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溫州做紐扣哪裡好
永嘉橋頭。是中國紐扣城
❷ 請問浙江哪些市地區工業區多,工廠多
浙江台州、義烏、溫州等城市工業區、工廠到處都是。
❸ 浙江嘉興有哪些專門提供紐扣生產,加工的企業呢
嘉善宇誠服飾輔料廠,是一家專門生產紐扣、皮帶、徽章、時尚配飾等產品的專業性加工企業,坐落與 美麗的西塘紐扣工業園區,經過多年的發展,已擁有一套完整、科學的質量管理體系,其實力和產品質量已獲得業界人士的一致好評。呵呵,希望對你有用哦。
❹ 蘇州市工業園區屬於哪個區
蘇州市工業園區屬於蘇州市吳中區。
❺ 工業園區屬於哪個區
工業園區是劃定一定范圍的土地,並先行予以規劃,以專供工業設施設置、使用的地區。
工業園區的設置,通常是為了促進地方的經濟發展而設立。工業園區的用途相當多元,除了工廠、廠辦等一般工業設施之外,亦可提供高科技產業使用,甚至有研究機構與學術機構進駐。工業園區如經過妥善的開發,通常會發展成為一個產業聚落。
在我國,工業園區作為區域經濟發展的新焦點,如雨後春筍般興盛起來,不少工業園取得了經濟效益,甚至成為區域形象工程。據《中國工業園區開發運營模式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前瞻》數據統計,截至2010年末,我國國家級高新區有83家,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有107家;通過規劃論證正在建設的國家生態工業示範園區數量達到39個,其中通過驗收的國家生態工業示範園區有12個。中國各個省、大部分地市甚至部分縣都已開始建設自己的工業園。
前瞻網工業園區行業研究員指出,各地區政府把工業園區建設作為拉動區域經濟增長的新引擎,紛紛制定政策與規劃推動工業園區的發展,我國工業園區建設將繼續呈現良好的發展勢頭,工業園區具備較好的投資潛力。但是我國工業園建設起步較晚,建設經驗不是很豐富,在我國工業園快速發展的背後,也凸現出一些問題。如:園區總體規模偏小、集約化不夠;園區定位不同園區產業結構趨同;缺乏統一的科學規劃;園區投資偏低、特色不明;用地難、融資難等。
❻ 工業園區在蘇州哪個區
江蘇省蘇州市工業園區是經濟開發區,民政上屬於蘇州市吳中區,但行政和經濟管理是蘇州獨立的一個區。
拓展資料
蘇州工業園區位於蘇州古城以東,北緯N31°17′34.39″ ,東經E120°39′28.33″,東臨上海,西靠太湖,南接浙江,北枕長江,面積278平方公里。
蘇州工業園區位於長江三角洲太湖平原之東,屬太湖低窪平原,地勢平緩,由西北向東南略微傾斜,南部群力村一帶地勢較低,高程僅2.5米。
❼ 蘇州工業園區是屬於哪個區
蘇州工業園區(Suzhou Instrial Park,簡稱SIP),全稱中國-新加坡蘇州工業園區(China-Singapore Suzhou Instrial Park),是蘇州市所轄的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和縣級行政管理區,位於江蘇省東南部,蘇州市區東部,東接崑山市,南連吳中區,西靠姑蘇區,北隔陽澄湖與常熟相望。
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新加坡兩國政府間重要的國際合作項目,開創了中外經濟技術互利合作的新形式。
蘇州工業園區也是蘇州經濟的增長極,是蘇州市的商業、金融中心以及未來的城市中心,目標是建設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高科技工業園區和現代化、國際化、信息化的創新型、生態型新城區。作為中新兩國政府間重要的合作項目,中新雙方建立了由兩國副總理擔任主席的中新聯合協調理事會。
