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能否介紹一下寶馬車的特點
寶馬車的特點主要突出在設計外形出色以及驅動系統領先。
寶馬車的特點的主要有:
1、寶馬車標採用了內外雙圓圈的圖形,並在雙圓圈環的上方,標有「BMW」字樣。整個商標就像藍天、白雲和運轉不停的螺旋槳,寓含寶馬淵源悠久的歷史,又象徵其一貫宗旨和目標。
2、寶馬轎車車身造型具有鮮明的特色,圓形燈具配以矩形水箱通風柵架形成與眾不同的風格。寶馬轎車的經營有自己獨特的一面,它奉行的品牌戰略是「精品戰略」,追求的是最高的質量,因此它並不趨向於潮流。
3、所有的寶馬轎車都是後輪驅動,採用後輪驅動形式,可以做到前後各50%的載荷分配,在高速過彎、直行性能等行駛方面會好過前輪驅動的汽車。
寶馬車的優勢所在:
1、寶馬車的用料往往更為超前,像碳纖維強化樹脂、鋁合金、超強度鋼板等多材料的應用,可以將車身強度做的更佳,重量卻更輕,整車剛性更足。
2、寶馬車在高科技方面的配置會更加齊全,像信息多媒體、互聯娛樂、半自動駕駛等高科技配置應用的更多。
3、寶馬車的底盤結構往往更加復雜且用料更佳,寶馬車多為前雙叉臂式或多連桿式獨立懸掛,不會再用結構簡單的前麥弗遜式懸掛,且懸掛材料鋁合金應用的更多。空氣懸掛、電磁感應懸掛的應用更為普及,駕駛體驗性上更佳。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寶馬汽車
② 寶馬車除了前面的兩個進氣孔之外還有什麼標志性的東西嗎或者說寶馬車都有什麼共同點
天使眼大燈
倒鉤型C柱
50:50車身比重
高效動力
防爆輪胎
L型尾燈
直列六缸發動機
③ 寶馬各個系列的外形特點和本質區別
寶馬1系
M8四門版未與雙門版一同上市,性能方面,這也是寶馬目前最快的四門車,破百僅需3.2秒,M5雷霆版也是這一數據。
車身多處由碳纖維組成,無論從重量到視覺,都與普通8系做出區分,尺寸更大的近氣格柵預示著發動機的進氣量更大,尺寸更大的輪圈和輪拱後方的導流口,多處經過空氣動力學實驗。
X3 M(F97)& X4 M(F98)
X3 M/X4 M是寶馬首款高性能SAV/SAC車型,不僅如此,TA們搭載的S58直六雙渦輪增壓發動機被譽為新一代直六機皇,未來也將在M家族中普及開來。
動力表現比曾經依仗水噴射黑科技才逼出500馬力的M4 GTS(搭載S55發動機)還要強悍,不僅優化了進氣管路,還採用雙儲油室的鋁制油底殼設計,滿足了高轉速高性能的需求,有人說別跟SUV談操控,那一定是他沒遇到M Power。
X5 M(F95)&X6 M(F96)
全新一代X5 M/X6 M在今年10月正式發布,搭載了全新一代高轉速V8發動機,對於節氣門響應精度更加優化,作為全新旗艦級SAV/SAC車型,X5 M/X6 M集齊了寶馬所有高性能的優點,依託著霸氣張揚的外觀,想必明年初引入國內將會成為細分市場中極為強悍的競爭者。
寶馬i3(i01)
寶馬i3是寶馬的純電動車型,外形上,i3曾先後贏得iF設計金獎,世界車型設計年度大獎等,車內的乘坐空間以及儲物空間完全可以滿足2-4個人基本出行需求。總的來說,如果你對電動車的品牌和性能要求比較高的話,寶馬i3或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3)寶馬6年的車都有哪些共同特點擴展閱讀
寶馬車標
B.M.W.是巴伐利亞發動機製造廠的意思,標志的色彩和組合來自寶馬所在地巴伐利亞州的州徽。寶馬汽車公司是以生產航空發動機開始創業的。
因此很多人以為標志代表旋轉的螺旋槳,但事實並非如此,其實藍白標記對稱圖形的意義非常簡單,藍白相間的圖案是公司所在地巴伐利亞州的州徽,用來提醒寶馬來自巴伐利亞州的純正血統。
和賓士汽車公司一樣,寶馬汽車公司以汽車的高質量、高性能和高技術為追求目標,汽車產量不高,但在世界汽車界和用戶中享有和賓士汽車幾乎同等的聲譽。
寶馬汽車加速性能和高速性能在世界汽車界中數一數二,因而各國警方的警車首選的就是寶馬汽車。寶馬的摩托車在國際市場上頗為昂貴,甚至超過了豪華汽車,售價高達3萬美元左右。寶馬產品擁有良好的運動基因,因而在全世界賽車活動中經常大出風頭。
在中文結合漢語拼音的情況下,誕生了另一種說法BMW為「別摸我」的簡寫,象徵此車尊貴無比。
④ 寶馬車特點
