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貴州的產業結構以什麼為主
能源工業成為貴州省最大支柱產業結構。
2020年,貴州省農林牧漁業總產值4358.62億元,比上年增長6.5%。其中,種植業總產值2781.80億元,增長7.7%;林業總產值293.66億元,增長8.2%;畜牧業總產值1019.01億元,增長2.8%;漁業總產值61.09億元,增長6.4%。
全年糧食種植面積4131.20萬畝,比上年增長1.7%;糧食總產量1057.63萬噸,比上年增長0.6%。全年蔬菜及食用菌種植面積2266.99萬畝,比上年增長5.3%;蔬菜及食用菌產量2990.87萬噸,比上年增長9.4%。年末果園面積1169.20萬畝,比上年末增長13.9%;全年園林水果產量478.58萬噸,比上年增長30.4%。全年全省木材產量314.67萬立方米。
發展
2020年,貴州省生產智能電視機183.62萬台,比上年增長48.6%;汽車7.91萬輛,增長38.9%;鐵合金207.09萬噸,增長20.8%;電子元件48.47億只,增長12.4%;辣椒製品45.58萬噸,增長7.9%;原鋁(電解鋁)135.58萬噸,增長6.1%。
2020年,貴州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1056.14億元,比上年增長19.6%。全年營業收入利潤率為11.6%,比上年提高2.1個百分點;每百元營業收入中的成本為72.65元,下降2.1元。年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為60.2%,比上年末下降0.4個百分點。
Ⅱ 貴州省的支柱產業是什麼
據2005年8月9日貴州日報報道
《能源工業成為貴州省最大支柱產業》
最新的數據表明,目前,貴州電力、煤炭能源產業增加值突破百億元,拉動規模以上工業增長近7個百分點,能源工業已經成為貴州最大支柱產業。
「西電東送」工程為貴州提供了一個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的大好機遇。「西部大開發」實施五年來,省委、省政府堅持舉全省之力推進西電東送,全省電力總裝機5年翻了一番,超過前50年的裝機總量。已由2000年的460萬千瓦增長到目前的1184萬千瓦,今年實現向廣東送電443萬千瓦。
首批西電東送建設項目「四水四火」全部建成投產,共計538萬千瓦,並相應建設500千伏兩條交流和一條直流輸電線路。第二批項目「四水八火」,共1684萬千瓦規模。目前,大部分項目已正式開工或進入施工准備。兩年前開工的第二批電源項目,首台機組已於今年1月投產進入商業運營。貴州電網主網架結構日趨完善。現在已建成、已開工的電力建設項目,投資計劃總額超過1000億元。
舉全省之力推進西電東送工程的具體規劃是,貴州向廣東送電從100萬千瓦起,逐年遞增100萬千瓦,「十五」期間實現送電400萬千瓦,「十一五」再增送400萬千瓦,加上外送周邊湘、渝、桂等省區的200萬千瓦,到2010年,貴州外送電力達1000萬千瓦;與此同時,建成水火電機組3000萬千瓦,並相應建設一大批煤礦,初步建成南方能源大省。
煤礦、電力、煙草、商業即為貴州四大支柱產業(所謂的能源產業即煤礦和電力)
Ⅲ 貴州經濟相對落後目前的經濟主要是以什麼為重點
以下都是貴州的支柱產業,全部是我從截取的公開報道名稱
煙稅------近代貴州經濟的支柱——煙稅
煤電-----為主的能源工業成為貴州最大經濟支柱
建築業已發展成為貴州國民經濟支柱產業
貴州經濟發展的支柱之一──磷及磷化工產業
貴州省的支柱產業是電力工業,和旅遊業
旅遊業成為貴州經濟的支柱產業
貴州:茶產業已成為現代農業經濟新支柱
貴州礦業經濟成支柱產業
Ⅳ 貴州的能源優勢是什麼
貴州能源資源主要由水能資源和煤炭資源組成,具有煤電結合、水火互濟的優勢。全省水資源總量達1062億立方米,水能資源蘊藏量為1874.5萬千瓦,居全國第6位,橫貫全省的烏江是水能「富礦」,南盤江、北盤江、清水江等都蘊藏著豐富的水能資源。
截至2013年末,全省煤炭保有資源總量802.53億噸,其中保有資源儲量483.02億噸,居全國第5位,超過江南11省(區、市)煤炭資源儲量的總和,被譽為「江南煤海」。貴州有十分豐富的煤層氣(瓦斯)資源,埋深小於2千米的煤層氣達3.15萬億立方米,居全國第2位。
貴州頁岩氣資源較為豐富,經頁岩氣調查評價顯示,地質資源量13.54萬億立方米,可采資源量1.95萬億立方米,位列全國第3。豐富的能源資源為將貴州建設成中國重要的能源基地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4)貴州的能源工業以哪個為主擴展閱讀:
貴州河流處在長江和珠江兩大水繫上游交錯地帶,有69個縣屬長江防護林保護區范圍,是長江、珠江上游地區的重要生態屏障。全省水系順地勢由西部、中部向北、東、南三面分流。
苗嶺是長江和珠江兩流域的分水嶺,以北屬長江流域,流域面積115747平方千米,佔全省國土面積的66.1%,主要河流有烏江、赤水河、清水江、洪州河、舞陽河、錦江、松桃河、松坎河、牛欄江、橫江等。
Ⅳ 簡述貴州的工業體系
貴州的工業體系我感覺一般般,不是太發達。
Ⅵ 貴州的能源優勢是什麼
