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朋友微博看到奥迪quattro杯北京寰宇恒通站颁奖晚宴的照片好棒啊,有哪些奖项啊谁参加了中国区总决赛
7月18日,2014奥迪quattro杯高尔夫锦标赛的首场分站赛-北京寰宇恒通站在北京华科国际高尔夫俱乐部举行。同时还有云南联迪站将同步开启。这次首场分站赛的奖项设置和首站赛事一样的,都是团体冠、亚、季军奖,男子最远距离奖,女子最远距离奖,最近洞奖,还有总杆冠军奖。另外今年每一场分站赛上都会有“一杆进洞”奖,如果能打中“一杆进洞”,直接可以获得一辆奥迪A6L哦,现场直接开走啦。
这次北京分站的团体冠军是樊帆和陈红照,云南分站的团体冠军是吕治衡和付朝元,他们都会晋级中国区总决赛,和上海首站的团体冠军一起角逐进军世界总决赛的入场券。
2. 奥迪a3曾经获得了哪些荣耀与奖项
你好,据我所知,奥迪a3或全球。五星级碰撞。安全等级第一,其他方面的话还有设计,其他动力性方面都获得了很,多。荣御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谢谢祝你用车愉快!【汽车有问题,问汽车大师。4S店专业技师,10分钟解决。】
3. audi曾在哪个世界赛事登场过
银箭”不仅是四环标志赛车的名称,也是世界赛车史上一个传奇时代的象征。那是上世纪的30年代,汽车设计奇才费迪南德??波尔舍(Ferdinand Porsche,1875-1952)于1934年为汽车联盟设计出了一款革命意义的赛车——Type A Rennwagen(A型赛车),它首次将16缸发动机安置在驾驶员后方(已成为当今F1赛车的安放标准),油箱安置在车身中部(无论油量多少都不影响车的重心位置),实现了1:1这一赛车的最佳车身前后比重。这款A型赛车由名将汉斯??斯塔克(Hans Stuck)驾驶,首次面世即在柏林的阿瓦斯(Avus)赛道上轻松打破了世界极速记录,并接连囊括了欧洲GP汽车大奖赛(Grand Prix,即音译的“格兰彼治”大赛,F1比赛的前身)、德国公路赛以及山地赛(Hillclimb)冠军。
自此,银色的四环A型赛车与后来的B型赛车(Type Lucca Rennwagen)、C型赛车(Type C Rennwagen)如离弦之箭掠过赛道,所向披靡,为汽车联盟的四环标志创造了赛场神话,被德国民众誉为“Siberpfeile aus Zwickau”(“茨维考的银箭”,萨克森州的茨维考市为汽车联盟霍希和奥迪工厂的所在地)。
1936年,不朽的赛车手伯恩德??罗森迈尔(Bernd Rosemeyer)驾驶着四环B型和C型银箭赛车包揽了当时的所有大奖,包括欧洲GP大奖赛冠军、德国冠军赛以及山地冠军赛。到1937年年底,汽车联盟的四环银箭赛车在其参加的54场比赛中赢得32场赛事的冠军,共刷新了15项世界记录和23项同级别赛车记录。
从1938年起,根据欧洲GP大奖赛的新规则,12缸发动机的四环D型银箭赛车(V12 Type D Rennwagen)取代了16缸发动机的C型赛车,继续席卷数项重大赛事的桂冠。作为罗森迈尔的后继者,当时最伟大的车手塔齐奥??诺沃拉利(Tazio Nuvolari)驾驶D型赛车为汽车联盟赢得了3个GP大奖赛冠军,其中包括二战前的最后一站GP大奖赛——贝尔格莱德站的冠军。
在30年代,四环银箭赛车与梅赛德斯-奔驰银箭赛车分享着欧洲和非洲各类大奖赛的胜利。特别是1935年到1938年之间,施图克和罗森迈尔统率的汽车联盟车队与另一赛车名将卡拉乔拉领衔的梅赛德斯-奔驰车队之间的对决,其影响力堪与几十年后塞纳与普罗斯特、舒马赫与哈基宁在F1赛道上的较量比肩。而在人们更加熟悉的山地赛中,四环银箭赛车获得的奖项更多。
30多年后的1977年,这辆5号标志的四环银箭赛车在拉脱维亚(Latvia)被发现。由于它曾在一次比赛中严重受损,经过长达两年之久的修复才得以恢复了原貌,成为世上仅存的三辆银箭赛车之一。
