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奧迪Q5L時尚季風灰提車一個多月,給大家分享一下我都折騰了些啥
4月底提車,心心念念的季風灰。
第一步,鑰匙裝潢[嘻嘻]
不知道奧迪是什麼設計理念,駕駛位頭頂的把手哪有機會抓,立即換上淘寶來的眼鏡盒,自帶了安裝工具,秒換[嘻嘻]
這個磁吸的號碼牌很有質感,上面蓋板也是磁鐵的,使用方便。
後排腳下出風口趕快擋起來,否則那麼大兩個孔,啥都能進去。。。吐槽一下,原車就是2個洞,這個價位的車這樣糊弄人也就是奧迪了吧[調皮][調皮][調皮]
碳纖維牌照架---因為Q5L車頭牌照位置明確禁止安裝牌照架,所以只給後面牌照位置買了一個,到貨後竟然是扭的,賣家說裝上就好了(我還挑了個貴的買的,結果讓人好失望)。拿到車上比了比,還是不裝好看,果斷退貨。
電動尾門警示貼,反光的,夜間反光效果明顯。
立馬扔掉4S店送的垃圾尾箱墊,狠狠心買了個米其林的。
米其林雖然貴了些,但完全貼合,質量真的好,絕對防滑。。。
從來不用自動啟停功能,但奧迪點火默認開啟,只好淘寶了一個自動啟停關閉模塊自己裝上,非常滿意。
隨模塊帶了2個鑰匙拆卸面板用的,但是把面板拆下來還是費了半天功夫的,慢慢試著來,萬萬不可暴力。
給大家看下內部結構,用巧勁才行。
不銹鋼尾箱門檻護條
不銹鋼後排門檻護條
後排座椅防踢裝飾條
在淘寶上選了好久的全包絲圈腳墊,專門叮囑賣家按照2020款留出後排腳下出風口的位置,效果非常滿意,完美貼合。
駕駛位腳墊
重頭戲---針對Q5L後排座椅問題,直接更換了後排頭枕,原車的那個突出來的頭枕不知道是哪個奇葩設計的,個子高點的人坐上剛好頂在肩膀或者脖子後面,確實難受。 新頭枕裝上非常完美,再沒覺得Q5L後排有被吐槽的那麼不堪,試問SUV有哪個可以像轎車一樣躺著的。。。
這個頭枕還可以調整形狀,睡覺的時候可以固定頭部,挺實用的。 淘寶上買的,但是總斷貨,提車前就看好了,等了一個多月。
騷氣的點火按鈕裝飾
貴貴的方向盤套手感極佳。
為了解決Q5L沒有地方放手機的問題,添置了一個收納盒子,插在座椅縫隙處,合適。
3M吸味套裝,還有很多竹炭包啥的,但效果最好還是要通風和暴曬。
3M甲醛凈化劑
活性炭顆粒
車門防撞條,比來比去,還是這個合適。 專門把車停在牆邊試了,前門打開後最突出的不是門把手旁邊的腰線位置,而是下面這個位置。
這種號稱是日本進口的腰線護角千萬別買,第二天就翹了,4個翹了3個。。。立即退貨。。。 撕掉以後那個膠粘在車門上擦不掉,害的我又買了一瓶3M的除膠噴霧。
不銹鋼尾箱蓋護條,提升顏值
後排出風口保護罩,原車的材質稍微蹭一下就看起來很臟,裝了這個外殼不顯臟還好擦。背面帶的有3M膠條,但裝上後非常合適,膠條就沒有粘,下面用腳墊卡住,一點也不松動,這樣還好,不想要了直接拿掉就好。
從淘寶上買了一套水箱防塵網,上部分好裝,手伸進去用扎帶固定就好(車頭右側需要把空濾前面的進氣口拆下來手才能伸進去),但是下面部分貌似沒有辦法直接裝,估計要拆開,所以乾脆就沒裝。 有人說裝了好,水箱防塵有助於散熱。也有人說裝了不好,時間長了不清洗干凈擋風反倒影響水箱散熱。 先裝上試試再說,要是影響散熱再拆了。
還裝了儀表台與前擋風玻璃間的密封膠條,據說可以降低發動機艙噪音,沒太覺得,但原來縫隙是很大,小東西掉下去就傻眼了,擋上放心些。
最後給大家看看提車1個多月後用甲醛試紙實測的車內情況:目測試紙比對值是0.03,國標是0.10,已低於國家標准。 對國標標准莫名有些擔心,還需要繼續散味。 現在隔天開到地面車位通風曬太陽。
接下來准備去貼個天窗防曬膜,甚至還想把4S店的貼膜揭掉換防曬效果好的,另外還有鍍晶啥的,慢慢來吧。 以上是提車後1個多月的折騰成果,分享給大家。
Ⅱ 遲來的奧迪Q5L提車作業,分享半年用車感受
因為去年10月新房交付,新房離單位近20公里,地鐵還未通,通勤就成了問題。所以在7、8月份我就著手開始拍買杭牌。經歷了7月的折戟,8月我找了中介花了600元在「低位」拍下了杭牌。買車就正式提上了日程。
快半年了,我也開了6400多公里,平均油耗大概十個左右,可能我開車也比較暴力。Q5L就是這么一款車,中庸,雖然它簡配了托森差速器,但油耗也降了。換了雙離合,確實低速會出現偶發性的頓挫,但是攔不住它加長了啊,價格也降了。現在大街上Q5L的能見度越來越高,說明這個車還是符合中國人的需求的。
Ⅲ 為什麼奧迪q5l怠速間歇性抖動 奧迪Q5怠速2個小時對車有影響嗎
奧迪Q5L怠速間歇性抖動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奧迪Q5怠速2個小時對車有一定影響:
長時間怠速運行會導致燃油效率降低、積碳形成加劇以及發動機磨損加速等問題。因此,建議合理控制怠速時間,避免長時間怠速運行,以保護車輛性能並延長使用壽命。
Ⅳ BBA中的「性價比之王」,深度體驗奧迪Q5L
時光回到2018年中,彼時國內的奧迪Q5正式換代上市,新車針對國內用戶使用需求對車身進行了加長,因此車名也正式變更為「Q5L」,它也是國內第一款上市的長軸距中型SUV。縱觀當時的細分市場,寶馬X3已經開始國產、賓士GLC也即將國產長軸距版,而奧迪Q5作為BBA中最先換代的那一位,國產車型Q5L的上市卻晚了一年多,確實是遲到了。但當年奧迪做對了一件事——Q5L比競爭對手賓士GLCL先一步上市,GLCL正式上市時,Q5L已經全面鋪貨了,這讓奧迪搶佔了該細分車型領域的首批長軸距SUV車型客戶。
空間、配置、動力持平競爭對手、品牌認可度優秀,同時售價還是最低(目前約8萬元的降價),消費者有什麼理由對Q5L說不呢?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