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國兵器工業集團第五三研究所的機構簡介
據有關資料顯示,中國兵器工業集團第五三研究所有員工900餘人,其中集團公司級學術帶頭人2人,研究員級高工30餘人,高級技術職稱人員180餘人。所內設有材料學專業碩士點和博士後科研工作站,並創辦有《工程塑料應用》和《化學分析計量》兩種面向全國發行的科技期刊。該所取得了大批高水平科研成果,獲省部級以上成果獎176項,其中國家級獎勵29項,省部級獎勵147項。擁有專利30餘項。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35周年和50周年國慶閱兵中均受到國務院和中央軍委閱兵裝備工作領導小組的表彰。為我國「神舟」系列載人航天工程提供了技術支持,多次受到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表彰。
② 中國最早的四大軍工企業什麼
中航工業
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簡稱「中航工業」)是由中央管理的國有特大型企業,是國家授權投資的機構,於2009年11月6日由原中國航空工業第一、第二集團公司重組整合而成立。集團公司設有航空裝備、運輸機、發動機、直升機、機載設備與系統、通用飛機、航空研究、飛行試驗、貿易物流、資產管理、工程規劃建設、汽車等產業板塊,下轄200餘家成員單位、有20多家上市公司,員工約40萬人。2009年7月8日,美國《財富》雜志公布世界500強企業最新排名,中航工業首次申報並成功入選,排名第426位,成為首家進入世界500強的中國航空製造企業和中國軍工企業。2011年中航工業第三次入圍《財富》世界500強企業,排名310位。截至2011年6月,中航工業資產規模為5000億元。中航工業系列發展殲擊機、殲擊轟炸機、轟炸機、運輸機、教練機、偵察機、直升機、強擊機、通用飛機、無人機等飛行器,全面研發渦槳、渦軸、渦噴、渦扇等系列發動機和空空、空面、地空導彈,強力塑造殲十、飛豹、梟龍、獵鷹、山鷹等飛機品牌和太行、秦嶺、昆侖等發動機品牌,為中國軍隊提供先進航空武器裝備。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將寓軍於民、軍民融合作為重要發展原則,以新理念、新思路、新舉措大力發展軍民用運輸機產業,研製生產新舟60、新舟600、新舟700系列渦槳支線飛機,運-8飛機、運-12飛機,直-9直升機等多種機型,是ARJ21新支線客機的主要研製者和供應商,是大飛機重大專項的主力軍。按照只有合作夥伴、沒有競爭對手的理念,在世界航空工業領域進行廣泛合作與交流,在開展梟龍飛機、K8飛機、EC120直升機、ERJ145渦扇支線客機等國際合作項目的同時,積極參與國際重大航空項目的開發,大力開展航空轉包生產業務;將航空高技術融入汽車、摩托車及其發動機、零配件等領域,大力發展燃氣輪機、製冷設備、電子產品、環保設備、新能源設備等機電產品,並提供飛機租賃、通用航空、交通運輸、醫療服務、工程勘察設計、工程承包建設、房地產開發等第三產業服務項目。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是中國科技發展的領軍者之一,擁有由中國航空研究院和33個科研院所組成的高水平科研體系;擁有一大批院士和國家級專家;擁有一批達到亞洲一流或國際領先水平的國家重點實驗室和重大科研試驗設施;擁有中航網聯通國內所屬成員單位,具備異地協同設計製造能力和現代化信息傳輸能力。
兵器工業
人民兵器工業是我黨最早創建的軍事工業部門,也是新中國國防科技工業的搖籃。1931年10月,中央軍委在江西興國縣官田創建了我黨歷史上第一個兵工廠—中央軍委兵工廠,由此揭開了人民軍事工業的新篇章。在革命戰爭年代,廣大兵工戰士不怕犧牲、艱苦奮斗,涌現出一批以「中國保爾」吳運鐸為代表的英雄模範,為革命戰爭取得勝利做出了重要貢獻。 新中國成立後,兵器工業抽調了大批管理幹部和技術人員,支援航空、航天、船舶、電子等國防工業部門的創建和發展,為新中國國防工業建設奠定了基礎。
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是1999年7月根據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關於深化國防科技工業體制改革的重大決策,在原中國兵器工業總公司的基礎上改組設立的。集團公司不僅是我國陸軍武器裝備的主要研製、生產基地,同時也為海軍、空軍、二炮等諸兵種以及武警、公安提供各種武器彈葯和裝備,是我國國防現代化建設的戰略性基礎產業。
