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安徽省的主要产业是什么
汽车及工程机械
汽车及工程机械是安徽最大的工业行业,目前工程机械行业在全国排名前3位,汽车产销量在全国排名第6位。叉车、挖掘机、豪华大客车、客车底盘、快速液压机、大型潜水电泵、农用运输车、汽车及摩托车仪表、立式加工中心、活塞环、滤清器等一批产品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产量位居全国前列。
特别是安徽省的汽车行业近两年发展迅速,已成为全国汽车工业增长最快的省份之一。在产量快速增长的同时,产品体系也由单一的载重汽车发展到客车及底盘、轿车、轻微型载重汽车、商务车、专用汽车等系列产品,涌现出江淮汽车、奇瑞轿车、安凯汽车、合肥昌河、星马专用车等国内知名生产企业和企业集团,形成了一定的竞争优势。江汽集团客车底盘是中国质量最好、市场占有率最大的产品,安凯集团的安凯客车位于世界顶级客车之列,合肥现代客车在中国中档客车中有着较好的性能价格比,奇瑞轿车、瑞风商务车都畅销全国各地。
家电
安徽家用电器行业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拥有美菱、荣事达、海尔、美的、科龙、西门子、日立、三洋等一批知名企业。2005年,安徽省家用电冰箱产量530万台,居全国第3位;家用洗衣机产量441万台,居全国第3位;彩色电视机产量333万台,居全国第6位;房间空调器515万台,居全国第4位。
电子信息
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是安徽重要的新兴产业。主要产品有军民用雷达设备、微型计算机、电视机、电子仪器、聚丙烯电工膜、半导体分立器件、电子元件、录音机电机、磁性材料等。出现了一批有一定规模和特色的重点企业,如合肥海尔、安徽康佳、芜湖实达电脑、安徽铜峰电子、铜陵三佳电子、中科大讯飞公司等。形成了一些独具优势和特色的电子基础材料基地,如铜陵的电工薄膜和电子铜材、马鞍山的磁性材料、安庆的电子陶瓷、淮北的电子铝箔等。特别是铜峰电子(集团)公司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电容器薄膜和薄膜电容器生产基地,是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中国电子元器件百强企业。
软件业发展迅速。已有各类软件企业100多家,从业人员1万多人,建立了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品开发基地——合肥软件园、芜湖软件园,已开发出一批具有国际国内领先水平的软件产品。中科大讯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已被国家科技部认定为“国家863计划成果产业化基地”,汉语语音合成技术世界领先。
新型建材
安徽新型建材工业主要产品为新型墙体材料,以塑代木、以塑代钢的PVC、PE、PP-R等型材和管材,及各类室内装饰装修材料等。化学建材年产量达31万吨,在全国处于首位。形成了一批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的新型建材骨干企业,如海螺型材、国风塑业、安徽百通、芜湖华亚等,其产品在国内市场上享有很高知名度,市场占有率名列前茅。
能源及原材料
安徽省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已形成能源、建材、冶金、有色、化工五大基础产业,是国家级的原材料工业基地和能源供应基地。两淮煤矿(淮南、淮北)是中国南方最大的煤炭生产基地,马钢是我国重要的钢铁生产基地,铜陵是我国重要的铜冶炼和加工基地。
B. 安徽省有淮南市吗
当然有啦,淮南包括田家庵区,谢家集区,潘集区,八公山区,大通区以及凤台县。淮南是重要的工业城市,以煤炭,电力为支柱产业,是华东电网的重要保证。上海世博用的许多电都是淮南输送的.淮南位于安徽省中部偏北,东与滁州市的凤阳、定远县毗邻,南与合肥市的长丰县接壤,西南与六安市的寿县、霍邱县相连
C. 安徽的主要产业是什么
安徽的主要产业是农产品生产、工业和消费品零售业。
2018年,安徽省粮食种植面积7316.3千公顷。油料种植面积520.2千公顷,增加1.9千公顷。棉花种植面积86.3千公顷,减少1.8千公顷。蔬菜种植面积652.2千公顷,增加24千公顷。稻渔综合种养面积160万亩,增长77.8%。净增“三品一标”农产品1114个。
2018年,安徽省的工业结构持续优化,全年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2%,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22.6%;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6.1%,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29.5%,2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工业总产值增长16.6%。
2018年,安徽省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100.1亿元,比上年增长11.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4%。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9731.8亿元,增长11.3%;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368.2亿元,增长12.9%。
(3)淮南市主要工业产业有哪些扩展阅读:
安徽省矿产种类较全,截至2011年,全省已发现的矿种为158种(含亚矿种)。查明资源储量的矿种126种(含普通建筑石料矿种),其中能源矿种6种,金属矿种22种,非金属矿种96种,水气矿产2种,探明储量的67种,煤、铁、铜、硫、磷、明矾、石灰岩等38种矿产储量居全国前10位。
安徽省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截至2012年,有高等植物4245种,占全国种数的14.2%,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植物6种,二级保护植物25种。
D. 淮南市山南新区的工业园区叫什么名字
名称是淮南高新技术开发区.山南最重要的产业带就是合淮工业走廊.至于条件.山南的定位就是淮南的轻工业中心.入驻高新区基本都是低碳产业.山南现在建设的是一期15平方公里的核心区.我来简单介绍下山南新区目前的建设情况
“山南新区目前建设的项目分为四类“房地产.体育文化产业.高新技术.市政工程"
到目前为止山南新区开工项目均集中在一期15平方公里.