2004年9月11日,在四环银箭赛车面世70周年庆典上,这款5号标志的1936年四环银箭C型赛车与2000年以来成就勒芒24小时汽车耐力赛三连冠神话奥迪R8(图库 论坛)赛车同场亮相,成为了万众瞩目的焦点。
4. 奥迪艺术与设计大奖的历届回顾
基本信息
启动时间:2010年6月6日
合作单位:天安时间当代艺术中心
旅游卫视
评审团主席:靳尚谊
评审团构成:两岸三地近百位艺术与设计巨匠和社会各界顶尖精英
奖项设置
30年成就奖:向30年中国当代艺术的最高成就致敬
年度贡献奖:表彰中国当代艺术领域最杰出的创新成就者
年度设计大奖:表彰中国当代设计领域最杰出的创新成就者
年度新锐奖:鼓励中国最具潜力和创新精神的艺术新锐
年度设计新锐奖:鼓励中国最具潜力和创新精神的设计新锐
首届奥迪艺术与设计大奖亮点
《艺文中国》系列节目
第一届奥迪艺术与设计大奖启动后,在近一年的时间中,主办三方与各领域的杰出艺术家和设计师们共同倾力推出了52期《艺文中国》电视专题节目,通过对中国当代视觉艺术、建筑、设计、音乐、舞蹈等领域的知名人物进行访谈,深度回顾30年来中国当代艺术与设计的发展与变迁。
颁奖盛典
2011年3月17日,第一届奥迪艺术与设计大奖颁奖盛典在北京751 D-park时尚创意广场隆重举行。包括艺术界泰斗靳尚谊、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等在内的数十位杰出的中国当代艺术家、设计师,以及包括国际着名影星张曼玉、着名企业家冯仑、着名收藏家马未都在内的近百位社会各界知名人士参加了当晚的活动。为了深度展现奥迪品牌与中国当代艺术和设计的紧密合作,颁奖典礼举办场地79罐被披上富有科技感的镜面不锈钢外衣,化身为一朵祥云,成为一件独特的公共建筑装置。场地内安放着主题为“空间”的装置艺术品,以全新奥迪A8L的ASF奥迪空间框架结构为创作主体,营造出一种漂浮在空中的艺术效果。全新奥迪A8L也为出席当晚颁奖典礼的嘉宾提供了贵宾用车服务。
获奖者简介:
徐冰:30年成就奖
徐冰:是中国当代最早蜚声海外且至今仍最具国际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他的成名作《天书》系列以图象性、符号性等议题深刻探讨中国文化的本质和思维方式,成为中国当代艺术史上的经典。九十年代移居美国后陆续创作《新英文书法》《鬼打墙》《地书》等,均对国际艺坛产生巨大震动。1998年他荣膺美国文化界最高奖“麦克·阿瑟天才奖”,2007年获美国版画艺术终身成就奖。1977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1981年毕业留校任教,1987年获中央美术学院硕士学位。1990年接受美国威斯康辛大学的邀请,做为荣誉艺术家移居美国。现为独立艺术家,生活工作于纽约。曾在美国华盛顿沙可乐国家美术馆、纽约新美术馆、布朗士美术馆、西班牙米罗基金会美术馆、捷克国家博物馆等重要艺术机构举办个人艺术展。曾被邀请参加英国、法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芬兰、意大利、德国、韩国等国的重要联展。
谭盾:年度贡献奖
谭盾是着名音乐家、作曲家和指挥家,中国先锋音乐的重要代表人物。1999年,谭盾创作的歌剧《马可·波罗》赢得格莱美最佳作曲奖。2001年,他为电影《卧虎藏龙》的作曲获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原创配乐奖。日本实验音乐大师武满彻这样评价他:“他集东西方的精髓于一体,创作了一个独特的声音世界。”
刘家琨:年度设计大奖
1995年,刘家琨为画家何多苓设计工作室,成为他“艺术家工作室”系列中的代表作。刘家琨设计的鹿野苑石刻艺术博物馆运用了卵石、青石等本地资源,在2006年获得了美国《商业周刊》和《建筑实录》联合颁发的“最佳公用建筑”奖
。
宁浩:年度新锐奖