❽ 台州臨海 地理,位置,地形和氣候
【基本概況】
臨海市位於浙江東南沿海。歷史悠久,人文薈萃,經濟、文化發達,至今仍保留著許多古遺址、古建築、古墓葬和大批珍貴文物,1994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臨海素有「小鄒魯」和「文化之邦」的美譽。自唐廣文博士鄭虔來台州開辦學館、啟蒙教化之後,民重耕讀,教育發達,名人輩出。在歷代科舉中,出過3位狀元,1位榜眼,1位武探花,共有進士357人,其中最盛的宋代達217人。
清光緒年間,建有中學堂2所,高等學堂6所,初等小學堂30所。歷經漫長歲月的風雨滄桑,臨海形成了名城、名人、名跡、名特「四名」之城。古城牆歷史悠久,保存完好。台州古城、譚綸畫像、戚繼光表功碑、千佛塔、桃渚城、湧泉、溪口古窯址群、鄭虔墓、翼龍化石產地保護區等被列為浙江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雲峰、珊瑚岩群分別被批准為國家森林公園和多功能國家級地質公園。
臨海資源豐富,有鉛、鋅、銅、氟石、蠟石、珍珠岩、螢石、陶土、白土、墨汁土、花崗岩、玄武岩等礦藏,盛產木材、柑橘、茶葉、蠶繭、中葯等經濟作物,還有黃魚、大黃魚、墨魚、鯧魚、鰳魚、石斑魚、鰻魚、梭子蟹等海鮮產品,向稱「魚米之鄉,柑橘之縣」,列為全國林業基地縣和茶葉基地縣。工業生產逐步形成以摩托車、紐扣、化工、彩燈、眼鏡、汽車配件等為龍頭的企業集團和骨幹產業鏈。風景名勝繁多,旅遊資源開發條件優越,旅遊業發展迅速。
臨海是浙江東南沿海的一座古城新市,屬沿海經濟開放區。服裝、機電、化工、建材、輕紡、食品飲料成為主要產業,並逐步走上集約化經營軌道,規模效益開始顯現。杜橋眼鏡市場成為全國四大眼鏡市場之一。2008年實現生產總值260億元,比上一年增長10.0%;財政總收入和地方財政收入分別為30.7億元和16.1億元,增長15.2%和18.2%;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15.7億元,增長19.3%,其中工業性投資71.1億元,增長16.7%;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分別為20252元和8739元,增長8.6%和11.8%。
農業產業化進程明顯加快,建立了38個總面積達668公頃的農業示範園區和高產示範園區,形成了以水果、蔬菜、水產、畜牧、兔業、茶葉、筍竹等七大系列為主的農業經濟產業鏈。名、優、特產項目數以百計,「臨海蟠毫」、「羊岩勾青」分別成為全國、全省名茶,有柑橘、葡萄、楊梅、枇杷、栗子等五大名果。全市1994年實現荒山綠化。總庫容2.025億立方米的牛頭山水庫通過省級驗收,正式交付使用。
內外交通方便,104國道和甬台溫高速公路縱貫全境,臨甬(臨海至寧波)、臨金(臨海至金華)兩條省道縱橫交錯,全市形成了以市區為中心的公路網,直達北京、天津、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全國20多個城市。水路運輸有紅光深水碼頭和對外開放的液化氣專用碼頭,內外輪可通過海門港連接上海、大連、香港及世界各地港口。路橋機場距臨海市區50餘公里,可謂水、陸、空交通俱備。程式控制電話裝機總容量已達10萬余門,電話普及率達到10.62%。順利通過全國第二批電氣化(縣)市和省第一批自力更生治水(縣)市建設項目驗收。
引人注目的古城牆修復工程、湧泉寺、三峰寺等旅遊景點建設基本完工,形成了臨海觀光旅遊熱線。現有大專院校1所,中小學616所,教育工作高標准地通過國家「兩基」評估驗收。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和市政公用事業目標管理上了新台階,成為「全國衛生城市」和「全國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優秀縣市」。
