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業生產 > 宿松工業產品有哪些

宿松工業產品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7-23 02:53:34

❶ 安徽宿松縣的經濟情況

宿松縣二○○五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統計公報

--------------------------------------------------------------------------------

二○○五年,全縣人民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解放思想、搶抓機遇,開拓奮進,全面完成了縣十三屆人大三次會議確定的主要目標任務,保持了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的良好態勢,為順利完成「十五」計劃劃上了圓滿的句號,為「十一五」計劃的實施和持續穩健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一、綜 述

二○○五年,我縣國民經濟運行的主要特點是:經濟總量明顯增加,主要經濟指標完成年初計劃,宏觀經濟格局發生了新的變化,特別是農業生產又躍上了一個新的台階,產業結構調整有了新的突破,經濟運行質量繼續提高,「三農」政策及各種惠民措施得到了有效的落實,城鄉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升。其特點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地區生產總值總量大幅提升,增長幅度趨向平緩
1、從總量上看,二○○五年全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68251萬元,占年計劃的102.3%,於上年相比,總量增加3.34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46636萬元,占年計劃的119.1%;第二產業增加值96771萬元,占年計劃的94.0%;第三產業增加值124844萬元,占年計劃的99.0%。
2、從增長速度上看,以二○○四年經濟普查數據為基期比較,按二○○○年可比價計算(下同),二○○五年地區生產總值的增長速度為9.1%,比上年同期的增速下降0.6個百分點,比國家9.9%的增速低0.7個百分點,比安徽省的11.8%增速低2.7個百分點,比安慶市的12.4%增速低3.3個百分點。其中第一產業增長速度為13.3%,比上年同期4.7%的增速高8.6個百分點;第二產業增長速度為21.7%,比上年同期9.0%的增速高12.7個百分點;第三產業的增長速度為-1.5%,比上年同期15.7%的增幅回落17.2個百分點。
如果與二○○四年常規快報數據相比,則二○○五年GDP增速為14.0%;第一產業的增速為13.3%;第二產業的增速為15.9%;第三產業的增速為13.5%。
3、從內部結構看。三次產業的比重是39.8%:26.3%:33.9%,分別比04年經普查數據調整後的比重高1.1個百分點、3.8個百分點和下降4.9個百分點。
4、從人均實現GDP看,二○○五年全縣人均GDP4601元,比上年人均GDP凈增422元,增幅為10.0%。
(二)農村經濟飛躍發展,農民收入繼續提升
自進入本世紀以來,我縣農村經濟持續快速發展,農民的生活水平年年提高。特別是在二○○五年,雖然下半年多次受台風的侵襲和其他自然災害的影響,但全縣農業生產依然保持穩定,主要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依然獲得豐收,糧棉產量大幅上升,產業結構調整紊然有序。農、林、牧、漁等龍頭產業帶動發展模式基本形成,多種自然災害帶來的不利影響得到有效控制。我縣農村這種良好態勢具體表現為:
1、農業總產值再次實現兩位數增長,增幅居全市之首。
2、由於農業稅費的全面減免到位,極大地提高了農民生產積極性,生產成本明顯下降,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播種面積較上年有較大幅度增長。其中糧食作物播種面積比上年增長14.7%,棉花播種面積同比增長22.1%,整個農作物的播種面積同比增長8.1%。
3、內部產業結構發生良性變化。二○○五年,全縣種植業產值佔全部農業產值的比重為40.3%,同比下降2.2個百分點;林業產值比重為1.8%,同比下降2個百分點;牧業產值比重為19.9%,同比上升2.7個百分點;漁業產值比重為20.7%,同比上升0.5個百分點。
4、糧、棉等主要農作物和經濟作物產量比上年大幅增加,其中糧食增加近3萬噸,增幅為10.5%;棉花增加6千多噸,增幅為23.7%。兩種增幅均居全市之首。
5、農民人均純收入比上年增長6.6%,增幅與上年持平。
(三)第二產業在宏觀經濟中的地位繼續加強,規模工業的發展速度繼續加快
重點發展二、三產業是發展縣城經濟的必經途徑,在第二產業中,工業又佔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取到舉足輕重的作用。二○○五年,我縣第二產業實現的增加值比上年增加2.2億元,增幅為21.7%,比上年的增幅提升12.7個百分點,規模工業總產值按現價計算,實現產值8.36億元,比上年增加2.36億元,增幅為39.3%,比上年同期的增幅上升1個百分點。規模工業增加值2.18億元,比上年凈增0.75億元,增幅為43.7%。
(四)固定資產投資大幅攀升,商品消費市場雙進位。
1、從投資需求上看,二○○五年我縣固定資產投資超額完成年初計劃。比上年多投入2.6個億,增幅也比上年同期提升13.1個百分點。
2、從消費需求上看,由於城鄉居民收入的不斷增加和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全縣城鄉居民的消費觀念進一步更新,激活了商貿市場。因此,二○○五年我縣消費市場空前活躍,商品市場規模不斷擴展,居民生活消費品豐富多彩,極大滿足了廣大消費者的需要。二○○五年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首次突破10億元大關,增長速度也在兩位數以上,呈現雙進位的可喜局面。
(五)經濟運行質量繼續呈良性發展態勢
二○○五年,全縣經濟不僅運行良好,而且運行質量也同步提高。表現之一是財政收入繼續保持平穩運行態勢,縣級財政實力得到加強;表現之二是全縣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比上年增加180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加111元,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比上年末增加近3個億。
二○○五年,我縣國民經濟和社會事業雖然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績,但在發展中仍然存在一些短期或長期的困難和矛盾。阻礙了我縣經濟健康快速發展。這些困難與問題的主要表現為:經濟總量不大,工業化水平低,創新活力不夠,民營經濟發展不快,尚未形成經濟實力的主體,產業結構調整欠佳。具體表現是:
1、經濟總量不大,發展速度不快。
二○○五年,我縣GDP總量為36.82億元,比桐城市少18.73億元;比懷寧縣少8.7億元;比樅陽縣少9.52億元,居全市第4位。從發展速度上看,在全市居第8位。
2、由於經濟普查原因,二○○五年我縣第三產業無論從總量、比重和增速三方面看,在全市均處於落後地位,第三產業中的交通運輸行業、金融保險業的增加值比上年大量減少,呈負增長態勢。第三產業在GDP中的比重也比上年下降4.9個百分點。
3、財政收入的增長與GDP的提速失調
從縣域經濟考核要求和經濟學理論要求上看,GDP與財政收入兩者之間的發展應當是協調或基本協調,不應當有較大距離的差別。從二○○五年兩者增速看,GDP增速為9.1%,財政收入(不含基金)的增速為-16.6%,其中地方財政收入的增速為-24.5%。財政收入的萎縮,更加凸現了與GDP的不協調性。
4、工業在GDP中仍處於弱勢,開發區作用逐待發揮
盡管二○○五年全縣工業增加值在GDP中的貢獻率比上年上升了3.8個百分點,但總的貢獻率只有23.7%,與我市桐、樅、懷三縣相比,差距較大。特別是規模工業的貢獻率只有5.9%,僅比上年上升1.6個百分點。與其他縣(市)相比,我縣入開發區工業企業較少,且規模也較小。經濟開發區企業2005年也只是處於蓄勢待發的狀態,對GDP的貢獻還不夠十分明顯。
5、二○○五年雖然糧、棉等主要農作物喜獲豐收,但豐富的農產品資源未得到工業企業的充分利用。按照傳統發展模式,我縣工業主要是以農副產品為原料的加工為主,但從當年食品加工這一行業看,產值比上年下降30.8%,食品製造業也僅增長4.9%,紡織業僅增13.7%。總之,農、工、貿尚未聯成一體,形成高附加值的產業鏈,表現出我縣雖是農業大縣,但還不是農業強縣的基本特點。

