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核能的名詞解釋
核能誕生
發現原子後,科學家們又發現原子核能夠發生分裂,也就是一個原子核分成兩個原子核、三個原子核……而且在分裂後還能產生很大的能量。
鈾核裂變為兩個碎片(兩個新的原子核)的消息立即傳遍了全世界。緊接著各國科學家們都證實:鈾核確實是分裂了。
鈾核分裂產生的這個能量,比相同質量的化學反應放出的能量大幾百萬倍以上!就這樣,人們發現了「原子的火花」,一種新形式的能量。這個能量就是原子核裂變能,也稱核能,或原子能。但當時,人們只注意到了釋放出驚人的能量,卻忽略了釋放中子的問題。稍後,哈恩、約里奧·居里及其同事哈爾班等人又發現了更重要的一點,也是最引人注目的一點,就是:在鈾核裂變釋放出巨大能量的同時,還放出兩、三個中子來。
這是又一項驚人的發現。為什麼呢?
一個中子打碎一個鈾核,產生能量,放出兩個中子來;這兩個中子又打中另外兩個鈾核,產生兩倍的能量,再放出四個中子來,這四個中子又打中鄰近的四個鈾核,產生四倍的能量,再放出八個中子來……。以此類推,這樣的鏈式反應,也就是一環扣一環的反應,又稱連鎖反應,持續下去,宛如雪崩,山頂上一團雪滾下來,這團雪帶動了其它雪,其它的雪再帶動另一塊雪,這樣連續下去,愈滾愈烈,瞬間就會形成大雪球,滾下山坡,勢不可擋。這意味著:極其微小的中子,將有能力釋放沉睡在大自然界中幾十億年的物質巨人。
正是由干這一發現,盧瑟福和同他持同樣觀點的人認為開發利用原子能量的設想不可能的結論,終於被一種新的科學手段所動搖,並且最後被徹底摧毀了。
1944年,哈恩因為發現了「重核裂變反應」,榮獲該年度的諾貝爾化學獎。但是,在這一研究中曾經與其合作並作出過重大貢獻的梅特納和斯特拉斯曼卻沒有獲此殊榮,對此,人們不免感到遺憾。特別是對梅特約而言,是她首先創造性的採用了「原子分裂」這個科學史上從來沒有過的名詞,難道僅僅因為她是一位女科學家就可以「忽略不計」嗎?對此,一直到20世紀的90年代,仍然有人為她和有同樣命運的女科學家們感到不平。
不過,尚可欣慰的是,1966年,梅特納博士和哈恩博士,還有斯特拉斯曼博士共同獲得瑞典原子能委員會頒發的5萬美元的「恩里科·費米獎」。那時的梅特納已有80高齡,身體很虛弱,不能到維也納去領獎,是由原子能委員會主席西博格博士親自到英國劍橋向她授獎的。這對梅特納博士來說,當是極大的榮譽,也是莫大的欣慰。
愛因斯坦和原子能
愛因斯坦早在1905年發表狹義相對論的原始論文,作為相對論的一個推論,他又提出了質能關系。這種關系的發現,對解釋原子能釋放有重大意義。
在知道原子能以前,只知道世界上有機械能,如汽車運動的動能;有化學能,如燃燒酒精放出熱能轉變為二氧化碳氣體和水;有電能,當電流通過電爐絲以後,會發出熱和光,等。這些能量的釋放,都不會改變物質的質量,只會改變能量的形式。
例如,兩輛完全相同的汽車,都是5噸,一輛在運動,一輛是靜止的,運動的車雖然有動能,但其質量與靜止的車是完全一樣的,不會因為運動而發生變化;如果運動的車一旦與靜止的車發生碰撞,猛然停止時,動能雖然失去了,可我們發現,汽車在相撞處變得很熱。這是什麼原因呢?汽車的動能轉變成了撞擊點金屬的熱能,而汽車的質量仍然沒有改變,還是5噸。這是用我們的常識可以理解的。
但愛因斯坦發現質能關系以後,他的理論是,質量也可以轉變為能量,而且這種轉變的能量非常巨大。
例如,原子能比化學反應中釋放的熱能要大將近5千萬倍:鈾核裂變的這種原子能釋放形式約為200,000,000電子伏特(一種能量單位),而碳的燃燒這種化學反應能量僅放出4.1電子伏特。原子能是怎樣產生的呢?前面已經提到,鈾核裂變以後產生碎片,我們發現,所有這些碎片質量加起來少於裂變以前的鈾核,那麼,少掉的質量到哪裡去了,就是因為轉變成了原子能。數學上用E=mc2
的公式來表示,即:能量等於質量乘以光速的平方。由於光速是個很大的數字(c=30,000,000,000厘米/秒),所以質量轉變為能量後會是個非常巨大的數量。愛因斯坦的理論超出了人們的常識范圍,這正是他的過人之處。
愛因斯坦的這個質能關系正確地解釋了原子能的來源,奠定了原子能理論的基礎。
② 核安全法中提到的核材料是指
1、核材料:(一)鈾-235材料及其製品;(二)鈾-233材料及其製品;(三)鈈-239材料及其製品;(四)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需要管制的核材料。
2、對「核材料」這個名詞沒有統一的看法和定義。
有人認為:它是用於核科學和核工程的材料的總稱;有的認為它是專指裂變反應堆和聚變反應堆所用材料;有的把它定義為裂變材料和聚變材料的總稱,即與核燃料的概念相似。
廣義的核材料是核工業及核科學研究中所專用的材料的總稱。包括核燃料及核工程材料(即非核燃料材料)。
③ 核安全法中核材料是哪些
對「核材料」這個名詞沒有統一的看法和定義。
有人認為:它是用於核科學和核工程的材料的總稱;有的認為它是專指裂變反應堆和聚變反應堆所用材料;有的把它定義為裂變材料和聚變材料的總稱,即與核燃料的概念相似。
廣義的核材料是核工業及核科學研究中所專用的材料的總稱。包括核燃料及核工程材料(即非核燃料材料)。
