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賓士寶馬是否真的比普通車要好
如今越來越多的人都擁有了屬於自己的汽車,還有一部分人在為擁有一輛屬於自己的汽車,在不斷地奮斗,雖然汽車作為一種出行的交通工具,很大的程度上方便了我們的日常出行。如今汽車作為一種高效便捷的交通工具,把人們送到不同的目的地,滿足了人們的出行需求,但與此同時,還要考慮到用戶的駕駛與乘坐感受。汽車有眾多的車系,不同的車系又有不同的特點,而作為德系車的豪華品牌,賓士與寶馬,可以說是我們聽得最多的豪車品牌了。平時我們都說開寶馬坐賓士那麼這兩個豪車品牌,他們都有什麼樣的特點呢?
寶馬賓士等豪華車品牌無論是在駕駛方面動力方面還是內飾方面以及產品質量方面肯定是要高於普通車畢竟一分價錢一份貨高價位的汽車能帶給你更好的駕駛體驗與乘坐體驗。
㈡ 開寶馬車是什麼體驗
開寶馬車是什麼體驗?
喜歡寶馬車很長時間了,兩年前終於攢夠錢,去提了一輛寶馬X1。下面我就來說一說開寶馬車的具體體驗吧。
開寶馬車的優越感,其實也是自己小虛榮心的一種體現吧。開著寶馬車,無論去哪,都會感到比較有面子,特別是在節假日期間走親訪友的時候,那麼多車圍攏在一起,你會為你開的是寶馬車而竊喜,這種小幸福感可能讓有些人感到可笑,但這的確是我開寶馬車的一種愉悅的體驗。
㈢ 寶馬汽車有什麼優勢 相比其他品牌的車
哈哈哈哈,我喜歡上位朋友的回答,我也希望等到那一天。
下面說正經的啊,寶馬首先在品牌上有一定的優勢,就世界范圍內來說,其品牌的號召力、影響力在各項統計中都是前三的。再有就是寶馬一直堅持的操控樂趣,寶馬全系車型我基本都開過,我可以說,寶馬的這點一直堅持的很好,就連最大的7系也是駕駛樂趣豐富的一款車。其一直堅持的前置後驅形式,也是為了最大程度的為駕駛者提供樂趣。在底盤調教,懸掛調教和方向反饋等操控方面真的很出色。最後,是寶馬在發動機方面的造詣,也許你可能聽說過寶馬曾經的「夢幻直六」,將NA六缸發動機發揮出了最高性能,雖然那時寶馬一直堅持自然吸氣發動機,以求保證最大的駕駛樂趣,但是迫於排放、經濟性等諸多原因,近年來寶馬也開始追趕渦輪潮流,推出了很多渦輪增壓發動機,但是由於基本使用的是雙渦輪增壓,而且增壓值並不高,渦輪遲滯在實際駕駛中並不明顯。
希望對你有幫助吧。
㈣ 寶馬車的優點和缺點各有那些
優點:
做工精細,自己感覺比BENZ差,比國產AUDI不知好到哪去了。進口的AUDI沒見,不知道。
起步以後加速凌歷,感覺比較快,實際好象也不快。高速駕駛過彎感覺非常穩健,非常用信心控制車輛,開車的都知道,聲音大有運動氣息。
配置全,安全性好(8 AIRBAG),技術先進,無需改裝。氙氣燈是彩色的,會變色,上下高度調節幅度很大,熄火的時候光線會落下來,點火的時候光線會升上來,比較好玩,好象現在改裝的也可以了。
缺點:
油耗高,13-14/L,97#,低標不能用。維修費用高,外面還不好修。小毛病多,確實如此。低速方向很重,和SATANA無助力的差不多。
保養1200/1萬公里,2800/2萬公里,單雙依次,BBS上說的費用不準,其實費用比較高,往往只說第一次費用,第二次大保養就很比較高,平均可以這么計算2000/10000KM。
低盤太低,不適合中國路面,只能在大城市及高速。後座空間太小,一至兩人開還行。聲音大,長時間開也是缺點,我每天大約開100KM,所以有點吵。揚聲器還不如銳志。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寶馬汽車
㈤ 汽車寶馬有什麼好處
高端大氣上檔次的
㈥ 開寶馬車的真實駕駛體驗,究竟是怎樣的
