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請說一下臨沂有哪些著名的東西啊
[歷史]臨沂市古稱琅郡、沂州府,其歷史可上溯至2480多年前,為山東省歷史文化名城。
臨沂市歷史悠久,是我國東夷文化的發祥地,也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市內名勝古跡300餘處,僅省級以上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就有140餘個。市區 銀雀山漢墓群出土的《孫子兵法》、《孫臏兵法》竹筒為建國後全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臨沂市還是春秋時期的曾子、戰國時期的蒙恬、東漢珠算發明家劉洪、三國時期的諸葛亮、東晉書聖王羲之、唐代書法家顏真卿、清代愛國將領左寶貴等歷史文化名人的故鄉。
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臨沂市是著名的革命根據地,山東解放區的首府。這里曾是中共中央華東局、山東分局、山東軍區、山東省政府、八路軍115師、新四軍軍部、抗日軍政大學一分校等黨政軍機關駐地,劉少奇、徐向前、羅榮桓、陳毅、粟裕、羅炳輝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曾在這里戰斗、生活過,留下了大量的革命遺跡。
經濟]全市已探明的礦產有66種,其中非金屬礦產儲量在中國東南沿海佔有突出地位,金剛石儲量居全國第二位。生物資源種類眾多,其中植物有151科,1043種;動物約14綱,1049種。是山東省三大糧倉之一。全市耕地面積657426公頃,林地面積399267公頃;盛產黃煙、花生、地瓜、玉米、金銀花、銀杏、大蒜、板栗、山楂、黃梨、蘋果、花椒、核桃、蠶繭、白柳、琅琊草、蟾酥、全蠍等。另外,糧油、菜、果、肉、蛋等農副產品產量均位居山東省前列。
工業已建立起門類較為齊全的綜合體系,形成了以輕工、紡織、機械、化工、建材、冶金、煤炭、食品、黃金、醫葯等為主工業體系。是山東省的建材和黃金生產基地。
全市商業發達,有各類專業批發市場965處,其中專業批發市場189處,集貿市場76處,1997年成交額為290億元。臨沂批發城共有各類批發市場53處,擁有攤位2.5萬個,1997年成交額為177億元,連續三年躋身全國十大批發市場前三名。
1997年,全市完成國民生產總值427億元,年均增長19.2%,其中第一產業年均增長7.4%,第二產業年均增長24.9%,第三產業年均增長27.5%。外貿出口總值達到50多億元,出口創匯1.44億美元,三資企業565家,合同利用外資額4.3億美元。城鎮居民人均年收入4520元,農民人均年收入2053元。
[人口]人口978萬,佔山東省總人口的九分之一。有漢、回、滿、朝鮮、彝、苗、壯、蒙、藏等33個民族。 面積1.72萬平方公里,人口1000萬,是山東省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行政區。
臨沂市資源豐富,人民勤勞朴實,是一塊充滿活力的熱土。從毛澤東同志批示過的歷家寨,到全國第一個電氣化村劉團村,再到艱苦奮斗的新典型羅庄、沈泉庄、九間棚,體現了臨沂人民吃苦耐勞、自強不息的精神風貌。改革開放的春風使沂蒙大地生機勃勃,萬象更新,工、農、商、旅、交通、城建、通訊、電力及各項社會事業全面進步,臨沂西郊批發城聞名全國,位居全國綜合批發市場第三位,成為魯、蘇、豫、皖地區最大的商品集散地,現正致力於發展現代物流形式,建設區域性現代物流中心,一座歷史古城正在以昂揚的姿態和嶄新的面貌迅速崛起,發展成就令人刮目相看。
浩浩沂蒙,綿延八百餘里,中部有蒙山勝景,層巒疊翠,景色秀美,古來為道家養生之地;東部有沂水拖藍的沂河,兩岸土地肥沃,稻麥飄香,漁歌唱晚。數千年來,勤勞純朴的沂蒙人民在這片廣饒的土地上辛勤耕耘,並受孔子「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烹飪思想的影響,繼承儒家的文化體系,創造了燦爛廣博的飲食文化。
