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業生產 > 規上工業增加值是哪個部門統計

規上工業增加值是哪個部門統計

發布時間:2022-08-05 05:47:10

❶ 什麼叫農業產業增加值。在縣城中,那個部門負責統計或管理

增加值其實是一個經濟統計中的一個專門術語,是指採用「增值法」計算的產業增加值,與GDP(即國內生產總值或地區生產總值)類似。農業產業增加值其實差不多就是農業的GDP了。

國內的GDP無論是哪一個產業的GDP都是由統計局負責統計和發布的。

❷ 統計數據中的「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能說明什麼

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是衡量大型工業企業在經濟中的重要性。這個比例有助於我們判斷大型工業企業運行是否正常,是否有潛力,這樣決策時對是否還是以大企業作為重點提供依據。

❸ 規上工業增加值可以對外發布嗎

可以。
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會由國家統計局發布相關信息的,屬於「三新」統計分類。
國家統計局會定期發布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行業增加值增速以及主要經濟指標數據,這是為了加強和完善統計體系,豐富經濟決策依據,推助我國經濟健康發展。這些數據作為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資源,需要發揮引領全局、覆蓋全面、貫穿始終的作用。

❹ 完成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是什麼意思應該怎麼算,要有哪些數據才能算出來

工業增加值是工業企業生產過程中新增加的價值,各部門增加值之和即是國內生產總值。規模以上增加值就是規模以上企業所產生的增加值。工業增加值的計算方法有兩種,即生產法和收入法(又稱要素分配法)。需要工業總產值,工業中間投入,本期應交增值稅等

❺ 規上工業萬元增加值能耗 統計局 怎麼計算

1.生產法 工業增加值=工業總產出-工業中間投入 工業總產出=工業總產值 + 工業本年應交增值稅 2.收入法 工業增加值=勞動者報酬+生產稅凈額+固定資產折舊+營業盈餘 3.規模以上工業生產法和收入法增加值數據的調整 從理論上講,按生產法和收入法計算的工業增加值結果應基本一致。但是,由於部分工業統計基礎和水平達不到增加值核算要求,往往使得採用兩種方法計算的工業增加值呈現出不同程度偏差。一般情況下,生產法工業增加值偏大,收入法工業增加值偏小,因此有必要將採用兩種方法計算的增加值進行加權平均,使工業增加值更加接近實際。鑒於經濟普查方案中規模以上工業統計指標較為詳細,便於增加值核算和調整,因此,國家統計局規定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採用生產法和收入法計算結果的加權平均數。調整方法如下: 調整後的工業增加值=生產法工業增加值×0.75 + 收入法工業增加值×0.25

❻ 有誰 知道 工業增加值是怎麼計劃出來的,有無單位,單位是什麼

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的統計范圍是年主營業務收入500萬元及以上的工業法人企業。
具體的計算方法如下:
工業企業萬元增加值綜合能耗=能源消耗總量(噸標准煤)/工業增加值(萬元)。
工業增加值=工業總產值+本年應交增值稅-工業中間投入

❼ 工業增加值怎麼計算。【要簡單一點,要不看不懂】

工業增加值的計算方法有兩種,即生產法和收入法(又稱要素分配法)。

1、生產法

生產法是指從工業生產過程中的產品和勞務價值形成的角度入手,剔除生產環節中投入的中間產品價值,從而得到新增價值的方法。其計算公式為:工業增加值=工業總產值-工業中間投入+應繳增值稅。

2、收入法

收入法是從工業生產過程中創造的原始收入初次分配的角度,對工業生產活動最終成果進行核算的一種方法。其計算公式為: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折舊+勞動者報酬+生產稅凈額+營業盈餘

(7)規上工業增加值是哪個部門統計擴展閱讀

實際應用:

實際工作中,由於受到統計調查頻率、時效性和企業財務核算的制約,年度和月度工業增加值採用不同的計算方法。年度工業增加值採用「收入法」計算,所含四個部分的資料通過「工業企業成本費用」年報表中基礎數據計算得到。

月度統計對時效性要求較高,難以取得詳細的財務核算資料,無法直接計算,因此月度工業增加值增速採用推算的計算方法,即根據工業增加值與工業總產值的比率得到工業增加值率,用月度工業總產值,乘以上年度工業增加值率,得到月度工業增加值。

❽ 工業增加值的計算方法

工業增加值有兩種計算方法:

