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新中國工業化起步與蘇聯工業化起步相距多少周年
28周年。
中國工業化起步是1953年,蘇聯是1925年起步的,中間相差28年,蘇聯過去所走過的道路正是我們新中國今天要學習的榜樣。
新中國的工業化是在蘇聯的影響下起步的。走中國工業化道路,是中國共產黨初步探索我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一個重要思想。
⑵ 中國的科技水平與發達國家科技水平相差多少年
應用科學5-10年,基礎科學15-20年,科技轉化為生產力水平落後25-30年關系國防和國家形象及政治的技術世界第一,關系國計民生的技術落後我們能製造最快的超級計算機,但使用的是英特爾的CPU和Nvidia的圖形加速卡,我們的飛騰CPU只能用於節點控制;但是我們可以基於Linux的內核編程獨立的操作系統。我們在載人航天上取得巨大成就,但未突破空間控制技術;可以對接近地球的月球發射嫦娥,但日本和歐洲在深空及遠地小行星上取得的成就並不突出-日歐印在載人航天上交給美國領導的NASA合作,對載人航天並不投入很多(這是國內一般不說的)。我國核技術水平處於第一陣營,這是我國最領先的技術;高鐵和航空,汽車都處於吸收轉化階段;而在低碳和環境技術上我國投入較早,但產業化不足已被日美歐趕超;醫葯衛生水平是世界科技大國中最落後的,醫學,化學,物理等基礎學科嚴重落後;核物理技術例外,DNA與生物遺傳學例外基礎學科,經濟科學嚴重落後;科技結構性問題1提高科技水平的瓶頸,在於需要科技與文化教育體制改革;發達國家的科技研發主要是民間研究機構與企業進行,政府發揮支持作用;90年代以來,國家進行了科教改革,但教育體制改革,醫療改革和XX是我國三大結構性問題
⑶ 中國和德國的工業製造水平到底差多少年
至少還相差20年。
比如世界上最先進的機床是什麼樣子的:Agiecut Vertex精密數控慢走絲線切割機床:工件加工輪廓誤差:TKM工件輪霄誤差≤±1μm;工件加工表面粗糙度:Ra≤0.05μn,0.05微米,50納米!而國產的仍停留在毫米級別,加工精度決定了裝備精度。機床用的刀具,國內的可能便宜但是德國原廠的比國產的更加耐用幾百倍!
再就是印刷設備,德國海德堡印刷機一台二手的就好幾百萬,即使這樣印刷效果依然非常好。
⑷ 中國步入發達國家要多久
中國步入發達國家要在2035年前後。發達國家的標准有很多,許多人均GDP很高的國家,因為產業單一、財富分配不均、生產力水平不夠高也無法成為發達國家。而我們中國完全不一樣,龐大的人口規模,我們是依靠工業化。
發達國家的簡介
發達國家,又稱已開發國家和先進國家。是指那些經濟和社會發展水準較高,人民生活水準較高的國家,又稱作高經濟開發國家。
發達國家的普遍特徵是較高的人類發展指數、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工業化水準和生活品質。藉由開發自然資源也可以達到較高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和人類發展指數,但未必屬於發達國家。
⑸ 中國與西方國家經濟差距有多少
中國正在走在奔小康的康莊大道,正在和平崛起。中國當前與一等發達國家經濟總量相差10年,科技實力相差20年,國防實力相差30年。
中國過去十年經濟總量整整增長了200%,中國經濟總量2011年超過了日本,位居全球第二。人均收入增長方面,2012年各地區城鄉人均收入增幅不盡相同,但都在10%以上,基本在12%至17%之間。中國正在和平崛起,未來的五至十年,中國經濟還會保持較高的增速,增速大約在7.8%至8.2%之間。
