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寶馬3系後唇下護板排氣管蓋板擋板怎麼安裝
1、購買寶馬3系新的後唇下護板排氣管蓋板擋板。
2、將原有的後唇下護板排氣管蓋板拆下。
3、將新的配件對其安裝扣然後進行安裝即可。
⑵ 寶馬5系(進口)歷經一年半改裝歷程,談談自己的心得體會!
作為進口5系第一批車主當時落地73萬多很多人都覺得傻為啥不買m3不買這個那個的但是我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先上個圖
改裝沒有捷徑避震前前後後調了四次才達到自己想要的效果不要貪便宜貴有貴的道理很多人問我為啥買這車還改這么多倒不如買這個那個我就一句話回復因為我喜歡享受每次期待的過程最後爆個照感謝大家[抱拳]後期還會進行二階特調加大中冷和頭段盡請期待
⑶ 寶馬5系微整作業,讓它美上加美,艷驚四座
第一台車是陪伴了我六年的第九代雅閣,2.4的地球夢發動機匹配CVT變數箱,真的是絲般順滑,6年開下來還是非常省心的,唯一一次打不著火的原因居然是節氣門太臟,汽車自我保護了,總體來說九代雅閣是一台好開且舒適的車,首圖留給我的老搭檔。
刀鋒鑰匙設計很成功,質感很棒!
潛水多年,第一次作業,最後祝大家工作順利,生活美滿~[玫瑰]
⑷ 寶馬525後尾燈怎麼拆裝
在大燈後面有螺絲固定,把後面的內飾板取下即可看到螺絲,扭下來即可,
⑸ 談談一輛寶馬530Li尊享型的自我進化改裝歷程分享!
作為多年的鍵盤bimmer,終於在18年換車時選擇了g38的530Li尊享m型。選擇530LI純屬偶然,原本一心想要石灰540i配深藍色的內飾的。結果有一天在車展寶馬展台溜達時遇到熟人閑聊,發現有現車而且給了一個完全無法抗拒的價格,本身還很糾結長標軸,但在展台上還是被長軸的後排空間和科技配置所征服。 所以一時熱血,當天就下了訂單,三天後提車。不過也是由於當時頭腦一熱,直至三天後提車時我才第一次上手開過g38。後來證明當時真的一時沖動,如果當時冷靜一下,堅持自己的開始的想法就好了。。。 為什麼呢?因為g38實在太長又過於偏舒適了,哪怕自帶M套件也是氣質很商務。先天的長身板又達不到我想像中的「寶馬范兒」外觀和操控感,同時我又是一個「買車不改不如推下海」症的病人,一些後期改裝件長軸的不匹配和缺失也在日後造成花許多時間精力去研究是否匹配。
在提車回來幾個月的新鮮感過後,我就對這舒適的大胖5有所不滿進而想要改變,就這樣開始提前了改裝之旅,並在這條路一去不復返。 之前的一輛車也是經過了許多改裝,汽配的,花里胡哨的,好的,壞的基本都走過彎路了,好在沒有被前前後後的坑窪磨平稜角仍然有一腔熱情,因此這輛車從開始之前就有了完整的計劃。 首先自己也已不是當初20歲的精神小伙了,因此快不再是我的第一追求,極端、暴力、兇猛也不再是我的風格。馬路上崩車、車友聚會的快樂也變成了每日接送孩子去幼兒園、去動物園的快樂,因此5系作為中大型房車自身的氣質不能跑偏依然要保持內斂精緻,猶如西裝下依然有一身肌肉。 因此告別雜亂的配色,惹人眼球的嗓門,不再圖便宜而選擇野雞改裝件品牌,大不了預算不夠時間來湊,不能將就成為了我自己對這輛車的改裝要求。 在接下來一年裡,自己花了很多時間和精力查詢資料、研究數據,和改裝店的哥們研究糾結了很多次,非常感謝我這靠譜的哥們,一路過來幫我計劃幫我研究沒走彎路,終於一步步進化成了我想像中的樣子!