古老的沂蒙山區,以其優美的自然風光和獨有的飲食文化,吸引了無數的文人墨客來一展才華,吟詩作賦。在孔子「登東山(蒙山)而小魯」之後,李白、杜甫攜手翩然而來,寫下了「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的千古詩句,李白更是為蘭陵鎮的美酒佳餚而吸引,樂不思蜀,以至醉卧蘭陵「不知何處是他鄉」,醉出一段極致。歷史上,諸葛亮、王羲之等名人都出生在這里,他們為沂蒙飲食文化的進一步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物產的豐富、食俗的久遠、使沂蒙人民流傳下來許多獨具特色的食品,如:糝、八寶豆鼓、民間伏醬、六姐妹煎餅、莒南鍋餅、沂水豐糕、郯城挎包火燒等都是沂蒙獨有的地方小吃;能登大雅之堂的沂蒙菜有:光棍雞、蒜泥魚、燴肉絲魷魚、蒙山全蠍、莒南爐肉等都是土生土長的民間特色菜;檔次較高的飯店流行的新潮菜有:果味銀杏、燈籠蝦片、龍珠鮑翅、清湯烏穗、桃源燜魚頭、甲魚丸子等已成沂蒙美食的新族。沂蒙名廚在全省及全國各類烹飪大賽中製作的氽芙蓉黃管、氽西施舌、龍舟鮑翅、雪蛤銀杏等分別獲得金、銀、銅獎。這些獲獎菜無疑都成為沂蒙珍饌風味中的「陽春白雪」。
當前,沂蒙烹飪老字型大小的飯店多保持特色傳統,如臨沂老酒店、沂州老菜館、琅琊大酒店等。後來大批新建的飯店起點較高、菜式新穎。如陶然居大酒店、榮華大酒店等星級賓館。整體上是北方氣息濃厚,近年來受川、粵菜系的影響,出現了多菜系共存的局面。近年來,沂蒙廚師對過去史書記載的古老菜系、烹飪方法,進行了挖掘整理,恢復了一些歷史名吃;同時,注意外學內創、刻意求新,結合地方風味,創造了一些新式菜,為古老而又具有濃郁鄉土氣息的沂蒙菜增添了新的內容。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除蘭陵老字型大小的蘭陵酒外,還有沂蒙老曲、銀麥啤酒、金銀花茶等頗具特色的美食,為沂蒙山區悠久的飲食注入了新的活力,使之具有了豐厚的文化內涵。
獨特的沂蒙飲食文化,是辛勤的沂蒙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和勤勞的雙手實踐的結果。但上千年的飲食文化、技藝,其史料多數散亂不全,傳統技藝頗多失傳,將其搜集整理,並系統歸納絕非易事,該書編者本著認真負責的態度,對沂蒙美食的過去和現在進行了一次科學的總結,由於受時間、資料、水平限制,不足之處在所難免,但本書編者志在弘揚沂蒙傳統飲食文化,使之不斷得到繼承和完善,這無疑是為沂蒙飲食業的繁榮做出了一大貢獻。
B. 魯南經濟帶的產業體系
抓住國內外產業轉移、繁榮發展服務業和打造製造業強省的機遇,大力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實施骨幹企業帶動、工業園區帶動、技術創新帶動和外向經濟帶動戰略,突出發展支柱產業、優勢企業和品牌產品,以建設六大產業基地為重點,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
(一)加快建設六大產業基地。
1.食品及優質農產品生產加工基地。充分發揮物種資源豐富等優勢,圍繞增加農產品有效供給、增加農民收入,以發展現代農業為著力點,通過調整生產結構、推動科技進步、完善經營方式,提高農業生產經營水平,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集中培植優勢產業,培育壯大「龍頭」企業,建設一批優勢產區與加工企業集中配套的農產品基地,形成布局合理、產加銷一體化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全面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和農產品市場競爭力.
