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5G賦能工業互聯網「百花齊放」
遠程手術、智能巡檢、生產溯源等應用場景不斷豐富——
5G賦能工業互聯網「百花齊放」
5G遠程超聲機器人診斷平台、仿生機器狗「鐵蛋」、5G無人工廠項目……日前,2021中國5G+工業互聯網大會在湖北武漢舉行,一大批「黑 科技 」產品、5G關鍵技術等集中亮相,吸引了大量觀眾圍觀、體驗。
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了第二批「5G+工業互聯網」典型應用場景和重點行業實踐,包括生產過程溯源、廠區智能理貨、全域物流監測、虛擬現場服務等應用場景,以及石化化工、建材、紡織、家電等行業。
一個是當下信息通信技術發展的重要方向,一個是新一代工業革命的技術支撐,5G「遇上」工業互聯網,會給生產和生活帶來哪些神奇變化?未來,「5G+工業互聯網」將呈現怎樣的發展態勢?
融合應用不斷豐富
「我們把5G、工業互聯網技術運用到了釀酒行業,當設備出現故障時,技術人員通過遠程輔助工具,既能清晰地看到車間,又能遠程操控設備,不用到現場就能解決問題。」武漢一家企業的員工說。
如今,藉助5G與工業互聯網,越來越多的傳統工廠正變得更加「智慧」。
在紡織行業,有的企業通過在縫紉機、巡檢機器人等設備上設置5G模組,實時採集生產、環境等數據,並上傳至邊緣雲平台,可直觀地呈現生產、物流等信息,讓生產效率提升25%,訂單交付周期縮短10%。
在家電行業,有的企業通過5G、VR(虛擬現實)等技術展現家電裝配細節,讓新員工「沉浸式」體驗和感受,幫助他們迅速掌握技術要領,從而降低培訓成本,大大縮短新員工的培訓上崗時間。
11月21日,2021中國5G+工業互聯網大會聚焦智慧工廠、智慧安全等領域,徵集並遴選出了58個典型應用案例。其中,天津省級工業互聯網安全態勢感知平台項目是智慧安全領域的應用案例。該項目依託360公司數字化安全能力框架,通過部署安全監測平台,可實時監測企業安全態勢,及時提供預警信息,支持安全隱患整改,減少企業經濟損失。
此外,在智慧礦山等領域,同樣有不少應用案例入圍。比如,國家能源集團烏海能源有限公司老石旦煤礦5G+智慧礦山項目、山西呂梁鑫岩煤礦5G智慧礦山項目等。
中國煤炭工業協會 科技 發展部副主任張建明介紹,一些煤礦開發了AR(增強現實)眼鏡,井下工人戴著AR眼鏡巡檢設備,可通過5G網路實時傳送視頻畫面,供地面上的技術人員進行參考、遠程指導。
「從這些場景、案例中,我們可以看到,『5G+工業互聯網』的應用范圍擴展了,和生產環境結合得更為緊密,這是可喜的變化。」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長余曉暉說。
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管理局副局長王鵬表示,近年來,「5G+工業互聯網」融合應用不斷豐富,率先在采礦、鋼鐵、電力等行業形成了遠程設備操控、無人智能巡檢等典型應用場景,標桿示範帶動作用日益凸顯;發展環境持續優化,政策體系不斷完善,有效激發了產業各方參與熱情。
未來發展空間廣闊
「5G+工業互聯網」在推動「製造」向「智造」轉變的同時,也給人們的日常生活帶來了諸多便利。
一些企業將生產現場的掃碼槍、工業相機、攝像頭等設備接入5G網路,將生產過程每個工序的物料編碼、作業人員、生產設備狀態等信息實時傳輸到雲平台,並將這些信息進行關聯整合,形成溯源資料庫。人們只需用手機掃一掃產品上的二維碼,就能看到產品批次、品質等信息,用起來更放心。
在智慧醫療領域,5G遠程會診、遠程手術等應用推動優質醫療資源下沉,讓更多偏遠地區的患者得到救治。
