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佛沙和光陽摩托的變速箱一樣嗎
詳細測評光陽AK550︱劍走偏鋒
探覓汽摩
2022年3月30日07:54
關注
說到光陽AK550,不少朋友首先蹦出的想法一定是「哇喔」吧?
沒錯,一個國產踏板目前落地能上10萬,不少朋友都覺得不可思議,為什麼一款大小跟賽艇250差不多大的傢伙,能貴這么多?
按照我一貫的習慣,先聊點一些平時不怎麼關心這類車的朋友們想了解的點。
首先,光陽AK550、三陽TL500、阿普利亞SRV850、雅馬哈Tmax560、寶馬C650GT/sport這幾個車都是定位類似的。
它們都屬於雙缸踏板車。
對了還有個獨一份的本田Xadv,不過那個車跟這幾台車完全不一樣,那就是一個有著踏板外殼的自動檔檔車,基本結構都和它們完全不同。
為什麼說上面那幾個車都是一類車呢?
首先排量都是五到八百實際排量的雙缸發動機。正是因為是雙缸發動機,光發動機的重量和體積,特別是體積,就算是卧式放置,它的寬度也是要比傳統單缸踏板的體積要寬的。
同時由於重量和定位,車輛結構上就不能像平踏板那樣沒有龍骨,不然車架強度無法支撐這么大的車輛整備質量。
再有,這些車為了體現其不僅大、動力強,還有不俗的操控性,傳動都不是傳統踏板那種發動機和傳動箱一體的結構。
傳統踏板結構由於傳動箱的存在,簧下質量比較大。
正因為這樣,路面信息會被傳動箱的重量弱化一些。
而AK550這些車首先發動機本體比較大,都是和主車架在一體,剛性連接的。
所以整車重心都比較集中,即使車子整備質量特別感人(AK550整備質量228公斤),車子在真正騎起來的時候也屬於比較輕靈的,同時在過彎的時候完完全全就是一個檔車的過彎感受。
我之前不是詳細測評了光陽KRV180嗎?
那套PTM傳動系統就是由AK550的傳動系統改進而來。
說實話那套傳動,由於車子整備質量較小,而且台灣運動踏板特別鍾情於平踏板,所以前方一來沒有主車架的龍骨用於車架強度增強,二來發動機是個單缸發動機,絕對體積一定是小於AK550這種車的,所以傳動系統需要更加的精密和復雜。
AK550由於車身前方結構相對富餘(當然只是相對),所以傳動結構復雜度是要小於KRV180那台車的。
簡單來說,傳統踏板車的動力傳動路徑基本是:發動機曲軸-普利盤-傳動皮帶-離合器-後軸;而AK550這類車的動力傳動路徑大概是:發動機曲軸-濕式多片離合器-乾式CVT離合器-皮帶-後軸。
明顯可以看出:這類傳動結構,一來簧下質量遠輕於傳統踏板,二來傳動效率也有顯著提高,三來後懸架可以裝備傳統踏板很少使用的跟後搖臂直接相連的側置避震,這樣就能體現出更好的操控性,理論上動力傳導效率也會提高。
當然,實際動力感受有沒有比旗下的單缸踏板S400強多少呢?未必,發力特性兩個車是要分階段的,原因有很多,但這里只是說理論上。
也許有的朋友會說:那你這不是撐的嘛?這類車結構又復雜,修起來又麻煩,作為一台踏板來說,日常通勤能力也比不過小踏板,要運動你騎個檔車哪個不秒踏板N條街?至少隨心所欲地加減檔,這一點踏板就無法給予駕駛者足夠的心隨意動之感。
確實,你說得對。
要不,為什麼這類車是絕對的小眾車型呢?
但是,一個品牌如果想要拔高其品牌價值,總造便宜車你覺得有意思嗎?
比如賓士A級、寶馬1系、奧迪A3這類車一定是走量車型,按大家理解是不是只造這些就完事了?
當然不是,一個品牌有追求的話,一定會用心打造它的旗艦產品,這些產品無論從用途還是價格來說,在市場上絕對是屬於小眾車型,百分之一百是走不了量的,也就是賺不了錢的。
比如S級、7系、A8們,但是廠家還是不遺餘力去升級和改進它們。
這類車說白了,炫技,表明廠家的研發和造車工藝天花板才是其初衷。人家根本就沒有真正指望這類車隨時都要去承擔主力盈利任務,這類車從立項、設計研發、營銷這一套下來很有可能是虧錢的。
這么理解吧,廣告費。
所以別拿性價比這些來要求這類車,我們要做的就是欣賞和學習。
還是簡單說說AK550這台車的由來吧。
2016東京機車展開幕前不久,光陽向全球發表了概念車 K50 Concept。
當時產品理念就是為了力求車輛能將舒適性與個性運動感相互結合,集結」創新與突破」、」生活與性能」、」豪華與實用」、」舒適與便利」等精華,讓駕駛者每次騎乘中皆能感受到無比的樂趣與體驗,讓車輛能悠遊穿梭在都市與大自然之間。
為啥叫K50?按照廠家的說法是為了紀念光陽品牌誕生50周年。
其實看過我光陽摩托車品牌介紹的朋友應該知道,1964年6月1日台灣光陽工業公司正式開始營業,這一天就被定為品牌開業紀念日。
所以說發布日並不是准確的50周年,我估計找個50周年應該是從AK550立項之日也就是2014年算起吧,這一點各位也不用特別在意。
各位是不是覺得K50特別像T-max?
確實是這樣。
因為光陽在設計這款車的時候,是委託兩家義大利造型公司完成設計。最終設計方案確實是在雅馬哈T-max的基礎上進行改進的。
這樣的情況要是遇到國內某些人,肯定又要說是抄襲,哈哈。細節和內在人家當然是不在意的,噴成本多低啊對吧?
