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為什麼賓士、寶馬都造後驅車,奧迪卻偏偏不造是造不出來嗎
奧迪不造後驅車,並不是造不出來,而是因為奧迪的Quattro四驅實在是太「耀眼」了。
Ⅱ 奧迪為什麼都是前驅沒有後驅
奧迪最早是和另外2家汽車企業在一起形成一個聯盟的,其中後驅技術在另一家手中。然後因為二戰等種咱原因,那家掛掉了,所以奧迪的後驅就一直趕不上這項技術。
Ⅲ 奧迪為什麼沒有後驅呢
先來講一講奧迪的前身,奧迪的創始人名字叫霍西,原本是賓士公司的一個設計師,但由於它的設計理念和賓士主方向不同,他就覺得自己應該堅持自己的原則,因此他創立了奧迪,定位也是豪華車。但後來奧迪被二戰的炮火洗禮了,幾經波折被大眾集團收購。
二十一世紀初,奧迪誕生的Quattro四驅,將其運用在轎車上,一時間奧迪又恢復了往日的威名。綜上所述,奧迪專注於前驅是有原因的,一個全球品牌在做一件事是經過深思熟慮之後決定的,總有它自己的原因。
Ⅳ 為什麼奧迪沒有後驅
凱迪拉克CT5上市時曾喊出一個口號:「無後驅,不豪華」,因為CT5是後驅的,並且凱迪拉克准備建立一個後驅轎車陣營,其中還包括將上市的CT4。這個口號還是很不錯的,因為現在後驅車越來越少了,唯有在豪車上後驅比較常見,物以稀為貴嘛,所以「後驅才豪華」確實有幾分道理。不過,有一個豪華品牌卻因此被打臉了,它便是奧迪,如果奧迪能發聲,可能會仰天大吼:「我*,躺著也能中槍?」。
為什麼說這句口號打臉奧迪呢?因為翻遍奧迪目前在售的所有量產車型,要麼是前驅要麼是四驅,還真找不出一款採用後驅布局的。放眼奧迪最大的對手賓士、寶馬,二線的凱迪拉克、雷克薩斯,乃至三四線的捷豹、英菲尼迪,都有後驅車型,甚至以後驅為主,唯有奧迪和沃爾沃,現在都是前驅車。
R8 V10 RWS
不過,沃爾沃也只是現在堅持前驅,實際上在上世紀90年代以前,沃爾沃後驅車還是挺多的。而奧迪,已經不在量產車上使用後驅很多年了,僅在前幾年推出過一款限量版後驅跑車——基於R8打造的R8 V10 RWS,這款車型的稀有程度完全不輸頂尖超跑,僅生產了999輛。
其實早期的汽車,都是後置後驅車,比如上圖世界上第一輛汽車「賓士一號」。以它三輪車的結構,還真的很難實現前置,而且那時連方向盤都沒有,更別提轉向助力了,如果發動機前置,會對前軸造成巨大的負擔且轉向會很困難。直到1891年,一個名叫「潘哈德」的汽車公司,設計出了第一款採用前置發動機布局的車。
潘哈德12 HP,1900年
說起潘哈德(Panhard)汽車,可能還真沒幾個人知道,雖然一戰前它曾是世界上最成功的汽車生產商,但現在它只剩一項業務在「苟延殘喘」:裝甲車,除了資深軍事迷,現在誰會關注這貨呢?盡管前置發動機的車出現了,並且很快得到了普及,但此後40年間,依然沒有一款前驅汽車出現,直到1931年,世界上第一款前驅汽車才出現,它名為DKW F1。
DKW F1
任正非有句話曾流傳甚廣:「顛覆往往都是外行乾的」,DKW就是個很鮮明的例子,因為它本來是造摩托車的。不過這個在國內鮮為人知的摩托車品牌,於1928年收購了現在大名鼎鼎的奧迪,收購了奧迪之後,DKW也開始了造汽車之路,DKW的這個「外行」老闆為了節省成本,萌生了造前驅車的想法,並且真的實現了!這也使得DKW F1當年一出場便成了當時最便宜的車型之一,並且很快成了當時德國最受歡迎的小型汽車。
不過當時汽車發展很快,汽車公司如雨後春筍般冒了出來,使得競爭日益激烈,加上DKW經營不當,很快它也撐不住了,於是又和一家名為霍希的汽車公司合並成立了一家名為汽車聯盟的新公司,並收購了另一家名為漫遊者的公司的汽車生產部門,所以汽車聯盟相當於四個品牌的聯合,這也是「四環」車標的由來,一直延續到了今天。此後,汽車聯盟更是先後經歷了賓士、大眾的收購,在大眾手底下又「兼並」了一家NSU的汽車公司,1977年開始,所有汽車聯盟生產的車型都叫「奧迪」,1985年,這家汽車聯盟也正式變成了「奧迪股份公司」,所以奧迪可以說是前驅車的開創者。
用任何一種搜索引擎搜「奧迪」,它都會告訴你奧迪成立於1909年,創始人名為奧古斯特·霍希。事實上,汽車聯盟中的霍希汽車,便是由奧古斯特·霍希於1899年成立的,只不過後來因為一些矛盾被董事會踢出局了,連「霍希」這個商標都不能再使用,於是1909年,「凈身出戶」的霍希重新成立了奧迪,因為德語中的Horch(霍希)和拉丁語中的Audi(奧迪)同義。
