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江苏滨海经济开发区的区域优势
地理位置或磨御和投资环境优势
江苏滨海经济开发区地处苏北地区东部,东临黄海,与韩国、日本隔海相望。园区属于上海、青岛三小时经济圈,南望中国最大城市上海,北倚欧亚大陆桥东桥头堡的连云港。园区所供土地基本实现六通一平,对税收实行全面优惠,全力打造零费区,为吸引更多的客商来此投资兴业,开发区还创造性的提出了可根据投资的额度、强度、进度,实行一事一议战略。
优越的交通运输优势
江苏滨海经济开发区有着独特的交通运输优势,从陆路,沿海高速公路、204国道由南向北,327省道横亘其中,3个小时可达上海,仅40分钟可达连云港,距离有仙鹤神鹿之都之称的江苏名城盐城市80公里;从铁路,新长铁路益林站距江苏滨海经济开发区40公里,建设中的沿海铁路,北通大连,南接湛江,滨海站地址确定在开发区北区相邻的西边;经水路,淮河入海水道、通榆运河,水分二泄,直奔大海,国家正在规划为大型航道河流。正在建设中的滨海港,是中国东部沿海从山东岚山头至浙江杭州湾1000多公里海岸线上建设10-20万吨级码头泊位投资最省、条件最优的岸段。中电投集团将在5-10年内在滨海港投资1000个亿,将滨海港打造成能源大港。目前,投资100个亿的5000万吨储备煤中心项目,投资80个亿的5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和投资130个亿的IGCC(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项目已全面启动,中海油集团投资120亿的LNG(液化天然气)项目已落户港区。2013年10万吨以上级码头航道通行。大港时代的到来,将为开发区发展带来极大的机遇和广阔的空间;航空,仅50分钟至盐城机场和连云港机场,距苏北最大的涟水国际机场只有30分钟车程。陆、海、空、河的纵横相错为园区构架起了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运输网络。
土地资源和税收政策优势
江苏滨海经济开发区土地储备充足,工业用地是江苏省土地价格最低的地区,对来滨海投资新上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且投资强度达到省级开发区标准的生产型工业项目,土地挂牌价为评估底价,对投资数额较大的项目可以优惠提供项目用地。凡在园区新上的工业企业,企业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前3年全额奖励,后5年奖励50%,游尘企业从亩平税收达到2万元之年度起,8年内增值税地方留成部分奖励50%。
生产成本优势
在滨海经济开发区投资各种投资成本十分合算,水,生活用水,每吨2.32元,工业用水,每吨2.67元;电,园区内建有变电所两座,可以满足10KV、35KV、110KV、220KV等各种容量的用电需求,电费全省同网同价,开发区实行双回路供电,除线路检修外从不停电;园区内正在建设中的电厂投产后即可供给充足优惠的蒸汽。工业和民用燃气主管道已通至区内主干道。劳动力,滨海县现有人口120万多,青壮年劳动力超过40万人,其中有近10万人具有一技之长,劳动力资源充足,而且这里的劳动力成本低廉,一个熟练技术工人的月工资不足上海同类工人的三分之二;滨海教育资源丰富,一批职业中学、民办中专,专业大多为适应滨海经济开发区的各种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发展设置,每年可为企业培训各种技术人才5000名以上。
配套能力的优势
随着中国正丰集团衫岩、浙江超威集团、江苏雨润集团、江苏亚邦集团、江苏金昉集团、温州瓯北工业园等一大批投资规模大、发展前景好、项目带动性强的企业落户江苏滨海经济开发区,开发区企业整体呈现出产品多样化,项目集聚化、企业集群化产业特色化的发展态势,各种企业相互辉映,发展相得益彰。
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优势
滨海县是全国着名的棉花、林业生产大县、草柳编织大县、粮食生产基地县、全国着名的何首乌之乡,2005年被列入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50强,各种无污染的粮棉林油、肉蛋鱼禽、果品菜蔬和水产品不仅提供了生产、生活之需,还为农产品深加工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㈡ 临海镇的基本概况
临海镇隶属于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是江苏省重点中心镇,古称八大家,是清朝末位状元张謇在黄海滩上开发创办的华成公司所在地。位于苏中北部,东濒黄海,北与滨海县、省农垦淮海农场接壤,南与临海农场相邻,水陆交通十分便捷。总面积183平方公里,7.6万人口,下辖20个村(居)委会。镇域位于苏北灌溉总渠与射阳河之间,境内有双洋闸、奤套闸、六垛闸三座出海河闸,战备河、八丈河等水网纵横交错。自然条件得天独厚。临海镇地处亚热带与暖温带的过渡区域,属海洋季风性气候,年均气温13.9℃,年均降水量1023.8毫米,年均无霜期224天,镇域内海岸线长17公里,有滩涂9万余亩。 工业经济初具规模。全镇拥有各类企业100多家,已形成机械、纺织、食品等一批支柱产业,已创办了两大工业园区,并将利用临近沿海独特地理位置,创办一个适合引进低污染的化工工业园区。2006年,临海镇实现GDP9亿元,同比增长26%,其中工业增加值3.62亿元,同比增长49.6%;完成技改投入4亿元,同比增长33.3%;实现工业用电量2400万度,同比增长60%;引进千万元以上项目12个,其中亿元项目2个。实现财政一般预算性收入1020万元,成为全县财政一般预算性收入超千万元的三个镇之一。重大项目更是高开高走,其中金马油脂实现销售收入8500多万元,同比增长28%;工业用电180万度,同比增长35%;实现税收280万元,同比增长55.6%,跻身全县20强行列,实现了历史性跨越。顺通离合器实现销售收入3700万元,同比增长28%;工业用量1000万度,同比增长50%;实现税收120万元,同比增长20%。盐城琛裕化学科学有限公司,实现销售收入12000万元,工业用电量450万度,税收230万元。上述三家骨干企业销售收入、用电量和税收分别占全镇52%、75%、57%,对全镇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起到了强力的支撑作用,成为临海镇工业经济名副其实的“领头羊”。临海镇着重把改善投资环境、推进发展平台优化升级作为项目推进的兴奋点和着力点,2005年投入巨资2200万元,突出污水运行系统的建设,已基本调试成功,具备了接纳污水的能力,为临海镇工业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农业生产独具特色。临海镇是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中国蒜薹之乡,全国着名的“青龙”牌白蒜发源地和主产区。大宗农产品有棉花、大蒜、玉米、水稻、何首乌及多种反季节特种蔬菜作物,蒜薹获国家绿色食品标志。海涂开发势头强劲。已建成近万亩高标准海淡水混养塘口,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在此建立了3200亩南美白对虾养殖试验示范基地,围垦开发了低坝高网海水养殖8000亩,规划开发了2万亩退淡还海养殖。
2009年镇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2亿元,同比增长23%;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488万元,同比增长40.5%;规模以上工业开票销售6.96亿元,同比增长27.8%;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6.98亿元,同比增长42.5%;农民人均纯收入8424元,同比增长15.2%。在全市50个重点镇排名中上升了2位,达到了34位,全镇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发展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