過去的一年多時間,為中國經濟受到歐債危機沖擊,但中國經濟增長率依然達到了7.8%,同期印度為6.1%,美國為2.2%。2012年第二季度、第三季度各行業先後實現見底回升,製造業景氣指數連續四個月由負轉正,溫和回升。2013年為中國經濟的恢復期,經濟運行態勢將會好於去年,經濟增長率有望實現7.8%至8.1%的增長,為全世界經濟增長之首。
2012年已經過去,最後一個月經濟有兩大看點:一是受蔬菜價格上漲推動,CPI將繼續回升;二是投資見效,製造業經理指數為50.6%,與上個月持平,從第三季度、第四季度GDP增速已出現小幅回升。
不僅如此,宏觀經濟在年末出現眾多可喜變化,先是PMI等先行指標持續回升,再是工業企業利潤增速轉正,一系列數據成為印證中國經濟持續向好的最新證據。
2012年四季度GDP同比增長7.8%,較三季度回升0.4個百分點,對應全年增速約為7.7%。基礎設施建設和商品房銷售的持續提速是拉動四季度相應工業生產和消費活動景氣度回升的主要驅動力。
2013年中國經濟還會穩定增長,增長率有望保持在7.8%至8.2%之間,穩增長成為2013年經濟發展的主基調,側重內需拉動。經濟增長並不會大起大落,既不會急劇增長,也不會大幅回落,屬於經歷歐債危機之後的恢復性增長。但由於鋼鐵產能過剩,房地產市場及其我國調控政策存在的變數,以及美國正忙於應對財政懸崖危機,美國經濟面臨6000億美元額度的增加稅收、減少財政開支的雙重夾擊,美國經濟後期難免重振乏力,如果態勢急轉直下惡化,將會拖累全球經濟的復甦和我國經濟的發展進程,使我國經濟運行帶來一些不確定性因素,但我國經濟增長還會保持較高增速,並且通脹壓力輕微加大。
2012年中國經濟增長率為7.8%,經濟總量超過50萬億美元,約佔全世界總量的16%,約為美國的39%,但美國近年僅保持較低水平的增長率,2012年僅為2.2%。 當前,美國經濟總量佔有全世界總量的23%,中國僅為16%,但再過10年,美國經濟總量佔比將會下滑到21%,中國則會上升為31%。
中國正在和平崛起,國家實力在持續增強,正走在奔小康的康莊大道。從2010年起的10之內,我國的經濟總量將會要再翻一番,到期就會實現小康社會的建設目標,但現階段我國國民民眾收入水平高低懸殊,高低差距越來越大。我國經濟總量到2020年,大約中共創建100年,就有望和美國平起平坐,到2030年中國的經濟總量將會超過美國,成為第一大經濟體,再到2049年,在新中國創建100年的時候,就將會全面超過美國,但美國的綜合國力、國家實力、科技競爭力依然很強,不可小覷。
⑹ 中國經濟發展水平和美國差多少年
中國經濟大約落後美國大概50年左右!! 還有很長的時間 中國大概還要到2050年才步入富國。
美國軍費佔世界40%,經濟佔世界30%,在國際事務中有著強大的支配能力和重要的影響力。美國年軍費4000多億美元,近幾年美國每年增加的軍費400億美元,幾乎比中國一年的軍費總額要多!2005年美國GDP為12.5萬億美元,增長率為3.5%,即年增長4000億美元。中國GDP為2.4萬億美元,為美國的1/5,年增長率為10%,即年增長2400億美元。以此進行簡單的數學計算,中國GDP能夠趕上美國需要經過27年。
所以大約估算一下,中國不可能永久保持10%,當然美國也基本不可能有穩定3%增長。所以只從經濟一向,起碼需要30年。基於中國人口基數大,要達到生活水平接近,應該需要60年左右。期間還要保證中國不能出現經濟衰退,而且美國保持盛轉衰的後發達國家趨勢。