二、農 業

二○○五年,我縣認真貫徹中央1號和省委3號文件精神,進一步加大對「三農」支持力度,農民生產積極性繼續提高。農業生產穩中見升,糧、棉豐收,農民增收是二○○五年我縣農村出現的新變化、新局面。二○○五年,全縣糧食種植面積54360公頃,比上年擴種6968公頃,增幅為14.7%。其中穀物播種面積為47447公頃,比上年擴種5607公頃,增幅為13.4%,棉花棉種面積為24351公頃,比上年擴種4403公頃,增幅為22.1%;油料播種面積為17898公頃,比上年減少4573公頃,降幅為20.4%。
由於糧棉播種面積的擴大,單位面積產量的提升,二○○五年,全縣糧食總產達285803噸,比上年增加27101噸,增幅為10.5%;由於當年棉花播種面積的增加,棉花收購價格的上漲,必然提高了棉農的生產積極性,從而使當年的棉花產量達32827噸,比上年增加6289噸,增幅為23.7%;因油料播種面積的大幅減少,因此油料產量相應比上年也有所減少,但單位面積產量有所提高,全年油料產量24975噸,比上年減少3812噸,降幅為13.2%。
二○○五年,由於各級領導加大了發展畜牧業的力度,以及充分利用好我縣水面資源豐富的優勢,大力發展水產業,從而使我縣畜牧業和水產業得到快速發展,而且成就較好為顯著。
至二○○五年末,全縣實現農業總產值244439萬元,按一九九○年可比價計算(下同),比上年增長12.3%,在安慶八縣(市)中居首位。其中種植業產值98598萬元,同比增長14.3%;林業產值4491萬元,同比下降43.9%;畜牧業產值48724萬元,同比增長12.9%;漁業產值50511萬元,同比增長15.2%;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42115萬元,同比增長17.9%。

二○○五年主要農產品產量
單位:噸

與上年相比,二○○五年我縣畜牧業發展步伐不快,增幅不十分明顯,特別是大牲畜和生豬飼養情況比上年明顯減少。

二○○五年畜牧業生產情況

二○○五年的農業生產條件繼續得到進一步的改善。到年末,全縣農業機械總動力19.8萬千瓦,同比增長3.1%;農用排灌動力機械5.6萬千瓦,同比增長5.7%;全縣農用化肥施用量(折純)28803噸,同比下降6.3%;全縣農村用電量8723萬度,同比下降12.1%;全縣有效灌溉面積與旱澇保收面積比上年略有增加,但增長幅度不大。