「賦能千行百業智能升級,是發展『5G+工業互聯網』的根本目的。」工業和信息化部總工程師韓夏說,我國5G、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呈現「千姿百態、百花齊放」的良好態勢。工業互聯網網路、平台、安全三大功能體系初具規模,基礎電信企業、工業企業、通信設備企業、軟體企業深度合作,形成多樣化的商業運營模式,「團體賽」打法更加成熟,區域協同發展的格局更加清晰。
韓夏認為,「5G+工業互聯網」未來發展空間廣闊,潛力無限。據統計,全國在建「5G+工業互聯網」項目已超過1800個,覆蓋原材料、裝備製造、消費品等多個行業和領域。
與此同時,余曉暉表示,當前我國「5G+工業互聯網」發展也面臨很多困難。比如,在晶元和模組方面,現在5G晶元模組價格過高。產業界應共同努力,推動實現以低成本的模組和晶元來滿足工業需要。
牽住技術創新「牛鼻子」
「5G+工業互聯網」是傳統產業跨越式發展的 歷史 性機遇。
「『十四五』期間,5G、工業互聯網將從 探索 起步階段進入到產業深耕、賦能發展的新階段。」王鵬說。
據了解,我國將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打通信息「大動脈」。加快5G基站建設和行業虛擬專網規模化發展,增強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公共服務功能。支持企業運用5G等新型網路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建設企業內網,支持企業設備上雲,推動工業互聯網平台進企業、進園區、進產業集群。
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肖亞慶表示,要拓展融合應用場景,推動製造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堅持以智能製造為主攻方向,全面推進5G、工業互聯網等數字技術的產業化、規模化應用。遴選一批專業化解決方案提供商,建設一批5G全連接工廠,做優一批工業互聯網平台,打造一批復合型專家人才隊伍,帶動千行百業提質增效升級。
「5G、工業互聯網應用普及要緊緊牽住技術創新這個『牛鼻子』。」肖亞慶說,要加強關鍵技術攻關,聚焦產業共性技術供給,推行「揭榜掛帥」機制,發揮企業創新主體作用,實現工業模組、感測器、關鍵軟體等領域快速研發和產業化。激活數據潛能,加快研製工業數據交互等基礎共性標准, 探索 建設數據交易平台,提升數據管理和開發利用水平。此外,要深化開放共享,構建互利共贏的產業新生態。
《光明日報》( 2021年11月28日 03版)
❷ 5g能帶來哪些用途
5G能帶來哪些用途1
隨著5G通信技術的應用,人們已經體驗到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度。然而,5G的潛力遠不止於此。在工業互聯網領域,5G將發揮關鍵作用,開啟工業互聯網的新篇章。對於普通用戶而言,5G將重新定義移動互聯網,將移動互聯網的功能邊界從消費端拓展到產業端。企業也將受益於5G,推動工業互聯網的發展,實現行業資源的整合,為智能化時代的到來奠定基礎。
5G能帶來哪些用途2
與3G和4G相比,5G的速度更快,容量更大,穩定性更高。5G的數據傳輸速度可達到驚人的800Gbps,是4G的約100倍。此外,5G網路的容量巨大,能夠承載1000億個網路連接。5G網路的時延極低,只有百萬分之一秒,為實時同步數據的應用提供了可能。這些特性將為物聯網的發展奠定基礎,推動智能化時代的到來。
5G能帶來哪些用途3
