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惠陽區有幾個鎮
惠陽區地處珠江三角洲經濟地區,毗鄰香港,與深圳、東莞相連,是一方投資的風水寶地。
惠陽於1994年5月撤縣設市、2003年6月撤市設區,轄淡水、秋長、新圩、鎮隆、沙田、永湖、良井、平潭、澳頭、霞涌10個鎮和三和經濟開發試驗區,面積1184平方公里,人口50.77萬。區委、區政府駐淡水鎮。撤市設區以後,惠陽成為惠州濱海城市的重要組團。境內的大亞灣海域寬有51.8公裏海岸線,素有「黃金海岸」之譽;淡水資源、土地資源和旅遊資源十分豐富,宜於開發「三高」農業、工業和各種休閑、娛樂、度假、旅遊等項目;蘊藏鎢、錫、煤、泥炭土等礦產,盛產稻穀、花生、蔬菜、荔枝等農產品,以及海螺、石斑、龍蝦、膏蟹等海產品。
改革開放以來,惠陽堅持以發展為第一要務,緊緊抓住各種發展機遇,不斷調整發展思路,優化經濟結構,推動了經濟健康快速發展。全區實現國內生產總值67.1億元,財政總收入4.45億元,其中地方一般預算收入2.68元,固定資產投資16.8億元,外貿出口總額13.07億美元,農民人均收入4370元。
堅持「外向帶動」戰略,積極開展「築『巢』引商,以商引商」、「走出去,請進來」為主要形式的招商引資活動,使全區工業保持快速增長的發展勢頭,園區經濟初具規模,一批如聯想、中建電訊、東亞電子等技術等技術含量高的骨幹企業得到了充分發展。全區實現工業總產值155億元。
積極實施「科技興農」戰略,深入開展糧食創高產活動,辦起了一批較大型的優質谷、荔枝、蔬菜、速生豐產林、花卉等規模化、集約化、商品化「三高」農業基地,為惠陽農業的高質量、高產量、高效益發展提供了支撐,推動了全區農、林、牧、副、漁各業向產業化方向發展,使農業商品率達75%以上。
狠抓各類實體市場建設,形成了農村集貿市場、綜合市場和專業批發市場相結合的市場網路。其中,投資1.8億元的惠陽商貿廣場是目前粵東南地區商貿規模之最。賓館、酒店、旅遊、金融等服務設施不斷完善,各種市場要素不斷活躍,民營企業在各種優惠措施下獲得了迅速的發展。全區民營企業有1412家,其中注冊資金超過千萬元的有7家,進入惠州市「私營企業100強」的有13家。
Ⅱ 你認為惠陽當前的營商環境如何與周邊的深圳(龍崗、坪山等)、大亞灣相比,
摘要 惠陽:惠陽區是惠州市下轄區。地處珠三角經濟圈東部,毗鄰香港,西靠深圳、東莞,南臨大亞灣,北接惠州市中心,是惠州市唯一與深圳、東莞相鄰的縣區,是「深莞惠1小時經濟圈」的樞紐中心。現轄淡水、秋長、三和3個街道和沙田、新圩、鎮隆、永湖、良井、平潭6個鎮,面積915.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9.6萬。 大亞灣:惠州大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是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於1993年5月經國務院批准成立。大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西接深圳,陸路距香港60公里,海陸距香港40海里,擁有良好的投資營商環境和城市依託,是珠三角東岸地區唯一的石油化工基地。現轄陸地面積293平方公里,海域面積130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1.2萬人。 貳|經濟 惠陽:2017年,惠陽區GDP485.92億元,同比增長10.5%;人均GDP達8.05萬元,增長9.3%;一般公共預算收入48.33億元,增長11.4%;稅收總額98.28億元,增長42.9%;規上工業總產值1071.34億元,增長17.7%;規上工業增加值267億元,增長16.6%。 大亞灣:2017年,大亞灣GDP505.1億元,同比增長6%;人均GDP達到23萬元,居惠州各區縣之首;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收入53.1億元,增長17.4%;稅收總額329.3億元,增長21.4%。規上工業總產值1584.3億元,增長19.9%;實現規上工業增加值465.7億元,增長6.4%。 叄|固定資產投資 惠陽:2017年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51.69億元,同比增長21.8%。