1972年秋季,慕尼黑奧運會剛剛結束,寶馬總部「四缸大廈」也剛剛落成,生產了第一款5系列-BMW520。這是一款運動型的漂亮的四門轎車,配備了在當時可謂非同凡響的115馬力四缸發動機。5系列在慕尼黑主廠生產了12895輛之後,於1973年秋,遷至位於慕尼黑近郊的丁格芬新廠。
從1972年至1981年,第一代5系共生產699094輛,裝備過6種發動機,包括從518的90馬力發動機到m 535i的218馬力發動機;1981年至1987年,第二代5系共生產722328輛,加上柴油機和eta共採用了7種發動機。
[第二代5系圖]
1987年至1996年,第三代5系產量增至1333438輛。發動機馬力從83千瓦/113馬力至232千瓦/315馬力。
1991年,5系列柴油機取得了巨大的飛躍,105千瓦/143馬力發動機採用了渦輪增壓、空氣冷卻的先進技術;1992年,5系出現該級別轎車的一個重要創新:530i採用了八缸發動機(160千瓦/218馬力),540i(210千瓦/286馬力)則取代了535i和530i。
1995年底,第四代5系列發布
有轎車和旅行轎車兩種車款,六缸/八缸汽油發動機和四缸/六缸柴油發動機,動力輸出在100千瓦/136馬力至210千瓦/286馬力,超級的M5則配備了294千瓦/400馬力的發動機。
新5系列於2003年7月投放歐洲市場,首批車型全為直列六缸,包括5201及530i,還有柴油版530d。緊接著推出525i和備受矚目的545i,545i配備排量達4.4升V8發動機,最大馬力333匹,採用創新的Valvetronic(電子氣門)技術。最高時速250公里,0-100公里加速僅需5.9秒。
[一至五代的5系]
面對新5系,即便你不是鐵桿兒的寶馬迷也會有點兒不適應。它用非常直白的造型語言向我們傳達著設計師的理念,無論是曲面還是棱線,都那麼不安分。與其說是進取,還不如說是進攻。徹底顛覆了上一代5系圓滑的造型風格。只消瞥上一眼,你就能明顯感覺到它的鋒芒。
新一代寶馬5系的外部長寬高尺寸為4841×1846×1468(毫米),軸距為2888毫米。新寶馬5系比上一代車型加長66毫米,主要是擴大了內部空間,從而使前後排乘客的腿部、肩部和頭部空間都有顯著增加,但是內部空間並不像我們想像中那樣可以隨意支配,尤其是後排坐椅仍感覺有些擁擠。
寶馬設計總監克里斯.班戈(ChrisBangle)曾經這樣寫道,「我們製造的是轎車、一種能夠表達駕駛者對高品質無限熱愛的移動藝術品。」這位出生於美國的設計師在1992年剛成為這個部門的總監時,就已經對車和藝術品的相結合有深切的領悟。7系、z4和X5均出自克里斯之手,而新5系更是他的最新力作,所有這些都出於一種對個性和風格的靈感,就算將要推出的新車(該輪到3系了)、在設計策略上都採用這個不變的原則。
設計全新BMW 5系轎車(廠方稱其為E60)成了設計師艱巨的任務,要把動感與典雅和高級商務用轎車的功能融合起來非常不。因此,設計師在5繫上進行了全新的嘗試,從車頭大燈可以看到,在酷似兩道劍眉的裝飾下,大燈像鷹眼般銳利。
源於大燈的線條向後一直延伸,沿著修長的前要蓋,一直通至車輛後部,清晰的線條與韻律帶來的是和諧與流暢。
作為BMW特有標志的雙腎形進氣罩不再與車頭蓋前緣連在一起,相反,一體式的前阻流板和更大面積的進氣罩,更能體現他的力量與動感。
車尾部分是5系列的第三個設計亮點,後窗玻璃與尾箱蓋之間的過度自然,尾燈略帶俏皮的形象欠缺一點穩重,不過這要因人而議。
內飾設計繼承了寶馬Z4內飾造型的眾多優點。儀錶板清晰明了,重要的操作按鈕都設在駕駛者觸手可及的地方,娛樂裝置控制鍵則位於中控台上,其餘功能鍵集台在智能駕駛系統(iDrive)中,其中經常使用的4種服務可通過位於前排中央扶手的圓形旋鈕上的4個方向鍵控制,簡便易行,同時節省更多空間放置變速箱。
新5系還運用了許多高科技含量的新技術
新5系車身上採用創新的鋼鋁組合結構,車輛前部採用鋁材,包含前側面板和前蓋,A柱周圍的車身其他部分由鋼製成,這樣使整車重量比上代5系最多減輕了約75kg。這一技術可以大幅度減輕前部重量,使得50:50前後軸荷成為可能。這一新穎理念的特別難度之處就在於如何連接輕質的鋁制前部和鋼制車身結構,其結果當然是被寶馬的工程師們所克服。
至於安全問題不必擔心,超大支撐結構的高強度面板和特效加強件的使用,達到了碰撞測試中的高標准。
