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紡織工業有哪些職業危害
紡織工業的原料有天然纖維(棉、毛、絲、麻)、人造纖維(化學纖維,包括粘膠纖維、醋酸纖維)、合成纖維。車間不良氣象條件、粉塵、雜訊、不良照明等是紡織工業中職業衛生的共性問題,但因加工纖維的不同也有些特殊性問題。
一、紡織過程中的職業病危害因素及預防。
1、粉塵:
棉紡織的整個生產過程中都有產生粉塵的可能,開棉、混棉、清棉過程中產生粉塵最多,長期吸入棉、麻等粉塵可引發氣道阻塞性疾病,患者有胸部緊縮感、胸悶、氣短,並有急性肺功能障礙。預防時,對混棉機、清棉機的粉塵採取密閉、通風、除塵的措施,治理效果很好;梳棉、並條設吸塵裝置,可使粉塵強度大大降低;此外,工作場所要注意採用濕式清掃。
2、高溫高濕:
紡織車間生產上要求一定的溫濕度。溫度要求在18.3℃以上,夏季太陽輻射作用加上機器運轉產生的熱和人體的散熱,可使車間溫度升高到40℃以上。此時,降溫最有效的方法是採用空氣調節,屋頂噴水可作為輔助降溫措施。紡織車間相對濕度要維持在45%~80%之間,車間中的風速不宜太高,一般小於0.5 m/s。在漿紗車間,高溫、高濕是主要職業病危害因素,且體力勞動較強(搬運漿粉,將漿粉投入煮槽內,搬運、裝置及卸下沉重的織軸)。
3、雜訊與振動:
產生雜訊最大的車間為織布車間,可以達97~105 dB,其次為細紗車間,達到90~97dB。在預防上可使用吸音材料等。
4、照明問題:
紡織廠需要視力緊張的工種很多,因此,照明不足或不合理,將成為職業衛生問題。造成紡織廠工人視力緊張。一般對工作面照度的要求:紡紗為60 Lux(1975年建議,單獨使用一般照明為不低於75Lux)。
5、紡織工業中,體力勞動強度較大、不良體位、個別器官緊張是比較普遍的問題。其根本解決辦法是通過技術改造,提高紡織作業設備、勞動過程與人的適配性。
二、印染過程中的職業危害因素及預防:
印染工業主要職業危害是高溫、高濕及有毒的染料蒸氣。煮煉、漂白、乾燥、染印等過程相對濕度可達80%以上,夏季室溫可達40℃。用次氯酸鈉漂白及最後酸洗都有氯氣產生。染色中使用強酸、強鹼可引起酸鹼灼傷和酸霧刺激,在調配和使用苯胺染料時,可接觸苯胺液體或蒸汽,可能引起中毒、皮炎等。此外苯胺類染料和熒光增白劑可能有致癌作用。
預防措施主要是染料配製的密閉化及自動化;安裝隔熱排氣罩,把大量熱氣、有害物質經過處理後排至車間外,此外,還應加強個人防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