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合肥工业大学王牌专业 比较好的特色专业名单
一、合肥工业大学王牌专业介绍 省级特色专业:生物技术、口腔医学、护理学、临床医学(康复医学)、卫生检验与检疫、公共事业管理、麻醉学等
国家重点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
安徽省重点学科:机械工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思想政治教育、机械电子工程、矿床学、岩石学、矿物学、食品科学、计算机应用技术、工程力学、构造地质学、材料物理与化学、建筑设计及其理论、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结构工程应用化学、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岩土工程、化学工艺、环境工程、企业管理、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车辆工程、材料学、精密仪器及机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材料加工工程、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信号与信息处理、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结构工程
二、合肥工业大学简介
合肥工业大学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教育部、工信部和安徽省政府共建高校,国防科工局与教育部共建高校。学校创建于1945年,1960年被******批准为全国重点大学。刘少奇、朱德、董必武、陈毅、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先后来校视察指导工作,邓小平同志在1979年亲笔为学校题写了校名。2005年成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09年成为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2017年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行列。
学校深怀“工业报国”之志,秉承“厚德、笃学、崇实、尚新”的校训,以“培养德才兼备,能力卓越,自觉服务国家的骨干与领军人才”为人才培养总目标,形成了“工程基础厚、工作作风实、创业能力强”的人才培养特色。学校培育践行“爱国爱校、笃学问道、团结合作、尽己奉献、追求一流”的校园文化,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高。学校已经成为国家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合作交流的重要基地。
学校坚持依靠教师办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已拥有一支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中组部“*”领军人才、“*”教学名师、教育部“*”特聘与讲座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级教学名师、长江青年学者、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青年拔尖人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等百余人各类高层次人才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学校重视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目前在校全日制本科生3.2万余人、硕士和博士研究生1.3万余人,拥有全国大学生“小平科技创新团队”2个,学生在“互联网+”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与“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各类赛事中取得包括金奖在内的一系列优异成绩。学生桥牌队多次代表中国青年队参加国际比赛并取得优异成绩;大学生艺术团多次参加“五月的鲜花”全国大学生文艺汇演。
学校现有4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3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学校先后入选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首批试点高校、全国首批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试点单位、“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教育部首批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
学校现有16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其中包括3个国家重点学科和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3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1种专业学位授予权;现有(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和国家工程实验室各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5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3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和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各1个。
学校坚持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国际学术前沿,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重大仪器专项等项目上不断取得突破,多项成果在国家重点工程和国防工程中得到应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规模位居全国高校前列,先后获得多项国家科学技术奖、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等重大奖项。
学校与美国、俄罗斯、德国、英国、法国和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五十多所世界知名大学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每年与多所国(境)外大学开展合作办学和学术交流。学校现有来自五十多个国家的留学生在校学习。
学校在安徽省省会合肥市设有屯溪路校区、翡翠湖校区、六安路校区和 合肥工业大学 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在安徽省宣城市设有 合肥工业大学 宣城校区。学校先后荣获第四届全国文明单位和首届“全国文明校园”等多个荣誉称号。
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招生办电话
