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工業革命的實質
工業革命的實質是由一系列技術變革引起的從手工生產轉向機器生產的重大飛躍,也是對能量資源不斷深入的開發與利用過程。
從生產方式角度看,工業革命帶來了根本性轉變。第一次工業革命前,手工生產佔主導,生產效率較低且受人力、自然條件等限制。工業革命中,珍妮紡紗機、水力紡紗機等一系列發明使棉紡織業實現機械化生產,近代工廠出現並逐漸取代手工工場。之後的工業革命持續推動生產機械化、自動化發展,如第二次工業革命後電力成為新動力,進一步提高生產效率。
從能量利用角度看,每次工業革命都有其核心的能量運用方式。第一次工業革命以蒸汽機為代表,實現了動能(能量)化的運用,讓工廠能利用煤炭作為能源;第二次工業革命是電力為代表的能量時空化的運用;第三次工業革命是能量(電能)的運算化運用;第四次工業革命是電能運算化的智能化、產業化運用;未來的第五次工業革命將會是人工智慧化與人體的同一化、融合化。
工業革命還在生產力、生產關系、社會階級結構、社會生活等方面帶來諸多變革,極大地改變了世界面貌,促進了人類社會的發展與進步。
『貳』 人類歷史上出現的4次工業革命分別指的是
1、第一次:18世紀60年代——19世紀中期(人類開始進入蒸汽時代)
工業革命不能僅僅歸因於一小群發明者的天才。雖然天才無疑起了一定的作用,然而,更重要的是18世紀後期起作用的種種有利力量的結合。除了在強有力的需要的刺激下,發明者很少作出發明。作為種種新發明的基礎的許多原理在工業革命前數世紀已為人們所知道,但是,由於缺乏刺激,它們未被應用於工業。
2、第二次:19世紀下半葉——20世紀初(人類開始進入電氣時代,並在信息革命、資訊革命中達到頂峰)
18世紀後期開始的工業革命已穩步地、不懈地繼續到19世紀末期。因此,將其發展過程劃分為不同的時期,實質上是武斷的。然而,若把1870年看作一個過渡日期,還是可以作一劃分。正是在1870年前後,出現了兩個重要的發展——科學開始大大地影響工業,大量生產的技術得到了改善和應用。
3、第三次:20世紀後半期,約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人類進入科技時代,生物克隆技術的出現,航天科技的出現,歐美有稱為21世紀系統與合成生物學將引發第三次工業革命,也即生物科技與產業革命)。
4、第四次工業革命,是繼蒸汽技術革命(第一次工業革命),電力技術革命(第二次工業革命),計算機及信息技術革命(第三次工業革命)的又一次科技革命。
第四次工業革命,是以人工智慧、新材料技術、分子工程、石墨烯、虛擬現實、量子信息技術、可控核聚變、清潔能源以及生物技術為技術突破口的工業革命。
(2)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動能是什麼擴展閱讀:
科技進步和新技術的出現帶來的變化毫無疑問將影響整個世界。雖然我可以在在世期間目睹中部歐洲這幾十年的變遷,但中部非洲的學生們卻不能在他們的國家裡看到同樣的轉變,或許下代人可以看到,至少這代人看不到。
就像盡管19世紀就發明了電,但這個世界很多地區的人們還沒有用上電;大規模電腦化已經推進了半個世紀,但絕大多數人類依然無法享受它帶來的福利;1879年英國的紐卡斯爾就點亮了世界第一盞街燈,而飽受內戰摧殘的索馬里摩加迪沙在2012年依然黑暗。任何改變都需要時間,科技進步也是一樣,盡管其帶來的改變將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步加快。
『叄』 第四次工業革命將是什麼
第四次工業革命,應該是生物技術的革命吧.好像沒想像的那麼快。
第四次工業革命會以什麼為核心,這個問題需要根據現實的情況做出解答。筆者在這里試大膽做一猜想。所謂核心,必然是屬於廣泛的基礎性的領域,必然是新的領域,必然是能帶來生產力巨大進步的領域。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已經解決了很多問題,比如用機器代替人的體力,延伸人的耳、目、手、足等等,但還有很多問題沒有解決。例如機器還不能具有人的智能,,還不能真正的做到聽說讀寫,理解自然語言,即還不具有真正意義上的智能化;機器還不具有小型化,即納米水平的機器人;還不具有特定的功能,人類到現在還不能製造出類似昆蟲的能飛行的機器人,因為無法製造出達到高速振動翅膀性能的裝置;人類還不能快速有效的改造自我的某些方面,如記憶力,如性格。如體力,而只能依照外界環境對人進行鍛煉,這種效果是很緩慢的;人類還不能隨意製造出身上的某個零件;人類還不能直接聆聽他人內心的想法;人類還不能很快的學完一些課程,例如五年的課程半年學完……
其中有些問題是屬於整個社會的問題,體現了全體社會的基本需求。而這些需求是在前幾次工業革命的基礎上產生的。例如蒸汽機的出現對煤礦運輸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運輸業的發展對通訊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訊業的發展對製造業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製造業的發展對精密儀器儀表、自動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未來的工業革命也必然是因為上次工業革命對它們提出的更高要求。
那麼第四次工業革命的發生在什麼行業上呢?先看化學工程類的行業。現代化學對新材料、新的高功能分子都提出了自己的要求。在節省能源上,各國的政策也是一樣的。再看機電工程業、通訊業、計算機業,它們對自動控制、人工智慧、信息處理上都提出了自己很高的要求。例如現代社會不是信息不足,而是信息污染,信息過剩,如何面對巨大的信息和有限的信息處理能力就是一個很突出的矛盾。再看環境領域。現在盡管各國對環境問題都比較重視,但該問題依然非常突出。農葯的污染、汽車尾氣的污染、工業生產帶來的廢水、廢氣、廢物依然不容忽視。還有一些行業,筆者就不例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