5G是最新一代的通訊技術,除了速度快,還有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容量大,能夠支持大量設備的連接。5G網路的容量在每平方公里的范圍內,可以讓一百萬台設備同時上網。這將大大提升我們的生活質量,推動無人駕駛、工業自動化等領域的發展。5G的普及也將推動智能終端向智慧終端的方向發展,與區塊鏈技術相得益彰。然而,5G的普及需要時間,我們需要深入了解5G的技術特點,以便更好地利用它的優勢。
❸ 加快融合發展 打造產業新生態——江蘇「5G+工業互聯網」加速落地
8月中旬,全省「5G+工業互聯網」融合發展工程推進會在南京召開。會議透露,2020年是5G商用落地的關鍵一年,5G正領銜「新基建」發展,成為經濟發展的穩定器和助推器。省工信廳、省通信管理局近日印發《全省推進「5G+工業互聯網」融合發展工程的實施方案》(下文簡稱《方案》),提出到2022年,全省各類工業園區實現以5G網路為主,包括4G(含LTE-Cat1)和窄帶物聯網(NB-IoT)的無線網路全覆蓋,建成覆蓋全省的高質量工業互聯網外網,內網升級改造覆蓋全省先進製造業集群,力爭實現「樹立一批行業標桿、形成一套標准規范、突破一系列典型場景應用、衍生一個融合應用產業、 探索 一批可復制可推廣模式、打造一個共生共長生態」的「六個一」成果。
企業內外網改造升級提速
如今,為工廠建設5G內網正在成為5G新興業務。在捷普電子的一個車間里,AGV(自動導引運輸車)正在工作,它好像裝上「智慧眼」一般,當碰到工作人員時會停下避讓,等人走過去再自動運行。
據捷普電子工程師華軍介紹,捷普電子原來使用工業WiFi進行生產數據傳輸,所以廠區內每隔20米就要部署一台無線接入設備。由於存在網路掉線、干擾,甚至容量不足等問題,導致數字化生產設備連接一旦中斷,就會影響產線正常生產。而基於5G+MEC(邊緣計算)數字工廠的落地,則將網路、計算、存儲等能力統一在廠區的管理雲平台,助力企業實現真正智能化的同時,保證企業數據不出廠區,最大限度保障企業數據安全。
同時,全面升級企業外網,依託基礎電信企業政企精品專網,利用5G、4G(Cat1)、NB-IoT、萬兆無源光纖網路(10GPON)等技術,加快推動工業互聯網企業外網建設,建成覆蓋所有市縣、省重點集群聚集區域的工業互聯網高質量外網。
引導產業聚集打造樣板先導
不僅僅是電子製造產業參與部署5G網路,我省傳統的機械製造廠商也在通過5G網路尋找轉型之路。在為 汽車 製造零部件的無錫貝斯特精機股份有限公司,5G早已被應用於質檢過程中。據該公司製造部部長嚴挺介紹:「以發動機渦輪增壓器部件質檢為例,貝斯特利用工業視覺檢測每次產生20張左右的高清圖片,單個產品上傳數據量超過百兆級,每天質檢數據總量是TB級的。傳統的無線網路或WiFi,已經無法支撐傳輸這么大數據量的需求了,需要帶寬更大、時延更低的5G網路。而5G+MEC系統可以讓數據處理流程在內網完成,不僅較之以前更加快速且安全。」
越來越多類似的典型應用場景將在江蘇出現。根據《方案》,江蘇將組織省重點集群企業、基礎電信企業、廣電網路企業開展深度合作,將5G應用場景由生產外圍視頻監控、巡檢安防、物流配送等碎片化淺層應用向設計研發、加工裝配、生產控制、質量檢測、安全生產等深層次延伸,並開展「5G+邊緣計算+工業大數據平台+人工智慧」融合應用項目建設,建立省、市創新應用重點項目庫,實施動態管理,編制行業應用指南。
同時,各設區市根據本地產業特點,引導產業聚集度高、數字化基礎好、升級改造意願強、示範帶動作用大的產業集聚區和優勢特色行業骨幹企業,創建本地「5G+工業互聯網」融合應用先導區,加快形成行業聚集效應和區域規模效應,爭取創建國家級「5G+工業互聯網」融合應用先導區。