合肥工业大学双一流学科有哪些 附重点专业学科名单
合肥工业大学邮编 附地址和介绍
合肥工业大学有几个校区
合肥工业大学教务处电话
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高考录取通知书什么时候发放-快递查询入口
合肥工业大学高考录取通知书什么时候发放-快递查询入口
合肥工业大学是一本吗 是一本还是二本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新生开学报到时间及入学考试军训转专业指南须知
合肥工业大学新生开学报到时间及入学考试军训转专业指南须知 ;
Ⅱ 合肥工业大学
是211大学,同时也是现在的双一流大学中的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位于安徽省合肥市,主要是在工程类以及其衍生的专业里面有比较强的实力,其中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而机械设计及理论,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也属于重点学科。学校一共有16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属于以工程类见长的综合性重点大学。
Ⅲ 合肥工业大学仪器类(智能感知)是干什么的
是提升测量智能化水平的“人工智能+X”复合特色专业,满足社会对智能感知、智能处理、智慧控制等多核心技术领域的人才需求。本专业合理应用电子、计算机、人工智能、机械、自动控制、通信、信息处理等各专业领域知识。
开设课程 :
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联网概论、电路分析基础、信号与系统、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工程电磁场、通信原理、计算机网络、现代通信网、传感器原理、嵌入式系统设计、无线通信原理。
无线传感器网络、近距无线传输技术、二维条码技术、数据采集与处理、物联网安全技术、物联网组网技术等。
学科建设
截至2018年1月,学校有3个国家重点学科(其中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个)、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7个省级重点学科。
1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6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工程博士专业学位授权,3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2种专业学位类别,工程硕士专业领域25个。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机械工程、地质学、仪器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材料科学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软件工程、土木工程。
以上内容参考 网络-合肥工业大学
Ⅳ 合工大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的介绍
合肥工业大学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以安徽省、教育部、工业与信息化部为共建主体,合肥市、合肥工业大学为承建主体,省内外骨干企业为协同创建主体。研究院以“服务区域经济,服务本土企业,服务技术创新,服务学科建设”为宗旨,建成“立足合肥、面向安徽、辐射全国”的智能制造技术创新平台、成果培育与转化平台、高端人才培养引进平台、国际交流合作平台,成为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新型产业研究院,成为智能制造产业发展的引擎、具有国际影响的智能制造成果转化基地和产业孵化基地。1确立优先发展高端智能装备、新材料及制造工艺、新能源与节能技术和智能信息技术与产品4大重点领域及平台,优先建设智能制造技术服务研究中心、产品检测分析服务中心、产品设计服务中心和公共计算服务中心等4大公共技术研发服务中心。
Ⅳ 合肥工业大学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到底属不属于合肥工业大学啊急—求合工大或者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的回。
属于合肥工业大学,就像科大的先进设计研究院一样,下属研究院嘛,你是准备调剂吧,感觉这个比较不错,录取了以后是去那边相当于产学研一体学习模式
Ⅵ 合肥工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计算机科学技术专业2021级新生有多少
2300多人。
合肥工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合肥工业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是合肥工业大学的二级学院。
学院的前身是创建于1958年的无线电工程系,1996年由原计算机与信息系、计算中心和微机所组成学院,更名为合肥工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
据2018年10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设有4系、6个本科专业;有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学术学位一级学科博士点、7个学术学位二级学科博士点、3个学术学位一级学科硕士点、6个学术学位二级学科硕士点、3个专业学位授权领域;共有教职员工239人,在校学生4600余人。
Ⅶ 合肥工业大学在哪
安徽省合肥市屯溪路193号。
合肥工业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教育部、工信部和安徽省政府共建高校,国防科工局与教育部共建高校。学校创建于1945年,1960年被中共中央批准为全国重点大学。学校在安徽省省会合肥市设有屯溪路校区、翡翠湖校区、六安路校区和合肥工业大学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在安徽省宣城市设有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学校先后荣获第四届全国文明单位和首届“全国文明校园”等多个荣誉称号。
Ⅷ 合肥工业大学的合肥校区和宣城校区有什么区别
整体的师资水平,单位建校面积,招生学源,设师水平不在同一水平线上。差的太多了。感觉把江南分校不如放在芜湖还比较稳妥。
合肥工业大学 :211、双一流高校,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教育部、工信部和安徽省政府共建高校,国防科工局与教育部共建高校;被誉为 汽车 行业的 黄埔军校。
学校在安徽省省会合肥市设有屯溪路校区、翡翠湖校区、六安路校区和合肥工业大学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在安徽省宣城市设有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
作为安徽省内仅次于中国 科技 大学的合肥工业大学,其实对于安徽考生来说,更加的照顾有加,也更加重要。实在是中科大每年招生人数太少啊。
但和中科大同处合肥,使得合肥工业大学的生存空间无形中就会受到挤压,这也是不争的事实。没看中科大扬言要在苏州建设国际校区,安徽省内立马表态,要举全省之力,全力以赴支持中科大。说实在的,假设你是合工大,又该咋想?
