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業生產 > 國外手工業有哪些

國外手工業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5-05-06 20:52:48

⑴ 古埃及人從事的產業有哪些

古埃及人是以農業為主的民族,古埃及是世界上最適合耕種的地方,大部分的古埃及人都是農民.主要的種植糧產為大小麥,鷹嘴豆,無花果,一些水果和小部分的旱稻.經濟作物以亞麻為主,其次還有葡萄和品質一般的橄欖樹,葯西瓜等油料作物

古埃及的畜牧業主要集中在下埃及和上埃及的沙漠邊緣地帶,下埃及主要畜牧豬羊和馬匹,牛群也主要在下埃及,沙漠邊緣地帶一般放牧羊

古埃及的漁獵有很久的歷史,古埃及人幾乎都是漁獵的高手,在泛濫期以及下埃及沼澤地帶是以捕魚為主,上埃及的沙漠綠洲中有豐富的獵物可供狩獵

在其他產業中,埃及的副業很多比如釀酒業,制陶業(古埃及的陶器很出名)

埃及人也很擅長加工業寶石的加工,即使古埃及不產寶石.在埃及的城市人口中幾乎都是手工業者,製造護身符,寶石鑲嵌業和首飾及武器製造.埃及的奢侈品與武器是暢銷貨.

埃及政府部門中有專門的礦業者,埃及有當時世界上最好的石匠和礦工,終年在埃及各地的石礦和金銅礦工作

此外還有一個對埃及人重要的行業,那就是宗教行業,包括屬於政府部門的祭司和樂工.還有就是木乃伊製造者和陵墓壁畫繪畫者

最後的一個行業是在國外的埃及人乾的很多的,那就是雇傭兵,埃及人即使被認為不是最好最有士氣的士兵,但他們還是地中海世界最好的弓箭手.埃及人出身狩獵民族,長期保留了對弓的愛好,訓練一個弓手很麻煩,但對埃及人而言,這是從小學習的項目

⑵ 英國工業革命前幾年的國內世界背景是怎樣的

瘋狂的殖民地掠奪與奴隸貿易,給英國帶來了巨額的貨幣資本,從而為工業革命累積了財力上的准備。從十六世紀到十九世紀,英國繼續了近三個世紀的圈地運動,為工業革命提供了大批廉價的勞動力。並且,英國過去是以國王名義借債,來彌補宮廷財政運轉的不足。1694年,英格蘭國家銀行的成立,標志著由國王債務制度過渡到國家債務制度,這從另一條渠道為工業革命積累了資金。

英國政府大力開拓海外殖民地,積極實行保護關稅制度,為本國工商業尋找海外市場。與此同時,還把從各個渠道聚斂來的財富,絕大部分都用作生產性投資,以轉換為再生產的資本。而法國卻把資金都用來維持費用浩大的軍隊和宮廷享樂,西班牙更是把海外貿易盤剝來的巨額財富,用來購買國外廉價的商品,結果沖擊了本國的市場。

工業革命是以機器生產代替手工勞動,就是手工工場向大機器工廠的一個飛躍。這個飛躍之所以能夠實現,與手工工場的高度發展有著密切的關系,因此,工場手工業的高度發展是工業革命不可缺少的技術前提。此外,英國為追求更多的利潤,還以滿腔的熱情來關注生產的發展,從而刺激了機器的發明和新科學技術的使用。

早在十五世紀,英國半農半工的農村家庭手工業就非常普遍,最初主要是毛紡織業。這種家庭的毛紡織手工業,後來隨著農民的貧富分化,而發生了改變。很多家庭手工業者變成了為商人進行原料加工的僱傭勞動者。於是,呢絨商人們逐漸把單獨的家庭手工業聯系起來,便形成了毛紡織業的手工工場。這種手工工場有分散的和集中的兩種形式。

