賓士股權還是押注寶馬,都是一個極其明智的選擇。

帶領寶馬公司起死回生之後,赫伯特繼續增持寶馬股份,直到1969年實現絕對控股。

當 1982年 赫伯特去世時,匡特家族經營著200多家公司,員工超過7 萬名,銷售收入達到 130 億元德國馬克。

1967年,哈拉爾德在從法蘭克福飛往法國尼斯的途上不幸遇難,留下了妻子英格和5名女兒。

隨後,英格開始和赫伯特進行了艱難的分家談判。

而哥哥赫伯特則有過三段婚姻,留下了6個子女。

1970年,赫伯特早早就留下遺囑,把自己旗下的企業股份和財產依次分給三任妻子和6個子女,最重要的寶馬經營權及控股股權,則全數分給了第三任妻子約翰娜和她的一兒一女。

同時,英格也最終和 赫伯特談妥,獲得了車廂、金屬、彈葯廠、戴姆勒-賓士等其他行業的股權。

四年後,她將持有的所有戴姆勒-賓士股權出售給科威特國王,一次套現約10億馬克。這也是當年全球最大的交易,曾經驚動了整個世界。

1978年英格去世,她的5位女兒獲得了均等的財產,總計約15億德國馬克。

原本,全球的吃瓜群眾都等著這5位小姐姐爭奪遺產的好戲,沒成想,五姐妹決定同舟共濟,並未著急再次分家。

她們成立了家族辦公室—哈拉爾德·匡特控股有限公司(Harald Quandt Holding),引入職業經理人制度,以分散和組合投資的形式統一管理家族財富,並維持至今日,一直保持著和睦和持續增值。

而赫伯特繼承人也非常給力,尤其是掌管寶馬集團的女兒蘇珊娜,頗有其父的風貌,做出了不菲的業績。

匡特 家族掌握著德國的大量工業企業,但卻世代履行著保持低調的「家規」,家族成員們幾乎不在公開場合露面,也從未把「 匡特」的姓氏用作廣告宣傳, 更沒有因為分家事宜大打出手,傷及企業元氣,始終完整地保持著家族傳承——他們 永遠站在幕後,做真正低調的操盤手 ;

相比之下,可悲的是跟 匡特 家族同時代崛起的克虜伯家族,即便相關企業至今還打著克虜伯的品牌,但實際上,跟克虜伯家族,早就沒有什麼瓜葛了。

㈤ 寶馬歷史介紹是什麼

寶馬歷史介紹是:

BMW公司的歷史始於1916年,在中國大陸早年翻譯為巴依爾。公司最初是一家飛機發動機製造商,1917年還是一家有限責任公司, 1918年更名巴伐利亞發動機製造股份公司並上市。

始創人名吉斯坦-奧托在航空領域的高度成就,使他懷著很大的野心製造汽車,他後來這一決定,為汽車歷史寫下其中光榮的一頁,那就是受到如今萬千車迷愛戴的德國BMW車廠了。

(5)寶馬1954年生產的哪些車擴展閱讀:

2016年起,寶馬集團在自動駕駛領域取得了重大進展:2018年4月11日,位於慕尼黑郊外的寶馬集團自動駕駛研發中心正式啟用。

2018年5月,寶馬成為第一家在中國獲得自動駕駛路試許可牌照的國際整車製造商,由此開始了面向第四級完全自動駕駛的實景路試。

寶馬集團總裁科魯格說,當前寶馬集團正處於「全新第一戰略」的第二階段,這一階段將持續至2021年。在這一階段,寶馬將繼續加速推出新車型,僅2019年,寶馬將推出20餘款全新或升級版車型。

㈥ 寶馬汽車歷史

寶馬成立於1916年,總部位於德國巴伐利亞州慕尼黑。寶馬的藍白色標志著寶馬總部所在的巴伐利亞州國旗的顏色。百年來,寶馬從最初的飛機發動機製造商發展成為生產高端轎車和飛機發動機、越野車和摩托車的企業集團。

㈦ 寶馬原來生產什麼

1917年7月20日,吉斯坦·奧托退休後,BFW公司便開始重組,正式名為BMW(Bayerische Motoren-Worke),英文是人們熟識的Bavarian Motor Works,車廠有了兩位新老闆,第一位是積及「莎柏奴(Jacok Schapiro),另一位是甘美路·卡斯丁哥尼(Camilo Castigloni),兩人都是日後BMW車廠發展史舉足輕重的人物,積及這位大商家更是當年戴姆勒一賓士(Daimler—Benz)車廠股東之一。受制的戰敗國

