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奧迪汽車 > 賓士寶馬奧迪都參加哪些賽車賽事

賓士寶馬奧迪都參加哪些賽車賽事

發布時間:2025-06-01 23:25:41

1. 國際汽聯四大賽事具體是哪些

F1,中文為「世界一級方程式錦標賽」英文「Formula Grand Prix」FIA正式名稱「FIA Formula World Championship」, 「Formula」是規則與限制的意思,1代表是方程式比賽中級別最高的, F1管理公司是FOM,總部設在倫敦,負責各站的商業和廣告業務,第一場F1大獎賽舉辦於1950年銀石。F1在現今賽車領域所代表的地位就有如『奧運』或是『世界盃足球賽』;目前F1共有11支參賽車隊,每場比賽最多隻有22位車手上場,每年規劃有16至17站的比賽,通常約在三月中開跑,十月底結束賽季。每站比賽可吸引超過10億人次透過電視轉播或其它媒體觀賞這世界頂級的賽事。 就像一般的道路駕駛一樣,F1也需要駕照。那是一張由FIA發給的特別駕照:「FIA super licence」。F1的年度錦標分為兩種,車手錦標及車隊錦標。在很多F1專家的眼中,車隊錦標的價值大於車手錦標。計分方式是采積分制,車手與車隊的積分都是累積的,比賽前八位完賽車手及所屬車隊依序可得到10,8,6,5,4,3,2,1的積分。假如比賽在未達全部賽程75%時被迫中止,則積分必須乘上1/2。在空氣動力學及輪胎的配合之下,F1賽車的過彎能力高達4個G,因此F1的駕駛員必須是世界上最強壯的運動員,通常一場比賽車手必須換檔2500次,平均2秒鍾要換檔一次,車手的注意力必須高度集中,過彎時的4個G,讓車手的重量變成四倍,身體或許還有安全帶可固定,但頭部就需要極強壯的頸部肌肉才能支撐。而一場比賽下來,車手會脫水3.5到4公斤,如果換成一般人早已出現休克;這些對車手的體能都是極大的挑戰。比一場F1所花的體力和踢一場世界盃足球賽或打一場NBA籃球賽相當。 與其它運動較不同的是,賽車舞台的榮耀絕不只是由車手一人所囊括,而是車手與車隊整體團隊合作的成果,但也不是說車手素質的好壞不會響成績,要知道,今天能坐進一級方程式賽車駕駛艙的車手,每一位都是身經百戰脫穎而出的名將,而除了天份與豐富的賽車經驗外,不斷地努力才是他們成功的因素。
現今F1天王舒馬赫(Michael Schumacher)就曾說過:大家都說我是天才車手,但如果我有百分之三的天份,其它百分之九十七的努力才是我信心的來源。

WRC全稱是(World Rally Championship),即世界拉力錦標賽。始於1973年,這項賽事將各國單獨舉辦的汽車拉力賽冠以世界錦標賽的頭銜,是FIA國際汽聯四大賽事之一。為了爭奪系列賽冠軍的寶座,WRC每年將在世界各地舉行14-16站比賽,每一分站比賽通常為3天,在事先設定的賽道上劃出了20-30處被稱為SS(Special Stage)的賽段,即特殊賽段,每個賽段最短3公里,最長可達30公里。在各賽段上每隔2-3分鍾有一輛賽車出發投入比賽,總成績以車手在各賽段時間累計分出勝負,用時間最少排名最前。在賽車規格上,所有參賽車輛必須以量產車研發製造而成,並在雨林、泥濘、雪地、沙漠及蜿蜒山路等不同的路況進行比賽,每年全球有近10億人次通過各種方式觀看WRC比賽。

WRC作為與一級方程式齊名的世界頂級賽事,在比賽方式上有著自身特點:錯開時間出發的車手們是在完全看不見競爭對手的情況下進行比賽。另外,WRC賽車上除了車手還會有一名領航員(Co-Driver),領航員透過閱讀紀錄賽段路況的筆記來幫助車手快速通過障礙。車手們在領航員配合下,任憑大霧彌漫或者風雪交加,以超出人們想像的速度駕過每一處彎道,以最短時間完成比賽的車手將贏得勝利。而在比賽之外的行駛路段和堪路階段,賽車與普通民用車一樣,需要遵守交通管製法規,連紅燈都不能沖。