前面說到車買回來沒多久我就更換了避震,由於我每天上下班都要近40多公里高速,原廠雖然舒適,但高速變線、剎車時的車身晃動及過彎側傾,真的有點恐怖。 避震的選擇上因為要考慮日常的舒適性,同時身邊朋友的F10就是V3,感覺真的很不錯。所以自己也選擇了KW V3。在前前後後調整了大概五次數據後,終於感覺「」嗯有寶馬內味了「」[嘻嘻] KW高低速雙區的設置,保證了日常行駛面對坑窪路面時避震高速運動的舒適性,也保證了過彎時低速避震運動的壓縮回彈的強力支撐。讓底盤質感直線上升,用朋友試我車的話就是感覺「很高級」。這套避震的選擇也讓我對改件選擇上絕不將就的這個想法得到了充分的支持。
kw v3
第一個改裝件上身,一低遮百丑!
排氣方面由於改裝時案例少的可憐,針對長軸車型外國品牌的排氣幾乎完全無法參考和保證匹配性,因此在改裝店朋友的推薦下選擇了VHP的中尾段閥門排氣。 收到排氣的第一感覺就是做工真的很不錯,焊點非常漂亮,外觀很有天蠍的風格,從底盤看非常好看。
裝防傾桿時增加一張vhp排氣照片,用了近3w公里,小細節很好看。如吊耳的鏤空logo,連接管箍
同時這套排氣沿用原廠閥門和邏輯,2700左右才開啟閥門,因此日常開車非常安靜無共振,這也保證了日常接送孩子的絕對安靜舒適,低扭損失沒有多少感覺。晚上下班高速上偶爾sport+s檔放縱一把是也很激情。
輪胎輪轂方面更換了20的日本bbs ri-s雙片鍛造,配合米其林ps4s。一直是BBS的粉絲,所以基本沒有太多考慮就選擇了BBS,不過BBS對於G38的選擇只有RI-S和LM,LM的風格實在感覺有點不是我的風格,最終選擇了RI-S。輪胎的話適合規格除了米其林PS4S,幾乎無其他選擇,用下來的感覺除了胎噪和胎面較軟很容易扎釘子和石子外幾乎無缺點。 對了,bbs的整體重量說實話一直偏重,並不如rays等競技型輪轂那麼追求輕量化,但是視覺效果和強度絕對頂級,為了更換20寸的輪轂,輪胎的尺寸已經極端到前245/35/20後275/30/20。胎壁非常薄,所以對輪轂的強度是很大的考驗。好在在我已經跑廢鼓包兩條輪胎後,bbs ris依然動平衡時完美,這個品質真不是蓋的!
bbs好看好質也好貴。。。
原廠的剎車雖然也不錯,但確實開快了停不下來,太軟了。因此更換剎車便提上了日程。最終剎車選擇更換brembo gt6,gt6這大六的腳感自不用多說,口碑一直良好,一直是走街最佳選擇,前段舒適後段強力!日常開車時給了自己極大的信心,站得住遠比跑得快重要! 順便一提GT6的剎車也解決了困擾我的原廠剎車的尖銳金屬摩擦聲和那個誇張的掉粉情況,低頻的斯斯聲聽起來很舒服!等以後剎車片磨沒了,准備換一套ENDLESS的剎車片繼續提升一下腳感。
底盤選擇安裝了cusco的底盤強化套件,cusco的品質也是放心,打消了我的顧慮,完全無任何異響! 先說加了底盤強化這發動機艙內的顏值真的是直線上升,金色的拉桿也很有逼格么。花小錢裝了大X! 言說正傳,強化後的底盤變得更整,配合避震過彎更有信心了,不會再有原廠又長又拖的感覺。不過為了舒適避震沒有調的過硬,高速過彎時側傾還是比較明顯的,等未來防傾桿安裝以後底盤的整體性能我相信應該會更加完美。 至此這輛胖5給我的感覺已經不再是那個大腹便便的商務車了,儼然有著幾分3系般的靈巧靈動勁。 不過吐槽一下不足之處,加強件安裝後在低速過地庫很高的減速帶時明顯感覺車身跳的更厲害[吐]我媳婦說一過減速帶就感覺後面要彈射起飛了。。。
安裝日本cusco前頂吧、前艙拉桿、後尾加強件
在以上改完時進入冬季了,東北這冬天不換雪地胎後驅是有點危險的,因此換成了雪地胎,原配的19輪轂送去噴亮黑,配合mp黑套件也頗有黑武士的風格!原廠就挺出效果的!這樣我冬夏兩種風格也不膩歪[嘻嘻] 順便一說,5系後輪尺寸太奇葩,實在不好配,大品牌的雪地胎太貴了還是防爆的,因此最後選擇了南港的雪地胎,經濟實惠還挺好用的!
