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瓜地馬拉國的經濟狀況如何對比中國如何
瓜地馬拉是古代印第安人瑪雅文化中心之一。1524年淪為西班牙殖民地。1821年9月15日宣布獨立。1823年加入中美洲聯邦。1839年成立共和國。後長期實行獨裁統治。1944年起開始民主化進程。1996年12月才結束長達36年的內亂。瓜地馬拉因為30多年的內戰,經濟比較落後。全國一半的勞動力從事農業生產。經濟作物出口是外匯收入的主要來源。但是對外來貨物徵收很高的稅。咖啡生產在中美七國中占第二位。雖然有一些礦產資源,但是開發程度不是很高。瓜地馬拉電力奇缺,電價是中國的5倍以上,成為其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阻礙。瓜地馬拉經濟以農業為主。2011年國內生產總值434.5億美元,同比2010年增長3.9%。人均國內生產總值3025美元。2012年國內生產總值503.8億美元,同比2011年增長3%。人均國內生產總值3336美元。2013年危經濟增長率為3.7%,通貨膨脹率4.4%,失業率4.06%。在2014年世界銀行貿易營商環境報告中,瓜地馬拉位居全球189個國家中第79名。工業,瓜地馬拉工業基礎薄弱。受長期內戰影響,經濟長期停滯。傳統工業有采礦業、製造業、紡織業、食品加工、制葯業和造紙業等。1987年以後,建築業發展迅速,石油開采、化工和電子工業也有所發展。1996年《最終和平協議》生效後,危經濟恢復增長。2003年至2008年,年均增長率達4%。2009年,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危經濟表現低迷,財政狀況惡化。2010年經濟實現恢復增長,年增長率為2.8%。對外貿易,瓜地馬拉主要出口咖啡、蔗糖、香蕉等傳統農產品。主要出口對象國為美國、中美洲國家、歐元區國家、墨西哥、巴拿馬等國;主要進口消費品、原料及半成品、資本商品和燃油等,主要進口來源國為美國、墨西哥、中美洲國家、中國、歐元區國家、哥倫比亞等國。2013年危出口額101.90億美元,進口額163.56億美元。
Ⅱ 請問瓜地馬拉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各行業發展情況如何例如工業,農業等發展的怎麼樣
發展中國家 經濟以農業為主,工業基礎薄弱。2011年國內生產總值434.5億美元,同比增長3.9%。人均國內生產總值3025美元。2012年國內生產總值503.8億美元,同比增長3%。人均國內生產總值3336美元。經濟以農業為主。主要農產品有咖啡、棉花、香蕉以及甘蔗、玉米、稻米、豆類等。糧食不能自給,重視養牛業和沿海捕魚。還有采礦、水泥、製糖、紡織、麵粉、釀酒、煙草等。輸出以咖啡、香蕉、棉花、糖為大宗,輸入日用工業品、機械、食品等。1996年簽署的和平條約結束了長達36年的戰爭,為外資投資消除了一個主要的障礙 。提高政府收入、與國際投資企業談判和加強政府和私人金融機構的效率和公開性是未來的重要任務。假如國際農產品的價格不暴跌的話,在未來數年中瓜地馬拉的經濟增長應該與2000年差不多。1998年的颶風在瓜地馬拉較其鄰國造成的危害比較小。經濟以農業為主,工業基礎薄弱。受長期內戰影響,經濟長期停滯。1996年《最終和平協議》生效後,危經濟恢復增長。2003年至2008年,年均增長率達4%。2009年,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危經濟表現低迷,財政狀況惡化。2010年經濟實現恢復增長,年增長率為2.8 %。以咖啡、蔗糖、香蕉等傳統農產品出口為主。主要貿易夥伴為美國、薩爾瓦多、墨西哥、哥斯大黎加和尼加拉瓜等國。主要進口來源國為美國、墨西哥、韓國、中國等。2009年人均壽命為70.3歲,出生率27.98‰,死亡率5.11‰。城市人口占總人口的49%,並以每年3%的速度增長。