比賽組別分項
比賽依參賽車的不同分為:原廠組GroupN和改裝組GroupA兩大組別。A組與N組又依排量的不同將兩組分為4小組,分別為:A8:2000cc以上改裝組;A7:1601-2000cc改裝組;A6:1401-1600cc改裝組;A5:1400cc以下改裝組,N4:2000cc以上原廠組;N3:1601-2000cc原廠組;N2:1401-1600cc原廠組;N1:1400cc以下原廠組。每一站比賽每組最少要5輛參賽,否則必須強迫晉升上一級比賽。

錦標賽分組
WRC比賽中A組有兩項FIA錦標賽,包括WorldRallyCar(W.R.Car)及超級1600cc組。在每一分站的比賽各取前8名,分別獲得10、8、6、5、4、3、2、1的積分,車手所得積分可成為車手本身和車隊年度的積分。其中W.R.Car組是包括在A8組中,這個錦標賽只有汽車製造廠身份的廠隊才有參賽資格。目前大家熟知的WRC參賽車與車手,很多都是參與W.R.Car組。超級1600cc組則是歸入A6組中,所謂超級1600cc組是搭載1600cc以下自然吸氣發動機的兩輪驅動賽車,作為WRC的墊場賽事,與N組間隔共享全年分站賽事,並且至少要參加兩場以上的分站。

FIA-GT
FIA-GT的賽事從1997年開始正式開賽,參賽車必須以量產車為基礎製作而成,車重約在1100公斤,最大馬力約在450-600匹,為了增加賽事可看性,而有獲勝車手加重製度。

有別於先前的BPR GT賽事系列,基於降低參賽成本的考量,'99年起FIA-GT賽事取消了GT-1級組的比賽,僅限於符合GT-2規格的賽車參賽,因此先前如McLaren F-1、Porsche 911 GT1、M.Benz CLK GTR、Lotus ELISE GT1等GT1等級的超級跑車被迫離開此一賽事,僅能在利曼24小時及區域性保有GT1級組的GT賽事出賽,FIA-GT也因此遜色不少。

在GT-2組別躍升為FIA-GT的主角後,有能力角逐冠軍的似乎只剩Viper GTS-R及911 GT2,戰況呈現一面倒的情況,在沒有其它廠隊繼續投入的情況下,賽事面臨票房不佳的瓶頸。試想,如果WRC比賽中取消了WRCar組別,只剩下F2組的前驅車會是怎麼樣的情況?!很多精彩熱鬧的賽事都會因為經費的考量而走入歷史。

GT耐久賽的參賽車手中,通常都是比較有經驗而且平均年齡要來得大些,其中更不乏前F-1或其它賽事轉戰的車手還有很多是多金人士自組車隊還親自下場,如Philippe Charriol鍾表的老闆Philippe Charriol先生就是其中之一,與其它Lamborghini同好共同參與這項比賽

FIA GT 基本規則每場比賽賽程以500公里或3小時為度,比賽采動態起跑,車手必須具有FIA或FIA之ASN所發給的C級以上之賽車執照。參賽車必須以量產車為基礎製作而成,賽車不必加裝觸媒轉換器也不限定噪音。每一部車至少兩名最多三名車手,每位車手最多隻能持續駕駛賽程距離之55%,進pit換手、換胎、加油時只能由兩位技師同時進行。自由練習到測時賽期間內每部車限用4套干胎,雨胎必須有超過25%之面積為排水槽。正式比賽時的輪胎使用數量並無限制,但不可使用輪胎加溫器。每一站取車隊參賽車成績最佳之前兩部累積車隊積分。

每站完賽前五名必須接受加重,第一名加重25 kg、第二名加重20 kg、第三名加重15 kg、第四名加重10 kg、第五名加重5 kg,並以累積100公斤為上限。所加的額外配重在下一次完賽,並且成績在第六名之外方可減重,第七名減重5kg、第八名減重10kg、第九名減重15kg、第十名減重20kg、第十一名及以後減重25kg。每次減重以25公斤為限。

