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奧迪汽車 > 奧迪和大眾怎麼變成一家

奧迪和大眾怎麼變成一家

發布時間:2025-08-05 02:11:55

A. 奧迪原來是四家公司的總稱,為何經歷過二戰變成了一家公司

奧迪的曲折發展史 從創建之初便在德國顯赫近30年的奧迪在二戰中被徹底摧毀,這大概是奧迪之父奧古斯特.霍希所沒有想到的,但奧迪能從戰爭的廢墟中重生則更是其始料不及的。 二戰前聲名顯赫。奧迪(AUDI)的創建歷史可追溯至整整100年以前。在18世紀末,德國便已有30多家汽車製造廠。





作為汽車工程師的奧迪的創始人奧古斯特·霍希與其他的汽車工程師一樣,並不滿足只替他人打工,而是非常希望擁有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品牌。1899年,他在德國創立了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車廠——AUGOSTHORCH&CIE (HORCH)。1901年,他開始自行生產汽車。其後短短的8年間,他的車廠不但成為頗具規模的汽車廠,還成為一家股份公司。







他們大多數人留在了慕尼黑,因為那裡是汽車聯盟在戰前根基最深的地方。布魯恩和哈恩覺得時機成熟了,於是決定召集舊部,重建汽車聯盟公司。然而,慕尼黑政府的不支持給他們潑了一盆冷水,但他們並未灰心。他們將目光轉移到離慕尼黑不遠的小城英格施塔特。那裡有許多廢棄空置的營房和倉庫,所受的破壞程度也不大,條件也比較優惠。於是,布魯恩、哈恩帶領人馬安營紮寨英格施塔特,同時憑借個人信譽爭得了一筆貸款,開始了汽車聯盟也就是今天的奧迪公司的第二次創業。

B. 大眾和奧迪到底是如何變成一家的

最早的時候奧迪是奧迪,大眾是大眾。

一個是德國第五,一個是第一,兩家公司沒有什麼關系,經過了二戰的洗禮才慢慢走到一塊的。

奧迪的發展道路是怎麼樣的?

世界大戰前四家公司合並成立奧迪

奧迪它用四個環做標志,是因為它是由奧迪、霍希、漫遊者(參數|圖片)、DKW這四家公司,在1932年合並然後成立的。

這個時間點,馬上就要第二次世界大戰了,確實奧迪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時候,也是遭受了重創。

巧的是,當時福特的老闆福特二世,也聽了身邊親信專家的意見,覺得大眾也不是太好,拒絕了,白送我也不要。

最終英國還是把大眾還給了西德政府,沒人要。

雖然戰爭對大眾造成比較大的影響,但畢竟它是完整的,也一直是德國汽車工業的龍頭老大。

大眾和奧迪的品牌定位有什麼區別?