房地产项目有"金地艳澜山.西湖春天.广弘城.山南印象"
体育文化类产业"山南新区人民公园[正在进行地下人防工程].志高动漫产业园一期[主题公园部分].淮南二中.安徽理工大学新校区.淮南科技馆[已经进入主体施工].
高新技术[山南基本都是轻工业]" 淮南高新技术开发区共分四期开发[一期7.8公里的路网建设已经基本完成.省里刚刚通过对高新技术开发区申报省级开发区的计划.高新技术园一期确定入驻企业大约为23家.其中有华硕电脑.中铁集团.明尼苏达矿业制造.法国天然气.朗讯科技等.]下一步高新区将相继进入各企业厂房建设.预计到明年下半年签约企业将逐渐入驻.国内第二个煤化工检测中心.
市政工程"淮南新ZF.WJ支队新营区.三和农贸市场.市政务中心.国投新集园区.
2010 年山南新区将进入大建设期.在今年年初的安徽地产大会上.山南的15块地已经找到买家.今明两年也是一期核心区初步成型的攻坚之年.ZF直接投资将超过 80亿.银行贷款及城投平台融资也将超过94亿.还有相关工程带动的后期经济效.今明两年山南新区投资将不低于220亿.
正在筹备中.7月份以后将开工的项目"淮南科技服务大厦.淮南迎宾馆[矿务局宾馆的延伸].东方医院.山南美食城.淮河文化产业园等等"
再说下淮南为何要东进南扩“西北部发展不好【尤其是北部】有几个原因。一来周边的几个地级市发展实在不行。加之淮南不能沿淮河发展。区和区之间断带太大。离主城区又太远。大力发展得不偿失。淮南更不能在反复的拆建中耗费财力。西北部需要改变。需要大变。但就淮南的情况而言。未来城市的主方向还是在东南部。田区自然不用说。未来5--8年内还会是淮南的主城区。大通这个淮南的百年老矿区。资源枯竭后转型也做的很好。经济开发区也正在以国家级为未来目标。虽然现在这样谈还为时过早。但已经有了好迹象。未来大通还有一座高速铁路和两条高速公路。前景不错。山南。这是一块处女地。空气清新没有污染。面积也够大。完全可以打造淮南未来的现代化城区。淮南是只有靠自己独立发展的城市,自身城市的力量毕竟有限,但淮南是个有梦的城市。就必须要向前看。离淮南最近而且有影响力的城市那就是安徽的第一极--省会安徽。安徽也可以说是国内省会城市和省内地级市差别最大的地方。当然还有湖北。但不管怎么说。对接合肥总比去妄想长三角实际的多。现在省内有两个重要的城市带。皖江城市带。省会经济圈。
将来淮南的产业分布是淮河以北是重工业(主要是煤电化),山北淮河以南是加工制造业和服务区,山南是低炭产业。对于淮南城市加速转型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山南规划大多都是高新技术产业.山南是淮南为数不多可以科学合理规划城区的一片地方. 更不可能在老城区的拆拆建建中耗费自己的财力.我们要看这个城市的方向是什么样的?如果我们不建山南,我们有能力向外界很清晰直接的展示我们城市形象吗,让他们很直观的看到这个城市的未来吗?如果我们这个城市继续蜗居在老城区,你有信心超越周边城市吗.点点滴滴方能汇成江河,我们今天必须坚持而又有力地走下去,毕竟,今天就是明天。 这个时候停止建设山南只会给一些人扣上决策失误的帽子.淮南把山南作为城市建设的新思路也是完全可行的.开辟新的思想,这才是关键所在.东进南扩也符合淮南一主两翼的未来城市思路.
