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各德国车的牌子在二战时都是做什么的
大众,就是做汽车的,二战时还不大,只做了些辅助工作,没有什么产品
奥迪,呵呵,还没有呢
保时捷:虎式坦克的主承包商,虎王坦克的主承包商,豹式坦克的生产商之一
奔驰,最重要的飞机发动机厂,德国主力战机ME109的发动机就是奔驰的
但是坦克却没有,只做分包加工,然后是卡车
BTW:迈巴赫当时还不是奔驰的旗下,是独立的公司,德国豹,虎的发动机就是迈巴赫的
宝马,也是比较重要的航空发动机厂,对喷气发动机有研究,然后就是德军标志性装备,挎斗摩托车
Ⅱ 德国二战军用摩托车的宝马
有宝马R12、R35、R71和R75,除了宝马R35为中型摩托车外,其余均为重型摩托车。宝马R35配备14马力单缸风冷发动机,而其它几种动力都在22~26马力之间,配置双缸风冷发动机,排量0.75升,四速带倒档变速箱。宝马系列摩托车中,以宝马R75最为着名,该车从1940年一直生产到1944年,排量0.746升,采用26马力双缸风冷发动机,四速(带倒档)变速箱,最大速度可达95千米/小时。前轮为机械刹车,后轮为液压助力刹车,悬挂为伸缩套筒式前叉。武器有时是1挺MG 34机枪(安装在挎斗前方),有时则干脆是在挎斗上搭载1门野战迫击炮。该车在德军中装备有16 000辆之多,它在条件恶劣的北非战场和苏德战场上以良好的可靠性博得了官兵的喜爱。
1942年10月,德国《德意志车辆》杂志中刊载的聪达普军用摩托的宣传画,图中一辆KS600正在为前线运送弹药
Ⅲ 奔驰 奥迪 大众 宝马公司是不是在二战时为德国生产过坦克 装甲车 飞机 火炮
奔驰和宝马的标志上,三棱和白蓝四分园都是飞机制造的含义。当然二战时宝马也生产摩托
如BMW R75等。奔驰曾参与了豹式坦克的设计竞标和许多战车零部件的生产,以及许多米塞斯米特系列战斗机的引擎。
大众在战争中最多的产品当属“水桶车”在装备序列排第一:KFZ 1
迈巴赫则承担了绝大部分坦克的引擎生产。从二号坦克到虎王。
Ⅳ 保时捷造坦克、宝马造战机引擎,欧洲车企的军工背景你都知道吗
保时捷造坦克、宝马造战机引擎,欧洲车企的军工背景你都知道吗?
汽车工业一直都是每个国家的工业支柱之一,其有着先进的自动化设备、流水化生产线,很多时候,只要稍作改动,就能衍生一条新的产品生产线,国家需要你做什么,你生产什么就对了。而最典型的,莫过于军工背景的车企,事实上,许多的企业前身其实都是军工厂,我国的车企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了,今天小编就说说国外的。美国的通用、福特自然不用说了,肯定为当年美军服务过,而欧洲品牌众多,哪些会有军工背景呢?
如果放在二战前,大众也许难有机会超越戴姆勒、宝马等巨头,但随着德军战败,各大产业都百废待兴,回到同一起跑线,才有了后来名声赫赫的大众集团,典型屌丝逆袭的故事。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Ⅳ 宝马汽车在二战中的发展历程
宝马公司,英文缩写BMW,在二战时期这个公司不是造汽车的,而是以制造航空发动机而闻名的,所以宝马公司那个标志的含义是,蓝色代表蓝天,白色代表白云,而中间的十字架则是代表着飞机的螺旋桨,寓意着宝马公司最初是以制造航空发动机为主要业务的。
Ⅵ 宝马公司生产坦克吗
宝马公司就是以一战时为德军战斗机生产发动机而起家的。二战时,宝马公司生产的发动机大量装备于德军的军用运输机、摩托车等武器装备上。但截止目前,宝马所生产的发动机好像还没有用于(现役)主战坦克的。以德国豹式系列坦克为例,使用的是奔驰公司生产的发动机。
另外,既然如此,更不用谈坦克的整车了。应该与宝马公司没有什么关系~~
Ⅶ 二战什么战斗机用过宝马发动机
有啊,最着名的宝马发动机就是用于FW190上的宝马发动机。二战中德国的梅赛德斯公司主要是供应液冷活塞发动机,比如BF109上的发动机。宝马公司主要供应气冷活塞发动机,德国的液冷发动机性能很好,但是气冷发动机就很悲剧。宝马从美国引进的气冷发动机自行仿制生产,但是性能远远不如美国的气冷发动机。FW190的宝马发动机因为涡轮增压器的原因,高空性能极差,2000马力的额定功率在9000米的典型拦截高度上只有不到7成的功率,而盟军用于为轰炸机护航的P47的气冷发动机在同样高度依然是满功率运行。因此简单说,二战中的宝马气冷发动机就是一个悲剧。