1918年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德國成為戰敗國,他們的飛機被「凡爾塞條約」列為「戰爭武器」禁止生產,而寶馬車廠要直到1923年方可生產汽車。

五年之癢,BMW終於可為將來而努力奮鬥了,他們先賣出舊的廠房,然後購入BFW的工廠、存貨,把BFW的商標注冊,那個原身是BFW的商標沿用至今,最後購入希利奧士(Helios)摩托車廠的製造權,但後來發覺Helios的摩托車一無是處,差點把BMW拖垮,幸而他們在飛機工程的卓越成就,在飛機總工程師菲力土(Max Fritz)的協助下,扭轉了劣勢,自始帶領BMW公司邁向輝煌成就的開始。

1922年,BMW研製了第一台的摩托車發動機,雖然不被採納,但已為車廠定下了重要的方向,之後在紐靈堡(Nuremberg)的Victoria-Worke廠房重新製造了一台氣冷500ml的兩汽缸摩托車發動機和R32摩托車,正式展開了他們的業務。

1923年末,他們特約在慕尼克(Munich)生產摩托車,而掛有BMW商標的R32摩托車則首次在市場中銷售。

1925年,BMW開始研製汽車,雛型也同時建成,它為日後進軍汽車壇打下了基礎。這時,老闆積及要對BMW未來前途作出一次重要的決定,積及在德國北方的艾遜力(Eisenach)省Thurngia城市,那裡是他的工業王國所在地,其實他早在1899年便生產汽車,名為艾遜力運輸工業,最初他們生產的汽車名字叫華特堡(Wartburg),後改名為迪斯(Dixi),當時迪斯的汽車銷售欠佳,所以向英國柯士甸(Austin)車廠申請在德國製造7型的權利,1927年正式投入生產,德國制的柯士甸7型改名為Dixi 3/15 DAI(DA即德國版),那款受到德國顧客歡迎的英德混血兒,令車廠轉換生機,在這位商家眼中,艾遜力和BMW合並是一次品牌提高的最佳良機,終於於1928年兩家合並了。

1929年7月,BMW推出首輛汽車,是將年初生產的Dixi 3/15轉名來的,但專家不同意DiXi 3/15是BMW第一輛汽車,他們認為303才是真真正正屬於BMW的。無輪如何,BMW的3/15一直生產至1932年末,歷時近6年。

1932年3月,廠方從DA23/15改良而成的3/2O誕生了,它是配備一台782ml頂汽閥式(由L氣缸頂改過來)發動機,新車並用上新的後支架浮動軸懸掛系統,前後輪距2,115mm。新車開始有自己的個性和方向,制動功率由11增至15kW。

1933年,在德國的柏林車展上,BMW展示了他們最新的303型,它是由工程師費迪拿(Fritz Peidler)協助下完成,車款是從3/20演變過來,配用一台並列6氣缸、雙化油器,氣缸容積1,173ml,制動功率可發出22kW的高性能雙門四座位驕車,車頭蓋佔了車身的一半,兩邊通風隔設計相同,以中線分開,前後輪距2,365mm,車廂空間充足和舒適。

303型之後再延伸至315,319,320及3231型,BMW的創作源泉正在長流不息間。另外,似乎BMW對跑車情有獨鍾,他們的315型經過改良後,制動功率增至29kW,外型更像一輛跑車,極速達130km/h,此車還以耗油量低、安全和容易操控而馳名於世。1936年,外型和舊款一樣,增大了汽缸容積至1911ml的319型面世,功率提高至40kW,極速也增加至140km/h,壓縮比為5.6:1。

1937年,人們看見BMW開始製造遊客車(Touring Car)市場,也就是今天統稱為三廂式四門房車,並獲得成功,她是一款4/5門房車,名326型,對象是中上階層的家庭,326也採用雙化油器,功率37kW,這款車共生產了1萬6千輛,在二戰前是一個難能可貴的數字。

戰前,BMW的生產線是在艾遜力的廠房,而慕尼克是寫字樓,只負責設計及機械研究工作。如果說到BMW的賓車鼻祖,要算是315型和319型,BMW車系中的十位數字往往反映其氣缸容積,例如315代表1.5升,319則代表1.9升。

1936年,BMW的4氣缸發動機設計全線改為6氣缸發動機設計,而採用4氣缸發動機的309型也同時間停產。326型不久成為BMW6氣缸房車的主力,那裡還包括銷量不佳的320型(1937—1938)及321系(1939—1941)。

