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目前市場上都有哪些主流汽車平台分別各有什麼特點
當前市場上主流的汽車平台包括大眾MQB、MLB、MLB evo, 豐田TNGA、TNGA-E, 本田GSC、CGP, 標致雪鐵龍EMP2, 雷諾日產CMF, 大眾MEB, 吉利沃爾沃CMA、SPA, 吉利SEA浩瀚架構, 賓士MFA、MRA、MHA、MSA, 寶馬UKL、CLAR, 通用Ultium, 以及現代E-GMP。
大眾MQB平台是大眾集團的最新模塊化平台,廣泛應用於大眾、奧迪、斯柯達和西雅特品牌的車型,其特點是通用性強,設計靈活,兼容性高。豐田TNGA平台則重新定義了汽車生產理念,整合了從研發到製造的全過程,但產品通用性不如MQB平台高。本田的GSC和CGP平台根據車型不同,通用率相對較低,但設計靈活。標致雪鐵龍EMP2平台是PSA和豐田的合作成果,通用性與MQB平台相近。
雷諾日產CMF平台強調設計和生產靈活性,通用化率適中,且成本控制較好。CMF平台有三個子平台:CMF-B、CMF-C、CMF-D,分別針對不同尺寸的車型。大眾MEB平台專為電動汽車設計,機械設計覆蓋廣泛,提供強大的帶寬。吉利沃爾沃CMA、SPA平台在燃油車時代就考慮混動需求,帶寬適中,且SPA平台更注重安全細節。吉利SEA浩瀚架構則由沃爾沃底盤大師肯特帶領團隊設計,是中國汽車企業首次掌握架構設計知識,潛力巨大。
賓士的MFA、MRA、MHA、MSA平台相對低調,主要服務於不同車型。寶馬平台關注較少,一般提及的是車型的代號。通用Ultium平台引入了無線WMS技術,減少了90%的線束,降低了重量,提高了能量密度,提供了更強的續航能力。現代的E-GMP平台帶寬較小,但能夠直接實現800V性能,合資品牌中較為領先。比亞迪e平台雖然不被視為完整的平台,但在電池、電機和電控方面具有較高的通用性,適用於整合和提升。
2. 什麼是奧迪ppe(奧迪PPE平台會帶來多大的震撼)
PPE平台是奧迪和保時捷聯合開發的高端電動汽車平台,它將對電動汽車市場帶來顯著的震撼。以下是關於PPE平台的詳細解答:
一、PPE平台概述
PPE(Premium Platform Electric)平台是奧迪和保時捷聯合開發的高端電動汽車平台。該平台專為電動汽車設計,旨在提供更高的性能、更長的續航里程以及更先進的自動駕駛和數字化服務。
二、車型規劃
PPE平台的首款車型將是2022年發布的中型SUV,尺寸小於現有的E-tron車型。此外,還將推出A6大小的轎車以及多款SUV車型,包括加長版本,以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需求。
三、技術創新
四、市場影響
PPE平台的推出將對電動汽車市場產生顯著影響。一方面,它將提升奧迪電動汽車的性能和續航里程,增強市場競爭力;另一方面,通過復用MEB平台的產線,PPE平台在成本控制方面也具有優勢。此外,PPE平台還將推動奧迪在自動駕駛和數字化服務方面的創新,為消費者提供更智能、更便捷的出行體驗。
五、未來展望
根據規劃,奧迪將在2021年開始上PPE平台車型,到2022年,BEV(純電動汽車)和PHEV(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的比例將達到6:4。這表明奧迪對PPE平台充滿信心,並期待其在未來電動汽車市場中發揮重要作用。
3. 奧迪Q5 e-tron只是開胃菜 殺手鐧還在後面
值得一提的是,基於SSP平台,大眾計劃推出Trinity和Artemis兩個項目。前者將用在大眾集團的轎車和旅行車上,後者將服務於奧迪、賓利以及保時捷的高端豪華車型。所以,就像文章開頭所說,奧迪Q5 e-tron僅僅只是一道開胃菜,真正的殺手鐧還是後面,當然,奧迪不會讓大家等太久!
編輯點評:行文至此,相信大家對PPE和SSP兩大平台已經有了基本印象。同時,也就是在今年,奧迪將帶來它們首款PPE平台下的車型——奧迪A6 e-tron,而從奧迪規劃的時間線來看,PPE平台才算是真正讓其具備競爭力的2.0時代,當然,這款車要等到2024年才能和中國消費者見面,但我們不妨讓「奧迪在飛一會」。而至於奧迪Q5 e-tron,它既不是奧迪Q5的純電版,與採用J1平台的奧迪e-tron GT關聯也不大。那麼,你對奧迪Q5 e-tron如何看呢?還是說你會耐心等待PPE平台?
4. 大車小車都能造!解讀奧迪的四大電動車平台
車東西4月2日消息,近日,奧迪在其官方網站上開放了一個「TechTalk」技術專欄,計劃在幾周時間內陸續解讀奧迪電氣化計劃,同時對造車技術進行解讀。3月31日,奧迪首先對旗下四個電動車造車平台進行了詳細解讀。
根據奧迪的計劃,到2025年,將面向全球市場推出30款電動車型,其中20款為純電車型。此外,奧迪預計5年後電動車年產量也將達80萬輛,電動車銷量將佔全部汽車銷量的40%。
一、奧迪詳細解讀四個電動造車平台分別打造不同級別車型
近日,奧迪在其官方網站「TechTalk」技術專欄發布了一篇文章,對旗下四個電動車造車平台進行詳細解讀。在接下來的幾周時間,奧迪還將在這個專欄公布更多造車技術的文章。
奧迪在2019年10月宣布了電動化戰略,將採用大眾集團的四個電動車平台製造不同種類的電動車型。這四個平台分別為MLBevo平台、J1高性能電動平台、MEB平台和PPE平台。
▲奧迪比利時整車工廠
目前暫未上市的三款車已經基本具備量產條件,但是奧迪可能還需要考慮產能問題。今年2月,由於電池供貨不足,奧迪e-tron工廠減產;今年3月,受疫情影響,位於比利時的e-tron工廠停產。此外,MEB、J1平台的造車工作都剛剛起步,奧迪今後的產能有沒有保障還不得而知。
在電動化方面,實際上奧迪早就有了自己的目標。2019年5月,奧迪宣布將大力研發電動汽車,目標是到2025年製造20款純電動車以及10款全新的插混車輛,奧迪旗下車輛的碳排放量也將較2015年減少30%。
在銷量方面,奧迪的目標是到2025年,電動車年銷量達80萬輛,占奧迪品牌新車銷量的40%。在資金投入方面,到目前為止,奧迪已經在電動車研發中投入120億歐元(約合930億元人民幣)。
不過,就目前的情況看,奧迪離自己的目標還有比較遠的距離。2019年,奧迪發售旗下首款純電動車e-tron,目前正准備量產上市的純電動車也只有3款。從今年起,奧迪每年發布4款純電動和3款插混車型,2025年造30款電動車的目標才能實現。
結語:模塊化造車平台成主流
汽車生產過程中,成本控制是最重要的一環。如果每款車都新開發生產線,車企的製造成本將會非常高,後期維護成本也不可想像。當前,利用模塊化平台就可以顯著降低車輛生產成本。
大眾集團就靈活運用了旗下多個模塊化造車平台,實現良好的成本控制。同一平台的車型可以使用同樣的零部件、同樣的動力系統,在外觀、內飾上有所差異就能賣出不同的價格。在汽車電動化的浪潮中,核心技術固然重要,如果有捷徑可走,也將比其他人走得更快。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