【自然地理】
臨海是浙江省省轄市,台州市代管。位於浙江省東南沿海,西北距省會杭州市245公里。介於北緯28°40′~29°04′,東經120°49′~121°41′之間。東靠大海,南接台州市椒江區和黃岩區,西連仙居縣,北與天台縣、三門縣接壤。東西最大橫距85公里,南北最大縱距44公里,陸地總面積2203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建成區面積18平方公里,海岸線長227公里。境內背山面水,以山地和丘陵為主,地勢自西向東傾斜。括蒼山脈由西南向東伸展,主峰米篩浪海拔1382米,為浙東第一高峰。 西部有大雷、赤峰、羊岩諸山環立,海拔在700~1200米之間。中部是斷陷盆地,東部為濱海平原,地勢平坦,河浦縱橫。其外緣為淺海灘塗,海域有大小島嶼86個。主要河流靈江是浙江第三大河,自西向東橫貫全境,境內流域面積2000多平方公里。山地面積占總面積的70.7%,平原面積佔22.8%,水域面積佔6.5%。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7℃,1月平均氣溫5.8℃,7月平均氣溫28℃,年降水量1550毫米,5~6月為梅雨季節,7~9月以晴天為主,夏秋之交台風活動較頻繁。
括蒼山主峰米篩浪,海拔1382.6米,是浙東第一高峰,被稱為「泰山之佐」,也是21世紀祖國大陸第一縷曙光首照地。括蒼山又名真隱山、天鼻山,《台州府志》曾引用《五嶽圖序》雲:「登之見滄海,以其色蒼蒼然接海,故名括蒼。」
臨海海岸線長227公里。東部為濱海平原,地勢平坦,河浦縱橫。其外緣為淺海灘塗,海域有大小島嶼86個。
主要河流靈江是浙江第三大河,自西向東橫貫全境,境內流域面積2000多平方公里。水域面積佔6.5%。
臨海市位於台州市中北部,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溫暖濕潤、四季分明。全年平均氣溫17.1℃,全年積溫5370℃,無霜期241天,平均蒸發量1231.4毫米,屬濕潤地區。
電力:有220千伏變電所2座、110千3座、35千伏13座,中壓輸電線路4000多千米,年供電量超過5億千瓦時。建有臨海括蒼山風電場。
水產:潮間帶灘塗面積8.7萬畝。海洋資源豐富,生物品種繁多,利於海洋捕撈和海水養殖。著名的東磯漁場盛產大黃魚、小黃魚、帶魚、鯧魚、魚時 魚、石斑魚、鰳魚、馬鮫、海鰻、墨魚及對蝦、梭子蟹等海產品。
森林:是浙江省林業重點縣(市),有林地2073萬畝,總蓄積量282萬立方米,年產木材6.5萬立方米;經濟特產林20.3萬畝。全市森林覆蓋率達58.6%,有國家保護樹種鍾萼木、浙江樟、花櫚木、凹葉厚朴等19種,野生動物90餘種,其中有國家級保護動物雲豹、黑鹿等11種,省級7種。
旅遊:臨海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歷史文化古跡和風景名勝眾多,著名的有:江南古城、巾山塔群、東湖公園、桃渚戚繼光抗倭古城、武坑風景區、大坎頭珊瑚岩。台州府城牆和桃渚古城被命名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桃渚被命名為國家地質公園。
礦藏:有各類礦產22種,以砂、石、粘土等建材礦產為主。蘭田鄉的墨色花崗岩被譽為「世界花崗岩之王」,總儲量可達1億立方米。東海海域發現油氣田。
【歷史沿革】
夏、商、周時,臨海屬甌地,春秋時屬越地,戰國時屬楚。
秦統一六國後,屬閩中郡。
西漢始元二年(前85年)置回浦縣,設縣治於章安,屬會稽郡。