隨後,2016年亮相德國科隆摩托車展,光陽正式發布AK550。AK是義大利語「Anniversario Kymco」,也就是光陽紀念日的意思。
當然550就是排量這個就不多說了。
發布後,進到我國內地的AK550價格還是不便宜的,10.08萬對絕大多數消費者來說,都不用刻意了解產品力了,價格直接就勸退了。
畢竟踏板這個東西,很多人潛意識里依然認為總體價格就不該貴了,通勤代步這種工具屬性還是應該佔大多數。
2020年底,光陽把AK550拿到常州工廠進行CKD組裝了,價格當然就進一步下探了,不過8.88萬依然屬於「奢侈品」級別。
不過據我了解,AK550的這波CKD應該屬於降價不減配,除了電瓶是用的國產品牌,其餘99%都跟台產沒有區別。
當然,裝配工藝的些許差別一定是存在的,我這人向來是贊同一分錢一分貨的,多花一分錢絕對有這一分錢的價值。
聊了這么多,趕緊開始今天的主角本身。
定位
一台車脫離不開定位。
前面說了,AK550這台車本質上就是代表廠家的最旗艦的設計技術和調校水平。它想要兼顧日常通勤、長途旅行便利性以及激烈駕駛操控性。
當然,肯定是有偏重的,廠家重點應該是想要體現這么大車重的一台「踏板」,運動性是不俗的。
我們一條條來看它做到沒有。
靜態表現
整體表現
說說車況,今天這台光陽AK550是2017年10月上牌的第一批台產車型,當時裸車購入價是11.60萬,到今天為止才行駛了里程才16000公里。
我很少發表一台車關於外觀的觀點,但不得不說,AK550基本是長在我個人審美上,我還是比較欣賞這樣犀利線條的。
多的也不評價了,每個人有每個人的審美。
騎行三角
我說一台車的順序一定是從其定位偏向來說的。
所以對於AK550這台車,我肯定不會像傳統踏板的儲物空間開始說起。
AK550既然花了那麼多精力,用到鋁合金車架,用到雙缸發動機,用到POLINI傳動系統,最終目的就是要體現它的運動性。
為了它的運動性,它甚至犧牲了一台踏板最最看重的儲物能力、最大續航里程、以及沙發似的座椅舒適性。
一台車是否運動,本質就是其騎行三角設置。
坐墊
一台偏舒適取向的踏板,坐墊質感肯定是偏柔軟,包裹性更強,腰部支撐使得駕駛者坐起來後背偏直立的。
而一台偏運動的踏板,至少是想讓人覺得運動的踏板,它的坐墊一定是更加偏支撐性,也就是偏硬的,而且只要運動,駕駛者就會更趴下來,只要趴下來屁股就一定會後移。
所以說,AK550最直觀的視覺效果,就是它的原廠前座靠背是非常靠後的。
我看好多測評居然拿這一點去批評它?額,我只能說現在真的什麼人都能說車。
當然,靠背靠後無意之中,也對身高比較高的朋友更加友好。
我這台車的車主是把靠背改來更靠前的,因為絕大多數場景都是在市區騎行,腰部沒有支撐確實不怎麼舒適。
手把
騎行三角的另外一個重點就是車把。
AK550的車把總得來說是比較靠前且略寬的。依然是這個道理,它的定位主要是偏向運動,要運動駕駛者勢必會更加趴下來,手把當然就要更加靠前了。
否則趴得低,手把又很靠近身體,怎麼舒展得開呢?
原廠帶三段式手把加熱。作為一個旗艦產品,原廠手把加熱肯定是應該加上的。但是加熱具體表現我只能說一般,沒有寶馬的原廠手把加熱效果好,啟動速度和最大發熱量都不如C650。
手把轉動角度非常大,這大得有點過剩了,不過這對於低速倒車挪車還是有幫助的,還是給個好評。
前後剎車牛角開度均可調,好評。
座高
迴避不了,要說座高的問題。
785mm的座高,誒,不少朋友要說「誒,這個好」對吧?
可是,實際情況是,這一眾的雙缸踏板,由於卧式雙缸發動機的橫向寬度肯定是要比傳統單缸踏板發動機更大的,寬度大整個車身寬度就不可能窄,所以座椅一般都是非常寬大的。
並不是車廠想在一台運動車型上把坐墊做寬大,使得車主以為這台車是偏舒適的。
這是不得已而為之,各位可以簡單理解為附贈的,因為實在是做不窄。
綜上,座椅前端收窄肯定不好,駕駛者大腿內側一定是被抬起來的。
所以這台車以我172cm的身高,在不刻意挪動屁股往前坐的情況下,停車落腳基本就是一個雙腳前腳尖同時點地的姿態。
當然,作為一個踏板,你可以在停車時往前挪動下,那樣就能雙腳前腳掌著地了。總得來說,身高在170cm以下且控車經驗不是那麼足的車友還是請試駕之後再選擇這台車為佳。
我還是那句話:別被座高嚇到,只要你能夠同時雙腳點地,那麼你就能夠通過提升你的控車能力來彌補。
當然,倒車和挪車還是低座高的車比較合適,不過以我這樣只能單腳發力的身體狀況,駕馭這個重量的車幾乎也沒有任何不適。控車,真的很好玩,四兩撥千斤的感覺挺好的。
腳踏
AK550有一副前腳踏,坡度略陡,雙腳踏上去還是比較合適的。
但是不得不說,腳踩前面的這個駕駛坐姿是巡航起來最為舒適的一個坐姿,有前踏板肯定比沒有強。
這一點就是我一直不怎麼習慣一眾進口比亞喬踏板的原因之一。
畢竟即使要跑山或者摩旅,路上巡航的時間肯定占總時間的絕大多數,一個相對舒適的坐姿一定是加分項。
後視鏡
首先聲明一點,以我個人騎過幾百台各式車的經驗來說,後視鏡前移我就沒發現有幾個好用的。
基本無一例外肩膀擋視線,要麼就是距離太遠看起來需要一定時間適應等等。
後視鏡可以折疊,鑽車縫或者靠牆撐著邊撐停車的時候還是挺實用的。
我個人認為觀察視線最好的還是傳統在手把中間的後視鏡。當然,這取決於個人習慣,我只是說我自己感受。
手把鏡看起來好看,震動確實是最大的,而且車子寬度無形之中也變寬了,視野來說倒不能完全說差。
風擋
AK550的風擋高度是改刀可調,這一點不能給好評。
首先固定風擋它只適合一個身高的駕駛者,同時即使是同一駕駛者,在不同環境下對於風擋高度一定是有不同要求的。
比如我172cm,我在冬季我就希望風擋高一些,但太高超過視線可能前方景象會產生畸變;剛好跟我視線一般高我又覺得擋視線;夏季或者我想吹吹風了,又希望風擋能矮一些。
目前這個原廠風擋高度,風就正好吹到我眼睛的位置,耳旁有輕微風聲,高度還是合適。
佛沙原廠的電動無極可調電動風擋在這里就是絕對的好評。當然原廠風擋高度不行,肯定是要換的。
當然,2022款的AK550在風擋這一塊是有改進了,這個好評。
這里沒見到實車,2022款只說風擋是「電動可調」這一點還要實際用過才知道好不好,可調行程?調節順暢度?調到最高是否有異響或者高速抖動?耐久可靠性?