貧富懸殊,最上層10%的人口佔有全國42.4%的財富,最底層10%的人口只佔有全國1.3%的財富,基尼指數0.55。2010年1月1日起,危工人最低工資上調至每人每天56格查爾(合6.71美元),外加每月250格查爾(合29.97美元)的獎金。在瓜地馬拉,瑪雅和西班牙殖民者的文化影響還很深。許多衣飾和食品依然是用傳統的瑪雅方式製作的,還有許多瑪雅遺址存在。在加勒比海岸,非洲文化的影響也在舞蹈中可見、在宗教歌曲中可聽、在食品中可嘗。實行小學義務教育。學制為小學6年,中學6年。1990年成人文盲率45%。報紙有《中美洲日報》、《寫真報》、《自由新聞報》、《時報》。全國有95家廣播電台,其中《瓜地馬拉之聲》等5家電台受政府控制。全國共有24家電視台。瓜地馬拉從1952年開始參加奧運會,1956年、1960年和1964年因故缺席。1968年開始完整參加之後的所有奧運盛事,但沒有獲得獎牌。
Ⅲ 瓜地馬拉的具體位置
墨西哥以南、哥倫比亞以北的美洲大陸中部地區。東臨加勒比海,西瀕太平洋。是連接南美洲和北美洲的狹長陸地。包括瓜地馬拉、貝里斯、薩爾瓦多、宏都拉斯、尼加拉瓜、哥斯大黎加和巴拿馬7個國家。面積52.328萬平方千米。人口約2537萬。大部分為印歐混血種人,余為印第安人、白種人和黑種人。地形以高原和山地為主,平原狹窄。太平洋一側伸展著長達1300多千米的火山帶,其最高峰塔胡穆爾科火山海拔4220米。瑪雅文化發祥地。16世紀起,先後淪為西班牙殖民地。19世紀20年代起,先後獨立。經濟以農業為主,尤以供出口的香蕉、咖啡、甘蔗等熱帶經濟作物最重要,此外還產棉花、煙草、可可、劍麻、穀物等。畜牧業和林業也較重要。工業以輕工業特別是食品工業為主,多為小型企業;還有采礦、建築材料、塑料、金屬加工、化學、煉油、冶金等部門。巴拿馬運河溝通大西洋和太平洋,地理位置優越。
Ⅳ 瓜地馬拉的經濟支柱是什麼
瓜地馬拉
目錄·自然地理
·人口
·首都(瓜地馬拉城)
·簡史
·政治
·經濟
·外交
·國家主要城市
·國家民族節日
國名:瓜地馬拉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Guatemala)
獨立日:9月15日(1821年)
國慶日:9月15日(1821年)
同北京時差:-14.00
國際電話碼:502
貨幣:危幣
國花:白蘭花
國旗: 呈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8∶5。由三個平行相等的豎長方形組成,中間為白色,兩邊為藍色;白色長方形中央繪有國徽圖案。國旗的顏色來自原中美洲聯邦國旗之顏色。藍色分別象徵太平洋和加勒比海,白色象徵對和平的追求。
國徽: 呈圓形,藍色圓面中間有一幅展開的軸卷,其上用西班牙文寫著「1821年9月15日,自由」,以紀念瓜地馬拉擺脫西班牙殖民統治獲得獨立。軸卷上棲息著一隻綠色的「格查爾」鳥。這是瓜地馬拉的國鳥,也稱「自由之鳥」,被視為自由、愛國、友誼的象徵。軸卷背後交叉著步槍和長劍,象徵該國人民時刻准備捍衛祖國的自由。上述圖案由月桂樹枝環抱。
國家元首:奧斯卡·何塞·拉斐爾·貝爾赫·佩爾多莫總統,2004年1月14日就職。
自然地理
10.8萬多平方公里。位於中美洲北部。與墨西哥、貝里斯、宏都拉斯和薩爾瓦多接壤。南瀕太平洋,東臨加勒比海的宏都拉斯灣,陸疆同墨西哥、薩爾瓦多、宏都拉斯和貝里斯接壤。全境三分之二為山地和高原。西部有庫丘馬塔內斯山脈,南部為馬德雷山脈,西部和南部屬火山帶,有火山30多座,塔胡穆爾科火山海拔4,211米,為中美洲最高峰。地震頻繁。北部有佩滕低地。太平洋岸有狹長的沿海平原。主要城市多分布在南部的山間盆地。位處熱帶,北部及東部沿海平原地區屬熱帶雨林氣候,南部山地屬亞熱帶氣候,一年分干濕兩季,5-10月為濕季,11月至次年4月為乾季。東北部年降水量2,000-3,000毫米,南部為500-1,000毫米。森林佔全國面積的一半,佩滕低地尤為集中;盛產桃花心木等貴重木材。礦藏有鉛、鋅、鎳、銅、金、銀、石油等。
人口