糧食。突出抓好大型商品糧生產基地和優質糧食產業工程建設,擴大優質專用糧食生產規模,搞好以精製食品、澱粉、白酒和飼料類產品為主的糧食轉化和精深加工,形成以菏澤、濟寧、臨沂、棗庄為主的優質商品糧生產加工基地。
油料。圍繞花生、大豆加工為主的精製食品和食用油系列,加快發展高油、高蛋白等優質專用花生品種生產,建設油料生產加工基地。
蔬菜。推進生產、保鮮、儲運、加工一體化經營,以常規瓜菜和大棚反季節瓜菜為重點,大力發展無公害、綠色、有機蔬菜,培育形成以長江三角洲及豫皖地區為主要市場的魯南瓜菜基地。
林果。突出山地丘陵林業特色,大力發展名特優新經濟林,形成以銀杏、板栗、核桃為主的優質干雜果品出口加工生產基地。結合林紙一體化、人造板產業群、桐楊木系列製品、條柳編系列產品的加工,在黃河故道、黃河沿線等平原地區發展速生豐產用材林,形成以毛白楊、桐木、杞柳為主的林木生產加工基地。
畜牧。重點突破良種繁育、規模養殖、皮革加工三個關鍵環節,重點搞好魯西黃牛、小尾寒羊、青山羊、微山麻鴨等名特優品種的繁育、推廣,促進規模化、標准化、集約化生產,重點培植兗州綠源食品公司、金鑼集團、華盛江泉集團、盈泰集團、日照福源食品有限公司、菏澤富士達食品有限公司、山東神州食品集團有限公司等畜禽產品加工龍頭企業,搞好以畜禽屠宰加工為主的肉類和皮革產品系列,形成全省重要的畜產品生產加工基地。
水產。濟寧、棗庄、菏澤積極發展高效生態品牌漁業,加大澇窪地、塌陷地、廢舊窯坑和水塘、灘區的開發利用,搞好沿湖、沿運、沿黃地區魚、藕、葦、蒲綜合開發;臨沂大力發展標准化生態養殖,藉助華東水產批發市場的輻射帶動作用,努力擴大淡水魚的對外出口;日照大力發展名特優水產品的健康養殖,加大漁業資源修復力度。建設名優海產品生產基地、優勢品種繁育基地和加工出口基地。堅持開發與保護並重,嚴格控制近海捕撈,大力發展遠洋漁業。
綠茶。發揮氣候、土壤等優勢,以無公害綠茶、有機綠茶為發展重點,著力提高制茶加工工藝和技術水平,培育全國知名品牌和具有較強競爭力的企業,形成以日照綠茶為重點的全國高檔綠茶生產加工基地。
以發展現代農業為重點,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一是加大對農業和農村發展的支持力度。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堅持統籌城鄉發展、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努力擴大對農業和農村發展的各項投入。各級財政用於「三農」投入的增量要逐年提高,擴大公共財政覆蓋范圍,抓緊健全農村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各級政府基礎設施建設投資要向農村傾斜,重點加強農村道路、農田水利、科技教育、醫療衛生等設施建設,搞好村莊規劃編制。二是進一步完善農業產業化經營方式。加強產業化經營內部的專業化分工與合作,通過龍頭企業之間,產品的上下游企業之間的兼並聯合、協作重組等方式,推進產業布局區域化、生產經營規模化、龍頭企業集群化。三是引導發展各類專業合作組織。切實加強農村供銷社、信用社、專業合作社和郵政物流四大載體建設,大力培育和扶持社區服務組織、農民自辦的各種專業協會及專業性購銷合作社,為農戶提供承貸承還、貸款擔保、技術信息等各類服務。四是培植壯大龍頭企業。進一步加大在資金、人才、技術和市場開拓等方面的扶持力度,提高龍頭企業的技術裝備和管理水平,加強新產品開發和市場開拓,努力培育知名品牌,盡快形成一批規模大、優勢突出、市場競爭能力和農戶帶動能力強的大型龍頭企業和企業集團。五是完善農業科技、標准體系。加快農業科技創新體系建設,重點加強生態農業技術和農產品儲藏保鮮、深度加工技術的研究與開發,整合科研院所、高校科技資源,打造科技創新平台。實施農業良種產業化工程,搞好各類良種繁育基地建設。搞好100項農業先進實用技術推廣,加快農業科技成果的轉化應用。加強農業標准化建設,嚴格推行國家標准和行業標准,鼓勵採用國際標准或國外先進標准,使產業化經營的各個環節都有標准可依、有規范可循。