這些都是需要回頭驗證的細節。
儲物空間
依然是由於整車結構原因,AK550的馬桶空間一定出乎很多人的意料。
它並沒有像S350那樣誇張的馬桶空間,甚至這個馬桶實用性跟我的PCX150比起來都不能強了多少。
不過這一點我是很理解的,還是基於定位,它為了雙缸、更大的動力、50:50的整體配重比例,同時還要給油箱留位置,座高還不能太高(不然大多數人真的雙腳點不到地了),這個馬桶空間應該是極限了。
整個空間還是比較深的,但是容積肯定是比不過佛沙、Xmax、S350這些車型的。
馬桶開啟方式和傳統踏板也不同,是向後開啟的。
這一次,光陽終於重新設計了這個它巨喜歡這個液壓挺桿了。
我以前自己的賽艇300、賽艇250、CT250全部都有這個東西,之前測試的S350也有這個東西,全部都有那個極為不便的馬桶內液壓挺桿。
又占馬桶空間,物料成本也不便宜,坐墊開啟角度也受限,合上坐墊的最後時刻坐墊同樣也是啪的一聲砸下來。
AK550終於意識到這個問題,把液壓挺桿設計在後面了。
雖然AK550這類車的馬桶空間相對於它的整車尺寸來說都很小,但各位得這么理解:一台運動取向的車,如果是檔車那也就最多放得下一本行駛證,多出這么多應該知足了。
不行咱們加尾箱嘛。
當然,我個人依然認為不加尾箱是最美的。
車把下面還有兩個小儲物盒,容積確實很小,一邊放兩個碟剎鎖正合適。
右邊是有充電介面的。
儀表
儀表是三聯屏。左邊的液晶屏顯示轉速、里程、電壓、燃油消耗以及胎壓,右邊液晶屏顯示速度、油量、水溫以及手把加熱狀態。
中間屏是光陽自家的Noodoe車聯網系統,集合了個性化屏幕定製、GPS、藍牙、個性化地圖等功能,聽著很帥,但是內地沒用,只有台灣省可用。
目前就是初始狀態,沒啥其他作用,不過我個人也對這類娛樂化配置沒啥太多興趣,你說誰沒事跑去在這么一個解析度和亮度都一般的小儀表上換主題玩…
按鍵
按鍵質感一般,就是光陽一貫的手感,使用學習成本也較低,沒有特別不好按或者像進口本田那種反人類的按鍵布局。
右把手這三個鈕可以控制那個Noodoe系統和儀表功能選擇。
右手把手前端的開關是用來切換控制鈕是操作Noodoe系統還是儀表。
整個操作邏輯為:上鍵切換上半部功能選單,下鍵切換下半部里程功能,輕按確認鍵切換上半部功能的表示單位,長按確認鍵為歸零里程計數。
對了,所有按鍵不帶背光,這一點有點囧。
唯一我想要稍微吐槽一下這個轉向開關手感,我左右撥動時,帶夏季手套總覺得那個接觸面比較滑,角度比較刁鑽,存在感有些強了。
長按紅色按鍵為手把加熱,後面那個MODE鍵是切換駕駛模式的。
這個開關旋鈕嘛,在感應鑰匙帶在身上的情況下,先按最下面的開關鍵,等背光變成藍色以後,把手把往左邊打死,按住開關旋鈕往最左邊轉動就是打開座桶;倒數第二格是鎖車把。
燈光
直接放視頻:
動態表現
出力特性
AK550無論哪個駕駛模式,冷車啟動怠速會有很小一段時間怠速不穩,有的車友甚至怠速車子還會往前走,還好我這台車沒有發現。
另外怠速時震動完全可以接受,聲浪明顯比單缸車要渾厚得多。
起步以後,在極低速的情況下,車子是沒有那種很猛一下要沖出去的感覺的,就是緩緩起步,可以說在30公里以下的時速時,車子動力表現明顯跟這台車實際排量不相符。
相對來說應該算是比較綿軟的。
⑵ 快速卷門廠家價格介紹
快速卷門常見於倉庫等等倉儲設計之中,或者我們也可以在一些大型的廠房外頭看見產品的身影。它適用於食品、醫葯、電子、橡膠、化工等等領域,能夠發揮保溫、保濕、防塵、防蟲的作用,從而避免因為環境或者其餘原因導致的存儲品質量受損方面的麻煩,同時還可以幫助用戶享受到更為不錯的使用情況和收獲到令人滿意的效果水平。
一、快速卷門廠家
1、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傲傑卷閘門經營部的傲傑門業,經營鋁合金型材卷閘門、遙控車庫門、抗風卷閘門、工業房自動門、新型消聲卷閘門、防火卷閘門、豪華拉門、電動伸縮門等,並供應自動卷簾門全套配件。近年來企業不斷進行生產設備的改造和技術力量的投入,現在已有大批工程和技術人員,並吸收國外的先進技術結合市場需要。
2、蘇州金特瑞機電工程有限公司是一家新近成立的空氣凈化工程施工及配套設備專業生產廠家,前身為吳江市環宇空調凈化設備有限公司(成立於2000年),公司有一批經驗豐富的的生產及設計人員;公司承接不同工藝、不同凈化級別的制葯、化工、生物、電子、醫葯包裝、醫療器械、食品等行業潔凈工程的設計、施工,同時生產各種空氣凈化配套產品,承接各種非標產品。是一顆在國內空氣凈化行業中冉冉升起的新星。
公司將不斷創新,提高產品和服務質量,滿足客戶的各種不同需求,公司本著「互利、誠信、共同發展」的原則與廣大客戶共創雙贏的合作關系,您的滿意就是我們最大的鼓勵。
3、杭州歐維自動門有限公司主要產品:不銹鋼防撞自由門、快速卷簾門、快速堆積門、飛機庫平移門、PVC防塵門、移動式防塵罩、杭州快速門、別墅車庫門、工業上滑門、垂直提升門、工業卷簾門,大型平移門、折疊門、商用透視門、多段提升門、別墅實木車庫門、工業開門機、門板、安全氣囊、五金配件等。
