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福州閩清縣有幾個鄉鎮
梅城鎮
面積9平方千米人口3.8萬人(2004年)代碼350124100 是全縣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距省城福州50千米。轄10個居委會、2個行政村:~001_梅城居委會、~002_城北居委會、~003_台山居委會、~004_溪口居委會、~005_南門居委會、~006_城西居委會、~007_桂園居委會、~008_西門街居委會、~009_洋桃居委會、~010_梅花新村、~201_城關村、~202_大路村。
梅溪鎮
面積148平方千米人口2.12萬人(2004年)代碼350124101 位於閩清縣城東部。轄1個社區、20個行政村:~001_梅溪社區、~201_上埔村、~202_榕院村、~203_鍾石村、~204_榕星村、~205_北溪村、~206_樟洋村、~207_石鄭村、~208_馬洋村、~209_渡口村、~210_里寨村、~211_建興村、~212_新民村、~213_梅埔村、~214_石湖村、~215_石榴洋村、~216_扶山村、~217_南泉村、~218_廷洋村、~219_塔峰村、~220_橋東村。
白樟鎮
面積80.78平方千米人口1.73萬人(2004年)代碼35012 位於閩清西南部,距閩清城關11千米。轄1個居委會、13個行政村:~001_白樟居委會、~201_白南村、~202_樟山村、~203_半山村、~204_溪南村、~205_雲渡村、~206_下爐村、~207_白雲村、~2208_前庄村、~209_小園村、~210_橫坑村、~211_白洋村、~212_池埔村、~213_園頭村。
金沙鎮
面積156.7平方千米人口1.31萬人(2004年)代碼350124103 位於閩清縣西部,距縣城23千米,海拔150~850米之間。轄1個社區、18個行政村:~001_金沙社區、~201_鶴墩村、~202_鶴林村、~203_沃頭村、~204_光輝村、~205_三太村、~206_廣峰村、~207_前坑村、~208_溪頭村、~209_下林村、~210_墘面村、~211_上演村、~212_東坑村、~213_雲際村、~214_寶峰村、~215_城門村、~216_古洋村、~217_重坑村、~218_巫嶺村。
白中鎮
面積41.8平方千米人口1.8萬人(2004年)代碼350124104 位於閩清縣的西南部,距縣城21千米。轄13個行政村:~201_田中村、~202_珠中村、~203_白汀村、~204_前坂村、~205_攸太村、~206_黃石村、~207_梅坂村、~208_可梅村、~209_保林村、~210_普賢村、~211_繼善村、~212_繼新村、~213_霞溪村。
池園鎮
代碼350124105 轄1個居委會、19個行政村:~001_池園居委會、~201_池園村、~202_潘亭村、~203_東洋村、~204_葉洋村、~205_麗山村、~206_麗星村、~207_九斗村、~208_頂坑村、~209_福斗村、~210_井後村、~211_隔兜村、~212_寶山村、~213_店前村、~214_寶新村、~215_東前村、~216_陳厝壠村、~217_嶺頭村、~218_仁周村、~219_田地村。
坂東鎮
面積61平方千米人口40687人(2004年)代碼350124106 位於閩清縣西南部,距縣城25千米。轄1個居委會、27個行政村:~001_坂東居委會、~201_湖頭村、~202_鹿角村、~203_朱厝村、~204_坂中村、~205_坂東村、~206_溪西村、~207_壢埔村、~208_旗峰村、~209_樓下村、~210_文定村、~211_下洋村、~212_楊坂村、~213_李坂村、~214_坂西村、~215_塘坂村、~216_新壺村、~217_林田村、~218_前埔村、~219_車墘村、~220_墘上村、~221_仁溪村、~222_洪安村、~223_貝蘭村、~224_限頭村、~225_仙下村、~226_秋峰村、~227_溪峰村。
塔庄鎮