也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合工大主动走出合肥,创建宣城校区。
这里首先说明一点,大学的不同校区,其毕业生的待遇是完全相同的。(这点上和分校是不一样的)
一般都会强调 “三个相同”:同管理、同要求、同待遇。 最简单的一点,毕业生毕业时,发放的毕业证是完全一样的,比不会显示是哪个校区就读。(这点国内目前只有哈工大深圳注明深圳校区)
至于说 合肥校区和宣城校区有什么区别 ,个人认为,主要有三个方面:
1、地理位置不同,合肥校区位于合肥,而合肥市属于安徽省会,也是安徽省内发展最好的城市。而宣城则是安徽省的地级市,宣城地处安徽省东南部,东临浙江省杭州、湖州。实话实说。从城市地位和经济发展水平上,和合肥差距还是挺大的。
2、学校设施上面有差异。作为老牌重点大学,合工大扎根合肥多年。在合肥,该置办的,基本上也都置办了: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4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3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而这些大型家当是几十年逐步积累,一点一滴地从无到有发展起来的。这些东西,不是2012年才投入使用的宣城校区,在短时间内可以立马值班齐备,迎头赶上的。
3、录取分数的差异。由于合肥校区和宣城校区存在上述两点差异,导致学校在招生时候,宣城校区的录取分数,要比合肥校区整体上会低上5-10分。
当然了,随着近十年间,合肥工业大学在宣城校区的持续不断投入,以及宣城市政府对于学校的大力支持,宣城校区也迎来了比较好的发展。两个校区之间的这种差距是在逐渐缩小的。
期待未来的宣城校区会越来越好,也期待合肥工业大学,这所号称“ 汽车 行业的 黄埔军校”的老牌名校, 能够在国内 汽车 行业井喷式发展的大浪潮下,越来越好。
不必问了,差距太大。不要选择。
Ⅸ 合肥工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的专业设置
物联网工程专业
物联网工程专业是教育部为服务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而开办的新型专业,覆盖计算机、控制、通信技术(3C技术)和电子、信息安全、系统工程等多个领域。合肥工业大学是全国首批获准开办物联网工程专业的三十所高校之一,该专业已被列为国家级特色专业,重点培养能够运用嵌入式智能技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等,进行信息感知、无线传输、数据存储和处理及应用等方面知识能力的系统工程型和创新性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电路与电子技术、数字逻辑、数据结构与算法、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网络、嵌入式系统、传感器及自动检测技术、RFID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原理及应用、无线通信原理及应用、计算机控制技术、3S技术等。
本专业毕业生将掌握计算机软件和硬件、计算机网络、无线传感器网络、物联网应用系统设计等方面的知识能力,可从事计算机、网络、通信、控制等领域的科学研究,银行、通信、邮电、IT企业、政府机关、军事国防等行业或部门的嵌入式系统、物联网应用系统等方面的设计、开发、应用和管理工作,也可在高等院校从事相关的教学、科研等工作。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已成为现代社会信息化发展的一门关键学科,并已渗透到管理和通信等各个学科领域、生产制造和银行邮电等各行各业、政府机关和高校院所等各个部门,为科学研究、生产与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我校计算机专业是学校特色专业,具有雄厚的师资、学科和科研条件,长期的办学积淀形成了本专业软、硬件并重,面向计算机及网络系统的开发和应用,培养计算机科学技术与应用方面的工程应用型及应用研究型和创新型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办学特色。
本专业是学校特色专业,现设有四个方向,即软件工程方向、分布式控制与嵌入式系统方向、动漫方向和网络工程方向。主要专业课程有:电路分析基础、电子技术、数字逻辑、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微机原理与汇编语言、编译原理、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网络、软件工程、嵌入式系统、数字媒体技术等。本专业与金山软件公司和工大高科公司(年产值近2亿)等企事业建立了稳定的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成才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累计完成省部级以上课题32项,各类横向项目7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20余项,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4项。在学术刊物和学术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380余篇,出版专着6部,全国性统编教材9部,其它各类教材45部。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教育部及安徽省级科研项目多项。
现有教师83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0名,教授14名,副教授28名,具有博士学位12人,博士后1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占88%以上。