但是寬大的B柱在提供安全保證的同時也存在一些缺陷:如果在進入主路時想轉頭看看旁邊車輛的話,那麼它會將你的視野堵得嚴嚴實實。
BMW是在世界上唯一將鋁制傳動軸作為動力傳輸的汽車生產商,主要目的為了減輕重量和傳動更加直接、協調。鋁軸比鋼軸的重量減輕達三千克以上,當然,出於強度和穩定的要求,連接處依然使用鋼制螺栓接頭固定。
所有新5系都配備變速范圍更廣、運作更平穩的6前速手動或自動變速箱,在新7繫上首次運用的6HP19自/手一體變速箱被移植到了全新寶馬520i和530i上,而730d上標配的6HP26自/手一體變速箱則被裝到了530d上。
新5系採用了與寶馬新7繫上裝備的第二代i-Drive操控系統,外顯裝置是一個位於傳統轎車排擋桿位置的旋鈕控制器和儀錶板中部的一個LCD顯示屏。這個旋鈕的作用類似於電腦滑鼠,通過推拉、旋轉和下按等動作,可以控制顯示屏上的多級菜單,對車內氣候、通訊(車載電話等)、娛樂(CD/電視等)、導航、信息、寶馬服務支持、功能設置和幫助8個主菜單下數百個功能進行選控。
但是高度集中也有不利的地方,如果是在北京擁堵的大街上行駛,駕駛員不可能將視線長時間的離開路面,通過一級級的菜單來操作音響或者空調系統。
Active Steering(主動轉向):是一套電動控制的轉向系統、配備可變的傳動比和助力轉向。這套系統解決了傳統轉向裝置無法避免的根本矛盾:低速時的靈活性與高速時的穩定性。
我們都知道,傳統的轉向系統,駕駛者的轉向指令始
終以相同的轉動比從方向盤傳至前輪。當我們在低速調頭或駐車時,方向盤需要好幾圈的轉動,而高速行進時,為實償加速導致的轉向過於敏感,通常希望轉向轉動比更加間接。因此,傳統的轉向系統一般在這兩個極端之間採取折中的方案。
主動式轉向系統為以上矛盾提供了革命性的解決方案。它的原理是根據不同的行駛狀態來增加或減少前輪的轉向角度。簡單來說,當你在市區低速行駛調頭時,電動馬達會助你一臂之力,使傳統轉向系統整整三圈的轉動行程減少為1.7圈,從而大大方便了駕駛者在有限停車空間里的操控,以及城市道路上的急轉彎。相反在高速時,電動馬達將反向運動來減少駕駛者的轉向動作,以達到減少前輪的轉向角度,從而使轉向比傳統轉向系統更加間接。
先進的主動轉向系統不止好用,而且安全,因為該系統保持了方向盤與前車輪永久性的機械連接,保證任何時候的轉向有效。
配備動態防傾側操控系統Dynamic Drive,這套系統最先配備在7繫上,其效果是能高速行駛在彎道上而難以察覺車身的傾側現象。據廠方介給,曾以BMW動態駕駛著稱的這套系統,直線行駛中駕駛員和乘客幾乎感覺不到路面的顛簸與不平,彎道中的車身搖擺也得到抑制。
不過,動態駕駛系統始終無法超越物理學的基本規律,當急轉彎時的橫向加速度達到極限後,車輛的側傾角度就會持續顯著地增加。
新7繫上的ACC自適應巡航控制系統也被移植到了全新寶馬5繫上,這套系統有著與傳統巡航系統不同的控製程序,通過方向盤下方的控制柄,駕駛者可以在30-180公里/小時,以10公里/小時為單位調整所需巡航速度。此外,ACC通過77GHz雷達感測器對前方120米內的車輛進行探測,當前方車輛的行駛速度低於本車的巡航速度時,該系統會自動將車速調整到與前車車速相同,以保證車距(與前車的距離可在120米內通過控制桿隨意設定),而當前車提速時,本車也會隨之提速,直至恢復到預定的巡航速度。這種感受非常特別,盡管在高速路上有很多車輛,但在啟動了這套巡航系統後的駕駛過程中,兩只腳就可以完全地「退居二線」了,雖然一開始心裡還有些忐忑不安,但很快就可以發現,多餘的擔心完全就是杞人憂天,這套系統簡直就是名副其實的「隱形副駕駛」,只要有它在工作,除了要自己控制轉向,其餘的什麼都不用管,它可以替駕駛員很好地控制油門和制動,以保證安全的車速和車距。
前視投影顯示屏,作用是駕駛者目光的正前方顯示駕駛相關信息,提高了主動安全性,方便對車輛的監控。顯示包括導航指令、巡航控制信息、當前車速和車況監視系統警示。這樣,駕駛者可以更加集中精力於路面交通,而不用低頭去看其它儀表,從而避免因視線轉移而發生危險。
新的隨動大燈會自動照向合適的方向,兩個復式氙氣前燈單元的方向根據方向盤角度。偏航率和車速而自動調整,從而為車輛的轉彎提供明亮的前分照明。