杭州歐維自動門是一家專業從事自動門的製作、銷售、安裝、維保服務的實體公司。為了堅持產品質量管理,公司不斷尋求與專業質量認證機構的合作,嚴格按照IS9001:2000質量管理體系執行,使企業始終保持高水平。
二、快速卷門價格
1、萬盛快速門、快速卷門、快速卷簾門
公司名稱:廣州市萬盛門業有限公司
起訂價:¥18000
2、上海常州無錫工業快速卷門
公司名稱:上海環照門業有限公司
起訂價:¥17800
3、上海快速卷門上海快速卷門製作
公司名稱:上海惠江門業有限公司
起訂價:¥7800
(以上信息來源於網路,僅供參考)
快速卷門屬於自動化控制設備旗下具有代表性的一個種類,它由門框架,PVC門簾,驅動電機,控制系統組成,並且每一個部件都是極為重要、不可或缺的。所以一款高質量水平的快速卷門往往對於許多部件細節方面有著不低的要求,而且還需要廠家額外明確自己的質量水平、保障可以提供最高水準的設計、製造流程,否則旗下的快速卷門都是無法或缺信賴的。
⑶ 長江刀魚的生活習性是什麼
蔬菜首頁 | 蔬菜信息 | 產地價格 | 實用技術 | 良種資料 | 無公害蔬菜 | 無公害基地 | 數據查詢 |
政策法規
長江刀魚
發布時間:2006/2/17 9:03:04
長江刀魚,學名長頜鱭,又稱刀鱭。其身長而側扁,腹銀色而多脂,因形似一把尖刀而得名。分布於長江及近海半鹹淡水區,生殖季節從河口進入淡水,沿幹流上溯至長江中游產場作生殖洄遊,最遠可達洞庭湖,有的在江河幹流產卵,也有進入支流及通江湖泊產卵。產卵後親魚分散在淡水中攝食,並陸續緩慢地順流返回河口及近海,繼續肥育。長頜鱭的幼魚也順水洄遊至河口區肥育。冬季,長頜鱭不作遠距離洄遊,而聚集在近海深處越冬。是典型的洄遊魚種。
長江刀魚天價之問:萬元菜價背後是慘痛生態代價
身長而側扁,腹銀而多脂,這條魚因形似一把尖刀而得名。
長江刀魚,學名長頜鱭,又稱刀鱭。相對而言,人們更熟悉與它同屬的另一種魚———鳳尾魚,這是鳳鱭的俗稱,和刀鱭一樣,作為近親的兩種魚,平時棲息於中國東部接近江口的淺海,每年春夏間溯水而上產卵,是典型的洄遊魚種。
長江沿岸許多城市的居民,把長江刀魚稱為江刀,他們知道,相比油炸後裝在白鐵皮罐頭里,六七元一盒出售的鳳尾魚來說,江刀的身價已有霄壤之別———在江陰的一家酒店,三條江刀湊足一市斤,清蒸入盤,價格一萬元,這是今年的最新天價。
一些年紀稍長的江蘇人也知道,這種巨大價差就形成在此前20年間。曾幾何時,沿江城市的人們,在清明時節多少可以嘗幾回鮮,就像中秋月圓,賞菊吃大閘蟹一樣。
「恣看收網出銀刀」,是宋人蘇軾之句,清代李漁則稱之為「春饌妙物」。歷史資料顯示,刀鱭捕撈產量曾占長江魚類天然捕撈量的35%~50%,其中江蘇江段所佔比例更曾高達70%.如今,尋常人家春食江刀的江南風俗已成奢侈。2005年,上海一家媒體在文章中寫道:「吃過長江刀魚嗎?若拿這個問題來問現在的年輕人,恐怕得把問題換成:見過刀魚嗎?」5月1日,長江沿岸漁民手中的刀魚特許捕撈證到期,今年的刀魚季節正式結束。
截至目前,2005年長江刀魚的總體漁獲量尚無確切統計數據,但市場行情已可證明,這個數字較去年下降已成定局。來自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的一份資料顯示,1973年長江沿岸江刀產量為3750噸,1983年為370噸左右,2002年的產量已不足百噸。
「這不是什麼直線下跌,是呈幾何級數下降,這證明我們對刀鱭資源的利用已至極限。」淡水漁業研究中心資源研究室主任施煒綱說。
兩周之內,記者走訪長江下游多個城市發現,幾何級數下降的漁獲量背後,昂貴的長江刀魚,對捕撈者和經營者而言是損失而非獲益;而在試圖拯救刀魚種群的學者們眼中,真正付出慘痛代價的,是整個長江生態。
漁民陳褚生的刀魚季
陳褚生也承認,整個刀魚汛期,他和弟弟兩家一共才捕了300來斤刀魚,只相當於上世紀80年代一網的捕獲量。
4月26日早7時54分,一條30厘米長的江刀被拉出江面,陽光下閃亮的魚身快速拍打水面,隨即,卡在網上的這條魚懸空而起,它拚命將頭扭向江水,身體忽左忽右,一次次彎成僵硬的半圓。
這是常熟漁民陳褚生當天捕到的第一條長江刀魚,兩個小時前,他和弟弟陳褚根各駕一艘柴油動力漁船,從常熟滸浦漁港出發,向東駛入蘇通大橋附近長江江段。這是62歲的陳褚生最喜愛的一個江刀漁場。
7時10分,陳褚生的妻子陸鳳英和小兒子陳良,將一張流刺網撒入兩船之間的江面。
五六分鍾後,500多米的大網在兩船拖拽之下,順江流呈弧形緩緩向前拖動。此處江水淺急,歷來是江刀魚道,網格3厘米見方的流刺網直達江底,恰可攔截魚群。
這個上午,在反復兩次撒網拖拽動作之後,陳褚生兄弟得到了他們在這個刀魚季最大的漁獲:大小江刀共159條約30斤。
但陳褚生本人並不像目睹這個過程的記者那樣興奮,收獲來得太晚了,此刻已是江刀落市時節,魚販們給出的收購價不及高峰時期的十分之一。
