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汽車產業 > 中國新工業意味什麼

中國新工業意味什麼

發布時間:2022-09-23 17:22:39

❶ 我國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原因和重大意義是什麼

新型工業化道路 中共十六大提出的我國實現工業化的新道路。工業化是工業(特別是製造業)在國民經濟中比重不斷上升的過程,是傳統的農業社會向現代工業社會轉變的過程。工業化是現代化的基礎和前提,高度發達的工業社會是現代化的重要標志。在新的科技革命突飛猛進、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資源環境問題越來越嚴重的情況下,我國必須突破傳統工業化模式,走一條有時代發展特點、符合客觀規律和我國國情的新型工業化道路,才能確保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中共十六大報告指出,實現工業化是我國現代化進程中艱巨的歷史性任務。信息化是我國加快實現工業化和現代化的必然選擇。要堅持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走出一條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路子。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必須發揮科學技術作為第一生產力的重要作用,注重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改善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要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形成以高新技術產業為先導、基礎產業和製造業為支撐、服務業全面發展的產業格局。要優先發展信息產業,在經濟和社會領域廣泛應用信息技術。要正確處理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傳統產業、資金技術密集型產業和勞動密集型產業、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的關系。

❷ 什麼是新工業革命

《新工業革命》內容簡介:作者提到,人類的製造業可以分為五個階段,它們分別是:第一個階段是少量定製;第二階段是少量標准化階段;第三個階段大批量標准化生產;第四階段大批量定製化;第五個階段是個性化量產。我們現在正處於個性化量產階段。這一概念推動了產品多樣化從定製化量產繼續向前發展。然而,這一生產方式甚少用於生產特殊到獨一無二的產品。定製化量產和個性化量產的差別極其細微——豐田生產方式無法為某一單獨客戶定製一款豐田車型,但是個性化量產就可以輕松做到。馬什預測,當3D列印技術成為生產的日常部分,大批量個性化時代就真正來臨了。到2040年左右,利用3D列印技術為很多產品(從噴氣式發動機到汽車)生產零件將成為主流,定製特定的相關產品以滿足個人需求或生理需求非常重要。這類產品包括醫療植入物、助聽器、照明系統及專業傢具。隨著新工業革命步伐加快,在成本控制的范圍內和允許客戶施加更大影響的情況下,提供多樣化產品將成為越來越明顯的特徵。作者敏銳地指出,在新工業革命時期,開發新概念,加強公司間合作,並將研發成果應用於新產品所帶來的利益將超過以往任何時期。《新工業革命》是一部既具有歷史厚重感,又具有較高現實意義的著作。毋庸置疑,它將對中國製造業未來有很高的導向性。海報:

❸ 政治經濟學簡要說明我國為什麼要走新型的工業化道路

中國要走新型的工業化道路的原因在於:第一由於科學技術迅猛發展,以知識化、信息化為主要特徵的現代化已經提上日程,中 國必須將工業化與現代化結合起來,在實現工業化的過程中同時推進現代化,走與現代化相 適應的新型工業化道路。 第二中國國情要求走新型工業化道路,中國是人口和資源大國,但同時又是人均資源的 窮國,這就要求我們克服傳統工業化的弊端,不能再以過度消耗資源、破壞生態環境為代價 換取工業和其他事業的發展。
拓展資料
什麼是新型工業化道路?
十六大報告中曾作了概括的描述。這就是: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得到充分發揮的工業化路子。這條新路與傳統工業化相比,它的「新」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發達國家都是在工業化之後推進信息化的。我國是個發展中國家,近年來信息化發展很快。我們完全可以在工業化進程中推進信息化,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從而發揮後發優勢,實現生產力的跨越式發展。
第二,發達國家實現工業化特別是在快速發展時期,大多數是以消耗能源、犧牲環境為代價,負面影響是很大的。因此,我們在實現工業化過程中,特別強調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強調處理好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之間的關系。
第三,在發達國家實現工業化過程中,機械化和自動化是主要著力點,從而導致失業問題的出現。我國的國情是人口多,勞動力成本比較低。這就要求我們在工業化進程中,處理好資本技術密集型產業與勞動密集型產業的關系、高新技術產業與傳統產業的關系、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的關系,有意識地在推進工業化的同時擴大就業。很明顯,新型工業化道路是在總結世界各國工業化經驗教訓基礎上,從我國國情出發,根據信息化時代實現工業化的要求和有利條件提出的,對於加快我國工業化和現代化進程,必將產生積極的推動作用。