東漢建武元年(25年)改稱章安縣。
三國吳大帝時建臨海縣(以臨海山得名)、臨海郡(治章安縣)。
隋開皇九年(589年)廢郡,章安、始豐、寧海、樂安並入臨海縣,屬處州。
十一年(591年)移縣治於大固山。
唐武德四年(621年)置台州。
自唐至清,臨海歷來為台州路、台州府治所。
民國初,廢府存縣,屬會稽道。
民國16年(1927年)廢道制,先後屬第六、第七行政督察專署管轄。
1949年6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和平接管臨海,建立縣人民政府。
1981年後,臨海縣章安區、黃岩縣洪家區與三甲區,陸續劃屬椒江市。
1986年3月,國務院批准撤銷臨海縣建制,設立臨海市,是台州地區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
1994年,遷台州行署至椒江,設立台州市。臨海市由台州市代管。
【風土人情】
早年,在我們的古城區內,有一個「水龍會」,水龍很多,都藏在城區各處的廟里,清河廟、魚棚廟、玄帝廟、崔王廟都有,每年不管外面有沒有發生情況,都雷打不動地照例出來聚會活動一次,比試一下本領的高低,在那些藏著水龍的廟里的漆黑木柵大門上,都顯赫地寫著「太平公所」四個大字。這就是一支由強壯的年青人組成的業余的救火隊伍,義務地擔負著城區及近郊各處救火職責。水龍就是一台人工操作的抽水機,水龍頭就是一支噴水的水槍,為了給人們有常備不懈的警覺感,水龍的渾身上下都漆著火紅的顏色;除了水龍還有很多的提水桶,這提水桶與平常用的提水桶不同,一隻只半圓桶體的形狀平穩整齊地掛在牆壁上(使用時拿下使用),那渾身火紅顏色的半圓桶體的桶面上,一隻只都寫著「太平桶」三字。
水龍會每年一次聚會活動,選擇在一個空曠的場地上。各廟里的水龍全部聚集在一起,噴射用柴草高疊起來偽裝的敵情(火堆),年輕的小夥子頭戴藤帽,腳打綁腿,動作迅速爭先恐後爭著要最先噴水,水龍是雙缸體的壓力抽水機,兩邊均有粗大的壓桿,需要七八個人一起進行上下擠壓,擠壓越快,水壓越高,水壓越高才會射得有力射得遠射得准。這么多水龍,小夥子們個個奮不顧身拚命地上下擠壓,水龍噴水,在空中交織成密密的水網,蔚為壯觀,水直射到火堆上,發出嗤啦啦的響聲,博得了圍觀群眾的一陣陣歡呼。小夥子們驚人突出的表現,還會得到姑娘們的青睞和傾慕,老年人古風依舊,笑眯眯地點劃著談論著現場的情景及自己當年的風采。水龍會的活動都在八九月份的時節舉行,其實這是對水龍是否可以正常使用的一次實地檢驗及人們對水龍的實際熟練操的一次觀摩演習。早年年關前後一般是居民發生火災的多發時期,選擇這一時期進行活動,實際上就是為居民在年關時期萬一發生火災的一個事先的准備工作,常備不懈,嚴陣以待。
在早年古城內的街坊巷間的空凹處,時常會發現築有半人高的水池,上面蓋上石板以防小孩掉下去,這就是為「水龍會」。准備用的水池,叫"太平池",如果一發生情況,隨時可打開使用。
現在,「水龍會」隨著歷史時代發展已經消失了,但是它在對古城早年的消防方面的作用還是功不可沒的。
【經濟概況】
臨海是中國股份合作經濟重要發源地之一,1982年該市鄉鎮組織最早實踐探索創辦股份制企業。目前,臨海經濟正迅速轉向現代工業型,處於台州市區域經濟北翼中心的地位。臨海發展環境優越,區位優勢明顯,產業政策完善,文化底蘊深厚,人文素質較高。臨海發展潛力巨大,特別是省委作出「港航強省」、打造溫台沿海產業帶的戰略部署後,臨海審時度勢,積極啟動頭門港的開發建設,這將引領我市經濟實現從內陸時代向陸海聯動時代的戰略性轉變。2008年實現生產總值260億元,比上一年增長10.0%;財政總收入和地方財政收入分別為30.7億元和16.1億元,增長15.2%和18.2%;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15.7億元,增長19.3%,其中工業性投資71.1億元,增長16.7%;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分別為20252元和8739元,增長8.6%和11.8%。