一個多月前,長江上的漁民會見到魚販們駕著快艇疾馳而來,後者搜尋著每一條捕獲江刀的漁船,開出1市斤700元至1000元的高價,而當時的市場上,江刀一度出現1市斤2000元的天價。
但在那個時候,陳褚生只能沖販子們擺手。
3月15日,這個捕了一輩子刀魚的老人撒出了2005年刀魚季的第一網。市場上的空前高價,讓他彷彿面對一場最高投注的賭博,「擰慢船的油門時,我的手都有些發抖。」陳褚生說。
那一天,當500多米長的流刺網從江中緩緩拉出,陳褚生見到了他捕撈江刀生涯中的第一張空網,就在當天,他共撒了4網,全是空網,刀魚無影無蹤。此後8天,仍是一無所獲,第9天,他的流刺網上出現了2005年第一尾江刀,但那一整天的收獲,只有區區2斤零8兩。
「這是任何年份都沒有過的事情。我的感覺是,今年的江刀起碼比去年少了一半。」4月26日,陳褚生對今年刀魚季的開局不利仍然耿耿於懷,他面無表情地低下頭,右手食指無意識地一下下劃著船板。兒子陳良此時接過話頭,「我爸捕了幾十年江刀,今年以前從來沒碰到過空網。你能想像他的心情嗎?一個農民種了一年地,到頭來顆粒無收,會是什麼樣的心情?」事實上,當記者事後將陳褚生4月26日的收獲情況告知常熟漁政站一位工作人員時,對方簡直無法相信,「會有這么多嗎?
今年魚最多的時候是最近幾天,但一條船一天捕10斤已算是好收成了。」這位漁政人員的驚訝有其理由,這個春季,滬蘇皖多家城市媒體發出刀魚「失蹤」的驚呼,上海《文匯報》4月1日報道:南通漁民李金貴從2月初起捕魚數十日僅獲刀魚5條。
陳褚生也承認,4月26日的收獲是他今年難得一見的幸運。整個刀魚汛期,他和弟弟兩家一共才捕了300來斤刀魚,只相當於上世紀80年代一網的捕獲量。
這位老漁民腦海中,有一張清晰的江刀產量表:「1973年以前,我們也是兩條船捕江刀,但船是搖櫓的帆船。網只有現在的三分之一長,質量又不好,捕一次魚,就要補一次網。但在清明前後,一網下去,最少能捕到200斤江刀,最多時能有600多斤。
「1973年江刀最多,我們村一個高手在清明前後一個月抓過1萬斤江刀,我那年抓了6000來斤。我捕過最大一條江刀有6兩重,那時的江刀個子勻,4條魚就夠一斤了。」「1973年以後,江刀一年比一年少,一年比一年瘦。1995年以後數量下降最快,但當年一網還有四五十斤,1997年一網就只能網二三十斤了。」「到了2002年清明前後,一網撒下來,就只有一條兩條了。那年江刀的價錢就猛往上翻,漁船上的收購價上了1斤500塊。2003年和2004年江刀數量降得不算明顯,但清明前後漁船收購價升到了每斤650塊。」
天價江刀策源地
江蘇靖江市新港鎮漁婆農貿市場,兩個月前曾是2005年天價江刀的重要策源地。市場內曾多次出現「搶魚」風波,甚至有人大打出手。
4月29日上午,離陳褚生漁船數十公里的江蘇靖江市新港鎮漁婆農貿市場,每家水產店仍有刀魚出售,此時,2兩以上的刀魚售價在每市斤百元以上。
這個看似平靜的靖江市最大農貿市場,兩個月前曾是2005年天價江刀的重要策源地。
「2月底和3月上旬,我這里的江刀賣到了每市斤1800、1700元。這樣的好行情持續了一個星期,比去年高出300來塊。」一位劉姓攤主用手撥弄著刀魚身上的冰凌,有些激動地回憶說。
那段時間,每天都有不少輛高級轎車停在市場門口。從上海和南京等地來的車主要求購買正宗的長江刀魚,但他們中的許多人會被「勸走」,原因是江刀嚴重缺貨,出再高的價錢也難買到,買魚還得靠「關系」。
那也正是漁民陳褚生為空網懊惱的時段,顯然,江刀的行情與江上的漁船有直接因果。
而有錢主顧們之所以雲集漁婆農貿市場求購「正宗」江刀,原因還與長江刀魚的洄遊習性有關。靖江自古有「刀魚之鄉」美稱。據稱,海潮湧入長江口的最遠點恰在靖江新港,江刀自古會在這里匯集成群,並且,當洄遊至此,魚體所含鹽分逐漸淡化得恰如其分,加之性腺開始加速發育,所以此處江段所產江刀味道最美。
當地市場人士透露,靖江市新港今年所產江刀實際非常之少,多數江刀從上海和江蘇其他江段匯集而來,冠之「靖江刀魚」以博高價。更有甚者,將上海捕撈的海刀和安徽巢湖等地捕撈的湖刀,放到本地的江水中「鍍鍍金」,冒充江刀。
顧名思義,海刀指近海捕撈尚未洄遊的刀魚,而湖刀,是長期生活在淡水中的江刀同類,真正的食客們都知道,海刀、湖刀雖與江刀外形相像,其滋味不啻天壤,價值也無從比擬。
另有攤主告訴記者,今年江刀剛上市時,市場內曾多次出現「搶魚」風波,甚至有人大打出手。一些水產店內一度出現拍賣江刀的場面。有人證實,最貴的一斤江刀超過了2000元。
這個春天,江刀身價空前躥高成為長江沿岸的普遍現象。數家當地媒體對此均有報道:3月15日,南京的江刀零售價一反往年上市後逐漸下滑的常態,條重150克(3兩)的售價從上市初的2400元/公斤飆升至3000元/公斤,創下了近四五年來的新高。
3月,蘇州市場上喊出一公斤江刀4000元的天價。
3月,上海市場的江刀突破一公斤4000元。
4月12日,安徽銅陵市場上的「長江刀魚」已經「全面上市」,並開出一公斤3600元的天價。雖然此江刀被專家懷疑為隔年冰凍的陳貨。