在十六世紀時,分散的手工工場佔主要地位。隨著圈地運動而使喪失土地的農民日益增多,由大商人所創辦的集中的手工工場便逐漸發展起來,達到了僱傭一千名以上工人的規模。到十七世紀時,僱傭幾百名工人的手工工場已經非常普遍了。這些手工工場並不限於毛紡織業,在采礦、冶金、制鹽、造紙、玻璃、制硝、啤酒等部門,都建立起很大的手工工場。
英國工場手工業的發展,不僅表現為生產規模的擴大,而且還表現為技術上的巨大進步。英國手工工場在生產技術方面的進步,與歐洲大陸上的大量工匠遷居英國有著密切的關系。在中世紀末期,法國與尼德蘭等國在手工業技術方面,特別是絲織業技術方面,都比英國進步,擁有很多技術熟練的工匠。但是不斷發生宗教戰爭,迫使許多信奉新教的熟練工匠逃亡到英國避難。

十六世紀末十七世紀初,西班牙鎮壓尼德蘭革命時,也有大批尼德蘭工匠逃往英國,從此以後就在英國東部地區定居下來。當時,英國女王伊麗莎白允許這些工匠定居下來,條件是每一戶外來工匠必須負責培養一名英國學徒。這些技術熟練的工匠湧入英國後,對於改良和革新英國的手工業技術,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並且使英國新建了一些過去沒有過的工業部門。英國的染織業¸製糖業¸陶瓷業的發達,就是同尼德蘭工匠的貢獻分不開的。

在十七世紀以後建立和發展起來的各種工業部門中,棉紡織業發展得尤其迅速。十八世紀初,運到英國加工的棉花只有一百萬磅,但是,隨著國內外市場的擴大,手工工場的生產已經不能滿足市場的需要。資本家為了追求越來越多的利潤,除了增加工人以擴大生產規模外,迫切希望改革生產技術以提高勞動生產率。

1733年,機械師約翰·凱伊發明飛梭。凱伊發明飛梭以後,一個織布工人可以做過去兩個工人的工作,使效率提高了一倍。後來, 凱伊的兒子又加以改進,發明了上下自動的杼箱,使用起來更為方便,織布能力更為提高。由於織布效率提高,出現了極其嚴重的紗荒。

由於棉紗供應不足,出現了紡與織之間的矛盾。這個矛盾很長時間沒有得到解決,有些棉布工廠因缺紗而停產。棉紗價格猛烈上漲,接著紡紗工人的工資也提高了。這種情況,對於追逐利潤的資本家來說,是不能忍受的。為了解決棉紗不足的問題,政府也採取了各種措施。1761年,英國「藝術與工業獎勵協會」兩次懸賞,徵求新式紡紗機的發明。

1764年,蘭開夏郡內的詹姆士·哈格里夫斯發明了珍妮紡紗機。珍妮紡紗機的發明是棉紡織技術上一個巨大的飛躍,使棉紗的產量迅速提高,引起了紡織業的一系列變化,並且帶來了巨大的社會影響。因為棉紗生產成本的減少,也就使布匹的價格隨之降低,從而使布匹的需求量增大,這樣就需要更多的織布工人。

由於織工工資跟著棉布需求量的增長而提高,就使得原來兼營農業的織工逐漸拋棄農業,成為專靠工資收入的工薪階層。同時,珍妮機的使用排擠了舊式紡車,使那些買不起珍妮機的原來從事家庭手工業的紡工也放棄農業,到擁有珍妮機的人那裡去工作,從而成為雇傭工人。紡工和織工放棄的土地就為農業資本家所收買,小自耕農無力與資本主義大農場競爭,他們逐漸受到排擠而破產之後,也就淪落為農業或者工業中的無產者了。

珍妮紡紗機雖然大大提高了棉紗產量,但紡出的紗不結實,細而易斷。由於珍妮機帶動的沙錠日益增多,卻需要手工來搖轉紡輪,這樣就使人力越來越難以勝任。於是,便需要在質量和動力方面加以改進。1769年,鍾表匠理查德·阿克萊特發明了水力紡紗機。這種機器用水力推動,機器上安裝著許多滾軸,旋轉很快,紡出的紗質地堅韌。

由於水力紡紗機體積大,又必須設置在可以利用水力的地方,因此,它就不能象舊式紡車或珍妮機那樣安裝在家庭內,而必須建立廠房,集中工人進行生產。這樣,就為工廠制度的確立奠定了基礎。1771年,阿克萊特建立了第一個棉紡廠,成為最早使用機器生產的工廠主。水力紡紗機紡出的紗線雖然結實,但是很粗糙。因此,還需要繼續進行技術革新,以提高棉紗的質量。