臨海經濟開發區綜合實力躍居全省開發區第14位,東部區塊成為我市經濟的重要增長極,西部道口經濟集聚區建設穩步推進,沿靈江產業帶發展迅速。注重可持續發展,重抓招商引資工作,著力增強發展後勁,實際利用外資居台州市第一位。同時,品牌建設取得新突破,「臨亞」、「彪馬」、「盈昌」被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我市成為中國唯一的優質柑橘基地重點縣(市)。
農業:臨海是浙江省小康縣市。臨海無核蜜桔生產居浙江首位,「臨海宮川」牌、「岩魚頭」牌柑桔是名牌產品。楊梅、枇杷、水蜜桃、葡萄等果品也量大質優。臨海是中國茶葉基地,古代貢品「臨海蟠毫」現為中國名茶。2001年中國農業博覽會上,臨海的羊岩勾青、臨海蟠毫、西蘭花、臨海蜜桔、聚丙烯繩索繩纜等5個農產品再次榮獲中國名牌農產品稱號。農業龍頭企業已發展到78家,其中年產值超千萬的有12家,銷售收入達4.2億元。
工業:有機械電子、建築材料、醫葯化工、工藝美術和旅遊用品等主導產業。建築材料、旅遊用品、機械電子、醫葯化工等主導產業增長速度強勁。全市銷售收入上億元的工業企業達11家。偉星集團已通過股票上市輔導期驗收,德仁竹木、華海葯業進入股票上市輔導期。臨海還擁有亞洲最大的紐扣生產基地和中國最大的眼鏡產銷地。集裝箱底板、自毀式一次性注射器等產品的生產填補國內空白,微型汽車生產填補省內空白。
建築材料:浙江德仁集團為中國復合板生產行業最大企業。
醫葯化工:浙江華海葯業集團為省級企業集團。
第三產業:臨海的第三產業以旅遊業為龍頭。擁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台州府城牆和桃渚古城,國家AAAA級江南長城景區,國家地質公園及眾多省級旅遊度假區。
園區建設:省級臨海經濟開發區和市級四大工業園區規劃已全面完成編制,其中沿海工業園區已列入國家級浙江省化學原料葯基地,規劃面積從4平方公里擴大到20.7平方公里。
對外經濟:偉星集團、台州立發、春和公司、德仁集團等分別在美國、中東、香港、印尼等地設立分公司或辦事處。
【行政區劃】
臨海市人民政府駐東方大道,郵編:317000。代碼:331082。區號:0576。拼音:Linhai Shi。
臨海市轄5個街道、14個鎮:古城街道、大洋街道、江南街道、大田街道、邵家渡街道;汛橋鎮、東塍鎮、小芝鎮、桃渚鎮、上盤鎮、杜橋鎮、湧泉鎮、尤溪鎮、河頭鎮、沿江鎮、括蒼鎮、永豐鎮、匯溪鎮、白水洋鎮
2007年年末,全市土地面積2203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建成區面積34.3平方公里,海域面積1819平方公里。所轄5個街道,14個鎮,995個村委會,10252個村民小組,35個社區居委會,1197個居民小組。
臨海市總人口107.9萬人,其中城市人口14.4萬。 男女性別比為108.9∶100。
❾ 江蘇南通崇川經濟開發區的特色產業園區
科技創意園科技創意園位於人民東路東延段北側,新勝路南側,世倫路東側,與西側的商業帶連成一線,與新城區南北呼應,佔地面積502畝。園區重點發展2.5產業,打造國內外著名企業總部基地、高科技研發基地、先進製造業的產業基地、優質中小企業孵化基地。
現代紡織產業園現代紡織產業園南至人民東路,北至鍾秀路,西至通富北路,東至寧啟鐵路車站站前路,規劃面積4000畝。園區產業以高科技色織、染整為主體,分別向紡、服裝等前後鏈延伸,形成全國最大的色織布製造基地。園區市場以中高檔色織面料為主,逐步向紡機配件、色織設計等領域延伸,與華東輕紡城、冠達紡織城呼應互補,形成全國最大的色織貿易、信息中心。
