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古代最好的戰馬,是哪裡的戰馬
戰馬在古代戰爭中擁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中原長久缺乏優良戰馬,難練騎兵,因此古代經常吃馬背族群的大虧,而說起最好的戰馬,無論是品質還是名聲,都以產自西域天山南北的汗血寶馬為最,幾乎沒有其他馬能與之相比。
② 關羽的赤兔馬跟歷史上有名的汗血寶馬比起來如何
「人中有呂布,馬中有赤兔」,赤兔馬是一匹好馬,在今天我們還對他稱贊有加。人中有俊傑,那赤兔馬無疑是馬中一等一的駿馬。赤兔,顧名思義,是一匹全身通紅的馬,據說它就是傳說中的汗血寶馬。它全身赤紅,找不到半根雜毛。高大無比,傳說有八尺高,嘶啞聲音高亢洪亮。有騰空如海之勢。原先赤兔馬的第一任主人使董卓,後來董卓將赤兔馬送給了呂布,呂布去世後,曹操又將赤兔馬送給了得力干將關羽。
據說汗血寶馬是最古老的馬種之一,今天我們談到的赤兔馬有可能就是傳說中的汗血寶馬。汗血寶馬力量極強,四肢修長,速度飛快且耐力強。赤兔馬的顏色鮮艷奪目,據說能日行千里。夜走八百。到底誰更強,我私自認為赤兔馬更厲害些,因為她鑄就了那麼多流傳後世的美麗傳說。
③ 愛鬧脾氣、時常撒嬌的小馬珍珠,能否得到賽馬場冠軍
我認為丁真的小馬珍珠不能奪得冠軍。丁真的小馬珍珠是一匹白色的小馬,和其他馬比起來體格很小,腿短,外八,看起來有些調皮,可愛,愛撒嬌,有點倔脾氣,經常不讓丁真上馬。我研究了很多種比較厲害的馬,比如:
我們發現這些馬的體高都很高,基本上都在一米五以上,並且只有身高是不行的,還需要很強壯,大部分能夠塞馬獲得優越成績的馬都很強壯,能吃能跑,能跳,體力好。然而真丁的小馬顯得有些弱小。不過丁真的小馬還是很可愛的,腿有點短,還有點外八。要是有一些小馬的選美比賽,那我肯定投丁真的,小馬珍珠一票。丁真很喜歡他的小馬,丁真說珍珠是他用父親最好的馬換來的,珍珠經常在村裡面比賽拿第一。但是其實丁真的村裡面只有五匹馬,其他四匹都是母的,還有一匹是弟弟的小馬。
④ 還有哪些關於馬的故事(越多越好)
1、呂布當年跪別父母之墳,本想去並州府投奔丁原,卻因多年不見又掂量不定,所以一路向霍村走來。恰逢霍村村民進行「撓羊」(角抵)競技活動,呂布出於一種說不明道不清的情緒,過五關斬六將得了頭彩被霍村老者頭兒收容。暫得棲身之所後,茶間老者得知呂布父母慘死,便勸呂布留在村中教村民一些防衛本領。其後呂布又在無意中被並州刺史丁原看中,命呂布組建千人精騎,自此呂布憑自己本領走進戎馬生涯。
在這里,同時提醒大家一點。那就是,馬蹬和馬鞍在東漢(漢武帝)時期就由農耕民發明並進入配備階段,只是沒有完全普及或者說,有些地方的馬蹬有可能簡單一些,或許也就只是一根繩套。我們的祖先再傻,也不可能天天被馬摔於地上,也不可能天天坐在光馬背上打戰,科學的發明都是源於生活啟迪,源於人民的創造力和想像邊。
的確,匈奴人東漢前期打戰沒有馬蹬,所以對陣時吃了大虧,慘敗而逃。自此,東漢政權就禁止將鐵器輸入塞外。所以,那時的匈奴人只有青銅制的刀,騎兵善於弓箭射,就是採取打的過就打,打不過就跑,能搶就多搶,不能搶就燒的戰略方針。也正是此時,飛將軍李廣因騎術和射術精良,而被塞內塞外統成為「飛將軍」,這個飛就是快的意思。因何而快,不用問,光馬背上騎馬,你想快也快不了呀!只有快死!所以,那時的李廣快的原因就是李廣採用了馬蹬和馬鞍的革新成果,所以可以飛一樣騎馬快奔。
進入三國收期馬蹬和馬鞍己經開始普及,而此時的良駒俊馬也越來越多,如果沒有好的馬蹬和馬鞍配於馬身,將軍們的戰鬥力會減一大半,搞不好的沒打就死於馬蹄下了。
言歸正傳——呂布,被丁原看中後訓騎有功,便被封為騎都尉駐扎在離霍村不遠的南王莊附近。其實,也就是七岩山附近,在定襄城東南。自古以來就為忻、定名勝而且神話傳奇故事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此處山洞中流泉滴滴,聚成水池,有「半畝方塘一鑒開」的佳景。元好問游七岩山詩有「落景未知還」句。東魏天平三年(536) 僧慧端等造摩崖佛像千尊,稱千佛寺,本名靈光寺,寺址在今洞口西北。這里草肥水美,緊靠牧馬河,是天然理想牧馬之處!
相傳,遠古忻州有九龍(槍)七虹(劍)。我國古代的九大名槍,七大名劍都與忻州這片古老而又神奇的山水有關,而七岩山正是由此而得名。呂布使的銀色「方天畫戟」就是產自忻州。沒辦法,也許是忻州附近礦源豐富的原因!
所謂,九龍就是戈、矛、槍、刀、戟、斧、鉞、鉤、叉,這九件冷戰長兵器。
所謂,七虹就是軒轅夏禹、湛瀘、赤霄、泰阿、龍淵、干將、莫邪,七把神劍。
有一天晚上,呂布夢見一老者笑哈哈地走來,問道:「呂布,想不想得到一匹好馬?」
呂布,回頭一看娘娘池邊沒有旁人,柳蔭下只有一老者在和他說話。
呂布便問道:「仙翁來自何處?池邊飲水之馬正是恩師贈之白馬。」
只見老者笑咪咪說道:「老夫乃七岩山山神,見你日日來此伺侯馬兒,愛馬之舉感動山神,此馬非彼馬,其能助你揚名生威。你雖武藝超群,卻空有方天畫戟、李廣飛弓,需有一匹龍駒作你坐騎馳騁中原。」
呂布聽到此處,笑問:「仙翁,何處有此寶駒?」
老者笑曰:「明日午時來此視之」
言畢突然不見,呂布也從夢中驚醒,一睜眼才知是夢中景像。細細回想夢中情景,清晰在目。便暗下決心,明日一人去娘娘池附近看個究竟,寧可錯過也不可誤過。
第二天,呂布騎上白馬單騎來到娘娘池邊,松開韁繩讓白馬悠然盪步。剛近午時,突然一陣風兒襲來,白馬咴咴嘶鳴,隨之出現一匹渾身似火、兩眼有神、四蹄如盆、尾掃殘雲的烈火式飛馬,此等尤物只要是男人誰都會喜歡。何況,呂布從小愛馬如命,能不知此駒是馬中精品嗎?馬中赤兔,僅次於汗血寶馬呀!