2.能源及煤化工基地。立足魯南豐富的煤炭資源,堅持科學規劃、合理開發、有效保護,加強資源勘探,開發建設濟寧礦區、巨野礦區等煤炭基地。優化生產布局,調整產業結構,著力延伸煤炭工業產業鏈,提高經濟效益和資源利用率。以煤電二次能源轉化為重點,按照上大壓小、節能減排的要求,推行煤炭脫硫、潔凈煤技術,積極開展節能技術創新,大力發展超臨界、超超臨界大容量機組,努力降低供電煤耗。推廣和應用低氮燃燒、煤炭氣化液化、潔凈煤燃燒、水煤漿、空冷、特高壓輸電等新技術,努力提高能源轉化效率。優化發展高效燃煤火電,推進煤熱電一體化經營,鼓勵發展風能、生物質能、潮汐能和太陽能,規范發展熱電和綜合利用電廠,嚴禁發展純凝小火電,將魯南打造成山東省重要的電源基地。到2010年原煤產量達到1.2億噸,佔全省的比例提高到80%,新增發電裝機容量1000萬千瓦左右。
魯南地區是國家規劃的七大煤化工產業區之一,擁有國家水煤漿氣化及煤化工工程研究中心,煤炭間接液化、新型水煤漿氣化、潔凈煤氣發電與甲醇聯產等一批關鍵技術及新型水煤漿氣化爐等核心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要發揮煤炭、水資源豐富及技術領先優勢,圍繞煤炭資源精深加工和綜合利用,有效整合各類資源,完善產業配套,促進骨幹企業做大做強,形成區域集成優勢,積極促進煤化工產業集聚。依託兗礦魯南化肥廠、國泰化工、海化薛焦、滕州鳳凰化肥、盛源宏達化工、柴里焦化、國宏化工、國際焦化、久泰化工、山東鐵雄新沙集團、肥城礦業集團、金沂蒙集團化工、日照焦化等支柱企業,以煤氣化、煤焦化為主攻方向,大力發展合成氨、清潔能源、碳一化工、煤基烯烴與新型合成材料四大產業鏈,形成以化肥、甲醇、甲醛、醋酸、清潔燃料等為主的煤化工產業體系,將魯南建成國家級的煤化工基地。到2010年主要煤化工產品年新增生產規模,合成氨150萬噸,焦炭1050萬噸,甲醇400萬噸,煤制烯烴60萬噸,醋酸100萬噸,二甲醚25萬噸,粗苯精製25萬噸,煤焦油綜合加工85萬噸。
煤化工重點發展領域:
煤氣化。消化吸收先進工藝技術,延伸碳一化學系列產品,重點發展甲醇、二甲醚、甲醛、聚甲醛以及醋酸、酸酐、醋酸纖維系列及延伸產品,以煤基烯烴高新技術為龍頭,甲醇為紐帶,發展乙烯、丙烯及下游衍生產業。鼓勵氨醇聯產,大力發展尿素、復合肥、控釋肥等產品。
煤焦化。按照行業准入標准,實行科學布點、集中加工,重點發展焦油加工及苯、萘、蒽、酚等系列產品,開發改質瀝青、針狀焦、UHP高功率電極等產品。
3.精品鋼鐵基地。通過加快全省鋼鐵工業布局調整,整合現有資源,淘汰落後產能,推進省內鋼鐵企業的兼並聯合重組,提高鋼鐵產業集中度,規劃建設大型臨港精品鋼鐵基地。按照國家產業政策的要求,按期淘汰小鋼鐵企業和落後生產能力。以此為契機,堅持高起點、高標准原則,立足國際先進水平,在日照規劃建設2000萬噸規模的大型鋼鐵基地,其中新建精品鋼鐵1500萬噸,主要生產國內和省內短缺的高檔熱軋薄板、寬厚板、大無縫鋼管、冷軋板、不銹鋼、硬質合金鋼等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產品。到2010年建成一期鋼鐵項目1500萬噸,「十二五」初期全部建成。