由於前唇噴漆這時候是原廠前臉
原廠19輪轂真的挺好看
人的慾望是無止境的,在更換了輪轂輪胎後總覺著動力確實有些不夠看了,所以開始有了提升動力的想法。 因為平時代步為主,更追求平穩和後段加速,因此決定直接上到二階,避免二次投資。調校上依然選擇偏保守,並沒有過高的增壓。硬體上更換了高流量風格、加大中冷、200目競技頭段、強化金屬渦輪管、tpe特調ecu程序。 一切硬體都是強調強化、安全,避免發動機和渦輪出現問題。 調整完首先12檔的平順性大大提高,這點出乎意料,低檔位低速頓挫明顯降低!同時低擋位因為扭矩大幅增加所以地板油的話後胎明顯打滑,讓這四缸虛胖的5系也有了大馬力後驅車的味道[偷笑][偷笑]但整體依然舒適平順,渦輪起壓後明顯感覺動力來的更猛更持續,sport模式時明顯反映更加靈敏,因為常跑高速,後段加速動力十足。
crracing加厚中冷,效果明顯,冬天熱車可慢了[偷笑]
snowtech金屬渦輪管,避免原廠塑料管爆裂
原廠與200目vhp隔熱頭段對比,有臭味,可接受,不亮燈
東西不多提升巨大
其他一些小零件也有一些改動,更換了3d design的金屬撥片、pivot的渦輪表監控運行狀態、寶華蓋板、後排娛樂等等常規項目。
3ddesign撥片,很貴,手感質感做工也是很好
外觀方面放在了最後說,最開始選了mp套件,不過時間長看膩了,改裝mp的也太多了,就開始考慮其他外觀套件。 在糾結了很長時間、AC Schnitzer,hamman和3d design 後,最終選擇了來自日本的3d design的外觀件,3D一直專門做寶馬的套件,風格素雅精緻,原廠范兒十足,自己很是喜歡。 突發奇想的選擇了3d design的前唇+老5系f10的3d design碳纖維前鏟裝飾片混搭,尾翼也為3D的。側裙由於日本未出長軸款,用此繼續延用了mp側裙來配合3D套件的側面視覺線條延伸。後唇因為3d的套件有些貴,以後再說吧。。。所以依然繼續使用了mp的後唇[挖鼻] 原來的mp中網也更換成了原廠m550的鈰灰中網和鈰灰側腮,來配合3d的素雅風格。最終各種混搭起來效果自己看來還是不錯的[嘻嘻] 同時為了讓姿態更好看輪轂更飽滿,前後增加了鍛造的blox法蘭墊片和鍛造加長螺絲(法蘭墊片和螺絲原是為了原廠輪轂配雪地胎用的,因為避震降低原廠輪轂et值不夠四個輪子陷在車里看起來很醜)四個輪子均爆出車體一點點,後輪爆出比較多,但配合後裝的m5後輪眉尺寸就非常完美了,後面看有一種小寬體的感覺。 最後附現在的定妝照片:
仔細看後輪可以發現增加了m5的擋泥板裝飾片,配合墊片使輪轂爆出車身和裝飾片齊平,加上原廠後輪傾角姿態外扒很有肌肉感
3d design前唇+f10的3d design碳纖維裝飾片,正品的吻合度堪比原廠件,小日本的手藝確實可圈可點
原廠550的鈰灰中網,鈰灰獠牙和3d前唇不匹配,需要自己切割就沒裝
原廠550鈰灰側腮
長軸車只有mp的側裙可用,增加側裙後視覺增寬明顯,外扒姿態更好些,但迎賓光毯會被擋住一半
後輪增加m5的擋泥板裝飾片,配合法蘭墊片使輪轂爆出車身和擋泥板裝飾片齊平,小點綴整體氣質提升巨大
3d design撥片質感爆炸
至此我的胖5基本已經不會再動什麼了,我對於現在的狀態已經非常滿意,細節上可能還會繼續推敲縫補,但至少短期內不會有什麼更大的變化了。流水賬寫了一堆從頭看到尾,回想自己的車一步步進化,越來越有自己的想法和風格,每天上下班只要看到自己車我都會很開心。最大的樂趣就是開出去兜兜風轉轉山,這就是玩改裝到現在最大的幸福吧! ——————————————————— 更新:德國H&R防傾桿 訂貨的防傾桿今日終於抽空安裝上了。首先H&R的品質不用多說,一直是頂級防傾桿的代表,顏色也很亮騷。 原廠約為28mm、17mm。更換的H&R防傾桿約為35mm、25mm。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和改裝的一比原廠就很單薄了。