除了發展歷史,兩家公司奧迪和大眾的定位也不太一樣。

奧迪創始定位為豪華汽車

奧迪的創始人奧古斯特·霍希,原來是賓士的車輛製造主管,之後再出來另起爐灶,創立了霍希公司,然後和合夥人意見不合,又創立了一個奧迪品牌,當然最後都合並了。

早在創立霍希公司的時候霍希就說了:「我決心在任何情況下都只生產大型、大馬力、高質量的豪華汽車!」

1937年,在4L以上排量級別的豪華汽車市場裡面,霍希大概有50%以上的市場份額,也是比較大的。

大眾最初定位是經濟適用

大眾就不太一樣了,這個是國企,當時沒有人投資,因為希特勒要求:為了給帝國服務,讓帝國的人民都能過上幸福的生活,體驗到汽車的便利。

要生產一款能坐下兩個成人、三個兒童,時速還要能達到100公里的汽車,而且要求價格在990馬克以內,當時這些錢也就夠買一輛簡單的小型摩托車。

這就相當於告訴別人,你給我造點經濟適用房,這個房子都要求3室2廳120平米精裝修,但是售價不能超過每平米1000塊錢,有點胡扯,但人家就這么干。

希特勒用「強權」成立大眾

私人是肯定不敢接這種生意的,包虧的,碧桂園都不敢接,於是希特勒他就用「強權」,讓德國勞工陣線來頂包,成立國有企業。

大眾公司叫大眾也是有道理的,成立的時候,的確是在他的角度想為民眾謀點福利的。

這樣的品牌定位即使在奧迪加入大眾集團之後,還依然是留存在那邊。之後既然都是一個集團了,很多車型看上去用的發動機也是一樣的。

C. 保時捷是奧迪旗下的嗎

保時捷是大眾旗下的,奧迪也是,奧迪(Audi)是德國大眾汽車集團子公司奧迪汽車公司旗下的豪華汽車品牌,作為高技術水平、質量標准、創新能力、以及經典車型款式的代表,奧迪是世界最成功的汽車品牌之一。公司總部設在德國的英戈爾施塔特,並在中國等許多國家有分工公司,是價位比較合適的中高檔車。
保時捷是德國著名汽車公司,由1930年由費迪南·保時捷教授建於斯圖加特。費迪南·保時捷是一位享譽世界車壇的著名設計師,曾設計過風靡全球的甲殼蟲轎車的先行車。2009年8月13日,大眾汽車集團宣布已與保時捷就合並成一家新的汽車集團達成了綜合協議,大眾將出價40億歐元收購保時捷,雙方的合並於2011年完成。
1937年3月28日,費迪南·保時捷在賓士公司的支持下創建了大眾開發公司,同年9月改為大眾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大眾汽車公司是德國最大也是最年輕的汽車公司,是一家國際性集團公司,總部在沃爾斯堡。大眾收購保時捷後,將擁有保時捷、大眾、蘭博基尼、斯柯達、賓利、布加迪、奧迪、斯堪尼亞、西雅特和大眾商用車十個品牌,從而進一步鞏固其歐洲第一大汽車製造商的地位,在全球范圍內的實力也將得到提升。

D. 奧迪怎麼變成大眾奧迪了

最早的奧迪是奧迪,大眾是大眾。

一個是德國第五,一個是第一。這兩家公司互不相干。經過二戰的洗禮,他們慢慢走到了一起。

奧迪的發展路徑是什麼

二戰前四家公司合並組建奧迪。

奧迪之所以用四個環作為標識,是因為它成立於1932年,由奧迪、Hoshi、Rover(參數|圖片)和DKW四家公司合並而成。

此時,第二次世界大戰即將來臨。事實上,奧迪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遭受了沉重的打擊。

1945年,當設備被拆除後,奧迪開始創業。

1945年,控制德國東部的蘇聯紅軍一揮而就,說奧迪是「資產階級」的財產。我們共產黨人沒收了它,並把奧迪集團的28000多件設備作為戰利品運回蘇聯。

奧迪幾十年的沉澱在瞬間基本消失,大部分「奧迪人」逃往西德,准備開始二次創業。

這些留在東德的車間和零部件工廠拼湊在一起,形成了一個名為IFA的汽車工廠。

賓士在金融危機中向公眾出售奧迪。

1957年賓士在德國西部收購「新奧迪」後,奧迪陷入財務危機。

賓士不想給錢,所以從1964年到1966年,不出兩年,就一點一點把奧迪賣給了大眾。

德國東部的Yifa艾法直到1990年德國和德國統一後才屬於公眾。

大眾的發展路徑是什麼?大眾的「國企」地位堪比國內一汽。

其實大眾也很有意思。它其實屬於國企,德國國企。受戰爭影響,比奧迪小一點。

最早的大眾是德國最大的汽車製造商帝國長子希特勒創立的標准「國企」,地位和中國一汽差不多。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大眾汽車成為軍工企業,為希特勒、納粹德國生產了大量的軍車,希特勒還安排了大量的戰俘為大眾工作,待遇並不比當年滿目瘡痍的奧迪好。

德國戰敗,美國將民眾託付給英國。

即使在1945年德國戰敗後,美軍控制了大眾汽車總部,也沒有像蘇聯那樣「共產化」大眾,而是交給英國人託管。

波茨坦公告出來後,作為戰爭基地的大眾汽車總部甚至被修復了。

英國不重視大眾,免費送給福特。

後來英國接了大眾集團的頭,聽了中國一家汽車公司的負責人,也就是所謂的專家意見,說大眾「甲殼蟲(參數|圖片)」的主打產品又丑又吵,根本賣不出去。

我決定在德國沃爾夫斯堡建立一家商業汽車公司是一個非常不經濟的決定,所以我想把大眾免費送給福特。

福特不願意接受大眾,還給西德。

無獨有偶,當時的福特老闆福特II也聽取了身邊親近專家的意見,覺得大眾不太好,就拒絕了,白送給了我。

最終,英國把民眾還給西德政府,沒人要。

雖然這場戰爭對大眾影響很大,但它是完整的,一直是德國汽車工業的領導者。

大眾和奧迪的品牌定位有什麼不同?