我省在各設區市培育「5G+工業互聯網」融合應用先導區,推動垂直行業示範應用,到2022年,將打造不少於20個典型工業應用場景,建成不少於100個融合應用示範項目,培育2-3個具有全國性行業重要影響力的融合應用標桿項目。
服務+保障為企業保駕護航
2020年,江蘇移動拓展13個集團龍頭示範項目和140多個省級示範項目,其中與46個行業客戶聯合開展了「5G+工業互聯網」的 探索 ,進行「5G+工業互聯網」改造的有12家。在今年的南京創新周上,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指導,江蘇移動與南郵信息產業技術研究院聯合打造的全國首個「5G產業生態雲圖譜」正式上線,讓我省5G相關企業尋合作、做展示、求幫助都有了線上「入口」。
未來,江蘇將建成不少於3個「5G+工業互聯網」產業公共服務平台,打造「平台+產品+服務」的融合創新載體。《方案》提出,江蘇將在工程機械、前沿新材料、核心信息技術等製造業領域,引導重點企業與基礎電信企業、廣電網路企業合作,建設「5G+工業互聯網」網路化改造及推廣服務平台、「5G+工業互聯網」測試床,為垂直行業、中小企業提供內網改造升級、應用服務創新、咨詢設計、人才培訓等公共服務,提供融合技術、標准、設備、解決方案研發研製的試驗驗證和評估評測等技術支撐。支持系統解決方案提供商針對垂直行業、中小企業特點,提供系列解決方案套餐和定製化服務,有效降低中小企業5G應用門檻。
在安全保障體系建設方面,我省將建設江蘇省5G安全工程研究中心,開展網路安全技術測試驗證。建立健全工業典型應用場景中信息安全管理制度與標准規范,提升數據和服務安全保護水平。加強網路安全核心技術攻關和成果轉化,推進省級網路安全產業園區建設和試點示範,加快培育10家5G和標識解析安全產業鏈關鍵環節領軍企業,促進安全產業上下游中小企業發展,形成5G和標識解析安全關鍵技術、產品和服務的一體化保障能力。
❹ 5g+工業互聯網的發展前景如何
此外,5G技術的融合應用還可以使工業互聯網與人工智慧,雲計算,VR和AR等尖端技術更加緊密地整合在一起,從而進一步促進製造業數字化,智能化的轉型升級。
特別是在製造業領域,5G +工業互聯網可以改變製造企業的原始組織和生產模式,全方位地連接設備,人員和環境,實時監控生產設備,使工業生產朝著無人化的方向發展。
下一步,我國將繼續把「 5G +工業互聯網」作為發展重點,不斷加快融合應用和發展。
未來,如果5G和工業互聯網想發揮更大的融合價值,就必須繼續保持關鍵。
當前,5G與工業互聯網的融合發展正在加速推進,但通常集中在工廠的一個特定環節。
針對5G和工業互聯網融合的現狀,以及徐工信息自身的實踐經驗,張其亮還對未來五G與產業互聯網整合應用的發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我國已建成近1600個「 5G +工業」項目,並且不斷擴展的應用場景,覆蓋20多個國民經濟重點行業領域,並在實體經濟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數字化,網路化,智能化轉型升級。
加快5G模塊與工業終端的深度融合,不僅有利於促進模型對垂直行業場景需求的准確產品研發,快速提高模塊的適應性,突破了5G產業模塊的弱點;它還有助於建立信息技術網路和生產控制網路整合的網路部署模式。
在文件的推動作用下,5G基礎設施建設和關鍵領域的技術突破將取得進一步進展,以及促進重點行業和重點領域的發展也將加快5G技術和應用程序。
❺ 「5G+工業互聯網」,「+」出哪些新變遷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數字技術向製造業加速滲透、融合,工業領域數字化場景不斷豐富、數字應用程度不斷加深。「5G+工業互聯網」,「+」出哪些新變遷?
