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八陡鎮的經濟
境內地下礦藏比較豐富。主要有煤炭、矽砂石、陶土、粘土、石灰石等。煤炭因多年開采,已近枯渴,尚有約200萬噸儲量。矽砂石約儲有6,000萬噸。 境內水源分布於南山麓,系石灰岩水,水質良好,硬度在18度左方,可供工農業生產和人畜飲用。 境內土壤兩種:一是砂壤土,分布在北面黑山一帶,面積13,100畝;二是黑紅壤土,分布在南山一帶,面積27,110畝。以上土壤表層一半為中壤,一半為輕壤。唯因土層瘠薄,山勢陡峻,水土流失較重,有機質偏低,養分含量較少,需加深活土層,增施有機肥料,改良土壤理化性狀。 境內交通四通八達,非常便利。張(店)、八(陡)鐵路支線終點站——八陡火車站設在這里;博(山)、沂(源)公路蜿蜒曲折,穿越全境,是通向魯南的必經之地。市內公路汽車從博山通往八陡,來往頻繁。通向李家、池上、源泉、南博山、下庄、石馬等鄉鎮的公共汽車都經過這里。 鎮辦工業比較發達。本鎮地處城郊,系工農插花地區,充分利用當地資源,辦有煤礦、煉焦、陶瓷、耐火材料、矽砂、玻璃工藝、橡膠、磚瓦等行業。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鎮、村辦企業更加飛速發展。新建的矽磚、印刷廠、鑄鋼、電瓷等廠有30個。1983年年總產值達11,825,866元。 文教衛生事業發展很快。建國前,全鎮僅有兩處小學,在校學生不足200人。現有小學五處,中學三處,在校學生5,890人,教職員工293人。各村還辦起了托兒所、幼備,醫療條件較好的衛生院一處,醫護人員58人,床位3O張。並能自製部分膏、丹、丸、散及針劑。較好地方便了群眾,達到了就醫一般不出鎮。
⑵ 八陡鎮的經濟發展
建國初期,全鎮糧食平均畝產150公斤,總產121.1萬公斤。1978年糧食畝產464公斤,總產374.5萬公斤。2000年畝產540公斤,總產435.9萬公斤。建國初期,全鎮農業總產值196萬元,1978年為1250萬元。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全鎮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全鎮廣泛開展了「農業科技效益年」活動,大力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優化產業結構, 優化農業資源配置,使主導產業逐步向專業化、基地化、規模化發展。2000年全鎮農業經營大戶發展到283戶, 承包糧田287公頃。大力發展「冬季農業」,1997年建冬暖型塑料大棚69個,其中蔬菜大棚40個,花卉大棚5個,養殖棚圈104間。
大力發展畜牧規模養殖,2000年全鎮規模養殖大戶已達46戶,除鹿、狐狸等特色養殖外, 發展萬只雞以上養殖大戶6家,青石關村是博山區命名的養雞專業村。福山村的「淄博和平鴿良種開發中心」,是以飼養、繁殖、科研、加工、回收、開發為主業,集科工貿一體的農業產業化新型企業。現擁有美國落地王鴿、上海白羽王鴿、泰國紅玉鴿等6大品系的6萬余對優良鴿種,資產達6063萬元,年產值過億元。
全鎮重視林果及種植業生產,積極開發千畝煙台大櫻桃基地建設,現已種植40公頃。千畝紅葉圍鎮工程已完成600餘畝,植火炬、黃櫨、五角楓等紅葉樹種2.5萬株。大力推行林業大戶承包, 開展全民義務植樹。1994年通過山東省荒山綠化達標,2000年增福村被國家綠化委員會命名為「全國造林綠化千佳村」 。2000年全鎮實現農業總產值2888萬元,其中種植業1805萬元,林業210萬元,畜牧養殖業873萬元。糧經作物產值之比為3∶2。 建國前,鎮內的煤炭分別被買辦資本悅升公司和官僚資本信成公司壟斷,地方工業主要有紅爐鍛打鐮刀,鐵工廠鑄造鐵鍋、鏊子,另有木工、石灰窯等小型企業,從業人員480人,年產值5.6萬元。