④ 核載和荷載有什麼區別都是什麼意思
荷載 是指自然界各種力量對建築結構的作用的統稱。有靜載(永久荷載)、活載(可變荷載)、偶然荷載等。建築結構荷載規范上分別有明確的定義。 例如結構自身的重力及附著於其上的重量是永久荷載;風、雪,車輛、人們的活動,傢具重,溫度、濕度、沉降引起的形變作用等為可變荷載;爆炸、地震等對結構的作用是偶然荷載。
核載 如果把『核』字作動詞用,就是核查、核算、核准、核定的『載』量。
如果把『核』字作名詞用,那就是國防核工業里的保密的東西,不得而知。
⑤ 核武器的名詞解釋
核武器是利用能自持進行的原子核裂變或聚變反應瞬時釋放的巨大能量,產生爆炸作用,並具有大規模毀傷破壞效應的武器。
主要包括裂變武器(第一代核武器,通常稱為原子彈)和聚變武器(亦稱為氫彈,分為兩級及三級式)。核武器也叫核子武器或原子武器。從廣義上說核武器是指包括投擲或發射系統在內的具有作戰能力的核武器系統。
系統結構
核武器系統,一般由核戰斗部、投射工具和指揮控制系統等部分構成,核戰斗部是其主要構成部分。
核戰斗部亦稱核彈頭,並常與核裝置、核武器這兩個名稱相互代替使用。實際上,核裝置是指核裝料、其他材料、起爆炸葯與雷管等組合成的整體,可用於核試驗,但通常還不能用作可靠的武器;核武器則指包括核戰斗部在內的整個核武器系統。
⑥ ew核全稱是什麼
ew核全稱是Edinger-Westphal 核 指的是 動眼神經副核,希望對你有幫助
⑦ 常用核物理概念和名詞有哪些
1.截面中子入射到原子核內時,發生某種核反應的幾率,就稱為某種核反應的截面。發生俘茯核反應的幾率,稱為吸收截面,用бc表示。發生散射核反應的幾率,稱為散射截面,用бs表示。發生這兩種核反應的有效截面,稱為總截面,用б表示,即б=бc+бs 。
單位體積物質的有效截面為各種元素原子核有效截面б的總和,稱為宏觀有效截面,用Σ表示:
8.API單位API伽馬射線單位是在美國休斯敦API自然伽馬刻度井中熱區(放射性區)和冷區(非放射性區)的測井讀數的1/200,就是1API。
⑧ 核安全法中提到的核材料是指什麼
廣義的核材料是核工業及核科學研究中所專用的材料的總稱。包括核安全法中提到的核材料是指可以製造核武器的材料,核燃料及核工程材料,即非核燃料材料。它是用於核科學和核工程的材料的總稱。
核材料的概括
有人認為,它是用於核科學和核工程的材料的總稱,有的認為它是專指裂變反應堆和聚變反應堆所用材料,有的把它定義為裂變材料和聚變材料的總稱,即與核燃料的概念相似,它已形成一個材料體系。
核工程材料是指反應堆及核燃料循環和核技術中用的各種特殊材料,如反應堆結構材料,元件包殼材料,反應堆控制材料,慢化劑,冷卻劑,屏蔽材料等等。例如特種鋁合金,鈹,特種不銹鋼,特種陶瓷,高分子材料等。
⑨ 核軍工全稱是什麼 什麼是核軍工需要些關於核軍工的專業用詞和資料! 急求急求。
作為一個名詞,核軍工全稱是:核軍事工業。核軍工主要業務:核武器的研製,核燃料的開采提取,以及核試驗。
國際上比如美國等國家,由於核能的開發、核武器的研製等可以由國家授權的非國有企業來進行,在這些國家,「核軍工」就是一個行業的名稱。而在中國,「核軍工」則特指國家專門進行核武器研發的部門,當前是: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
中華人民共和國核工業部-發展過程
中華人民共和國核工業部是於1955年,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會議通過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三機械工業部,主管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核工業發展建設和核武器製造,參加了兩彈一星工程。
1958年,第三機械工業部改為第二機械工業部,簡稱二機部。1982年,第二機械工業部改名為核工業部。
1988年4月,核工業部撤銷,其原有職能劃入新建的能源部,同時組建了中國核工業總公司,承擔核軍工、核電、核燃料、核應用技術等領域的科研開發、建設和生產經營,以及對外經濟合作和進出口業務。
後來在20世紀90年代末,根據業務不同劃分為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中國核工業建設集團公司。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主要負責中國核武器的研製,核燃料的開采提取,以及屢次核試驗。中國核工業建設集團公司,主要負責我國全部核能利用開發應用事業,如廣州大亞灣,上海秦川核電站的建設與運營。
⑩ 核電廠的名詞「平均線功率 w/cm , 平均比功率 kw/kg 」各是什麼意思啊
平均線功率是指原料在中子中產能時,平均每根原料棒平均每厘米產生的功率。
平均比功率是指每KG原料產生的功率。
即線功率用總功率除以根數,除以長度。比功率是總功率除以燃料重量。
顯然,兩者都與燃料本身有關,一個關注形狀,一個關注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