「清明前魚骨軟如綿,清明後魚骨硬如鐵」,食客的胃口也是江刀行情的重要決定因素。
自古以來,江刀、鰣魚、河豚並稱「長江三鮮」,因刀魚應市最早,故列三鮮之首,但此魚體內細刺極多,因而魚骨軟硬在清明前後的變化,大大影響其口味。
一位酷愛吃江刀的南京食客描述:「清明節前的江刀,肉質細嫩爽滑,鮮美不可方物,魚刺入口即化。那感覺讓人只想閉目細品,如痴如醉。」清代美食家李漁也有記述:「食鯽魚及鱘鰉魚有厭時,鱭則愈嚼愈甘,至果腹而不能釋乎。」這幾年,清明前的江刀成為長三角城市中最時尚的禮品之一,但最能體現其價值的,還是酒樓飯肆中的一盤清蒸刀魚。
與靖江市一江之隔江陰市,經濟實力位居全國百強縣市前列,此間一家江鮮館員工透露,清明前,館內一盤清蒸江刀售價曾高達6000元以上。他說,一盤一般盛3條江刀,重約1斤左右。
資料顯示,清明前江刀魚肉,每百克含脂肪16.8克,蛋白質14克,磷1.1克。而清蒸江刀的妙處在於,入盤並不去鱗,高溫之下,魚身細鱗化為滴滴油珠,更添鮮美。
業內知情人士稱,在今春的江陰,有高檔飯店每盤清蒸江刀價格在萬元以上。
不僅如此,江陰一位江鮮館老闆說,清明前,他每天都會為江刀的來源發愁,因為各家飯店的競爭就集中在這條魚身上:「哪家飯店今天有正宗江刀,哪家的生意就好,因為這意味著有錢的食客將會光臨。」媒體報道顯示,類似競爭情形也一度出現在上海、南京、蘇州、無錫、常州、南通等地。
一條魚的捕撈成本
陳褚生、陳褚根兄弟倆所捕300多斤刀魚共賣2萬余元,但兩艘船消耗的柴油價值就達4000多元。這樣分下來,每家人只能分8000元左右。
而這8000元,要供陳褚生一家三口半年的所有生活。
4月26日中午時分,在蘇常漁19037號漁船的甲板上,陳褚生指著分成大中小三堆的江刀向記者估算他當天的收入。
2兩以上的大江刀56條,計14斤2兩,每斤60元;1兩半至2兩的中江刀65條,約10斤,每斤15元;1兩半以下的小江刀38條,約4斤半,每斤5元。
2005年刀魚季最大的一次漁獲,為陳褚生兄弟帶來了約合千元的收入,從金額上講,這30斤魚的賣價還不及3月下旬他首次收獲2斤8兩江刀的收入。那時大江刀每斤700元,一網賣了1400多元。
今年春天,陳褚生、陳褚根兄弟倆所捕300多斤刀魚共賣2萬余元,但兩艘船消耗的柴油價值就達4000多元。
這樣分下來,每家人只能分8000元左右。而這8000元,要供陳褚生一家三口半年的所有生活。半年之後,他們兄弟將再次駕船入江,捕撈鳳鱭。
現在,陳褚生面對的另一個問題是,船和網成本無法收回。
「我後悔買這張網了。」陳指著那張白色化纖絲織成的流刺網說,這是他一生中所買的最貴的漁網,價值6000元。
對他這樣一個老漁夫來說,擁有這張捕刀魚的專用網,本來就像戰士想擁有一條好槍一樣自然和必需。4年前,為了給30歲的小兒子陳良娶親,59歲的陳褚生決定再搏一把,於是花4萬元買了一艘二手小型鋼質柴油機漁船,同時咬牙添置了這張昂貴的流刺網。
「我捕了一輩子江刀,知道江刀這些年一年比一年少,但我萬萬沒想到江刀產量下降得這么快。」4年前,陳褚生購買船網時,一個江刀季節的收入,起碼是現在的兩倍。
而此次他從記者口中聽到了另一個壞消息,自2002年長江實行春季禁漁以來,每年上千張的江刀特許捕撈證,在最初兩年備受漁民青睞。今年,卻有相當一部分留在了漁政部門工作人員手裡。以常熟市為例,29張證只發出14張。
一同打漁的小兒子陳良本打運算元承父業,但現在他改主意了:江刀已經沒幾年可捕了,而鳳鱭的數量也一年年減少,漁業已經無利可圖,必須抓緊時間「進廠」。
「村裡的年輕人沒人看重捕魚了,捕魚會餓死的。」陳良這樣回答記者,他揮手指了指江岸邊的工廠、江里的采砂船。
失蹤的何止是江刀
同列「長江三鮮」的長江鰣魚,在長江里失蹤已長達五六年。其過程同樣是在近十幾年數量銳減,洄遊路線縮短,接著徹底消失。
在負責管理陳褚生漁船的常熟市漁政站,副站長張錦華透露的數字同樣讓人不安:1973年,蘇州江段產江刀400噸左右,僅常熟就產70噸,而2004年,常熟只產出2噸左右的江刀。
而在長江刀魚的權威研究機構———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資源研究室主任施煒綱已無法向記者提供2002年之後的江刀總體年產數據:「據我所知已沒有權威的統計,因為數量太少,很難統計了。」在施煒綱眼中,江刀是很美的,像一把把銀白色的刀子,每年2月底3月初從東海進入長江,抽刀斷水,逆流而上,其速度之快,只用十幾天的工夫就能穿越上千公里,最遠到達湖南的洞庭湖裡。「江刀的游動,宛若劍術高超的俠士,在晴空里表演最神奇的劍術。」大量歷史資料證明,從長江口至湖南洞庭湖,自古皆為刀鱭出產地。更有權威資料顯示,歷史上刀鱭捕撈產量曾占長江魚類天然捕撈量的35%至50%,其中在江蘇省江段所佔比例更曾高達70%.「這種狀態一直持續到上世紀70年代。」施煒綱說。