面積73.3平方千米人口24687人(2004年)代碼350124107 位於閩清縣南部,東與永太紅星、盤谷交界,南與省璜鎮接壤,北與坂東鎮毗鄰。轄1個居委會、24個行政村,64個自然村:~001_塔庄居委會、~201_塔庄村、~202_茶口村、~203_上汾村、~204_荷峰村、~205_坂尾村、~206_梅寮村、~207_爐溪村、~208_南墘村、~209_甲洋村、~210_飯洋村、~211_龍池村、~212_溪東村、~213_蓮宅村、~214_梅坪村、~215_林洞村、~216_高峰村、~217_黎家村、~218_斜洋村、~219_下庄村、~220_坪街村、~221_玉台村、~222_秀環村、~223_坪洋村、~224_秀洋村。
省璜鎮
面積116.7平方千米人口19302人(2004年)代碼350124108 位於閩清縣西南邊陲,距縣城43千米。轄1個居委會、26個行政村:~201_省璜村、~202_下坂村、~203_山邊村、~204_建功村、~205_和平村、~206_上雲村、~207_王洋村、~208_官洋村、~209_太源村、~210_爐前村、~211_橫溪村、~212_谷洋村、~213_谷口村、~214_佳壟村、~215_鳳池村、~216_前峰村、~217_玉水村、~218_嶺里村、~219_三新村、~220_塘下村、~221_良寨村、~222_際峰村、~223_柴嶺村、~224_省汾村、~225_洋里村、~226_璜蘭村。
雄江鎮
面積111平方千米人口6359人(2004年)代碼350124109 位於閩清西北部,是水口庫區的重點鄉鎮。轄1個居委會、12個行政村:~001_大雄居委會、~201_梅雄村、~202_西山村、~203_芹洋村、~204_安嶺村、~205_橋頭村、~206_鳳山村、~207_梅山村、~208_湯下村、~209_梅洋村、~210_梅台村、~211_尚坑村、~212_馬池村。
東橋鎮
面積187.34平方千米人口2萬多人(2004年)代碼350124110 位於閩清縣北部,距縣城32千米,是水口水電廠所在地。東南面與閩候縣洋里鄉、小箬鄉交界;北面與古田縣接壤。轄22個行政村:~201_過洋村、~202_大溪村、~203_大箬村、~204_安仁溪村、~205_義由村、~206_山限村、~207_溪芝村、~208_湖洋村、~209_朱山村、~210_黃坪村、~211_官圳村、~212_劉山村、~213_北洋村、~214_南坑村、~215_溪沙村、~216_新橋村、~217_黃土嶺村、~218_村後村、~219_高港村、~220_竹嶺村、~221_坪溪村、~222_下宅村。
雲龍鄉
面積57.1平方千米人口1.0萬人(2004年)代碼350124200 位於閩清縣東南部,距縣城7千米。轄10個行政村:~201_後壟村、~202_台鼎村、~203_潭口村、~204_官莊村、~205_雲中村、~206_台埔村、~207_際上村、~208_際下村、~209_柿兜村、~210_竹柄村。
上蓮鄉
代碼350124201 2004年7月28日,福建省人民政府(閩政文[2004]243號)批復同意撤銷閩清縣後佳鄉、佳頭鄉並入上蓮鄉。全鄉轄上蓮、溪坪、新村、蓮埔、上寨、田溪、石漏、下豐、上豐、佳頭、大土乾、街中、福星、佳洋、卑溪、林中、頂洋、樟里18個行政村。鄉政府駐上蓮村。 附:原上蓮鄉(代碼350124201)位於閩清縣西南部,與永泰縣交界,距縣城39千米。面積63.74平方千米,人口8179人(2004年)。轄9個行政村:~201_上蓮村、~202_溪坪村、~203_新村村、~204_蓮埔村、~205_上寨村、~206_田溪村、~207_石漏村、~208_上豐村、~209_下豐村。 附:原佳頭鄉(代碼350124202)位於閩清縣西南部,距縣城45千米,海拔500米。面積13平方千米,人口1132人(2004年)。轄2個行政村:~201_佳頭村、~202_大墘村。2004年,撤銷佳頭鄉並入上蓮鄉。 附:原後佳鄉(代碼350124203)位於閩清縣西南部,南北與永泰、尤溪相毗鄰。面積49.9平方千米,人口3642人(2004年)。轄7個行政村,18個自然村:~201_街中村、~202_福里村、~203_佳洋村、~204_林中村、~205_卑溪村、~206_頂洋村、~207_樟里村。2004年,撤銷後佳鄉並入上蓮鄉。
三溪鄉