建國後,八陡鎮充分利用地下礦產資源豐富,張八鐵路直達八陡,博沂公路、仲臨公路、湖南公路縱橫穿過八陡的有利條件,迅速恢復了煤炭、煉焦、採石等資源型企業和鐮刀、鐵鍋、木工等傳統企業。1978年從業人員5506人,年產值8600萬元,利稅890萬元。
改革開放以後,八陡鎮實施「工業立鎮、科教興鎮、創匯強鎮」的經濟發展戰略,堅持「鎮抓鎮辦,村抓村辦」的工業發展路子,以工業為重點,以對外開放為突破口,堅持集體個體一齊上,為全鎮經濟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環境。一、抓投入,著力培植新的經濟增長點。 淄博滌綸廠等一批技術先進的項目建成投產, 實現了八陡鎮制定的「由重工型向重輕合理型轉變,由資源型向商品型轉變,由勞力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轉變」的全鎮建設指導方針。全鎮形成了化纖紡織、玻璃器皿、陶瓷、冶金、建材、鑄造、機電、木器傢具等10個系列,重輕比例協調的工業體系。全鎮共實施技改、新上項目186項,新增產值5.1億元,利稅6515萬元。二、抓對外開放。每年都組織企業參加經貿洽談活動,大力開發出口新產品。2000年自營出口創匯額達到453.6萬美元。三、抓企業改制。根據政企分開,產權明晰,管理科學的原則,全鎮結合實際,因企制宜,對部分小企業和虧損企業實行兼並、拍賣和破產,讓企業重新出現生機。1997年7月, 原鎮辦企業博山社會福利毛紡廠破產。11月,淄博滌綸廠改制為股份合作制企業。 12月,八陡耐火材料廠、黑山玻璃廠改制為股份合作制企業。1998年5月,博山區福山粘土礦(含博山盛達水泵廠)破產。8月,博山硅砂開發實業公司(原八陡矽砂廠)破產。4月至11月,博山福利橡膠廠、博山名士傢俱公司、福山耐火材料廠、八陡被服廠、 博山金福來電器廠等先後改制為私營企業。9月30日,將淄博滌綸廠鎮有股本抽回,轉為職工個人股份合作制企業。10月,博山陶粒廠轉由北河口村經營。現全鎮有鎮辦企業3家,股份制企業9家,村辦企業99家,中外合資企業9家,個體企業354個,從業人員10061人。2000年實現總產值13.65億元,利稅1.19億元。
八陡建安公司2000年基本建設投資3086萬元,完成建築面積25.3萬平方米,完成總產值1.27億元,實現利稅730萬元。
八陡鎮黨委政府以建設「工業重鎮、經濟強鎮、新型城鎮」為總體目標,解放思想,改革創新,著力轉變發展方式,努力提高發展質量,不斷優化產業結構,大力推進科技創新,工業經濟實力不斷增強。 一是經濟總量不斷擴大。 2008年全鎮共有工業企業351家,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84家,主要涉及汽車配件、機械加工、鑄造、陶琉、新材料等行業。2008年實現工業總產值141.28億元,同比增長43.1%;實現銷售收入131億元,同比增長35.84%; 完成地方財政收入4884萬元,同比增長48.7%。增福村、蘇家溝村、北河口村、福山村、杏花崖村進入區2008年度經濟強村行列。 二是產業集群優勢日益顯現。通過不斷提升改造傳統產業,培植壯大優勢產業,逐步形成了以宏馬集團、山東機器集團、富源履帶、黑山鑄鋼為骨乾的機械裝備製造產業,以黑山玻璃、福泰日用瓷器、寶祥玻璃為骨乾的陶瓷琉璃產業,以飛樂焊業、八陡耐火材料為骨乾的新材料產業,產業集群優勢日益顯現,產業鏈條不斷延伸,配套能力逐步增強。