「但是,到了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湖南湖北江段就基本上找不到洄遊的刀魚了。兩三年後,江西江段也沒有了。1996年左右,安徽江段也形不成漁訊了。
「江蘇江段也不能倖免,1997年、1998年左右,首先是南京沒有了漁訊,後來,鎮江、揚州江刀產量也銳減。現在,刀魚的洄遊路線大大縮短,能形成漁汛的最上游,僅至江蘇的常熟、江陰一帶。」施煒綱說,江刀的現狀總讓他想起長江中另一種水生動物———中華絨螯蟹(野生大閘蟹)。「這種蟹也是洄遊類動物,1992年在湖北武穴江段還有,僅10年多一點時間,就只剩下上海江段有了,每年只有一二噸產量。」「江刀也許還沒有這只蟹幸運,因為這只蟹人工繁殖已經成功,即使它在長江中消失,它的種群還沒有消失。但江刀的人工繁殖還沒成功,如果不珍惜,也許連種群都保不住。」施煒綱提高了他的音調。
另一條有可比性的魚是同列「長江三鮮」的長江鰣魚,這種魚在長江里失蹤已長達五六年。其過程同樣是在近十幾年數量銳減,洄遊路線縮短,接著徹底消失。
「可憐魚」有來無回
秦安舲認為,如果不是江刀有護身符———清明之後「骨硬如鐵」,從而不再是美味,它也許早就滅絕了。
「從一條魚的角度看,江刀的洄遊是非常悲壯的。你想想,春暖花開,江刀們奮力游進長江,是為了戀愛,產卵,繁殖它們的後代。但是人類,卻在江上張了千張大網,在它們沒來得及繁殖前將它們捕獲!」71歲的南京大學副教授秦安舲說。
上世紀70、80年代之交,秦安舲在南大生命科學院袁傳宓教授的帶領下,參與了國內較早的江刀研究。「這種魚性格很暴躁,觸網被捕後,不像別的魚那樣安靜,而是不甘心地拚命掙扎,耗氧量大,幾分鍾就死掉了。我們還不知道這種可憐的魚到底是缺氧而死,還是驚嚇而死,總之那是死不瞑目呀。」漁民陳褚生也告訴記者,除了正規的捕魚船外,江中還有許多違規的小拖網、深水網和插網等網具,有些網網眼很小,對水生魚類大小通殺,甚至連魚卵都能掛住。
秦安舲認為,如果不是江刀有護身符———清明之後「骨硬如鐵」,從而不再是美味,它也許早就滅絕了。這是大自然留給江刀的一條生路。這時,江刀才有機會游到產卵場完成繁殖。
然而,當江刀卵變成魚苗後,返回大海的路也極其艱難。另一位學者特別提到1989年那場鰻苗狂潮。其時,由於國內外鰻魚價格瘋漲,人工養鰻可獲巨利,而鰻魚的人工繁殖卻無法解決。一時間,長江下游張網、插網密布,瘋捕鰻苗。
「鰻苗網的網眼,小到可以掛住顆粒稍大一點的粒狀魚卵。由於捕鰻苗季節與江刀幼苗返回大海時間有部分重合,一時間,無數江刀幼苗被掛死在鰻網上,最終被當做廢料扔掉。」
基層漁政人員的反問
面對學者們江刀應禁捕的觀點,常熟市漁政站一位基層工作者提出反問:「幾千年沒捕光,這二三十年就能捕光?」他認為,江刀減少的主因是長江水污染。
「現在看來,我們20多年前的呼籲沒起到作用,江刀的今天,還是被我們的烏鴉嘴說中了。我很痛心,因為這完全是可以避免的。」秦安舲說,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南大生命科學院5名老師研究了五六年江刀,那時就覺得江刀的數量一年比一年少。所以,他們多次在各種國內學者交流會上呼籲限捕江刀,並向國家動物協會反映過。
現實的情況是,國家相關部門已注意到長江魚類資源問題。2002年,長江開始實行春禁,對長江中的刀鱭和鳳鱭(俗稱鳳尾魚),實施了限捕措施。
在江刀繁殖季節4至5月,農業部要求漁民持特許證方可捕撈刀鱭。
但施煒綱和秦安舲都持有同樣的觀點:按目前情況,江刀應該是禁捕,而不是限捕。「為了保住這個種群,江刀味道再美再鮮,人類也要暫時放棄這道美味。」施煒綱的理由是,人類要想對江刀可持續利用,就必須找到一個「拐點」。「假如在不捕撈的狀態下,長江里有500噸江刀,今年人類捕掉了250噸,明年它通過自然繁殖還能恢復到500噸,那江里保有250噸就是『拐點』。
「人類在『拐點』以上利用資源,就是可持續利用。
在『拐點』下利用資源,就是毀滅性利用。毀滅性利用的結果,就會讓這個物種滅絕。這是科學規律。」施說。
面對學者們的觀點,常熟市漁政站一位基層工作者提出反問:「幾千年沒捕光,這二三十年就能捕光?」他認為,江刀減少的主因是長江水污染。
「試問,經濟發達的城市,有幾個能在其內河中找到魚?江刀為什麼快滅絕了,問沿江工業帶那些納稅大戶去。」這位漁政人員說。
近期,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和中國發展研究院共同組織了「保護長江萬里行」考察隊,參與考察的中國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章琦事後對媒體說,重慶一帶是小型煉焦、煉礦企業,到了湖北、江西、安徽、江蘇,放眼兩岸,眾多大型鋼鐵、造船、拆船等重污染企業沿江密布。更要命的是,這些企業的污水處理裝置幾乎都是「聾子的耳朵」,相當部分污水未經處理就直接排入長江。