晶元掃描,可為每套服裝智能調度面料、輔料;數據追蹤,就能掌握每件產品的生產、分揀、包裝狀態……藉助海爾卡奧斯工業互聯網平台的智能化方案和供應鏈「共享」,服裝製造商青島瑞華集團實現生產流程數字化,訂單響應周期由原來的20天減少至7天。
這是服裝業的觸「網」之變。當工業互聯網與5G結合,大量設備入網上雲,海量數據毫秒級傳輸,更多行業正擁抱數字升級的機遇。
降本――通過平台上的數據共享和生產協同,很多製造企業快速感知市場、匹配供應商、降低備貨成本和庫存壓力;藉助遠程設備操控等實現無人化、少人化生產,在礦山等領域可以有效降低事故發生率。
增效――通過設備的聯動和數據資源的共享,製造、運輸、質檢等多個環節的效率不斷提升。
通過智能調度系統實現運單和運力的匹配,中國建材集團旗下網路貨運平台與網路智能雲合作,實現貨車路線規劃、批量算路等智能操作,提升車與貨的匹配效率;利用5G物聯網實現數據與雲端的互聯,聯想武漢數字化工廠主板生產測試車間,30分鍾便能實現產品換線。設備協同作業、人工智慧質檢……「5G+工業互聯網」的融合 探索 在多領域提速。
工信部信息通信管理局局長趙志國說,目前全國「5G+工業互聯網」在建項目超1800個,覆蓋原材料、裝備製造、消費品等數十個國民經濟重點行業和領域。「5G+工業互聯網」產業熱情度高、創新活躍、成效顯著。
將直播電商數據與服裝、消費電子等領域的企業聯動,通過消費數據反饋在珠寶加工等產業集群增添質檢倉、配套倉,快手 探索 直播賦能產業集群的新模式。
京津冀地區,以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等特色產業為主,形成一批「5G+工業互聯網」典型應用方案;在西部地區,企業集中在煤炭開采等領域進行智能化創新,已成為示範性較強的應用實踐。
製造向服務延展,催生出更多增長空間。生產與市場結合,帶動產業集群質效提升。天眼查數據顯示,我國工業互聯網相關企業達3.6萬家,2016至2020年,5年復合增長率達到18.9%。
「5G+工業互聯網」創新活躍,應用不斷豐富。但也要看到,仍然存在不同區域、產業、企業間發展不平衡問題,數字技術基礎、產業鏈價值鏈掌控力等有待提升。在工業場景下,仍需要進一步提升企業對「5G+工業互聯網」的系統認識。
工信部有關負責人表示,未來幾年是工業互聯網發展的關鍵期,要把發展和安全統籌好,建設一批工業互聯網關鍵技術和產品創新中心,培育一批專業化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打造一批特色鮮明的產業集聚區和示範基地。
「要在進一步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更好支撐服務數字化轉型的同時,大力推動製造業數字化升級。」工信部部長肖亞慶說,工信部將統籌抓好智能製造工程、製造業數字化轉型行動和中小企業數字賦能行動,同時鼓勵各行各業的龍頭企業利用5G、邊緣計算等新技術進行工業互聯網內網改造,並將加快標桿網路建設、重點工業設備和企業上雲,讓應用場景向更多實體經濟行業延伸。
❻ 「5G+工業互聯網」賦能千行百業 典型應用場景快速推廣
「5G+工業互聯網」正在加速賦能千行百業。在日前舉行的2021中國5G+工業互聯網大會上,工信部總工程師韓夏介紹,以賦能實體經濟為目標,「5G+工業互聯網」已融入千行百業,典型應用場景已在采礦、電力、鋼鐵等22個國民經濟重點行業深度應用、快速推廣,「5G+工業互聯網」支撐實體經濟降本、提質增效、綠色發展的重要作用不斷顯現。
聚焦下一步發展,工信部部長肖亞慶表示,要加快5G基站建設和行業虛擬專網規模化發展,增強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公共服務功能。同時,著力激活數據潛能,加快研製工業數據交互等基礎共性標准, 探索 建設數據交易平台,提升數據管理和開發利用水平。
賦能基礎更加堅實
長飛光纖光纜股份有限公司的光纜生產車間里,工業機器人有序分揀著不同規格的光纖配盤,又快又准。長飛公司執行董事兼總裁庄丹介紹,「5G+光雲工業互聯網」平台的落地,讓長飛公司提高了訂單及時交付率達20%以上。
促進融合發展,基礎設施要先行。「截至今年10月底,湖北已累計建設5G宏基站4.76萬個,每萬人擁有5G宏基站數量達到8.3個。去年一年就新建2.76萬個5G宏基站,超過此前三年建設的總和。」湖北省經濟和信息化廳副廳長呂曉華說。