寶馬汽車非常整體,外面沒有異常的聲音,雖然這是一個較小的6年,仍然非常堅固。控制非常好,方向反饋信息非常清晰。制動器是力量,維護相比相同的價格,或更便宜,維護成本可以接受。我已經在這些年內正常工作,維護率很低,寶馬品牌仍然存在。
後排的空間確實有點尷尬,而乘客在中間和長途旅行之後有點累。石油太挑剔,哈哈可以加92。2.0位移汽車,燃料消耗可以接受,高速9,城區11,左,一般不錯。
車的外觀是非常不錯的,尤其是發動機蓋的部分,整體線是完美的。形狀經典。內部簡單易於操作。我個人更喜歡簡單,紅色儀器燈和跑車的感覺。進口質量,個人滿分。
㈦ 開寶馬有什麼不同的感受啊
沒有什麼特別的感受,會覺得好卡,動力也充足。
華晨寶馬汽車有限公司生產BMW 3系(含標准軸距和長軸距)、BMW 5系Li和BMW X1三個系列,2013年華晨寶馬總銷量近20萬台。
全新一代BMW5系長軸距車型於2010年8月份在中國上市,自上市起受到消費者的歡迎和市場的認可,2012年 BMW 5系總銷量達107,844輛,這是BMW進入中國市場以來第一次有單一車型在一年之內銷量超過十萬。2013年,BMW5系保持優勢,銷量達到126,686台。
華晨寶馬BMW X1於2012年3月份在中國上市,成為2012年BMW品牌三大暢銷車型之一。J.D. Power亞太公司於2013年底在上海發布「2013中國新車質量研究報告」(IQS),BMW X1在中國豪華SUV細分市場中排名最高。
2012年7月,第六代BMW 3繫上市,同時提供兩種軸距的產品。這些產品全面應用BMW EfficientDynamics (高效動力) 技術,是高性能和環保的典範。為了滿足快速增長的客戶需求,華晨寶馬汽車有限公司鐵西新工廠於2012年5月24日正式開業。
㈧ 寶馬車有什麼優點
BMW是在世界上唯一將鋁制傳動軸作為動力傳輸的汽車生產商,主要目的為了減輕重量和傳動更加直接、協調。鋁軸比鋼軸的重量減輕達三千克以上,當然,出於強度和穩定的要求,連接處依然使用鋼制螺栓接頭固定。
所有新5系都配備變速范圍更廣、運作更平穩的6前速手動或自動變速箱,在新7繫上首次運用的6HP19自/手一體變速箱被移植到了全新寶馬520i和530i上,而730d上標配的6HP26自/手一體變速箱則被裝到了530d上。
新5系採用了與寶馬新7繫上裝備的第二代i-Drive操控系統,外顯裝置是一個位於傳統轎車排擋桿位置的旋鈕控制器和儀錶板中部的一個LCD顯示屏。這個旋鈕的作用類似於電腦滑鼠,通過推拉、旋轉和下按等動作,可以控制顯示屏上的多級菜單,對車內氣候、通訊(車載電話等)、娛樂(CD/電視等)、導航、信息、寶馬服務支持、功能設置和幫助8個主菜單下數百個功能進行選控。
但是高度集中也有不利的地方,如果是在北京擁堵的大街上行駛,駕駛員不可能將視線長時間的離開路面,通過一級級的菜單來操作音響或者空調系統。
Active Steering(主動轉向):是一套電動控制的轉向系統、配備可變的傳動比和助力轉向。這套系統解決了傳統轉向裝置無法避免的根本矛盾:低速時的靈活性與高速時的穩定性。
我們都知道,傳統的轉向系統,駕駛者的轉向指令始
終以相同的轉動比從方向盤傳至前輪。當我們在低速調頭或駐車時,方向盤需要好幾圈的轉動,而高速行進時,為實償加速導致的轉向過於敏感,通常希望轉向轉動比更加間接。因此,傳統的轉向系統一般在這兩個極端之間採取折中的方案。
主動式轉向系統為以上矛盾提供了革命性的解決方案。它的原理是根據不同的行駛狀態來增加或減少前輪的轉向角度。簡單來說,當你在市區低速行駛調頭時,電動馬達會助你一臂之力,使傳統轉向系統整整三圈的轉動行程減少為1.7圈,從而大大方便了駕駛者在有限停車空間里的操控,以及城市道路上的急轉彎。相反在高速時,電動馬達將反向運動來減少駕駛者的轉向動作,以達到減少前輪的轉向角度,從而使轉向比傳統轉向系統更加間接。