宁浩早期曾获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佳导演奖,他于2006年拍摄的喜剧电影《疯狂的石头》曾在两岸三地引起轰动,并获得台湾金马奖最佳原创剧本在内的多个奖项。更凭借2009年上映的电影《疯狂的赛车》取得过亿的票房,成为中国炙手可热的新锐导演之一,是继张艺谋、陈凯歌、冯小刚之后第四位迈入亿元俱乐部的内地导演。
刘治治:年度设计新锐奖
中国着名新生代创作人,刘治治的作品主要建立在视觉研究之上,曾获日本“Rong”平面设计竞赛最高奖等众多奖项,也曾受邀参加包括2005年和2007年“大声展”等国内外众多平面设计展览,并担任2008年“东西两块-德国设计师邀请展”的策展人。
《艺术与设计大奖》部分艺术家阵容
张晓刚:1982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现生活工作在北京。多次参加国内外的艺术展览,作品被国内外多家美术馆、画廊、以及私人收藏。他的作品是当代艺术所蕴世故的中国情境的最佳体现。从九十年代中期开始,他运用近现代中国流行艺术的风格表现革命时代的脸谱化肖像,传达出具有时代意义的集体心理记忆与情绪。这种对社会、集体以及家庭、血缘的典型呈现和模拟是一种再演绎,是从艺术、情感以及人生的角度出发的,因而具有强烈的当代意义。曾于1997年荣获英国coutts国际艺术基金会所颁发的亚洲当代艺术家。
崔健:中国摇滚乐开山之人,有“中国摇滚教父”之称。成名曲为1986年的《一无所有》。
张洹:1965年出生的张洹是中国最杰出的行为艺术艺术家之一。他在家乡河南学习油画,也曾教过艺术史,此后转向行为艺术这种更直接地与现实世界互动的方式。他的身体成为他的表达手段和艺术语言。
米丘:毕业于同济大学建筑系,职业艺术家,艺术与环境的结合形成了米丘独特的空间概念,他在上海成立的工作室进行了30多项艺术交流项目,而将绘画、雕塑、建筑、多媒体融于一体的愿望2000艺术计划则被称为创
造深圳新文化的开始。愿望2000艺术计划于2000年在美国纽约实施互动。
他的具有象征意义的羽翼成为了他个人的艺术形象。 基本信息
启动时间:2012年11月5日
颁奖时间:2013年5月9日20:00-22:00
颁奖地点:751D·park北京时尚设计广场
网络论坛时间:2013年5月9日14:00-15:30
网络论坛地点:Audi City Beijing
大奖主题:“融汇东西的未来创造”
协办单位:
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UCCA)是由收藏家尤伦斯夫妇创立的一座公益目的综合性艺术中心,UCCA通过广泛的艺术和文化项目持续推动本土艺术环境的发展与国际交流,展现当下艺术、设计等领域中的先锋力量。
纽约中国中心(CCNY)是首个中美高端经贸文化平台,位于9/11遗址重建的世贸大厦一号楼内。中国中心集合全球顶尖创意、设计、艺术力量,融合国际商贸、顶级文化艺术、高端生活方式于一身,将在国际政经和文化交流领域扮演重要角色。
主席团主席:靳尚谊
主席团成员:第一届奥迪艺术与设计大奖获奖者代表、国际知名艺术家与设计师、权威媒体代表、大奖主办方代表、协办方代表等共9人
评审团构成:
专业评审团-两岸三地近百位艺术与设计专家及核心专业媒体主编
媒体评审团-国内外近30家知名艺术与设计专业媒体
公众评审团-关注当代中国艺术与设计发展的社会公众
奖项设置
杰出成就奖:长期获得代表中国当代艺术与设计最高水准的国际认可
年度艺术大奖:2011-2012年度代表中国当代艺术最高水平的成就
年度设计大奖:2011-2012年度代表中国当代设计最高水平的成就
年度艺术新锐奖:2011-2012年度最具潜力的创新艺术表现
年度设计新锐奖:2011-2012年度最具潜力的创新设计表现
核心候选人名单
杰出成就奖:蔡国强、崔健、顾德新、刘小东、张永和
年度艺术大奖:沈伟、宋冬、汪建伟、向京、张晓刚
年度设计大奖:陈幼坚、都市实践、马岩松、如恩设计研究室、朱锫
年度艺术新锐奖:胡晓媛、梁远苇、马秋莎、鸟头、王光乐
年度设计新锐奖:多相工作室、广煜、Masha Ma、张驰、Xander Zhou
评审规则