三、工 業

二○○五年,我縣工業在上年良好發展態勢的基礎上,又加快了發展的步伐。特別是規模工業和民營工業在數量和規模上發生了可喜的變化,正逐步形成支柱產業。為全縣經濟發展作出了一定貢獻。
至二○○五年末,全縣規模工業企業達34家,比上年增加3家。企業規模進一步擴展,生產能力繼續提高,發展後勁不斷加強。規模以下工業有所壯大,部分企業正逐步向規模化發展。
至年末,全縣完成工業總產值301298萬元,與上年常規快報數現價相比(下同,待經濟普查數據公布後再行調整),增長25.5%。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產值83631萬元,同比增長39.3%;規模以下工業完成產值217667萬元,同比增長20.9%。規模工業產值佔全部工業產值的27.8%,比重比上年提高2.8個百分點。在規模工業中,國有工業企業進步較快,實現產值1.22億元,同比增長2.25倍。民營企業發展態勢較好,其中股份合作制企業增幅為15.9%,股份制企業增幅為23.1%。外商企業狀況欠佳,當年產值比上年下降3.6%。
二○○五年,規模工業不僅運行態勢良好,而且運行質量明顯提高。當年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為125.45%,比上年提高38.03個百分點,規模工業增加值2.58億元,增長45.1%,產品銷售收入7.69億元,增長39.2%,利潤虧損幅度比上年下降1.1個百分點,利潤總額比上年增長199.4%。

二○○五年全縣工業生產情況
單位:萬元

註:二○○五年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為1.188%,二○○四年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為1.115%,上漲幅度為0.073個百分點。
二○○五年,全縣完成工業增加值87156萬元,與上年經濟普查數據相比,並按二○○○年可比價計算,增長22.9%,比上年的增幅提升17.9個百分點。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1856萬元,同比增長43.7%,增長幅度比上年下降10.3個百分點。

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要產品產量

四、固定資產投資

二○○五年,全縣固定資產投資在上年平滑的態勢中又開始升溫,並加快了發展速度,投資力度也得到進一步加強。其發展較快的主要原因:一是全縣在建項目增多,超過千萬元投資額的達30個,其中城鎮佔23家,房地產佔7家。二是縣開發區的一期工程、二期東擴工程項目的投入也進一步加快。當年經濟開發區完成投資6850萬元,比上年增加4250萬元。三是加大了招商引資的力度,當年入園的投資項目達27家,新增投資項目22個。四是房地產投資繼續升溫。外地開發商相繼在我縣投入了大量的資金,為我縣房地產業作出了較大貢獻。五是工業投資增幅較大,民營企業投資增多。當年全縣對工業的投資額達2.19億元,是上年同期的5倍。六是加大了對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力度,增加了不少重點工程項目和擴大了其投資規模。
按照新的統計口徑,二○○五年,全縣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17099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9.0%,比上年同期的增幅上升13.1個百分點,超額完成年初計劃任務。在全部投資額中,城鎮50萬元以上投資完成47313萬元,同比增長32.0%;房地產投資22740萬元,同比增長65.8%;農村集體完成12901萬元,同比增長87.6%;城鎮工礦區私人建房9396萬元,同比增長131.9%;農村私人建房24749萬元,同比下降18.4%。全年建築安裝工程完成48514萬元,同比增長26.7%。

五、交通郵電

二○○五年,我縣交通郵電事業繼續保持穩定增長的良好態勢。
在交通運輸方面,境內太下線、兩柳線、千義線、江闊線等一般縣道通達工程完成43公里的改造任務,趾馬公路年內已開工建設,五桃線、壩濱線、許河線、破九線等公路改建也均進入後期工程和掃尾階段。在全縣207個行政村中,已通汽車的村達204個,通達率為98.6%。基本上實現了村村有公路,村村通汽車。到二○○五年末,全縣公路客運量806萬人次,同比增長11.2%,公路客運量62630萬人公里,同比增長24.7%;公路貨運量495萬噸,同比增長32.0%,公路貨運周轉量32100萬噸公里,同比增長19.1%。
在郵電通訊事業方面,我縣繼續保持穩中有升。到二○○五年來,全縣共完成郵電業務總量11947萬元,同比增長14.7%,實現村村通電話,村級電話覆蓋率為100%。全縣固定電話用戶125092戶,比上年增加10418戶,增長率為9.1%,其中市內用戶26048戶,同比增長11.9%,農村用戶99044戶,同比增長8.4%。

六、國內貿易

隨著城鄉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和消費觀念的日益更新,二○○五年我縣商品市場異常活躍,城鄉貿易日益繁榮。規模各異的商品超市遍及城鄉集鎮。至年末,全縣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4671萬元,比上年多13152萬元,增幅為14.3%,年人均消費1308元,比上年人均消費多163元,增幅為14.2%。分行業上看,全縣批發零售額高達96954萬元,佔全部消費品零售總額的92.6%,同比增長11.3%;餐飲業十分興旺,全年銷售額達6894萬元,同比增長65.4%。

