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日本工業化的特點有哪些
日本工業化的特點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政府主導:
獨特的工業化道路:
技術引進與移植:
蘊含民族精神:
綜上所述,日本工業化的特點主要體現在政府主導、獨特的工業化道路、技術引進與移植以及蘊含民族精神等方面。
『貳』 日本工業以上什麼化什麼化和什麼化轉變
一提到工業化生產,我們首先想到的就是美國。大機械化的進行作業,大型收割機開過去"一掃而光",直接在機器中就完成了初步的去皮、清洗,然後拉到分揀中心,進行人工分揀,接著機器分揀,最後拉到各個菜市場和超市中進行售賣。但其實國土面積小,耕地面積少的日本也可以進行工業化生產。
1.為何要進行工業化
(1)地理條件處於劣勢
日本是一個島國,多山地,資源貧乏,人口相對來說並不少,這是單純的種植農產品,創收低,並不能夠滿足農民的生活需求,所以必須要進行工業化生產,尤其是對於面積稍微大些的耕地來說。
(2)農業勞動力減少
隨著城市化的發展,由於在城市工作,得到的收入比在農村耕地的收入要多得多,所以有很多農村人口都進入到了城市打工,農村人口大大減少,留在農村的基本上都是中老年人。所以必須要進行工業化生產,減少勞動力的投入,提高勞動生產率。
2.日本如何進行工業化生產
(1)延長產業鏈
很多人都知道日本的農產品價格很高,除了高昂的人工費之外,就是產品自身所帶的附加價值了。從農產品的種植到收獲,在每一環節上都下了很大功夫,將農產品的價值開發到極致。以農產品的包裝為例,考慮到不同的消費者不同的需求,蔬菜有賣整箱的一顆的也有切成半顆或者1/4顆的,全部都用塑料紙密封包裝,切開的蔬菜如果當天賣不掉,晚上就會扔掉。
日本包裝設計大師笹田史仁曾說:"購物的客人在經過貨架前,讓商品映入眼簾的時間只有0.2秒,想要讓這個顧客在瞬間驚嘆一聲,並且願意駐足停留,那就必須靠搶眼的包裝"。日本農產品的包裝利用本土漫畫、時尚元素以及流行色彩,將農產品與文化元素結合起來,使一份簡單的農產品,具有了文化價值。
(2)發展設施農業
日本在2010年就推出了用大型集裝箱改造成的植物工廠,集裝箱頂部裝有太陽能電池板和鋰電池混合電源,室內裝了水處理設備,通過循環利用節約用水,LED光照設備促進作物的光合作用,水耕栽培系統負責投放最合適的液體肥料,集裝箱壁加裝的隔熱材料使外部的溫度不會影響室內變化,既可以控制能源消耗,又可以准確調節植物生長的最合適溫度。
這種植物工廠最大的好處是不受地域環境的影響,不論是寒冷地帶還是無水沙漠,都可以做到穩產高產。
我們的農業還沒有實現完全工業化生產,一般農產品的工業化生產都是在農產品加工廠中進行的,與農民並沒有什麼關系,但在日本,農民全程參與每一個環節,可以說是「看著自己的孩子從出生到走上社會」。機械化規模化並不是工業化生產的特定模式,日本為我們詮釋了別樣的農產品工業化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