Ⅷ 宝马二战造过多少武器
奔驰和宝马的标志上,三棱和白蓝四分园都是飞机制造的含义。当然二战时宝马也生产摩托 如BMW R75等。奔驰曾参与了豹式坦克的设计竞标和许多战车零部件的生产,以及许多米塞斯米特系列战斗机的引擎。
Ⅸ 二战 德国摩托车的都有哪些型号
在二战期间,为德军研制和生产摩托车的厂家主要有:宝马(BMW)公司、聪达普(Zundapp)公司、NSU公司和DKW公司,它们研制和生产的摩托车代表了那个时代世界上最先进的摩托车技术。 宝马公司生产的主要军用摩托车有宝马R12、R35、R71和R75,除了宝马R35为中型摩托车外,其余均为重型摩托车。宝马R35配备14马力单缸风冷发动机,而其它几种动力都在22~26马力之间,配置双缸风冷发动机,排量0.75升,四速带倒档变速箱。宝马系列摩托车中,以宝马R75最为着名,该车从1940年一直生产到1944年,排量0.746升,采用26马力双缸风冷发动机,四速(带倒档)变速箱,最大速度可达95千米/小时。前轮为机械刹车,后轮为液压助力刹车,悬挂为伸缩套筒式前叉。武器有时是1挺MG 34机枪(安装在挎斗前方),有时则干脆是在挎斗上搭载1门野战迫击炮。该车在德军中装备有16 000辆之多,它在条件恶劣的北非战场和苏德战场上以良好的可靠性博得了官兵的喜爱。 聪达普公司生产的主要型号为KS600(W)和KS750两种重型摩托(多数带挎斗),KS600从1937年一直生产到1941年,总产量约为18 000辆。该车装备0.597升28马力发动机,四速手动/脚动变速箱,单车重205千克。KS750重型摩托车,是战争中德军使用最广泛的一款摩托车,该车装备26马力顶置气门0.751升双缸风冷发动机,动力经由4速变速箱(带倒档)传递到后轮和挎斗车轮。该车从1941年开始生产,直到1945年纽伦堡的制造厂被盟军摧毁时,总共大约生产了18 500辆。 聪达普KS750和宝马R75虽然都是由民用摩托车改进而成,但都经过了重新设计,考虑到了它的严酷使用环境和维修保养问题,在发动机底部加装了防撞护板以保护引擎。KS750的输出扭矩大得惊人,能够拖曳相当大的重物,在军队中素有“绿色大象”之称。和宝马R75一样,KS750也采用轴传动方式,为了越野需要,其挎斗车轮有传动装置,并且设计有倒档、公路档、越野档和可锁定的差速器,可以将动力的70%分配给后轮,30%供给挎斗车轮。后轮和挎斗车轮安装了强有力的液压刹车装置。KS750还采用了举世闻名的聪达普平行四边形前叉,虽然结构复杂给保养带来了困难,但操控性非常出众。根据使用过它们的士兵们反映,聪达普平行四边形前叉比宝马R75使用的伸缩套筒式前叉略胜一筹。 KS750和R75两种摩托车的大部分零部件具有互换性,这便于战时零部件的后勤保障。两车坚固耐用,从结构上说是得益于车架良好的刚强度,从转向柱到后轴全部是钢管组成的三角形结构,特别是KS750,外露的粗大简洁的车架成了它最显着的外部特征,这种车架结构坚固耐用,便于维护。 德国国防军1939年使用的NSU摩托车,二战爆发后则逐渐为“宝马”和“聪达普”取代。 与宝马和聪达普公司相比, DKW公司的摩托车产量较少,但DKW生产的NZ350中型摩托车也是二战德军的重要装备。其动力为1台11马力0.346升二冲程风冷发动机,最大速度 90千米/小时。引擎通过一个四速手动变速箱和链条驱动后轮。该车为钢制冲压车架,采用有减震簧的梁式前叉,车重171千克,加挂挎斗后重量为310千克。 NSU公司的摩托车主要于20世纪30年代末期装备德军,从1940年开始,NSU公司就开始专门为德军生产一种外形古怪的半履带式摩托牵引车(NSU HK-101)。这种车辆前半部分和摩托车别无二致,而后半部分却采用了交错负重轮和履带式行走装置,虽然它的外形不讨人喜欢,但却特别适合越野地形的行军,而且具有比一般摩托车更大的牵引力,德国人甚至在前线用它们来拖曳战斗机!该车一投入使用,立即在苏德前线和北非战场赢得了良好的口碑,极受欢迎,到战争结束时总计生产了18000辆,不能不说是一个小小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