首先老城区也不是投几十个亿改造就能怎么样的.
最折中的办法就是老城区一点点的改造.新城区也是不可能放弃的.
如果象有些人盼望的那样,ZF对我市的建设只停留在老城区,可以遇见淮南的未来是什么吗?工业发展不了的同时,商业也只能原地踏步,房价会更高,更多有钱的淮南人离开这个看不到希望的城市,当国家这轮经济大发展过去以后,那时的淮南将会更苦。
新区的建设在投资的同时,就是在为淮南长期发展打基础,有了山南隧道的开通山南的土地才值65万|亩,同样有了山南新区的建设亮点,才有可能引进外资和国家资金的支持,大家总是怕ZF欠钱,仿佛ZF不欠钱大家就有的分似的,任何一个国家和城市老百姓发财都不可能是ZF分的 ,但离不开ZF给百姓搭建平台和创造条件,美国人有钱但ZF财政每年都是赤字。
山南新区的建设吸引外资拉动淮南经济指标我们不去考虑它,但增加就业,改善居住环境,提高淮南的影响力跟我们每个人有关联的。在加快合淮旅游一体化的今天,淮南就应该多点其他城市没有的亮点出来,否则谁愿意过来?城市的发展必然会带来阵痛,必然会有各种不同的看法,大家能在这平等的交流就是社会的进步,当城市发展了,真正受益的是这个城市的人民.建设的超前与民生的发展是不矛盾的,只是要兼顾眼前和长远的关系.我个人支持淮南的大建设,我们过去落后了,这次金融危机后,国家的政策对我们奋力赶上有利.
淮南的城市格局怎样淮南人都明白,老的城市格局已经完全不适应未来城市发展的需要,这才催生出山南新区.有些人反对合淮同城这个概念,总觉得合肥抢尽了风头,跟着合肥走有点非要抱人家大腿的感觉,这些未免有点小家子气了。dxp说得好:发展才是硬道理,只要有利于淮南的发展,淮蚌一体也好,合淮同城也罢有什么好反对和质疑的呢?合作共赢,既然合肥是安徽发展的第一极,那就该向合肥靠拢,本质上跟融入长三角又有什么差别呢?淮南的投资环境和招商环境不佳,这点我严重同意,这也是制约淮南发展的一个毒瘤。可这些似乎不该作为反对山南新区建设的理由吧?相反,山南新区建设恰好有利于改善我市的投资环境,且在具体规划中高兴技术产业,是作为一个重头戏提出的,而不是一些人理解的仅仅是房地产开发和地皮炒作一,当初市zf从九龙岗搬到洞山时,遇到的是很多人反对,
二,当初市长宋长汉修建洞山路时遇到的很多人的反对.
三,当初市zf将处于东城大市场的市商业区转移到现在的龙湖路时遇到的是很多人反对.