呂布藏在別處,絲毫不敢驚動白馬和紅馬吃草飲水嬉戲。呂布知道,從今天起他要了解赤兔馬的生活習性後,才能得到它並成為坐騎。兩個小時後,赤兔馬一聲嘶鳴,像是同白馬告別,隨之如旋風般消失在七岩山中。
從此,呂布天天細心觀察赤兔馬的蹄跡和糞便,逐步開始了解赤兔馬的生活習性,發現此馬早己深居七岩山洞中,常飲山泉愛吃娘娘池邊牧草,生性機敏,身健體高,滿身靈氣。幸好自己一直將白馬以放縱式在此覓食,如否赤兔馬第二天根本不會來的。
一連幾天,呂布天天讓白馬陪赤兔馬在娘娘池邊飲水吃草,自己也天天逆風隱藏滿身塗沫馬糞馬尿。呂布一天天喜出望外,他開始漸漸了解赤兔馬的性格,也同時感謝著五台山帶了的那匹白馬。呂布終於決定擇日訓服赤兔馬!
這天,呂布全身沒於叢中,靜侯赤兔馬到來。午時剛過,炎日之下蟈蟈齊鳴,白馬吃飽喝足後悠然在柳蔭下休憩。不一會兒,赤兔龍駒疾速馳來徑直向白馬奔來。呂布大喜,平地躍起「唰」地跨上赤兔馬背,這一驚可非同小可。赤兔馬兒一聲龍鳴,前蹄騰空不等落地就要狂奔。呂布不愧草原生活多年,並從小善騎,驚詫中雙腿緊夾馬肚,疾速出手將一隻手緊緊抱住樹身,一隻手扼住馬頸。此時的馬兒如箭般射出,不僅想將呂布摔下馬背,而且是想致呂布於死地。只可惜,呂布如膠似的貼於馬背,又有柳樹做了依託,力量增加了多倍,導致無法擺脫。就這樣,赤兔馬往前奔,呂布柳樹做依託往回拉,兩個開始了生死拉據戰。就這,生生的將棵成柳拉成彎弓,成了現在人們稱謂的:「歪脖子樹」。
終於,在離娘娘池二里多的地方,赤兔馬發現呂布並無惡意,而且白馬一直跟隨,便騰空前蹄人性般無奈地停了下來,這一落不要緊,蹄下頓升泉眼,汩汩清水直冒。呂布翻身下馬,蹲伏於馬前雙手掬水遞於赤兔馬嘴邊。只見赤兔龍駒一聲輕吟,低頭飲之。這就是至今人們傳說的「馬刨泉」也叫「霍清泉」,隨後呂布來到娘娘池,精心為赤兔龍駒洗涮毛皮,赤兔打著響鼻頻頻點頭。
從此,呂布與赤兔馬密不可分,而那匹白馬後來成為了貂嬋坐騎。
這就是民間一直傳說的:「人中呂布、女中貂嬋、馬中赤兔」呂布去世後,人們為了紀念他和赤兔馬便將池一分為二稱作「呂布池」。
後來,如果不是為了貂嬋,赤兔馬可能早隨呂布去了。如此烈性之駒不可能易二主呀!
一切命中註定,世世輪回,俗子無知,逝人無奈呀!
2、
1、王亥馴馬:
馬,原是一種野生動物,最早叫「火畜」。在5000年前的黃帝時代,人們過著遷徙不定的游牧生活。傳說有一次,黃帝的部下捕獲了一匹野馬,每當人們接近它時,它就前蹄騰空,昂頭嘶鳴,或把後腿崩起,但它並不傷害人和其它動物,只以草為食。當時人們都還不認識這種動物,便把黃帝請來辨認。黃帝觀察很長時間,也未能認出是什麼動物,只讓大家不要殺掉,派馴養動物的能手王亥用木欄先把它圈起來。
過了一段時間,王亥發現欄桿外邊又來了幾匹這種紅色的野馬,它們對著欄桿內的那匹野馬叫個不停,不肯離開。過了一天,王亥把木欄門打開,不料外邊的好幾匹野馬一下子都沖進木欄,和圈在欄內的野馬混在一起,互相嘶叫了一陣,然後又都卧了下來。王亥把欄桿門關住,用割來的草喂它們。過了不長時間,其中一匹馬突然生下了一隻小馬駒。王亥高興極了。消息傳開,人們也都紛紛前來觀看。這些野馬和人接觸的時間一長,好像發現人類並不想傷害它們,所以在人面前也不驚慌,變得十分溫順。特別是小馬駒,很喜歡和人在一起玩耍。
有一天,王亥喂過馬後,牽出一匹性格溫順的馬,縱身跳上馬背。馬一受驚,猛地四蹄騰空飛奔起來,把毫無精神准備的王亥一下子拋下來跌了個仰面朝天。等王亥從地上爬起來,馬已跑得很遠了。王亥站起來望著越跑越遠的馬,心裡十分著急,以為它再也不會回來了。正要往回走,不料,這跑得很遠的馬,又扭頭跑回來了。王亥高興極了,忙把馬引進欄桿內圈好。後來他想出了一個辦法,用桑樹皮擰成一條繩子,把馬頭綁好,慢慢牽出來。然後又跳上馬背。馬仍像頭一次一樣,四蹄騰空,飛奔起來。這回王亥吸取了上次教訓,一隻手緊緊抓住綁在馬頭上的繩子,另一隻手又緊馬鬃,任憑馬怎麼飛跑,王亥總是不鬆手。跑了一陣後,馬的速度減慢下來,直到馬不再跑時,王亥這才勒過馬頭,緩緩地騎著回去。
王亥騎馬成功後,一下子轟動了許多人,風後、應龍、常先、大鴻等前來觀看,很快黃帝也知道了。應龍是黃帝身邊的一員大將,對騎馬當然更感興趣。他積極協助王亥馴馬,練習騎馬。就在這時,一件不幸的事發生了,一天清早,王亥、應龍起來練馬,忘記把欄桿門關上,一隻老虎乘無人時闖進圈裡,把可愛的小馬駒咬死,正張口要吃的時候,被人們發現了。老虎來不及吃掉小馬駒,跳出欄桿逃走了。王亥和應龍一見小馬駒被老虎咬死,氣得快要發病,立刻帶上弓箭,騎上馬向老虎逃去的方向追去。他們一口氣奔跑了幾十座山。終於找到了這只老虎。兩人看準目標,連發幾箭,把老虎射死在山谷中。在返迴路上,王亥、應龍又騎在馬上順便射死了幾只鹿。不料他們的行動,引起了風後的注意。風後一向智多謀廣,他腦子一動,便對黃帝說:「既然騎在馬上能追老虎,能射殺野獸,那麼,打仗時能不能也騎在馬上,追殺敵人?」風後建議黃帝下一道命令:「各部落所有打獵的人,今後出外打獵,一律不許射殺野馬。凡能捉回野馬者,給予獎勵。」黃帝不僅同意這個建議,而且自己也開始練習騎馬。他命應龍、王亥對捉回來的200多匹野馬要精心飼養,進行訓練。應龍專門挑選200多名精乾的小夥子,每天從早到晚,既馴馬,又練人。經過兩年多的訓練,中華民族最早的一支騎兵就這樣誕生了。這支騎兵在後來的涿鹿大戰中起了重大作用 。