制動力顯示功能是全新寶馬5繫上的另一項新技術,當駕駛者緊急制動時,車子制動燈亮起的面積會增加,從而使後車的駕駛者很容易判斷前車是在輕踩制動緩慢減速,還是在緊急制動。雖然這項技術的應用還須經過車輛使用國有關交管部門的認可(目前在美國已獲得官方批准),但我想沒有哪個國家的交管部門是不希望降低事故率的。盡管在未得到獲准使用之前這套系統的功能是關閉的,而要啟動這項功能只需把軟體設定一下即可。
2003年11月底,華晨寶馬汽車有限公司推出了新款BMW 530i轎車。2004年5月25日又推出520i和525i兩款新車,但是本應該成為賣點的幾項新技術,比如主動轉向機構,隨動式轉向大燈,抬頭顯示器,自適應巡航系統等並沒有列入國產寶馬的配置單里,甚至連選裝的機會也不給,不禁讓人有些遺憾。
三款在中國製造的新一代寶馬5系列轎車已經全部上市。寶馬的快速布局,不僅會沖擊到目前在高端市場一花獨放的奧迪品牌,也會給即將入市的通用凱迪拉克、賓士形成巨大壓力。
寶馬 - 車系:5系 - 車型:545i 81萬 - 92.5萬
作為寶馬新5系中的旗艦,集寶馬最新技術於一身用來提高品牌形象的545i只在德國寶馬原廠生產。4.4升V8發動機與寶馬745Li的相同,能夠驅動7系龐大的車身有上佳表現的動力用在輕了300多公斤的5繫上游刃有餘, 5.9秒就可以完成0-100Km/h的加速,最高時速被限制在250Km/h。運用了DIVA和電子氣門後油耗被控制在了比較低的水平:15.8L(市區)、7.7L(郊外)、10.6(綜合)。4.4升V8發動機,DIVA無級可變進氣歧管,電子氣門系統,前座舒適型電動座椅(帶記憶功能),車載電話,DSC動態穩定系統,8安全氣囊,側氣簾,可選裝衛星導航、BMW專業級音響(帶DVD換碟機)、主動巡航系統、主動轉向系統、HUD抬頭顯示、隨動式前大燈、運動式行走系統等。
最初它的定價處在730Li及745Li之間,但它論性能不如M3舒適性又不敵7系,所以只有很少一部分對性能要求高而又需要一些舒適性的顧客願意購買。經過一再的調整,目前它的價位已經低於730Li,但還是很少有人問津。
⑤ 寶馬最主要的優越性有哪些
寶馬
BMW的前身是一家飛機工廠,成立於1916年3月7日,最初以製造流線型的雙翼偵察機聞名於世,這家公司的名字叫BFW(Bayerische FlugZeug-Worke),「巴伐尼亞飛機製造廠」,公司始創人名吉斯坦·奧托(Gustan Otto),其父是鼎鼎大名的四沖程內燃機的發明家。
吉斯坦在航空的高度成就,使他懷著很大的野心製造汽車,他這一決定,為汽車歷史寫下了光榮的一頁,那就是受到今天萬千車迷愛戴的德國BMW車廠了。
1917年7月20日,吉斯坦·奧托退休後,BFW公司便開始重組,正式名為BMW(Bayerische Motoren Werke),英文是人們熟識的Bavarian Motor Works,車廠有了兩位新老闆,第一位是積及「莎柏奴(Jacok Schapiro),另一位是甘美路·卡斯丁哥尼(Camilo Castigloni),兩人都是日後BMW車廠發展史舉足輕重的人物,積及這位大商家更是當年戴姆勒一賓士(Daimler-Benz)車廠股東之一。受制的戰敗國1918年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德國成為戰敗國,他們的飛機被「凡爾塞條約」列為「戰爭武器」禁止生產,而寶馬車廠要直到1923年方可生產汽車。
五年之癢,BMW終於可為將來而努力奮鬥了,他們先賣出舊的廠房,然後購入BFW的工廠、存貨,把BFW的商標注冊,那個原身是BFW的商標沿用至今,最後購入希利奧士(Helios)摩托車廠的製造權,但後來發覺Helios的摩托車一無是處,差點把BMW拖垮,幸而他們在飛機工程的卓越成就,在飛機總工程師菲力土(Max Fritz)的協助下,扭轉了劣勢,自始帶領BMW公司邁向輝煌成就的開始。
1922年,BMW研製了第一台的摩托車發動機,雖然不被採納,但已為車廠定下了重要的方向,之後在紐靈堡(Nuremberg)的Victoria-Worke廠房重新製造了一台氣冷500ml的兩汽缸摩托車發動機和R32摩托車,正式展開了他們的業務。1923年末,他們特約在慕尼克(Munich)生產摩托車,而掛有BMW商標的R32摩托車則首次在市場中銷售。1925年,BMW開始研製汽車,雛型也同時建成,它為日後進軍汽車壇打下了基礎。這時,老闆積及要對BMW未來前途作出一次重要的決定,積及在德國北方的艾遜力(Eisenach)省Thurngia城市,那裡是他的工業王國所在地,其實他早在1899年便生產汽車,名為艾遜力運輸工業,最初他們生產的汽車名字叫華特堡(Wartburg),後改名為迪斯(Dixi),當時迪斯的汽車銷售欠佳,所以向英國柯士甸(Austin)車廠申請在德國製造7型的權利,1927年正式投入生產,德國制的柯士甸7型改名為Dixi 3/15 DAI(DA即德國版),那款受到德國顧客歡迎的英德混血兒,令車廠轉換生機,在這位商家眼中,艾遜力和BMW合並是一次品牌提高的最佳良機,終於於1928年兩家合並了。