面積47平方千米代碼350124204 位於閩清縣東南部,東鄰閩侯縣、南連永泰縣、西接坂東鎮、北靠雲龍鄉,距縣城30千米,距福州80千米。轄12個行政村:~201_三溪村、~202_前光村、~203_佳壟里村、~204_溪柄村、~205_新豐村、~206_鼓舞村、~207_寶溪村、~208_山墩村、~209_前坪村、~210_洋坊村、~211_上洋村、~212_溪源村。
桔林鄉
面積103.2平方千米人口7119人(2004年)代碼350124205 位於閩清縣西北部,與古田縣毗鄰。轄13個行政村:~201_四寶村、~202_後洋村、~203_伴嶺村、~204_高洋村、~205_新光村、~206_寶湖村、~207_湯兜村、~208_桔林村、~209_尚德村、~210_關山村、~211_錫洋村、~212_溫湯村、~213_槐林村。 梅城鎮
下祝鄉
面積86平方千米人口2.08萬人(2004年)代碼350124206 位於閩清縣西北部,平均海拔820米。轄22個行政村:~201_下祝村、~202_後峰村、~203_蘭口村、~204_尾厝村、~205_長新村、~206_堡頂村、~207_池樓村、~208_箬洋村、~209_翁頭山村、~210_梧洋村、~211_羅山村、~212_後嶺村、~213_洋頭村、~214_洋尾村、~215_過山洋村、~216_三洋村、~217_前洋村、~218_源溪村、~219_洋邊村、~220_渡塘村、~221_汶洋村、~222_鄒洋村。
B. 閩清縣的行政區劃
歷史以來,盛傳閩清自北宋皇祐八年(1063)許將中狀元之後開始分都。據明代黃仲昭的《八閩通志》,卷之十五記載,閩清系元代開始設都。全縣設24個都,其中缺十三、十八都,其變化原因已無資料可考。
明代,初期行政區劃沿用舊制,鄉不變,但復分居仁、護仁為兩個里,全縣計2個鄉,9個里,統各個都。奉政鄉轄宣政、金沙、賀恩、安仁等4個里;壽寧鄉轄仁壽、孝順、居仁、護仁、蓋平等5個里。
洪武五年(1372),實行鄉、里(坊)、都、圖制。
奉政鄉宣政里:昇平坊、一都、二都統一個圖。和豐坊、十六都、十七都統一個圖。
奉政鄉安仁里:十九都、十八都、二十都、二十一都、二十二都、二十三都、二十四都統一個圖。
奉政鄉孝順里:六都、四都及三都的一半統一個圖。九都、五都、七都、八都及三都的一半統一個圖。
壽寧鄉仁壽里:十一都、十都、十二都統一個圖。十四都、十三都、十五都統一個圖。
清代,順治十七年(1660),全縣設2個坊5個鄉。
昇平坊:轄縣城(包括縣前鋪、中街鋪、縣後鋪、玉山鋪)和六墩、葭(佳)洋、曹埔、下金、鍾石、下亭、嶺頭、上湖、石榴洋、東坑、祥溪口;陳洋、扶山、塔頭、橋東、柿兜、馬坪、西園等自然村。
和豐坊:轄際上、官莊、台頭、鄭埔、後壟、前坪、火燒橋、吉溪、土城、潭口;樟邊林、半山裡、池埔、尾頭、園頭、溪前、前坪、上宅、馬坑;半嶺、白雲寺、西山、前洋、後洋、一爐、苦山、橋頭、大雄塘、尾樓、大塅、里爐、湯下等自然村。
旌善鄉:轄坂中、湖頭、梭羅嶺、巷尾、溪頭埔、田坑、加斜、下山壟、名山寺、沙埕墘、堂邊、坂頭、車墘、下杭、上墩、仁溪洋、墘上、坪下、陳田、楊厝柄、李厝柄、榕坪、上汾、堂下、前埔等自然村。
旌良鄉:轄壢埔、高厝前、鷲峰嶺、功德寺、坑頭、龜洋、爐下;白岩寺、羅坪、山中、鄭地、葫蘆門、礁壟、橋頭;茶口、桐柄、爐溪、坂尾、塔庄、矮樓亭(愛留亭)、柯洋仙;隔頭、地藏寺、積善寺、溪西、溪東、樓仔、下庄、洋頭、蓮宅;橋頭、省汾、楓坪、牛角橋、柴嶺、陳山洋、蘭兜洋、洋里、塘下、水門里;磻亭、四角寨、上院寺、嶺里、墓邊、下店堂、下坂洋、山邊厝等自然村。
淳化鄉:轄洋尾、公厝、坑口、官洋、玉水、際兜、飯洋、芹菜壟、王洋、橫坑;池園、井後、寶山、洋頭、觀音堂、潘亭洋、東峰頭、溪墘里、溪坪、店前、吳厝後、上坑寨、大榮坂、田地、微溪;蓮埔、爐下、田溪寺、來超寺、峰洋、隔頭、田中(林中)、新墘、山頭、下洋、庄洋、石圳、池邊、際頭等自然村。
綏來鄉:轄金沙堂、繼善、下溪、上溪橋、上演、墘面、雲際、寶峰、下路、林洋、東坑、橫坑、小園頭、廣坑、大墘菜、下斜、古洋、朱洋山、龍貢隔、澳柄、浪湯洋、湖嶺、人皇寺、鶴林;五峰橋、麗山頭、朱墩、廣濟岩、普賢寺、寶安寺、宮場、田中、溪演、文里壟、白汀、前坂、下黃石、坑口、油瀨(攸太)等自然村。