4.優質建材基地。以生產企業集團化、基地化為方向,以產權為紐帶,依託大型骨幹企業,加快現有企業重組、兼並、聯合,組建區域大型企業集團或聯合體,提高企業競爭力和市場佔有率,促進建材產業適度集中,形成棗庄、臨沂、濟寧和日照四大建材中心,建設我省乃至華東地區的優質建材生產基地。一是依託棗庄中連魯南等優勢企業,做大做強魯宏、榴園、申豐、沃豐等品牌,大力發展新型干法旋窯水泥、浮法玻璃、高檔裝飾材料、新型牆體材料和石膏深加工產品,提升建材行業的整體水平,形成以水泥、平板玻璃、牆體材料為主體的棗庄建材中心。二是以促進產品品種、規格多樣化,產品質量、檔次高檔化為方向,建設以水泥、花崗石板材、牆地磚、耐火材料製品為主體的臨沂建材中心。三是依託金塔王、大宇水泥、中材里能、兗礦科澳鋁業等骨幹企業,形成以水泥、玻璃纖維、金屬門窗、各類磚製品、鋁材等為主導產品的濟寧建材中心。四是利用臨港優勢和石灰石資源,重點推進莒縣水泥熟料生產基地和山水水泥、大宇水泥等粉磨站建設,鼓勵發展規模化石材加工,大力發展牆體材料及輕型建材,擴大對東南亞、南非、歐洲市場的建材產品出口,形成以出口為主導的日照建材中心。
水泥。主要是調整結構,上大壓小,大力發展新型干法旋窯水泥,加快淘汰落後立窯水泥生產能力。研究開發可利用廢渣的超細粉磨等節能環保新技術,提高資源利用率,開發新的特種水泥。到2010年,水泥產量達到7000萬噸,新型干法水泥所佔比重由45%提高到80%以上。
玻璃及製品。重點發展優質浮法玻璃,開發超薄、超厚及大規格產品和著色玻璃、熱反射玻璃、低輻射玻璃等,形成建築玻璃、日用玻璃、工藝玻璃、特種玻璃為主的玻璃及深加工系列產品;抓好硅質原料開發,實現玻璃硅質原料的標准化供應。突出金州玻璃、太平洋玻璃的帶動作用,抓好菏澤華鵬玻璃、巨野華爾潤浮法玻璃等項目,提高建築玻璃、日用玻璃、工藝玻璃和特種玻璃的深加工水平。
建築衛生陶瓷。發展大規格、多花色、多品種以及防潮、抗凍、抗菌和高強度產品;改善燃料結構,鼓勵採用液化石油氣、天然氣、煤氣等潔凈燃料,逐步淘汰以煤和重油為燃料的工藝。
新型建材。大力發展節土、節能、利廢、環保、多功能牆體材料,逐步實現生產和應用的集約化、系列化、標准化。積極開發長壽耐材、精煉用耐材特別是不銹鋼精煉爐耐材,大力拓展建材、化工等其他領域耐材。大力發展煤矸石燒結磚、粉煤灰砌塊、河泥制磚等建築節能材料,擴大輕鋼結構型材、鋁塑型材等產品生產。
5.機械製造業基地。以工程機械、加工機械、汽車發動機及零配件、變壓器、造船等為重點,推進關鍵技術創新,促進加工、生產、服務向智能化、個性化方向發展,著力提高行業研發設計、加工製造和系統集成的整體水平,努力打造魯南機械製造業基地。大力發展履帶式推土機、挖掘機、大噸位系列裝載機、壓路機、叉車等工程機械和礦山機械整機產品;積極發展數控機床、中小機床、加工中心、數控專用機床及汽車維修檢測系列設備,形成集鑄造、機械加工、鉑金、模具、電機、配套件等為一體的機電產業鏈;突出大型化、多功能,形成以大中馬力拖拉機、高效聯合收割機等為主的系列農用機械;大力發展汽車發動機、輪胎、車輪、軸承、沖壓件和電子自動控制系統等汽車零部件,實現整車、零部件、汽車貿易「三位一體」以及引進、研發、生產同步發展;提高船舶製造產業集中度,向標准化、專業化、規模化方向發展,重點開發高性能內河運輸船舶、旅遊船和新型遊艇、內河集裝箱船,建成國內先進的內河船舶設計開發製造基地。充分利用日照港口和岸線優勢,建設大型造船企業集團。重點建設10萬噸級以上的修造船塢,優先發展集裝箱船、油船、散貨船、冷藏船、遠洋捕撈船、遊艇、賽艇等產品。逐步形成以造船為主、修船為輔、配套能力較強的產業體系,著力打造沿海重要的船舶修造基地。