七、財政金融

二○○五年,我縣財政在十分困難的情況下,仍然保持增長態勢,金融秩序十分穩定。
財政方面,按照財政部門提供資料,全縣財政總收入(含基金)16519萬元,占年計劃的113.9%,比上年同期增長8.4%,其中中央財政收入3548萬元,同比增長50.0%;地方財政收入12971萬元,同比增長0.8%。從其組成部分看,國稅完成3590萬元,占年計劃的103.8%,同比增長14.4%;地稅完成6920萬元,占年計劃的111.3%,同比增產105.2%,財政完成6010萬元,占年計劃的124.6%,由於當年農業稅免徵到位,全年收入必然少於上年,因此影響到當年的增長速度。當年財政部門完成量比上年同期下降20.6%。在全部財政收入中,增值稅完成2857萬元,同比增長10.5%,佔全部收入的17.3%,營業稅收入1945萬元,同比增長8.1%,企業所得稅487萬元,同比增長1.2%。全縣財政支出(含基金)41684萬元,占年計劃的134.8%,同比增長20.2%。在總支出中,農林水事業費支出1955萬元,同比增長9.5%;文教科衛事業費支出17327萬元,同比增長14.0%,此項佔全部支出的41.6%。其中教育事業費支出13416萬元,同比增長11.5%,衛生事業費支出2014萬元,同比增長19.7%。全年行政管理費支出6050萬元,同比增長4.3%,佔全部財政支出的14.5%。
但從縣城經濟考核角度看,以市統計部門反饋的數據為依據,我縣財政收入(不含基金)只有11652萬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6.6%,其中地方財政收入(不含基金)7923萬元,同比下降24.5%。
在金融事業方面,全縣金融秩序穩定,運行平穩。到年末,全縣金融機構存款余額289781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4.8%。其中企業存款余額26697萬元,同比增長8.1%,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231270萬元,同比增長14.6%,在全部存款余額中,居民存款佔全部存款的79.8%,比重比上年下降0.2個百分點。年末金融機構貸款余額162109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8.1%。其中短期貸款139324萬元,同比增長9.1%;商業貸款75685萬元,同比增長13.6%,當年工業貸款余額只有4萬元。全縣年末現金收入780620萬元,同比增長14.5%;現金支出772687萬元,同比增長12.5%,其中工資及對個人支出53607萬元,同比下降27.3%。

八、文化教育衛生

二○○五年末,全縣電影放映單位12個,縣級藝術表演團體1個,縣級文化館、公共圖書館各1個。全縣文化廣播電視站22個。全縣無線電視覆蓋率90%以上,行政村覆蓋率100%。
全縣教育事業在調整中不斷得到完善和發展。經過合理調整,全縣各級各類學校(不含成人教育和學前教育)315個,比上年少73個。其中普通中學52所,比上年少2所;職業中學3所,與上年持平;小學260所,比上年少71所。年末全縣在校學生141878人,比上年少2861人,其中普通中學61123人,比上年多3643人;職業中學5413人,比上年多1731人;小學75342人,比上年少8235人。全縣各級各類學校招生人數33941人,比上年擴招512人。全縣各類學校畢業生人數35684人,略高於上年水平。至年末,全縣擁有教職員工6736,比上年多49人。其中專任教師6280人,比上年多86人。全年學齡兒童入學率達99.9%,比上年增加0.1個百分點;小學畢業生升學率103.99%,同比增長3.86個百分點;初中學齡入學率98.9%,同比下降0.3個百分點;初中畢業生升學率60.91%,同比上升4.27個百分點。
至年末,全縣衛生機構36個,比上年減少3個。衛生醫療機構床位數1274張,比上年減少165張。衛生技術人員965人,比上年減少108人,其中醫生405人,比上年減少43人。

九、人口與人民生活

據公安部門人口統計年報資料顯示,到二○○五年末,全縣總人口802810人,比上年增長6‰,其中農業人口707723人。比上年增加227人。縣內鄉村人口707044人,比上年多4900人。當年出生人口11312人,比上年多3646人,同比增長47.6%;當年死亡人口3453人,比上年少1052人,同比下降23.4%。全年人口出生率14.09‰,比上年增加4.48個千分點;人口死亡率4.30‰,比上年下降1.35個千分點;人口自然增長率9.79‰,比上年提高5.83個千分點。
據農村住戶抽樣調查統計,二○○五年末,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1797元,比上年凈增101元,增長率為6.6%。
二○○五年末,全縣在崗職工年末人數25829人,比上年同期下降4.7%,職工工資總額30485萬元,同比增長11.9%,職工年人均工資11789元,比上年多1773元,增幅為17.7%。其中國有單位職工年人均工資13246元,比上年多2281元,增幅為20.8%;集體單位職工年人均工資4994元,比上年減少577元,降幅為10.4%。

註:1、本公報各項數據均含省屬駐地企業華陽河農場、九成監獄管理分局。
2、本公報中涉及GDP中各項數據均與04年經濟普查數據相比較,其他指標數據因經濟普查數據未公布,因此均與上年常規快報數據相比較,待經普數據公布後再統一調整。