懷德鄉:轄杉倉、厚錦、雲山、洋頭、上祝、下祝、後房、溪源、洋邊、羅橋、渡塘、前洋、後洋、下寮坑、文洋;許庄、殿洋、半嶺、烏山、竹河、高港、崎兜、倉後埔、姜園、上馬;官圳、龍腰橋、南坑、過洋、局裡、嶺尾、橋頭、墓壟、恭竹居、山限、橫路、東山;感德洋、祭山寺、光南竹、前場、祭源、小際、溪坪、大王坑、後柿、上地元;湯壽橋、岩頭、溫湯、四保、理北山、官山、曲坑、牛墘、桔林、槐林、圳石、馬洋、潭津尾、馬坑、下保、李家義、半嶺、北壟、山頭頂、高洋;桃園、潘宅、洋尾壟、前洋、後洋等自然村。
後因在縣屯糧,另立一鄉。乾隆二年(1737)將海防屯糧割歸在縣,又立一鄉,鄉名和轄地已無法查證。
民國時期,初仍襲清制。
民國4年(1915),全縣設5個區7個保衛團:第一區第一團轄一、二、十六都;第二區第二團轄三、四、六都;第三團轄五、七都;第三區第四團轄八、九、十都;第四區第五團轄十一、十二、十五都;第六團轄十四、十七都;第五區第七團轄十九、二十、二十一、二十二、二十三、二十四都。同時,在區以下設保,保以下設甲,甲以下設牌。
民國17年9月,實施《縣組織法》,全縣設5個區公所。民國23年5月,實行保甲制度,區公所之下設保、甲。民國25年8月,撤銷區公所,改設區署,全縣設3個區署,30個聯保,187個保,2071個甲。民國27年12月,區署不變,全縣調整為19個聯保,142個保,1665甲。民國29年6月,區署不變,撤銷聯保,建立16個鄉鎮,保甲不變。
2008年,閩清縣轄11個鎮、5個鄉:梅城鎮、坂東鎮、池園鎮、梅溪鎮、白樟鎮、白中鎮、塔庄鎮、東橋鎮、雄江鎮、金沙鎮、省璜鎮、雲龍鄉、上蓮鄉、三溪鄉、下祝鄉、桔林鄉。
C. 福州華宇密封材料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注冊號:****所在地:福建省注冊資本:115萬人民幣法定代表:劉宇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登記狀態:存續登記機關:閩清縣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冊地址:閩清縣雲龍鄉潭口工業區
法定代表人:劉宇
成立時間:2009-09-24
注冊資本:115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350124100014302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公司地址:閩清縣雲龍鄉潭口工業區
D. 仙桃市長埫口鎮有哪些村
截至2020年,長埫口鎮轄1個社區、1個居委會、64個村委會:
長虹社區、永紅居委會、周陳村、馬灘村、鄢灣村、何壩村、江台村、林灣村、雜壩村、新河村、朱灣村、三福村、黃旺村、雷家村、集木村、潮願村、胡花村、方陳村、石剅灣村、登甲嶺村、潭垸村、剅河嶺村、崔嶺村、長高村、陳橋村、沙灣村、新華村、庄屋村、下湖堤村、新口村、金河村、禹王村、孫劉灣村、白三洲村、武旗村;
高龍村、新興廟村、大福村、易王村、田李村、溝小村、五同村、黃越村、官山村、常羅村、葛家灣村、剅東村、剅西村、群利村、黃益村、汪家閣村、葉家集村、曾家台村、太洪村、蓮子湖村、扁花垸村、頭潭口村、敦厚村、柳家村、竹葉湖村、五行村、三垸村、公明山村、朱家台村、四屋灣村、周幫村。
(4)閩清縣潭口工業區有哪些工廠擴展閱讀
仙桃市行政區劃
仙桃市共轄18個鄉級行政區,包括3個街道、15個鎮,分別是干河街道、龍華山街道、沙嘴街道,鄭場鎮、毛嘴鎮、剅河鎮、三伏潭鎮、胡場鎮、長埫口鎮、西流河鎮、彭場鎮、沙湖鎮、楊林尾鎮、張溝鎮、郭河鎮、沔城回族鎮、通海口鎮、陳場鎮。
此外,仙桃市另轄工業園區、九合垸原種場、沙湖原種場、五湖漁場、趙西垸林場、畜禽良種場、排湖風景區。仙桃市人民政府駐干河街道沔州大道特1號。
E. 福建省閩清新長江金屬製造有限公司怎麼樣
福建省閩清新長江金屬製造有限公司是2008-03-06在福建省福州市閩清縣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注冊地址位於閩清縣雲龍鄉潭口工業區。