航天科技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是在我國戰略高技術領域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著名品牌,創新能力突出、核心競爭力強的國有特大型高科技企業。成立於1999年7月1日。其前身源於1956年成立的我國國防部第五研究院,曾歷經第七機械工業部、航天工業部、航空航天工業部和中國航天工業總公司的歷史沿革。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是我國航天科技工業的主導力量,是國家首批創新型企業,擁有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航天動力技術研究院、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航天推進技術研究院、四川航天技術研究院、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中國航天電子技術研究院、中國航天空氣動力技術研究院等8個大型科研生產聯合體,以及中國衛星通信集團公司和中國長城工業總公司等11家專業公司、若干直屬單位以及8個區域性航天產業基地、8家境內外上市公司。主要從事運載火箭、人造衛星、載人飛船和戰略、戰術導彈武器系統的研究、設計、生產和發射,專營國際商業衛星發射服務,具有大型系統工程管理的能力和經驗。科研生產基地遍及北京、上海、天津、西安、成都、內蒙古、香港(深圳)、海南等地。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還積極運用航天技術,大力發展衛星應用、信息技術、新材料與新能源、航天特種技術應用、特種車輛及零部件、空間生物等重點領域,形成了軍民融合的發展格局。長期以來,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國防現代化建設和科學技術進步做出了卓越貢獻。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現有從業人員14萬人,已培養形成了以重點學科帶頭人為代表的科技人才、以優秀企業家為代表的經營管理人才和以能工巧匠為代表的技能人才等五支人才隊伍。其中,有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 33名,「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67名。在出成果、出人才的同時,孕育形成了航天精神、「兩彈一星」精神和載人航天精神,培育形成了以「以國為重、以人為本、以質取信、以新圖強」為核心價值觀、具有鮮明時代特徵和航天特色的企業文化。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擁有11個國防科技重點試驗室、20個國家級工程研究中心、8個系統級研發中心和30多個重點專業研發中心。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以掌握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核心技術為目標,制定了航天核心技術計劃,取得了數百項標志性成果,有力地推動了以載人航天和月球探測工程為代表的國家重大航天科技專項的立項研製。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成立以來,共獲得了國家級科技進步獎43項,其中:特等獎3項,一等獎9項,二等獎27項;專利申請數量從1999年的19項上升到2009年的 1780 項,特別是專利申請中發明專利比例高達80.7%,位居軍工集團之首。2006年,作為唯一一家軍工企業,集團公司被列入國家首批創新型企業試點單位,並在2008年獲得了「創新型企業」稱號;2007年,集團公司獲得了國家首次設立的「中國工業大獎」。2006年,集團公司黨組被中組部、國資委黨委授予了「全國國有企業創建『四好』領導班子先進集體」稱號。2006年、2010年,集團公司連續兩屆被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授予任期考核「業績優秀企業」稱號和「科技創新特別獎」。近年來,集團公司還先後獲得「改革開放30周年傑出品牌」、「全國企業文化建設先進單位」、「最具價值之責任榜樣」等榮譽稱號。
目前,集團公司資產總額達1553億元 。2009年集團公司營業收入近700億元,利潤總額超過了70億元。在現有的125家中央企業中,集團公司在2008年度、2009年度經營業績考核中連續2年進入前十名,穩居央企第一梯隊。
當前,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正在加快構建航天科技工業新體系,加速發展宇航系統、導彈武器系統、航天技術應用產業和航天服務業四大主業,積極推進國內外交流與合作,致力創新,勇於開拓,全力鑄造國際一流大型航天企業集團,努力為國家現代化建設和人類和平利用空間的偉大事業作出新的貢獻。
航天科工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簡稱「航天科工」)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國有特大型高科技企業,前身為1956年10月成立的國防部第五研究院,先後經歷了第七機械工業部、航天工業部、航空航天工業部、航天工業總公司、中國航天機電集團公司的歷史沿革。現有7個研究院、2個科研生產基地、6家上市公司、600餘戶企事業單位,遍布全國各地。現有職工12萬人,各類專業技術人員超過40%,形成了一支綜合素質高、業務技能精、作風形象好、敬業精神強的科研生產與經營管理隊伍;擁有專業門類配套齊全的科研生產體系。