FIA WTCC:世界房車錦標賽
世界房車錦標賽:
WTCC(World Touring Car Championship)即世界房車錦標賽,是FIA國際汽聯於2005年新推出的一項全球性汽車賽事,它的前身即為ETCC(Europe Touring Car Championship)歐洲房車錦標賽。WTCC將延續ETCC的Super 2000車輛規則,每站比賽分兩回合(每回合8圈)進行,並頒發冠軍車手和冠軍車廠兩個獎項。參賽的車輛為Super 2000級別,必需以量產房車為基礎,發動機排量不能超過2000cc,採用自然吸氣方式,馬力在250hp~270hp之間。目前2005年度WTCC賽程安排暫定為10站比賽,除了延續ETCC原有的歐洲分站以外,增加了中美洲的墨西哥、歐亞交界的土耳其以及亞洲中國的澳門三站比賽,其中,澳門被指定為全年的收官之戰。

於2000年12月8日,國際汽聯賽 車運動委員會在摩納哥宣布任命由KSO組織負責承辦2001年開始的全新FIA ETCC歐洲房車錦標賽,這標志著ETCC重獲新生。第一年的比賽就吸引了包括寶馬、奧迪、阿爾法.羅米歐、本田、日產、歐寶、沃爾沃等眾多車廠共39部賽車前來參加,米其林也成為ETCC唯一輪胎指定贊助商。第一年的比賽分為STC(超級房車組)和SPC(超級量產組)兩個組別進行比賽,到了2002賽季,兩個組別合並為真正意義上的ETCC,並且參照F1比賽改進了規則,如每站成績計前6名,得分一次為10、6、4、3、2、1。這年起,ETCC形成了每年十個分站比賽的慣例,寶馬和阿爾法.羅米歐兩大陣營逐漸脫穎而出,人氣也日漸火爆,當年觀看比賽(包括電視轉播)的人數就突破了3億人次,並且不少車隊車手首次光臨澳門東望洋賽事。

2. 為什麼奧迪沒有參加F1

「奧迪為什麼不參加F1,而選擇了勒芒?」
世界上很多高檔品牌的汽車製造商們都熱衷於參加以上三大賽事,但他們的選擇方向不大一樣,賓士和寶馬更願意參加F1,而奧迪選擇了勒芒。一直有記者追問「奧迪為什麼不參加F1,而選擇了勒芒?」

其實,參加這三大賽事的汽車製造商都有一個共同的目的——展示自己的汽車製造技術,但F1受到了嚴格的汽車技術應用限制,即參賽車輛必須採用同樣的技術、同樣的重量、同樣的油品等。而勒芒賽事則鼓勵各參賽廠家研發並應用最新的技術,其目的是為了通過賽事推動汽車工業的發展。因此,勒芒賽車上採用的技術可以在更短的時間里成為民用轎車的製造技術。比如奧迪的quattro技術、FSI技術、TDI技術以及全鋁車身等諸多領先技術,都是經過了包括勒芒在內的諸多國際頂級汽車賽事檢驗從而被應用在量產車型上,如今,這些名詞甚至已經為中國用戶所熟知。

在今年的勒芒比賽中,奧迪就再一次檢驗了自己的TDI柴油機技術,而標致同樣也考驗了自己的柴油機技術,結果它們一個奪得了冠軍,另一個奪得了亞軍,又一次證明了現代柴油機技術的強大威力。事實上,奧迪和標致的柴油轎車在歐洲都取得了良好的銷售業績,並成為暢銷車型。

因此,得出結論,參加F1的車必須是相同的技術,比如要求賽車都是後驅的。而奧迪是quattro全驅的。而奧迪有沒有製造後驅車的經驗,因此,就不參加F1比賽

3. 寶馬和大眾在世界哪些賽車比賽中取得過好成績

北京時間6月18日23:00,法國當地時間6月18日17:00,第74屆勒芒耐力賽在經歷24小時的激烈爭奪後落下帷幕。當義大利車手皮爾諾(Emanuele Pirro),駕駛他的7號R10 TDI賽車率先沖過終點線時,一個歷史性的時刻誕生了——奧迪成為勒芒歷史上第一個使用採用動力車型奪冠的製造商。這同時也是奧迪在過去的7年來,第六次贏得勒芒P1組的冠軍。