6.商貿物流基地。按照「布局合理、功能齊全、統一開放、規范有序」的原則,集中發展大物流、大批發、大商貿,採取政府扶持、政策引導和多方共建的方式,在港口、交通要道、大宗工業品和農副產品主產區,規劃建設一批大型現代物流中心、物流園區、批發市場,著力打造以臨沂為中心的商貿流通中心,以日照為龍頭的港口物流中心,以濟寧、棗庄為重點的運河物流中心,以菏澤內陸口岸為主的商貿物流中心,努力形成連接南北、輻射周邊的區域性商貿物流基地。到2010年,形成商品交易額超過100億元的專業批發市場1家、過50億元的5家、過10億元的45家;營業額過1000萬元的物流企業達到50家。
商貿流通中心。臨沂市作為魯南商貿重鎮,要進一步強化商貿龍頭地位。加快改造提升現有商貿市場,加強配套設施建設,在鞏固提高傳統交易方式的基礎上,大力發展物流配送、連鎖經營、特許經營、電子商務、商務代理等新型物流業態,著力培育集商流、物流、信息流於一體,以網路化、信息化、規模化為標志的現代商貿流通體系。加快建設以臨沂公路運輸樞紐榮慶物流中心、臨沂交運沂蒙物流中心等為主體的輻射全國的綜合性現代物流園區,以魯信國際會展物流項目、立晨物流保稅倉庫為龍頭的國際性、專業化現代物流園區。推廣莒南縣「十百千工程」經驗,以連鎖經營、物流配送、便民超市為重點,優化網點布局,推進現代商貿流通體系建設,形成覆蓋城市鄉村、延伸周邊地區的商貿流通網路。
港口物流中心。主動順應現代港口從「運輸中心」經「配送中心」向「綜合性物流中心」發展的新趨勢,充分發揮港口集疏快捷、水陸交通便利、腹地深廣的區位優勢,以國際物流和區域物流為重點,以市域配送物流為補充,大力發展現代港口物流業。一是加快建設重點物流園區。依託日照港石臼港區功能,建設以煤炭、礦石、糧油、漿紙、鋼鐵等大宗貨物為主的物流園區;依託嵐山港區功能,建設以木材、化工產品、礦石等為主的物流園區;依託日東高速公路入口,建設以建材、特色農產品等為主的物流園區。依託日照、嵐山兩港疏港通道交匯處,建設以礦石、煤炭、木材、集裝箱等為主的連通港口與腹地之間的日照市綜合物流園區。二是進一步暢通港口集疏運系統,擴大內陸輻射范圍,盡快形成以港口為端點、以內陸為集散點、與國際接軌的綜合物流中心。三是不斷完善現代物流支撐系統,加強物流信息系統建設,推進「綠色物流」的發展,大力打造現代化物流基地。
棗庄城市新名片「江北水鄉,運河古城」開始漸入人心。這張新名片與運河結緣,吃水不忘挖井人,人們自然會懷念開挖棗庄泇運河的功臣--舒應龍、劉東星、李化龍三公。清代在運河北岸的嶧城區古邵鎮萬年閘村修建了「三公祠」,彰其事跡。古邵鎮也將擬復原「三公祠」,通過文化底蘊為全鎮古運荷鄉建設塗抹一層文化亮色。
C. 山東臨沂有什麼優勢
革命老區,有政府的扶植,位置優勢也比較,魯南高鐵的開通讓臨沂的商品批發更上一層樓!
D. 山東臨沂有哪些工業
臨沂的工業一般是區域性:義堂的板材、木工機械、破碎機等,湯河的苗木、白沙埠的水表、棗溝頭的編織袋等等
E. 臨沂有什麼特產
[編輯本段]地方特產[青雲柳編]
臨沭縣青雲鎮土地肥沃,盛產杞柳。所產白柳芯細、質地柔軟、色澤亮白,年產干條2000多萬公斤。全鎮有3萬多人長年從事柳製品生產加工,「人人是編手,家家是工廠,天天見收入」是青雲鎮的真實照,「走東北,下江南,不如在家編花籃」,已成為青雲人的共識。杞柳產業是青雲鎮的支柱產業。柳編加工業特色鮮明,境內共有各類企業79家,其中柳製品加工出口企業68家,擁有自營進出口權的企業21家,年出口交貨值8000多萬美元,是全市外經外貿重點鄉鎮。
[蒙陰桃]
蒙陰是國內近年崛起的產桃大縣,優良品種有10多個。蒙陰桃銷量很大,在色艷、個大、味美,與上海產水蜜桃相似。蒙陰桃在滬銷量已佔全市桃子供應量的約1/3還要多!特別是在桃墟,幾乎家家戶戶都有桃,在京滬高速和205國道上看,路兩邊全是桃樹!!
