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汽车产业 > 桐城工业经济怎么样

桐城工业经济怎么样

发布时间:2022-11-28 02:48:57

⑴ 桐城的经济

桐城民营经济发达,产业特色鲜明。2013年,全市有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15000余家,从业人员超过10万人,个私企业完成工商税收占全市总量的75%,8家民营企业进入全省50强,15家企业进入全省200强。拥有中国驰名商标8件,省着名商标37件。
2013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0亿元,增长13%;财政收入22.5亿元,增长17.9%;固定资产投资190亿元,增长18.7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0亿元,增长14.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190元,增长13.1%;农民人均纯收入11000元,增长12.2%。
2014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7.5亿元,增长9.5%;财政收入22.66亿元,增长0.5%;规模工业增加值124亿元,增长13.1%;固定资产投资221.4亿元,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7.1亿元,增长13%;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953元,增长10.1%;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713元,增长13.1%。 桐城市经济数据表(单位:亿元)年份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工业总产值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2010122.6 205.1 118 11.3 2011160 285 170 15.7 2012160385196.619201319043821022.5 桐城人民世世代代从事农桑稼穑活动,劳而不辍。在长期的封建社会里,土地为私人占有,农民不断失去土地而成为佃农。1949年,全县共有耕地71.74万亩,占全县人口56.25%的贫农和雇农,仅占全县耕地的13.77%。耕作制度落后,复种指数极低,全县粮食总产量13860万斤,人均275斤,而广大劳动人民的实际拥有量更少,生活长期处于极端艰难困苦之中。
建国初,经过土地改革,组织互助组,成立初级社,兴办高级社,几千年的封建土地私有制度被彻底消灭。农业生产力获得解放,农民生活得到显着改善。石河乡翻身合作社艰苦奋斗、一年翻身的事迹曾受到毛泽东主席的高度赞扬。在生产关系变革的同时,大力推行低产改高产、迟熟改早熟、单季改双季等一系列耕作制度的改革,使桐城县成为安徽省推广双季稻成果最为显着的典型。1958年,实行人民公社化,生产中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泛滥,农村经济遭到很大破坏。60年代初期,国民经济经过“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农业生产重又得到新的发展。1965年,全县粮食总产41080万斤,成为安徽省第一个粮食亩产超过《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草案)》规定指标的县。1971年,全县粮食总产50540万斤,又成为安徽省第一个粮食亩产超千斤的县。后由于盲目学大寨,随意改变生产关系,片面强调以粮为纲,农业经济发展又趋缓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面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充分调动了农民积极性,农业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1986年桐城被列为国家商品粮生产基地。1987年,全县农业总产值1.6亿元,占工农业总产值5.17亿元的31%。粮食总产56280万斤,人均777斤。经济作物中,棉花总产252.6万斤,油料1799万斤,茶叶22.54万斤,留兰香种植面积4000亩,被列为国家留兰香油生产基地。从1953年粮、油、棉实行统购统销到1987年,桐城共向国家提供商品粮437722万斤,年均12506万斤,为支援国家建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清代,县内森林茂密。民国时期历经战乱,森林面积有所减少。建国初,全县森林面积90万亩,覆盖率40%,木材蓄积量100万立方米。经过1954年洪灾后伐林垦荒,1958年大炼钢铁毁林烧炭,“文化大革命”期间乱砍滥伐,木材蓄积量锐减。为挽回损失,保持生态平衡,县委、县政府把领导全县人民植树造林,作为重要工作常抓不懈。到1987年,全县先后建立乡、村林场134个,森林面积54万亩,覆盖率达25%。
县内地表径流丰富,水系通江,构成多种多样的鱼类生存环境。建国前,渔业生产一般是野生繁殖、天然捕捞。建国后,大力开发人工繁殖和专业捕捞,使水产资源优势逐步转化成商品优势和经济优势。1987年,全县有国营和集体养殖场40个,专业渔队2个,养殖水面5.5万亩,水产品总产量683.6万斤,渔业总产值442万元。桐城畜牧业发展迅速。1987年,全县生猪存栏量22.21万头,畜牧业总产值3030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18.9%。
2011年桐城农业总产值达36亿元,是2006年1.3倍。粮食生产连续8年丰产丰收,粮食总产达40.1万吨,桐城市先后3次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市)”称号。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粮油、畜牧、水产三大主导产业和茶叶、棉茧、园林三大特色产业基本形成,新增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7家、安庆市级25家,建成绿色水稻标准化基地31.6万亩、花卉苗木基地1.6万亩、渔业名特优新品种养殖基地9万亩、畜牧业标准化养殖小区20个。农机化水平再上台阶,农机总动力达45.8万千瓦。土地流转规范有序,流转面积达20万亩。农业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牯牛背水库和21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全面完工,大沙河流域整治工程稳步实施。耕地保护和土地保障发展能力持续加强。实施国家和省级土地开发整理项目6个,建设规模6.8万亩;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9批次,面积9000亩,桐城市荣获“全国基本农田保护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2013年实现农业总产值44.2亿元,增长6%,粮食产量达41.2万吨。实现农产品加工业产值130亿元,增长10%。新增绿色食品7个,“乐健”成为中国驰名商标,“桐城小花”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获准注册。建设花卉苗木基地4.2万亩。新型经营主体不断涌现,现有家庭农场137家、专业大户1500户、农民专业合作社322家、产业化龙头企业172家,新增土地流转面积达2万亩,完成12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修建当家塘2768口,农机总动力达49.9万千瓦,粮食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5.7%。