1080萬(1998年)。為中美洲人口最多和土著居民比例最高的國家,其中印第安人佔53%,印歐混血種人佔45%,白人佔2%。官方語言為西班牙語,另外還有瑪雅等23種土語。居民75%信奉天主教,25%信奉基督教新教。
首都(瓜地馬拉城)
瓜地馬拉城(Guatemala City),全國經濟、文化中心。在南部火山區的高原上,海拔1,493米。人口200萬(1988),為中美洲最大城市。始建於1524年。因遭地震多次破壞,1776年遷現址。市內多低矮建築物。1779年起為首府。1823-1838年曾為中美洲聯邦的首都。咖啡、玉米、小麥等農產品的集散地。擁有全國一半以上的工業,主要有水泥、木材加工、紡織、煙草、食品加工等。交通樞紐,鐵路向東北、西南分別通達巴里奧斯港和聖何塞。設有大學(1676年建)、科學院、博物館等。中美洲共同市場總部設此。城郊有瑪雅文化古跡。
簡史
瓜地馬拉是古代印第安人瑪雅文化中心之一。1524年淪為西班牙殖民地。1527年西班牙在危設置都督府,管轄除巴拿馬以外的中美洲地區。1821年9月15日擺脫西班牙殖民統治,宣布獨立。1822—1823年成為墨西哥帝國的一部分。1823年加入中美洲聯邦。1838年聯邦解體後,於1839年再次成為獨立國。1847年3月21日瓜地馬拉宣布建立共和國。
政治
根據1986年的憲法,危為多元政治制度。總統普選產生,為國家元首,政府首腦和武裝部隊總司令,執掌國家最高行政權。一院制的國民議會為國家最高立法機構。內閣是政府執行機構,由總統直接領導,副總統協助工作。
經濟
經濟以農業為主。主要農產品有咖啡、棉花、香蕉以及甘蔗、玉米、稻米、豆類等。糧食不能自給,近年重視養牛業和沿海捕魚。工業有采礦、水泥、製糖、紡織、麵粉、釀酒、煙草等。輸出以咖啡、香蕉、棉花、糖為大宗,輸入日用工業品、機械、食品等。
外交
危對外奉行獨立自主、積極中立、多元化和不結盟的外交政策。至今未與中國大陸建交。
國家主要城市
1 瓜地馬拉城
瓜地馬拉
2 克薩爾特南戈 克薩爾特南戈
3 埃斯昆特拉
埃斯昆特拉
4 奇基穆拉
奇基穆拉
5 巴里奧斯港
伊薩瓦爾
6 雷塔盧萊烏
雷塔盧萊烏
7 巴薩特南戈 巴薩特南戈
聖托馬斯德卡斯蒂利亞SANTO TOMAS DE CASTILLA
庫特扎爾PUERTO QUETZAL
巴里奧斯港PUERTO BARRIOS
馬提亞斯MATIAS DE GALVEZ
利文斯頓LIVINGSTON
錢佩里科CHAMPERICO
巴里奧斯港BARRIOS
聖何塞San Jose
國家民族節日
節日 日期
新年 1月1日
復活節 4.7-4.9
勞動節 5月1日
危國軍人日 6月30日
聖母升天日 8月15日
危國國慶日 9月15日
危國革命紀念日 10月20日
西洋清明節 11月1日
聖誕節 12.24-25
除夕 12月31日
Ⅳ 安提瓜瓜地馬拉的資源狀況
瓜地馬拉城(GuatemalaCity),全國經濟、文化中心。在南部火山區的高原上,海拔1,493米。人口200萬(1988),為中美洲最大城市。始建於1524年。因遭地震多次破壞,1776年遷現址。市內多低矮建築物。1779年起為首府。1823-1838年曾為中美洲聯邦的首都。咖啡、玉米、小麥等農產品的集散地。擁有全國一半以上的工業,主要有水泥、木材加工、紡織、煙草、食品加工等。交通樞紐,鐵路向東北、西南分別通達巴里奧斯港和聖何塞。設有大學(1676年建)、科學院、博物館等。中美洲共同市場總部設此。城郊有瑪雅文化古跡。
瓜地馬拉是古代印第安人瑪雅文化中心之一。1524年淪為西班牙殖民地。1527年西班牙在危設置都督府,管轄除巴拿馬以外的中美洲地區。1821年9月15日擺脫西班牙殖民統治,宣布獨立。1822—1823年成為墨西哥帝國的一部分。1823年加入中美洲聯邦。1838年聯邦解體後,於1839年再次成為獨立國。1847年3月21日瓜地馬拉宣布建立共和國。
隨後是一系列具有破壞力量的地震。1543年,Santiago de Mayor在安提瓜瓜地馬拉地方重新建設。1717年的另一次地震導致一次建築的繁榮。在這一時期,大量的重要的建築物重新建造起來。1775年的另一次地震使城市成為廢墟。