霍希855 Spezial Roadster,價格相當於當時一套別墅
說到這,可能大家會有一個疑問,汽車聯盟由四個品牌組成,為何奧迪成為了「最後的倖存者」,而不是其他幾個?也許有人會想,因為奧迪是其中最成功的,事實上奧迪除了成立初勉強算成功之外,其他大部分時候都很一般,在汽車聯盟中,霍希汽車相當於集團高端品牌、DKW造廉價車,而奧迪和漫遊者只能算中端品牌,而且銷量不怎麼樣。
奧迪100 Coupe S
從霍希成立奧迪以來,奧迪可謂命途多舛,甚至如果不是加入了汽車聯盟,可能這個品牌的命運將和前面提到的潘哈德相似,也許今天世上會多一個叫奧迪的香腸品牌或者裝甲車品牌,甚至可能成為過眼雲煙。不過在大眾收購汽車聯盟後,奧迪終於時來運轉,其中的DKW品牌因為發動機故障頻發,名聲臭了;霍希汽車的商標在賓士轉賣給大眾時沒有交出來,因為霍希當年是能和賓士比肩的豪華品牌,賓士怕霍希威脅到自己的地位;而漫遊者更簡單了,當年汽車聯盟壓根只收購了它的汽車產業,所以大眾實際上沒得選擇,盡管當時大家幾乎快遺忘這個品牌了。
現在,奧迪是和賓士、寶馬齊名的豪華品牌,但有一些聲音始終存在:「奧迪連後驅都沒有,算什麼豪華品牌?」、「奧迪不如賓士寶馬,連後驅都沒有」,事實上,奧迪做不好後驅嗎?顯然不是的,前面提到的R8 RWS以及R10賽車都採用的後驅,而且R10作為勒芒24小時耐力賽的賽車曾獲得過該項賽事的冠軍。而且大眾集團是全球最大的汽車公司之一、奧迪如今是大眾旗下最賺錢的品牌,2019年營業利潤達45億歐元(341億人民幣),更別說還有集團的支持了。奧迪堅持四驅,可以凸顯它前驅的開創者地位與堅守,當然,更重要的是奧迪擁有大名鼎鼎的quattro全時四驅,如果沒有它,奧迪肯定也會走上後驅之路。而且,應用了眾多技術,奧迪的前驅車在駕駛方面也表現挺出色。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Ⅳ 奧迪為什麼不做後驅車(上)
那麼,賓士急於甩掉新汽車聯盟的包袱,新汽車聯盟又陷入重重困境,它的命運會如何呢?又是誰救了新汽車聯盟呢?且聽下回分解。
文|mon-mon
圖|網路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Ⅵ 奧迪為什麼不做後驅車(下)
回望奧迪這一百年,多次破產、重組,經歷了一戰、大蕭條、二戰,幾度被冷落雪藏,幾度又受命運女神眷顧度過危難。因為遇見DKW而結緣前驅,因為戰爭又錯過了後驅;借DKW之勢實現騰飛,又困於前驅產品體系;四驅來得又早又驚喜,D級車立足後再也不惦記後驅。不管你喜不喜歡奧迪這個品牌,奧迪的故事著實精彩,奧迪這份堅強和進取心值得點贊。
文|mon-mon
圖|網路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Ⅶ 奧迪為什麼沒有後驅車
奧迪不造後驅車,並不是造不出來,而是因為奧迪的Quattro四驅實在是太「耀眼」了。
Ⅷ 每天一個汽車小知識:為什麼奧迪沒有後驅車
奧迪是前驅車的發明者,在前驅上有技術優勢,四驅也是在此發展而來,這是他區別與寶馬賓士的地方,所以要發揚自己的優勢,奧迪從80年代起全面放棄後驅,全心經營前驅和四驅。應為寶馬在後驅運動上已近深入人心,賓士是汽車的發明者,他怎麼造都是好的。奧迪沒必要在這上跟BB死磕,發揚自己的優勢才對,所以不造後驅,除非在某些比賽上必須用後驅車的時候才會少量改裝出後驅車。
Ⅸ 奧迪的車系為什麼沒有後驅車
在世界范圍內的豪華品牌中,奧迪也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但是就是這樣一個頂級豪華品牌,卻走著一種與眾不同的道路——旗下沒有純粹的後驅車型,只有前驅或四驅車型。我們知道,後驅車型擁有更好乘坐舒適性和操控性,比如賓士、寶馬旗下的主流車型,以及諸如捷豹、林肯、凱迪拉克等品牌的眾多車型都是採用了後驅形式,那奧迪為什麼沒有「隨大流兒」呢?是技術問題還是其他原因?
小結:
揚長避短是一步妙棋。寶馬在後驅運動上深入人心,賓士是汽車的發明者,怎麼造都是好的,作為後來者的奧迪沒有必要與兩者在後驅上死磕,而是發揚自己在前驅領域的優勢,並不斷改進技術,讓前驅表現與後驅無異,這也是奧迪能贏得今天市場地位的重要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