已在園區定位的企業有:
東邦紡織:總投資5000萬元,年產出1億元;
正裕紡織:總投資8000萬元,年產出1億元;
華業紡織:總投資9000萬元,年產出1.2億元;
悅業紡織:總投資5000 萬元,年產出 1億元;
普利爾紡織:總投資 1.288億元,年產出2.5億元。
崇川科技園崇川科技創業園採用一中心多園區、依託高校的模式建設。 先期啟動的崇川區創業園—智慧谷佔地30畝,總投資3000萬元。園區由八幢近2萬平方米的專業孵化樓組成。智慧谷分為電子信息、機電一體、精密儀器、綠色產業和南通大學創業樓等五大創業主題。園區建有商務中心、信息查詢、科技超市及後勤保障等共享服務體系,還將提供風險投資、創業擔保、法律、財會、政策咨詢、專業培訓等服務。為鼓勵海內外優秀人才來崇川區創業,創業園還制定了一系列專門的扶持創新創業的政策。到目前為止,已有16家企業簽約入駐創業園,總注冊資本2500萬元。其中有4家企業有海外留學歸國背景。
汽車產貿園汽車產貿園(一期)位於青年東路東延段以北、通富路西側,約80畝。該園區緊靠南通市車輛管理所,將採用統一規劃,統一布局的方式,用高標準的建設來吸納國內外一線汽車品牌入駐。
標准廠房集中區開發區高度重視富民工程,指導街道(村)建設了工業園等載體,引導中小項目集中集約發展,累計建設標准廠房近100萬平方米。
觀音山工業園佔地約143畝,建築面積約10萬平方米,總投資約1.5億元。
任港工業園佔地約93畝,總建築面積為6萬平方米,總投資9500萬元。
文峰工業園佔地約93畝,總建築面積為6萬平方米,總投資9500萬元。
清之華園高科技園清之華園高科技園是與清華大學的合作項目,引進清華大學最新研究成果「模擬3D游戲引擎設計平台」,採用國內最先進的運行管理模式,為軟體開發商提供全套服務。項目位於世紀大道以南、城山路以西,佔地30畝, 規劃總建築面積5.5萬平方米,投資總額1.24億元。主要建設科技孵化軟體開發中心綜合樓,作為清華大學科研成果轉化基地之一。
機電工業園
機電工業園區位於中新一路南側,規劃面積118畝。園
區重點發展精密機械、電子電器、新型包裝材料、光學元件等產業。
已在園區定位的企業有:
世田服飾:總投資600萬美元,主要進行各類服裝、服飾紐扣的生產、銷售;
天昊包裝:總投資300萬美元,主要進行新型包裝材料的生產銷售;
潤天機電:總投資300萬美元,主要進行機電產品的生產銷售;
華碩電子:總投資280萬美元,主要進行GPS汽車導航系統的生產銷售;
英博光碟:總投資3000萬元,主要生產光碟注塑模具;
益南科技:總投資5000萬元,主要生產新型煙濾嘴材料;
長風實業: 總投資3000萬元, 主要建設標准廠房14000平方米;
平安門業:總投資2500萬元。主要生產防火卷簾門。
塑膠工業園
1996年,在台灣被稱為「經營之神」的王永慶先生來到崇川開發區創辦塑膠工業園。塑膠工業園由台灣台塑關系企業南亞塑膠工業(香港)公司興辦,佔地面積720畝。優良的投資環境吸引了南亞公司在這里不斷增資擴建,年年引進新項目,先後興辦了南亞塑膠、南亞合成皮、南亞建材、南亞電氣、南亞塑膠膠膜、南亞熱電、南亞共和塑膠等七個項目,投資總額3億美元。
南亞塑膠、南亞合成皮公司主要生產PVC和PU合成皮材料;南亞塑膠建材公司的主要產品是PVC相關的新型建材;南亞電氣公司主要生產各類開頭櫃、斷路器、接觸器、互感器等電器產品;南亞塑膠膠膜利用世界最新設備和技術,生產用於包裝的雙向拉伸聚丙烯(BOPP)薄膜。
❿ 溫州的工業很發達,