2、方 皋 相 馬
秦國國君穆公對伯樂說:「您的年齡大了,你的家族有能相馬的人嗎?」伯樂回答說:「良馬可以從它的 形體相貌筋骨看出來。天下最好的馬,若隱若現,似有似無,要相那種無法看見其揚起的塵埃和足跡的馬,在下的後輩 都是下等的才能啊,(他們)可以告訴你哪是良馬,沒能力告訴你哪是天下最好的馬。在我曾經一起挑擔撿柴的人之中,有一個叫九方皋的,這個人在相馬方面不比我差。您召見他吧。」 穆公召見了他,讓他出去找馬,三個月後他回來說:「已經找到了,在沙丘(那個地方)。」穆公說:「什麼樣 的馬?」回答說:「黃色的母馬。」(穆公)派人去取那匹馬,是黑色的公馬。 穆公很不高興,召見伯樂並對他說:「掃興,您推薦的相馬的人!連顏色公母都分不清,還能知道什麼馬啊?」 伯樂喟然嘆息道:「已經到了如此的境界啊!這就是千萬個我也無法比的啊。像九方皋他所看見的,是內在素質啊,發 現它的精髓而不管其它,關注它的內在而忘記了它的外表;關注他該關注的,不去注意不該注意的,看見應該看的方面, 所以)疏忽了他不在意的(方面)。像九方皋這樣的相馬人,比再好的馬還要寶貴啊。」 馬到了後,果然是天下最好的馬。
伯樂年老,向秦穆公推薦九方皋(一作"堙")相馬。過了三個月來復命。穆公問是什麼樣的馬,回答說是"牝而黃"。穆公派人去看,卻是"牝而驪",於是責備伯樂。伯樂說:這正是九方皋會相馬的證明,他注意的是馬的風骨品性,那些外表他已經不去留心了。見《列子·說符》、《淮南子·道應訓》。後以"牝牡驪黃"等指表面現象,本此。元袁桷《次韻郭岩卿》:"方皋相馬遺黃玄,嫫母敢作千金妍。
3、指鹿為馬
秦二世時,丞相趙高野心勃勃,日夜盤算著要篡奪皇位。可朝中大臣有多少人能聽他擺布,有多少人 反對他,他心中沒底。於是,他想了一個辦法,准備試一試自己的威信,同時也可以摸清敢於反對他的人。一天上朝時,趙高讓人牽來一隻鹿,滿臉堆笑地對秦二世說:「陛下,我獻給您一匹好馬。」秦二世一看,心想:這哪裡是馬,這分明是一隻鹿嘛!便笑著對趙高說:「丞相搞錯了,這里一隻鹿,你怎麼說是馬呢?」趙高面不改色心不跳地說:「請陛下看清楚,這的確是一匹千里馬。」秦二世又看了看那隻鹿,將信將疑地說:「馬的頭上怎麼會長角呢?」趙高一轉身,用手指著眾大臣,大聲說:「陛下如果不信我的話,可以問問眾位大臣。」大臣們都被趙高的一派胡言搞得不知所措,私下裡嘀咕:這個趙高搞什麼名堂?是鹿是馬這不是明擺著嗎!當看到趙高臉上露出陰險的笑容,兩隻眼睛骨碌碌輪流地盯著每個人的時候,大臣們忽然明白了他的用意。一些膽小又有正義感的人都低下頭,不敢說話,因為說假話,對不起自己的良心,說真話又怕日後被趙高所害。有些正直的人,堅持認為是鹿而不是馬。還有一些平時就緊跟趙高的奸佞之人立刻表示擁護趙高的說法,對皇上說,「這確是一匹千里馬!」事後,趙高通過各種手段把那些不順從自己的正直大臣紛紛治罪,甚至滿門抄斬。
故事出自《史記·秦始皇本紀》。成語「指鹿為馬」比喻故意顛倒是非,混淆黑白。
秦權臣趙高,為試探大臣們對他的態度,在秦二世面前,指著一隻鹿,硬說是馬。二世笑著說:"丞相錯了,這是鹿。"問左右人,有的怕趙高,說是馬,有的不說話。也有說是鹿的,後者都遭到趙高的暗算。從此群臣都怕趙高。見《史記·秦始皇本紀》。後以"指鹿為馬"等比喻顛倒黑白。《醒世恆言·錢秀才錯占鳳凰儔》:"東床已招佳選,何知以羊易牛;西鄰縱有責言,終難指鹿為馬。
4、「干金買骨」
出自《戰國策·燕策》。公元前314年,燕國發生了內亂。齊宣王乘機派兵侵佔了燕國的一些城池。燕昭王即位後,決心振興燕國。因此,他廣招賢士,虛心求教。公元前312年,燕昭王去拜訪了一位很有才學的人--郭隗。在交談中,郭對燕昭王講了一個故事:從前有一位國君,拿出了千兩黃金讓手下的人去買千里馬。結果卻花了五百兩黃金給買回了一匹死馬的骨頭,國君一見,拍案大怒:「我是讓你去買千里馬,誰叫你買死馬?」手下人說:「大王息怒,你想,連死馬都肯花五百兩黃金買來,這件事情傳出去,還愁沒有好千里馬?」果然,不到一年,就有人送來了三匹千里馬。郭隗講完了這個故事,又接著說:「現在,大王如果真心求賢,就先從我郭隗開始吧!人們看到象我這樣的人尚且能夠得到您的任用,那麼還愁比我郭隗富有才能的英雄豪傑不來投奔嗎?」燕昭王聽罷,覺得這話很有道理,便為郭隗修築了官邸,責成他動工建造黃金台。不久,樂毅、鄒衍、劇辛等人,紛紛從周圍的國家投奔燕昭王而來。沒過幾年功夫,燕國就強盛起來,把齊國打得大敗。
後來,人們根據這個故事,概括出「千金買骨」這個成語,容求賢若渴的迫切心情。伯樂相馬