先進的主動轉向系統不止好用,而且安全,因為該系統保持了方向盤與前車輪永久性的機械連接,保證任何時候的轉向有效。
配備動態防傾側操控系統Dynamic Drive,這套系統最先配備在7繫上,其效果是能高速行駛在彎道上而難以察覺車身的傾側現象。據廠方介給,曾以BMW動態駕駛著稱的這套系統,直線行駛中駕駛員和乘客幾乎感覺不到路面的顛簸與不平,彎道中的車身搖擺也得到抑制。
不過,動態駕駛系統始終無法超越物理學的基本規律,當急轉彎時的橫向加速度達到極限後,車輛的側傾角度就會持續顯著地增加。
新7繫上的ACC自適應巡航控制系統也被移植到了全新寶馬5繫上,這套系統有著與傳統巡航系統不同的控製程序,通過方向盤下方的控制柄,駕駛者可以在30-180公里/小時,以10公里/小時為單位調整所需巡航速度。此外,ACC通過77GHz雷達感測器對前方120米內的車輛進行探測,當前方車輛的行駛速度低於本車的巡航速度時,該系統會自動將車速調整到與前車車速相同,以保證車距(與前車的距離可在120米內通過控制桿隨意設定),而當前車提速時,本車也會隨之提速,直至恢復到預定的巡航速度。這種感受非常特別,盡管在高速路上有很多車輛,但在啟動了這套巡航系統後的駕駛過程中,兩只腳就可以完全地「退居二線」了,雖然一開始心裡還有些忐忑不安,但很快就可以發現,多餘的擔心完全就是杞人憂天,這套系統簡直就是名副其實的「隱形副駕駛」,只要有它在工作,除了要自己控制轉向,其餘的什麼都不用管,它可以替駕駛員很好地控制油門和制動,以保證安全的車速和車距。
前視投影顯示屏,作用是駕駛者目光的正前方顯示駕駛相關信息,提高了主動安全性,方便對車輛的監控。顯示包括導航指令、巡航控制信息、當前車速和車況監視系統警示。這樣,駕駛者可以更加集中精力於路面交通,而不用低頭去看其它儀表,從而避免因視線轉移而發生危險。
新的隨動大燈會自動照向合適的方向,兩個復式氙氣前燈單元的方向根據方向盤角度。偏航率和車速而自動調整,從而為車輛的轉彎提供明亮的前分照明。
制動力顯示功能是全新寶馬5繫上的另一項新技術,當駕駛者緊急制動時,車子制動燈亮起的面積會增加,從而使後車的駕駛者很容易判斷前車是在輕踩制動緩慢減速,還是在緊急制動。雖然這項技術的應用還須經過車輛使用國有關交管部門的認可(目前在美國已獲得官方批准),但我想沒有哪個國家的交管部門是不希望降低事故率的。盡管在未得到獲准使用之前這套系統的功能是關閉的,而要啟動這項功能只需把軟體設定一下即可。
2003年11月底,華晨寶馬汽車有限公司推出了新款BMW 530i轎車。2004年5月25日又推出520i和525i兩款新車,但是本應該成為賣點的幾項新技術,比如主動轉向機構,隨動式轉向大燈,抬頭顯示器,自適應巡航系統等並沒有列入國產寶馬的配置單里,甚至連選裝的機會也不給,不禁讓人有些遺憾。
三款在中國製造的新一代寶馬5系列轎車已經全部上市。寶馬的快速布局,不僅會沖擊到目前在高端市場一花獨放的奧迪品牌,也會給即將入市的通用凱迪拉克、賓士形成巨大壓力。
寶馬 - 車系:5系 - 車型:545i 81萬 - 92.5萬
作為寶馬新5系中的旗艦,集寶馬最新技術於一身用來提高品牌形象的545i只在德國寶馬原廠生產。4.4升V8發動機與寶馬745Li的相同,能夠驅動7系龐大的車身有上佳表現的動力用在輕了300多公斤的5繫上游刃有餘, 5.9秒就可以完成0-100Km/h的加速,最高時速被限制在250Km/h。運用了DIVA和電子氣門後油耗被控制在了比較低的水平:15.8L(市區)、7.7L(郊外)、10.6(綜合)。4.4升V8發動機,DIVA無級可變進氣歧管,電子氣門系統,前座舒適型電動座椅(帶記憶功能),車載電話,DSC動態穩定系統,8安全氣囊,側氣簾,可選裝衛星導航、BMW專業級音響(帶DVD換碟機)、主動巡航系統、主動轉向系統、HUD抬頭顯示、隨動式前大燈、運動式行走系統等。