通过本专业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机软件、硬件和计算机网络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具有将计算机应用于控制、管理、通信、辅助设计与制造、信息处理等领域的能力。本专业学生长期以来在各种各样的国际国内科技创新等能力竞赛,如全球ICPC程序设计大赛、全国智能车控制竞赛、全国“挑战杯”大学生创业竞赛等活动中取得了突出成绩,形成了鲜明的特色。本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高,可从事计算机等领域的科学研究,银行、通信、邮电、IT企业、政府机关、军事国防等行业或部门的计算机软硬件及网络系统的设计、开发、应用和管理,也可在高等院校从事相关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电子信息工程
本专业始于1958年建立的无线电技术专业,是合肥工业大学的特色专业,覆盖电子工程、信息工程、通信技术等多个领域,培养掌握电子电路、信号处理理论与技术、计算机技术,具有信息采集、传输、处理及应用、计算机应用等方面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现有教师32人,其中具有正高职称的教师5人,具有副高职称的教师15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0人,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16人。博士生导师4人。
主要课程有:电路分析基础、电子线路系列课程、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电磁场与电磁波、微波技术基础、微机原理、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程序设计系列课程、信息论与编码、通信原理、电子测量技术、电视原理等。通过本专业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子电路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测控技术和信息采集、传输、处理和应用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并具有较强的知识更新和工程实践能力。
本专业分为信号与信息处理、微波传输与射频识别、计算机测量与控制、网络与通信等方向。学生毕业后能从事电子技术、网络与通信、雷达、广播与电视、电子仪器与仪表等行业中电子系统、设备的研发、设计、制造工作及高等院校和研究所的教学、科研等工作。
通信工程
通信工程专业是当今社会的热门专业之一。为了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通信工程专业的高级专门人才。在所设置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验课、课程设计、生产实习及毕业设计选题等教学环节上,注重加强学生的基本素质,专业知识以及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积极跟踪通信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实时调整课程体系,保证“基础课精深,专业课宽新”的目标。
主要课程有:电路分析基础、电子线路系列课程、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电磁场与电磁波、微波技术基础、微机原理、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要求掌握在较宽范围内适应于信息产业的、系统的、较为深厚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典型电子电路与系统的工作原理、设计与计算方法;掌握信号的产生、传输和处理技术及信息传输与处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有通信电路与系统的研究和开发能力;掌握计算机应用所必需的软、硬件知识;具有系统工程的初步知识和较强的科学实验、分析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适应科技发展的应变能力和较强的外语阅读能力,一定的听、译、写作能力;具有初步的文献检索、情报信息方面的能力和初步的技术经济分析与评价、生产组织管理与协调能力。
本专业培养的毕业生可从事于:1、 通信工程系统部件和设备的设计和制造;2、 信息采集、传输与处理方面的研究和开发;3、 通信网络的开发、维护与应用;4、 计算机网络的开发与计算机应用方面的工作。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覆盖电子工程、微电子技术、信息处理、计算机应用等多个领域。
主要课程有:电路分析基础、电子线路系列课程、计算机系列课程、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信息论与编码、通信原理、微电子概论、集成电路设计、智能信息处理等。通过本专业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子电路技术、集成电路设计技术和信息采集、传输、处理和应用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并具有较强的知识更新和科学研究能力。
本专业分为智能信息处理、数字信号处理集成电路设计、微波技术应用、嵌入式系统等方向。学生毕业后能从事信息采集、传输、处理等方面的研究和电子信息产品、系统的开发,数字信号处理集成电路的设计,计算机网络与计算机应用方面的工作,以及高等院校和研究所的教学、科研等工作。
信息安全
步入二十一世纪,我国的信息产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信息已成为整个社会的重要资源,计算机网络则成为信息传输的重要载体。然而网络和信息系统的安全隐患日渐突出,如高科技犯罪、泄密、黑客入侵、病毒侵扰等。因此,国家已将信息安全列为今后十年优先发展的领域。本专业是由计算机、电子信息等领域相互渗透而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该专业主要培养从事计算机网络、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等领域的信息安全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有:电路分析基础、电子技术、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结构、微机原理与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网络、网络程序设计、密码学概论、信息论与编码、网络安全概论和计算机安全等。本专业与金山软件公司和合肥工业大学网络中心等企事业单位或部门建立了稳定的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成才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