2014年粮食产量42.25万吨,农产品加工企业产值达133.7亿元,新增部级畜禽标准化养殖示范场1家、水产养殖示范场1家。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面积持续扩大,全市土地流转总面积42万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达2100多家,新增国家级示范社2家。 明清时期,桐城工业仅有一些小型手工作坊,零星分布于四乡八镇。民国18年后,县内相继兴办小型发电厂和碾米厂。1949年,全县有工业企业2842家,其中个体手工业2783家;总产值466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9.80%。经过“一化三改造”,集体和地方国营工业兴起。1957年,全县有集体所有制工业企业11家,年产值287万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24.83%;国营工业企业17家,年产值595万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51.47%。其后,历经“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的挫折和折腾,工业经济时兴时衰,发展极不稳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工业经济得到迅速发展。1984年,全县有乡镇企业8525个,从业人员65451人,产值1.49亿元,居安徽省各县前列。此后,乡镇企业产值以每年平均净增1亿元的高速持续增长,逐步形成了以集体企业、工业企业、骨干企业为主,区、乡、镇、村、联户、家庭办企业多层次并立,种植、养殖、工业、交通、建筑、商业、饮食服务多元并存,地区之间均衡发展的经济格局。其中工业企业在乡镇企业中占主导地位。陶瓷、猪鬃、羽绒、内燃机配件等产品已销往国际市场,电子陶瓷基片、景泰蓝、玻璃纤维涂塑窗纱和药物卫生纸等产品填补了省内空白,塑料喷雾器、红砖、电刷等被评为省乡镇企业优质产品。1987年,全县有乡镇企业16964家,其中年产值超百万元的骨干企业39家;从业人员102634人;产值4亿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77%。乡镇企业以其雄厚的实力与农业、工业构成了三足鼎立之势;全县有乡以上工业企业387家,工业总产值3.57亿元,占全县工农业总产值的69%。
2011年,桐城工业总产值达380亿元,是2006年5倍,年均增长37.9%。规模企业总数达到297家,其中年销售收入超亿元70家、超10亿元2家;11家企业税收过千万元。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284亿元,年均增长43.2%;实现增加值75亿元,年均增长39.5%。拥有中国驰名商标6件、中国名牌产品1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1家、高新技术产品21个。
2013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438亿元,增长11.9%;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107亿元,增长10.9%。新增规模企业65家,总数达348家。完成工业投资125亿元,其中技改投资69亿元,实施技术改造项目93项。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77亿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65亿元。“两化”融合进一步推进,新增智慧企业30家。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家,国家重点新产品2项。
2014年,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519.4亿元,增长14.2%。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完成工业投资157.7亿元,增长18.5%;技改投资115.7亿元,增长51.4%。 桐城商业,在宋代即已相当兴旺,“里多富饶,人善商贾。”明清时期,县城、枞阳、汤沟、孔城、青草、练潭等处商贾云集,百货俱全。建国前,商品主要由私商自由经营。1953年开始对私营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全县共组成合作商店(组)219个,同时大力发展国营和供销合作商业。1956年,全县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1793万元。“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中,商业经济体制几经变动,最后出现了国营商业独家经营、流通渠道单一的局面。1978年后,改革商业经济体制,开放集市贸易,商业经济获得新的繁荣。1987年,全县国营、集体商业网点1438个,个体有证商户7182户,从业人员1.78万人,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91亿元。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对外贸易也得到迅速发展,出口商品已发展到轻工、纺织、五金、粮食、土特产等34个品种,远销到美国、日本、南斯拉夫、埃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2011年桐城实现服务业增加值37亿元,是2006年1.7倍,年均增长10.9%。“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新网工程”积极推进,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和家电以旧换新工作扎实开展,累计销售产品16万台件、兑现财政资金4800万元。对外经贸稳步发展。自营进出口企业达187家,外贸进出口总额达1.38亿美元,年均增长18%。
2013年,桐城实现三产服务业增加值44亿元,增长8%。
2014年进出口总值2亿美元,增长7.5%,2家企业成为省级电子商务示范企业,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1.6亿元,4家建筑企业晋升一级资质,银行业金融机构增至11家。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88.1亿元,比年初增加30.1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65.9亿元,比年初增加15亿元。