1.所有奖项均由专业评审团(权重50%)、媒体评审团(权重30%)、公众评审团(权重20%)三方投票产生。
2.第二届奥迪艺术与设计大奖采用在线投票方式。
3.每个奖项得分最高的候选人为获奖者,如同一奖项得分最高的候选人超过一名,则评审团成员需要分别阐述评选原因,由大奖主席团进行最终裁定。
评审流程
2012年12月,候选人确定。大奖筹委会审定大奖候选人名单。
2013年01-02月,评选核心候选人。专业评审团从每个奖项30位候选人名单中评选出每个奖项5名核心候选人。
2013年03-04月,专业评审团投票(权重50%)。专业评审团在线对核心候选人进行投票,从每个奖项5名核心候选人中选出3名并标注名次,根据名次先后,其占总统计权重依次为30%,15%和5%。
2013年03-04月,媒体评审团投票(权重30%)。媒体评审团在线对核心候选人进行投票,从每个奖项5名核心候选人中选出1名。
2013年03-04月,公众评审团投票(权重20%)。公众评审团在线对核心候选人进行投票,从每个奖项5名核心候选人中选出1名。
2013年04月,统计加权。大奖筹委会对三方投票统计加权后确定获奖人。
2013年04月,大奖主席团对获奖人进行复议,最终确定大奖获奖者。
2013年05月,颁奖盛典。公布获奖者名单。
第二届奥迪艺术与设计大奖亮点
与北京国际设计周合作
北京国际设计周创立于2009年,由教育部、文化部、北京市人民政府等部门联合主办,立足于“创新国家、世界城市、设计之都”三个定位。每年于国庆“黄金周”举办的设计周汇聚了国际顶尖的设计作品,为中国创意设计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推动作用。2012年,一汽-大众奥迪作为本届设计周的官方合作伙伴及唯一指定贵宾用车,在设计周期间不仅为所有莅临设计周的艺术家们提供了全新一代奥迪A6L贵宾用车服务,还联手艺术家费俊、李心路展示了融合奥迪A7 Sportback完美设计和奥迪connect先进技术的“奥迪互联城市”作品,成为本届设计周上最引人瞩目的亮点。
以网络论坛形式启动大奖
2012年11月5日晚8点,第二届奥迪艺术与设计大奖史无前例地采用纯互联网发布的创新形式,在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盛大启动。本届大奖启动仪式通过网络视频、网络社区和移动互联网技术,实现了艺术家、设计师、行业精英与广大公众之间的深度对话。当晚,超过20万网友通过在线观看的方式关注第二届奥迪艺术与设计大奖,近5千名新浪微博用户参与了本次大奖启动仪式“分享奥迪艺术瞬间”的活动,新浪微博发表、转发数超过4千次。此外,更有超过1万名在线网友通过大奖官方网站和新浪微博与现场嘉宾积极互动,通过网络形成了一个规模盛大的思想交流论坛。纽约中国中心艺术总监翁菱、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馆长田霏宇、着名当代艺术家汪建伟、着名建筑设计师朱锫、着名企业家冯仑、一汽-大众奥迪销售事业部公关总监卢敏捷与在线观众围绕“融汇东西的未来创造”这一主题展开热烈的讨论,共同探讨推动“中国创造”的现实与未来路径。
公众参与评选
3月26日,以“融汇东西的未来创造”为主题的第二届奥迪艺术与设计大奖公众评选正式启动。秉承面向未来的“传承·创新·引领”理念,共设立“杰出成就奖”、“年度艺术大奖”、“年度设计大奖”、“年度艺术新锐奖”和“年度设计新锐奖”五大奖项。25位核心候选人以各具特色的艺术与设计语言描绘中国人的时代记忆、揭示未来中国文化的潮流走向。 年度设计新锐奖:Masha Ma
2000年,MASHA MA前往英国留学,相继在伦敦中央圣马丁艺术设计学院获得女装设计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成为最近五年第一个进入在伦敦时装周举行的圣马丁时装设计硕士课程毕业媒体秀的中国(大陆)学生。她的硕士学位毕业作品吸引了众多国际媒体的关注,与诸多国际设计猎头公司如INDESIGN、INBETWEEN、SMITH & PYE签约,作品被伦敦着名设计师多品牌精选店B STORE直接购入。
