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工控信息安全与传统信息安全有什么区别工控安全中有哪些知名的安全厂商和设备
工业网络防护对实时性,可靠性的苛刻要求,两害相权取其轻,在安全和实时可靠之间取舍,业主会牺牲安全,这里是信息网络安全。
天地和兴
工控防火墙
工控安全审计平台
工控主机安全防护系统
工控安全管理平台
Ⅱ 工业控制系统安全有哪些测评设备及系统
力控华康是国内最早从事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技术研发的厂商之一,是中国领先的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产品及服务提供商。
力控华康主要产品及服务:
pSafetyLink系列工业网络安全防护网关:实现控制网与管理网之间有效的边界隔离,在确保控制网与管理网之间数据有效通信的前提下,有效地保护控制网免受病毒及黑客的攻击。
ISG系列工业防火墙:通过白名单机制,实现工业协议的有效过滤和控制网的深度防御,提高控制网抵御网络风暴、DDOS攻击及其他恶意攻击的能力。
pFieldComm系列通信转换协议:实现不同工业控制系统数据通信协议向标准通信协议的转换。对于主流的组态软件或实时数据库,如:ForceControl 、InTouch 、IP21、iFix 、PI 、PHD、INSQL等上位机软件,网关支持此类软件的数据断线缓存,以解决由于网络断开或信息阻塞,造成的数据丢失和历史数据不完整问题。
ICG系列工业安全通信网关:实现不同工业控制系统数据通信协议向标准通信协议的转换,同时具备工业防火墙功能。能够有效对SCADA、DCS、PCS、PLC、RTU等工业控制系统进行信息安全防护。
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评估:根据用户的具体系统配置,利用力控华康的专用分析工具,提出用户控制系统信息安全的脆弱性评估报告,并有针对性地给出提高系统信息安全级别的整体方案。
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实验室建设:根据用户的行业特点,为用户搭建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实验室,并搭建真实的攻防环境,为用户提供场景搭建、人才培训等服务平台。
力控华康的主要用户:大庆石化、大庆炼化、乌鲁木齐石化、榆林化工、延长石油靖边能源化工、中海油海上平台、中海油惠州炼化、胜利油田、昆仑燃气、新奥燃气、中国化工集团、潞安集团、鞍钢集团、昆明钢铁、承德钢铁、德龙钢铁、宣化钢铁、青岛钢铁、日照钢铁、宁夏能源化工...
Ⅲ 求问工业控制系统的安全漏洞有哪些
但是随着近年来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工控系统越来越开放,更多的采用通用操作系统、通讯协议和标准,与信息化系统结合也越来越紧密,信息安全的问题也就显得尤为突出,“震网”病毒事件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早在2010年我们就向工信部信息安全协调司提交了“关于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应当引起高度重视的情况报告和相关管理建议”,工控系统在我国已经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主要行业和领域,成为国家关键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但是绝大部分采用国外产品,一旦出现问题往往是灾难性的,造成的损失也是巨大的,因此工控系统的安全问题是关系国家经济安全和战略安全的重要问题。