工業投資98.60億元,增長12.6%,其中,工業技術改造55.00億元,增長49.4%。基礎設施投資19.12億元,增長26.2%。房地產開發投資128.06億元,增長34.3%。 大亞灣:2017年全區固定資產投資在剔除中海油二期項目後完成307.3億元,增長36.9%。其中:工業投資61.3億元,增長77.5%;工業技改投資41.8億元,增長127.9%;基礎設施投資38.7億元,增長39.1%。房地產開發投資202.7億元,增長29.5%。 肆|產業結構 惠陽:電子信息產業、新能源新材料產業、精細化工產業、汽車產業、現代服務業 大亞灣:石油化工產業、電子信息產業、汽車和高端裝備製造產業、新能源新材料產業、新興信息產業、節能環保產業、港口物流、濱海旅遊產業 截止到2017年12月,惠州擁有世界500強企
Ⅲ 誰知道惠州市鎮隆鎮的歷史概況與現今發展
++荔枝之鄉鎮隆鎮++
歷史:
中共惠紫河博地委遺址:1927年8月下旬,藍璇坤在香港接受中共廣東省委的指示後,由香港回到惠陽鎮隆,在高田村黃氏宗祠召集各地黨組織負責人會議,成立中共惠(陽)紫(金)河(源)博(羅)地委(又稱特委)。領導所屬各縣黨務、政治、軍事工作。中共惠紫河博地委的建立,為東江地區發動土地革命,開展武裝割據運動起到了很好的組織和領導作用。
惠陽縣蘇維埃政府舊址: 1928年2月 26日,惠陽縣工農兵代表大會在高田崗頭村楊氏宗祠召開,大會選舉產生惠陽縣蘇維埃政府組成人員。惠陽縣蘇維埃政府成立後,隨即發動和組織建立起蘇維埃政權和工農赤衛隊,進一步把惠陽土地革命斗爭推向高潮。惠陽縣蘇維埃政府雖然因白色恐怖僅存數十天,但它的建立,喚醒了東江工農當家作主、掌握政權的強烈願望,為後來的革命斗爭提供了領導經驗和組織基礎。
現代:
鎮隆鎮位於惠陽市西南部,北連陳江,西接東莞,東與惠州市區接壤。總面積115平方公里,總人口近6萬人,其中常住人口2.7萬人,外來人口近3萬人。下轄13個村民委員會和2個居民委員會。
鎮隆鎮地理位置十分優越。往南48公里是深圳市;往東10公里是惠州市;往東南21公里是惠陽市政府所在地淡水。鎮內道路縱橫交錯,惠深高速公路、惠深一級公路和正在建設中的惠河高速公路與其他四條二級公路形成四通八達的交通網路,交通便利。
鎮隆鎮基礎設施完善。鎮內有大小水庫13個,其中碗窯水庫和黃沙水庫總蓄水量達到2300萬立方,且水質純凈,無環境污染。自來水廠2個,日產水5萬噸,可滿足10萬人以上的生活和工農業生產用水,110千伏變電站已建成投入使用,220千伏變電站已獲廣東省政府批准立項上馬;8000門程式控制電話和5000部無線電話可直撥世界180多個國家和地區,通訊能力,設備、水平達國際標准。
近年來,鎮隆鎮府抓住機遇,擴大開放,制訂優惠辦法,強化服務職能,不斷完善投資環境,加強了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憑借著優越的地理環境和自然條件,鎮隆迅速成為海內外客商投資熱點,日本、台灣、香港等國內外投資者紛至沓來,商賈雲集,物業興旺。截至1998年12月,全鎮有「三資」和「三來一補」企業150多家,工業產值7.9億元,比上年增長27.8%。2000年全鎮工農業總產值28170萬元,農民人均收入3680元。
鎮隆鎮全年氣候溫和,平均氣溫21.8攝氏度。年均降雨量1800—2000毫升。全鎮地形開闊,河渠縱橫交錯,全年旱澇保收,是農業開發的極好場所,是惠陽區重要的農業鎮。全鎮現有規模大小的種植、養殖基地34個,其中蔬菜基地面積3500畝,產品遠銷港澳市場;水果基地面積36000多畝,僅荔枝一項就有30000多畝。聞名假邇的「鎮隆」牌荔枝「糯米糍」、「桂味」等優質品種享有盛名,「荔枝之鄉」美稱飲譽四方,馳名港澳,是惠州主要荔枝產地。
惠州市最大(廣東第二大)的客家圍屋——崇林世居與惠陽第一高峰白雲嶂均在鎮隆鎮境內,鄰近新墟白雲嶂森林公園。G205國道和S357省道、惠深高速和建設中的惠莞高速貫穿其中,交通便利,離惠州、深圳、香港均為數十公里內。
鎮隆鎮人傑地靈,擁有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和民風淳樸開放的人民,有團結務實的領導班子,有大面積的旱地及低矮山丘,適宜成片大規模開發,價格低廉,開發成本費用低。鎮隆人民熱忱歡迎國內外客商前來投資建業,共創美好的明天。