福建省閩清新長江金屬製造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350124671929814M,企業法人黃家雄,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福建省閩清新長江金屬製造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生產、銷售電力線路管接件、汽車、摩托車、船舶配件、其他輸配電及控制設備。(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在福建省,相近經營范圍的公司總注冊資本為633537萬元,主要資本集中在 1000-5000萬 和 100-1000萬 規模的企業中,共1308家。
通過愛企查查看福建省閩清新長江金屬製造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F. 福州有幾條內河
福州內河
(一)閩 江
閩江系福建省第一大河。發源於武夷山脈東側建寧縣均口鄉台田村嚴峰山西南坡,流經三明、南平兩市和寧德地區古田縣後,由水口鎮入福州市境,流經閩清縣、閩侯縣,在侯官附近因受南台島之阻,分為南、北兩港,南港稱烏龍江;北港稱閩江,亦稱台江或白龍江。北港繞過南台島北側,穿過福州市區至馬尾港區,一般河寬300~600米,從淮安至羅星塔長28.5公里,河槽相對窄深,為航運通道。南港繞南台島南側,在江口處接納大樟溪,江面寬闊,達3000~4000米,至峽兜縮小為500米,南港自淮安至羅星塔長40.2公里,河槽寬淺,為泄洪貯沙河段。南、北港於馬尾港域匯合後折向東北進入通海河段,經青洲、閩安峽谷(河寬由1700米縮小為600米)至亭江長約12公里。在亭江附近受琅岐島之阻,閩江復分為南、北兩支:南支(稱梅花水道)繞過琅岐島南側,經浮岐、潭頭至梅花入東海,長18公里,河道寬淺;北支為閩江入海主汊,繞過琅岐島的北側經英嶼、長安至琯頭長門口,稱長門水道,寬約1500米,深9~10米,長門峽谷寬僅380米,深達34米;出長門口後又被粗蘆、川石、壺江諸島分成烏豬水道、熨斗水道、壺江水道和川石水道分別入海,其中川石水道為主航道。
閩江中上遊河床比降大,進入本區後比降逐漸減少。南平至水口水電站98.4公里,平均坡降為5‰,江面寬約400米;水口水電站到白沙長39公里,平均坡降為1‰,河道逐漸開闊,水面寬約600~700米;白沙以下進入平原地帶,平均坡降只有0.86‰,江面寬達2000~3000米。閩江下游為感潮河段,隨著河床泥沙的淤積,潮區界也在不斷變化。據地方誌記載,宋淳熙十年(1183年)漲潮流上溯到下濮電站壩址下5公里的大箬附近;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大潮時潮流仍可達竹岐附近。由於三角洲平原汊道逐漸淤廢和三角洲向海伸展,導致河口區進潮量減少和徑流作用相對增強,潮汐和潮流影響的上界也隨之不斷下移。現在枯水期大潮時潮區界在侯官附近(距口門68公里),潮流界可達觀音亭;平水期潮流界在魁岐—馬江之間;洪水期小潮進潮區界在江南橋附近,潮流界在馬尾一帶;當竹岐站洪峰流量為13000立方米秒時,羅星塔斷面無漲潮流。由於閩江下游段河床坡坡降低,流速轉緩,加以有潮水頂托作用,一旦上游來水量增加,洪水下泄不暢,水位增加,便很容易釀成洪澇災害。
閩江徑流十分豐富。竹岐水文站控制流域面積54500平方公里,1934~1989年平均徑流量547億立方米,最大年徑流量842億立方米(1937年),最小年徑流量268億立方米。大樟溪永泰站控制流域面積4032平方公里,1956~1986年均年徑流量54.6億立方米;另外閩江口未控區面積2460平方公里,平均年徑流量約為11億立方米。因此,閩江口多年平均徑流量約為629億立方米。
閩江徑流年內分配不均,一月最小,平均流量為619立方米秒,而後逐月增大,6月最大,達4706立方米秒,7月開始逐月下降。汛期4~9月徑流量占年來水量的74.4%,其中5月佔17%,6月佔22%。枯水期10月至次年2月徑流量占年來水量的17.5%,其中1月僅佔3%。
閩江的含沙量和輸沙量與全國各大河流比較是比較小的。根據竹岐站1951~1989年觀測資料統計,多年平均含沙量為0.14kg/m3,最大年(1962年)為0.26kg/m3,最小年(1957年)為0.069kg/m3。多年平均懸移質輸沙量為715萬噸,最大年懸移質輸沙量為2000萬噸(1962年),最小年為272萬噸(1971年)。長系列月輸沙率11月最小,為11.5kg/s,而後逐月增加,6月最大達1009kg/s。懸移質輸沙集中在汛期4~9月間,輸沙量為639萬噸,佔平均年輸沙量的89.4%,其中5月佔23.9%,6月佔36.6%,枯水期10月至次年2月,懸移質輸沙量僅30萬噸,佔平均年輸沙量的4.2%。懸沙中值粒徑為0.07mm。至於推移質輸沙量,至今尚無實測資料。