现在回过头来看一看,当时的这三项决策遭受到方方面面的反对的压力,但是zf还是挺了过来,将原来的百分之九十多的人员反对变成了现在的百分之九十多市民的称赞和支持,目前市委市zf高屋建瓴,将市委市zf搬到山南,却遭受到目前的很大的压力,就现实来说,我们不得不承认,山北的城市建设从长远来看受到很大限制,居住条件不佳,电厂,水泥和化工等污染企业多,现在已不可能将现有的企业全部砍掉,而山南目前山青水秀,没有污染企业,并且京福高铁和商杭高铁及淮蚌高速,合淮阜高速在此汇交处,交通极其便利,更加适应居住,市委市zf决定在此开发难道有什么不对.土地RC.在全国哪不是的.已经见怪不怪,即使淮南不合淮同成化,不开发山南。淮南就没地王?淮南就房价低吗?山南在干,以土地换和平,换快速发展,找未来出路。山北也在干,以财政换稳定,换旧貌新颜。全国的发展、建设的大格局都这样的,是好是坏历史检验,淮南也只能这样走。土地出让,的确能为这届或者下届ZF提供宽裕的财力办点事情,包括解民生等燃眉之急,包括光鲜点。旧城发展,看起来务实些,老百姓实惠,但成本也不低,真的要靠财力。国庆路以北,北头那一块改造,包括城中村,如果没有ZF支持,光靠市场,难。但钱从哪里来?咱们的ZF能像天津、北京等那样的ZF有钱吗?!要看到困难,也要看到发展。大家屁股坐的位置不同,占有的信息量不同,所以出发点立论点就不同。相信自己的ZF,有头脑有本事的人不在少数。相信咱们淮南的老百姓,一步步来。慢了不成,急了也不照。
开发山南是没有办法的事。淮南的西部北部都不具备科学规划城区的能力。东部高铁新区即使将来开发出来。因为面积太小。不能给整个城市带来任何大的改观。要怪就怪城市布局。带状分布的城市发展最好的就是武汉。可淮南远不能及。现在只有按自己的路子一点点走下去。淮南的定位不一定非要摩天满城的大城。定义为宜居宜游宜学的中型城市我觉得才比较适合。 一座长条型的城市修一条路与一座方型城市修一条路,他们在成本效益上是无法相比的。看看淮南原来的情况,淮河以北地势地洼,土地松软,水层较浅,建一座大楼的成本要比淮河以南的高不少,所以发展优势不多。而淮河以南,本来就窄,铁路又横在中间,地下被挖空的地方又占去了很多,可开发利用的地方是非常小的,费了太多的钱修一条好路吧,路两边还什么都不能建的,所以在淮河以南山以北的地方,发展的空间非常有限。淮南向南发展的决策是正确的,国家如果不同意淮南向南发展, 也不会将山南七乡镇划归淮南,说明国家还是很重视淮南南向发展战略的。
E. 淮南当地有什么好吃的东西城市发展的怎么样
淮南,位于安徽中北部,是安徽省的地级市,地处于中国华东地区、长江三角洲腹地,是淮河之滨“鱼米之乡”,素有“中州咽喉,江南屏障”、“五彩淮南”之美誉。淮南有太多的故事,每个人对淮南的认识也都会不一样。
当然,我们认识淮南这座城的方式和原因远不止这些。位于淮河之滨的这座宝藏城市,它有太多的故事还在叙说,它有太多的美好正在发生,我们认识它的发生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那么你认识淮南的原因是哪个呢?你又是如何认识它的呢?
F. 被誉为中国能源之都的淮南,其能源储备到底有多丰富
非常的丰富,淮南被称为我国的“华东工业粮仓”,养活了多少的劳动人民,从古至今,我国就是靠着煤炭资源发展的越来越快速,因为煤炭是火力发电最主要的资源,所以很多城市也是靠着煤炭资源获得了发展,当然也有因为煤炭行业发展不好而落寞的城市。华东地区的淮南就是这样一个城市,拥有着巨大的煤炭资源,也被人称为“五彩淮南”,是因为这个地区无论是煤炭还是火力发电甚至生态环境都非常的好。
淮南地区就是靠着煤炭资源一步一步的快速发展,也推动了华东工业城市的进程,随着煤炭产业的大力兴起,淮南这个地区的GDP也是越来越高,因为本身资源丰富,所以会有大量的储备煤田,最高达到了444亿吨,开采的也有一百多吨,是中国的煤炭资源之都。
G. 淮南市供电公司第三产业有哪些哪些部门好点
力达公司是三产,金满楼是属于金虹总社的
H. 淮南的政治
2010年全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03.5亿元,增长13%。三次产业比为7.3:65.7:2。
2011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709.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5.9亿元,增长3.1%;第二产业增加值461.4亿元,增长14.5%;第三产业增加值192.2亿元,增长9.3%。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7.9∶64.3∶27.8变化为7.9∶65.0∶27.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0400元(折合4825美元),比上年增加4113元。