⑵ 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怎么样

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很好的高职类院校,无论从学校环境、学院设置、师资力量等方面都很出色,具体为:

1、学校环境。学校有东区(合肥市梁园路1号)、西区(合肥市桐城南路410号)、半汤校区(巢湖市半汤镇花园街2号)共三个校区。现有全日制高职在校生一万余人,占地531.39亩。

3、学院设置。学校设有8个二级学院(旅游管理学院、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计算机与艺术学院、商贸学院、电气工程学院、财经学院、地质与建筑工程学院、珠宝学院)。

3、师资力量。学校有580人的高素质专兼职教师队伍,其中,高级以上职称182人,双师型教师272人,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180人,占37%。

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基本情况简介。

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前身是1983年成立的安徽省地质职工大学,1997年1月更名为安徽省工业经济职工大学,2001年6月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在原安徽省工业经济职工大学基础上改制为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学校以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领导和管理为主,业务上由省教育厅指导。现为全国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单位、安徽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安徽省文明单位。

以上内容参考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校简介

⑶ 安徽桐城有哪些企业啊经济怎么样

桐城还不错啊,是一个正在发展中的小城市,有悠久的历史和很大的发展潜力,现在桐城比较出名的企业有鸿运家纺, 双港的制塑业,范岗的制刷业等等了,还有大关的蛋鸭产业,很多很多的……
这些企业在全国都是很有名的,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中等小型的企业……

⑷ 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好吗

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位于安徽省合肥市,它是省属公办专科高校。由安徽省自然资源厅和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共建,以安徽省地质矿产勘察局领导和管理为主业务上,由省教育厅指导,县委全国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单位,安徽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安徽省文明单位,全省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安徽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标兵单位,安徽省学生制作工作先进单位,安徽省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连续10年,安徽省地方局先进党委,合肥市双拥模范单位,合肥市卫生先进单位。学院的前身是1983年成立的安徽省地质职工大学1997年更名为,安徽省工业经济职工大学,2001年6月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在原安徽省工业经济职业大学基础上改制为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学院有三个校区,主校区坐落于合肥市,现有东区在合肥市,梁园路1号,西区,在合肥市桐城南路410号,半汤校区,在巢湖市半汤镇花园街2号。
学院设有8个二级学院,包括旅游管理学院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计算机与艺术学院,商贸学院,电气工程学院,财经学院,地质局建筑工程学院珠宝学院,一个基础教育部,一个实习实训中心,以及图书馆继续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合作与交流中心,安徽省地热能源勘察研究院等教辅科研机构。

⑸ 桐城在安庆市的地位是什么样的

桐城1996年撤县设市,是一座正在崛起的新兴城市。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桐城经济社会发展迅速,已连续五年县级综合经济实力居全省前列。2005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5.5亿元,财政收入3.32亿元。2007年地区生产总值78亿元,2008年成功成为安徽省首批省管县(市)之一,该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9亿元。工业经济的主体地位日益突出,印刷包装、机械加工、羽绒制品等行业优势逐步形成: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青草香"大米、“桐城小花"茶、桐城水芹等一批名特优农产品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科技、文化、体育、民政等社会事业均步入全国先进行列。