❷ 宿松縣的資源概況

宿松縣依山面湖臨江,由西北向東南依次地跨大別山山脈、丘陵崗地和平原、湖畈區,自然條件的差異形成了資源的多樣性。據有關資料顯示,全縣有64萬畝耕地,73萬畝山場,水稻、棉花、油菜等大宗種植作物穩定發展,柑桔、板栗、茶葉、蠶桑以及黑李等名特優水果已形成規模,山區松、杉、毛竹、葯材、經果等資源豐富,開發前景廣闊。
陽光:宿松地區日照時間長,陽光充足,非常適合棉花生長。宿松棉花種植面積較大,品質優良,年常產2.5萬噸,特別是沿江沿湖圩地區棉花穩產高產,是國家優質棉基地和出口棉基地縣,是全國棉花生產百強縣之一。
水產:宿松是水產大縣。全縣總水面面積682.28平方公里,其中可養水面560平方公里,宜漁淡水面積(可養水面84萬畝)居全國第二、全省第一,冬季湖面不封凍,養殖無霜期256天,光、熱、水等自然資源有利於漁業發展,而且整體資源條件優裕,水體理化性能良好,高等水生植物豐茂,魚類種類繁多,河蟹、蝦、鱉等名優水產品在市場佔有較大份額,享有盛名。青、草、鰱、鯽、蝦以及鱉、鱔等水產品產量高,蓮子、芡實、荸薺、菱藕、茭白、水禽等水生動植物品種全。全縣大力培植水產支柱產業,堅持大湖水面開發與灘塗精養、水生動物與水生植物養殖齊頭並進,取得重大突破,以中華絨毛蟹為拳頭產品的魚蟹混養成功,黃湖牌大閘蟹享譽全國,獲國際博覽會金獎、國家優質農產品稱號;灘塗(面積20萬畝)開發強力推進;以芡實為代表的水生植物養殖成效初顯。
礦產:宿松縣礦藏豐富,非金屬礦品種多、儲量大。據有關資料顯示,已探明具有開采價值礦種有煤、磷礦、大理石、瓷土、石灰石、蛇紋石、硅藻土、石英砂岩、蘭晶石、金礦等28種,其中磷礦石儲量2700萬噸、石灰石儲量13億噸,居全省前列;煤儲量466萬噸,大理石儲量7億立方米,瓷土儲量510萬噸,此外滑石以及鐵、鉛、鋅、銀、金等都具有開采價值。 宿松縣國土面積為2393.53平方公里。其中丘陵區812.13平方公里,山區296.93平方公里,洲地451.14平方公里,水域833.33平方公里。陸地面積中有灘塗面積13.23平方公里,其中沿湖灘塗11.82平方公里,沿江灘塗1.41平方公里。
1978年末,全縣有耕地54832.7公頃,其中水田24741.9公頃,旱地30090.8公頃,人均耕地1.29畝①。2002年末,有耕地51467公頃,其中水田29600公頃,旱地21867公頃。人均耕地0.97畝,比1978年人均減少0.32畝。 境內已探明有工業價值的礦產達28種,其中非金屬礦產21種,金屬礦產7種。已開采非金屬礦11種,金屬礦4種。多數礦種采、冶歷史悠久。
非金屬礦:磷灰石、煤、滑石、大理石、白雲石、石灰石、藍晶石、蛇紋石、高嶺土、石英、石榴石、石墨、硅藻、蒙脫石、沸石等。
金屬礦:錳土、金、銀、鉛、鋅、重稀土、鐵礦石等。

❸ 工業品有哪些

工業品(Instrial goods)是指那些購買者購買後以社會再生產為目的的產品,包括商品和服務。
從生產目的的角度,工業品可以分為兩大類:第一類工業中間品,也可以稱為中間型工業品(如原輔材料、零部件等),如柴油機、杜邦萊卡、AMD處理器等,服務於下游工業品企業,但最終的產品可能是工業品也可能是消費品,其中消費品可能是耐用消費品也可能是快速消費品;第二類是最終工業品,主要服務於工業或工程,但亦有可能是民用產品。 根據參與生產過程的程度和價值大小角度也可劃分為材料和部件、資本項目、供應品和服務三大類:
(1)材料和部件(Material and parts)。材料和部件指完全參與生產過程,其價值全部轉移到最終產品的那些物品,又可以分為原材料以及半製成品和部件兩大類。
(2)資本項目(Capital items)。資本項目指輔助生產進行,其實體不形成最終產品,價值通過折舊、攤銷的方式部分轉移到最終產品之中的那些物品,包括裝備和附屬設備。
(3)供應品和服務(Supplies and services)。供應品和服務指不行成最終產品,價值較低、消耗較快那類物品。

❹ 宿松縣茶葉深加工產品有哪些

茶飲料、茶點心等。
「宿松香芽」茶加工工藝1形質特徵產品外形勻齊、翠嫩略顯毫,呈象牙狀。湯色翠綠明亮、滋味醇厚甘甜,回味鮮爽。

❺ 宿松有哪些土特產

雪棗,大閘蟹等。

❻ 宿松有哪些民營企業

宿松有相當規模的企業大致列述如下:
1、安慶市宿松互益紡織(精紡)有限公司
2、安慶市紅愛服飾有限責任公司
3、安徽皖蜀春酒業有限公司
4、宿松森達高壓電器有限公司
5、安徽錦綉經緯編有限公司
6、宿松縣三凌制衣有限公司
7、安慶市鑫鵬飛服飾有限責任公司
8、宿松天和服飾有限公司
9、安慶市中振服飾織造有限責任公司
10、凱奧服飾有限公司
11、安慶萬安達服飾有限公司
12、安慶柳溪工業設備有限公司
13、安徽新錦豐宿松分公司
14、安徽新錦豐企業投資集團宿松分公司
15、阿而遞達服裝有限公司
16、安徽華恆輕工有限公司
17、宿松怡豐紡織發展有限公司
18、安徽天地高純溶劑有限公司
19、宿松祥飛制衣有限公司
20、安徽晨曦陶瓷公司
21、安徽覓仙泉礦泉水有限公司
22、安慶市星空化工塗料有限責任公司
23、宿松縣豐源紡織有限公司
24、安慶市宏建煙花爆竹有限公司
25、安慶晨旺木業有限公司
26、六國礦業