據中國鐵塔副總經理張權介紹,5G商用以來,中國鐵塔累計承建5G基站超過115萬座,97%實現了共享,5G基站數量佔全球70%以上,有力支撐了我國5G網路全球覆蓋最廣、信息消費增長最快、數字經濟發展最活躍。
「5G+工業互聯網」賦能基礎日益堅實。韓夏表示,當前,工業互聯網網路、平台、安全三大功能體系初具規模,5G基站超過129萬座,特別是滿足工業生產需要的大型傳輸、高精度定位等難點技術加快突破,工業5G的模組、網關等關鍵產品相繼推出,價格明顯下降。
工信部數據還顯示,目前,我國工業互聯網網路、平台、安全、數據、體系一體化推進,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五大國家頂級節點和158個二級節點穩定運行,標識注冊量近600億。
融合應用日益深入
11月21日,2021中國5G+工業互聯網大會公布了58個典型應用案例,包括智慧工廠、智慧物流、智慧城市、智慧安全等多個領域。比如,天津省級工業互聯網安全態勢感知平台項目就是智慧安全領域的應用案例,依託360公司的數字化安全能力框架,通過「國家—省—企業」三級架構,形成了「全國一盤棋」的工業互聯網安全風險實時監測、動態感知、快速預警的安全監測保障體系,能有效提升我國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安全保障能力。
據工信部信息通信管理局副局長王鵬介紹,「5G+工業互聯網」已經率先在采礦、鋼鐵、電力、電子設備製造、裝備製造等10個重點行業形成了遠程設備操控、機器視覺自檢、無人智能巡檢等典型應用場景,標桿示範帶動作用日益凸顯。
工信部數據顯示,「5G+工業互聯網」全國在建項目已經超過1800個,覆蓋22個重點行業,推動平台化設計、智能化製造、網路化協同、個性化定製、服務化延伸、數字化管理等典型應用模式向更多重點行業延伸。
「5G與工業互聯網融合的最終目的,是展現應用價值。」浪潮集團執行總裁陳東風表示,工業互聯網對網路的要求不同於個人用戶,其中最突出的是對「確定性」的追求,更需要「說到做到」的新型網路能力,而對網路的接入改造是第一要務。比如,浪潮以5G+多制式接入技術融合創新,為東風 汽車 打造了一張能力全面、架構融合、運維智能的多制式網路,靈活支撐東風 汽車 多元、泛在的全連接需求。
「5G+工業互聯網」的賦能路徑也日益清晰。「基礎電信企業、工業企業、通信設備企業、軟體企業深度合作,形成多樣化的商業運營模式,團體賽打法更加成熟,各地聚焦重點特色行業,舉辦多場行業現場會,服務地方產業升級,區域協同發展的格局更加清晰。」 韓夏說。
優勢互補空間廣闊
「5G+工業互聯網」已成為賦能各行各業數字化、網路化、智能化轉型升級的重要驅動力量,兩者優勢互補效應快速顯現。工信部近日發布的《「十四五」信息通信行業發展規劃》提出,要持續深化「5G+工業互聯網」融合創新,加快典型應用場景推廣。
目前我國仍有大量傳統產業企業處於數字化、網路化、智能化改造階段,工業互聯網將為5G應用開辟更廣闊的空間。肖亞慶表示,工信部將從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拓展融合應用場景、加強關鍵技術攻關、深化開放共享等方面發力,加快「5G+工業互聯網」發展。
「5G、工業互聯網是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培育發展先進製造業的重要支撐。我們將拓展融合應用場景,堅持以智能製造為主攻方向,全面推進5G、工業互聯網等數字技術的產業化、規模化應用。」肖亞慶說。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長余曉暉認為,要加快釋放「5G+工業互聯網」潛能,還需要解決三大問題,一是要解決5G工業晶元模組價格高的問題,消除產業瓶頸;二是要解決5G終端匱乏問題,不斷豐富5G通用終端和行業終端;三是要進一步優化「5G+工業互聯網」產業公共服務平台。
華為公司輪值董事長胡厚昆提出,推動「5G+工業互聯網」融合發展,數據驅動是關鍵,要實現數據取得出、算得快、用得好,連接更多設備、降低人工智慧門檻、發展工業軟體等,是現階段的重點投入領域。