二戰前最後一款房車是325型和加長版的326系,後者配上一台3.5升發動機,但只製造了410輛。在二戰期間,325型和326型均被納碎黨徵用在軍事上,而在大戰期間,所有民用的汽車都停止生產。但戰前令人最回味是327型和328型跑車,最有歷史性代表是那輛富有獨特跑車風格的319型,此車曾勝出1936年6月在德國紐堡倫舉行的大賽,甚至在戰後,此車仍生產了好一段日子。

BMW的成功,327型和328型跑車是功不可抹的,兩車的車身非常纖幼,雙座位設計,是從319型改良過來,前後軸距僅775kg,最高功率有59kW之多,而極速也高達160km/h,堪稱是一輛純正血統的跑車,也是隨時可以下場比賽的一匹寶馬。

1939年的夏天,325型跑車推出市場,使「年青」的寶馬更聲名大噪,可惜人類史上最殘酷的戰爭在歐洲大陸正在上演,雄心壯志的寶馬在大戰前一年成立了科技中心,利用他們在飛機工程學上的優勢,准備將此帶進汽車工業里,他們正努力擴展在空氣動力學(Aerodynamic)上的研究工作,他們跟據Kamm教授的理論發展出一台極為流線型汽車的雛型,事實上,那雛型被世界公認為第一輛真正符合空氣動力學的汽車設計,令當時BMW汽車設計傲視同群,可是一場無情的戰火,什麼都被摧毀了。分裂成東西德國

1945年,二戰結束,德國接受無條件投降,又再加上戰敗國的身份,土地慘遭分割,分裂成東西德兩國,艾遜力士成為東德的一部份,自然是管轄范圍;至於在慕尼黑的研究中心,所有設施都遭受盟軍炸得支離破碎,這次重創下必須好幾年時間才能復原,第二度經歷過戰爭的BMW,但這次的復原期要長達7年之久,方能再次投入生產,其時BMW的生命力仍顯得很脆弱。

戰後,盪然無存的西德受到發動戰爭的懲罰,國民上下努力和沉默地掙扎求存,當時西德的物資嚴重短缺、汽油短缺,製造摩托車和三輪車是車廠當務之急,它們是符合當代德國國民的低購買力。但人們渴望能再見到BMW的汽車,各方面都努力為BMW再燃亮生命,首先是前BMW工程師在Baden·Baden重建工場振興BMW的汽車工業,再造328型跑車。另外,奇怪的是,英國人也愛戴328型跑車,他們等不及BMW的復原,對其予以發展。

1945年,英國重建328型,326型亦得以復甦,同樣地奇怪是美國人也很喜愛328型,他們從英國購入發動機,重新設計車身和加大功率至97kW,然後運往美國市場銷售。

BMW在全面復興前,在1945—1947年期間,曾為一家美國公司做了三年飛機發動機研究和開發工作。

1948年,籌集了足夠資金,現在可以開始重建一間摩托車工廠了,同時著手開發和研製R51摩托車的工作,在不斷的努力下,車廠在短短5年間便生產了10輛摩托車,因此他們可以開始再向汽車之夢狂奔了。

1952年10月,BMW終於再投產汽車,製造的汽車是戰前的501系四門房車,沿用那台6汽缸2升發動機,單化油器,功率48kW,至於其他設備則是全新,其性能和耐用性獲得一致好評。

1954年,BMW推出由501型改良的502型四門自車,沿用一台全新V—8汽缸發動機,是車廠戰後的一次突破,復原後的寶馬立志要在豪華客車和轎跑車和摩托車上創一番事業。BMW振興工業行動終於又泛起一片曙光來……

閱讀全文

與寶馬1954年生產的哪些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海鹽工業怎麼樣 瀏覽:270
賓士車涉水險多少錢 瀏覽:806
有哪些汽車品牌參加好聲音 瀏覽:618
賓士e300殊享可以送什麼 瀏覽:557
汽車電喇叭多少錢一個 瀏覽:653
如何避免汽車大燈劃痕 瀏覽:889
河源原裝汽車音響升級哪個牌子好 瀏覽:774
廊坊哪裡有工業用地 瀏覽:412
汽車後排如何拆裝 瀏覽:398
汽車音響音效高中低重低音怎麼調 瀏覽:252
賓士香水有哪些香味 瀏覽:796
賓士黑屏按哪個鍵重啟圖片 瀏覽:984
ct5和賓士a級哪個好 瀏覽:988
世界上哪些國家是在工業化的 瀏覽:1004
為什麼賓士c是15t油耗 瀏覽:749
奧迪a4真空胎補胎多少錢 瀏覽:341
工業控制的手段有哪些 瀏覽:8
哪個平台汽車質量好 瀏覽:542
賓士奧迪哪個更燒機油 瀏覽:615
玉環汽車貼膜多少錢 瀏覽: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