皮爾諾是在離比賽結束還剩下4小時時,從隊友的手中接過賽車的,他們的8號賽車在24小時內完成了浩瀚的380圈,比去年奧迪R8的370圈又多了10圈,這充分說明了勒芒耐力賽每年的賽車速度都在提高,技術都在進步。按照勒芒的傳統,皮爾諾在最後一圈特意將車速放慢,手舞旗幟向現場的25萬車迷致意。

獲得亞軍的是由WRC雙冠王——勒布(Sebastien Loeb)駕駛的17號佩斯卡羅C60賽車,這位主場作戰的法國飛人,去年在比賽接近尾聲時,由於隊友撞車遺憾退出;今年終於嘗到了勝利的果實。駕駛該車的另兩位功臣是前雷諾F1車手蒙塔吉尼和埃里克-西拉里(Eric HELARY)。

排在桿位發車的7號奧迪賽車,因為在比賽過程中遭遇若干次事故困擾,最終屈居第三。這同時也宣告勒芒七冠王克里斯騰森(Tom Kristensen)本賽季沖擊第八冠的希望破滅。

P2組的冠軍屬於RML車隊的25號勞拉-EX264 AER(Lola EX264 AER)賽車,麥克-牛頓(Mike Newton)在經歷去年的失敗後,終於和隊友鄂爾多斯(Erdos)和華萊士(Wallace)迎來了勝利。

奧迪車隊的兩輛R10賽車起步一馬當先(點擊看組圖)

但是並不是所有車隊都能像麥克-牛頓效力的RML一樣,從失敗走向勝利,阿斯頓-馬丁便是這樣。去年他們因為引擎故障沖冠失敗後,今年又一次輸給了來自美國的克爾維特,而且是在離比賽僅剩下3小時時丟掉的冠軍。這次同樣是因為機械故障——變速箱,看來阿斯頓-馬丁的可靠性問題,仍然有待解決。 也許唯一讓他們欣慰的是,同隊的007號賽車獲得了亞軍。

唯一在最後一個小時決出勝負的是GT2組,83號保時捷911 GT3-RSR在比賽的前23個小時一直領先,但是就在最後的關鍵時刻,法巴切(Dominik Farnbacher)發現他的變速箱開始出現異樣,不得不進站修理。當他回到賽道時發現頭車已不再是自己,而是81號潘諾茲。這時他開始全速猛追,希望能將2分鍾的時間差奪回來。但是事情往往忙中出錯,法巴切在距離比賽結束還剩下半小時時沖出了賽道,最後他不得不放棄最後一線希望。

保時捷這次沒能獲勝,也許並不是壞事,因為他們送給了對手一份大禮:潘諾茲本次獲勝,是他們進入勒芒10周年以來第一次奪冠,潘諾茲絕對應當感謝保時捷!

——————————————————————————————————
發車:兩輛奧迪R10一馬當先

北京時間6月18日23:00,法國當地時間6月17日17:00,第74屆勒芒24小時耐力賽正賽在拉-薩森(La Sarthe)賽道正式拉開帷幕。處於桿位發車的奧迪車手阿蘭-邁克尼什(Allan McNish),駕駛他的7號R10 TDI賽車一馬當先,牢牢的守住了領先位置。

同排發車的8號兄弟車型緊隨其後,駕駛車手是弗蘭克-比埃拉(Frank Biela),但是它在兩圈之後已經落後邁克尼什1.479秒。

占據第二排的兩輛佩斯卡羅賽車暫時守在第三和第四位,但是佩斯卡羅-賽車的速度明顯不及奧迪,前雷諾F1車手蒙塔吉尼(Franck Montagny)幾乎每圈都要比邁克尼什慢3秒,因此當比賽進行到第22圈時,它已經被邁克尼什甩下30多秒。

LMP2組的桿位得主埃爾多斯(Thomas Erdos)今天的起步不錯,他目前仍在守在這個組別的頭名位置。但是GT1組的排位領先者今天卻開局不利,007號阿斯頓-馬丁賽車不知道因為什麼問題,當比賽進行到第20圈時,已經掉到了第46位。而他們同隊的009號賽車也被64號克爾維特賽車超越,不過差距只有6秒多。