Ⅳ 惠州市惠陽區新圩鎮
呵呵,我只能這么回答你。
----------------------------
新圩鎮位於惠陽區西南部,地處深圳、東莞、惠州交界處,是惠州的南大門。全鎮有11個村委會和1個社區委員會,總人口10多萬人,其中常住人口2.2萬人。2005年工農業總產值42.34億元,財政稅收收入6142萬元,農業產值6125萬元,農村人平均收入3033元。總面積158.4平方公里,其中山林面積16.08萬畝,耕地保護面積萬畝,素以低山、矮丘、坡地的地理環境而著稱。
Ⅳ 廣東2020地區生產總值超11萬億元,其重點發展的產業有哪些
1.軟體與信息服務產業集群。
加快研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操作系統、資料庫、中間件、辦公軟體等基礎軟體,重點突破CAD、EDA等工業軟體,推動大數據、人工智慧、區塊鏈等新興平台軟體實現突破和創新應用。強化廣州、深圳等中國軟體名城的產業集聚效應和輻射帶動作用,支持珠海、佛山、惠州、東莞、雲浮等地市大力發展特色軟體產業,加強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優勢特色產業的創新應用,加快培育自主軟體產業生態。打造國內領先、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軟體和信息服務產業發展高地。
6.汽車產業集群。
堅持傳統與新能源汽車共同發展,推廣新能源及智能網聯汽車,擴大高端車型比例,提升新能源車比重。建立安全可控的關鍵零部件配套體系,顯著提高自主品牌影響力。結合國內外汽車產業發展新趨勢,立足現有汽車產業園區基礎,優化以廣州、深圳、珠海、佛山、肇慶為重點的汽車產業區域布局,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汽車產業集群。
Ⅵ 瀝林鎮的經濟狀況
2006年,全鎮GDP7.3 億元,農業產值 1.02億元;工業產值 25.5 億元;第三產業產值2.5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 4893元。2002年獲得廣東省「經濟強鎮」稱號,2005年獲得「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稱號。
2007年完成國內生產總值(GDP)8.27 億元(預計,下同),同比增長13.8 %;工業產值30.31億元,同比增長20%;農業產值1.09億元,同比增長6 %;第三產業產值1.45 億元,同比增長20%;完成稅收4770萬元,超額完成年度任務;固定資產投資3.3億元,同比增長21%;農村人均收入2000元,同比增長6%。 鎮黨委、鎮政府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實施「工業立鎮」戰略,把瀝林鎮建設成為以運動器材為特色的工業強鎮、富裕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新城鎮。
工業:瀝林鎮工業發達。全鎮有外資企業150家,民營企業70家,形成了一個以運動器材、自行車、塑膠、玩具、五金、電子、服裝等產業為主的外向型工業格局。
農業:瀝林鎮曾經是惠州市有名的魚米之鄉。改革開放以後,瀝林鎮適應市場要求,不斷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全面實現農業產業化。甜玉米、蔬菜、紅蔥等特色經濟作物8000多畝,並全部實行集約經營,有完善的流通體系,形成了「公司+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涌現了成利花木、恆豐實業等多個農業龍頭企業,搭起了農戶走向市場的橋梁。觀光農業前景美好。2005年,全鎮農業產值0.98億元。
瀝林鎮是惠州市運動器材專業鎮。全鎮已建成4個一定規模的工業園區,全鎮有外資企業150家,民營企業70家,形成一個以運動器材、自行車、塑膠、玩具、五金、電子、服裝等產業為主的外向型工業格局。運動器材是該鎮的支柱產業,全鎮運動器材及配套企業32家,年產值13.19億元,佔全鎮工業產值的52%。2008年,成功舉辦「自行車文化節」,成為國內唯一以自行車文化為主題的會節,促進運動器材產業進一步發展壯大。
