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廢舊加工業有什麼好項目
廢舊加工業有什麼好項目
創業項目指創業者為了達到商業目的具體實施和操作的工作。創業項目分類很廣,按照行業來分可以分為餐飲、服務、零售等門類,按照性質來分可以分為互聯網創業項目和實體創業項目。從更大的范圍來說,加盟一個品牌,開一間小店,實際上也算是一個創業項目。那麼你知道如何創業嗎?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廢舊加工業有什麼好項目,歡迎閱讀與收藏。
1)、電池修復
電池是日常生活中使用比較廣泛的產品,環保節能是社會的大主題,因此做電池修復生意前景非常廣闊。電動車已經成為了馬路上低碳環保的形象大使,越來越多的上班族為了避免上班堵車遲到,更願意選擇騎著電動車上班,然而電動車雖然環保但是蓄電池的使用壽命一般不超過3年,報廢影響環境,而更換新的蓄電池成本較高,所以更多人會選擇修復電池。
2)、變廢為寶致富項目——邊角余料邊角料回收加工
常見的邊角余料邊角料回收加工有:201不銹鋼板邊角余料、301不銹鋼板邊角余料、304不銹鋼不銹鋼板邊角余料、316材質不銹鋼廢料。
邊角余料與邊角料都是企業加工過程中,剪出無需的,整部廢棄物如果收購加工,是難能可貴的資源。
有創業商機目光的創業人就見到了這個有市場前景好創業商機,專業收購企業廢料的邊角余料,收購價格通常在16000元/噸。
如果是木料邊角余料,則可根據具體情況,可利用的經濟收益非常多,例如:
1、收購直接燃燒發電量。
2、秸桿氣爐燒。
3、栽種平菇。
4、製作人造板。
5、給養殖場座墊料。
6、製成藝術品,如珠寶盒、蠟燭台、香熏瓶、小大花瓶、小凳子、咖啡桌、木座墩、組合茶桌、玩具、簡單日常生活用品如湯勺、木質盆栽、木質近視眼鏡等等。
一般收購價格也很高,一般好的邊角余料能賣去30~50元一方。
3)、窮人賺錢門路:剩啤酒的作用
朋友小聚,總免不了喝上幾瓶啤酒來助興,經常就有剩下的啤酒,倒掉可惜,第二天又失去口感。不妨試試用啤酒來洗頭。用啤酒弄濕頭發並保持15分鍾,然後用清水沖洗,再用洗發水洗凈即可。長時間使用,效果更好哦,頭屑去無蹤,秀發更出眾,人人都羨慕!
4)、回收電器
包括廢舊電腦、電視、電冰箱、電風扇等等,因為這了電器裡面或有很多有用的金屬,主要就是銅絲了,還有飼料、鐵皮等等,隨著金屬資源越來越短缺,廢銅、廢鐵的價格也會不斷的上漲,吧這塊做好了,賺錢還是十分簡單的哦!