其中,宏馬集團進入全市百強企業行列;宏馬集團、黑山玻璃有限公司被區委區政府表彰為2008年度明星企業;山東福泰陶瓷有限公司被區委區政府表彰為2008年度優秀企業。 三是項目建設持續推進。 2007、2008年全鎮建設工業項目118項,完成工業固定資產投資16.12億元。分別有4個項目列入區工業重點工程,其中,宏馬集團投資9000萬元的靜壓鑄造流水線項目被評為區2008年度優秀重點工程項目。 四是科技創新取得明顯成效。依託科技創新加快發展方式轉變,努力挖掘科技潛力, 積極培育高新技術產業,2008年全鎮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全年完成14.21億元,同比增長82.09%。宏馬集團等企業申報專利18項,增福村被省科技廳認定為全市唯一省級新農村建設民生科技示範村。通過大力實施名牌帶動戰略,品牌創建取得了較大突破。2007年山東博山福泰日用陶瓷有限公司「福泰」牌日用瓷器獲得國家免檢產品、省著名商標及山東陶瓷行業名牌產品稱號;2008年黑山玻璃有限公司的日用耐壓玻璃器皿,山東瓏山實業有限公司的飛樂牌焊絲被認定為「山東名牌產品」稱號。 第三產業隨第一、二產業的發展而發展,隨第一、二產業的衰弱而蕭條。八陡鎮的第三產業大體可分為三個時期:
一、七七事變前的繁榮時期,自宋到金、元時期,八陡鎮的煤炭、陶瓷、煉焦、鐵器的興起和發展,必然促進交換的發展。特別是清末民初時期,八陡鐮刀、鐵鍋、煤炭久負盛名,產品遍及黃河流域和東北地區。工礦業的發展,促進了商業、服務業的發達和繁榮。康熙年間,鎮內八陡、福山大街上商號、雜貨店、布店、窯貨店、小鋪比比皆是。每逢大集,糧食布匹、日用百貨、蔬菜水果大批擁入集市,其繁華程度為博山縣內各鄉鎮之最。
二、1953年至1978年國營企業獨家經營時期。1948年,博山華昌貿易支公司成立,在八陡設營業組,國營商業進入八陡鎮。1952年9月,八陡鎮北河口村群眾集資51 00元,成立淄博市第三區聯村供銷社,即現在的八陡商業服務公司。1956年個體商業分別組成石炭塢商店、福山商店。博山區糧食局在八陡設立八陡糧管所,統一供應糧食;博山區蔬菜公司在八陡設立蔬菜商店,統管全鎮蔬菜供應;博山區商業服務公司在八陡鎮設立照相館、理發店、飯店、旅館。1978年從業人員210人,產值2.8萬元,利稅3000元。
三、十一屆三中全會後的市場經濟時期。八陡鎮政府迅速恢復和擴大了八陡、福山、 石炭塢三個集市,新建石炭塢等8個農貿市場和淄博畜禽交易市場。鎮村改造實行統一規劃, 凡臨街樓房一層均為商店,鼓勵農民和下崗職工從事商業、飲食業。2000年底, 全鎮個體工商戶達2672戶,從業人員4792人,實現產值1.21億元,創利稅3200萬元。
特色產業八陡鐮刀、鐵鍋、煤炭為八陡鎮的傳統特色產業。玻璃製品、日用陶瓷、金屬鑄件及高檔耐火材料、實木傢具為八陡鎮新興的特色產業。
溫嶺的工業區有:
溫嶺市山市工業區
溫嶺市箬橫朝西工業區
溫嶺市義民工業區
溫嶺市橫峰工業區
溫嶺市新河鎮肖家橋工業區
溫嶺市溫西工業城
溫嶺城北南山閘工業區
溫嶺山洋工業區
溫嶺市溫嶠鎮琛山工業區
溫嶺市澤國鎮山下陳工業區
溫嶺市石粘雙蓮路山馬工業區
溫嶺市城西街道吳山工業區
溫嶺市南泉工業區
溫嶺市塢根工業區
溫嶺市大溪鎮下員山工業區
溫嶺市澤國鎮丹崖工業區
溫嶺大溪大洋城工業區
溫嶺市淋川鎮工業區
溫嶺市松門工業區
溫嶺東部濱海新街工業區內
溫嶺海塘工業區
溫嶺市城北街道橫塘工業區
溫嶺市上馬工業區
溫嶺市東湖工業區
溫嶺市是浙江省台州市所轄縣級市,中國大陸新千年、新世紀第一縷曙光首照地,地處浙江東南沿海,長三角地區的南翼,三面臨海 ,東瀕東海,南連玉環,西鄰樂清及樂清灣,北接台州市區,地理坐標東經121°09′50″~121°44′0″,北緯28°12′45″~28°32′02″,是一座濱海城市。