Ⅶ 大亞灣的第一。第二。第三產業是什麼,年產值是多少
據初步測算,2015年大亞灣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414.8億元,增長2.7%,經濟增長總體平穩。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7億元,增長2.1%;第二產業增加值334.2億元,增長1.3%;第三產業增加值79億元,增長12.9%。第二產業中,工業增加值323.5億元,增長0.2%。三次產業比重由2014年的0.4:84.8:14.8調整為0.4:80.6:19.0,其中工業佔GDP比重從2014年的83.6%回落至78.0%。
(一)工業經濟平穩增長。2015年,大亞灣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1285.9億元;實現工業增加值309.4億元,增長0.2%,工業經濟總體平穩。
(二)服務業發展勢頭較好。2015年,房地產業、交通運輸業、金融業等快速增長的帶動下,全年服務業實現增加值79億元,增長12.9%,佔地區生產總值(GDP)比重達19.0%,比重比上年提高4.2個百分點。
(三)港口物流業平穩發展。2015年,全區港口貨物吞吐量4579萬噸,增長7.8%。其中,荃灣港區969萬噸,增長8.5%;東馬港區3611萬噸,增長7.6%。全年港區集裝箱吞吐量18.2萬標准箱,增長29.6%。
(四)商貿住餐業平穩運行。2015年,全區批發業商品銷售額93億元,增長13.2%;零售業商品銷售額39.5億元,增長2.4%。全區住宿業營業額0.36億元,增長7.3%;餐飲業營業額1.7億元,增長6.6%。
(五)商品房銷售高速增長。2015年以來,在樓市3.30新政、中央銀行「降准降息」、深圳房價上漲等因素的持續刺激下,全區房屋銷售實現高速增長,全年商品房銷售面積381萬平方米,增長72.9%;全區商品房銷售額實現226.2億元,增長95.9%。
(六)金融業穩健運行。截至12月底,全區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余額210.3億元,比年初增長13.2%。其中,企業存款余額129.9億元,比年初增長17.5%;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75.7億元,比年初增長8.9%。全區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余額234.8億元,比年初增長22.8%。其中,中長期貸款222.7億元,比年初增長26.9%;短期貸款8.4億元,比年初下降32.5%。
(七)旅遊業穩步發展。2015年,全區旅遊業呈現健康穩步發展勢頭,在大亞灣—巽寮灣濱海旅遊觀光通道采風踩線活動暨「5·19中國旅遊日」系列活動、「9·27世界旅遊日」系列活動和旅遊文化節暨濱海風情美食節活動等節慶活動的帶動下,全年共接待遊客164萬人次,增長38%;實現旅遊總收入1.4億元,增長18%。
Ⅷ 惠州以前的歷史是什麼
東江和西枝江在惠州城交匯,兩江夾著的地方,形成了一個東平半島有又稱橋東半島。在這個半島上,自古便是一個縣城的所在地,它便是以前的惠陽縣。
這個半島,老惠州人都習慣稱之為「縣城」,而橋西這邊,則稱為「府城」,因為它是惠州府的所在地。
惠陽縣古稱歸善,據歷史記載,縣城的歷史比府城還要久遠。 橋東歷史上是歸善縣府所在地,有一千多年歷史,歷來是東江流域水陸貨運集散地。蘇東坡等幾百位歷史名人曾寓居橋東,留下了豐富燦爛的文化。改革開放二十多年來,橋東的經濟得到迅猛的發展,工業生產突飛猛進,1978年工業產值僅430萬元,利稅25萬元,2002年底工業產值增至11.7億元,創利稅2681萬元,分別增長272倍和107倍。先後建成了東湖、華寶、平南、小金口、松山東盟、文頭嶺等較大規模的工業區,涌現出年產值超億元、生產全國名牌產品的惠州市富紳服裝實業有限公司、惠州寶柏包裝有限公司、惠州新安制衣有限公司、惠州金山電裝有限公司等知名企業。
農村也從單一的農業生產發展成為以農副產品批發市場、三高農業為龍頭,一、二、三產業全面發展的新農村,2002年農民人均收入達5500元。