2012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781.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0.6亿元,增长5.6%;第二产业增加值501.1亿元,增长13.6%;第三产业增加值220.1亿元,增长12.3%。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 7.9∶65.0∶27.1调整为7.8∶64.0∶28.2。人均GDP达33489元(折合5328美元),比上年增加3089元。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2%,涨幅比上年回落3个百分点;商品零售价格上涨2.2%,比上年回落2.7个百分点;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4.0%,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3.3%,分别比上年回落7.6个和11.8个百分点。淮南市财政收入达163.8亿元,同比增长18%。
2015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788.18亿元。 建国前,由于旧的生产关系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加上天灾人祸,农业生产水平低下,1949年粮食单产仅45公斤,农民人均总产值150元。
建国初期,实行土地改革,开展互助合作运动,人民政府又颁布和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发展生产的政策、法令,大大地解放了生产力。1949~1957年,粮食产量增长了21.4%,农业总产值增长了30.2%。
50年代中期以后,由于激进的生产关系变革,生产力遭到破坏。1963年农业总产值比1957年下降53%,粮食产量下降57.4%,只相当于1949年的76%。60年代后期,由于扩种水稻,粮食产量有所回升。
建国以来,市郊农业生产总体上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主要农副产品产量成倍增长。1990年与1949年相比,粮食总产从5.71万吨增加到26.82万吨,增长了3.7倍;油料作物总产从1415吨增加到4083吨,增长了1.89倍;大牲畜年末存栏数从20371头增加到53854头,增长了1.64倍;生猪年饲养量从1751头增加到122361头,增长了68.88倍;山、绵羊年饲养量从9635头增加到57817头,增长了5倍;水产品总量从295吨增加到4901吨,增长了15.61倍;农业总产值(按1980年不变价计算)从2848万元增加到16414万元,增长了4.76倍,平均年递增4.36%
2012年粮食种植面积203313公顷,比上年增长1.5%;棉花种植面积885公顷,油料种植面积4845公顷,分别减少4.5%,4.2%;蔬菜种植面积26552公顷,增长4.1%。 粮食总产量133.8万吨,比上年增长5.0%,其中夏粮产量59.4万吨,增长6.2%;秋粮产量74.4万吨,增长4.1%。
2012年主要肉类总产量8.6万吨,比上年增长5.3%。全年出栏生猪47.9万头,增长5.8%;出栏牛4.7万头,增长7.4%;出栏羊25.8万只,增长4.8%;出栏家禽2122万只,增长5.8%。年末淮南市农业机械总动力178.6万千瓦,比上年增长2.8 %。各式拖拉机113864台,下降3.8%;联合收割机4544台,增长16.3%。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140753吨,增长 4.8%;农村用电量78756万千瓦时,增长8.8%。有效灌溉面积104.7千公顷,新增0.23千公顷;节水灌溉面积58.8千公顷,新增5.8公顷。2011年冬至2012年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完成土石方1401万立方米,完成市级重点水利工程11项,整修圩堤9公里,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20公顷。年末,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43家,新增78家。其中,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5家,新增6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各种所有制形式的工业企业不断涌现,通过新建、扩建,淮南市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工业设备不断更新,生产能力大幅度增加。