⑷ 慈溪的工業區都有哪些
慈溪工業區有很多,每個鎮都有,比如慈溪市龍山工業區,慈溪市天元工業區,慈溪市附海工業區,規模最大的當屬杭州灣工業區和慈東工業區。
慈溪(Cixi),因治南有溪,東漢董黯「母慈子孝」而得名,地處東海之濱,杭州灣南岸。東離寧波60公里,北距上海148公里,西至杭州138公里,是長江三角洲南翼環杭州灣地區滬、杭、甬三大都市經濟金三角的中心。
工業區是指在城市發展戰略層面的規劃中,要確定各種不同性質的工業用地,如機械、義工、製造工業,將各類工業分別布置在不同的地段,形成各個工業區。工業區中包含有基層工業區,屬工業樞紐的組成部分。由一個或數個較強大的工業聯合企業為骨幹組成的工業企業群所在地區。大多以企業地域聯合為基礎,由一群企業或數群企業組成,有共同的市政工程設施和動力供應系統,各企業間有密切的生產技術協作和工藝聯系。其范圍常在幾到十幾平方千米。工業企業群或為協作製造配套產品,或在共同利用市政工程設施基礎上組成。
⑸ 山東潛電泵業有限公司怎麼樣
山東潛電泵業有限公司是2015-06-05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注冊地址位於山東省淄博市博山區八陡鎮福山村西嶺工業園。
山東潛電泵業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3701123072400259,企業法人白娜,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山東潛電泵業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水泵及配件、渣漿泵、脫硫泵、潛水泵、真空泵、離心泵、電機、減速機、電動滾筒、真空泵成套設備、壓縮機成套設備、負壓站、電控櫃、電線電纜的批發、零售;機械設備(不含特種設備)及配件的銷售、安裝及維修;進出口業務。(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
通過愛企查查看山東潛電泵業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⑹ 博山一核二區三片是什麼意思
近年來,博山區委區政府針對當前博山區城鄉產業區域分工不明晰、布局散亂,難以形成產業聚集和規模效應,鄉鎮集聚力和輻射力不強,大部分村莊規模小、分布散、基礎設施和服務設施嚴重滯後等問題,按照城鄉統籌發展的思路,圍繞統籌城鄉產業發展布局和城鎮、農村社區發展布局,著眼於長遠發展、集約發展、科學發展,對農業片區、工業片區、生態片區、城市片區、鎮、農村社區的布局進行了規劃。一是提出了「一核、二區、三片」的城鄉產業規劃布局。「一核」,指城市中心綜合服務片區,「二區」,指新區工業片區、老城工業片區,「三片」,指農業片區、西部生態片區、東南部生態片區。二是提出了「一城六鎮二十個農村社區」的城鄉規劃布局。即博山城市規劃區、南部獨立6個鎮、規劃建設20個左右的農村社區。三是提出通過城鄉產業和城鎮村布局規劃,逐步引導工業向園區集中、農業向規模產業化集中、居住向城鎮農村社區集中,引導城鄉資金、技術、人才、管理等生產要素合理流動,促進城鄉基礎設施共建共享,逐步統籌城鄉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實現城鄉均衡協調發展。
「一核二區三片」的城鄉產業規劃