;B. 如何促進農產品加工業的發展規劃
當前農產品供給已由賣方市場轉變為買方市場,農產品市場已由對數量的要求轉變為對品種和質量的更高要求。近年來,我縣謀求工業結構轉型,先後扶持電子信息、農機裝備、農產品加工等產業,但收效甚微,至今仍未能尋找到承接錳、硅等傳統產業的第二支點。作為謀求農業、工業齊頭並進的秀山,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將會為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提供有力支撐。
一、基礎夯實,產業已具雛形
我縣農產品資源豐富,發展農產品加工業條件得天獨厚。目前,全縣金銀花基地已達30.1萬畝,種植面積全國第一;年出欄土雞1000萬只以上,規模西部地區最大;茶葉基地7萬畝,高端獼猴桃基地2.7萬畝,油茶基地10萬畝,均居全市第一。形成了以金銀花、土雞舉旗,茶葉、獼猴桃、油茶為骨乾的「一朵花、一隻雞、一杯茶、一盤果、一桶油」產業發展格局。加上近年來全縣加大農業結構調整力度,農作物良種普及率提高,名、特、優農產品逐年增加。這些都為我縣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尤其是食品加工奠定了堅實的原材料基礎。
與周邊區縣相比,我縣農產品加工業起步較早,較早就形成茶葉、腐乳等初級加工。近幾年來,我縣進一步加大扶持力度,農產品加工業初具規模,形成了以金銀花、茶葉、土雞為支柱,豆腐乳、皮蛋、魔芋精粉、優質糧油加工等為輔助的特色農產品加工業,初步形成涼茶飲料、金銀花飲片、綠原酸提取等加工體系。截至2013年底,我縣擁有各類農產品加工企業127家,紅星中葯材、鍾靈茶業、魯渝立強等35家企業發展成長為市縣級龍頭企業,農產品加工業實現加工產值5億元,農產品加工業已成為加快我縣農村經濟發展,助推農戶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徑。
二、正視問題,前路任重道遠
(一)精深加工層次較低。雖然我縣農產品加工業發展勢頭很好,但總體上還存在「小、散、初」局面。目前農產品加工企業分布很散,很多還是作坊式生產或單台機器加工,全縣只有1戶農產品加工企業達到條件進入規上企業。大部分是初級產品加工,產業鏈延伸不夠,多停留在簡單分級、簡單包裝等粗加工狀態,規模化、集約化、產業化程度不高,對經濟效益提高及競爭力的提升產生很大的阻礙。如土雞產業,全縣從事精深加工的企業僅1家,加工量不足100萬只。
(二)載體建設特色不明。近年來,武陵山區各種園區遍地開花,為的是搭建公共服務平台,形成集群發展的孵化器。但無論是我縣,還是周邊區縣,園區建設都缺乏特色,且速度較慢,形成了「園區是個筐,是個企業都往裡面裝」的發展格局,真正形成集群發展的很少。我縣雖然在梅江鎮規劃了工業園區C區發展農產品加工,但扶持政策不足,許多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都直接入駐A區綜合園,集聚和集散效應未得到有效發揮。
(三)要素制約依然存在。2011年,我縣出台三大產業三年振興規劃,其中提到重點扶持農產品加工業,但產業發展依然按部就班,進展不大,特別是離2015年農產品加工業實現50億元的目標還有很大差距。其次,市場供求信息不靈通不及時,產品生產極易陷入盲目性,相互擠壓、過度競爭現象依然存在。農產品批發市場功能也不夠健全,只能為農戶提供一個簡單的交易場所,健全的信息網路體系還沒有形成。此外,大多數農產品加工企業屬於中小企業,銀行貸款門檻高,對企業不願授信,加之農產品加工業季節性特點,導致融資十分困難。
(四)流通壁壘難以打破。雖然我縣物流發展較快,但仍處於起步階段。流通主體素質低、規模小,運銷能力低下,抗禦風險能力差。中介流通組織稀缺,產品吞吐能力有待加強。冷鏈物流發展起步較晚,沒有規模化冷鏈物流庫,農產品加工園和一些中心集鎮批發市場等關鍵物流節點缺少冷凍冷藏設施,加上我縣農產品加工業仍處於粗放式、小規模的生產方式,冷鏈物流發展面臨多重製約,影響了農產品的快速流通。
三、切准要害,破除發展瓶頸