閩江水質污染比較嚴重。區內閩江每年接納中上游(主要是上游)廢水約4億多噸,其中工業廢水佔90.7%;加上福州市排入閩江2億噸廢水(其中工業水佔37.98%),閩江水質已受到嚴重污染,不少河段石油、有機物和某些重金屬超標,已難以達到地面水三類水標准。閩江流域佔有全省一半面積,工業產值佔全省工業總產值的45%,農業產值佔全省農業總產值的36%,在全省經濟發展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如閩江水質繼續惡化,後果不堪設想。為此,政府決心閩江流域水環境整治,提出近、中遠期整目標,要求一年有重大突破,三年大見成效,五年基本完成。同時,福州也正在開辟第二水源(引鰲江水)。
福州市境內閩江的主要支流有大樟溪和梅溪,此外還有安仁溪、大目溪、尚干陶江、新店溪和營前溪等。閩江水力資源豐富,已在閩清縣下濮建成裝機容量為140萬千瓦的水口水電站。閩江有航運之利,電站興建前,自福州至南平,可通60噸級輪船;電站建成形成水庫後,航運條件大為改善,已可通行500噸級船舶。台江至馬尾港可通行千噸級輪船,馬尾港至閩江口可通行萬噸級輪船。
(二)大樟溪
閩江下游最大支流。發源於德化縣戴雲山脈,源頭稱國寶溪、瀘溪,德化縣南埕以下始稱大樟溪。流經德化、永泰、閩侯3縣,於江口注入閩江南港(烏龍江),全長234公里,流域面積4843平方公里。
永泰縣多山,全市地勢最高,山地中又分布著洑口、嵩口、梧桐、赤錫、富泉、城關、台口、葛嶺、塘前等盆地,大樟溪在永泰縣境內121公里,流經山地和盆地,形成了典型的串珠狀河谷,峽谷與盆谷相間排列。大樟溪是山地性河流,河床比降大,比降在4‰以上,峽谷地段坡降更大,可達1%甚至1%以上。大樟溪支流眾多,縱橫交錯,集水面積200平方公里以上的支流,有洑口溪、下漈溪、梧桐溪、富泉溪和清涼溪;集水面積在50平方公里以上的支流有26條。這些支流的河床比降都很大,有的達到10%以上,如七洑溪、芭蕉溪和漁溪等。
大樟溪處於閩中多雨地帶,徑流十分豐富。根據永泰站1951~1980年資料統計,多年平均徑流量為40.3億立方米,1975年最大,達62.68億立方米;1967年最小,為23.51億立方米,年際變化不大,為1∶2.7。但年內變幅較大,6月徑流最大,月均流量為332.4立方米/秒,12月最小,為29.3立方米秒,相差10.34倍。汛期(4~9月)徑流量為32.64億立方米,占年均徑流總量的81%;其餘月份佔20%,為枯水期。
大樟溪流域內森林植被良好,河床多為不透水的火成岩,流域內土壤侵蝕較輕,故含沙量較少,多年平均含沙量為0.14kg/m3,年輸沙量42萬噸,其中97%輸沙量集中在4~9月的雨季。
大樟溪水量豐沛,河床比降大,蘊藏有豐富的水力資源,可利用水能達38.86萬千瓦;塘前至新岐河段可通航30噸級船隻。
(三)梅 溪
閩江支流之一,閩清縣最長的河流。因繞縣城地段遍植梅樹,故縣城稱梅城,溪稱梅溪。發源於南部省璜鄉蓮花山,向北流經省璜、塔庄、坂東、白中、白樟、梅溪、梅城等7個鄉鎮的56個村,沿途納嶺寨溪、濂溪、文定溪、金砂溪、下瀘溪、曇溪等支流,繞縣城出溪口匯入閩江,全長78.6公里,流域面積956平方公里。
梅溪流經山地、丘陵和盆地,形成了串珠狀河谷,峽谷與盆谷相間排列。峽谷河段以沖刷作用為主,盆谷地段以堆積作用為主,坂東平原是梅溪流域最大的河谷平原。坂東昔稱六都,故為「大大六都洋,小小閩清縣(指城關)」之說。梅溪兩條較大支流芝溪和金砂溪均分布在梅溪左側。芝溪發源於後佳,長40公里,流域面積229.4平方公里;金砂溪發源於閩清與尤溪縣交界處的寶坑山,長37.6公里,流域面積180.4平方公里。
梅溪多年平均徑流量為8.1億立方米,最大年份(1975年)為13億立方米,最小年份(1982年)為3.69億立方米,相差2.5倍。
梅溪幹流下游和芝溪下游段水質較差,特別是潭口至溪口的7公里長的河段,兩岸工廠林立,人煙稠密,年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排放量達665.83萬噸,其中66.5%廢水未經處理,有機污染嚴重。