「一核」,即城市綜合服務核心。主要是原博山老城區,指尖山南路與秋泉路之間的區域。該核心規劃建設行政中心、文化中心、教育中心、金融中心、醫療中心、商貿中心,為產業區提供全方位、綜合性的城市服務,形成對全區較強的吸引力和輻射力。依託城市綜合服務核心,挖掘潛力、擴展總量,優化結構、拓寬領域,提高城市服務功能,帶動全區服務業繁榮發展。
「二區」,即新區工業區、老城工業區。新區工業區由開發區、白塔鎮等部分組成,位於尖山南路以北的區域。老城工業區主要是指八陡礦區、山頭礦區,具體位置東至湖南路、西至秋泉路、南到南過境路、北到五嶺路。新區工業區和老城工業區作為博山的工業集中區,逐步引導產業向產業園區集中,上大工業、上好工業,加快推進工業化進程。新區工業區,規劃建設機電產業園、泵業產業園、汽車配件產業園、新材料產業園,推進資源整合和自主創新,立足當前、著眼長遠,集中策劃、爭取和建設一批規模大、科技含量高、帶動力強的大項目、好項目,增強發展後勁。以項目為載體,加快做大做強一批骨幹企業,形成區域經濟發展的有力支撐。老城工業區,規劃建設機械裝備製造產業園、新材料產業園和陶琉產業園,推進資源整合和存量盤活,結合上級產業政策變化,優勢產業延伸拉長、企業做大做強、存量資產重組盤活,加快策劃實施一批新項目、大項目。通過大項目、好項目建設,做大做強一批骨幹企業。
——「三片」,即現代農業片、西部生態片、東南部生態片。現代農業片,由石馬鎮、崮山鎮、北博山鎮、源泉鎮和南博山鎮北部等部分組成。西部生態片,是指濱博高速路以西地域。東南部生態片,主要包括南博山鎮南部和池上鎮東南部地域。這三個片,主要是依託博山獨特的山地、生態、氣候特色,著力發展現代生態有機農業。現代農業片,規劃實施農業綜合開發工程,打破鎮域界限,統一規劃、連片開發,大力發展「三個10萬畝」,即有機蔬菜基地10萬畝,有機干鮮果基地10萬畝,有機特色雜品基地10萬畝。規劃用5年左右時間整建制建成有機農產品區,建成10萬畝有機干鮮果基地、5萬畝有機蔬菜基地、5萬畝有機雜品基地。西部生態片,以生態林建設為主,立足生態資源優勢,加快推進資源整合,大力發展特色餐飲娛樂業,逐步形成以生態文化、飲食文化為特色的休閑度假旅遊區。東南部生態片,以經濟林建設為主,積極引入社會力量,全方位開發旅遊資源,大力培育和發展周邊旅遊市場,逐步形成以田園風光、休閑度假為主的生態旅遊區。
「一城六鎮二十個農村社區」的城鎮村規劃
按照城鄉統籌、一體發展的要求,積極調整城鄉空間,建設城鄉社區體系,著力構建「 一城六鎮二十個農村社區」的城鎮村空間布局。
—— 「一城」,即博山城市規劃區。該規劃區依託現有城市中心城區,將開發區、白塔鎮、夏家莊鎮、山頭鎮、八陡鎮同時納入城市規劃區范圍,逐步對開發區和4個鎮在行政建制上由鎮改為街道,與城區一同建設。博山城市規劃區的建設,以推進城市化為目標,堅持「市民為本、文化為魂、產業為干、規劃為准、建築為形、管理為重」的工作理念和以青磚黑瓦白牆綠樹為特色的城市建築色彩風貌、「山水、生態、文化、潔凈」的城市特色,加快推動近郊鎮融入城區布局,在規劃設計上求高求新,在建設管理上求細求嚴,突出抓好城市社區建設,努力打造魯中休閑居住城。
—— 「六鎮」,即南部相對獨立的源泉鎮、北博山鎮、石馬鎮、崮山鎮、南博山鎮、池上鎮。根據各鎮在城市中的地位、發揮的作用、人口規模,按照鄉鎮等級結構的確定原則,確定源泉鎮、北博山鎮為中心鎮,石馬鎮、崮山鎮、南博山鎮、池上鎮為一般鎮,形成布局合理、層次清晰、特色突出的現代城鎮體系。每個鎮駐地設立一個中心社區,按照城市化建設標准加強鎮區的市政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逐步發展成以生態旅遊和農工貿為一體、各具特色的小城鎮,增強鎮域集聚力和輻射功能。