橋東環境優美,配套設施完備,轄區內文化教育、健康娛樂、客貨交通運輸、農貿產品批零、特色飲食一應俱全,小區實行綜合治理,樓院管理規范、完善,是安居樂業的風水寶地。東湖花園、新世界長湖苑、金沙俊園等高尚住宅小區均落戶橋東,深受廣大市民青睞。改革開放以來,橋東新建、改造了十多條馬路和上板塘、下板塘等住宅小區,還建成了東坡公園及東西枝江兩岸的濱江公園、老年人活動中心和中心幼兒園等,為廣大居民創造了良好的休閑、活動場所,精神文明建設與物質文明建設同步發展。橋東致力實施市、區兩級政府的「退二進三」策略,將工業區設立於三環以外,轄區內發展兩個產業行業帶,即以東平水果市場為龍頭的水果、農副產品批發行業以東湖花園、長湖苑為龍頭的住宅產業群,努力把橋東建設成為生活居住、經商購物、投資辦廠、安全文明的寶地。
Ⅸ 我想去廣東省惠州市打工,想了解一下那的情況
州市位於廣東省東南部,珠江三角洲東北端,南臨南海大亞灣,與深圳、香港毗鄰,是中國大陸除深圳市外距離香港最近的城市。惠州市屬珠三角經濟區,現轄惠城、惠陽兩區和博羅、惠東、龍門三縣,設有大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和仲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兩個國家級開發區。陸地面積1.12萬平方公里,占珠三角經濟區面積的1/4。海域面積4520平方公里,海岸線長223.6公里,是廣東省的海洋大市之一。常住人口321萬。
惠州是廣東省的歷史文化名城,在古代即有「嶺南名郡」、「粵東門戶」之稱。從唐到近代的一千多年間,有480多位中國名人客寓或履臨惠州,其中北宋大文豪蘇東坡曾寓居惠州三年,孫中山、周恩來曾在此進行過革命活動,廖仲愷、鄧演達、葉挺、曾生等一批民主志士和革命家皆出自惠州。
惠州的自然資源尤其是旅遊資源非常豐富。全市具有旅遊開發潛力的景點有900多處,屬景點高密度分布區,並具有資源多樣性的特點,集山、江、湖、海、泉、瀑、林、澗、島為一體,融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於一身,其中被列入國家級、省級風景名勝及自然保護區有6處,擁有「嶺南第一山」--羅浮山,「北回歸線上的綠洲」--南崑山,「東方夏威夷」--巽寮灣,「薴蘿西子」--惠州西湖,還有全國唯一的海龜自然保護區等。
早在十年前,惠州已進入中國大中城市「投資硬環境40優」、「綜合實力50強」的行列,良好的投資環境為廣大投資者所認同。近兩年來,惠州把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作為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戰略舉措,加大了城市建設力度,不斷完善城市功能,先後榮獲「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和「國家環保模範城市」稱號,使惠州的環境優勢更為凸現。目前,惠州已形成由深水港、鐵路、高速公路、機場相互配套的現代化立體交通網路。惠州港為國家一級口岸,水路距香港僅47海里,可供建港的深水岸線30多公里,年吞吐量可達1.2億噸,現已建成2座萬噸級通用碼頭和4座3.5萬噸級的原油油氣碼頭,形成年吞吐量1500萬噸的規模。京九鐵路與廣梅汕鐵路在惠州交匯,即將建成通車的惠澳(惠州港)鐵路與京九、廣梅汕鐵路接軌,將形成鐵路連接港口的大陸橋格局。惠鹽、深汕與在建的廣惠、惠河4條高速公路貫穿全境。全市公路通車里程7211公里,公路密度65公里/百平方公里。惠州至深圳黃田機場1個小時車程,至廣州白雲機場只有2.5個小時車程。全市電話普及率73.2部/百人,在境內通過的多條國家一級光纜干線與境內通信網路相連接,構築起發達的現代信息高速公路網路。市區自來水供水能力40萬噸,輸變電能力為全國主變容量超200萬千伏以上的53個城市之一。
改革開放20多年來,惠州市堅持「工業立市」的發展戰略,堅定不移地走發展外向型經濟的道路。培育出TCL、德賽、麥科特、華陽等一批大型國有(控股)企業集團以及僑興、富紳等一批民營企業集團。創立了TCL電話機、TCL王牌彩電、TCL手機、富紳襯衫、麥科特照相機、德賽電池、德賽數碼龍音響、僑興電話、CECT手機等一批工業產品名牌。建立起一批全國性的市場網路。引進了美國通用,日本索尼、松下,韓國三星、LG,荷蘭飛利浦和中國聯想等國內外著名廠商、跨國公司在惠州建立生產和研發基地,逐步構建起以國有(控股)企業集團為主導,多種經濟成份一齊上,電子信息製造業為支柱的開放型經濟格局。2002年,全市實現國內生產總值525.2億元,工業總產值1216.3億元。全市累計實際利用外資超過100億美元,辦起了8000多家外資企業,其中世界500強企業17家。目前,惠州已成為世界最大的電池和鐳射光頭生產基地,亞洲最大的電話機、電腦主板生產基地,中國最大的電視機、汽車音響、高級電工產品、照相機生產基地之一,成為中國華南地區發展最快、最具活力和最具潛力的城市之一。