工控系统包括的种类很多,根据不同的应用环境,大致可以分为设备级、现场级和系统级。设备级和现场级系统大多采用嵌入式的结构,使用专用实时操作系统和实时数据库。由于其计算资源有限,为了保证实时性和可用性,系统在设计时往往无法过多考虑信息安全的需求,从关键芯片到文件系统、进程调度、内存分配等都可能存在安全漏洞。随着设备和现场级系统越来越智能化和网络化,它已经成为重点攻击目标。类似“震网”病毒入侵PLC这种具有很强目的性和专业性的入侵攻击,一旦掌握了系统的安全漏洞,其后果和损失往往是巨大的。在系统级,由于考虑人机交互以及与其它生产管理系统、信息系统的互联,越来越多的采用通用操作系统,例如操作员站一般采用的都是WINDOWS平台,但为了系统的稳定运行,通常现场工程师在系统投入运行后不会对系统平台安装任何补丁,从而使通用操作系统的安全漏洞暴露无遗。
在网络方面,随着TCP/IP 协议和OPC 协议等通用协议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在工业控制网络中,通信协议漏洞问题也日益突出。例如:OPC通讯采用不固定的端口号,导致目前几乎无法使用传统的IT防火墙来确保其安全性。
对于应用软件,一方面随着越来越多的功能要求,工业软件的规模和复杂度不断增大,再加上普遍使用中断和优先级来满足系统实时性需求,带来了软件流程不确定性问题,这些都加大了对软件进行测试的难度。另一方面由于缺少统一的安全防护规范,工业软件普遍存在安全设计缺陷,而应用软件产生的漏洞是最容易被攻击者利用,取得被控设备的控制权,从而造成严重后果。
Ⅳ 工业互联网安全包括什么
工业互联网安全防护内容包括:
设备安全
设备安全包括工厂内单点智能器件、成套智能终端等智能设备的安全,以及智能产品的安全,具体涉及操作系统 / 应用软件安全与硬件安全两方面。
工业互联网的发展使得现场设备由机械化向高度智能化转变,并产生了嵌入式操作系统微处理器应用软件的新模式,这就使得未来海量智能设备可能会直接暴露在网络中,面临攻击范围扩大、扩散速度增加和漏洞影响扩大等威胁。
工业互联网设备安全具体应分别从操作系统 / 应用软件安全与硬件安全两方面出发部署安全防护措施,可采用的安全机制包括固件安全增强、恶意软件防护、设备身份鉴别、访问控制和漏洞修复等。
控制安全
控制安全包括控制协议安全、控制软件安全及控制功能安全。
工业互联网使得生产控制由分层、封闭、局部逐步向扁平、开放、全局方向发展。其中在控制环境方面表现为 IT 与 OT 融合,控制网络由封闭走向开放;在控制布局方面表现为控制范围从局部扩展至全局,并伴随着控制监测上移与实时控制下移。上述变化改变了传统生产控制过程封闭、可信的特点,造成安全事件危害范围扩大、危害程度加深,以及网络安全与功能安全问题交织等。
对于工业互联网控制安全,主要从控制协议安全、控制软件安全及控制功能安全三个方面考虑,可采用的安全机制包括协议安全加固、软件安全加固、恶意软件防护、补丁升级、漏洞修复和安全监测审计等。
网络安全
网络安全包括承载工业智能生产和应用的工厂内部网络、外部网络及标识解析系统等的安全。
工业互联网的发展使得工厂内部网络呈现出 IP 化、无线化、组网方式灵活化与全局化的特点,工厂外部网络呈现出信息网络与控制网络逐渐融合、企业专网与互联网逐渐融合、产品服务日益互联网化的特点。这就使得传统互联网中的网络安全问题开始向工业互联网蔓延,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工业互联协议由专有协议向以太网(Ethernet)或基于 IP 的协议转变,导致攻击门槛极大降低;现有的一些工业以太网交换机(通常是非管理型交换机)缺乏抵御日益严重的 DDoS 攻击的能力;工厂网络互联、生产、运营逐渐由静态转变为动态,安全策略面临严峻挑战等。此外,随着工厂业务的拓展和新技术的不断应用,今后还会面临由于 5G/SDN 等新技术引入、工厂内外网互联互通进一步深化等带来的安全风险。
网络安全防护应面向工厂内部网络、外部网络及标识解析系统等方面,具体包括网络结构优化、边界安全防护、接入认证、通信内容防护、通信设备防护、安全监测审计等多种防护措施,构筑全面高效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
应用安全
工业互联网应用主要包括工业互联网平台与软件两大类,其范围覆盖智能化生产、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等方面。目前工业互联网平台面临的安全风险主要包括数据泄露、篡改、丢失、权限控制异常、系统漏洞利用、账户劫持和设备接入安全等。对软件而言,最大的风险来自安全漏洞,包括开发过程中编码不符合安全规范而导致的软件本身的漏洞,以及由于使用不安全的第三方库而出现的漏洞等。