法國勒芒24小時耐力賽賽事介紹:三位車手接力狂飈24小時

阿斯頓-馬丁車隊的領隊在賽前表示,長期困擾他們的賽車可靠性問題已經解決,所以他們今年不再懼怕堅如磐石的克爾維特,但是從今天的情況來看,事情並非如此。

本屆比賽的起跑進行的相對順利,只有兩輛賽車出現了問題。一輛是G-FORC車隊的35號賽車因為傳動系統故障在第一圈便回到了維修站。另外一輛則是羅斯壇(Marc Rostan)駕駛的賈德賽車,他在發車燈熄滅時未能啟動。

到本文截稿時,比賽已經進行了45分鍾,奧迪車隊的7號和8號賽車仍然處在首位,他們都完成了26圈的賽程,兩輛佩斯卡羅賽車分列第三和第四。P2組的頭名是25號勞拉EX264 AER賽車,GT1和GT2組則分別由64號克爾維特和27號保時捷領跑。

——————————————————————————————————
第三小時:奧迪7號車遭遇引擎故障

當比賽進行到第3小時時,處於領跑位置的7號奧迪R10賽車,首先時因為風擋問題額外進站一次,後來又因為燃油噴射系統問題再次進站,這使得他們拱手將領跑位置讓給了兄弟車型——8號奧迪R10。

勒芒耐力賽拉-薩森賽道介紹:獨特的輪胎門 最美的三直道

這兩次額外進站總共花掉了7號車25分鍾,車隊最初更換了黑匣子希望能治癒問題,但是當克里斯藤森從卡佩羅(Capello)的手中接過賽車後,問題再次出現。最後勒芒七冠王不得不將賽車開回維修站換上新的燃油噴射系統。

但是這樣處理並不意味著問題已經根治,車隊技術總監加特納(Ralf Juttner)表示:「我們在試車之前,遇到過這個問題。所以這並不完全是一個新問題,這是柴油引擎上非常典型的故障。」

「面對這樣的問題,你只能更換部件,這是唯一能做的。根據截至目前的經歷,這樣的問題有時在兩個小時之後出現,有時間隔四小時。」加特納無疑在暗示:問題可能再次發生。

7號奧迪遭遇引擎故障丟掉首位 工程師擔心問題將再次出現

「湯姆(克里斯藤森)在無線電中告訴我們,引擎現在又運轉正常了。從某種意義上講,我們現在必須祈禱問題不再發生(特別是別在另外一輛賽車上發生)。但是在我們的記憶中,比賽中沒有什麼問題是不可能的,這就是勒芒。」看來在未來的20個小時內,整個奧迪車隊的心都將無法平靜。

到本文截稿時,7號R10戰車在一路狂追之後暫時排在第5位,但是他們仍落後同車隊的兄弟——8號車6圈。根據現在R10和佩斯卡羅60相比每圈快3秒,因此要超越之前的三輛賽車並不是沒有可能。只是傳奇人物克里斯藤森要在25萬觀眾面前拿下第八個冠軍,恐怕不太容易實現,因為另外一輛兄弟車不可能停下來等他。

——————————————————————————————————
第10小時:7號奧迪再遭不測被人追尾

當比賽進行到第10小時時,7號奧迪R10賽車再次遭遇不測,在印第安納波利斯彎與一輛GT1組賽車相撞。

賽車的後叉臂受到嚴重損壞,卡佩羅(Rinaldo Capello)不得不開車進站更換。這使得他們從第三位跌到第四,落後領先的兄弟車——10號奧迪R10 11圈之多。

卡佩羅(Rinaldo Capello)回到站中表示:「我在印第安納波利斯彎遇到了一次糟糕的撞車。」但是他並不知道對方是誰,車隊只知道,康威斯-門克斯(Convers Menx Team)車隊的法拉利550賽車大約在同一時間進站更換了前翼,看來下毒手的正是這輛車。