❼ 安徽宿松有哪些特產

1*紅薯粉圓子香酥可口,應驗豐富,是一種營養的小吃,也是餐桌的佳餚。紅薯含有豐富的澱粉、膳食纖維等10餘種微量元素等,營養價值很高,被營養學家們稱為營養最均衡的保健食品。

2*涼亭雪棗
一種糕點,因形狀如棗,浩白如雪,產於宿松縣涼亭河而得名,是宿松縣歷史悠久的傳統名產。涼亭雪棗以糯米、白芋漿為原料,先制胚,放進冷油加熱,至油沸胚身壯大成形,再打漿上糖即成。由於原料比例、和料、蒸料、刻胚的技巧不易掌握,很難仿製。真品涼亭雪棗,胚形似棗,質白如雪,外殼薄如紙,內心松如棉,香酥脆嫩,入口即化,能止咳化痰,是非曲直氣和中,健脾補腎。

3*打瓜子又稱馬陵打瓜子:盛產於安徽宿松東鄉許嶺一帶,瓜瓤分紅、黃、白三色,味道甜美,瓜子殼薄仁香。當年朱元璋同陳友諒決戰鄱陽湖,邑人石良將軍率援軍攜糧草,帶「打瓜」參戰,將士食後鬥志倍增,馬氏娘娘品之亦贊不絕口。 南京建都後馬氏親口將打瓜命名馬陵瓜,打瓜籽定為貢品。將軍後御封田園馬陵瓜子盛產於安徽宿松東鄉許嶺一帶,瓜瓤分紅、黃、白三色,味道甜美,瓜子殼薄仁香。當年朱元璋同陳友諒決戰鄱陽湖,邑人石良將軍率援軍攜糧草,帶「打瓜」參戰,將士食後鬥志倍增,馬氏娘娘品之亦贊不絕口。南京建都後馬氏親口將打瓜命名馬陵瓜,打瓜籽定為貢品。
馬陵打瓜子風味獨特,其新工藝產品品位更佳,是休閑待客的理想珍品。二000年在上海、安慶等地展銷會上,名傳華東,譽滿神洲。
4*條子 豆製品,條子燒肉在宿松是過年必備菜餚之一!

5*隘口糕

雲片糕又名雪片糕,其名稱是由片薄、色白的特點而來的。其特點質地滋潤細軟,猶如凝脂,能久藏不硬,在製作上很為講究,如炒糯米粉,一般要貯藏半年左右,以去其燥性;對綿白糖的選擇也較嚴格;至於糕的切片要求也很高,每條糕塊(長22厘米)一般要切140片左右
6*雨花菜
雨花菜形似雨花,野生於藻木叢中,是宿松特產,吃起來口感好,含有豐富的氨基酸、蛋白質、維生素、粗纖維、鈣、鐵、磷等營養物質和元素,具有減肥、美容、防癌抗癌作用,干品用溫水泡發後,放入清水中漂洗,擠干水份可素炒、燉肉、做湯,是良好的火鍋料菜。
7*黃湖大閘蟹
黃湖牌大閘蟹體大腴肥,內嫩脆、味鮮,富含核黃素、維生素A、蛋白質、脂防、硫胺素、泥克酸、鈣、 磷、鐵等人體所需的營養成份,質優價廉,堪稱中國螃蟹之最,倍受國內外蟹商和廣大食客的青眯。
94年占上海口岸出口量的三分之一,全國出口量的五分之一,暢銷香港、 日本、美國、東南亞, 因獨霸香港市場而得名。97年,經省級專家評定,被安微省人民政府授予「安微名牌農產品」稱號
8*松茲板鴨

安徽宿松的松茲板鴨歷史悠久,享譽中外,屬純天然綠色食品,是宴席上的美味、饋贈親朋的佳品。松茲板鴨用料精當,製作考究,精選優質麻鴨,運用傳統生產工藝加工、腌制、露曬而成,不但造型美觀,膚色乳白,而且肉嫩骨脆、鹹味適中
9*宿松糖粑(分為白糖粑和牛麻糖)

10*板栗(學名:Castanea mollissima),又名栗、中國板栗,是殼斗科栗屬的植物,原產於中國,分布於越南、台灣以及中國大陸地區,生長於海拔370-2800米的地區,多見於山地,已由人工廣泛栽培。