年度艺术新锐奖:梁远苇
梁远苇,1977年生于西安,1999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她的摄影、绘画等作品关注的是每日生活里语言符号学意义上的美好与压抑的联结点。作为N12的成员之一。还在学生时代的梁远苇即开始举办展览并且吸引了国际范围的关注。她的大部分作品关注的主题是私密性、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个体自身的感受及其所带来的感动。显然艺术家认为正是这些感动,填满了内心与日常生活的空白空间。
年度跨界推动奖:冯仑
冯仑.生于1959年,是文革后第二届正式大学生。20岁的时候,冯仑成为中共的一员,接受过正统教育,自然深谙正统意识形态及其语言方式。自1991年开始,领导并参与了万通集团的全过程创建及发展工作。1993年,领导创立了北京万通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之后,参与创建了中国民生银行并出任该行的创业董事,策划并领导了对陕西省证券公司、武汉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东北一间上市公司等企业的收购及重组。
冯仑于2009年12月8日晚在哥本哈根“中国商界气候变化国际论坛”上阐述“立体城市”建设计划,该计划的主要内容是:改善城市的低密度分散化倾向,提升城市密集度,提高城市土地使用效率,在1平方公里内,打造建筑面积600万平方米,常住10-15万人,城市中50%劳动人口本地就业,实现节地、节能、中密度、高强度投资、产业先导、自主就业的中国未来集约高效、生态宜居城市。
年度设计大奖:马岩松
马岩松,1975年出生于北京,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Yale University),获建筑学硕士以及Samuel J. Fogelson优秀设计毕业生奖。曾经在伦敦的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和纽约埃森曼建筑事务所工作。马岩松2004年回到中国并成立了北京MAD建筑事务所,同时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
马岩松的代表艺术装置作品“鱼缸”,“墨冰”曾分别在中国国家美术馆和中华世纪坛展出。2006年,MAD在意大利威尼斯举办了“MAD in China”展览,与威尼斯双年展同步展出;同年在北京Tokyo Gallery举行了名为”MAD Under Construction” 的建筑设计个展。
The Absolute Towers是马岩松2009年作品。该建筑位于Hurontario街和Burnhamthope路十字路口的东北角。由于第一座MAD大楼的巨大成功,开发商决定建立第二座50层大楼。大楼外观像是人类曼妙的身躯,所以当地人称第一座 Absolute Tower 为玛丽莲梦露。
年度艺术大奖:沈伟
沈伟, 着名美籍华人编舞家、视觉艺术家和导演。他于2000年在美国纽约创办“沈伟舞蹈艺术”并任艺术总监至今。沈伟获得过多项国际荣誉,其中包括有舞蹈界“奥斯卡”之称的“尼金斯基奖”(2004年)和美国创造性人才最高奖“麦克阿瑟天才奖”(2007年)等。2008年,他受邀为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担任创意策划和《画卷》篇编导。
杰出成就奖:崔健
崔健被誉为中国摇滚乐开山之人,有“中国摇滚教父”之称。成名曲为1986年的《一无所有》。代表作有《一无所有》、《最后一枪》、《新长征路上摇滚》、《给你一点颜色》等等。自1990年代中期以后,崔健逐渐淡出中国歌坛,但是在2005年一张向崔健致敬的专辑《谁是崔健》,再次证明他在中国摇滚界举足轻重的地位。