[蒼山大蒜]
產於蒼山縣,種植歷史已逾千年。是我國出口的優質大蒜。蒜為白皮,頭大瓣齊,皮薄如紙,清白似玉,粘辣清香,營養豐富。大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氨基酸、蛋白質、大蒜素和碳水化合物,營養價值和葯用價值較高。蒼山大蒜含有的17種可測氨基酸中,除胱氨酸外,其他16種均比其他大蒜的含量高39.2%,可供人體直接吸收的氨基酸比其他大蒜多51.5%。大蒜行銷日本、東南亞各國及港澳地區。大蒜加工製品有脫水蒜片、蒜粉、蒜汁、蒜油、蒜鹽、蒜醬、糖蒜、醋蒜、罐頭蒜、蒜水飲料等,頗受國內外消費者歡迎。
[莒南板栗]
莒南縣地處低山丘陵區,雨熱同季,秋高氣爽,土壤養分齊全,適宜板栗生產,現有板栗栽培面積25萬畝,年總產板栗達1500萬公斤,名列山東第一,1993年被列為全國板栗優質高產高效栽培示範基地,管理水平處於全國領先地位,萬畝五年生幼園平均畝產達到1276公斤,所產板栗個大。色艷、光滑油亮、果肉嫩黃細膩、香甜可口,素有「糯香栗」之稱。遠銷日本、新加坡、韓國、台灣等國家和地區,深受客戶青睞。
[莒南花生]
莒南縣地處魯東南丘陵地區,每年種植花生40萬畝,總產1.25億公斤,總產量居全國花生生產百強縣第二位,單產量居全國第一位。分別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列為優質大花主基地縣和農業部列為花生商品基地縣。1996年又被農業部組委會授予「中國花生之鄉」的稱號,1998年被國家標准汁量局、農業部定為花生「標准化生產示範區」。
[天寶山黃梨]
是山東名特產水果之一,主產於平邑縣天寶山區,已有300多年的栽培歷史。 主要特點是綜合性狀優良,豐產、耐儲、抗性強,肉質細嫩,汁多味甜,營養價值高。其花、葉、樹皮、果實可入葯,以「美味易服之佳品,療效優質之良葯」著稱。
天寶山黃梨共有6個主栽品種:子母梨、柿梨、油棉梨、墜子梨、池梨。其中子母梨是天寶山黃梨的主要代表品種,它是由野生變異而來,果柄處有一顯著突起,形狀別致美觀,主要分布在天寶山的兩條山峪里。該地山高谷深,日照時間較短,適於子母梨較耐陰的生長習性。子母梨一般定植三四年開始結果,盛果期可持續60—80年。
[費縣奇石]
費縣素有「奇石之鄉」的美稱,「園林石、金星石、燕子石、天景石」四大奇石馳名中外。其中之一的園林石又稱北太湖石,屬石灰岩類,生成於4億年前,經長期風化和酸性土壤侵蝕形成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園林石分布區域主要集中在城北鄉周圍30平方公里的范圍內,儲量約為 5 0萬噸。它們或裸露於地面,或潛藏於地下,經人工挖掘開采,集中擺放後而形成奇特的自然景觀。該石集「瘦、漏、皺、透」諸特點於一身,有的象飛禽走獸,有的如玉樹臨風,有的似天外來客,有的欲飛向太空,可謂千姿百態、妙趣橫生,令觀者生出無限遐思。
[沂蒙煎餅]
煎餅,是沂蒙山區民間傳統家常主食,也是久負盛名的地方土特食品。從使用的原料方面分類,又可分成麥子煎餅、玉米煎餅、小米煎餅、高粱煎餅、地瓜煎餅等,不同的烙制工具,不同的原料,其味道也各不相同。烙好的煎餅薄如紙,折疊成卷,即可食用。經過晾乾,疊成長方,可存放半月到一個月之久而不變質。出門攜帶也很方便,因此,人稱干糧。清代蒲松齡在其《煎餅賦》中寫到,「煎頭則合米豆為之,齊人以代麵食」,「圓如銀月,大如銅缸,薄如剡溪之紙,色如黃鶴之翎,此煎餅之定製也。」 煎餅因是用原糧製作,麩皮沒有去掉,所以營養豐富,吃起來香酥鬆軟,且便於存放和攜帶,是一種極富特色的地方食品。今年有人認為,食用煎餅需要較長時間的咀嚼,因而可生津健胃,促進食慾,促進面部神經運動,有益於保持視覺、聽覺和嗅覺的健康,減緩衰老,不失為一種保健食品。
[郯城銀杏]
