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资本下乡概述
资本下乡,即把城镇工商业资源引向农村,以解决农村面临的问题。这一举措是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的关键条件。有专家认为,"资本下乡"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之道,因为资本是现代工业社会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农民收入主要来自三个渠道:农业收入、打工收入和国家转移支付。农业收入增长受限,打工收入稳定性差,国家转移支付占比低。因此,单靠农民、农业,难以实现农民收入翻番的目标。提升农民收入需要新途径,外力推动,特别是资金投入。
外来资金来源主要有政府财政投入与城市资本投入。政府财政对农村的投入逐年增加,国家财政主要投资于基础设施建设与公共服务。然而,"三农问题"的根本解决不能仅依赖政府财力,需要整个社会的合力。"三农问题"不仅仅是农村、农业、农民本身的问题,而是城乡对立的问题,是两种生产方式的对立。城市生产方式依赖资本、知识、管理、技术等要素,而农村则主要依靠土地与劳动力。农村发展需要城市生产要素的参与,尤其是资本的参与。因为资本是核心,资本投入将带动其他生产要素的参与。
资本如何下乡?资本追求利润,只有在有利可图的资源或项目中才会投资。乡村资源丰富多样,但大部分农村资源贫乏。土地几乎是所有乡村的资源,如果能有效利用,土地带来的利润将不菲。土地与资本结合的方式有两种:一是资本进入农业领域,通过土地经营权流转,进行规模经营,发展集约化、规模化、机械化、专业化农业。二是资本进入非农领域,主要与土地结合用于非农生产,如开发旅游业或投资设厂。
土地与资本结合的具体操作中,资本通过流转土地进行规模经营,或与土地结合用于非农生产。如小岗村通过村集体向农民反租土地再租赁给企业,发展现代农业,雇佣本地农民。赤塘村通过将集体用地长期出租给城市资本进行旅游开发。这些操作展示了将集体用地长期出租进行非农用途的情况在多地出现。
资本下乡,在经济学意义上,指的是用于生产的基本生产要素,即资金、厂房、设备、材料等物质资源。在金融学和会计领域,资本通常用来代表金融财富,特别是用于经商、兴办企业的金融资产。广义上,资本也可作为人类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各种社会经济资源的总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