航天科工以「科技強軍、航天報國」為企業使命,始終堅持「國家利益高於一切」的核心價值觀,大力發展航天防務技術,經過多年的勵精圖治,建立了完整的防空導彈系統、飛航導彈系統、固體運載火箭及空間技術產品等技術開發與研製生產體系,所研製的產品涉及陸、海、空、天、電磁等各個領域,導彈武器裝備整體水平國內領先,部分專業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航天科工先後為國家提供了幾十種性能先進的導彈武器裝備,創造了我國國防武器裝備建設史上的二十個「第一」,並在載人航天、月球探測工程等國家多個重大項目建設中做出了突出貢獻,極大地提升了我國國防實力。在國慶60周年閱兵盛典上,集團公司共有11型導彈武器系統、5型裝備底盤和4輛遊行彩車接受了黨和人民的檢閱,極大地振奮了民族精神。
航天科工著眼於「大防務、大安全」發展理念,努力踐行「放飛神劍、收獲和平」的庄嚴承諾,積極拓展非傳統安全領域發展空間,在信息技術、裝備製造等方面開發了一系列軍民結合高技術產品。自主研製的防偽稅控系統、奧運安保科技系統、南水北調模擬系統、應急救援與保障裝備等廣泛應用於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產生了較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從「平安奧運」拓展到「平安城市」商機初顯,航天科工服務國家經濟安全,打造「金穗、金卡、金盾」三大系統,並且成為上海世博會、廣州亞運會、深圳大運會安保科技系統的總承包商以及中國商用大飛機配套供應商。在抗擊冰凍雨雪災害和四川汶川特大地震過程中,在我國成功舉辦北京奧運會過程中,航天科工先進的技術和裝備發揮了十分關鍵的作用,彰顯了強大的航天高科技實力和中央企業「頂樑柱」的作用。
集團公司是國家級創新型企業;被評為2009中國最具創新力企業,榮獲中國企業自主創新百強第一名;是中國質量協會授予的中央企業首家質量管理創新基地;獲得2009年度中國管理大會「具價值企業」榮譽等。
航天科工緻力走中國特色的軍民融合之路,統籌軍民兩業發展,突出「航天防務、信息技術、裝備製造」三大業務板塊,實施軍民融合、創新驅動、人才強企、質量制勝「四大戰略」,努力實現又好又快發展。今天,承載著50多年深厚文化積淀的航天科工正滿懷信心,朝著「建設國際一流航天防務公司」的目標闊步邁進。
中國十大軍工集團介紹: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 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 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 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 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公司 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 中國核工業建設集團公司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
中國十大軍工集團的形成:七、八十年代政府中幾個部門:核工業部、航天工業部、兵器工業部等,也曾經叫過五機部、七機部等,這就是中國現在十大軍工集團公司的前身。後來在改革開放的過程中為了轉變政府職能,把這些部門改為公司,即:中國核工業總公司、中國航天工業總公司、中國航空工業總公司、中國船舶工業總公司、中國兵器工業總公司,這就是原來的五大軍工集團。1997年為了引入內部競爭機制,這五大軍工集團均一分為二,形成了軍工十大集團公司。
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是在原中國核工業總公司部分企事單位基礎上組建的特大型國有企業,是國家授權投資的機構,按國家控股公司運行方式運行,由中央管理。公司擁有完整的核科技工業體系,由246個工業企業、公司、科研設計院所和事業單位組成,主要承擔核動力、核材料、核電、核燃料、乏燃料和放射性廢物的處理與處置、軸礦勘察采冶、核儀器設備、同位素、核技術應用等核能及相關領域的科研開發、建設與生產經營。
中國核工業建設集團公司是在原中國核工業總公司部分企事業單位的基礎上組建而成的集科研設計、工程建設、金融貿易為一體的特大型國有企業,由中央管理。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是在原中國航天工業總公司所屬的部分企事業單位的基礎上組建成立的國有特大型企業,是國家授權的投資機構,由中央管理。公司主要研製、生產、經營航天運載器、航天器、各類戰略戰術導彈以及衛星地面應用系統等各類航天產品;專營國際商業衛星發射服務;開發、生產、經營機械、電子、化工、通訊、交通、計算機、醫療、環保等多種民用產品。
中國航天機電集團公司是在原中國航天工業總公司所屬部分企業單位的基礎上組建的國有特大型企業,是國家授權的投資機構,按國家控股公司方式運行,由中央管理。公司主營各類導彈武器系統及其他航天產品,兼營機械、電子、化工、通訊、計算機及其應用、衛星應用、交通運輸設計、醫療器械及建築等多種民用產品。