❹ 十六大提出的走新型工業化之路的基本內涵是什麼

堅持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從而達到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能充分發揮。是從我國實際出發,汲取世界各國工業化的經驗和教訓,立足於當今時代經濟科技發展的新水平,充分發揮自己比較優勢和後發優勢的新型工業化道路。



內容要求

1、科技含量高,就是要充分發揮科技作為第一生產力的作用,促進科技成果更好地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提高產品的質量和競爭力。

2、經濟效益好,就是要實現經濟增長方式從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即從主要依靠增加投入、鋪新攤子、追求數量,轉到以經濟效益為中心的軌道上來,通過技術進步、加強科學管理、降低成本,提高勞動生產率。

3、資源消耗低,就是要充分考慮我國人均資源相對短缺的實際,實施可持續發展的戰略,堅持資源開發和節約並舉,把節約放在首位,努力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積極推進資源利用方式從粗放向節約的轉變,轉變生產方式和消費方式。

4、環境污染少,就是要高度重視生態環境問題,從宏觀管理入手,注重從源頭上防止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避免走舊工業化過程中的先污染後治理的老路。

5、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就是要從我國人口多、勞動力資源豐富的實際出發,制定推進工業化的具體政策,處理好發展資金技術密集型產業與勞動密集型產業的關系,堅持走中國特色的城鎮化道路,通過教育和培訓加強勞動力資源的能力。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新型工業化道路

❺ 請問哪位高人知道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的歷史意義先謝過了

型工業化道路:1、實現工業化,是我國經濟發展過程中不可逾越的歷史階段。2、新型工業化道路是以信息化帶動的工業化,是以科技進步為動力,以提高經濟效益和市場競爭力為中心的工業化,是同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相結合的工業化,是充分發揮我國人力資源優勢的工業化。3、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是從中國國情和世界經濟發展情況出發,既遵循工業化客觀規律,有體現時代特點的工業化道路。它是在對我國經濟發展階段作出准確定位的基礎上,加快實現工業化和現代化的必然選擇。4、推進經濟結構調整的增長方式,是實現我國經濟持續發展協調健康發展的重要著力點。5、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必須確實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經濟增長方式從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是保持我國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一個帶有全局意義的根本性轉變。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1、農業、農村、農民問題始終是我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根本問題。我們黨領導的革命、建設和改革所取的偉大成就,都是同高度重視解決三農問題密不可分的。2、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中的關鍵問題。3、中央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總要求是: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4、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一項系統工程,要按照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有計劃有步驟有重點的推進。5、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一項艱巨、長期、復雜的重大歷史任務,要動員全黨 全社會關心農業、關注農業、關愛農民,積極支持和參與新農村建設,使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成為全黨全國人民的共同行動。統籌區域發展:1、區域經濟是指一定區域范圍內的經濟活動統籌區域發展,促進地區協調發展,縮小區域間的發展差距,是我國將軍社會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則。改革開放以來,各地區都有很大發展,但地區發展的差距也在不斷擴大。統籌區域發展,縮小區域發展差距,不僅是經濟問題,也是政治問題,不僅關繫到現代化建設的全局,也關繫到社會穩定和國家的長治久安。2、黨中央提出了通過幾十年的乃至整個世紀的艱苦努力,建設一個經濟繁榮、社會進步、生活安定、民族團結、山河秀美的西部地區的戰略目標。這對於逐步縮小地區差距,增進民族團結,保持社會穩定和邊疆安全,改革生態環境,最終實現共同富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❻ 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的內涵是什麼

「堅持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走出一條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路子」,而「優先發展信息產業,在經濟和社會領域廣泛應用信息技術」,是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一條重要途徑。

工業化是由農業經濟轉向工業經濟的一個自然歷史過程,存在著一般的規律性;但在不同體制下,在工業化的不同階段可以有不同的發展道路和模式。根據十八大報告的精神,新型工業化道路主要「新」在以下幾個方面:

(1)新的要求和新的目標。新型工業化道路所追求的工業化,不是只講工業增加值,而是要做到「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並實現這幾方面的兼顧和統一。這是新型工業化道路的基本標志和落腳點。

(2)新的物質技術基礎。我國工業化的任務遠未完成,但工業化必須建立在更先進的技術基礎上。堅持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是我國加快實現工業化和現代化必然選擇。要把信息產業擺在優先發展的地位,將高新技術滲透到各個產業中去。這是新型工業化道路的技術手段和重要標志。