1775年西班牙當局決定重新建造瓜地馬拉首都。朱安.包蒂斯塔.安東尼利(Juan Bautista Antonelli)(他也負責卡塔納赫、哈瓦那、聖胡安、波多黎各防禦工事的設計)的計劃符合互相垂直的網格。
Ⅵ 瓜地馬拉城的概述
瓜地馬拉城(Ciudad de Guatemala),瓜地馬拉首都,全國經濟、文化中心。在南部火山區的高原上,海拔1,1602米。人口942,348
(2010),為中美洲最大城市。始建於1524年。因遭地震多次破壞,1776年遷現址。市內多低矮建築物。1779年起為首府。1823-1838年曾為中美洲聯邦的首都。咖啡、玉米、小麥等農產品的集散地。擁有全國一半以上的工業,主要有水泥、木材加工、紡織、煙草、食品加工等。交通樞紐,鐵路向東北、西南分別通達巴里奧斯港和聖何塞。設有大學(1676年建)、科學院、博物館等。中美洲共同市場總部設此。城郊有瑪雅文化古跡。1524年7月28 日,瓜地馬拉城由西班牙殖民者建成,當時取名 聖地亞哥,後改 為瓜地馬拉城。
成立:1773年
市長:阿爾瓦羅·阿爾蘇(Álvaro Arzú)
總面積:1,905平方公里
標准時區:-6 時區 UTC/GMT -6 個小時
電話區號:國家區號:+502(瓜地馬拉)
Ⅶ 地理東南亞的農業工業和商業有哪些
農業:高溫多雨的氣候適合於種植大米。當地種植稻米的歷史悠久,適合當地居民作為主食。東南亞是世界上天然橡膠、油棕、椰子、蕉麻、金雞納等熱帶經濟作物的最大產地.馬來西亞是世界上天然橡膠最大生產國.
工業布局:重工業集中在西部工業區,有污染的工業布局在遠離市區的小島上;市區以商業、金融業、旅遊業為主,有少量輕工業,同時合理安排綠地面積.
商業:東南亞旅遊業繁榮,旅遊資源豐富,與中國山水相連。吸引了大量的華人去旅遊。
參考網址。
https://wapke..com/item/%E4%B8%9C%E5%8D%97%E4%BA%9A/390261?bk_fr=remaining&page=250017&wpf=2
Ⅷ 瓜地馬拉是一個怎樣的國家
瓜地馬拉是個自然資源貧乏、經濟基礎薄弱的國家。
瓜地馬拉共和國(西班牙語:La República de Guatemala),簡稱瓜地馬拉(台譯瓜地馬拉)。
是中美洲的一個總統共和制國家,位於北美洲大陸的南部,中美洲西北部,西部和北部與墨西哥、東北與貝里斯、東南與宏都拉斯和薩爾瓦多接壤,東臨加勒比海的宏都拉斯灣,南瀕太平洋,全國總面積10.89萬平方公里。
瓜地馬拉的經濟命脈主要由美國聯合果品公司、中美洲國際鐵路公司及美國和其他國家合營電力公司的子公司(瓜地馬拉電力公司)等外國公司所控制。
由於瓜地馬拉實行高利率政策和宏觀經濟比較穩定,不論是外國直接投資還是短期資本流入都有所增長,外匯儲備逐漸增加。
農業:
瓜地馬拉全國一半的勞動力從事農業生產。瓜地馬拉主要農產品有咖啡、棉花、香蕉以及甘蔗、玉米、稻米、豆類等。還有製糖、紡織、麵粉、釀酒、煙草等。
經濟作物出口是外匯收入的主要來源 ,輸出以咖啡、香蕉、棉花、糖為大宗,其中小豆蔻出口居世界第1位,咖啡生產在中美洲占第2位。輸入日用工業品、機械、食品等。
Ⅸ 瓜地馬拉的首都是哪個城市
首都(瓜地馬拉城)瓜地馬拉城(Guatemala City),全國經濟、文化中心。在南部火山區的高原上,海拔1,493米。人口200萬(1988),為中美洲最大城市。始建於1524年。因遭地震多次破壞,1776年遷現址。市內多低矮建築物。1779年起為首府。1823-1838年曾為中美洲聯邦的首都。咖啡、玉米、小麥等農產品的集散地。擁有全國一半以上的工業,主要有水泥、木材加工、紡織、煙草、食品加工等。交通樞紐,鐵路向東北、西南分別通達巴里奧斯港和聖何塞。設有大學(1676年建)、科學院、博物館等。中美洲共同市場總部設此。城郊有瑪雅文化古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