1929年7月,BMW推出首輛汽車,是將年初生產的Dixi 3/15轉名來的,但專家不同意DiXi 3/15是BMW第一輛汽車,他們認為303才是真真正正屬於BMW的。無輪如何,BMW的3/15一直生產至1932年末,歷時近6年。1932年3月,廠方從DA23/15改良而成的3/2O誕生了,它是配備一台782ml頂汽閥式(由L氣缸頂改過來)發動機,新車並用上新的後支架浮動軸懸掛系統,前後輪距2,115mm。新車開始有自己的個性和方向,制動功率由11增至15kW。1933年,在德國的柏林車展上,BMW展示了他們最新的303型,它是由工程師費迪拿(Fritz Peidler)協助下完成,車款是從3/20演變過來,配用一台並列6氣缸、雙化油器,氣缸容積1,173ml,制動功率可發出22kW的高性能雙門四座位驕車,車頭蓋佔了車身的一半,兩邊通風隔設計相同,以中線分開,前後輪距2,365mm,車廂空間充足和舒適。303型之後再延伸至315,319,320及3231型,BMW的創作源泉正在長流不息間。另外,似乎BMW對跑車情有獨鍾,他們的315型經過改良後,制動功率增至29kW,外型更像一輛跑車,極速達130km/h,此車還以耗油量低、安全和容易操控而馳名於世。
1936年,外型和舊款一樣,增大了汽缸容積至1911ml的319型面世,功率提高至40kW,極速也增加至140km/h,壓縮比為5.6:1。1937年,人們看見BMW開始製造遊客車(Touring Car)市場,也就是今天統稱為三廂式四門房車,並獲得成功,她是一款4/5門房車,名326型,對象是中上階層的家庭,326也採用雙化油器,功率37kW,這款車共生產了1萬6千輛,在二戰前是一個難能可貴的數字。戰前,BMW的生產線是在艾遜力的廠房,而慕尼克是寫字樓,只負責設計及機械研究工作。如果說到BMW的賓車鼻祖,要算是315型和319型,BMW車系中的十位數字往往反映其氣缸容積,例如315代表1.5升,319則代表1.9升。
1936年,BMW的4氣缸發動機設計全線改為6氣缸發動機設計,而採用4氣缸發動機的309型也同時間停產。326型不久成為BMW6氣缸房車的主力,那裡還包括銷量不佳的320型(1937-1938)及321系(1939-1941)。
二戰前最後一款房車是325型和加長版的326系,後者配上一台3.5升發動機,但只製造了410輛。在二戰期間,325型和326型均被納碎黨徵用在軍事上,而在大戰期間,所有民用的汽車都停止生產。但戰前令人最回味是327型和328型跑車,最有歷史性代表是那輛富有獨特跑車風格的319型,此車曾勝出1936年6月在德國紐堡倫舉行的大賽,甚至在戰後,此車仍生產了好一段日子。
BMW的成功,327型和328型跑車是功不可抹的,兩車的車身非常纖幼,雙座位設計,是從319型改良過來,前後軸距僅775kg,最高功率有59kW之多,而極速也高達160km/h,堪稱是一輛純正血統的跑車,也是隨時可以下場比賽的一匹寶馬。
1939年的夏天,325型跑車推出市場,使「年青」的寶馬更聲名大噪,可惜人類史上最殘酷的戰爭在歐洲大陸正在上演,雄心壯志的寶馬在大戰前一年成立了科技中心,利用他們在飛機工程學上的優勢,准備將此帶進汽車工業里,他們正努力擴展在空氣動力學(Aerodynamic)上的研究工作,他們跟據Kamm教授的理論發展出一台極為流線型汽車的雛型,事實上,那雛型被世界公認為第一輛真正符合空氣動力學的汽車設計,令當時BMW汽車設計傲視同群,可是一場無情的戰火,什麼都被摧毀了。分裂成東西德國1945年,二戰結束,德國接受無條件投降,又再加上戰敗國的身份,土地慘遭分割,分裂成東西德兩國,艾遜力士成為東德的一部份,自然是管轄范圍;至於在慕尼黑的研究中心,所有設施都遭受盟軍炸得支離破碎,這次重創下必須好幾年時間才能復原,第二度經歷過戰爭的BMW,但這次的復原期要長達7年之久,方能再次投入生產,其時BMW的生命力仍顯得很脆弱。