(3)新的處理各種關系的思路。要從我國生產力和科技發展水平不平衡、城鄉簡單勞動力大量富餘、虛擬資本市場發育不完善且風險較大的國情出發,正確處理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傳統產業、資金技術密集型產業和勞動密集型產業、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的關系。這是我國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重要特點和必須注意的問題。

(4)新的工業化戰略。新的要求和新的技術基礎,要求大力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可持續發展戰略。必須發揮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作用,依靠教育培育人才,使經濟發展具有可持續性。這是新型工業化道路的可靠根基和支撐力。

❼ 新中國成立後為什麼要進行工業化

為了促進國民的經濟增長,改變我國工業落後的局面,促進新民主主義革命過渡到社會主義。

❽ 新工業革命將帶來哪些變化它對中國製造業帶來哪些挑戰和機遇

最近幾年,經常可以看到新聞報道上我國的高鐵,汽車,大飛機,手機等等產品有多麼大的進步。事實上,其中的很多關鍵零部件都是外包的。外包是一種速成方式,但中國企業的外包跟外企的外包有著本質區別。外企是把自己不屑於乾的流程外包給中國企業,而中國企業則是將自己不會乾的流程外包給外企。巴西、墨西哥等拉美國家30年前就享受過中國當今高速的發展速度,但由於沒有及時通過技術創新實現產業升級,至今還在充當發達國家製造基地的角色。

新的工業技術革命,會拉大我國和先進製造業國家的差距。
機遇也有很多。發達國家向更高端升級,留下的不屑於做的產業就是我們的市場。
挑戰嘛,太多了。現在的年輕人,熱衷於互聯網和金融行業,製造業少有人問津,吸引不到優秀的人才,製造業升級沒有人力資源基礎,向高端製造業發展無從談起。

❾ 新中國國營工業的建立有什麼重要歷史意義

新中國國營工業特別是諸多重工業企業的建立,為中國形成獨立完整的工業體系具有重大推動作用。因為很多投資巨大、回報緩慢或無回報的工業企業的建立必須以國家力量來推動,這樣的企業往往又是建立工業體系必須的。從一個落後的、工業極度匱乏的農業國,到今天的世界第一製造大國,新中國早期國營工業的建立與完善功不可沒。

❿ 我國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原因和重大意義

黨的十六大報告指出,堅持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走出一條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路子。 新型工業化道路這個概念是在2002年11月中共十六大提出的。它是特指中國特色的工業化道路,並不是指其他任何一個國家。 工業化是由農業經濟轉向工業經濟的一個自然歷史過程,存在著一般的規律性;但在不同體制下,在工業化的不同階段可以有不同的發展道路和模式。根據十六大報告的精神,新型工業化道路主要「新」在以下幾個方面: (1)新的要求和新的目標。新型工業化道路所追求的工業化,不是只講工業增加值,而是要做到「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並實現這幾方面的兼顧和統一。這是新型工業化道路的基本標志和落腳點。 (2)新的物質技術基礎。我國工業化的任務遠未完成,但工業化必須建立在更先進的技術基礎上。堅持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是我國加快實現工業化和現代化必然選擇。要把信息產業擺在優先發展的地位,將高新技術滲透到各個產業中去。這是新型工業化道路的技術手段和重要標志。 (3)新的處理各種關系的思路。要從我國生產力和科技發展水平不平衡、城鄉簡單勞動力大量富餘、虛擬資本市場發育不完善且風險較大的國情出發,正確處理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傳統產業、資金技術密集型產業和勞動密集型產業、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的關系。這是我國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重要特點和必須注意的問題。 (4)新的工業化戰略。新的要求和新的技術基礎,要求大力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可持續發展戰略。必須發揮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作用,依靠教育培育人才,使經濟發展具有可持續性。這是新型工業化道路的可靠根基和支撐力。十六大提出的「走新型工業化道路」,這個「新」,是相對於傳統工業化來講的。要全面把握新型工業化道路的意義,必須了解傳統工業化道路的特點及其弊端。新中國建立後,由於歷史的原因和當時的國際環境,從「一五」時期到改革開放前夕,我國的工業化沒有突破蘇聯計劃經濟的模式。其特點是:一、在所有制結構上,實行單一的公有制。20世紀50年代初,私有經濟在我國經濟結構中佔主導地位。經過社會主義改造,到1978年,全民所有制工業占工業總產值的80.8%,集體所有制工業佔19.2%,二者相加,佔到工業總產值的100%,個體、私人工業企業已不復存在。二、在資源配置上,實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計劃經濟體制集中過多、統得過死的弊端雖早已顯露,國家也進行了幾次諸如「大權獨攬,小權分散」、「下放權力,調動地方和企業的積極性」等改革的嘗試,但都沒有突破高度集中計劃體制的總體框架。三、在發展戰略上,優先發展重工業。這一戰略,使我國工業化走上一條資本密集型的發展道路,造成勞動力轉移滯後。1978年我國工業吸收的勞動力僅為5009萬,比1952年增長302%,而同期固定資產卻增長了2046%,相當於工業勞力增長的6.8倍,這給我國以後的經濟發展帶來很大壓力。四、在發展方式上,追求高速度和粗放式發展。20世紀50年代中期以後,我國經濟工作的指導思想客觀上表現為片面強調經濟增長速度,忽視經濟效益。工業生產獲得的快速發展,是靠高積累、高投入、高消耗來支撐的。五、在工農與城鄉關繫上,工業依靠工農產品剪刀差積累資金。我國的工業化是在一個經濟落後、底子薄弱的基礎上起步的,進行工業化建設所需資金主要依靠農業和農民提供。盡管工農業產值的比例1978年已由1952年的3:7變成7:3,但城鄉人口比例則仍為2:8。在近30年裡,農業勞動生產率幾乎處於停滯狀態。六、在國際關繫上,因特殊的歷史背景而片面強調自力更生。改革開放前,我國對外貿易雖然有時發展較快,但總體水平不高。1952年,我國外貿依存度是9.4%,以後歷年都沒有超過10%。不重視學習外國的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一定程度上延緩了我國工業化的進程。