「在工業互聯網的快速發展下,工業企業加速智能化升級,工業互聯網通過數據把傳統生產要素結合起來,實現資源共享,優化資源配置,推動工業企業加速智能化升級。這同時也帶來挑戰,需要建立內生安全、保障經營安全,確保工業互聯網安全發展。」奇安信集團總裁吳雲坤說。
韓夏表示,要推進「5G+工業互聯網」融入更多行業和領域,增強產業鏈企業發展能力,提高產業鏈協作效率和供應鏈一體化水平。同時提升服務能力,支持領軍企業牽頭整合產業鏈,輸出更多可供中小企業借鑒的成熟方案和先進經驗,著力培育一批行業應用公共服務平台和解決方案供應商,降低中小企業開展「5G+工業互聯網」融合創新的門檻。
❼ 5G商用爆發前夜,工業互聯網將成新風口
工業互聯網日益成為巨頭們競爭的重要領域。5G迎來萬物互聯時代,2020年5G將進行大規模商用,工業物聯網將獲得新的發展。
在「翼生雲網 智造未來——5G+工業互聯網高峰論壇」上,工信部總經濟師王新哲指出,預計未來超過八成的5G應用來自工業互聯網等垂直行業。
5G大帶寬、低時延、海量鏈接和網路切片、邊緣計算能力,為智能製造、安全生產提供了高質量的網路支持和數據連接能力,結合工業互聯網平台強大的算力及人工智慧的演算法,5G、雲計算以及AI技術的結合將助推工業企業數字化轉型升級。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長王志勤指出,工業互聯網平台不是在工廠內或者局部實現一定的連接,而是要實現全要素全鏈接。
據GE預測,到2020年,工業互聯網年產值將達到2250億美元,超過消費互聯網1700億美元的產值。而中國大陸等新興經濟體的工業化需求持續促進亞太地區工業互聯網平台發展。
這離不開傳統製造業轉型升級的壓力。王志勤表示,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勞動力成本持續上升等原因對企業經營管理效率提出更高要求。此外,提升產品質量和價值、加速商業模式創新和降低信息化應用門檻也要求中國工業加快數字化轉型。
工業互聯網市場巨大的潛能吸引著各種企業參與。根據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發布的《工業互聯網平台白皮書(2019討論稿)》,目前中國各類型平台數量總計已有數百家之多,具有一定區域、行業影響力的平台數量也超過了50多家。
有傳統工業技術解決方案企業面向轉型發展需求構建平台,如航天雲網、海爾、樹根互聯、寶信、阿里、華為、浪潮、紫光等起步較早的平台;也有大型製造企業孵化獨立運營公司專注平台運營,例如徐工、TCL、中聯重科、富士康等大型集團企業剝離和整合內部相關資源,注資成立聚焦工業互聯網平台業務的獨立運營子公司,在服務好集團的基礎上對外輸出成果。
電信運營商擁有網路連接能力和數據中心資源,自然也不會錯過這一市場,中國電信、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均發布了自己的工業互聯網平台。31日當天,中國電信發布了其工業互聯網開放平台。
中國電信副總經理陳忠岳指出,該平台由中國電信自主研發和運營,從工業數據採集、工業數據中台和工業數據應用三個層次為製造企業提供全要素、全價值鏈、全產業鏈的數據賦能服務。
通過底層的工業智能網關,平台可以根據客戶具體需求載入不同的數采協議轉換等邊緣應用,將物理空間中的各種生產要素,安全可信地映射成信息空間中的數據。
往上一層是工業數據中台,以數字孿生的方式構建虛擬數字空間。通過數據匯聚和交換,打通信息孤島,並通過大數據、人工智慧挖掘工業知識。
最上層的工業數據應用將匯聚自研、合作廠商和第三方工業互聯網平台的工業APP,共同構建起數據互聯生態圈。
陳忠岳舉例稱,在運用5G+工業互聯網平台後,鋼結構企業中建鋼構的生產效率提高了10%,產品不良率下降了10%,運營成本降低了6%。
王志勤則以青島港口為例,該港口通過5G網路遠程式控制制抓取集裝箱,「操控人員不用坐在高高的吊車上,可以在辦公室很舒適的環境就完成了工作。」
不過,由於工業互聯網還處在發展初期,也面臨許多挑戰。從產業領域看,優勢互補、協同合作的平台產業生態還需持續構建。 大部分平台企業以單打獨斗為主,希望自主構建端到端完整的平台架構,即使在自身不擅長的領域投入不必要的資金和人力。王志勤指出,應當積極開展協同合作,構建全國協作的跨領域合作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