(一)著力抓好規劃,打造加工基地。一是要合理布局。我縣特色農業分布較廣,對形成加工集群有一定影響。要形成加工集群布局必須要堅持「三靠近」原則,即靠近原料基地、靠近市場、靠近交通網路。建議在工業園區20萬平方米標准廠房中劃出部分掛牌農產品加工園,集中要素資源,作為園區主要支撐點打造,謀求做大加工集群,充分發揮標准廠房效益,幫助園區聚集人氣;或者比照工業園區運行模式和政策優惠,積極打造興隆坳農產品加工園,著力打造一個產業集群。同時,要積極鼓勵縣內農產品加工企業農產品加工園梯度轉移,可採取廠區置換等方式解決用地問題。二是要合理分工。即不同層次的加工項目、企業之間合理分工。一般說來,小企業搞粗加工,大中型企業搞精加工。三是要形成特色。建議依靠武陵山區特色農產品,打造武陵山區特色農產品加工示範園。同時,杜絕出現盲目發展、遍地開花、重復建設的現象。
(二)突出地方特色,打造轉型支撐。依託特色農產品加工打造經濟轉型的新支撐點。其重點應該是食品加工及有區域特點的特色農產品加工。一是食品加工主要包括主食、副食加工。主食加工要在搞好傳統菜油、桐油的基礎上,大力發展成品熟食加工,比如清溪場鎮的豆腐乳,如能比照老乾媽模式從生產規模、營銷模式上著手打造出1個屬於秀山的熟食品牌,加工中心的集聚效應將自然形成。副食品加工包括果、菜、肉、蛋、奶、魚等「菜籃子」產品的加工。另外,近年來,各種功能食品、天然野生食品等市場旺銷,前景看好,這些都是武陵山區的優勢資源。二是以金銀花為主的特色農業加工。由於受北方金銀花排擠,南方金銀花入葯前景堪憂。銀花行業轉向飲料、食品等深加工將可以適當解決產業困局,我縣可以依託現有的涼茶加工生產線率先打造一批加工品牌,扶持1-2家行業老大,使秀山成為南方金銀花的深加工和集散中心。其次,我縣茶葉有著久遠的歷史,但目前只有鍾靈茶廠等幾家企業擁有小型生產線,做大茶葉加工產業要依託本土茶廠,繼續加大扶持力度,進一步做大做強。此外,土雞、油茶等特色產業近年來都得到長足發展,但其相對應的深加工產業都還未形成氣候。
(三)集中要素資源,打造產業龍頭。一是積極培育龍頭企業。要因勢利導地鼓勵農村能人、大戶獨資或聯戶合資興辦農產品加工、儲藏、保鮮、運銷等項目,拉長農業產業鏈;要積極引進外資興辦加工龍頭企業,把發展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作為招商引資的重點,新建、改造和嫁接加工龍頭企業;鼓勵和動員社會各方力量投資興辦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積極鼓勵和爭取更多的大企業在我縣投資興辦加工項目。二是努力扶持加工企業。建議出台發展農產品加工業的意見,著力扶持一批農產品深加工龍頭企業和農產品深加工重點新項目落地秀山,每年拿出部分財政資金,通過貸款貼息、以獎代拔等形式扶持重點扶持有市場前景、輻射帶動能力強的龍頭企業。三是鼓勵企業科技創新。加強科技人才的引進和培養力度,積極採用高新技術,提高農產品加工的科技含量,提高競爭力。此外,要積極利用校地合作優勢,研究新技術、新產品,採用現代食品工程工藝技術,並在各大高校建立後備人才資源庫,加強人才的儲備力度。加強農產品加工的科學化管理,努力走科研、生產、加工、銷售一體化的道路。
(四)突破流通壁壘,打造集散中心。武陵山區是典型的農業地區,擁有眾多的特色農產品,受地理條件影響,如果沒有完善的流通體系,要把它們推向市場,是非常困難的。一要擴展流通渠道。構建良好的特色農產品市場流通平台,可以極大地節約流通成本,減少流通時間,對於武陵山區特色農業的發展也是必不可少的。近年來,我縣物流銷售網路已初步形成規模,以物流園區為中心搶占武陵山區農產品流通體系建設,有利於強化農產品加工的行業集聚和集散效應。可以建立權威性的農產品市場信息網路,為農產品的流通搭建信息平台,及時、准確地向農產品的生產經營者提供價格信息、生產信息、庫存信息,提供中長期市場預測分析。二要發展冷鏈物流。建立以「企業為主體、政府引導、多方參與」的多元化投入機制,形成政府、行業協會和龍頭企業聯動體系,依託物流園區,以加工企業為核心,建立產供銷一體化的農產品冷鏈物流體系;以物流配送中心為核心,發展區域內農產品短途冷鏈物流體系;利用第三方物流,發展跨區域的農產品長途冷鏈物流體系。三要鼓勵我縣農業龍頭企業跨區縣對特色農產品加工企業進行兼並與收購,對兼並收購成功的企業給予一定物質獎勵,使得因地區分割而導致的惡性競爭內部化。