綜上所述,可以清楚地看出,傳統工業化道路雖然使我國工業得到了快速發展,但卻付出了超常的代價。在新的歷史時期,傳統工業化道路很難再培養出新的競爭優勢。如果繼續沿著這條路走下去,我們原有的競爭優勢可能會逐步喪失,所以必須走一條新型工業化道路。

什麼是新型工業化道路?十六大報告中曾作了概括的描述。這就是: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得到充分發揮的工業化路子。這條新路與傳統工業化相比,它的「新」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第一,發達國家都是在工業化之後推進信息化的。我國是個發展中國家,近年來信息化發展很快。我們完全可以在工業化進程中推進信息化,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從而發揮後發優勢,實現生產力的跨越式發展。第二,發達國家實現工業化特別是在快速發展時期,大多數是以消耗能源、犧牲環境為代價,負面影響是很大的。因此,我們在實現工業化過程中,特別強調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強調處理好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之間的關系。第三,在發達國家實現工業化過程中,機械化和自動化是主要著力點,從而導致失業問題的出現。我國的國情是人口多,勞動力成本比較低。這就要求我們在工業化進程中,處理好資本技術密集型產業與勞動密集型產業的關系、高新技術產業與傳統產業的關系、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的關系,有意識地在推進工業化的同時擴大就業。很明顯,新型工業化道路是在總結世界各國工業化經驗教訓基礎上,從我國國情出發,根據信息化時代實現工業化的要求和有利條件提出的,對於加快我國工業化和現代化進程,必將產生積極的推動作用。

如何才能走好新型工業化道路?根據十六大的部署,應從以下幾個方面下功夫。一要大力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中央根據世界經濟科技發展新趨勢,針對我國經濟建設中存在的突出問題,作出了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安排,以期形成高新技術產業為先導、基礎產業和製造業為支撐、服務業全面發展的產業格局。處於工業中心地位的製造業,是國民經濟持續發展的基礎。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技術裝備的設計和製造能力,有了明顯的提高,但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裝備製造業的總體水平還比較低。據統計,近幾年來,我國全社會固定資產的投資中,設備投資2/3依賴進口。這種狀況,要求我們必須努力實現高新技術產業跨越式發展,盡快使它成為國民經濟的先導產業和新的成長鏈。二要繼續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科技進步和創新是實現工業化、現代化的決定性因素。沒有自己的核心技術,一味依賴引進,不僅利潤的大部分要被外商分割,而且也會嚴重地影響我國的技術安全。以信息產業為例,外國生產商往往對許多技術設備,事先就安裝了隱藏的「暗通道」和「後門」。關鍵時候,國外「專家」只要「微調」計算機的某個軟體,或在某個硬體中稍作一點手腳,輕則會影響我國計算機的正常運行,重則將給我國的信息安全、經濟安全和國防安全帶來滅頂之災。因此,必須進一步深化教育和科技體制改革,培養大批高素質的專門人才,瞄準世界科技發展前沿,力爭在關鍵領域擁有一批自主知識產權,以打破西方國家對我們的技術封鎖。三要堅持以改革開放為動力。改革開放是經濟發展的巨大引擎,也是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強大動力。要堅持和完善公有制為主體、各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真正做到兩個「毫不動搖」。要堅持以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為目標,繼續推進市場取向的改革。只有健全市場體系,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才能形成有利於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宏觀環境。同時,要適應經濟全球化和我國加入WTO的新形勢,在更大范圍、更廣領域、更高層次上積極參與國際經濟技術合作和競爭,全面提高我國對外開放水平。要鼓勵和支持有條件的企業走出去,更好地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拓寬工業化、現代化和優化資源配置的空間,增強我國經濟的國際競爭力。