⑹ 桐城市和东台市经济谁强!!!从综合实力看。。详细点

东台位于中国江苏中部沿海,素有“黄海明珠金东台”的美誉,东台的西溪古镇是神话传说“天仙配”的发祥地,属于长江三角洲沿江经济开发带。境内一马平川,气候温和湿润。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生态示范市,江苏省文明城市,江苏省最安全地区之一,是2008年度长江三角洲地区最具投资价值的城市,是江苏长江以北唯一的县级中等城市,连续九届跻身全国县域经济百强。

2009年,东台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13亿元,增长13.5%,二、三产业比重达83.3%、较去年提高 1.9个百分点;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15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投入111亿元,分别增长36.5%、36.1%;完成财政总收入46.45亿元、一般预算收入17.66亿元,分别增长43.2%、35%。预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6100元、8800元,增长15%和11.2%;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规模以上工业投入、服务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末金融贷款余额5个“超百亿”。对照省全面小康4大类18项25个指标,23个指标完成并达标,实现值98.83分,连续两年位居苏北第一,总体上达到全面小康验收标准。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的排名前进了4位,综合实力继续保持苏北领先。 东台是个传统农业大市。农业基础比较雄厚,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一直处于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是国家级农产品生产商品粮、棉、瘦肉型猪、山羊和优质商品油基地,多种经营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60%。年产棉花3万吨,蚕茧1万吨,双低油菜籽5万吨,优质西瓜50万吨;已成为上海、南京、苏锡常地区重要的农副产品供应基地。东台海洋资源丰富,沿海滩涂盛产文蛤、鳗鱼、黄鱼、螃蟹、白虾、泥螺等特种水产品,滩涂围养总面积达70万亩,是江苏省重要的珍贵海产品生产基地。 东台先后两度进入全国农村综合实力百强县(市)行列,农林牧渔总产值居全国前列。正常年景可产粮食70万吨,棉花2万吨,油料6万吨,出栏生猪及乳猪150万头,山羊200万只,菜兔200万只,家禽7000万只,年产鳗鱼、泥螺、文蛤、竹蛏等海产品逾万吨。全市建有常年蔬菜生产基地12万亩,拥有大棚面积13万亩,年产各种蔬菜瓜果90多万吨。农副产品批发市场40多个,销售窗口800多个,从事运输人员达5万多人。 东台工业已进入工业化水平中期阶段。全市拥有纺织、机械、食品、化工、建材、医药等行业,产品有2000多种。现有各类工业企业9316个,工业定报事业共301家,销售超亿元或利税过千万元的企业有近20家。全市工业企业固定资产总额46.5亿元,其中大中型企业16.6亿元,占36%,小型企业29.9亿元,占64%。 东台外向型经济呈现快速发展态势。1988年被国务院列为沿海对外开放城市,已建成三资企业200多家,出口商品15个大类200多个品种,客商分别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双方合作非常融洽,发展环境十分宽松。 东台城市建设初展雄姿。市区面积20平方公里,总人口25万。基础设施逐步配套,拥有日供水能力10万吨的自来水厂一座,投资近2亿元的热电厂已并网发电。市区各类大中型商贸中心和文化娱乐设施齐全。2002年被评为江苏省文明城市,连续8年被评为省级卫生城市。 东台社会事业发展较快。全市已有126家企业与省和全国科研院所建立了横联关系,联合开发项目104项。现有高、中、初级技术职称人员31079人,其中高中级8824人。已形成从幼儿教育到高等专科教育的教育体系,现有各类学校498所,教职员工9426人,在校学生近15万人。全市45个医疗单位现有医卫人员2968人,床位2490张。有二级甲等医院2所,一等甲级医院21所。 东台基础设施配套完善。新长铁路、204国道和沿海高速公路贯穿全境,距南通、盐城等机场仅70多公里,拥有通榆运河、泰东河等黄金水道。紧邻南通港、上海港等国际港口。东台市区人口25万,建成面积26平方公里,城市基础设施配套齐全,拥有涉外宾馆3座。

桐城市引位于安徽省中部偏西南,长江北岸,大别山东麓,东邻庐江、枞阳两县,西连潜山县,北接舒城县,南抵怀宁县和安庆市。总面积1472平方千米,总人口75万人(2007年)。市政府驻文昌街道。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山地、丘陵、平原呈阶梯分布。大沙、桂车、龙眠、孔城四河汇注菜子湖,经枞阳闸注入长江。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5.9℃,年降水量1241毫米。矿藏有石墨、白云母、墨玉、大理石、蛇纹石、铁、钒、铜、泥炭等。国家商品粮基地。