郯城地處蘇魯交界,總面積1307平方公里,22個鄉鎮,867個行政村,96萬人口,99萬畝耕地,全縣林業覆蓋率達22%,近年來,立足資源,抓特色,把銀杏生產作為全縣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來抓。目前,全縣建有銀杏密植園5萬畝,間作園7萬畝,采葉園、圃60多處,年產銀杏果200萬公斤,產葉600萬千克,出圃銀杏苗木1億株,定植銀杏樹1200萬株,銀杏定植株數和銀杏葉產量居全國第一。1997年,在205國道上又建成了長達105華里的「跨世紀綠色銀杏工程」。1998年,又開展了建設銀杏城活動,對銀杏產業的發民起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平邑金銀花]
金銀花是國務院確定的名貴中葯材之一。平邑縣是農業部命名的「中國金銀花之鄉」,栽培歷史達200餘年,年產乾花350萬公斤,佔全國總產量的1/2以上,是全國最大的金銀花集散地。現有金銀花加工企業10餘家,主要為金銀花茶、金銀花保健品、金銀花飲料等,年加工能力60萬公斤。
[莒南綠茶]
莒南綠茶為茶類的一種,是商品名稱,包括芽形、針形、扁形、束形等系列。產於山東省莒南縣,是由山地茶園經多年精細栽培、加工精製而成,1978年被中國農科院茶葉研究所評定具有「葉片厚、耐沖泡、香氣高、滋味濃」的優質特徵。目前全縣茶園面積己達3萬余畝,年產優質莒南綠茶100萬公斤。
[沂蒙山楂]
臨沂市栽培山楂,已有250年的歷史。《平邑縣志》有「圖經本草,又名堂球,子其小者俗稱山楂」的記載。臨沂市山楂資源豐富,主產於平邑、費縣、沂南等地。其中平邑是山東著名的山楂產地。其中主要品種大棉球、大金星等被譽為沂蒙大山楂。據食品科研部分析,沂蒙山區山楂營養成分豐富,其中鈣含量占各種果品中的第一位;丙種維生素的含量比蘋果多17倍以上,號稱「北方珍品」。沂水縣崔家峪鄉上龍口村有一株百年樹齡的山楂樹,樹高6.63米,樹冠佔地109平方米,被稱為「山楂王」。
[蒙山全蠍]
全蠍,俗稱全蟲蠍子,古書上稱蠆。<<蜀本草>>記載,入葯有1100 多年的歷史。因主要產於沂蒙山區腹 地的沂水、蒙陰、平邑等縣,故名沂蒙全蠍。全區年產全蠍約1萬公斤。絕大多數為自然繁殖,少數為人工飼養。沂蒙全蠍個大體肥,營養豐富,味道鮮美,葯用功效顯著,既是貴重葯材,又是山珍佳餚。據測定,沂蒙全蠍所含蠍毒素、蠍酥、牛黃酸、卵磷脂、三甲胺、 甜菜鹼等十餘種成分,含量多數高於異地全蠍。蠍性辛、甘、平,有毒。有鎮痙、息瘋、 攻毒之療效。可治療驚癇抽搐、中風、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破傷風、淋巴結核、 瘡瘍腫毒等症。 八寶豆豉
[八寶豆豉]
臨沂「惟一齋」牌八寶豆豉是一種歷史傳統副食品,也是山東名產。因以大黑豆、茄子、鮮姜、杏仁、鮮花椒、紫蘇葉、香油、白酒等8種原材料釀制而成,故名「八寶豆豉」。1983 年被評為省優質產品,1984年獲得國家銀質獎。
F. 臨沂 支柱產業有哪些
臨沂是商業城市,不是工業城市。支柱產業:商品批發;物流天下
G. 臨沂有哪些輕工業
擺脫人家問的是臨沂的輕工業,打那麼些亂七八糟的有用么……
臨沂來說輕工業是比較繁雜的,畢竟靠著批發市場啊,但是臨沂的批發市場感覺沒義烏經營的那麼好,近幾年有些沒落了,悲哀啊……
臨沂比較多的大概得算是木板廠了……義堂(蘭山區的)鎮基本上都是做這個的
河東區的很多金屬元件(螺絲啊鉗子啊之類)出產很多,但據說質量不好
羅庄區三崗村附近的製鞋業也很興盛,還有羅庄的瓷磚……
臨時想到就這么些了,想知道什麼可以在HI上給我留言,希望能幫助你
H. 臨沂有什麼優勢出口產品
同意樓上的意見,臨沂應該加強政府協調與行業內溝通,加強商會和協會的管理與工作的開展,促進臨沂外貿經濟的發展,並且強化產品優勢,並持續保持產品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