1779年,工人賽米爾·克隆普頓發明了騾機。騾機綜合珍妮紡紗機與水力紡紗機的優點,紡出來的棉紗既結實又精細。此外,還提高了紡紗的效率,最初,騾機帶動二三十個紗錠,後來隨著機器的改進逐漸增加,到十八世紀末,已經有了能夠帶動四百個紗錠的紡紗機了。自從騾機發明與廣泛應用以後,集中從事生產的紡紗工廠迅速增加起來。

棉紗產量的大幅度增加,把織布拋到了後面,於是,紡與織之間又出現新的脫節現象。這種情況下,迫切需要改良織布機。1785年,牧師埃德門特·卡特萊特發明了用水力推動的織布機。但是,這種機器非常呆笨,銷路不廣。後來,經過拉德克利夫、霍洛克斯等人的改進,這種織布機才日益完善,逐漸推廣應用。

1803年,拉德克利夫還發明了一種整布機,霍洛克斯又發明鐵制的織布機器。經過改進的自動織布機,比手工織布提高了四十倍的效率。棉紡織業機器的使用又引發了其他行業的連鎖反應,不久在採煤、冶金等許多工業部門,都陸續有了機器生產。隨著越來越多的工業部門實現了機械化,一個新的課題又擺在人們面前,這就是動力問題。
眾所周知,水燒熱了之後就膨脹為水蒸汽。事實上,這個道理人們在很早就知道了。約在公元前二世紀末,亞歷山大里亞的赫羅,就認識到蒸汽的動力作用。在他的著作中,記載了他曾經製造過一種利用水蒸汽旋轉的玩具。文藝復興時期,達·芬奇嘗試過設計一種利用蒸汽開動大炮的圖紙。然而,為了工業的目的把蒸汽用來作為動力的試驗,則是從近代才開始的。

法國物理學家尼斯·帕旁稱得上是第一個蒸汽力的實驗者,他於1680年在英國試驗成功第一台可以把熱能轉變為機械能的蒸汽泵。但是,帕旁的發明並沒有實際用於工業上。1698年,英國人托瑪斯·塞維利發明了利用蒸汽力而製成的抽水機,但是不夠堅固,經受不住大量蒸汽的壓力,常常破裂。1705年,鐵匠托馬斯·紐科門在塞維利抽水機的基礎上加以改進,製造出了第一台真正可用作動力的蒸汽抽水機。

瓦特在格拉斯哥大學擔任製造和修理自然科學儀器的工作時,注意到紐科門式蒸汽機之所以浪費很多熱量和時間,是因為汽缸里既要產生蒸汽,又要注入冷水。1765年春,瓦特終於想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在安上一個隔離式冷凝器裝置後,蒸汽不是在汽缸內冷卻凝固,而是讓蒸汽通過一個閥門,進入一個單獨保持冷卻的冷凝器,這樣就不需要降低汽缸的溫度,真空也能夠不斷產生。

1769年, 瓦特製成第一台蒸汽機。這一年,瓦特以發明分離冷凝器,獲得他在革新紐可門蒸汽機過程中的第一個專利。但這種蒸汽機仍無法克服紐可門蒸汽機只作往返運動的缺點,不能使蒸汽機變成能帶動各種工作機的原動機。1781年,瓦特研製出一套齒輪聯動裝置,可以將活塞的往返直線運動,轉變為輪軸的旋轉運動,他因此獲得了第二個專利。

接著,為了進一步提高效率,增大蒸汽機的動力,瓦特對汽缸本身進行了分析與研究。1782年,瓦特試制出一種帶有雙向裝置的新汽缸,把原來的單向汽缸組裝成雙向汽缸,並首次把引入汽缸的蒸汽,由低壓蒸汽改為高壓蒸汽,他也因此取得第三個專利。