一是生產法,即從工業生產過程中產品和勞務價值形成的角度入手,剔除生產環節中間投入的價值,從而得到新增價值的方法。

公式:工業增加值=工業總產值-工業中間投入+本期應交增值稅

二是收入法,即從工業生產過程中創造的原始收入初次分配的角度,對工業生產活動最終成果進行核算的一種方法。

公式: 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折舊+勞動者報酬+生產稅凈值+營業盈餘

(8)規上工業增加值是哪個部門統計擴展閱讀:

工業增加值是指工業企業在報告期內以貨幣形式表現的工業生產活動的最終成果;是工業企業全部生產活動的總成果扣除了在生產過程中消耗或轉移的物質產品和勞務價值後的余額;是工業企業生產過程中新增加的價值。增加值是國民經濟核算的一項基礎指標。

各部門增加值之和即是國內生產總值,它反映的是一個國家(地區)在一定期時期內所生產的和提供的全部最終產品和服務的市場價值的總和,同時也反映了生產單位或部門對國內生產總值的貢獻。因此,建立增加值統計,將為計算國內生產總值提供可靠依據,是建立資金流量的基礎。

從工業增加值的概念出發,計算工業增加值應遵循以下三條原則:

1 本期生產的原則

工業增加值的核算必須是工業企業報告期內的工業生產成果。只有進入了工業企業報告期內的工業生產過程,通過工業生產活動所創造的產品和勞務才能進行工業增加的核算,非報告期內生產的工業產品,即使在報告期內出售,也不能作為本期的工業生產成果;反之,只要是報告期內生產的產品,不論是否出售,均應計入報告期生產成果。

2 最終成果的原則

工業企業生產活動的最終成果,從產品形態上看,體現於本期生產出的、已出售、可供出售和自產自用的產品和勞務上,不包括用於生產過程中的產品和勞務;從價值形態上看,產品生產的過程也是價值轉移的過程,生產過程中所耗用的產品(中間投入)價值隨同生產過程轉移到新產品的價值之中。

為了避免產品價值的重復計算,必須在工業總產值的基礎上扣除中間投入的轉移價值。因此,要保持工業總產值與工業中間投入的計算價格、指標口徑范圍的一致性,避免工業增加值計算結果出現偏差。

3 市場價格的原則

當前,我國計算工業增加值所使用的計算價格是生產者的價格,即按生產者價格估算出的產出額減去按購買者價格估算的中間消耗額。

生產者價格對工業品來說,就是出廠價格,其中包括產品銷售或使用時所支付的產品稅或應得到的補貼,但不包括發票單列的增值稅和單獨開發票的運輸費用和商業費用。

購買者價格是購買者在購買單位貨物或服務所支付的價值,其中包括指定時間和地點提取貨物所發生的運輸和商業費用,不包括可扣除的增值稅。

生產者價格和購買者價格都是市場上買賣雙方認定的成交價格即市場價格。為了保持工業增加值計算口徑的一致性,工業總產值和工業中間投入一律按市場價格計算。工業總產值按生產者價格計算,工業中間投入按購買者價格計算。

工業企業建立增加值統計,可以反映工業企業的投入、產出和經濟效益情況,為改善工業企業生產經營提供依據,並促進工業企業會計和統計核算的協調。

❾ 什麼叫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

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是指:全部國有企業(在工商局的登記注冊類型為「110」的企業)和當年產品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含)的非國有工業企業。

閱讀全文

與規上工業增加值是哪個部門統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賓士gl470拖拽模式怎麼解除 瀏覽:489
綿陽哪裡有鋁型材工業平台 瀏覽:538
汽車減配在哪裡看 瀏覽:980
賓士的esq在哪裡 瀏覽:779
工業園區准入節能規劃公司有哪些 瀏覽:520
煙台昌隆汽車配件有限公司在哪裡 瀏覽:131
奧迪q5後面怎麼吹暖風 瀏覽:776
工業互聯網跨界農業怎麼樣 瀏覽:803
奧迪哪個系列有天窗 瀏覽:44
寶馬車從沈陽運蘇州要多久 瀏覽:710
汽車噴漆砂眼是什麼原因 瀏覽:626
汽車加氣站歸什麼部門監督 瀏覽:202
成熟工業園如何實現工業40 瀏覽:97
寶馬車門裡面拉手怎麼蓋上 瀏覽:773
如何製作簡易汽車限速器 瀏覽:806
汽車空調泵管道如何清洗 瀏覽:744
汽車大燈黑膜哪裡有賣的 瀏覽:571
12年福建賓士製冷劑加多少 瀏覽:574
奧迪a5首付30萬月供需要多少 瀏覽:637
電動汽車如何擴裝續航鋰電池 瀏覽: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