除了發展歷史,兩家公司奧迪和大眾的定位也不盡相同。

奧迪是作為豪華車創立的。

奧迪創始人Augusehorch原來是賓士的整車製造負責人,後來出來創業,創立了HoshiCompany,後來和合夥人意見不合,創立了奧迪品牌,當然最後還是合並了。

早在Hoshi公司成立之初,Hoshi就表示,「我決心在任何情況下都只生產大型、大功率、高質量的豪華車!」

1937年,在排量4L以上的豪華車市場,Hoshi大概有50%以上的市場份額,比較大。

公眾最初的取向是經濟適用性。

大眾不一樣。這是一家國有企業,當時沒有人投資,因為希特勒要求為了服務帝國,帝國人民可以過上幸福的生活,體驗汽車帶來的便利。

要生產一輛可以坐兩個大人三個小孩,時速100公里,價格不到990馬克的車,那麼這筆錢就足夠買一輛簡單的代步車了。

這就相當於告訴別人你會給我建一些經濟適用房。這套房子需要3間卧室,2個大廳,120平米精裝修,但是價格不能超過每平米1000元,有點扯淡,但是人家就是這么做的。

希特勒用「強權」建立群眾。

私人肯定不敢接這種生意,碧桂園賠錢也不會接,於是希特勒就用「強權」讓德國勞工陣線帶頭成立國企。

公司打電話給大眾是合理的。當它成立的時候,真的是從他的角度出發,他想為人民做一些福利。

即使在奧迪加入大眾集團後,這種品牌定位依然存在。既然都是一組,很多車型好像都用的是同一個發動機。

百萬購車補貼

E. 大眾集團旗下品牌

大眾旗下品牌:

奧迪、斯柯達、賓利、西雅特、布加迪、保時捷、蘭博基尼、大眾、斯堪尼亞、杜卡迪

子公司是指一定比例以上的股份被另一公司持有或通過協議方式受到另一公司實際控制的公司。雖然子公司受母公司的控制,但在法律上,子公司仍是具有法人地位的獨立企業。它有自己的名稱和章程,並以自己的名義進行業務活動,其財產與母公司的財產彼此獨立,對各自的債務各自負責,互不連帶。

子公司依法獨立承擔民事責任。子公司在經濟上受母公司的支配與控制,但在法律上,子公司是獨立的法人。子公司的獨立性主要表現在:擁有獨立的名稱和公司章程;具有獨立的組織機構;擁有獨立的財產,能夠自負盈虧,獨立核算;以自己的名義進行各類民事經濟活動;獨立承擔公司行為所帶來的一切後果與責任。

(5)奧迪和大眾怎麼變成一家擴展閱讀

子公司和母公司的關系

1、子公司受母公司的實際控制。所謂實際控制是指母公司對子公司的一切重大事項擁有實際上的決定權,其中尤為重要的是能夠決定子公司董事會的組成。在未經他人同意的情況下,母公司自己就可以通過行使權力而任命董事會的多名董事。某些信託機構雖然擁有公司的大量股份,但並不參與對公司事務的實際控制,因而不屬於母公司。

2、母公司與子公司之間的控制關系是基於股權的佔有或控制協議。根據股東會多數表決原則,擁有股份越多,越能夠取得對公司事務的決定權。因此,一個公司如果擁有了另一公司50%以上的股份,就必然能夠對該公司實行控制。但實際上由於股份的分散,只要擁有一定比例以上的股份,就能夠獲股東會表決權的多數,即可取得控制的地位。除股份控制方式之外,通過訂立某些特殊契約或協議而使某一公司處於另一公司的支配之下,也可以形成母公司、子公司的關系。

3、母公司、子公司各為獨立的法人。雖然子公司處於受母公司實際控制的地位,許多方面都要受到母公司的管理,有的甚至類似母公司的分支機構,但法律上,子公司仍是具有法人地位的獨立公司企業,它有自己的公司名稱和公司章程,並以自己的名義進行經營活動,其財產與母公司的財產彼此獨立,各有自己的資產負債表。在財產責任上,子公司和母公司也各以自己所有財產為限承擔各自的財產責任,互不連帶。

參考資料

網路-大眾集團

網路-子公司

閱讀全文

與奧迪和大眾怎麼變成一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奧迪鑰匙電池多久換 瀏覽:950
海南汽車4s店傢具廠家哪裡有 瀏覽:767
怎麼把奧迪貼的黑標拿下來 瀏覽:225
奧迪配件管理多久上手 瀏覽:160
奧迪q3哪裡比q2l貴 瀏覽:642
宜昌的汽車站在哪裡 瀏覽:662
奧迪和大眾怎麼變成一家 瀏覽:576
保山市汽車老南站在哪裡 瀏覽:72
奧迪q5上不了八擋什麼問題 瀏覽:471
奧迪儀表盤溫度在哪裡 瀏覽:482
汽車卡盤怎麼安裝 瀏覽:401
怎麼去小紅山汽車站 瀏覽:679
汽車c柱是哪個 瀏覽:147
國內的汽車為什麼比國外的貴 瀏覽:295
樂平到景德鎮的汽車在哪裡 瀏覽:744
多樂信工業除濕機如何 瀏覽:895
汽車油拖用什麼油 瀏覽:991
汽車感應器模塊修下多少錢 瀏覽:914
領途汽車被哪些公司收購 瀏覽:841
汽車前檔玻璃怎麼擦 瀏覽: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