回顧我國改革開放二十多年來經濟建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我們感到無比的自豪,展望未來,我們更充滿信心。只要堅定不移地走新型工業化的道路,就一定能夠在新的發展時期,基本實現工業化。 新型工業化道路:1、實現工業化,是我國經濟發展過程中不可逾越的歷史階段。2、新型工業化道路是以信息化帶動的工業化,是以科技進步為動力,以提高經濟效益和市場競爭力為中心的工業化,是同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相結合的工業化,是充分發揮我國人力資源優勢的工業化。3、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是從中國國情和世界經濟發展情況出發,既遵循工業化客觀規律,有體現時代特點的工業化道路。它是在對我國經濟發展階段作出准確定位的基礎上,加快實現工業化和現代化的必然選擇。4、推進經濟結構調整的增長方式,是實現我國經濟持續發展協調健康發展的重要著力點。5、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必須確實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經濟增長方式從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是保持我國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一個帶有全局意義的根本性轉變。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1、農業、農村、農民問題始終是我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根本問題。我們黨領導的革命、建設和改革所取的偉大成就,都是同高度重視解決三農問題密不可分的。2、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中的關鍵問題。3、中央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總要求是: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4、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一項系統工程,要按照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有計劃有步驟有重點的推進。5、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一項艱巨、長期、復雜的重大歷史任務,要動員全黨 全社會關心農業、關注農業、關愛農民,積極支持和參與新農村建設,使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成為全黨全國人民的共同行動。統籌區域發展:1、區域經濟是指一定區域范圍內的經濟活動統籌區域發展,促進地區協調發展,縮小區域間的發展差距,是我國將軍社會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則。改革開放以來,各地區都有很大發展,但地區發展的差距也在不斷擴大。統籌區域發展,縮小區域發展差距,不僅是經濟問題,也是政治問題,不僅關繫到現代化建設的全局,也關繫到社會穩定和國家的長治久安。2、黨中央提出了通過幾十年的乃至整個世紀的艱苦努力,建設一個經濟繁榮、社會進步、生活安定、民族團結、山河秀美的西部地區的戰略目標。這對於逐步縮小地區差距,增進民族團結,保持社會穩定和邊疆安全,改革生態環境,最終實現共同富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閱讀全文

與中國新工業意味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如何檢查汽車剎車片 瀏覽:282
換奧迪A6後視鏡需要多久 瀏覽:472
寶馬摩托車騎行公園什麼時候開業 瀏覽:943
賢寶寶馬桶蓋怎麼樣 瀏覽:897
汽車沖浪板怎麼安裝 瀏覽:155
汽車前蓋隔音隔熱多少錢 瀏覽:370
美國通用汽車公司有什麼商標 瀏覽:403
蘇州工業園區哪裡招雙休保潔阿姨 瀏覽:769
成型工業垃圾有哪些 瀏覽:464
買工業品哪個網站好 瀏覽:384
奧迪本田賓士哪個好 瀏覽:790
滄州黃驊工業用地多少錢一畝 瀏覽:756
山東哪裡有工業潤滑油 瀏覽:862
汽車鈑金凹凸需要多久 瀏覽:400
賓士中網前突是什麼車型 瀏覽:285
怎麼樣把工業鹼洗干凈 瀏覽:561
賓士550車價是多少 瀏覽:597
寶馬325原裝什麼等級機油 瀏覽:911
寶馬m3的減震彈簧怎麼壓才好壓 瀏覽:302
訂一輛賓士600要等多久 瀏覽: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