第二届奥迪艺术与设计大奖主题网络论坛
简介
2013年5月9日,由一汽-大众奥迪举办的“融汇东西的未来创造:第二届奥迪艺术与设计大奖主题网络论坛”在Audi City Beijing隆重举行。围绕“全球本土化”与“在地性”的话题,奥迪与着名艺术家、设计师、策展人、企业家,就“在地性”对中国当代社会、经济、文化各领域创新发展的现实意义,以及如何推动“中国创造”未来发展的重要命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简介
“在地性”指向每一个具体的区域不可比拟的地域性特征。由于区域的原有价值系统与其它价值系统接触(主动或被动),使得这种特征每时每刻进行着自我重构,在冲突和协调间实现自我创新。这种现象也与正在面向世界的中国颇为相似,它普遍存在于社会、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之中。对“在地性”的探讨,了解它对社会各个领域的影响,将为未来的中国创新力提供思想动力。 简介
“全球本土化”是应对“在地性”的核心。它既非传统的全球化,也非简单的本土化,而是在两者之间找到一条彼此兼顾、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创新路径。 “全球本土化”的终极解决方案是打造“本土创造性”。加强“中国创造”的软硬件建设,强化“中国创造”与“全球创造”之间的双向互动。 邵忠(现代资讯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
邵忠,北京清华大学 EMBA 硕士、资深出版人、专栏作家。现任现代资讯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及总编辑,全面致力于将国内出版业走向国际化。一九九三年创办现代传播集团,旗下现有《周末画报》、《新视线》、《东方企业家》、《生活》、《号外》、《汽车生活》、《Lohas》等国际化、时尚化、高品味的平面媒体,是引领中国高档刊物潮流的代表之一。
翁菱(着名当代艺术策划人、纽约中国中心艺术总监)
翁菱,1967年出生于重庆,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1989年以来先后任职于华南师范大学美术系和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1996年始主持中央美术学院画廊,策划并举办了“赵无极六十年回顾展”等近40个海内外重要展览及交流活动,获得学术界高度关注。
朱哲琴(奥迪品牌环保大使、音乐艺术家,“世界看见”亲善行动创始人)
朱哲琴,音乐艺术家,“世界看见”中国民族文化保护与发展亲善行动创始人。中国新音乐代表人物,第一位真正走向世界的中国乐坛奇才。 “世界看见”中国民族文化保护与发展亲善行动创始人。祖籍湖南长沙,生于广州,曾在北京、成都、上海学习音乐和声乐。
刘治治(第二届奥迪艺术与设计大奖专业评审、着名设计师)
刘治治,1999年至2003年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平面设计系。2003年于YIFEI VISION工作室任平面设计部艺术指导。2004年任德国古纳雅尔出版集团特邀艺术顾问。2005年参与创立米未平面设计工作室,曾参加上届大声展。
5. 车格丨从赛道狂魔到四驱图腾-奥迪quattro如何车坛豪横40年
纵观百余年汽车发展史,没有什么比赛车运动能够更好检验并且诠释汽车品牌的运动精神了,而奥迪自诞生以来,就将自我定位为高端细分市场中最具运动精神的车企。
“突破科技,启迪未来”