後防傾桿對比
一行小白字代表了身份[偷笑]
前防傾桿安裝完畢
整個安裝過程比較簡單,前後大概2個小時,拆裝比較容易。 簡單說一下體驗,首先防傾桿這個東西看起來無比簡單,但對整體底盤的變化自我感覺真的是質的飛躍!和避震一樣安裝後立竿見影,車輛日常舒適變化不大,但是過彎時車身的側傾被大幅抑制!過彎信心大增!以前80過的彎車身側傾嚴重,有一種向彎外扯,拉不住的感覺,心裡很沒底,今天安裝後試車直接上到100的速度依然感覺完全還可以再凶一點!高速變道也很穩定! 今天同時跟一輛同樣改了避震的f10短軸535對比,也完全不虛。終於一改g底盤這硬不起來的「軟」毛病了! 自我感覺和避震一樣是最具有實用性的高性價比改裝件!非常建議對操控要求高的朋友體驗一下! 至此底盤強化基本完成,底盤強化件+避震+防傾桿的組合終於完全滿足了日常對操控的需求!原來長軸5系也可以很運動[偷笑] ——————————————————— 最後也希望大家能互相分享更多自己的改裝想法!少飆車!少飆車!少飆車!多交流!維護好我們這脆弱的愛好和氛圍吧!
⑹ 寶馬5系尾標正確貼法
寶馬5系尾標正確貼法:確定好需要貼的位置。一般情況下,慢慢的一邊貼、一邊用 工具刮平、一邊揭底。如果圖形實在不大,也可把透明轉移膜和貼紙全部撕下再貼。但必須小心,不要發生意外粘連。貼好後,再反復刮壓幾遍。撕除透明轉移膜。在車門和車縫用美工刀劃一刀,向內包伏貼。
以下方法可以把汽車尾標摳下來:
1、最簡單的一個辦法就是用熱水澆,用熱水澆在標志上,然後把這個字拿下來,擦擦乾凈就搞定了。
2、把風油精滴到汽車標志上面,1分鍾後帶上手套用魚線扣下車標,發現需要的力度較小,可以輕易扣下車標。
3、用熱毛巾敷一下,或者吹風機吹一下,然後用細鋼絲勒進車標的縫里來回拉。
4、去裝潢店或者4S店,他們幫你處理掉,有專業的溶膠。
⑺ 20款和21款寶馬5系後唇能互換嗎
二零黃和二一款的寶馬厚唇。不知道你說的厚唇是什麼地方,但是他們大部分的零件都是能夠互換的。因為他們的改變並不很大。
⑻ 寶馬525i的尾燈怎麼拆裝
你好,在大燈後面有螺絲固定,把後面的內飾板取下即可看到螺絲,扭下來即可,
⑼ 改裝沒有捷徑 寶馬540i G30一年半改裝歷程
「作為進口5系第一批車主,這輛寶馬540i當時落地73萬多,很多人都覺得傻,有這個錢為啥不買M3,不買這個那個的,但是我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再選一次還是會選擇寶馬540i。」
本期寶馬5系改裝案例鳴謝車主:kris醬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⑽ 一年多了,來點兒新花樣寶馬5系 525li!終於等到你
車開了一年多了,之前的花里胡哨汽配風慢慢看膩了,就去搞改裝的車友那裡換換口味吧[嘻嘻]感謝家裡老大的理解和支持,沒有老大的財政撥款也就沒有這次改變,哈哈[酷]
停好車回到家還要來一張照片,愛車沒法子[嘻嘻]
感謝欣賞。[嘻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