1985年工业普查资料反映,80年代设备占31.8%,其中进口设备占3.5%;70年代设备占45.2%,其中进口设备占5.5%;60年代设备占15.8%,50年代设备占4.3%。淮南解放初期,仅有煤矿、电厂、面粉厂以及碾米、手工卷烟等8个工业企业,1949年工业总产值3382万元,其中地方工业总产值仅470万元。1978年底,淮南市工业企业发展到276个,工业总产值发展到10.75亿元(1980年不变价)。到1990年底,淮南市工业企业已发展到1000多家,工业总产值为44.5亿元。同时,重工业过重,轻工业过轻的状况得到较大改善,淮南市已建立起造纸、纺织、医药、日用橡胶、食品等轻工业生产体系。1990年底,轻工业企业已发展到449家,年产值16.3亿元;轻重工业的比率1978年为29.2:70.8;1990年为36.65:63.35,轻重工业的比例关系逐步趋于合理。
煤炭工业
淮南为中国亿吨煤基地、华东火电基地和煤化工基地的“三大基地”,华东地区的工业“心脏”。
经济以重工业为主,煤工业为支柱产业。已探明的煤炭储量为444亿吨。到2010年底煤炭产量将达到1亿吨左右,是中国13个亿吨煤炭煤炭基地之一。
煤炭工业企业有:瓦斯治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淮南矿业集团 、国投新集集团、皖北煤电集团、淮浙煤电有限公司、淮沪煤电有限公司等。
电力工业
华东电力基地,电力工业发达。截至2009年底,淮南的发电装机总容量已达到1000万千瓦,到2020年,将建成装机总容量将达到2000万千瓦时的火电三峡。是“皖电东送”的“领军主力”。
电力企业有:大唐淮南洛河电厂 、中电投淮南平圩电厂 、大唐淮南田家庵电厂、淮南田集发电厂(淮沪煤电有限公司)、淮南凤台发电厂(淮浙煤电有限公司)等。
化工工业
化工企业有:中安联合煤化有限责任公司(年产170万吨甲醇项目)、淮化集团(神舟系列飞船推进剂提供者)等。
装备制造业
装备制造业有电子工业部第八研究所、比塞洛斯淮南(世界最大煤机企业)、发挥凯盛重工、舜立机械、长壁煤机等龙头企业,通过引进和专业配套,培育一批中小企业,形成合作密切、产业链长、关联性强的煤机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依托陕西重卡集团年产5万辆新能源专用车项目,将淮南打造成辐射华东地区特种工程运输车辆制造基地。“十二五”期间,将煤机装备、工程运输机械等装备制造业发展成为淮南市第四大支柱产业。形成以煤机装备、印后装备、石化机械装备为优势特色、工程运输机械加工制造为新增长点的四大产品体系,推动装备制造业跨上一个新台阶。到2015年,装备制造业销售收入力争达到400亿元。 明清时期,市境沿淮有洛河、石头端口两座具有一定规模的走集,因水陆交通便利,商业一度比较繁华。洛河镇属于怀远县东南乡的重要集镇。30年代初,田家庵已发展成为淮河流域一座有影响的商端口,大通、九龙岗因煤矿的开发,形成工矿镇,商业初具雏形。30年代中期,淮南铁路建成通车,田家庵作为煤炭输出港口的地位进一步加强,遂形成了田家庵、大通、九龙岗“淮南三镇”。至40年代,田家庵的商业已达七八百户。
1952年,淮南市个体私营商业总户数已由1949年的1145户,发展到3426户。从1953年开始分两步走,对淮南市私营商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淮南市仅有200余户不便归口的个体商贩维持经营,初步形成国营和供销合作商业两分天下的局面。1976~1990年,商品销、调出总额20.94亿元,平均年商品销、调出总额1.39亿元,是1976年商品销、调出总额的2.1倍,平均每年增长9.7%。国营商业经过调整结构、改革管理模式,实行政企分开,以国营商业为主体,多种经营形式、多种渠道、开放式的流通体制逐步形成。截至1990年,外贸市场已发展到16个国家和地区。
2012年,淮南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256.5亿元,增长15.8%。进出口总额累计3.5亿美元,增长46.1%,增幅安徽省第8。其中出口完成2.45亿美元,增长167.5%,增幅连续8个月居安徽省第1;进口完成1.04亿美元。引进外商直接投资1.9亿美元,增长47%,增幅安徽省第5。境外投资800万美元,实现零突破。对外工程承包新签合同额3.64亿美元,总量安徽省第3;增长180.5%,增幅安徽省第2。完成营业额2.0亿美元,总量安徽省第3;增长43.9%,增幅安徽省第4。淮南市消费品市场总体平稳增长,城镇市场零售额233.9亿元,增长16.0%;农村市场零售额22.6亿元,增长14.5%。