貴州能源資源主要由水能資源和煤炭資源組成,具有煤電結合、水火互濟的優勢。全省水資源總量達1062億立方米,水能資源蘊藏量為1874.5萬千瓦,居全國第6位,橫貫全省的烏江是水能「富礦」,南盤江、北盤江、清水江等都蘊藏著豐富的水能資源。
截至2013年末,全省煤炭保有資源總量802.53億噸,其中保有資源儲量483.02億噸,居全國第5位,超過江南11省(區、市)煤炭資源儲量的總和,被譽為「江南煤海」。貴州有十分豐富的煤層氣(瓦斯)資源,埋深小於2千米的煤層氣達3.15萬億立方米,居全國第2位。
貴州地處雲貴高原,介於東經103°36′~109°35′、北緯24°37′~29°13′之間, 東靠湖南,南鄰廣西,西毗雲南,北連四川和重慶,東西長約595千米,南北相距約509千米 。全省總面積176167平方千米,佔全國總面積的1.8%。
貴州的氣候溫暖濕潤,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氣溫變化小,冬暖夏涼,氣候宜人。2002年,省會貴陽市年平均氣溫為14.8℃,比2016年提高0.3℃。從全省看,通常最冷月(1月)平均氣溫多在3℃~6℃,比同緯度其他地區高;最熱月(7月)平均氣溫一般是22℃~25℃,為典型夏涼地區。降水較多,雨季明顯,陰天多,日照少。
受大氣環流及地形等影響,貴州氣候呈多樣性,「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另外,氣候不穩定,災害性天氣種類較多,乾旱、秋風、凝凍、冰雹等頻度大,對農業生產危害嚴重。
Ⅶ 貴州主要有哪些能源
貴州省是中國能源較為豐富的省區,資源優勢顯著,其中豐富的煤炭、煤層氣、電力及水能,具有持久開發優勢,成為當前貴州省的主要能源資源。隨著全國經濟的快速增長,能源市場需求日益旺盛,尤其是「西電東送」等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貴州省能源產業突飛猛進,形成以優勢資源為依託,以煤炭為主和「水火互濟」發展電能的主要能源結構。
貴州素以「西南煤海」著稱,是中國南方煤炭資源最豐富的省區,含煤面積佔全省總面積的40%以上,相對集中於貴州西部六盤水市和畢節地區。貴州省原煤產量從2000年的3025萬噸提高到2007年的1.08億噸以上。在煤炭產量大幅度提高的同時,百萬噸死亡率從2000年的21.13%下降到2007年的4.99%。2008年貴州省原煤產量達到1.15億噸,增長5.6%。
水能是貴州僅次於煤炭的重要能源資源,豐富水能與大量煤炭資源的雙優勢,使貴州成為中國少有的「水火互濟」發展電力的最優省區之一。「水火互濟」的電力能源優勢,為貴州建成南方能源基地和「西電東送」的重要基地,奠定了堅實的基礎。2008年,貴州省新增電力裝機容量236萬千瓦,貴州電網統調發電量達到970億千瓦時,增長1.9%。
貴州是中國煤層氣的重要產出分布區。煤層氣的開發利用,不僅有利於煤炭開發的安全生產,變廢為寶,更改變了能源生產與消費的結構。貴州煤層氣資源豐富,開發潛力較大。預計到2010年貴州省煤層氣抽采總量可達16億立方米,應用以瓦斯發電為主,同時兼作民用和工業燃氣。
國家確定西部地區作為全國重要的能源、礦產資源主要接替區,為貴州省發揮資源優勢、發揮特色經濟提供了新的機遇。「十一五」是貴州在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上取得重大突破,實現歷史性跨越的關鍵時期。能源工業要全面貫徹可持續發展戰略,確立以循環經濟理念貫穿始終的能源發展思路,繼續以「西電東送」和資源就地轉化為重點,在建設南方重要能源基地和開發煤炭深加工等優勢產業上實現重點突破,力爭到2010年把貴州省建設成為中國南方重要的能源工業基地。
Ⅷ 貴州主要有哪些自然能源
貴州省是中國能源較為豐富的省區,資源優勢顯著,其中豐富的煤炭、煤層氣、電力及水能,具有持久開發優勢,成為當前貴州省的主要能源資源。
1、貴州素以「西南煤海」著稱,是中國南方煤炭資源最豐富的省區,含煤面積佔全省總面積的40%以上,相對集中於貴州西部六盤水市和畢節地區。貴州省原煤產量從2000年的3025萬噸提高到2007年的1.08億噸以上。
2、水能是貴州僅次於煤炭的重要能源資源,豐富水能與大量煤炭資源的雙優勢,使貴州成為中國少有的「水火互濟」發展電力的最優省區之一。
Ⅸ 貴州六大工業區的工業布局是什麼
六大工業區主要分布在黔中地區,以貴陽為中心、以遵義、安順、六盤水、都勻、凱里為次中心。(1)、貴陽中心區是國家規劃烏江電力和黔中鋁磷基地的中心區是全省綜合性的工業中心區,重點工業行業有黑色和有色冶金,機械電子、航天、航空、信息、化工、建築材料、電力、煙草、和紡織業等工業;(2)、遵義以航天、黑色有色冶金、化工、醫葯、煙草、飲料、輕紡等工業為主;(3)、安順以航空、機械、化工、紡織等工業為主;(4)、六盤水以煤炭、電力、鋼鐵、建築材料為主,是中國南方重要的能源工業基地;(5)、都雲以國家「三線建設」中建成的電子工業基地,並有機械、化工、建築材料和輕紡等工業;(6)、凱里森林工業比較突出,並有機械、化工、電力、造紙等工業和國家「三線建設」中建立的電子工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