—— 「二十個農村社區」,即城市建成區和鎮區范圍外建設20個農村社區。充分考慮村莊位置、人口聚居、交通狀況和歷史淵源等因素,按照地域相近、規模適度、有利生產、便於服務的原則,在城市建成區和鎮區范圍外建設20個農村社區,即:在崮山鎮建設岳庄社區、崮山社區、天津灣社區;在石馬鎮建設蛟龍社區、石馬社區、蘆家台社區;在南博山鎮建設邢村社區、下瓦泉社區、下庄社區;在北博山鎮建設朱家莊社區、郭庄社區、沙井社區;在源泉鎮建設泉河社區、高庄社區、鄭家社區;在池上鎮建設趙庄社區、小峰社區、李家莊社區、代家莊社區、郝峪社區。
⑺ 八陡鎮的地理位置
八陡鎮位於淄博市博山區東南部15公里處,是博山區的近郊工業重鎮和重要交通樞紐,山東省百強鄉鎮之一,地跨東經117°56′-117°59′,北緯36°18′-36°20′。鎮機關駐地距博山區政府所
在地9公里。東與崮山鎮接壤,西與山頭鎮相鄰,南與石馬鎮相依,北與淄川區西河鎮相連。
自然狀況 八陡地處博山城外圍山川地帶, 四面環山。東西最大距離6.5公里,南北最大距離8.1公里。 總面積3694公頃,其中耕地面積538.14公頃。主要山脈有黑山、 大福山、刁花峪等,其中刁花峪最高,海拔604米。主要河流有岳陽河,境內流長4.78公里, 流域面積36.94平方公里。適合種植的農作物主要有小麥、玉米、地瓜等。另有果園79.9公頃、菜地70公頃。全鎮植被覆蓋率92.8%。
⑻ 八陡鎮的特產
八陡鎮是博山陶瓷業重要基地之一。早在唐代末年,當地就用煤炭作燃料燒制陶瓷。據考證,八陡的陶瓷生產盛於宋元。續修《博山縣志》實業篇載:「自宋代即有用煤炭下層之土製粗罐、碗、盆以供人需用者。」明清時期,煤炭作為燃料普遍應用於手工業,推動了陶瓷、琉璃、冶金、硝磺等行業的發展。福山的黑、紅大碗,八陡的瓶罐,明清時期就行銷省內外。明嘉靖年間,發明了燒制琉璃瓦技術。
八陡鐮刀品種多、質量好,以其夾鋼均勻,不崩不卷,褲口圓正,接火嚴密等特點而享譽省內外,其始端距今約300年。黑山煤炭火力大,適於打鐵,熟鐵業歷來就比較發達。新編《博山縣志》記載:八陡熟鐵行業在民初極為發達,僅設在八陡專門經營鐮刀的鐵鋪就有7家,年產鐮刀百萬把以上,暢銷華北及東北地區。
⑼ 八陡鎮的強鎮由來
八陡鎮農村經濟總收入名列全區第一名。1993年跨入淄博市25個經濟強鎮和山東省200個經濟強鎮行列。 全鎮獲得的榮譽稱號主要有:1990年被國家經貿委命名為「出口創匯基地鎮」,1991年被評為山東省「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1998年被淄博市命名為「淄博鄉鎮之星」,2000年被山東省評為「小康鄉鎮」,被淄博市命名為「明星鎮」「經濟強鎮」「創建全國雙擁模範城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八陡鎮擁有玻璃器皿、陶瓷、冶金、建材、鑄造、機電、木器傢具等10多個工業門類,遠銷美國西歐60多個國家和地區。規模企業56家,擁有自營進出口權企業25家,合資企業13家,外商獨資企業1家,年出口創匯2500萬美元。近年來,八陡鎮堅持科學發展觀,提出了建設工業重鎮、經濟強鎮、新型城鎮的遠景規劃和奮戰三年,實現翻番,再造一個新八陡的近期目標,制定了實施結構優化、城鎮化、經濟國際化戰略,著力建設機械鑄造、陶瓷、玻璃器皿三大基地,重點發展機械鑄造、耐火材料、玻璃器皿、日用陶瓷、化工五大產業。連續三年開工建設了文姜路一期、向陽路、文姜路二期和'村村通'工程,竣工里程近15公里,完成舊村改造20餘萬平方米,城鎮環境面貌有了較大改觀,平安八陡建設取得新進展,有力地促進了全鎮經濟及各項社會事業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