(本文來自六樓微論壇第3期 指導:向東木,組長:趙小波,執筆:肖鄧)
C. 小型加工業有哪些
小型加工業主要包括以下幾種類型:
一、食品加工業
食品加工業是小型加工業的一種常見類型。它主要涉及食品原料的加工,如製作糕點、麵包、糖果、罐頭等。這些企業通常規模較小,設備相對簡單,投資成本較低。它們能夠滿足當地市場的需求,提供多樣化的食品選擇。
二、服裝鞋帽加工業
服裝鞋帽加工業也是小型加工業的重要領域之一。這類企業主要進行服裝、鞋帽等服飾製品的生產。由於進入門檻相對較低,投資成本較小,且可以根據市場需求靈活調整生產種類和數量,因此是小型加工企業的常見選擇。
三pos機可以動態查看歷史訂單等的IT電子產品的製造維修服務領域加工業。企業可以選擇代工生產一些小型的電子產品配件或是提供相關產品的維修服務。維修行業體現了可持續的理念強調對客戶關懷的原則實現了加工轉型的做法提供了一個新的思路。隨著科技的發展,這一領域的小型加工業也在逐漸增多。它們不僅滿足了市場對電子產品日益增長的需求,同時也為電子產品製造與維修行業注入了活力。隨著電子商務的興起和發展,小型電商物流包裝加工業也發展迅速。包裝印刷加工領域對保障物流安全和提供多樣化的商品包裝需求起著重要作用。許多小型加工企業投身於物流包裝的生產與服務,以滿足日益增長的電商物流市場的需求。以上領域內的中小企業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拉動當地的經濟增長。在進行具體類型介紹時內容應保持簡單明了且不帶有「首先」、「其次」等特定結構的連接詞以減輕讀者的閱讀壓力。
D. 食品加工業的加工項目
1. 掛面、米粉絲等食品的生產。(糕點生產歸入糕點業)
2. 配合及混合飼料製造:涵蓋添加劑預混合飼料、濃縮飼料、配合飼料、混合飼料等。
3. 製糖製造業:包括甘蔗機製糖、半機製糖的生產。
4. 加工糖業:涵蓋冰糖、方糖、精煉糖等精製。
5. 屠宰業:涉及多種牲畜和家禽的屠宰作業。
6. 肉製品加工業:生產冷凍肉類、腌制熏制產品、干制熟製品等。
7. 肉類罐頭製造業:不包含在本類,而是單獨列出。
8. 肉類副產品加工業:包括動物油脂煉製品、腸衣和生化製品等。
9. 蛋品加工業:涉及干蛋品、冰蛋品、再制蛋等的加工。
10. 水產品加工業:包括魚類、貝類、藻類的冷凍品、干製品、熟製品、魚糜製品等。
11. 水產品罐頭製造業:不包含在本類,而是單獨列出。
12. 冷凍水產品加工業:涵蓋海水、淡水魚、蝦、貝等的冷凍加工。
13. 干制水產品加工業:包括海水、淡水魚、蝦、貝、藻類干製品的加工。
14. 腌制水產品加工業:包括腌制魚、鹽漬品等的加工及糟醉水產品的加工。
15. 魚糜及魚糜製品加工業:包括魚糜、魚香腸、魚丸、蝦片等的加工。
16. 其他水產品加工業:包括海藻、凝膠食品、珍珠的加工及其他未列出的水產品加工。
17. 鹽加工業:包括洗滌鹽、粉碎鹽、精製鹽等的生產。
18. 其他食品加工業:包括蔬菜加工等。
世界食品加工業的變化趨勢:
- 動物性食品加工顯著增長。
- 蔬菜和水果加工製品成為重要的人類食品。
- 飲料趨向多樣化,果汁、保健型飲料急劇增加。
- 世界酒類發展十分可觀。
- 加工食品迅速發展,但質量要求嚴格。
E. 食品加工業的發展措施
促進我國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的五大政策措施:
(1)確立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的總體思路和目標 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在指導農產品加工業發展上,要緊緊圍繞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遵循自然規律和經濟規律,以提高農業效益和農民收入為著力點,以市場為導向,因地制宜,科學規劃,合理布局,依靠科技進步,努力提高農產品綜合加工能力;逐步實現由初級加工向高附加值精深加工轉變,由傳統加工工藝向先進適用技術和現代高新技術轉變,由資源消耗型向高效利用型轉變,實現農產品加工原料生產基地化,農產品及其加工製成品優質化,產加銷經營一體化;還要兼顧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統一,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協調發展。
(2)堅持發展農產品加工業的原則
①以市場為導向的原則。政府和企業都要遵循市場經濟規律,認真研究農產品加工業市場的多樣性和多變性,不斷滿足優質、安全、方便、營養的市場需求。
②發揮區域比較優勢的原則。依託優勢農產品自然分布形成的專業化生產區域,發揮傳統特色加工優勢,實現加工與原料基地結合和上下游產品的銜接。
③適度經營規模和先進適用技術的原則。與原料基地的規模和銷售市場輻射半徑相適應確定加工規模,實行「大中小」企業結合。保護和發揚具有特色風味的傳統工藝,選用先進適用的技術裝備,有條件的要積極引進和開發高新技術,實行「高中低」技術結合。
④發展和保護並重的原則。注重環境保護和食品衛生,既要注意防止周邊環境對產品的污染,又要防止加工企業對周邊環境的污染。
⑤加強宏觀指導的原則。通過制定政策、規劃和質量標准等,引導農產品加工業合理布局,防止盲目鋪新攤子和低水平重復建設,為企業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和市場秩序。對生產過剩、浪費資源、污染環境、安全沒有保障的農產品加工企業予以關停並轉。
(3)緊緊抓住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的重點 大力發展糧、棉、油、肉等精深加工,其中糧食加工以小麥、玉米、薯類、大豆、稻米深加工為主,肉類加工以豬、牛、羊、雞、鴨、兔等肉類深加工為主,不斷開發皮毛(絨)系列產品;積極發展奶類加工,實施好國家「學生飲用奶計劃」;發展有機蔬菜產品和綠色蔬菜產品,發展干鮮果品保鮮儲藏及精深加工,鞏固發展糖、茶、絲、麻等傳統加工,發展優質魚、蝦、貝類、海珍品精深加工。在鞏固和提高東部地區和城市農產品加工水平的同時,積極促進資金、技術、設備和人才等生產要素向中西部地區和小城鎮流動。
(4)採取促進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的保障措施 要認真組織實施農產品加工業發展規劃。依託現有的農業商品基地建設,把優勢產品及其生產基地布局在優勢農產品產業帶上,加強良種繁育、技術推廣、基礎設施、運銷服務等方面的建設,盡快形成與加工業發展要求相配套的、布局合理原料生產基地,生產出專用優質、質量穩定的大宗農產品,為農產品加工業提供有力的原料保障。促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努力推進科技進步和科技創新。加快建設農產品加工業的質量標准體系。建立健全社會化服務體系。做大做強優勢農產品加工骨幹企業。積極發展外向型農產品加工企業,引進國外資金、技術和管理經驗,參與國際農產品市場競爭。
(5)努力創造農產品加工業的外部環境 要在基建、技改、財稅、信貸、科技、出口、股票上市等政策方面繼續給予更多的支持;構建農產品加工業原料保障、加工企業、質量安全標准、技術創新和政策扶持等五大體系;依據發展規劃和有關政策制定指導目錄並適時發布;提出促進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的技術政策措施;積極促進農產品加工業示範園區建設;建立完善農產品加工業信息收集分析和發布制度;抓緊組建中國農產品加工業協會;努力構建農產品生產、加工和銷售一體化的現代農業行政管理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