傳說中,天上管理馬匹的神仙叫伯樂。在人間,人們把精於鑒別馬匹優劣的人,也稱為伯樂。
第一個被稱作伯樂的人本名孫陽,他是春秋時代的人。由於他對馬的研究非常出色,人們便忘記了他本來的名字,乾脆稱他為伯樂,延續到現在。
一次,伯樂受楚王的委託,購買能日行干里的駿馬。伯樂向楚王說明,千里馬少有,找起來不容易,需要到各地巡訪,請楚王不必著急,他盡力將事情辦好。
伯樂跑了好幾個國家,連素以盛產名馬的燕趙一帶,都仔細尋訪,辛苦倍至,還是沒發現中意的良馬。一天,伯樂從齊國返回,在路上,看到一匹馬拉著鹽車,很吃力地在陡坡上行進。馬累得呼呼喘氣,每邁一步都十分艱難。伯樂對馬向來親近,不由走到跟前。馬見伯樂走近,突然昂起頭來瞪大眼睛,大聲嘶鳴,好像要對伯樂傾訴什麼。伯樂立即從聲音中判斷出,這是一匹難得的駿馬。
伯樂對駕車的人說:「這匹馬在疆場上馳騁,任何馬都比不過它,但用來拉車,它卻不如普通的馬。你還是把它賣給我吧。」駕車人認為伯樂是個大傻瓜,他覺得這匹馬太普通了,拉車沒氣力,吃得太多,骨瘦如柴,毫不猶豫地同意了。伯樂牽走千里馬,直奔楚國。伯樂牽馬來到楚王宮,拍拍馬的脖頸說:「我給你找到了好主人。」千里馬像明白伯樂的意思,抬起前蹄把地面震得咯咯作響,引頸長嘶,聲音洪亮,如大鍾石磐,直上雲霄。楚王聽到馬嘶聲,走出宮外。伯樂指著馬說:「大王,我把千里馬給您帶來了,請仔細觀看。」楚王一見伯樂牽的馬瘦得不成樣子,認為伯樂愚弄他,有點不高興,說:「我相信你會看馬,才讓你買馬,可你買的是什麼馬呀,這馬連走路都很困難,能上戰場嗎?」伯樂說:「這確實是匹千里馬,不過拉了一段車,又喂養不精心,所以看起來很瘦。只要精心喂養,不出半個月,一定會恢復體力。」楚王一聽,有點將信將疑,便命馬夫盡心盡力把馬喂好,果然,馬變得精壯神駿。楚王跨馬揚鞭,但覺兩耳生風,喘息的功夫,已跑出百里之外。
後來千里馬為楚王馳騁沙場,立下不少功勞。楚王對伯樂更加敬重。
燕昭王收拾了殘破的燕國之後,登上了王位。他謙卑恭敬,以厚禮重金招聘賢才,准備依靠他們報仇雪恥。於是,他去見郭隗先生,說:「齊國趁我國內亂,發動突然襲擊,打敗了燕國。我深知國小力弱,不可能報仇。然而如果能得到有才乾的人,與他們共同管理國家,來洗雪先王的恥辱,這是我的願望。請問要報國家的大仇,應該怎麼辦?」
郭隗先生回答說:「成就帝業的國君,以賢者為師,同朝共事;成就王業的國君,以賢者為友,同朝共事;成就霸業的國君,以賢者為臣,同朝共事;亡國的國君,以賢者為奴僕,則不能保有國家。折節屈尊侍奉賢者,面向老師接受教導,那末,才幹超過自己百倍的人就會到來;先於別人去勞役,後於別人去休息,先於別人向人求教,別人已經不求教了,自己還求教不止,那末,才幹超過自己十倍的人就會到來;靠著幾案,拄著手杖,頤指氣使,指手劃腳,那末,干雜活、服苦役的人就會到來;如果對人暴虐粗野,隨便發怒,任意呵斥,那末,只有唯唯諾諾,唯命是從的犯人、奴隸就會到來。這些都是古代施行王道,招攬人才的辦法。大王如果能夠廣泛選拔國內的人才,親自登門拜訪,天下人聽說大王親自拜訪賢臣,天下的賢士一定都會奔赴燕國。」
昭王說:「我應當拜訪誰才合適呢?」
郭隗先生說:「我聽說,古代有個君王,想以千金求購千里馬,經過三年,也沒有買到,宮中有個內臣對國君說:『請讓我去買吧』,國君就派他去。三個月後他找到了千里馬,可是馬已經死了,就以五百金買了那匹死馬的頭,回來報告國君。國君大怒,說:「我要找的是活馬,死馬有什麼用?還白白花了五百金。』內臣回答說:『死馬尚且肯花五百金,更何況活馬呢?天下人由此一定會認為大王善於買馬,那麼千里馬就會買到。』於是,不到一年,三匹千里馬就送上門來。現在大王果真想招攬人才,就先從我開始吧;像我這樣的人尚且被任用,何況比我更有才乾的人呢?難道他們還會嫌千里為遠而不到燕國來嗎?」
在這時,燕昭王專為郭隗修建了官宅,並且尊他為師。不久,樂毅從魏國來了,鄒衍從齊國來了。劇辛從趙國來了,有才乾的人都爭先恐後地聚集到燕國,昭王悼念死去的人,安慰活著的人,同老百姓同甘共苦。二十八年後,燕國殷實富裕了,士兵生活安適,都樂意為國而戰。於是,昭王就任命樂毅為上將軍,與楚、秦、趙、魏、韓等國合謀討伐齊國。齊國大敗,齊閔王逃往國外。燕國的軍隊單獨追擊敗逃的齊軍,攻下齊都臨淄,把那裡的寶物全部掠去,燒毀了齊國的宮殿、宗廟。齊國的城邑沒有被攻下的,只有莒和即墨兩處。
5、田忌賽馬 齊國的大將田忌,很喜歡賽馬,有一回,他和齊威王約定,要進行一場比賽。
他們商量好,把各自的馬分成上,中,下三等。比賽的時候,要上馬對上馬,中馬對中馬,下馬對下馬。由於齊威王每個等級的馬都比田忌的馬強得多,所以比賽了幾次,田忌都失敗了。
田忌覺得很掃興,比賽還沒有結束,就垂頭喪氣地離開賽馬場,這時,田忌抬頭一看,人群中有個人,原來是自己的好朋友孫臏。孫臏招呼田忌過來,拍著他的肩膀說: 「我剛才看了賽馬,威王的馬比你的馬快不了多少呀。」
孫臏還沒有說完,田忌瞪了他一眼: 「想不到你也來挖苦我!」