相应地,应用安全也应从工业互联网平台安全与软件安全两方面考虑。对于工业互联网平台,可采取的安全措施包括安全审计、认证授权和 DDoS 攻击防护等。对于软件,建议采用全生命周期的安全防护,在软件的开发过程中进行代码审计,并对开发人员进行培训,以减少漏洞的引入;对运行中的软件定期进行漏洞排查,对其内部流程进行审核和测试,并对公开漏洞和后门加以修补;对软件的行为进行实时监测,以发现可疑行为并进行阻止,从而降低未公开漏洞带来的危害。
数据安全
数据安全包括生产管理数据安全、生产操作数据安全、工厂外部数据安全,涉及采集、传输、存储、处理等各个环节的数据及用户信息的安全。工业互联网相关的数据按照其属性或特征,可以分为四大类:设备数据、业务系统数据、知识库数据和用户个人数据。根据数据敏感程度的不同,可将工业互联网数据分为一般数据、重要数据和敏感数据三种。随着工厂数据由少量、单一和单向向大量、多维和双向转变,工业互联网数据体量不断增大、种类不断增多、结构日趋复杂,并出现数据在工厂内部与外部网络之间的双向流动共享。由此带来的安全风险主要包括数据泄露、非授权分析和用户个人信息泄露等。
对于工业互联网的数据安全防护,应采取明示用途、数据加密、访问控制、业务隔离、接入认证、数据脱敏等多种防护措施,覆盖包括数据采集、传输、存储和处理等在内的全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
Ⅳ 工业控制系统面临的安全威胁主要有哪些
(1) 心怀不满的在职员工的恶意行为
这些人了解工艺,能够接触到各种设备,但是计算机能力一般。恶意操作也许就是激情而为,事后希望能够掩饰破坏行为。
(2) 无特殊需求的黑客
这些人计算机能力较强,但是难以直接接触到各种设备,对工厂情况了解不多,很多可能只是因为好奇、偶然性的行为对工控系统进行破坏,对破坏行为和过程不一定要掩饰。
(3) 心怀不满的离职员工恶意行为
这些人了解工艺,不一定能够接触到各种设备,但可能利用制度漏洞在离职后仍然保有网络接入或直接接触设备的可能,计算机能力一般,对破坏行为希望能够掩饰。2000年,澳大利亚水处理厂事故。
(4) 经济罪犯的恶意行为
目标明确,希望劫持控制系统后换取经济利益。2008年,黑客入侵南美洲电力勒索政府事故。
(5) 恐怖分子的恶意行为
目标明确,希望劫持控制系统后造成重大社会影响。2019年,委内瑞拉电网断电事故。
Ⅵ 工业控制系统的几个指标:安全性,可靠性和可用性
1. 安全性(safety):免除不可接受的风险影响的特性。我认为安全性来自两方面:系统在正常运行下的安全性(即逻辑上的错误,又叫功能安全)和故障(失效)下的安全性。安全控制系统中逻辑上的错误是要坚决杜绝的(百分之百没有也是不现实的),在铁路行业中有专门的检测机构进行测试,其实质是遍历测试,测试所有可能的情况;故障安全是指故障时设备应导向安全状态。
安全性是以防止人生伤亡和财产损失为目的。
安全性评价比较常用的是安全完整性等级(SIL),根据安全要求的不用共分为四个等级。国内石化行业用的是SIL3,铁路和轨道交通用的是SIL4。
在硬件上例如会采用动态电源、硬件表决、诊断、回采等技术来提高安全性;软件上例如软件表决(避错技术,例如三取二,二取二等)、通信数据的严格检验、命令间的相关性小、模拟量的裁决:平均值,平滑滤波等。
2. 可靠性(reliability):指系统或元件在规定条件下,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可靠性以维护系统的功能正常执行为目的。
对可靠性的评价一般用平均无故障时间(MBTF)。
质量是可靠性的基础,规范的质量检查及软件工程都是可靠性的重要保障。此外,
在硬件上应注意元器件的选择和使用、机械环境设计考虑、电磁兼容设计考虑等。
在软件上有N版本程序设计、恢复块等技术。
在系统级别有失效模式分析(FMEA),故障树(FTA)等技术。
3. 可用性(availability):在要求的外部资源得到保证的前提下,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刻或时间区间内处于可执行规定或恢复功能的能力。
可用性以系统故障后(或局部故障)对业务的影响最小为目的。
对可用性的评价可用平均修复时间(MTRF)衡量。
最常用的提高可用性的方法为冗余(容错技术),例如三重表决系统(三取二)、二乘二取二等,这些系统兼顾了安全性和可用性。