據《中國環境統計年報(2003年)》統計,當年長江流域廢水排放總量為1639億噸,其中工業廢水排放量725億噸,生活污水排放量914億噸。
施煒綱的另一職務,是農業部下設的長江下游漁業資源監測站站長。他舉例說,1999年春,在長江鎮江段,原設立的刀鱭監測點由於受附近一家大型企業排污影響,刀鱭蹤影全無,而此時附近南京、江陰刀鱭產量卻一直穩定。
「即使污染物濃度一時不至於置刀鱭於死地,其長期慢性毒力也會影響刀鱭生殖系統,造成生殖系統畸形,繁殖力下降。此外水體中污染物的存在也會影響到水域中餌料生物的豐富,並進而影響刀鱭的肥滿度,使刀鱭商業價值下降。」施煒綱說。
漁民陳褚生也認為江刀是從1973年後開始減少的,「那以後,江兩岸的工廠建起來了,污水、廢水排進來了。」兒子陳良補充道,他經常在一些大工廠附近江面看到被污水嗆死的鯉魚、鱘魚和鯿魚。
一生捕魚的陳褚生,一日三餐都在船上,飲用水也直接取自長江。他最直接的感受是,「從前的江水有股甜味,現在的江水,不好吃了」。
誰來保護江刀產卵場
到目前為止,沿江兩岸沒哪個地方對江刀產卵場調查進行立項,沒有人知道新的產卵場在哪裡,也沒有人知道這些地方是否正在被采砂船或各種江面工程破壞。
對江刀數量銳減的主要原因,上海水產大學教師何為有自己的看法———江刀產卵場已被普遍破壞。
秦安舲告訴記者,上世紀70年代末他們那次江刀調查,一大收獲就是搞清了當時江刀的產卵場特點。「當時江刀的產卵場主要分布於安徽、江西、湖南江段,一般是與長江相連的湖泊或內河水灣。」對這個信息,近年一直奔波在江刀研究第一線的何為聲音急促:「你知道嗎,這些原始的產卵場現在基本都被破壞了,當地為了防洪或者發展漁業,在那些湖泊、水灣上都建了水利工程,只在人有需要時才打開與長江相通的閘門。誰來滿足江刀的產卵需要呢?」何舉例說,安慶江段有個菜籽湖,是江刀傳統的產卵場,現在因防洪需要堵上了,洄遊的江刀根本游不進去。「關鍵是國內的水利工程過去沒考慮到這些,沒有建魚道。」秦安舲的看法是,長江里現在還有江刀,那麼從道理上講就一定還有產卵場。
「但到目前為止,沿江兩岸沒哪個地方對江刀產卵場調查進行立項,沒有人知道新的產卵場在哪裡,也沒有人知道這些地方是否正在被采砂船或各種江面工程破壞。」何為說,「如果再不保護好這些為數不多的產卵場,人類的進一步活動極可能陷長江刀魚於滅頂。」
假如你是一條魚
「人類在拓展自己生存空間的時候,多想想魚和其他動物就好了。否則,受懲罰的那一天總會到來。」
4月27日下午,上海水產大學魚類學教授唐文喬聽記者說明來意後,笑笑說:「你可以換個角度,從一條魚的角度看問題。」「如果你是一條刀魚,你就會對人類近20年的許多舉動感到憤怒。想想,你和同伴從海里游到江里,有著快樂和自由自在的心情,因為長江是你的家。
「你和同伴逆流而上,你喜歡那種水流的感覺。但你發現,江里的水流變緩了,因為江上游建了不少大壩。然後你發現有些地方的江水的味道不好了。
「你游呀游,想尋找到自己出生的地方,生下你的下一代。但一道閘門把你的路堵死了,或者那條支流有著嗆人的味道。你還發現,許多江堤不是土的,變成了水泥的,許多岸邊你喜歡的水草沒有了。
「遠不止這些,你吃得也並不愉快。你喜歡的小蝦、小銀魚都少得可憐……」唐文喬完成他的假設後說,這不只是一條江刀的事,是生活在長江中所有魚的事。「人類在拓展自己生存空間的時候,多想想魚和其他動物就好了。否則,受懲罰的那一天總會到來。」漁船上的陳褚生則自言自語:「不知在我70大壽的時候,還能不能在長江里看到江刀。」兒子陳良說:「我有10來年沒見過長江鰣魚了,都忘了它長什麼模樣。再過10年,我會不會也忘了江刀的模樣。」
消息來源:[返回主頁][關閉窗口]
⑷ 寶馬2系2021款三廂多少錢能落地
現如今汽車工業發展速度飛快,二三十萬元左右的汽車,也能為你帶來頗為精緻的用車體驗。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瞧瞧眾多車型中的一份子——寶馬2系2021款225i四門轎跑車M運動曜夜套裝,然後再為大家算一算買它需要多少錢才能落地。
動力方面,寶馬2系配備了2.0TL4發動機,發動機最大功率為141kw,峰值扭矩為280牛·米,匹配了雙離合變速箱,官方0-100km/h加速成績為7.2秒,工信部綜合油耗5.8L/100km。底盤方面,該車懸架採用了前麥弗遜式獨立懸架,後多連桿式獨立懸架的組合,同時採用了前置前驅的驅動形式。
來看看大家關心的落地價,我們以寶馬2系2021款225i四門轎跑車M運動曜夜套裝為例,該車型的官方指導價為289800元,據了解,目前常州市沒有什麼優惠。如果按照全款購買來計算,購置稅25646元,車船使用稅150元,交強險費用為950元,落地價合計為327246元;如果選擇貸款購買,我們以首付30%,貸款年限3年來進行計算,那麼首付金額就是86940元,月供金額為6153元。
(圖/文/攝:太平洋汽車網問答叫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