戰後,盪然無存的西德受到發動戰爭的懲罰,國民上下努力和沉默地掙扎求存,當時西德的物資嚴重短缺、汽油短缺,製造摩托車和三輪車是車廠當務之急,它們是符合當代德國國民的低購買力。但人們渴望能再見到BMW的汽車,各方面都努力為BMW再燃亮生命,首先是前BMW工程師在Baden·Baden重建工場振興BMW的汽車工業,再造328型跑車。另外,奇怪的是,英國人也愛戴328型跑車,他們等不及BMW的復原,對其予以發展。
1945年,英國重建328型,326型亦得以復甦,同樣地奇怪是美國人也很喜愛328型,他們從英國購入發動機,重新設計車身和加大功率至97kW,然後運往美國市場銷售。
BMW在全面復興前,在1945--1947年期間,曾為一家美國公司做了三年飛機發動機研究和開發工作。1948年,籌集了足夠資金,現在可以開始重建一間摩托車工廠了,同時著手開發和研製R51摩托車的工作,在不斷的努力下,車廠在短短5年間便生產了10輛摩托車,因此他們可以開始再向汽車之夢狂奔了。
1952年10月,BMW終於再投產汽車,製造的汽車是戰前的501系四門房車,沿用那台6汽缸2升發動機,單化油器,功率48kW,至於其他設備則是全新,其性能和耐用性獲得一致好評。
1954年,BMW推出由501型改良的502型四門自車,沿用一台全新V-8汽缸發動機,是車廠戰後的一次突破,復原後的寶馬立志要在豪華客車和轎跑車和摩托車上創一番事業。BMW振興工業行動終於又泛起一片曙光來……
寶馬汽車公司創建於1916年,原為飛機生產廠家,1928年開始生產汽車,當時叫迪克西牌(DIXI),二戰期間廠房被摧毀,戰後重建,並將飛機技術應用到轎車上,因而發展很快。目前,寶馬轎車在品質上已與賓士轎車並駕齊驅,在發動機等許多領域方面甚至超過賓士公司。寶馬與賓士已共同成為德國轎車的驕傲。
1916BMW最初是一家航空發動機廠創建於慕尼黑。1917年Rapp Motor公司更名為BMW。
1919航空先驅Zeno Diemer創下了9760米的世界爬高記錄。採用寶馬製造的航空發動機打破記錄的Franz Zeno Diemer(中間)以及他駕駛的飛機。
1923首輛BMW摩托車誕生於慕尼黑生產線上。
1924採用寶馬發動機進行第一次飛行。至Persia20年代,飛機極大地縮短了世界空間距離。
1926飛行員Walter Mittelholzer採用寶馬航空發動機,連續七次打破世界記錄。
1936世界上所有系列生產的跑車中,寶馬328型速度最快。Rudolf Schleicher是這一傳奇般汽車的設計師。
1983巴西人Nelson Piquet採用寶馬渦輪增壓發動機,榮獲「一級方程式」賽車世界冠軍稱號。這是寶馬賽車運動史上輝煌的一頁。
公司介紹:寶馬汽車股份公司是世界上以生產豪華汽車、摩托車和高性能發動機聞名的汽車公司,名列世界汽車公司前20名。公司始創於1916年,創始人是卡爾·拉普和馬克斯·弗里茨。原名寶馬飛機股份公司,1918年8月正式命名為寶馬汽車股份公司。總部設在德國慕尼黑,職工5萬人。汽車年產量在50萬輛左右,摩托車年產量3萬輛左右。
寶馬汽車公司是以生產航空發動機開始創業的,因此標志上的藍色為天空,白色為螺旋槳。藍白標記對稱圖形,同時也是公司所在地巴伐利亞州的州徽。和賓士汽車公司一樣,寶馬汽車公司以汽 車的高質量、高性能和高技術為追求目標,汽車產量不高,但在世界汽車界和用戶中享有和賓士汽車幾乎同等的聲譽。寶馬汽車加速性能和高速性能在世界汽車界數一數二,因而各國警方的警車首選 的就是寶馬汽車。寶馬的摩托車在國際市場上最為昂貴,甚至超過了豪華汽車,售價高達3萬美元左右。由於寶馬產品以賽車風格設計,因而在世界賽車活動中寶馬汽車經常大出風頭。
寶馬公司目前在13個國家設有子公司和生產廠,國內有10家子公司。銷售的汽車產品有寶馬新3、新5、新7和新8系列豪華小轎車。寶馬850i是最新推出的最為豪華的小轎車。
馬力,力矩高達490牛頓米。
寶馬標志的含義
寶馬標志中間的藍白相間圖案,代表藍天,白雲和旋轉不停的螺旋漿,喻示寶馬公司淵源悠久的歷史,象徵該公司過去在航空發動機技術方面的領先地位,又象徵公司一貫宗旨和目標:在廣闊的時空中,以先進的精湛技術、最新的觀念,滿足顧客的最大願望,反映了公司蓬勃向上的氣勢和日新月異的新面貌。