这三个指标的关系:
下面通过几个假设再阐述一下这几个指标的关系:
上面已经提到安全性包括正常工作时的安全性和故障时的安全性,这里面只讨论故障安全,
1. 假设系统的可靠性为百分之百。这时即使系统故障不会导向安全,那也是安全的,所以说系统的可靠性越高,系统越安全(这只是一个相对概率);即使可用性差,即MTRF很大,那也没有问题,因为可靠性百分之百。
可靠性关注的是少出故障。
2. 假设系统的可用性是百分之百。那即使系统的可靠性不高对用户造成的影响也较小,例如通过冗余来提高系统可用性,即冗余的实现是百分之百OK的(因为可用性为百分之百),当系统出现可靠性问题(故障)时自动切换到冗余系统,不会影响用户的可用性,也相当于提高了整个系统的可靠性,当然,如果切换到冗余系统后原系统不修复的情况下发生故障则会导致系统瘫痪(即共模故障),所以说低可靠性会导致低可用性;同样,较好的可用性会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可用性关注的是故障后对业务的影响程度。
3. 假设系统的安全性是百分之百。这时对可靠性的要求会有一定程度的降低,毕竟安全问题才是最大的问题。对可用性会提高,因为系统故障时带来的后悔严重程序较小。
安全性关注的是故障后的后果。
4. 其实这三个指标并不是所有时候都成正比关系的,有时会牺牲一个指标来满足另一个指标。例如在三取二系统中,降级模式有两种3-2-1-0和3-2-0,在第二种降级模式中,如果只有一个模块则系统是不能工作,因为已经无法表决了,即为了保证安全性降低了可用性;而第一种降级模式中则可工作,即牺牲了安全性降低了可用性。
5. 绝对(百分之百)可靠、可用和安全的系统是不存在的,所以在系统设计时要权衡这几着之间的关系。
Ⅶ 工业控制通信协议有哪些
工业控制通信协议有CANBUS、MODBUS、profibus等。
简介:
1、作为ISO11898CAN标准的CANBus(ControLLer Area Net-work Bus),是制造厂中连接现场设备(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等)、面向广播的串行总线系统,最初由美国通用汽车公司(GM)开发用于汽车工业,后日渐增多地出现在制造自动化行业中。
2、Modbus是由Modicon(现为施耐德电气公司的一个品牌)在1979年发明的,是全球第一个真正用于工业现场的总线协议。
ModBus网络是一个工业通信系统,由带智能终端的可编程序控制器和计算机通过公用线路或局部专用线路连接而成。其系统结构既包括硬件、亦包括软件。它可应用于各种数据采集和过程监控。
3、PROFIBUS,是一种国际化.开放式.不依赖于设备生产商的现场总线标准。PROFIBUS传送速度可在 9.6kbaud~12Mbaud范围内选择且当总线系统启动时,所有连接到总线上的装置应该被设成相同的速度。广泛适用于制造业自动化、流程工业自动化和楼宇、交通电力等其他领域自动化。PROFIBUS是一种用于工厂自动化车间级监控和现场设备层数据通信与控制的现场总线技术。可实现现场设备层到车间级监控的分散式数字控制和现场通信网络,从而为实现工厂综合自动化和现场设备智能化提供了可行的解决方案。
Ⅷ 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属性包括哪些
您好,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
我们通常将安全分成三类,即功能安全、物理安全和信息安全。功能安全是为了达到设备和工厂安全功能,受保护的安全相关部分必须正确执行其功能,而且当失效或故障发生时,设备或系统必须仍能保持安全条件或进入到安全状态。物理安全是减少由于电击、着火、辐射、机械危险、化学危险等因素造成的危害。
信息安全是指通过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手段,使计算机系统的硬件、软件、数据库等受到保护,最大可能不因偶然的或恶意的因素而遭破坏、更改或泄密,系统能够正常运行,使用户获得对信息使用的安全感。信息安全的目的是保护信息处理系统中存储、处理的信息的安全,其基本属性有:完整性、可用性、保密性、可控性、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