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通常簡稱中航工業)是由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監督管理的國有特大型企業(又稱中央企業),2008年11月6日由原中國航空工業第一、第二集團公司重組整合而成,實行母子公司和事業部管理體制,設有防務、飛機、發動機、直升機、機載設備與系統、通用飛機、航空研究、飛行試驗、貿易物流、資產管理、工程規劃建設、汽車等產業板塊,下轄近200家子公司(分公司)、有20多家上市公司,員工約40萬人。
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是在原中國船舶工業總公司所屬部分企業事業單位基礎上組建的由中央管理的特大型國有企業,是國家授權投資機構,有61家成員單位。為我國海軍提供現代化裝備是中船集團公司的神聖使命,為我國航運提供船舶和船舶出口是中船集團公司的主要業務。
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是由中央管理的特大型國有企業,是國家授權投資機構,有99家企事業成員單位。中船重工擁有我國最大的造、修船基地和雄厚的科技開發力量,可承擔包括30萬噸大型船舶在內的各種民有船舶和大型水面、水下戰斗艦艇、各種軍輔船舶、水中兵器及相關配套設備的研究、設計、建造和修理任務。
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是在原中國兵器工業總公司所屬部分企事業單位基礎上組建的特大型國有企業,是國家授權投資機構,按國家控股公司方式運行。公司擁有成員單位133家,承擔坦克裝甲車輛、火炮、導彈、炮彈等軍品的研製、生產任務,同時開發民品,在機械、化工、光電特別是重型汽車、工程機械、動務傳動、精細化工等領域具有雄厚的技術實力和開發、製造能力。
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公司(對外名稱中國南方工業集團公司)是在原中國兵器工業總公司所屬部分企業事業單位基礎上組建的特大型國有企業、是國家授權機構和資產經營主體。集團公司擁有包括長安汽車有限責任公司、嘉陵集團有限責任集團公司在內76個成員單位。目前,公司已初步形成了「軍民結合,以車為主,全面發展」的格局,以火炮系統、輕武器及其他單兵武器系統、彈葯等產品為主的軍品科研生產體系,是我國國防建設的重要力量,在軍轉民上已形成了以汽車、摩托車及其零部件為代表的支柱民品體系。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是具有自主知識產權、主業突出、核心競爭力強的國有特大型企業集團。擁有8個大型科研生產聯合體,包括:
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 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一研究院 北京)
航天動力技術研究院(航天四院 西安)
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五研究院 北京)
航天推進技術研究院(航天六院 西安南郊)
四川航天技術研究院
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航天八院)
中國航天時代電子公司(航天九院)
航天空氣動力技術研究院(第十一研究院,原航天701所)
另外還有長城工業總公司、中國航天工程咨詢中心以及若干個直屬研究所、工廠、公司等。140多個企事業單位分布在全國各地。集團公司共有員工10萬餘人,已培育形成了以重點學科領域帶頭人為代表的科技隊伍、以優秀企業家為代表的經營管理隊伍和以能工巧匠為代表的產業工人隊伍。有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32名。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是國有特大型獨資企業,由中央直接管理。集團公司內設4個事業部,擁有6個大型研究院,共計180多個企事業成員單位,近l0萬名職工中,各類專業技術人員佔40%。 集團公司以導彈武器系統為基業,以軍民兩用信息技術、衛星與衛星應用、能源與環保以及成套設備為主業。創建46年來,先後為國家提供了大量不同類型、性能先進的導彈武器系統,極大地提高了我國國防實力和部隊裝備水平;以成功發射"航天清華一號"衛星為標志,集團公司在微小衛星、固體運載火箭領域取得了長足進展;各類性能優良的航天產品成為在長征運載火箭、載人航天工程中不可替代的重要組成部分;以航天金稅、金卡和金盾等為代表的高科技產品,對推動經濟建設、提高人民生活質量發揮出了巨大的作用。
③ 中國兵器394廠位置
齊齊哈爾和平機器廠(國營127 J廠)、河北燕興機械廠(國營137廠)、河北太行機構廠(國營197 廠)、山西機床廠(國營247廠)、西南車輛製造廠(國營256 廠)、吉林白雲機械廠(國營323廠)、河北凌雲工業有限責任公司(國營333廠)、內蒙古第二機械製造總廠(國營447廠)、山西柴油機廠(國營616廠)、內蒙古第一機械製造公司(國營617廠)等。