⑺ 我們和發達國家差距多少年
一、從人均GDP和人均可支配收入來看
根據世界銀行統計的人均GDP數據,按當期匯率換算成美元對比,2016年中國人均GDP為8123美元,首次高於中高等收入國家人均GDP 7939美元,把這個數值放到國際上進行比較,相當於於70年代末的美國、德國、法國、日本,80年代初的英國,90年代初的韓國。
在我們中國,有4300多家醫葯企業在生產仿製葯,但遺憾的是,卻沒有像印度仿製葯那樣備受熱捧。目前國內有三家仿製葯製造商規模生產電影中那款「格列寧」,雖然國產仿製葯價格不到原研葯的1/3甚至1/10,但現實是,進口原研葯格列衛仍然在國內市場占據80%的份額。
⑻ 中國機械工業技術發展現狀,與日本、德國、美國相差多少年
一、產業規模躍居世界首位
「十一五」期間,機械工業的產業規模持續快速增長。2010年機械工業增加值佔全國GDP的比重已超過9%;工業總產值從2005年的4萬億元增長到2010年的14萬億元,年均增速超過25%,在全國工業中的比重從16.6%提高到20.3%;規模以上企業已達10萬多家,比「十五」末增加了近5萬家,從業人員數達到1752萬人,資產總額已達到10.4萬億元,比「十五」末翻了一番。2009年,我國機械工業銷售額達到1.5萬億美元,超過日本的1.2萬億美元和美國的1萬億美元,躍居世界第一,成為全球機械製造第一大國。
二、裝備保障能力顯著增強
「十一五」以來,在高速增長的需求拉動下,我國機械產品的水平有了長足的進步,機械產品的國內市場佔有率已經由2005的80%提高到了2010的85%以上,重大技術裝備自主化取得了較大突破,對國民經濟各行業的保障能力明顯增強。
1.電力裝備方面:已能基本滿足國內需求,技術水平和產品產量已經進入世界前列。已可批量生產60萬及100萬千瓦級超臨界、超超臨界火力發電機組;水電設備最大單機容量已由30萬千瓦升級到70萬千瓦,機組效率進入世界先進水平;已具備自主生產百萬千瓦級二代改進型壓水堆核電站成套設備的能力,三代核電站裝備的成套製造技術正在研發,並已取得重大階段性成果;兆瓦級風電機組已實現批量生產,5MW海上風電機組已研製成功,我國已進入世界風電設備生產大國行列;1000KV特高壓交流輸變電設備和±800KV直流輸電成套設備研製成功,綜合自主化率分別達到90%以上和60%以上,我國已成為世界上首個特高壓輸變電設備投入工業化運行的國家。
2. 冶金礦山設備方面,可自主提供年產1000萬噸級鋼鐵企業用常規流程的成套設備;年產2000萬噸級露天礦、年產60~70萬噸級金屬礦、年產600萬噸級井下煤礦、年處理400萬噸級選煤廠、年處理300萬噸級選礦廠、日產4000~10000噸級熟料干法工藝水泥廠成套裝備。
3.石化通用設備方面,30萬噸/年合成氨設備已實現國產化;百萬噸乙烯裝置所需的關鍵「三機」(裂解氣壓縮機、丙烯壓縮機和乙烯壓縮機)及多股流低溫冷箱已研製成功;6萬立方米/時等級大型空分設備已實現國產化並出口,正在研製8.5萬立方米/時空分設備;石油鑽機已由9000米升級到12000米,達到了世界領先水平,並正在由陸上鑽機向海上鑽機拓展。
4.汽車行業:2010年中國汽車產銷量分別達到1826萬輛和1806萬輛,高居世界第一。目前自主品牌乘用車的銷售比重已提高到46%,其中自主品牌轎車的銷售比重佔31%。
大型施工機械方面:2000噸履帶起重機、500噸全路面起重機、72米臂架混凝土輸送泵車、直徑11.22米的泥水平衡盾構機等特大型工程機械研製完成。