孫臏說:「我不是挖苦你,我是說你再同他賽一次,我有辦法准能讓你贏了他。」 田忌疑惑地看著孫臏: 「你是說另換一匹馬來?」 孫臏搖搖頭說: 「連一匹馬也不需要更換。」 田忌毫無信心地說: 「那還不是照樣得輸!」孫臏胸有成竹地說: 「你就按照我的安排辦事吧。」 齊威王屢戰屢勝,正在得意洋洋地誇耀自己馬匹的時候,看見田忌陪著孫臏迎面走來,
便站起來譏諷地說: 「怎麼,莫非你還不服氣?」 田忌說:「當然不服氣,咱們再賽一次!」說著,「嘩啦」一聲,把一大堆銀錢倒在桌 子上,作為他下的賭錢。 齊威王一看,心裡暗暗好笑,於是吩咐手下,把前幾次贏得的銀錢全部抬來,另外又加 了一千兩黃金,也放在桌子上。齊威王輕蔑地說: 「那就開始吧!」
一聲鑼響,比賽開始了。
孫臏先以下等馬對齊威王的上等馬,第一局輸了。齊威王站起來說:
「想不到赫赫有名的孫臏先生,竟然想出這樣拙劣的對策。」
孫臏不去理他。接著進行第二場比賽。孫臏拿上等馬對齊威王的中等馬,獲勝了一局。
齊威王有點心慌意亂了。
第三局比賽,孫臏拿中等馬對齊威王的下等馬,又戰勝了一局。這下,齊威王目瞪口呆
了。
比賽的結果是三局兩勝,當然是田忌贏了齊威王。
還是同樣的馬匹,由於調換一下比賽的出場順序,就得到轉敗為勝的結果。
有一天,齊王要田忌和他賽馬,規定每個人從自己的上、中、下三等馬中各選一匹來賽;並規定,每有一匹馬來比賽;並約定,每有一匹馬取勝可獲千兩黃金,每有一匹馬落後要付千兩黃金。 當時,齊王的每一等次的馬比田忌同樣等次的馬都要強,因而,如果田忌用自己的上等馬與齊王的上等馬比,用自己的中等馬與齊王的中等馬比,用自己的下等馬與齊王的下等馬比,則田忌要輸三次,因而要輸黃金三千兩。但是結果,田忌沒有輸,反而贏了一千兩黃金。這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在賽馬之前,田忌的謀士孫臏給他出了一個主意,讓田忌用自己的下等馬去與齊王的上等馬比,用自己的上等馬與齊王的中等馬比,用自己的中等馬與齊王的下等馬比。田忌的下等馬當然會輸,但是上等馬和中等馬都贏了。因而田忌不僅沒有輸掉黃金三千兩,還贏了黃金一千兩。
6、老 馬 識 途
春秋時,齊桓公率兵匯同燕國和無終國軍隊征伐孤竹國,並在孤竹國附近擊敗了逃往孤竹國的山戎大王和孤竹國大將黃花。到了晚上,齊桓公扎營休息,半夜裡黃花前來投誠,還拿著山戎大王的首級,並說孤竹國君答里呵已逃往沙漠,孤竹國的都城是一個空城。
第二天,齊桓公和燕庄公跟著黃花進了孤竹國都城,果然是一座空城。齊桓公讓燕庄公留駐在這里,自己帶兵讓黃花帶路到沙漠中去追答里呵。黃昏時分,他們來到一個地方地人叫它"迷谷",只見平沙一片,跟大海一樣無邊無際。大家都辨不清方向,齊桓公趕緊派人找黃花,可黃花早就沒影了,齊桓公這才反應過來,是中了黃花的詭計。這時,齊國的大臣管仲說?quot;我聽說北方有個'旱海',是個很險惡的地方,恐怕就是這兒,我們不能再走了。"挨了一夜,第二天天亮,仍然不知怎麼走出去,人困馬乏,隨時都有餓死渴死的危險。這時,管仲猛然想起,狗和鴿子不管離家多遠,也不會迷路,便對齊桓公說:"馬也許認得路,不如挑幾匹當地的老馬,讓他們在前頭走,也許能走出去。"於是齊桓公便讓人挑了幾匹老馬,讓它們在前面領路。這幾匹老馬不慌不忙地走著,還真領著大隊人馬走出了迷谷。齊桓公馬上回兵孤竹國,殺掉了答里呵和黃花,滅了孤竹國。
7、 驥 伏 鹽 車
寓言故事:有匹上了年紀的好馬,"服鹽車而上太行",結果是"蹄申膝折","白汗交流",還是上不了山。伯樂看到後,給它卸下車轅哭,這匹馬也"仰而鳴,聲達於天"。見《戰國策·楚策四》。後以"驥伏鹽車"喻才能受到壓制。明吾丘瑞《運甓記·辭親赴任》:"爭奈塵理,未逢鑒識,譬之劍沉豐獄,驥伏鹽車。
8、秦瓊賣馬的故事,說的是秦瓊在潞州落了難,窮得連飯店錢也付不出,先是典押了隨身的兵器金雙鐧,後來逼得連自己的坐騎黃驃馬也賣了。可是人在倒霉的時候,樣樣不遂心,連馬也沒人要。幸而遇見了一位賣柴的老者,動了同情心,指引秦叔寶說:「這西門15里外,有個二賢庄,莊上主人姓單號雄信,排行第二,人稱為二員外,要買好馬送朋友。」秦瓊久聞潞州單雄信的大名,就由這位老者介紹到二賢庄,與單二員外見面。秦瓊羞於說出真名實姓,只稱姓王,拿了馬價而去,後來單雄信從別人口中,獲知賣馬的人,就是山東濟南府的秦瓊,便立刻追趕,捧著秦瓊的臉說:「叔寶哥哥,你端的想殺了單通也。」
⑤ 趙雲胯下之馬比呂布的赤兔馬都要厲害,為何這匹馬在歷史上卻沒有名氣
因為和男主角——劉備撞衫了。
如果作者在同一個故事中描述兩匹顏色相同的馬,實際上是很難區分的,尤其是像《三國演義》這種主要通過說書先生講故事流傳的作品,在介紹時剛說完男一號劉備騎得的盧馬是匹白馬,緊接著就說趙雲騎得也是匹白馬,如果有人問,實際上是很難說出二者不同的。
注釋1:劉備和公孫瓚少年時曾一起拜師於盧植門下,故是劉備的師兄。
【水中有船,船上有人,在講故事】
作者:船夫聊名著
⑥ 馬的故事`````!!!!!