拓展資料:
主要職責
1、中國兵器工業集團有限公司是我軍機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裝備發展的骨幹,是全軍毀傷打擊的核心支撐,是現代化新型陸軍體系作戰能力科研製造的主體,是國家「一帶一路」建設和軍民融合發展的主力。兵器工業集團始終堅持國家利益至上,將裝備保障放在首要位置,是各大軍工集團中唯一一家面向陸軍、海軍、空軍、火箭軍、戰略支援部隊以及武警公安提供武器裝備和技術保障服務的企業集團,除了為陸軍提供坦克裝甲車輛、遠程壓制、防空反導等主戰裝備之外,還向各軍兵種提供智能化彈葯、光電信息、毀傷技術等戰略性、基礎性產品。
2、同時,兵器工業集團積極推進軍工技術民用化、產業化,集中力量打造汽車零部件、工程機械設備、鐵路產品、石油化工、特種化工、民爆、光電信息、北斗產業、智能製造、應急產業等先進製造業板塊和貿易流通、工程技術管理、金融服務等現代服務業板塊;深入貫徹落實國家「一帶一路」倡議,著力推動我國裝備「走出去」和國際產能合作,大力發展軍貿、戰略資源開發、國際工程承包、產品出口及技術引進等國際化經營業務。
3、中國兵器工業集團有限公司現有子集團和直管單位52家,主要分布在北京、陝西、甘肅、山西、河北、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山東、河南、湖南、湖北等30多個省、市、自治區,並在全球建立了數十家海外分支機構。截至2018年底,中國兵器工業集團有限公司資產總額近3959.8億元,人員總量22餘萬人。
④ 沈陽724廠是個什麼單位 隸屬於什麼
724是個兵工廠啊,造軍火的,現在不清楚還有沒有了。隸屬北方工業集團。
⑤ 中國兵器裝備研究院208所有多少職工
這個問題,好難講清楚哦。很多都是軍事院校裡面的,又有很多的基礎工作者。
一個學院,一般都是幾十人,你自己算算了。
以前看到一個數據,美國說的,說是中國有10幾W的軍事研究人員。
⑥ 四川本科能進的軍工企業
1,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第七研究院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七研究院,又稱為四川航天技術研究院,始建於1965年,前身為第七機械工業部062基地。從1992年開始,逐漸調遷至成都經濟技術開發區。七院下轄企事業單位27家,分布在四川省成都市、瀘州市、萬源市、彭山縣以及重慶市。從業人員共計18000人,建立了以重大裝備製造、精密機械加工、電子控制儀器設備等專業配套的科研生產體系。先後承擔並完成了國家多種航天重大裝備的研製生產任務。
2,航空工業成都飛機工業(集團)
航空工業成都飛機工業(集團),始建於1958年,隸屬於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是一家主要生產航空武器裝備、民機零部件的核心生產企業。成飛的明星機型包括殲5、殲7、梟龍、殲10、殲20等,其中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殲-10飛機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在民用飛機方面,成飛還承擔了大型客機C919、新支線客機ARJ21、大型水陸兩棲飛機AG600機頭的研製生產;也是一家行業領先的的民機大部件供應商。
3,成都銀河動力有限公司
成都銀河動力有限公司,是隸屬於中國兵器工業集團有限公司的一家百年企業,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是上市公司中兵紅箭重要的民品生產基地,佔地面積20萬平方米,是國家定點生產內燃機核心基礎件的重要供應商,在同行業中位居前列。公司具備年產包括各類氣缸套300萬支、鋁活塞500萬支。是北方通用動力集團、雲內動力、中國一拖、玉柴、上柴等主機廠的供應商,產品並出口到歐美、日本、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
4,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
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隸屬於中國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是我國最大的從事受控核聚變和等離子體物理研究以及等離子體應用開發的科研基地。全院現有各類專業技術人員1700餘人,中國科學院院士1人,在我國核聚變研究領域佔有重要的地位。獲國家級科技進步獎19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501項。造就和培養了一批具有國際視野的科研人才和聚變工程技術骨幹,為我國的聚變能源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5,中電科航空電子有限公司