在新能源时代,quattro也从40年前那套纯粹的充满了工程师精神的全机械结构,进化成了油电混合动力甚至是纯电动四轮驱动技术。改变的是驱动四个车轮的动力来源,而不变的则是quattro徽标下不容小觑的极致运动性能,可以说quattro也一直在与时俱进,电气化时代并没有让quattro失宠,相反,电气化时代下的quattro将继续在奥迪粉丝心目中,以运动精神图腾的形象,代表着粉丝们对奥迪运动精神的共鸣和无限憧憬。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6. 奥迪quattro杯高尔夫锦标赛分站赛历史上有没有产生过一杆进洞奖
在奥迪quattro杯高尔夫锦标赛中国区赛事历史上,曾出现过三个“一杆进洞”。2011年6月2日上海站的王毅成为了比赛历史上第一个获此奖项并且得到了一辆奥迪A4L;第二年的9月4日,还是上海分站赛,上海东联站的夏梦又一次续写幸运,开走大奖奥迪Q5。连续第三年,2013年的4月17日温州站上,在东方仰义乡村俱乐部的2号洞,郑新路铁杆精准,小白球应声入洞,收获了奥迪TT一辆。今年已经是“一杆进洞“有人连续3年获奖之后的第4年了,希望这份幸运可以延续啊,不知道今年会不会在北方的分站赛上有人得奖,前面几年都是南方的参赛者。
7. 奥迪所参加的所有的比赛和比赛的成绩
北京时间6月18日23:00,法国当地时间6月18日17:00,第74届勒芒耐力赛在经历24小时的激烈争夺后落下帷幕。当意大利车手皮尔诺(emanuele
pirro),驾驶他的7号r10
tdi赛车率先冲过终点线时,一个历史性的时刻诞生了——奥迪成为勒芒历史上第一个使用采用动力车型夺冠的制造商。这同时也是奥迪在过去的7年来,第六次赢得勒芒p1组的冠军。
皮尔诺是在离比赛结束还剩下4小时时,从队友的手中接过赛车的,他们的8号赛车在24小时内完成了浩瀚的380圈,比去年奥迪r8的370圈又多了10圈,这充分说明了勒芒耐力赛每年的赛车速度都在提高,技术都在进步。按照勒芒的传统,皮尔诺在最后一圈特意将车速放慢,手舞旗帜向现场的25万车迷致意。
获得亚军的是由wrc双冠王——勒布(sebastien
loeb)驾驶的17号佩斯卡罗c60赛车,这位主场作战的法国飞人,去年在比赛接近尾声时,由于队友撞车遗憾退出;今年终于尝到了胜利的果实。驾驶该车的另两位功臣是前雷诺f1车手蒙塔吉尼和埃里克-西拉里(eric
helary)。
排在杆位发车的7号奥迪赛车,因为在比赛过程中遭遇若干次事故困扰,最终屈居第三。这同时也宣告勒芒七冠王克里斯腾森(tom
kristensen)本赛季冲击第八冠的希望破灭。
p2组的冠军属于rml车队的25号劳拉-ex264
aer(lola
ex264
aer)赛车,麦克-牛顿(mike
newton)在经历去年的失败后,终于和队友鄂尔多斯(erdos)和华莱士(wallace)迎来了胜利。
8. 奥迪艺术的奥迪艺术与设计大奖
第一届奥迪艺术与设计大奖由一汽-大众奥迪携手天安时间当代艺术中心及旅游卫视共同倾力打造,是首个聚焦中国当代艺术与设计的跨领域重量级奖项。 以“融汇东西的未来创造”为主题的第二届奥迪艺术与设计大奖,秉承面向未来的“传承·创新·引领”理念,共设立“杰出成就奖”、“年度艺术大奖”、“年度设计大奖”、“年度艺术新锐奖”和“年度设计新锐奖”五大奖项。25位核心候选人共同标定了中国当代艺术与设计在国际舞台上的高度,他们以各具特色的艺术与设计语言描绘中国人的时代记忆、揭示未来中国文化的潮流走向,并获得无数国内外专业机构的嘉奖。
9. 有没有关于奥迪艺术大奖奖杯的详细介绍
奥迪艺术与设计大奖奖杯以纯粹主义的艺术风格、独具匠心的设计功能、富有深意的精选材质和至臻完美的制作工艺,彰显了首个聚焦中国当代艺术与设计的跨领域大奖所倡导的面向未来的“传承•创新•引领”的理念。奖杯作为大奖的重要艺术载体,不仅充分诠释了大奖的深厚内涵,同时生动展现了奥迪品牌独有的设计哲学。大奖奖杯将用以向三十年中国当代艺术的最高成就致敬,表彰中国当代艺术与设计领域最杰出的创新成就者,并鼓励中国最具潜力和创新精神的艺术与设计新锐。
奥迪艺术与设计大奖奖杯在外观设计上,用极富现代感的纯粹主义设计语言诠释了中国五千年的悠久文化底蕴,彰显了三十年来中国当代艺术与设计在传承的基础上创新,并引领社会文化脉搏的发展历程。慷慨大方的奖杯表面处理展现出一种由明快所带来的尊贵与高雅。整座奖杯不做多余的修饰,所有线条简洁明锐,这也都体现出奥迪品牌一贯的设计语言。