「我從內線超越了那輛車,之後它便撞上了我,我非常失望,沒想到會這樣。唯一幸運的是,我的賽車沒有發生打轉,仍然留在賽道上。」

「有許多部件都損壞了,後懸掛的叉臂需要更換。」卡佩羅接著說道。

到本文截稿時,比賽已經進行到第14小時。目前8號奧迪車仍然領先,17佩斯卡羅位列第二,7號R10已經上升到第三位,但是他們與頭車有著9圈的差距。

——————————————————————————————————
第14小時:8號奧迪仍領跑12輛車退出

當比賽進行到第14小時時,8號奧迪R10賽車仍舊領先,並且將優勢擴大到3圈,目前他們完成的里程數是233圈,最快單圈成績是3分32秒691,總共有17次進站。

佩斯卡羅車隊的17號賽車排在第二,目前駕駛該車的是前雷諾F1車手蒙塔吉尼,他們的C60賽車在速度上要稍遜一籌,但是很穩定。3圈的距離對於勒芒而言在攻擊范圍之內,因此只要頭車出現差錯,他們便有機會奪冠。但是車手西拉里(Helary)表示,由於天亮後氣溫開始上升,他們使用的米其林輪胎開始變得不穩定,賽車出現嚴重的轉向不足。看來蒙塔吉尼現在正在忍受這種煎熬。

7號奧迪R10在第四圈將領先位置讓給兄弟車——8號R10後,在第10小時時再次遭遇不測,在印第安納波利斯彎被一輛賽車追尾,再次為修車浪費大量的時間。但是他們憑借一路的瘋狂追趕,目前又回升到第三位,只落後17號C60 9圈。本屆比賽截至目前的最快圈速是由他們創造的3分31秒211,總共完成了19次進站。

P2組排在首位的是駕駛25號賽車的華萊士,但是他在總成績榜上落在了兩輛GT1組賽車之後,目前編號為009的阿斯頓-馬丁仍然領跑GT1組,只是他們同64號克爾維特相比只有一圈的優勢,因此局勢仍然非常緊張。如果不出意外,該組別的冠軍,必將在這兩輛賽車中誕生。GT2組的領軍者易主,目前由SEIKEL車隊的83號保時捷賽車領跑,他在總成績榜上排名第15位。

——————————————————————————————————
第17小時 賽車漏油安全車第三次出動

當比賽進行到第17小時時,由於一輛賽車在印第安納波利斯彎出現燃油泄漏,將油灑了一地,賽會不得不再次出動安全車。

這已是本屆比賽第三次出動安全車了,31輛賽車(其餘12輛已退出)在奧迪第二代TT的帶領下,形成浩瀚的隊伍緩慢行進,而另外一邊,賽道工人正在全速清掃賽道上的油漬。比賽在大約兩圈之後恢復。

到本文截稿時,處於前列的排名沒有發生任何變化,8號奧迪R10賽車仍以三圈的優勢領先,此時在車上的車手是沃納(Marco Werner)。暫時由勒布駕駛的佩斯卡羅C60賽車名列第二,奧迪車隊的7號車仍守在第三位,從目前的單圈速度來看,雖然7號車的速度可以更快,但是並沒有往前趕了,現在仍然落後頭車12圈。

與此同時,GT1組仍然由009號阿斯頓-馬丁領跑,72號克爾維特以一圈的劣勢緊隨其後,這兩輛賽車的總排名分別是第四和第五。P2組的頭車,勞拉EX264 AER(Lola EX264 AER)排在總成績榜第六位。而GT2組的領頭羊仍然是83號保時捷911 GT3-RSR。

——————————————————————————————————
以下是第74屆勒芒耐力賽的最終成績排名(稍後將奉上中文版本)