11*豆格酥
用麵粉,芝麻,油炸而成。
口味甜美,香脆可口。宿松過年必備年貨之一。

❽ 宿松縣的經濟建設

宿松縣農作物分兩大類,即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糧食作物主要有秈稻、糯稻、粳稻、小麥、大麥、米麥、蕎麥、高粱、玉米、粟、山芋、馬鈴薯和豆類;經濟作物有棉花、油菜、花生、芝麻、茶葉、葯材、煙葉等。
陳漢區以及二郎、涼亭區的一部分山區,以種植小麥、大麥、芋類、水稻、茶葉、柑桔、葯材為主。
程集、許嶺、九姑、佐壩、二郎5個區以及涼亭大部分地區,水田種植水稻、油菜、紅花草為主。旱地種植小麥、山芋、花生、芝麻、綠豆、棉花、粟、大豆、麻、煙葉等。蕎麥、大麥、米麥產量低,種植面積逐漸減少。
復興洲區,土地肥沃,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有利於農作物生長,主要種植棉花,是全省優質棉出口基地,兼種小麥、大豆、花生、油菜、芝麻、玉米、高粱、山芋等。
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全縣耕地面積170654畝,產稻344781擔,小麥28670擔,大麥24845擔,豌豆856擔,蠶豆728擔,玉米148擔,山芋101000擔。全縣作物總產量為501028擔。
建國以後,採取了新的耕作技術和科學管理制度,單位面積產量穩步提高。1949年水稻畝產268斤,1984年水稻平均畝產697斤,雙季晚稻1956年畝產143斤,1984年雜交晚稻畝產695斤。棉花1965年畝產107斤,被評為全國10個棉花生產先進縣之一。縣內油菜產量向來低而不穩,最低年產量為150餘萬斤。1981年推廣甘蘭型油菜和大壯苗移栽技術,油菜年總產量達1000萬斤,油菜年產量一般在1500~1900萬斤。
「文化大革命」十年,農作物產量徘徊不前。
1979年實現農業生產責任制後,農作物產量逐年提高。1984年,全縣糧食總產量為481.82萬擔,是1949年的5.46倍;棉花總產量為19.57萬擔,是1949年的1617倍;油菜總產量為15.97萬擔,是1949年的9.5倍。
2013年末全年糧食作物種植面積65171公頃,與上年基本持平,油料種植面積28938公頃,比上年擴大1147公頃。棉花種植面積25423公頃,比上年擴大210公頃。蔬菜種植面積11093公頃,比上年擴大347公頃。全年糧食產量35.27萬噸,比上年減產0.78萬噸,油料產量6.08萬噸,增長4.3%;棉花產量3.13萬噸,減產0.27萬噸。
2013年末,全縣生豬存欄20.73萬頭,比上年增長0.4%;全年生豬出欄34.97萬頭,比上年增長1.9%。肉類總產量3.55萬噸,增長2.3%,其中豬牛羊肉產量2.8萬噸,下降6.7%。禽蛋產量1.69萬噸,增長6.3%。水產品產量7.96萬噸,增長2.7%。
2013年末,全縣農業機械總動力36.2萬千瓦,比上年增長5.5%。農用拖拉機14271台,增長7%;農用運輸車1229輛,與上年持平。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純)5.35萬噸,下降43.4%。農村用電量2.82億千瓦時,增長3.7%。有效灌溉面積44.45千公頃,比上年略有減少。 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年),布衣汪革,在麻地坡(今程嶺鄉王灣村)燒炭煉鐵,此為縣冶金工業之始。清仁宗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西鄉陳漢,長溪山山民,利用水力沒碓,以竹麻、草料造紙,興起造紙業。民國初元,有鼎興、吉利、鼎盛等公司在黃泥庄、北門紅鶴寨、松塘庄筲箕坡等處開採煤炭。1946年,縣商會集資創辦光明電燈廠,是為本縣使用電燈照明之始。建國前夕,縣內亦僅有一些私營作坊和手工店鋪,以及涉足城鄉的42種民間手工匠。
1951年,安慶私營裕豐米廠,連人帶機器遷至宿松,創辦米廠,縣首次使用機械碾米。同年10月,洲頭軋花廠購進皮輥機20台,以柴油機為動力。1953年,城鎮共組織各種手工業合作小組、社82個,少數社開始引進機械,初步實現半自動操作,當年全縣工業總產值543.10萬元,佔全縣工農業總產值的15.4%。
1958年,把手工業組建為社;一部分廠和小組轉為國營工業企業和集體企業;商辦、校辦工廠也應運而生,大部分工業企業,因供電不足,仍以手工操作,產品以針織類和食品類為主,輔以土法煉鐵和鑄造犁頭、吊罐、辟耳,當年全縣工業總產值1185.78萬元,佔全縣工農業總產值的16.8%。
1961年至1963年,工業企業實行全面整頓,關閉了一些企業,部分地調整了產業結構,1963年工業產值595.06萬元,佔全縣工農業總產值的8.87%。這一時期,縣內機械工業已初見端倪,原由幾個鐵器社組成的宿松縣中心機械廠,擴建為縣機械廠,製造簡易車床、飼料機、粉碎機、碾米機、脫粒機等。1963年至1965年,全縣工業生產產值、利稅逐年增加,設備日益改善,是縣工業穩定發展的時期。
1966年開始的十年「文化大革命」,將一批個體手工業當作資本主義尾巴割掉,全縣個體手工業瀕於絕跡,這期間又有15個手工業合作小組,不顧客觀條件,盲目升級,轉為社(廠),有13家社(廠)轉為地方國營,生產很不景氣,產值急劇下降。1968年產值僅750.63萬元,比1965年下降73.5%。
1976年後,全縣工業企業走「一廠辦多廠」和擴大新產品的內涵改造道路,一手抓太湖至宿松35千伏高壓輸變電建設,一手認真調整工業結構,全縣開始形成以糧、棉、油、水產、加工業為主導,以電器、建材、棉織、化工為骨幹,輔以二輕工業的工業布局。工業生產穩步發展,1979年,29家國營工業企業產值達2129.73萬元,利潤136.66萬元,稅金45.2萬元,15家二輕集體企業,產值412.04萬元,利稅27.2萬元。工業產值佔全縣工農業總產值的23.3%。
進入80年代,掀起了一個有縣辦、集體辦、鄉鎮辦,多層次、多渠道辦工業的熱潮,工業門類亦相應增多,現有電力、機械、電器、化工、采礦、陶瓷、建材、加工、食品、造船、棉織、印刷、被服鞋帽、竹編、雨傘、木器、包裝製品等,1985年,全縣獨立核算的工業企業有25個,職工1358人,產值2797萬元,創利稅197萬元。二輕企業12個,職工723人,產值287.13萬元,創利稅1萬元。工業總產值佔全縣工農業總產值的31.4%。
截止2013年末,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159戶,全年新增28戶。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42.3億元,比上年增長15.4%,其中輕、重工業分別增長12.6%和22.3%,從經濟類型看,股份制企業增長16.9%,高於全縣水平1.5個百分點,佔全縣規上工業增加值比重達82.7%,對全縣工業的平穩增長舉足輕重。
全縣25個工業行業中21個行業增加值保持增長。其中佔全縣規上工業增加值比重前三位的紡織服裝服飾業、紡織業和農副食品加工業分別增長19.4%、16.2%和-17.5%。五大支柱產業中,機械電子發展較快,增長32.3%,紡織服裝次之,增長18.1%,新興建材增長15.7%,礦產化工增長11.6%,低於全縣水平;農產品則出現負增長,下降2.7%。從比重來看,紡織服裝居首,佔40.7%,比上年增加1.1個百分點;礦產化工其次,佔14.9%,下降0.8個百分點,農產品佔比14.3%,下降2.6個百分點,機械電子佔比10.2%,提高1.5個百分點,新興建材佔比8%,下降0.2個百分點。全年規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162.2億元,增長18.2%;利稅17.8億元,增長20.2%,其中利潤12.6億元,增長22.4%。
全年全社會建築業增加值4.33億元,比上年增長10.3%。房屋建築施工面積122.9萬平方米,增加近17萬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積80.5萬平方米,增加10.5萬平方米。
宿松縣早在清代就有製造修理和飲食旅店等服務業,在城鄉設鋪營業,或走村串戶上門服務。50年代,服務業有所發展,1959年,人民公社化運動,受到一定抑制,有些改工務農。1979年後,集體、個體服務行業蓬勃興起,全縣恢復了各種服務性企業222個,從業者兩千餘人。
80年代初,縣政府為了發展商品經濟,改變農村產業結構,鼓勵農民進城經商務工,從事服務性行業。1984年底有農民1139人進入縣城和縣內其它集鎮,或從事商品經營,或開設飲食旅店,或擺攤設鋪修理,或從事家庭服務和從事傢具的製作、加工等。
1985年人均創利千元,另有1100名推銷員,一面幫助鄉鎮企業推銷產品,一面傳遞經濟信息,為鄉鎮企業創造了較好的經濟效益。此外,有1714個石、木匠(農民),組織27個建築服務公司,進城承包國家機關和企事業單位的建築工程,1985年產值637萬元,他們以良好的建築工藝和認真負責的服務態度,贏得了用戶的信任。