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226.6亿元,增长16.2%;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29.9亿元,增长12.4%;限额以上商贸流通企业263家,比上年净增124家。2012年,淮南市限额以上商贸流通企业中有31家销售额超1亿元,比2011年增加5家。其中销售额1亿~5亿元的24家,5亿~10亿元的3家,10亿元以上的4家。31家企业累计实现销售额178.8亿元,占淮南市限额以上商贸流通企业的82.8%。淮南市限额以上餐饮企业和个体经营户73家,其中法人企业23家,个体户50家,比上年增加42家。2012年实现餐费收入4.6亿元,增长27.5%,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0.4个百分点。淮南市供销社、粮食、石油、烟草专卖增幅平稳。
I. 淮南的经济状况怎么样
工业煤炭 淮南为全国亿吨煤基地、华东火电基地和煤化工基地的“三大基地”。 经济以重工业为主,煤工业为支柱产业,目前已探明的煤炭储量为444亿吨。到2010年煤炭产量将达到1亿吨左右。是全国13个亿吨煤炭煤炭基地之一。 淮南矿业集团有限公司 国投新集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电力 华东电力基地,电力工业发达。截至2009年底,淮南的发电装机总容量已达到1000万千瓦,到2020年,将建成装机总容量将达到2000万千瓦时的火电基地。是“皖电东送”的“领军主力”。 大唐淮南洛河发电厂 中电投淮南平圩发电厂 大唐淮南田家庵发电厂 淮南田集发电厂(淮沪煤电有限公司) 淮南凤台发电厂(淮浙煤电有限公司) 化工 淮南目前正全面加快建设安徽煤化工(淮南)基地,基地产业发展定位为:以淮南地区丰富煤资源为基础,结合周边地区盐资源及其他相关资源,与华东地区和省其他大型石油化工、煤化工基地形成错位竞争、优势互补的格局。 安徽淮化集团有限公司 安徽德邦化工有限公司 安徽淮河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德普胶带有限公司 机械 淮南抓住国家振兴装备制造业的政策机遇,着力打造淮南工业发展煤、电、化之外的第四增长极--安徽煤矿机械装备制造(淮南)基地,向着“百亿”煤机基地和中国煤机制造业优势基地的目标阔步前行。 安徽凯盛重工有限公司 淮南舜立机械有限公司 淮南煤矿机械有限公司 淮南光华光神机械电子有限公司 淮南万向特种轴承有限公司 医药 淮南医药产业发展历史悠久,是我省医药产业的重要基地之一。全市医药企业可生产药品700余个品种。为了进一步发展的医药产业,淮南正积极的建设淮南医药物流园,努力把医药物流园建设成为区域性商贸中心,到2010年,建成大型的功能齐全、特色突出、智能化、花园式,具有较大区域影响和辐射力的新型物流园。 安徽山河药用辅料有限公司 东芝堂药业(安徽)有限公司 国瑞药业(淮南)有限公司 淮南恒康药业有限公司 淮南佳盟药业有限公司 商业商业圈 龙湖路商圈(商贸文化广场、家乐福时代广场、新天地中央广场等) 商贸文化广场西部城区长江商贸城 沿淮淮河南岸老城区金湾名街、东城市场 百货公司 合肥百大淮南购物中心 安徽商之都 淮南百货公司 淮南华联商厦 新百购物中心 新天地中央广场 百大购物中心 瑞景购物中心 南京中央国家购物广场(在建) 百大购物中心淮南家乐福时代广场 淮南东方国际购物中心(在建) 淮南世贸商城(在建) 龙湖路1号 淮南世纪阳光商厦(西城区) 淮南长江商贸新区 零售商 大润发超级市场 家乐福超级市场 华润苏果超级市场(多个) 安徽红府超级市场 安徽合家福超级市 沃尔玛超级市场(筹备中) 乐购超级市场(筹备中) 专柜 屈臣氏 特色街区 香港街东段建材市场 龙湖南路淮南美食街 陈洞路教院电子数位产品和电脑 田区香港街明智小商品批发市场 金融银行 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招商银行、浦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民生银行[筹建]、徽商银行、通商银行等 证券 国元证券、华安证券 保险 中国人保、中国人寿、阳光保险、民生保险、合众保险、中国平安、太平洋保险、新华保险、太平保险等
J. 淮南市有哪些国有企业同时,咨询,现在淮南有哪些好的外企或私企 回答满意,可以加分的。
淮南市的国企现在已是日薄西山...
但是屹立不倒的还是有的,淮化集团,电厂,矿业集团,中化三(主要在全国各地进行工程建设,如新疆,内蒙,广东,陕西等地,现在也有去沙特,蒙古的国外工程,我和亲戚去了内蒙,外蒙没去)
还有一些轻工产业,如益益乳品,其他的也不怎么样了...
外企主要在工业园区,主要是一些制药和电子,机械产品的合资企业.
我在太古可口可乐淮南办事处工作过,淮南办事处在全省排第三位,可口可乐也是不错的外企...
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