總體排名 車號 組別 組別名次 車手 車隊 國籍 車型 圈數 成績差
1. 8 LM P1 1. Biela, Pirro, Werner Audi Sport Team Joest D Audi R10 V12 TDI 380 6:20.375
2. 17 LM P1 2. Helary, Loeb, Montagny Pescarolo Sport F Pescarolo C60H Judd 376 4 Laps
3. 7 LM P1 3. Capello, Kristensen, McNish Audi Sport Team Joest D Audi R10 V12 TDI 367 13 Laps
4. 64 LM GT1 1. Gavin, Beretta, Magnussen Corvette Racing USA Corvette C6-R 355 25 Laps
5. 16 LM P1 4. Collard, Comas, Minassian Pescarolo Sport F Pescarolo C60H Judd 352 28 Laps
6. 007 LM GT1 2. Enge, Turner, Piccini Aston Martin Racing GB Aston Martin DBR9 350 30 Laps
7. 72 LM GT1 3. Alphand, Policand, Gouaslard Luc Alphand Adventures F Corvette C5-R 346 34 Laps
8. 25 LM P2 1. Erdos, Newton, Wallace RML GB Lola EX264 AER 343 37 Laps
9. 62 LM GT1 4. Brabham, Bouchut, Garcia Russian Age Racing RUS Aston Martin DBR9 343 8.360
10. 009 LM GT1 5. Sarrazin, Lamy, Ortelli Aston Martin Racing GB Aston Martin DBR9 342 38 Laps
11. 66 LM GT1 6. Borcheller, Mowlem, Fittipaldi ACEMCO Motorsports USA Saleen S7R 337 43 Laps
12. 63 LM GT1 7. Fellows, O'Connell, Papis Corvette Racing USA Corvette C6-R 327 53 Laps
13. 24 LM P2 2. Binnie, Timpany, Terada Binnie Motorsports USA Lola B05/40 Zytek 326 54 Laps
14. 27 LM P2 3. Macaluso, Gue, James Miracle Motorsports USA Courage C65 AER 324 56 Laps
15. 81 LM GT2 1. Dean, Tomlinson, Hughes Team LNT GB Panoz Esperante 321 59 Laps
16. 83 LM GT2 2. Nielsen, Farnbacher, Ehret Seikel Motorsports D Porsche 911 GT3-RSR 320 60 Laps
17. 87 LM GT2 3. Kinch, Niarchos, Mullen Scuderia Ecosse GB Ferrari 430 GT 311 69 Laps
18. 80 LM GT2 4. Neiman, van Overbeek, Long Flying Lizard Motorsports USA Porsche 911 GT3-RSR 309 71 Laps
19. 33 LM P2 4. Field, Halliday, Dayton Intersport Racing USA Lola B05/40 AER 297 83 Laps
20. 22 LM P2 5. Barbosa, Moseley, Short Rollcentre Racing GB Radical SR9 Judd 294 86 Laps
21. 32 LM P2 6. Barazi, Vergers, Cunningham Barazi Epsilon F Courage C65 AER 294 2:59.313
22. 93 LM GT2 5. Nishisawa, Yamaji, Collin Team Taisan Advan J Porsche 911 GT3-RSR 291 89 Laps
23. 53 LM GT1 8. Apicella, Yamanishi, Hinoi JLOC ISAO Noritake J Lamgorghini Murcielago R-GT 283 97 Laps
24. 73 LM GT2 6. Ianneta, Lambert, Lefort Ice Pol Racing Team B Porsche 911 GT3-RSR 282 98 Laps
25. 2 LM P1 5. Nielsen, Elgaard, Anderson Zytek Engineering GB Zytek 06S 269 111 Laps
26. 19 LM P1 6. Evans, Owen, Berridge Chamberlain-Synergy Motorsport GB Lola B05/40 AER 267 113 Laps
27. 20 LM P2 7. Rostan, MacAllister, Pullan Pierre Bruneau F Pilbeam MP93 Judd 244 136 Laps