大奖奖杯底座为正方形,取义“天圆地方”之说,讲求道法自然,天人合一,表现大奖得主传承古老智慧,以坚实底蕴扎根向上。杯身线条自底座往上延伸,方形转化为流变的造型,表达广纳四方、择善创新的寓意,寄望大奖得主在传承文化精华的基础上,兼容并蓄,不断创新。奖杯的顶部以代表“胜利”的V字形延伸出两座高峰,不仅代表“艺术”与“设计”的杰出成就,还表现了两个领域之间灵感交融,相互辉映,进而表达了“一山还有一山高”的寓意,也期待大奖得主作为中国当代艺术与设计界的榜样,高瞻远瞩,激情进取,再攀高峰。
奖杯在顶部特别设计了一个可拆卸的指北针装置。“指北针”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对全人类的发展与进步产生了重大影响。将指北针与奖杯合而为一,是期待大奖得主能超越领域和疆界,引领中国乃至世界文化正向发展。这一蕴含深意的装置设计不仅使奖杯自下而上将“传承•创新•引领”的大奖理念圆满展现,同时也遵循了奥迪品牌讲求合理功能性的设计准则。
奖杯底座上的奥迪四环标识代表奥迪品牌对中国当代艺术与设计发展的鼎力支持。四环标识用激光精确雕刻而成,其尺寸也经过精心调试以确保与奖杯整体外形的和谐统一。
大奖奖杯材质采用了富有寓意的精锻不锈钢。不锈钢坚忍刚强,恰如得奖者之于外界纷扰应有的坚毅风骨。不锈钢表面处理为“毛丝自由曲线”纹路,象征艺术家与设计师不受局限、充满灵性的创造力。此外,整座奖杯通体采用铝银色,一方面从视觉色彩上传递了大奖所强调的创新精神;另一方面也彰显了奥迪品牌为汽车工业设计所开启的长盛不衰“银色浪潮”(Silver boom)。
奖杯顶部独特的指北针设计同样对材质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为了使指北针容易被磁化,奖杯必须选用正确的不锈钢种类,而底座的含铁量也必须非常稀少,甚至是完全不含铁质,否则会干扰到顶部指北针的正常运作。
奥迪艺术与设计大奖奖杯的成形同样依赖于细到分毫的完美制作工艺。为了使顶部指北针在最高峰旋转时不与奖杯的次高峰发生碰撞,必须经过精密的数学运算与制作试验来找出一个绝对平衡点,并在此位置上做出一个精确的圆锥凹面,同时保证指北针的磁力大于摩擦力。奖杯的实体制作由全球最着名的不锈钢艺术品制作企业德国钢之艺术(Steelworks)公司运用最精密先进的工艺来完成。
作为2011奥迪艺术与设计大奖最高奖项的“30年成就奖”奖杯还特别镶嵌了10分大小的D级美钻,象征着十全十美、纯粹无瑕。精准细腻的切工还赋予这颗钻石对光线的高折射率,带来璀璨晶莹的外型,寓指奖杯得主将光芒惠及他人,具有澄净无私的内蕴。此外,钻石一词源于古希腊文adámas,意思是“坚强不可摧”,被列为10级最高硬度的矿物,用于此则象征了得奖者在艺术创作的道路上坚持自我,勇于开拓的精神。钻石镶嵌处经过了精密计算,是整座奖杯的重心所在,寓意“30年成就奖”得主集百家之长,在传承与创新之间取得完美平衡。
在钻石镶嵌工艺上,相异于常见的与铂金和黄金搭配,在精锻不锈钢中镶嵌钻石,是对制作工艺的高难度挑战。钻石必须要依靠操作精度极高的机器才能准确完美的镶嵌在坚硬的不锈钢中。钻石镶嵌者着名珠宝工艺师昆特威尔梅克斯(Guenter Wermekes)更是全球第一位成功将钻石镶嵌在不锈钢上的人。
奥迪艺术与设计大奖奖杯是中国当代杰出艺术家的创作理念与奥迪品牌百年不断升华的设计语言之间相互交融的结晶,完美体现了奥迪品牌长期以来在全球艺术和设计领域的激情参与和支持。2011奥迪艺术与设计大奖的五座奖杯将于3月17日在大奖颁奖典礼上授予中国最优秀的艺术家与设计师,其中包括:30年成就奖、年度贡献奖、年度新锐奖、年度设计大奖和年度设计新锐奖。
10. 奥迪r8都获过什么奖
R8是一辆超跑,是盖拉多LP560-4的近亲。它获得过24小时勒芒耐力赛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