桐城1996年撤县设市,是一座正在崛起的新兴城市。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桐城经济社会发展迅速,已连续五年县级综合经济实力居全省前列。2005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5.5亿元,财政收入3.32亿元。2007年地区生产总值78亿元,2008年成功成为安徽省首批省管县(市)之一,该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9亿元。工业经济的主体地位日益突出,印刷包装、机械加工、羽绒制品等行业优势逐步形成,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青草香”大米、“桐城小花”茶、“龙眠山”茶油、桐城水芹等一批名特优农产品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科技、文化、体育、民政等社会事业均步入全国先进行列。

⑺ 桐城经济怎么样

从该城市地理位置来看,位于合肥市和安庆市中间,属于安庆市的核心区域,其对安庆市整个区域经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外,安徽将重点打造马芜铜宜沿江城市群,必将辐射到该市,对该市经济发展起着拉动作用。
从整个安庆市经济发展现状来看,桐城市经济发展成熟,工业、农业发展都有自身特点和重点。

⑻ 安徽桐城的GDP总量是多少

桐城市 国内生产总值 统计表发表年份统计对象数字全文快照来源文献1996桐城市时期年平均递增高出13.2个百分点1995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达30.5亿元,比1990年增长1.9倍,平均年递增24.2%,比“七五”时期年平均递增高出13.2个百分点.五年间,经济总量持续增长,国内生产总值提前两年完成了“八五”计划,提前八年实现了总量翻两番的战略目标。查看 来源:“八五”时期桐城县经济发展综述, 栏目:区县经济概况,《安庆经济统计年鉴》(1996年)1996桐城市平均年递增24.2%1995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达30.5亿元,比1990年增长1.9倍,平均年递增24.2%,比“七五”时期年平均递增高出13.2个百分点.五年间,经济总量持续增长,国内生产总值提前两年完成了“八五”计划,提前八年实现了总量翻两番的战略目标。查看 来源:“八五”时期桐城县经济发展综述, 栏目:区县经济概况,《安庆经济统计年鉴》(1996年)1996桐城市比1990年增长1.9倍1995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达30.5亿元,比1990年增长1.9倍,平均年递增24.2%,比“七五”时期年平均递增高出13.2个百分点.五年间,经济总量持续增长,国内生产总值提前两年完成了“八五”计划,提前八年实现了总量翻两番的战略目标。查看 来源:“八五”时期桐城县经济发展综述, 栏目:区县经济概况,《安庆经济统计年鉴》(1996年)1996桐城市达30.5亿元1995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达30.5亿元,比1990年增长1.9倍,平均年递增24.2%,比“七五”时期年平均递增高出13.2个百分点.五年间,经济总量持续增长,国内生产总值提前两年完成了“八五”计划,提前八年实现了总量翻两番的战略目标。查看 来源:“八五”时期桐城县经济发展综述, 栏目:区县经济概况,《安庆经济统计年鉴》(1996年)1996桐城市比上年增长39.8%1995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30.5亿元(现价),比上年增长39.8%.工农业总产值“.6亿元,增长56.4%.财政收人1.008亿元,增长38.1%,总支出9933万元,增长39,1%,其中科、教、文、卫事业费支出4911.4万元,增长27.1%。查看 来源:概况, 栏目:桐城县,《安庆年鉴》(1996年)1996桐城市增长56.4%1995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30.5亿元(现价),比上年增长39.8%.工农业总产值“.6亿元,增长56.4%.财政收人1.008亿元,增长38.1%,总支出9933万元,增长39,1%,其中科、教、文、卫事业费支出4911.4万元,增长27.1%。查看 来源:概况, 栏目:桐城县,《安庆年鉴》(1996年)1996桐城市30.5亿元1995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30.5亿元(现价),比上年增长39.8%.工农业总产值“.6亿元,增长56.4%.财政收人1.008亿元,增长38.1%,总支出9933万元,增长39,1%,其中科、教、文、卫事业费支出4911.4万元,增长27.1%。查看 来源:概况, 栏目:桐城县,《安庆年鉴》(1996年)1997桐城市35亿元1996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35亿元(现价),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16.5%。查看 来源:概况, 栏目:桐城市,《安庆年鉴》(1997年)1998桐城市实现40.5亿元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实现40.5亿元,比上年增长15环,工业总产值78亿元,增长39.1环。查看 来源:桐城市, 栏目:县(市)区概况,《安庆年鉴》(1998年)1998黄铺乡6563万元1997年,全乡国内生产总值6563万元,工农业总产值508。查看 来源:概况, 栏目:黄铺乡,《桐城年鉴》(1998年)