1784年,經過再次改進的蒸汽機,不僅能夠適用於各種機械運動,而且還增加了一種自動調節蒸汽機速率的裝置。1785年,一個使用瓦特蒸汽機的紡紗廠建成。很快,蒸汽機在棉紡織業、毛紡織業、采礦業、冶金業、造紙業、印刷業、陶瓷業等工業部門,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瓦特蒸汽機的問世,解決了工業發展中的動力問題。從此以後,只要有煤作為燃料,就可以開動蒸汽機。並且,工廠也是根據需要建立起來,而不再受河流水力的限制。馬克思說:「瓦特的偉大天才表現在1784年4月他所取得的專利的說明書中,他沒有把自己的蒸汽機說成是一種用於特殊目的的發明,而是把它說成是大工業普遍應用的發動機。」

蒸汽機的發明使機械化生產沖破自然條件的限制,是人類社會進入機械化時代的標志,從而大大加速了工業革命的進程。蒸汽機的廣泛利用,出現了發明和使用機器的熱潮,促使工業革命轟轟烈烈開展起來。

英國到處建立起大工廠,那些高聳入雲的煙囪噴出縷縷煙霧,龐大的廠房發出隆隆的轟鳴,打破了原來中世紀田園生活的恬靜。以此為標志,歷史跨入一個新的時代,人類社會由此進入了蒸汽時代。

煤炭可以說是近代工業的食糧,如果沒有煤,就沒有大機器工業的發展,也就沒有工業革命。正因為英國的煤炭儲藏量非常豐富,所以才支撐著英國工業革命的蓬勃發展。在中世紀,由於燒煤使空氣污染,封建統治者嚴厲禁止採煤。然而,由於工業革命的興起,英國對於煤炭的需求擴大,煤炭工業迅速發展。1846年,英國煤炭年產量已經達到四千四百萬噸,成為歐洲乃至全世界第一大產煤國。

隨著工業生產中機器生產逐漸取代手工操作,傳統的手工工場無法適應機器生產的需要,為了更好地進行生產管理,提高效率,資本家開始建造廠房,安置機器,僱用工人集中生產,這樣,一種新興的生產組織形式工廠出現了。工廠成為工業化生產的最主要組織形式,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

1840年前後,英國大機器生產已基本取代工場手工業,用機器製造機器的機器製造業也建立起來,工業革命基本完成,英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工業國家。機器的廣泛使用,根本改變了工業的技術面貌,大大提高了勞動生產率。工業革命造成的生產力大發展,使英國出現了空前的繁榮。

⑶ 歐洲各國開始工業革命的時間

歐洲各國的工業革命時間:
1、英國最早具備產生工業革命的條件。17世紀和18世紀,英國的工場手工業在棉織、采礦、冶金、制鹽、玻璃等行業中迅速興起。18 世紀60 年代,英國工業革命首先從棉紡織業開始。1733年J.凱發明飛梭,提高織布效率一倍。1767 年J.哈格里夫斯發明珍妮紡紗機,1770年取得專利。1769 年,R.阿克賴特發明水力紡紗機,1771年在克隆福特創辦第一個棉紡廠。
2、法國是18世紀末開始。法國在18世紀末開始資產階級革命後,通過統一度量衡和關稅來統一國內市場。到19世紀60年代後期,工業革命已經完成。
3、德國工業革命在19世紀40年代末期大為發展。棉紡織業中心在巴伐利亞、符騰堡和巴登諸邦,1847年始用蒸汽機作動力,50年代出現股份公司辦的大工廠。麻紡織業因農村家庭轉向棉紡織業而衰落。毛紡織業在20年代曾發展為小型工業,但在19世紀中葉衰落,德意志統一後恢復成為大工業。
4、19世紀30年代,俄國工場手工業達到相當規模。大商人、包買商、富農和一部分經營商品化農業和工場手工業的地主貴族積累大量的資本,具備從事機器生產的條件。國內外市場進一步擴大,俄國工業革命的條件基本形成 。俄國工業革命中 ,鐵路在各個階段都起到帶動作用。1851 年連結聖彼得堡和莫斯科的鐵路通車。
1861年以前形成3個工業中心:①烏拉爾。②中部工業區。③波羅的海沿岸工業區。
5、其他歐洲國家最遲基本上也都是19世紀上半葉就開始。如中歐如波蘭 、波希米亞(捷克),南歐如米蘭、加泰羅尼亞,到19世紀末都已具有相當規模的工業,在不同程度上完成了工業革命。
歐洲工業革命通常指歐洲資本主義的機器大工業代替以手工技術為基礎的工場手工業的革命。亦稱產業革命。它既是生產技術上的革命,又是社會生產關系的重大變革。始於18世紀60~80年代,結束於19世紀末。工業革命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迅速發展,使商品經濟最終取代了自然經濟,手工工場過渡到大機器生產的工廠,這是生產力的巨大飛躍。