最初它的定價處在730Li及745Li之間,但它論性能不如M3舒適性又不敵7系,所以只有很少一部分對性能要求高而又需要一些舒適性的顧客願意購買。經過一再的調整,目前它的價位已經低於730Li,但還是很少有人問津。
㈨ 寶馬車的優點和缺點各有那些
這類容易被Z治傾向的問題,本來不該討論太多,但考慮到車也只是個商品,選擇什麼商品其實也真是個人喜好和需求的問題。寶馬的特點,在經歷了百多年的世界史後,還是有其必然明確的識別度的:1.從剛需汽車類別進化為有附加值的品牌,說直白點的例子就是等同衣服在剛需階段的作用是保暖,有附加值後追求的就是時尚性、口碑度、單一產品價格地位(市場排位)、用戶心理優越感、某些消費力彰顯訴求等,說白就是品牌產生了高於大部分消費者的剛需消費層面的價值。如一些處於此階段的世界知名品牌,再上一個階段則是檔次感。像服裝品牌在這個階段不僅僅希望多人追崇,材料也開始比較講究,不僅實用還要上檔次的布料。當然,這些細微的差別,並不是所有人都會在意或認知的,特別是在第一階段訴求的消費者。就如同沒穿過禮服的人很難理解為何在某些國際社交場合里,大部分人一眼就能看出對方的服裝品牌和布料,這也成了事業人生成就彰顯的配襯品。同樣地,寶馬介乎於第二和第三個階段中,也就是說並非所有車型都是能產生第三階段的附加值含量(等於時裝里的用料、明星里的實力、政要中的實權)。近年來,寶馬部分車型確實為了跑量(更多人能消費)而取巧了,定位很模糊。不知道其想保持在第二第三階段的品牌地位還是想沖回第一階段(除超跑和高端行政座駕外,大部分汽車品牌都經歷過或經歷中的階段)撈點快錢,消費者定位模糊直接導致品牌值下降及附加值貶值。想買附加值的人覺得已經不能代表身份,選擇其它車型購買;想買感需代步的人覺得沒必要的消費,跑去買更實在的車。就如同一個國際明星,左邊收著頂級出場費,右邊猛接路演和商業宣傳,身價不跌才怪。到底是要保持身價和行業地位還是回到出道時靠工作密度賺快錢的階段?這問題只有寶馬自己清楚。2.駕馭樂趣及性能等方面,寶馬屬於優於大部分第一階段車型但與純跑車及超跑還有距離的類型。同樣地,寶馬應該是介乎於駕駛者購買的車和後座常客老闆選的車之間都能兼顧的車型。早年購買寶馬的,確實大多是自己駕駛的車主為主。畢竟在剛需車型和跑車之間的定位上,寶馬確實有套討好車主(同時也是駕駛者)的看家本能:偏向駕駛者的調校(大部分家轎及行政座駕是偏向乘坐者及老闆座位的調校),所以在駕駛樂趣和實用性之間,寶馬一直占據著一個很清晰的市場(如同日系品牌里的斯巴魯,用過的人會比較清晰)。純駕駛樂趣那叫跑車,犧牲的是實用性和舒適性,空間都不大調校都很硬;純乘坐舒適的那叫mpv或家轎或行政長官車型,犧牲的往往是靈巧的駕馭樂趣。所以,兩者間平衡,目前寶馬算一個。3.目前國內的市場取向確實導致了寶馬要分開定義和定位國際版以及國內版的車型。就如同在國際版,絕不可能找到加長的車身版本,畢竟這是要打破寶馬對於上面第二點提到的平衡問題,加長等於偏向乘坐舒適而舍棄部分駕駛樂趣,所以國際版一般採用原版設計的車身比例。國內一般能買到的國際版是叫進口版,如進口版5系和國產加長版5系,其實大部分部件都是全球化戰略的,並非指哪裡生產的問題,而是指版本區別以及稅率區別(整車進口25%關稅+其它各項,組裝零部件進口5%-15%關稅不等)。其實真正的車主都知道,國產版車型大部分零部件還是進口的,但售價卻拉低了很多。-購買及使用過幾輛寶馬後的分享,只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