(四)起步溪
羅溪縣最長的河流。發源於羅源縣北部飛仙岩山,由西向東流經洪洋、起步、鳳山注入羅源灣,全長28.6公里,流域面積222.48平方公里。主要支流有護國溪和南門溪。上游流經山地、丘陵,落差大,水流急,水能儲藏量達2.67萬千瓦;下游流經起步河谷平原和城關,土壤肥沃,灌溉便利,是羅源縣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的主要產區。
(五)鰲 江
連江縣最大的河流。發源於古田縣東北部鷲峰山脈,由西北向東南流經羅源縣西部進入連江縣,經小滄、潘渡、鰲江、鳳城、浦口、東岱等鄉鎮,於百勝注入東海,全長137公里,流域面積2665.3平方公里。主要支流有牛溪和財溪,均位於鰲江左側,其流向基本與幹流平行,次一級支流流向北東,構成格狀水系。
鰲江為山地性河流,小滄以上的峽谷為主,江面窄,坡降大,水流急;小滄以下,流經貴安、潘渡等盆地,形成串珠狀河谷,峽谷與盆谷相間排列。
鰲江徑流較豐富,年均流量60.5立方米秒,年均徑流量27.67億立方米。水力資源較豐富,可利用水能8.3萬千瓦,已建成山仔水電站。水質優良,山仔水庫將成為福州市第二飲用水水源。下游便於灌溉和航運,是連江縣糧食和經濟作物主要產區。潘渡一帶山青水秀,又有貴安溫泉,宜於發展旅遊業。
(六)三 溪
閩江口以南獨流入海的水系,長樂市東部主要河流。發源於福清市北部大山□,向北流經江田丘陵區,一支流入文武砂水庫注入東海;另一支流入長樂濱海平原的南洋水網。三溪在水網以上長12.4公里,流域面積41.4平方公里。在上游三溪村潘寺嶺建有三溪水庫,總庫容1072萬立方米,灌溉面積1866.7公頃。
(七)龍 江
福州市東部獨流入海的水系,福清市最大的河流。發源於莆田縣大洋鄉瑞雲山,自西向東流經東張、宏路、融城,於海口注入福清灣,有太城溪、可路溪、太北溪等支流,全長62公里(福清市境內35.51公里),其中天寶陂至海口長19.75公里,屬感潮河段,流域面積538平方公里。天寶陂系唐玄宗天寶年間所建,為攔水工程。1958年上游建東張水庫,總庫容1.99億立方米,為福清市工農業和人民生活主要水源。下游水質受海潮影響鹹淡交流,多為航運之用,但不宜灌溉。由於氣候地形因素,降水量在年際及年內分布不均。汛期在4~9月份,佔全年降水量75%,年均徑流量約4億立方米,豐枯年相差量為4.8~3.2億立方米。洪水主要由台風暴雨造成,最大日降水量達450毫米。
太城溪,又稱石塍溪,是龍江最大支流;發源於五子岩西麓,向南流經鏡洋、宏路注入龍江,長18公里,流域面積81.1平方公里。
G. 仙桃市有哪些縣鄉鎮
仙桃市的縣鄉鎮有:干河街道(高新技術產業園)、龍華山街道、沙嘴街道,鄭場鎮、毛嘴鎮、剅河鎮、三伏潭鎮、胡場鎮、長埫口鎮、西流河鎮(化工產業園)、彭場鎮(彭場工業園)、沙湖鎮、楊林尾鎮、張溝鎮、郭河鎮、沔城回族鎮、通海口鎮、陳場鎮,仙桃經濟開發區、仙桃工業園,沙湖原種場、九合垸原種場和排湖風景區。
仙桃北依漢水,南靠長江,是江漢平原中心城市,素有「江漢明珠」美譽,是荊楚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之一。仙桃,原名沔陽,擁有1500多年的建制歷史,是湖北省省轄市、武漢城市圈西翼中心城市、亞洲體操之鄉。
仙桃緊靠武漢,具有貫通南北、承東啟西、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318國道、漢宜高速鐵路、滬渝高速橫貫東西,隨岳高速公路和武漢城市圈環線孝仙嘉高速縱穿南北。仙桃南到廣州、北到北京、東到上海、西到成都等特大城市均在1000公里半徑之內。仙桃崇文重教,自古被譽為「文化之鄉」、「狀元之鄉」,人才資源十分豐富。
仙桃是國家園林城市、首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國家衛生城市 、國家新型城鎮化試點、國家智慧城市試點。仙桃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是國家級高新區。2017年仙桃入選全國投資潛力百強縣市,居全國第15位。2017年7月入選中國縣域經濟百強,全國排名第86位。2017年10月仙桃重返中國綜合實力百強縣市,全國排名97位。