⑼ 安徽桐城经济条件

还不错
房价现在是1000到3000,山水龙城的房子是3000,在政府旁边的房子现在是1000多,生活,烟酒消费水平高,像普通的给修理工抽的都是20块钱的玉溪烟,要是上档次的就抽中华的,别的消费低,收银员是每月600,像房产局每月一千多,市政府的钱是花不完的,菜价平时猪肉12-15一斤,人们生活还是蛮滋润的,只要他俩月收入加起来达到三千,房子家里给买了的话,就可以生活的很舒服啦。
从该城市地理位置来看,位于合肥市和安庆市中间,属于安庆市的核心区域,其对安庆市整个区域经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外,安徽将重点打造马芜铜宜沿江城市群,必将辐射到该市,对该市经济发展起着拉动作用。
从整个安庆市经济发展现状来看,桐城市经济发展成熟,工业、农业发展都有自身特点和重点。

⑽ 浙江嘉兴桐乡经济怎么样

桐乡是浙江省经济十强县市,在全国百强经济县市中排名第24位。全市拥有各类市场58个,号称市场大市。人均GDP达到了8万元,财政收入43亿元,工农业生产总值336亿元 。
工业经济平稳增长。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60.6亿元,比上年增长7.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700.8亿元,比上年增长3.8%;实现利税42.8亿元,其中利润26.1亿元,比上年增长1.4%和4.6%。着力强化企业帮扶,深入开展“走进企业、破解难题”活动,增值税转型、出口退税等各项税费减免政策全面落实,全年减轻企业负担8.7亿元;建立企业经营状况监测预警和应急体系,设立市镇两级企业经营危机应急资金,出台《鼓励和引导企业并购重组的意见》。推进工业结构调整,制定加快工业转型升级实施意见和工业结构调整转型行动方案,规模以上新能源、新特材料、电子信息、机械制造等新兴产业实现产值88.8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12.7%。继续实施“百家工业企业培育工程”,新增规模企业132家、亿元企业20家,总数分别达到1393家和110家。推进企业技术创新,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6家、省级高新技术研发中心2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实施管理创新工程,培训企业管理人员1234人次;国有资产运行监管体系进一步完善,3家企业完成国有(集体)股权退出。大力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积极推动银企对接,新增企业贷款33亿元;企业上市工作取得突破,双箭集团股票上市申请获得通过。
【现代农业稳步发展】粮食生产有效保障,全年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面积2.1万亩,建成崇福镇联丰村新联塘田和濮院镇红旗漾塘田2个省级粮食生产功能区,全市粮食播种面积39万亩,全年粮食产量18.9万吨。精品农业有序推进,全年实施16个精品农业示范基地提升项目,新增设施农业2200亩,石门湾现代生态农业综合示范区建设启动实施。产业化水平明显提升,新命名市级农业龙头企业3家、市级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3家,新增订单农业1.1万亩。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保障水平明显提升,新增国家认证无公害农产品13个、绿色食品3个、有机食品1个。渔民转产转业工作顺利完成,惠及渔民2267人。。

阅读全文

与桐城工业经济怎么样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宝马改装件去哪里买好 浏览:722
达州到渠县汽车要多久 浏览:748
换的新汽车后挡风多久能干 浏览:682
宝马540怎么切s档 浏览:950
宝马528如何启动 浏览:855
澳门工业企业有哪些 浏览:563
齐鲁工业师范多少名次能报 浏览:929
宝马x1冬季如何取暖 浏览:110
佛山禅城工业区在哪个位置 浏览:545
一个圈一个b是什么车奔驰 浏览:52
奥迪a6停车灯怎么用 浏览:430
汽车空调离子发生器用多久 浏览:160
汽车的aps定位器多少钱 浏览:814
三亚去沅江的汽车站在哪里 浏览:866
怎么用手机打开汽车 浏览:935
奔驰外部照明延迟关闭什么意思 浏览:323
长安汽车在哪个股票交易所上市 浏览:839
汽车内饰全包真皮大概要多少钱 浏览:181
奔驰电动座椅方向怎么匹配 浏览:481
汽车供应链是什么 浏览: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