伯樂相馬
有個要出賣駿馬的人,接連三天呆在集市上,沒有人理睬。這人就去見相馬的專家伯樂,說:「我有匹好馬要賣掉它,接連三天呆在集市上,沒有人來過問,希望你給幫幫忙,去看看我的馬,繞著我的馬轉幾個圈兒,臨走時再回過頭去看它一眼,我願將一天的報酬奉送給您。」
伯樂接受了這個請求,就去繞著馬兒轉幾圈,看了一看,臨走時又回過頭去再看了一眼,這匹馬的價錢立刻漲了十倍。
老馬識途
春秋時期,齊桓公率兵攻打山戎,山戎首領密廬投奔孤竹。孤竹國君答里呵聽從宰相兀律的建議,殺掉密廬假降齊軍,並把齊軍引向旱海沙漠。齊桓公採納管仲的建議,挑選幾匹漠北的老馬給齊軍帶路,走出沙漠,乘機攻佔孤竹,殺死答里呵。
按圖索驥
孫陽有個兒子,看了父親寫的《相馬經》,以為相馬很容易,就拿著這本書到處找好馬。他按照書上所繪的圖形去找,一無所獲。又按書中所寫的特徵去找,最後發現有一隻癩蛤蟆很像書中寫的千里馬的特徵,便高興地把癩蛤蟆帶回家,對父親說:「爸爸,我找到一匹千里馬,只是蹄子稍差些。」父親一看,哭笑不得,沒想到兒子竟如此愚笨,便幽默地說:「可惜這馬太喜歡跳了,不能用來拉車。」接著感嘆道:「所謂按圖索驥也。」
田忌賽馬
齊國的大將田忌,很喜歡賽馬,有一回,他和齊威王約定,要進行一場比賽。 他們商量好,把各自的馬分成上,中,下三等。比賽的時候,要上馬對上馬,中馬對中馬,下馬對下馬。由於齊威王每個等級的馬都比田忌的馬強得多,所以比賽了幾次,田忌都失敗了。 有一次,田忌又失敗了,覺得很掃興,比賽還沒有結束,就垂頭喪氣地離開賽馬場,這時,田忌抬頭一看, 人群中有個人,原來是自己的好朋友孫臏。孫臏招呼田忌過來,拍著他的肩膀說: 「我剛才看了賽馬,威王的馬比你的馬快不了多少呀。」 孫臏還沒有說完,田忌瞪了他一眼: 「想不到你也來挖苦我!」 孫臏說:「我不是挖苦你,我是說你再同他賽一次,我有辦法准能讓你贏了他。」 田忌疑惑地看著孫臏: 「你是說另換一匹馬來?」 孫臏搖搖頭說: 「連一匹馬也不需要更換。」 田忌毫無信心地說: 「那還不是照樣得輸!」孫臏胸有成竹地說: 「你就按照我的安排辦事吧。」 齊威王屢戰屢勝,正在得意洋洋地誇耀自己馬匹的時候,看見田忌陪著孫臏迎面走來, 便站起來譏諷地說: 「怎麼,莫非你還不服氣?」 田忌說:「當然不服氣,咱們再賽一次!」說著,「嘩啦」一聲,把一大堆銀錢倒在桌子上,作為他下的賭錢。 齊威王一看,心裡暗暗好笑,於是吩咐手下,把前幾次贏得的銀錢全部抬來,另外又加 了一千兩黃金,也放在桌子上。齊威王輕蔑地說: 「那就開始吧!」 一聲鑼響,比賽開始了。 孫臏先以下等馬對齊威王的上等馬,第一局田忌輸了。齊威王站起來說: 「想不到赫赫有名的孫臏先生,竟然想出這樣拙劣的對策。」 孫臏不去理他。接著進行第二場比賽。孫臏拿上等馬對齊威王的中等馬,獲勝了一局。 齊威王有點慌亂了。 第三局比賽,孫臏拿中等馬對齊威王的下等馬,又戰勝了一局。這下,齊威王目瞪口呆了。 比賽的結果是三局兩勝,田忌贏了齊威王。 還是同樣的馬匹,由於調換一下比賽的出場順序,就得到轉敗為勝的結果。
呂布當年跪別父母之墳,本想去並州府投奔丁原,卻因多年不見又掂量不定,所以一路向霍村走來。恰逢霍村村民進行「撓羊」(角抵)競技活動,呂布出於一種說不明道不清的情緒,過五關斬六將得了頭彩被霍村老者頭兒收容。暫得棲身之所後,茶間老者得知呂布父母慘死,便勸呂布留在村中教村民一些防衛本領。其後呂布又在無意中被並州刺史丁原看中,命呂布組建千人精騎,自此呂布憑自己本領走進戎馬生涯。
在這里,同時提醒大家一點。那就是,馬蹬和馬鞍在東漢(漢武帝)時期就由農耕民發明並進入配備階段,只是沒有完全普及或者說,有些地方的馬蹬有可能簡單一些,或許也就只是一根繩套。我們的祖先再傻,也不可能天天被馬摔於地上,也不可能天天坐在光馬背上打戰,科學的發明都是源於生活啟迪,源於人民的創造力和想像邊。
的確,匈奴人東漢前期打戰沒有馬蹬,所以對陣時吃了大虧,慘敗而逃。自此,東漢政權就禁止將鐵器輸入塞外。所以,那時的匈奴人只有青銅制的刀,騎兵善於弓箭射,就是採取打的過就打,打不過就跑,能搶就多搶,不能搶就燒的戰略方針。也正是此時,飛將軍李廣因騎術和射術精良,而被塞內塞外統成為「飛將軍」,這個飛就是快的意思。因何而快,不用問,光馬背上騎馬,你想快也快不了呀!只有快死!所以,那時的李廣快的原因就是李廣採用了馬蹬和馬鞍的革新成果,所以可以飛一樣騎馬快奔。
進入三國收期馬蹬和馬鞍己經開始普及,而此時的良駒俊馬也越來越多,如果沒有好的馬蹬和馬鞍配於馬身,將軍們的戰鬥力會減一大半,搞不好的沒打就死於馬蹄下了。
言歸正傳——呂布,被丁原看中後訓騎有功,便被封為騎都尉駐扎在離霍村不遠的南王莊附近。其實,也就是七岩山附近,在定襄城東南。自古以來就為忻、定名勝而且神話傳奇故事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此處山洞中流泉滴滴,聚成水池,有「半畝方塘一鑒開」的佳景。元好問游七岩山詩有「落景未知還」句。東魏天平三年(536) 僧慧端等造摩崖佛像千尊,稱千佛寺,本名靈光寺,寺址在今洞口西北。這里草肥水美,緊靠牧馬河,是天然理想牧馬之處!