主持和参与科研项目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973前期项目子模块、广东省产学研究项目、国家创新基金项目、安徽省科技厅转移计划项目、地方与企业合作项目等多项。现有教授1人,副教授5人,硕导5人,博士2人,在读博士4人
通过本专业的学习和实践,毕业生可在银行、通信、邮电等企事业单位和政府机关及军事国防等部门从事计算机及相关信息领域的安全性分析、研究和设计以及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设计、开发和管理等工作,也可在高等院校和科研部门从事相关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电路与系统
1.学科(专业)代码:080902 获得授权时间:1986年
2.学科(专业)简介:
本学科在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与测试、通信电路与系统、网络理论及应用、信号检测系统等研究领域具有特色。完成国际合作、国家级、省部级及各类横向课题共43项总经费近1000万元。获省部级科技奖励11项,发表论文400多篇,出版专着、教材6部。学术梯队有正高职5人,副高职10人。
3.主要研究方向:
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与测试;通信电路与系统;信号检测系统;网络理论及应用。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本一级学科下设计算机系统结构(081201)、计算机软件与理论(081202)和计算机应用技术(081203)3个二级学科。本学科1978年开始招收和培养研究生,1981年获计算机应用技术硕士学位授予权,1986年获计算机应用技术博士学位授予权,1995年获计算机软件与理论硕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获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10年获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计算机应用技术学科1987年被评为机械部重点学科,2001年被评为安徽省级重点学科。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学科2008年被评为安徽省级重点学科。本学科在分布式控制技术、人工智能与模式识别、嵌入式系统与Soc、图形学与计算可视化、软件工程、网络工程、信息系统开发理论和方法及环境等方面具有较强的实力,在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在分布式控制和高可靠性系统方向上处于国内一流发展水平。已累计承担包括国家973、863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省部级以上课题50余项,各类横向项目10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和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30余项,分别于1996年和2007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具有计算机应用技术博士授予权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
主要研究方向:分布式控制技术;人工智能与模式识别;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软件工程与环境;计算机图形学与计算机辅助设计;嵌入式系统与Soc。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可胜任计算机科学研究、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教学、科研,计算机软硬件及网络系统设计开发和应用等方面的工作。
信息与通信工程
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下设通信与信息系统(081001)与信号与信息处理(081002)2个二级学科。本学科自1983年开始招收和培养研究生(信号、电路与系统专业),1986年获信号与信息处理硕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获信号与信息处理博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获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10年获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信号与信息处理学科2001年被评为安徽省级重点学科。本学科在数字图像分析与处理、信号检测与处理、多媒体信息传输与处理、智能信息处理、DSP技术及应用、数字通信技术等领域具有特色。完成国际合作、国家级、省部级及各类横向课题共95项总经费近4000万元。获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励12项,发表论文500多篇,出版专着、教材16部。
主要研究方向:数字图像分析与处理;信号检测与处理;多媒体信息传输与处理;智能信息处理;DSP技术及应用。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具备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创新意识,能够从事通信、信息与电子系统的基本理论与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