2002年11月,中國最大的中外合資項目——中海殼牌南海石化項目正式動工建設。該項目總投資43億美元,外方投資者是世界著名的英荷殼牌有限公司,將於2005年正式投產。該項目的上馬建設,帶來了巨大的牽動效應,預計在未來的5-10年內,該項目將給惠州帶來600-1000億元人民幣的投資。這個項目的建設,標志著惠州新一輪經濟建設高潮的到來,奠定了惠州百年發展的格局,必將對惠州乃至廣東的產業結構調整升級和經濟發展產生不可估量的推動作用。目前,惠州正加緊規劃及實施三條戰略經濟帶,一是以工業園區為載體,數碼信息企業為內容,打造數碼信息產業帶,壯大數碼信息產業。二是以建設大學園區,吸引國內外名牌大學落戶為契機,帶動以文化產業為主的第三產業發展的文化產業帶,發展文化產業。三是依託惠州港大港口的優勢,借鑒發達國家的經驗,開辟沿海重化工產業帶,發展臨海經濟,以此打造惠州發展新的經濟增長點。
當前的惠州政通人和,蓄勢待發。市委、市政府正抓住中海殼牌南海石化項目動工建設的歷史性機遇,迅速掀起新一輪發展潮,全面推進現代石化數碼名城建設,加快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率先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市委、市政府計劃用10年左右的時間,把惠州建成「四個基地、一個中心」,即數碼信息產業製造基地、石油化工加工基地、對外貿易出口基地、度假觀光旅遊基地和現代物流配送中心。到2010年,全市GDP力爭比2000年翻兩番,達到1700億元,人均GDP超過5600美元。與此同時,全面推進文明城市創建活動,力爭2003年成為廣東省文明城市,2005年左右成為全國創建文明城市先進單位,在3-5年內把惠州建設成為文明生態城市,並逐步奪取「中國人居獎」、「聯合國人居環境獎」以及「國際花園城市」的榮譽稱號。
Ⅹ 惠陽新圩發展如何
5月27號新圩的第一個樓盤中銘潤陽的開盤的搶購場面,基本驗證了這個低價股的未來。
當聽說有3家kfs下半年進駐一起開發這個深惠公路第一鎮的時候,或許該是大家投入關注的
眼光時候。在惠州的樓市中,新圩第一個樓盤的價格算最低-均價2500。深惠路的擴建,龍
崗東莞工廠的外遷會給這個臨近龍崗,東莞的惠州第一鎮帶來契機。大運會提升龍崗,同時
也會在價格落差上提攜這個到龍崗天虹車程才30分鍾的工業城鎮。給它更多的關注,給它時
間,新圩會體現它的地理優勢和交通優勢。
相信那天參加中銘潤陽花園開盤的深圳人都知道,平時說的窪地,其實就在新圩。鎮上
有3條大動脈通過,一是深惠公路,二是惠鹽高速,三是惠州到淡水的惠淡公路。這樣的交
通優勢,加上一個強的工業基礎(那裡很多工廠,4個工業園)。而且幾家kfs開始潛入,沒
有理由懷疑它的潛力,未來它的價值會加速。現在新圩房子租金也不低,相信去過的人仔細
想想後還是很青睞它的
當龍崗地鐵通車,就是惠州沒鋪輕軌,住新圩鎮,沿擴建後的深惠路到最近的地鐵站只需要
10分鍾的車程。而且現在那裡的公車都四通八達。唯一等待的就是kfs的下一個樓盤和鎮政
府的基礎建設的加強
標題都是潛力,所謂的潛力就是第一波:深惠路改造完成後,雖然惠州可能不馬上改4車
道,但坪地堵車現象會立刻化解,怎麼說也是去惠州市區的交通大動脈。第二波:地鐵通車
後,居住在新圩,坐10分鍾公車,然後搭地鐵工作也是非常方便。以後坪地的房價估計不會
低,相比下,新圩的價格很有競爭力。讓時間和個人對這個片區的把握來證明吧。
關於基礎建設,只要有人氣的地方,基礎建設就一定會上來,現在新圩鎮8家大小銀行,
2家酒店,酒吧還有2家大超市,手機店還有2家市級的幼兒園,小學,中學。雖然道路不是
弄得很好,只要政府有錢了估計他們馬上會改善的,下半年房地產商進來就是送錢進來,估
計政府也不會不改善環境,如果真這樣不改進環境的做事風格,惠州估計也就沒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