相傳,遠古忻州有九龍(槍)七虹(劍)。我國古代的九大名槍,七大名劍都與忻州這片古老而又神奇的山水有關,而七岩山正是由此而得名。呂布使的銀色「方天畫戟」就是產自忻州。沒辦法,也許是忻州附近礦源豐富的原因!
所謂,九龍就是戈、矛、槍、刀、戟、斧、鉞、鉤、叉,這九件冷戰長兵器。
所謂,七虹就是軒轅夏禹、湛瀘、赤霄、泰阿、龍淵、干將、莫邪,七把神劍。
有一天晚上,呂布夢見一老者笑哈哈地走來,問道:「呂布,想不想得到一匹好馬?」
呂布,回頭一看娘娘池邊沒有旁人,柳蔭下只有一老者在和他說話。
呂布便問道:「仙翁來自何處?池邊飲水之馬正是恩師贈之白馬。」
只見老者笑咪咪說道:「老夫乃七岩山山神,見你日日來此伺侯馬兒,愛馬之舉感動山神,此馬非彼馬,其能助你揚名生威。你雖武藝超群,卻空有方天畫戟、李廣飛弓,需有一匹龍駒作你坐騎馳騁中原。」
呂布聽到此處,笑問:「仙翁,何處有此寶駒?」
老者笑曰:「明日午時來此視之」
言畢突然不見,呂布也從夢中驚醒,一睜眼才知是夢中景像。細細回想夢中情景,清晰在目。便暗下決心,明日一人去娘娘池附近看個究竟,寧可錯過也不可誤過。
第二天,呂布騎上白馬單騎來到娘娘池邊,松開韁繩讓白馬悠然盪步。剛近午時,突然一陣風兒襲來,白馬咴咴嘶鳴,隨之出現一匹渾身似火、兩眼有神、四蹄如盆、尾掃殘雲的烈火式飛馬,此等尤物只要是男人誰都會喜歡。何況,呂布從小愛馬如命,能不知此駒是馬中精品嗎?馬中赤兔,僅次於汗血寶馬呀!
呂布藏在別處,絲毫不敢驚動白馬和紅馬吃草飲水嬉戲。呂布知道,從今天起他要了解赤兔馬的生活習性後,才能得到它並成為坐騎。兩個小時後,赤兔馬一聲嘶鳴,像是同白馬告別,隨之如旋風般消失在七岩山中。
從此,呂布天天細心觀察赤兔馬的蹄跡和糞便,逐步開始了解赤兔馬的生活習性,發現此馬早己深居七岩山洞中,常飲山泉愛吃娘娘池邊牧草,生性機敏,身健體高,滿身靈氣。幸好自己一直將白馬以放縱式在此覓食,如否赤兔馬第二天根本不會來的。
一連幾天,呂布天天讓白馬陪赤兔馬在娘娘池邊飲水吃草,自己也天天逆風隱藏滿身塗沫馬糞馬尿。呂布一天天喜出望外,他開始漸漸了解赤兔馬的性格,也同時感謝著五台山帶了的那匹白馬。呂布終於決定擇日訓服赤兔馬!
這天,呂布全身沒於叢中,靜侯赤兔馬到來。午時剛過,炎日之下蟈蟈齊鳴,白馬吃飽喝足後悠然在柳蔭下休憩。不一會兒,赤兔龍駒疾速馳來徑直向白馬奔來。呂布大喜,平地躍起「唰」地跨上赤兔馬背,這一驚可非同小可。赤兔馬兒一聲龍鳴,前蹄騰空不等落地就要狂奔。呂布不愧草原生活多年,並從小善騎,驚詫中雙腿緊夾馬肚,疾速出手將一隻手緊緊抱住樹身,一隻手扼住馬頸。此時的馬兒如箭般射出,不僅想將呂布摔下馬背,而且是想致呂布於死地。只可惜,呂布如膠似的貼於馬背,又有柳樹做了依託,力量增加了多倍,導致無法擺脫。就這樣,赤兔馬往前奔,呂布柳樹做依託往回拉,兩個開始了生死拉據戰。就這,生生的將棵成柳拉成彎弓,成了現在人們稱謂的:「歪脖子樹」。
終於,在離娘娘池二里多的地方,赤兔馬發現呂布並無惡意,而且白馬一直跟隨,便騰空前蹄人性般無奈地停了下來,這一落不要緊,蹄下頓升泉眼,汩汩清水直冒。呂布翻身下馬,蹲伏於馬前雙手掬水遞於赤兔馬嘴邊。只見赤兔龍駒一聲輕吟,低頭飲之。這就是至今人們傳說的「馬刨泉」也叫「霍清泉」,隨後呂布來到娘娘池,精心為赤兔龍駒洗涮毛皮,赤兔打著響鼻頻頻點頭。
從此,呂布與赤兔馬密不可分,而那匹白馬後來成為了貂嬋坐騎。
這就是民間一直傳說的:「人中呂布、女中貂嬋、馬中赤兔」呂布去世後,人們為了紀念他和赤兔馬便將池一分為二稱作「呂布池」。
後來,如果不是為了貂嬋,赤兔馬可能早隨呂布去了。如此烈性之駒不可能易二主呀!