總之好多呀!我怎麼說好呢,盡我說上來的都幾十個行業很發達,加上我沒想起來的,總之好多,比如溫州的鞋子,在溫州永嘉品牌化程度最高有紅蜻蜓,奧康,蜘蛛王......溫州市區也很多,重點還是雙嶼的中國鞋都,中國科研中心,含金量很高。永嘉有玩具集群紐扣分布在永嘉橋頭和附近,泵閥之都也是在永嘉,也是中國技術研究中心,以溫州為標準的。永嘉的服裝一般吧,不算太多,主要有烏牛鎮的報喜鳥,市區有好多名牌服裝,比如喬治白男裝,喬頓,法派.....溫州市區是什麼都有的,主要分布不是太明顯,樂清柳市是中國電器之都,那裡有中國巨頭正泰,和大企業德力西,長城電器。都是中國響當當的牌子,中國名牌,瑞安也是做什麼都有主要也汽摩零配件,和服裝。平陽是中國皮帶之都,皮革比較發達,蒼南有中國禮品之都都是遠銷國內外的,和紡織業也是比較發達的,比如服裝毛毯之類的好多呢,說不完啊。至2006年末已擁有30多個國家級生產基地稱號,32個中國馳名商標,32個中國名牌產品,136個國家免檢產品,一大批浙江省著名商標、省級名牌產品。16家企業集團躋身首頁中國企業集團競爭力500強。
國家級工業產業基地
名稱
地域
名稱
地域
中國不銹鋼無縫管生產基地
龍灣
中國制筆之都
鹿城、龍灣
中國五金潔具之都
龍灣
中國鎖都
鹿城
中國拉鏈之鄉
永嘉
中國鞋都
溫州
中國商務禮品生產基地
蒼南、平陽
中國休閑鞋生產基地
瑞安
中國汽摩配之都
瑞安
中國塑料薄膜產業基地
瑞安
中國服裝名城
溫州
印刷包裝及醫葯機械全國產銷基地
瑞安
中國眼鏡生產基地
鹿城
國家火炬計劃智能電器產業基地
樂清
中國塑編之鄉
平陽
中華全國鑽頭(建工)生產基地
樂清
中國合成革之都
龍灣
中國電子元器件產業基地
樂清
中國泵閥之鄉
永嘉、甌海
中國精密模具生產基地
樂清
中國(溫州)剃須刀生產基地
鹿城
中國斷路器產業基地
樂清
中國金屬外殼打火機生產基地
鹿城
中國防爆電器生產基地
樂清
中國電器之都
樂清
中國休閑服裝名城
樂清
中國印刷城
蒼南
中國皮都
平陽
溫州市工業園區
園區名稱
重點發展方向
溫州經濟技術開發區
◇應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提升、整合現有產業
溫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濱海園區
◇新興產業(含出口加工區2平方公里)
◇光機電一體化、電子信息、新材料和生物醫葯
等高新技術產業 及其相關聯產業
◇高端傳統產業(文具、包裝印刷、水暖器材)及相關聯產業
溫州鹿城輕工特色園區
◇重點發展高新技術產業、裝備工業、高端的傳統產業
(眼鏡、剃須刀、金屬外殼打火機業)及其相關聯產業
浙江省甌海經濟開發區
◇重點發展高新技術產業、高端的傳統產業
(制鎖業、眼鏡、金屬製品)及其相關聯產業
浙江省瑞安經濟開發區
◇機械製造、汽摩配件、高分子材料及其製品,電子信息、
新材料、生物醫葯等高新技術產品;改造提升現有產業
浙江省樂清經濟開發區
◇新型電氣元件、高中壓電器及成套設備、電子專用設備及
儀器儀表、通訊、網路產品、計算機軟體及應用系統等相關聯產業
樂清虹橋科技園區
◇新型電子元器件、模具、鑽頭及相關行業
甌北泵閥工業園區
◇泵閥、高端鞋服及相關行業,應用高新技術
及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提升現有產業
溫州扶貧經濟開發區
◇重點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改造提升現有傳統產業
浙江省平陽經濟開發區
◇包裝機械、金融設備、醫用明膠及高性能、綠色精細化
工產品系列,承接溫州市區梯度轉移產業
平陽昆陽服飾工業園區
◇服裝、服飾業、燈具、工藝禮品及其相關聯產業
蒼南靈溪示範工業園區
◇自動化儀表、印刷、傢具業、承擔扶持西部山區經濟
等綜合工業,承接溫州市區梯度轉移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