⑥ 寶馬汽車的技術特點,核心東西是什麼
其實寶馬最初並不是一個以豪華著稱的品牌、作為傳統三強BBA之中對操控性能最為執著的寶馬、長期以來都是堅持自己純正的運動血統、與講究豪華的品味和低調內涵的奧迪相比較、寶馬更像是一匹狂放不羈的野馬、這也就是為什麼國內一直流傳著開寶馬坐賓士這句話的原因。而寶馬之所以能夠有如此優秀的操控感、技術方面的支撐是絕對離不開的、拋開最近幾年寶馬大力推進的UKL前驅平台車型不談、這里介紹以寶馬3系為代表的技術。
1、優秀的發動機絕對是核心、從寶馬最出名的直6、到後來的N20、以及現在的B48等、這些都是寶馬研發團隊集結世界頂尖工程師花大價錢研發的明星產品。相必在這里很多人可能會聯想到寶馬之前的燒機油情況、這里需要澄清一下、寶馬的發動機從研發到量產、絕對不是為了省油、在追求完美輸出的同時還要迎合國內油品質量、只能付出代價。
2、發動機是匹馬、而變速箱就是騎馬的人、馬跑的快不快、除了自身力量外、駕馭它的人也必須是個能手、完美的搭配才能做到人馬合一。以3系往上為例、寶馬一直採用的都是世界變速箱第一的采埃孚品牌、而且兩者已經達成戰略合作、也就是說對於寶馬生產的發動機與采埃孚產的變速箱、就像是青梅竹馬的關系一般。
3、懸架系統、雖然目前寶馬開始棄用之前造價更高的雙叉臂懸掛、該用所謂的雙球節獨立懸掛(麥弗遜的變種),但凡是開過寶馬的人、應該都不會質疑寶馬工程師對汽車懸架的調校功力、雖然有無數的人質疑寶馬底盤太硬(操控車型的共性)。
4、寶馬之所以能夠以操控著稱、還有一部分原因離不開寶馬的輪距、寶馬應該是目前前輪距到車頭之間最短的車型之一、這樣做的好處就是擁有更短的轉彎半徑、輕微的動下方向盤、便能察覺到車頭的變化、也就是所謂的指哪打哪。
5、外觀上、寶馬經典的雙腎進氣格柵、後窗霍爾彎鉤等諸多寶馬元素、沒有一個是為了豪華精緻而生。同樣在BBA中、一直被詬病的還有寶馬素來那不拘小節的內飾設計、很難讓人與它的價格聯系在一起。
現在的寶馬開始走向轉型之路、在不拋棄傳統的駕駛之車前提下、開始逐漸向舒適性靠攏、更准確的說是開始迎合更多消費者的喜愛、這樣也讓一本分老牌寶馬粉絲感到失望、但對一個企業來說、市場才是發展的根源、不然就會像現在已經消失的很多品牌一樣、希望寶馬在追求突破的同時、能夠不忘自我、不忘初心
⑦ 寶馬車的優點和缺點各有那些
這類容易被Z治傾向的問題,本來不該討論太多,但考慮到車也只是個商品,選擇什麼商品其實也真是個人喜好和需求的問題。寶馬的特點,在經歷了百多年的世界史後,還是有其必然明確的識別度的:1.從剛需汽車類別進化為有附加值的品牌,說直白點的例子就是等同衣服在剛需階段的作用是保暖,有附加值後追求的就是時尚性、口碑度、單一產品價格地位(市場排位)、用戶心理優越感、某些消費力彰顯訴求等,說白就是品牌產生了高於大部分消費者的剛需消費層面的價值。如一些處於此階段的世界知名品牌,再上一個階段則是檔次感。像服裝品牌在這個階段不僅僅希望多人追崇,材料也開始比較講究,不僅實用還要上檔次的布料。當然,這些細微的差別,並不是所有人都會在意或認知的,特別是在第一階段訴求的消費者。就如同沒穿過禮服的人很難理解為何在某些國際社交場合里,大部分人一眼就能看出對方的服裝品牌和布料,這也成了事業人生成就彰顯的配襯品。同樣地,寶馬介乎於第二和第三個階段中,也就是說並非所有車型都是能產生第三階段的附加值含量(等於時裝里的用料、明星里的實力、政要中的實權)。近年來,寶馬部分車型確實為了跑量(更多人能消費)而取巧了,定位很模糊。不知道其想保持在第二第三階段的品牌地位還是想沖回第一階段(除超跑和高端行政座駕外,大部分汽車品牌都經歷過或經歷中的階段)撈點快錢,消費者定位模糊直接導致品牌值下降及附加值貶值。想買附加值的人覺得已經不能代表身份,選擇其它車型購買;想買感需代步的人覺得沒必要的消費,跑去買更實在的車。就如同一個國際明星,左邊收著頂級出場費,右邊猛接路演和商業宣傳,身價不跌才怪。到底是要保持身價和行業地位還是回到出道時靠工作密度賺快錢的階段?這問題只有寶馬自己清楚。2.駕馭樂趣及性能等方面,寶馬屬於優於大部分第一階段車型但與純跑車及超跑還有距離的類型。同樣地,寶馬應該是介乎於駕駛者購買的車和後座常客老闆選的車之間都能兼顧的車型。早年購買寶馬的,確實大多是自己駕駛的車主為主。