一切命中註定,世世輪回,俗子無知,逝人無奈呀!
還有很多的,望採納
⑦ 世界上爆發力最好的馬,純血馬和汗血馬哪個最好
我覺得那得屬純血馬了,不僅爆發力是普通馬匹的十倍+,而且忍耐力也是比普通馬高上一個等級的動物。放眼汗血馬,雖然在爆發力上和純血馬一樣,但是在忍耐力上就明顯有一些不足了,對於養馬的你來說,這點還是能分得清楚。純血馬是世界上最昂貴的馬種,高者有幾千萬美元的馬匹,堪比同等大小的金馬。
現在我們的科技水平正在日夜上升,在養馬的方面上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相信我們中國過不了多久,就會出現比他們英國還厲害的純血馬。不知道這樣的回答,是否對你的問題有所幫助?答案僅供參考。
⑧ 最新馬的小故事
伯樂相馬的故事
相傳伯樂是春秋時代人,姓孫名陽.據說,有一匹千里馬拉著沉重的鹽車翻越太行山.在羊腸小道上,馬蹄用力掙扎,膝蓋跪屈;尾巴下垂著,皮膚也受了傷;渾身冒汗,汗水淋漓,在山坡上艱難吃力地爬行還是拉不上去,伯樂遇見了,就下了自己的車,挽住千里馬而對它淌眼淚,並脫下自己的麻布衣服覆蓋在千里馬身上.千里馬於是低下頭吐氣,抬起頭來長鳴,嘶叫聲直達雲霄.這是它感激伯樂了解並且體貼它啊.
馬的故事
有個人想得到一匹好馬、快馬,卻得到了一匹劣馬、慢馬。
這匹馬離他理想的馬差距太大了,他嘆息著,把馬放走。他要去找自己中意的馬,他一定要找到自己中意的好馬、快馬。他不能隨意降低標准,隨意要一匹馬。
可是,世界太大,他的腳步太慢,終沒能找到他的理想之馬。他也就成了沒有馬的人。
有人牽走他放掉的劣馬。那人騎著劣馬,找到了一匹好馬,一匹日行千里的快馬。
項羽馴服野馬
楚霸王項羽馴野馬「烏騅」的故事廣為流傳。據說「烏騅」當初被捉到時,野性難馴,許多人都休想騎它,就是騎得上的也頓時被它摔下來。壯強好勝的項羽聽說便想一試。他馴馬有術,一騎上「烏騅」,就揚鞭奔跑,一林穿一林,一山過一山。這馬非但沒把他摔下,反倒汗流如注,身疲力竭了。霸王不慌不忙騎在馬上,忽然用手緊抱住一樹干,滿想一下把馬壓製得動彈不得,誰知「烏騅」也不甘示弱,拚死掙扎,結果那樹連根都離開了山土,「烏騅」總算被霸王的「拔山」之力折服了,心甘情願地供霸王驅使了一生。
唐玄宗偏愛馬舞
唐代,馬戲達到頂盛時期。據說唐玄宗與楊貴妃尤其偏愛女子馬舞。唐宮設有男女馬伎隊,飼養大量舞馬。每年8月5日前後,便是馬舞高潮,勤政樓前舞馬場上馬舞通宵達旦。經長期訓練的馬便可聞樂起舞。馬能銜杯向皇帝獻酒,達到了令人驚嘆不止程度。後來,從唐朝章懷太子墓中發掘出的「馬球圖」得到進一步證明。該圖中繪有20多匹馬,騎者均穿各色窄袖袍,著黑靴、戴袱頭,相互策馬搶球。
趙奢改姓為馬
趙奢是戰國時期趙國人,初任田部吏,主收田賦,不畏權勢。戰國四公子之一的趙國貴族平原君趙勝家不肯出租稅,趙奢依法治罪,先後殺了趙勝家9個管事人員。後來趙奢升任將軍,用兵如神。公元前270年,秦軍大舉進攻趙國重鎮閼與牗今山西和順牘,他奉命救援,打敗秦軍,因功被封為馬服君。趙奢的子孫因以為氏,即馬服氏,後又省「服」為馬氏。
徐悲鴻一生畫馬
徐悲鴻一生畫的馬論百盈千,但可分為三大類:1�天馬行空的天馬;2�立馬斜陽的立馬;3�小步奔走的馬,所繪的馬都是瘦馬。悲鴻的馬始終寄託著畫家愛國主義的情懷。早期的馬「躑躅四顧,蕭然寡儔」,「為覓生芻盡日馳」;「九·一八」後,變為「哀鳴思戰斗,迥立向蒼蒼」,「秋風萬里頻回首,認識當年舊戰場」的馬。畫家有時以馬抒寫苦悶心情,如「此去天涯將馬托」,有時以馬表達希望和理想,「相期效死得長征」。解放後,他的馬變為「山河百戰歸民主,鏟盡崎嶇大道平」的奔馬。
⑨ 只知呂布的赤兔馬,張飛的坐騎卻罕有人知,為何那才叫天下第一馬
只知呂布的赤兔馬,張飛的坐騎卻罕有人知,為何那才叫天下第一馬?
看過《三國演義》的朋友,只要一提到呂布,很多人一下就會想到那一句:“馬中赤兔,人中呂布。”這句話是對呂布和赤兔馬的贊譽。這句話的意思是,呂布是三國時期萬中無一的人才,他的才華,就如同是名馬赤兔馬一樣被人們熟知。
關羽曾這樣評價過張飛的坐騎:楚漢相爭之時,烏雲踏雪就被成為是天下第一駿馬。張飛身軀龐大,體重較重,難以駕馭尋常馬匹,此烏雲踏雪也絕非善輩可以駕馭。想要成為此馬的真正主人,絕對異於常人。也只有像張翼德這樣的猛將,才能配得上這樣的好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