⑷ 印度的手工業

所有的文明古國都是以農業文明為主的,印度也不例外。古印度文明時的農產品有小麥、大麥、棉花、椰棗、瓜果、豌豆、芝麻等。值得一提的是,古印度是人類歷史上最早使用棉花織布的國家,並且到了公元前2500年左右時開始高度發達;已馴養的家畜有狗、雞、貓、氂牛、水牛、豬、駱駝、馬、驢和綿羊。隨著農業的繁榮,古印度的手工業經濟得到了更大的發展,鍛、焊等先進的鑄造技術相應地被發明,並廣泛地運用到紅銅和青銅的加工上,各類生產工具也應運而生,如:斧、錛、鐮、鋸、魚鉤、矛劍等。同時期鉛、金銀器和陶器加工技術同樣精湛,小雕像、骨刻、繪畫等藝術品的造型也極精美。除此之外,棉紡織業、造船業、象牙加工業、石料加工業也相當繁榮。

⑸ 非洲有哪些國家工業在發展中,

經濟結構單一阻礙著非洲發展。長期以來,非洲經濟嚴重依賴生產和出口農、礦初級產品。這種單一經濟結構不僅使非洲國家難以實現真正的經濟獨立,更使非洲國家的工業發展極其緩慢。

目前,少數非洲國家剛開始工業化進程,而多數國家的工業水平則相當落後。如果以製造業來衡量,非洲國家工業落後的狀況很明顯。即使在幾個製造業相對發達的國家,如南非、辛巴威、奈及利亞、肯亞、埃及、摩洛哥、突尼西亞等,傳統的低附加值消費品生產在製造業中仍占重要地位。

非洲國家製造業的發展空間巨大,經過努力可以使製造業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的主導部門。目前而言,非洲擁有勞動力優勢,勞動密集型產業有可能成為非洲製造業發展的增長點。發展中小企業和鄉村工業,也可以幫助非洲國家逐步擺脫貧困。

在眾多非洲國家,采礦業仍是重要工業部門。非洲是礦產資源極為豐富的大陸,世界上最重要的50種礦產中非洲至少有17種蘊藏量居首,這是非洲采礦業的優厚基礎。在可預見的未來,非洲仍將繼續是國際市場礦產品的供應地,發達國家不可能擺脫對非洲礦產品的依賴,新興經濟體的迅速發展也擴大了對礦產品的需求。但是,如何改變經濟嚴重依賴采礦業的格局,已經成為非洲國家發展的課題。

閱讀全文

與國外手工業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汽車多久停一次合適 瀏覽:99
汽車數字什麼意思 瀏覽:359
工業黃油是什麼原因 瀏覽:496
湘大工業設計專業課程有哪些 瀏覽:149
汽車咖啡店電力如何解決 瀏覽:850
賓士前杠燈叫什麼 瀏覽:744
賓士c剎車前片多久換 瀏覽:333
寶馬新三系怎麼把按鍵紅燈變白燈 瀏覽:837
湘西龍工業園里有哪些工廠 瀏覽:906
奧迪車突然間特別費油是什麼問題 瀏覽:896
工業用電允許偏差多少v 瀏覽:877
老款奧迪a6最小排量是多少 瀏覽:412
工業為什麼會污染 瀏覽:818
gle和賓士e哪個有面子 瀏覽:866
寶馬米色內飾座椅配什麼顏色好看 瀏覽:128
賓士eusb視頻怎麼播放 瀏覽:537
賓士e出廠防凍液多少度 瀏覽:125
大同賓士4s店有哪些 瀏覽:497
汽車的燒油量怎麼算 瀏覽:911
多少資產才能買寶馬3系 瀏覽: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