畢竟在剛需車型和跑車之間的定位上,寶馬確實有套討好車主(同時也是駕駛者)的看家本能:偏向駕駛者的調校(大部分家轎及行政座駕是偏向乘坐者及老闆座位的調校),所以在駕駛樂趣和實用性之間,寶馬一直占據著一個很清晰的市場(如同日系品牌里的斯巴魯,用過的人會比較清晰)。純駕駛樂趣那叫跑車,犧牲的是實用性和舒適性,空間都不大調校都很硬;純乘坐舒適的那叫mpv或家轎或行政長官車型,犧牲的往往是靈巧的駕馭樂趣。所以,兩者間平衡,目前寶馬算一個。3.目前國內的市場取向確實導致了寶馬要分開定義和定位國際版以及國內版的車型。就如同在國際版,絕不可能找到加長的車身版本,畢竟這是要打破寶馬對於上面第二點提到的平衡問題,加長等於偏向乘坐舒適而舍棄部分駕駛樂趣,所以國際版一般採用原版設計的車身比例。國內一般能買到的國際版是叫進口版,如進口版5系和國產加長版5系,其實大部分部件都是全球化戰略的,並非指哪裡生產的問題,而是指版本區別以及稅率區別(整車進口25%關稅+其它各項,組裝零部件進口5%-15%關稅不等)。其實真正的車主都知道,國產版車型大部分零部件還是進口的,但售價卻拉低了很多。-購買及使用過幾輛寶馬後的分享,只供參考。
⑧ 寶馬6系號稱精英人士的座駕,對比5系來說,它有何優點
在外觀方面,可以說兩款車型都代表著各自品牌的最新設計理念。奧迪A6L 30周年年型車身修長優雅,每一根線條都獨具魅力,側窗下的腰線從前大燈一直延伸至後尾燈,一氣呵成干凈利落;全系標配LED大燈,尾燈採用全新造型,線條更凌厲,外形更優雅。此外,後蓋、保險杠、門檻、密封條均配有高亮金屬鉻條,讓動感更具活力。S-line套件標配至75%以上車型,使奧迪A6L 30周年年型的外觀更顯動感年輕。同時,奧迪A6L 30周年年型新增加了鬥牛士紅,也就是今天對比的這款顏色,和爪哇棕兩種車身配色,而奧迪A6L可選擇的配色達到10種,可以完美匹配不同使用場景。
⑨ 寶馬車的優點和缺點各有那些
優點:
做工精細,自己感覺比BENZ差,比國產AUDI不知好到哪去了。進口的AUDI沒見,不知道。
起步以後加速凌歷,感覺比較快,實際好象也不快。高速駕駛過彎感覺非常穩健,非常用信心控制車輛,開車的都知道,聲音大有運動氣息。
配置全,安全性好(8 AIRBAG),技術先進,無需改裝。氙氣燈是彩色的,會變色,上下高度調節幅度很大,熄火的時候光線會落下來,點火的時候光線會升上來,比較好玩,好象現在改裝的也可以了。
缺點:
油耗高,13-14/L,97#,低標不能用。維修費用高,外面還不好修。小毛病多,確實如此。低速方向很重,和SATANA無助力的差不多。
保養1200/1萬公里,2800/2萬公里,單雙依次,BBS上說的費用不準,其實費用比較高,往往只說第一次費用,第二次大保養就很比較高,平均可以這么計算2000/10000KM。
低盤太低,不適合中國路面,只能在大城市及高速。後座空間太小,一至兩人開還行。聲音大,長時間開也是缺點,我每天大約開100KM,所以有點吵。揚聲器還不如銳志。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寶馬汽車
⑩ 寶馬各個車系都有哪些特點
其實M 就是BMW的各種車系列的加強版本,Z系列車也是有他的M版本的,有人覺得M都是轎跑,其實是錯誤的,因為M的Z系列也都是分2款,有敞蓬和COPER兩種,和普通Z系列是一樣的,不過動力有很大的提升,外型的變化並不大,不過M系列的都是2組4個尾鼓。個人認為,BMW的M還是不如BENZ的AMG來的高級,因為AMG是取每系最高配置的車再進行調制,而M可以說完全是不同於原有車款的一輛新車,少了一分改裝的樂趣和區別。1系則是BMW的入門車,很小,但是動力還不錯,適合單身女性,2系有,但是並不量產,原因嗎不明,不過Z2還是滿漂亮的。3系是注重個人駕駛樂趣的一款車系,個人最為推薦的就是3系,運動感十分強,4系的話代表就是Z4了。5系,居家車,不過比起BENZ的E-CLASS還是有點不足,不過X5是在是很不錯,霸氣。6系,BMW的轎跑系列,如果買6系就應該買最大排量的或者M6,享受跑的樂趣。7系,商務車了,最少要745,其實賣的最好的也是745,6升排量的話大多數會選擇BENZ的S600,更好的享受,8系也不是量產車,也是轎跑,Z8的話有點復古的感覺,9系似乎只有一個Z9,好大的跑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