DNF 5 LM P1 -- Primat, Fassler, Peter Swiss Spirit CH Courage LC70 Judd
DNF 6 LM P1 -- Moller, Kiesa, Pickering Lister Storm Racing GB Lister Storm Chevrolet
DNF 9 LM P1 -- Ortiz, Campbell-Walker, Gabbiani Creation Autosportif GB Creation CA06/H Judd
DNF 12 LM P1 -- Frei, Hancock, Fisken Courage Competition F Courage LC70 Mugen
DNF 13 LM P1 -- Gounon, Nakano, Kurosawa Courage Competition F Courage LC70 Mugen
DNF 14 LM P1 -- Lammers, Johansson, Yoong Racing for Holland NL Dome S101H Judd
DNF 30 LM P2 -- Briche, Hauchard, Roussel Welter Gerard F WR Peugeot
DNF 35 LM P2 -- Leroch, Monis, Hahn G-Force Racing B Courage C65 Judd
DNF 36 LM P2 -- Andre, Clairay, Bouvet Paul Belmondo Racing F Courage C65 Ford
DNF 37 LM P2 -- Ragues, Gosselin, Ojjeh Paul Belmondo Racing F Courage C65 Ford
DNF 39 LM P2 -- Amoral, Castro, Borgueno Chamberlain-Synergy Motorsport GB Lola B05/40 AER
DNF 50 LM GT1 -- Bornhauser, Gardel, Blanchemain Labre Competition Team F Ferrari 550 Maranello
DNF 61 LM GT1 -- Vann, Smith, Sugden Russian Age Racing RUS Ferrari 550 Maranello
DNF 67 LM GT1 -- Pergl, Kox, Vassiliev Convers Menx Team RUS Ferrari 550 Maranello
DNF 69 LM GT1 -- Babini, Gollin, Pescatori BMS Scuderia Italia I Aston Martin DBR9
DNF 76 LM GT2 -- Dumas, Narac, Ricitelli IMSA Performance Matmut F Porsche 911 GT3-RSR
DNF 77 LM GT2 -- Jeannette, Maxwell, Milner Multimatic Motorsport Team Panoz USA Panoz Esperante
DNF 85 LM GT2 -- Crevels, Dumbreck, Coronel Spyker Squadron NL Spyker C8 Spyder
DNF 86 LM GT2 -- Bleekemolen, Hezemans, Kane Spyker Squadron NL Spyker C8 Spyder
DNF 89 LM GT2 -- Pompidou, Ried, Thyrring Sebah Automotive GB Porsche 911 GT3-RSR
DNF 90 LM GT2 -- Bergmeister, Krohn, Jonsson White Lightning Racing USA Porsche 911 GT3-RSR
DNF 91 LM GT2 -- Yamagishi, de Fournoux, Konopka T2M Motorsport J Porsche 911 GT3-RS
DNF 98 LM GT2 -- Bourdais, Cloet, Sharp Noel Del Bello F Porsche 911 GT3-RSRLive resu l

4. dtm賽車能有多快

DTM是德國房車錦標賽的縮寫,在英語中被稱為德國房車錦標賽。本次比賽使用的汽車均為高性能車,汽車百公里加速約3秒。

DTM大部分賽事使用民用改裝車,都是奧迪、寶馬、賓士。奧迪採用RS系列,寶馬採用M系列,賓士採用AMG系列。

作為世界三大汽車賽事之一,DTM被譽為世界上最快的房車賽。比賽速度超過300公里/小時,這場比賽的危險系數非常高。但是,還是有很多賽車愛好者來參加這場比賽,這里舉行的每一場比賽都驚心動魄。

一般第一名和第二名的差距只有百分之幾。直到最後一刻,沒有人知道冠軍是誰。奧迪使用的RS系列汽車在2007年、2008年和2009年獲得了冠軍。

這種賽車所用的車身零件標准非常高。碳纖維車身零件、鈦合金發動機活塞和連桿、電子懸架系統等。並且發動機轉速被調節到10000轉/分。

閱讀全文

與賓士寶馬奧迪都參加哪些賽車賽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青島寶馬318最低多少錢 瀏覽:709
汽車放什麼最值錢 瀏覽:75
汽車缸蓋水道吃了能引起什麼後果 瀏覽:817
唐山工業閥門供應商有哪些 瀏覽:841
哪裡能查到汽車每月銷量 瀏覽:220
蘭州物流工業門多少錢一平米 瀏覽:348
工業鹼是怎麼形成的 瀏覽:34
寶馬mini自動手動怎麼切換 瀏覽:757
月入多少能買奧迪a6l 瀏覽:79
磚頭怎麼墊高汽車視頻 瀏覽:236
如何知道汽車要不要年檢 瀏覽:558
奧迪a8壓縮機怎麼拆 瀏覽:639
電爐做什麼工業用的好 瀏覽:366
a4奧迪45時尚落地多少錢 瀏覽:739
寶馬開大燈怎麼開 瀏覽:436
賓士glc260機蓋拉手怎麼拆 瀏覽:530
木製方向盤是奧迪什麼款式 瀏覽:477
大眾汽車用的是什麼晶元 瀏覽:178
溫嶺市城西鎮助力汽車在哪裡 瀏覽:163
8年二手寶馬需要換什麼 瀏覽: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