H. 仙桃市有哪些縣鄉鎮
截至2019年6月,仙桃市共有15個鎮,分別是鄭場鎮、毛嘴鎮、剅河鎮、三伏潭鎮、胡場鎮、長埫口鎮、西流河鎮、彭場鎮、沙湖鎮、楊林尾鎮、張溝鎮、郭河鎮、沔城回族鎮、通海口鎮、陳場鎮。
除上述15個鎮外,仙桃市還包括3個街道,分別是干河街道、龍華山街道、沙嘴街道,共計18個鄉級行政區。
(8)閩清縣潭口工業區有哪些工廠擴展閱讀:
仙桃原名沔陽,位於湖北省中南部的江漢平原腹地,面積2538平方公里,地跨東經112°55'—113°49'、北緯30°04'—30°32',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雨量充沛,陽光充足,氣候溫和,具有南北兼優的氣候特點。仙桃歷史文化悠久,經濟充滿活力,是全國百強縣(市)、湖北首強縣(市)、全國衛生城市、全國綠化先進市。
中國唯一的體操之鄉
仙桃歷史悠久,人才輩出,是中國著名的大僑鄉,全國高考「狀元縣」,中國唯一的體操之鄉。2008年北京奧運會,仙桃市創造了「一座小城,兩位冠軍,三枚金牌,四塊獎牌」的世界體壇神話,仙桃是全國唯一的體操之鄉,先後走出了李小雙、李大雙、楊威、鄭李輝、廖輝等五位世界冠軍,連續四屆奧運會獲得7枚奧運金牌、6枚奧運銀牌。
2000年2月,國家體操訓練管理中心授予仙桃市「中國體操之鄉」和「世界冠軍搖籃」兩塊「金字招牌」。
優越的區位交通條件
仙桃緊靠中國中部特大城市武漢,具有貫通南北、承東啟西、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境內河渠網路相通,公路四通八達,距武漢天河國際機場、漢口火車站、長江武漢港均只1小時車程。
貫穿中國南北的京珠高速公路和貫穿東西的滬蓉高速公路在仙桃附近交匯,仙桃南到廣州、北到北京、東到上海、西到成都等特大城市均在1000公里半徑之內。
豐富的農副產品資源
仙桃有耕地160萬畝,土層深厚、土壤肥沃,是著名的魚米之鄉,全國重要的糧、棉、油、魚、豬、蛋生產基地。全市糧食麵積100萬畝,棉花面積40萬畝,油菜面積100萬畝,蔬菜面積60萬畝,水產面積56萬畝,淡水產品養殖面積和產量居全國第二。年出欄生豬100多萬頭,出籠家禽8000多萬只,禽蛋產量50萬噸。農副產品生產和加工前景十分廣闊。
良好的產業發展基礎
仙桃以輕結構、外向型為產業特色,已經形成以紡織、服裝、無紡布及衛材製品、食品加工、醫葯化工、機械電子為主導的產業體系。紡織服裝已具備年產1億米中高檔面料、5000萬件成衣的生產能力,基本形成紡、織、染、整到服裝加工比較完整的產業鏈。仙桃邁亞集團生產的高檔服裝是中國最好的西服面料,可與世界高檔面料媲美。
仙桃市食品加工產業集聚台灣旺旺、福建親親、四川米老頭、香港真巧、香港加多寶等中國名牌產品和馳名商標企業,呈現品牌集聚、產業集群的發展勢頭。機械電子產業以台灣健鼎、廣東納偉仕、北京神霧等實力企業為支撐,實現高點起跳,跨越發展,成為全市最具成長性的產業。
無紡布產業在擴張、升級、規范中加快發展,製品出口佔全國45%的市場份額,躋身全國縣域經濟產業集群基本競爭力百強。醫葯化工產業集聚德國拜爾斯道夫、香港絲寶、中國宜化等一批行業領軍企業,正由傳統的小化工、農化工向現代大化工、精細化工轉變。
仙桃正大力實施雙百億產業工程,以產業規劃為引領,以項目建設為抓手,以結構調整為主線,以技術創新為支撐,做大做強五大主導產業,力爭「十二五」期末工業產值突破千億元。
仙桃即將成為全國最大的無紡布製造加工基地、華中地區最大的電子電路板生產基地、華中地區最具影響力的食品加工基地和汽車零配件生產基地。同時運用產業政策,引導企業向園區集中。重點發展食品及環保產業聚集區、現代紡織產業聚集區、光電子及生物醫葯產業聚集區、都市工業聚集區。
怡人的投資居住環境
仙桃以輕紡城、生態城、休閑城為城市特色。城市基礎設施配套,功能完善,已成為江漢平原的信息中心、物流中心。三產業日趨繁榮,擁有一批星級酒店,一批大型購物廣場,一批專業批發市場,成為區域性的物資貿易集散中心。城區建有四大工業園區,基礎設施完備,產業配套齊全,政策環境優良,為招商引資和企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