❾ 工業品都有什麼產品

首先看一下什麼是工業品,工業品指那些為進一步用於行業生產而購買的產品。它和消費品的不同在於購買產品的目的不同。
工業品都有哪些?除了供家庭和個人的消費品(農業產品和日用品),其餘商品都是工業品,比如原材料,配件,設備,附屬設備,系統集成等。
工業(instry)是指採集原料,並把它們加工成產品的工作和過程。現代工業產品有數控設備, 絕緣材料, 機械設計加工. 儀器、儀表, 照明與燈具, 工業設備合作, 家電製造設備. 節能裝置, 工業設備庫存, 輕工設備, 通用零部件. 內燃機, 制葯設備, 五金工具, 量器量具. 包裝相關設備, 鍋爐動力設備, 作業保護, 造紙設備等等。

❿ 宿松縣產業有哪些

水產,服裝紡織,汽車配件,五金工具,傢具,電子,等

閱讀全文

與宿松工業產品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大興汽車美容中心在哪裡 瀏覽:615
賓士ccoupe18款二手多少 瀏覽:793
儀征工業區怎麼樣 瀏覽:666
汽車購置稅有多少錢 瀏覽:677
賓士e320的有哪些功能 瀏覽:167
紹興工業廢氣治理哪個好 瀏覽:792
西電與西北工業大學哪個好考 瀏覽:820
汽車出廠重量准確性是多少 瀏覽:153
工業蜂蜜怎麼製成的 瀏覽:635
天津大學和浙江工業大學哪個好 瀏覽:102
低配寶馬x5有什麼配置 瀏覽:820
賓士模型一天多少錢 瀏覽:766
汽車排期到生產要多久 瀏覽:523
雙座跑車賓士多少錢 瀏覽:407
潼南周邊哪裡有工業區 瀏覽:110
丹東康鈴汽車哪裡賣 瀏覽:992
老款寶馬儀表怎麼設置中文 瀏覽:285
奧迪a2l頭枕怎麼拆 瀏覽:466
寶馬三系皮帶輪多久換 瀏覽:981
賓士500e現在多少錢 瀏覽: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