中電科航空電子有限公司,是中國商飛1類供應商。公司由中國電子科技集團整合10所、20所、41所、54所、28所、14所、32所以及7家下屬單位內部優質資源設立,是一家航空電子領域系統及設備的系統設計、集成開發、產品研發和維修服務的高科技企業。公司於2009年6月成立,總部設在成都。公司業務覆蓋航空電子、通用航空、運營服務等領域,奠定了公司在國內通信導航、客艙領域的領先地位。
6,成都飛機設計研究所
成都飛機設計研究所(簡稱中航工業611所),建於1970年,主要從事飛行器設計和航空航天多學科綜合性研究,是我國現代化殲擊機設計研究的重要基地。現有職工近1800人,設有總體氣動、結構強度、振動、飛行控制、航空電子、電氣、儀表等100餘種專業,覆蓋飛機設計全過程。在先進氣動布局、航空電子綜合和飛行控制等飛行器設計關鍵技術領域的研究水平和相關設備的研製能力處於國內領先地位。中航工業611所先後承擔殲七、梟龍、殲十等多個飛機型號研製任務。
7,中國電子科技集團第十研究所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第十研究所,又稱為中電天奧有限公司,2019年6月成立。十所是新中國成立後組建的第一個綜合性電子技術研究所,屬國家一類科研單位。中電天奧目前共有職工5200多人,總佔地面積1400餘畝。主要從事時間頻率產品、北斗衛星應用產品的研發、設計、生產和銷售,擁有國家企業技術中心,是擁有多項專利和核心技術的高新技術企業,公司原子鍾、時間同步設備等產品達到國際先進水平。2018年9月,公司旗下的天奧電子在深交所中小企業板上市。
⑦ 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的發展現狀
兵器工業是國家安全的戰略基礎。
人民兵工是我黨領導和創建的第一個工業部門,歷經無數戰火的砥礪磨煉,成長為今天的高科技國際化兵器工業,並孕育了航空、航天、船舶、電子、核能等新中國的國防科技事業,被譽為「工人階級貢獻革命的偉大事業」。
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是陸軍武器裝備研製發展主體和三軍毀傷與信息化裝備研製發展的骨幹力量,以服務國家國防安全和國家經濟發展為使命,以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提高發展質量、履行社會責任為三大任務,堅持技術地位決定市場地位、市場地位決定企業地位,堅持資本、技術、人才與文化底蘊同步積累,堅持順應市場的力量、發揮機制的力量、培育文化的力量,堅持以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為根本動力,堅持人才是事業發展的決定性因素,堅持求真務實、開放發展,堅持技術相關的軍民融合發展,堅持政治責任、經濟責任與社會責任統籌兼顧,在建設高科技國際化兵器工業,打造有抱負、負責任、受尊重國家戰略團隊,建設國際一流防務集團和國家重型裝備、特種化工、光電信息重要產業基地的實踐中,努力建設與我國國際地位相適應的兵器工業!
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現有子集團和直管單位46家,主要分布在北京、陝西、甘肅、山西、河北、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山東、河南、湖南、湖北等18個省、市、自治區,並在全球建立了數十家海外分支機構。
截至2012年底,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資產總額近2900億元,人員總量27.96萬人。
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列2015年世界500強企業第144名 ,2014年實現主營業務收入4002億元。
⑧ 中國兵器工業第五八研究所是軍工嗎
你好,中國兵器工業集團58所又稱西南自動化研究所,在四川綿陽。凡是帶兵器的研究單位都是相對獨立的軍工單位。
⑨ 沈陽724廠是個什麼單位隸屬於什麼
國營七二四工廠在日偽時期叫陸軍造兵廠南滿分廠。廠區佔地445萬平方米,建築面積97萬平方米。擁有各種機械設備4000餘台。現為兵器行業重點科研生產基地和國家重點保軍單位。
1953年改為:國營七二四工廠
2000年9月定名為:沈陽東基(集團)有限公司
產品
公司歷經幾十年的發展,已成為兵器行業大口徑彈葯的科研生產基地,民品已形成鋁制易拉罐、壓力容器系列產品、復銅鋼板系列產品、機械加工及非標設備製造產品等四大主導民品架構。
公司通過了GJB9001A-2001質量體系認證;通過了武器裝備承製單位資格認證;具有壓力容器B1級、B2級製造資格。
公司是國家標准化檔案管理二級單位,是全國質量管理先進單位。是省市重合同守信用單位。公司近三十年來為我國國防工業作出了巨大貢獻,先後獲得省部級一、二、三等獎四十多項。
目前公司下屬有2個研發中心,30餘個生產能力較強的經濟實體,在異地有四個子公司。公司未來的發展方向是:在軍品方面,發展精確打擊技術、遠程壓制技術、高效毀傷技術及相關產品;在民品方面,重點研製和開發復合材料、壓力容器,非標設備設計製造產品。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沈陽東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