農業機械方面:除少數高端產品尚需進口外,國產農機已基本能滿足國內農業的需求。180馬力大型拖拉機已研製成功,小麥聯合收割機已經普及並開始向大喂入量機型發展,3-4行玉米聯合收割機批量供應市場,水稻種植和收獲機械技術基本成熟,4行半喂入式水稻聯合收割機研製成功,油菜、牧草和甘蔗收獲機械、節水灌溉、秸稈還田和復式作業機具研究也都取得重大進展。
5.工作母機方面:大型、精密、高速數控機床以及為之配套的數控系統和功能部件進步很快,數控機床自給率達到60%,開發出了五軸聯動龍門加工機床、五軸聯動葉片加工中心、五軸落地式數控鏜銑床、七軸聯動重型立式車銑復合加工機床、超精密加工機床、柔性製造系統及大型沖壓自動生產線;自主研發的數控系統可靠性明顯提高,平均無故障時間達到2萬小時。
6. 大型鑄鍛件方面:我國30萬、60萬千瓦火電機組高中壓轉子國內市場滿足率已提高到60%左右,低壓轉子國內市場滿足率已提高到45%,發電機大軸國內市場滿足率已提高到30%,掌握了超超臨界火電機組轉子製造技術並實現批量生產;100萬千瓦級三代核電設備成套大型鍛件已研製成功,壓力殼、蒸發器、主管道等具有代表性的關鍵鍛件的技術攻關已相繼取得突破。
三、結構調整取得一定進展
1.在資本結構方面:已實現多元化,行業內生的發展活力越來越強。國有大型企業在重大技術裝備研製和生產中繼續發揮著主力軍的作用;民營經濟表現出很強的抗風險能力,對機械工業增長的貢獻率超過了50%,對機械工業的平穩發展功不可沒。
2.在組織結構方面:企業小而散的局面有所改觀,主要行業的生產集中度不斷提高,尤其是汽車、工程機械、發電設備等行業更加突出。上汽、東風、一汽、長安產銷量在全行業中佔比已達70%,前十大企業的生產集中度已達86%;哈爾濱、東方、上海三大集團產量在發電設備行業佔比達到68.7%,華銳、金風、東汽在風電設備產量中的佔比也已達70%左右;徐工、中聯重科、三一、柳工、龍工、山推已約佔中國工程機械市場總銷售額的半壁江山。
3.在產品結構方面:新產品產值始終保持兩位數增長,科技創新成果成為推動行業持續發展的強勁動力。2010年,機械工業新產品產值超過2萬億元,約佔全國工業新產品產值的40%。重大技術裝備向大型化、高參數化發展,部分產品的效率已接近世界先進水平,量大面廣的通用機電產品效率也有很大提高。
4.在資產結構方面:「十一五」期間,機械行業固定資產投資持續高速增長,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57281億元,年均增速達到約38%,2010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額高達1.9萬億元。高強度的投資使得全行業的裝備水平大為提高,生產條件大為改善,行業固定資產的新度系數由「十五」末的61%提高到2009年的64%。一批行業排頭兵企業的裝備水平已達到或接近世界同行先進水平。
與美、日、德差距較大,與德國差距有30年左右。
⑼ 我們和西方發達國家差距多少年
社會欠發達,全球排十六,中國落後歐美80年
中國比發達國家落後多少年?中國科學院最新鮮出爐的一份研究報告得出驚人結論,指中國社會現代化水平比英美等西方發達國家落後八十年,而經濟現代化水平更落後一百年。中國目前仍然屬於社會欠發達國家,在一百零九個國家中排第六十名。
中國科學院中國現代化研究中心中國現代化戰略研究課題組公布《中國現代化報告2006》,通過對過去三百年世界社會現代化的時序分析,根據城市化、平均預期壽命、成人識字率等指標計算的社會水平綜合年代差,2001年中國與英國、美國、德國、瑞典和法國五國的差距超過八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