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福建省各市主營行業都有哪些
太廣了吧。。泉州市區那邊中小型電子行業比較多,南安就是石材出口,惠安雕刻,石獅晉江幾個大型工廠支撐,德化陶瓷,安溪茶葉,永春除了柑橘其他不知道了;福州很多地方是綜合型的,沒有特別突出的;漳州農業發達,除了龍海工業發達,其他縣都是以農業為主;其他地方不熟
❷ 福建有哪幾大產業具體出口數據是多少啊
電子、船舶、電機、機械、照明、體育、紡織服裝、鞋業、農業。鍾表等。。。直接百/度找啊。。或者直接上正統網,裡面有詳細介紹
❸ 福建適合發展什麼產業
福建省確定重點發展電子信息、機械設備、石油化工、高新技術、建築和旅遊六大產業。其中旅遊業最具潛力! 旅遊業的綜合性、關聯性和外向型的特點,能直接拉動交通運輸、郵電信息、商貿服務、食宿娛樂、文化體育、園林綠化等第三產業,而且能促進一、二產業的優化升級,並成為福建的特色產業、優勢產業、形象產業和對外開放及對台合作的先導產業。確立旅遊業在福建省重點產業的地位並進一步升級為支柱產業,是福建省實現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建成經濟強省的必然選擇。
❹ 福建著名的民族企業(中小企業)都有哪些
恆安(福建)婦幼用品有限公司、柒牌集團有限公司、錦福化纖聚合有限公司、錦興化纖有限公司、百宏彈性織造有限公司、蠟筆小新(福建)食品工業有限公司、潯興拉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德爾惠體育用品有限公司、安踏(中國)有限公司、寰球鞋服有限公司、恆順洋傘有限公司、金冠集團有限公司、福馬食品集團有限公司、勁霸(中國)有限公司、七匹狼實業股份有限公司、浩沙制衣有限公司、菲莉集團(福建)有限公司、華泰集團有限公司、鳳竹紡織科技股份公司、三力機車有限公司、雅客食品有限公司,福建捷聯電子有限公司、福建省電力有限公司、興業銀行、福建煉油化工有限公司、廈門華僑電子企業有限公司、福建省三鋼(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翔鷺石化企業(廈門)有限公司、華陽電業有限公司、冠捷電子(福建)有限公司。
❺ 福建省都有幾個工業區規模較大的是哪些
福建省是一個大省,而且還是一個經濟GDP比較高的一個大省。福建省有七個工業區。這七個工業區的規模都是非常大的,沒有上下之分。三、我們要珍惜這個美好的時代。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濟全面發展,特別是東部靠海的幾個省份為主要發展的非常迅速,其中福建省就是這靠海的城市。我們生活在這個美好時代,要感謝這個時代帶給我們便利。在這個吃得飽,住的好,穿的暖的時候,我們要感謝政府,感謝組織。要感謝人民的共同奮斗。福建省一年比一年好,我們生在福建感覺到非常好。
❻ 泉州五大新興產業是什麼
石油化工業
上世紀80年代中期,晉江地區石化行業主要產品為化肥,生產企業有泉州合成氨廠,永春、南安、安溪化肥廠。此外,還有南安化工廠、惠安山腰化工廠等幾家國有化工企業。1985年,全區石化工業產值1.13億元,佔全區工業總產值的4.7%。地改市後,1990年福建煉油廠全面施工,1993年加工原油250萬噸的福建煉油廠建成投產。1997年經過技術改造,煉油能力擴大到400萬噸/年。1998年年產7萬噸聚丙烯裝置投產,生產能力進一步擴大。2005年9月,福建煉化一體化工程正式動工,標志著泉州市大型石化基地建設進入實質性階段。該項目由中石化、埃克森、沙特阿美三方合資,總佔地面積6555畝,總投資266.92億元。項目計劃2006年完工,2007年全部建成。項目投產後,年銷售收入可達212.81 億元,年利潤25.12億元。該項目的建成將使泉州市泉港區成為世界煉油化工一體化的石化基地,對泉州石化工業的建設將產生巨大的影響。伴隨著福建煉油廠的發展壯大,泉州市石化工業得到全面發展。從1985~2005年,全市石化企業由200多家發展到2000多家,產值由1.13億元增加到400億元;佔全市工業總產值的比重由4.7%提升到13.43%。年產值上億元的企業,2002年13家,2003年18家,2004年25家。石化生產企業分布在泉港區、晉江市、惠安縣、南安市等地。其中泉港區已投資30多個石化項目,初步形成以福建煉化公司為龍頭,以湄州灣氯鹼工業、海洋聚苯樹脂、華星石化等規模企業為支撐,產業鏈配套的石化集群。石化產業鏈不斷延伸,產品品種迅速增加。
電子信息業
泉州市電子信息產品製造業萌芽於上世紀70年代末,在改革開放後特別是地改市後得到迅速發展。1978年成立泉州市電子工業局時,只有3家國有企業,年產值合計不到150萬元,只能生產普通測量儀器和普通元器件。「九五」以來,泉州市電子信息產業每年均以25%以上的速度發展。進入「十五」,每年均以40%以上的速度發展,高於其他行業的發展速度。2005年,全市電子信息產品製造業企業有300多家,估計產值近100億元,歸口行業管理的重點企業58家,產值超過51億元,位居全省同行業第四位。安海已成為全國三大玩具生產、出口基地之一。福建石獅通達集團被省信息產業廳評為「全省信息產業製造業十強企業」,排在全國元件百強企業第36位。泉州江南高新電子信息產業園區、泉州霞美光伏電子信息產業園區均被福建省信息產業廳列為福建省電子信息產業以重點發展的「3618工程」電子信息產業園區,並列入全省信息產業「十一五」發展規劃。泉州微波通信產業被科技部列為「國家火炬計劃(泉州)微波通信特色產業基地」。
至2005年,已形成以數字衛星電視接收設備、軍工元件、溫補器件、微波通訊設備、通信終端機、鐵路通訊設備、移動通信系統、數字音響產品、LED與光伏電子應用產品、智能監控系統、數字電教設備、機頂盒、高頻頭、電源類產品和電子玩具等為主的門類齊全、品種繁多的電子產品開發和生產能力。其中,衛星電視接收機年產達356.85萬台,無繩電話、對講機年產達100萬台,電阻器年產35億只,移動通信直放站年產達4200台,均佔全省的95%以上;隨身聽年產達388.36萬台,微波電機年產達100萬只,佔全省的90%以上;電源類產品、電子玩具年產值均為全省第一。「十五」期間以來,數字衛星電視接收設備、智能化安防監控系統、微波通訊設備、電子玩具和電源類產品等五大類電子產品的特色產業集群正在形成和發展;數字化3C產品溫補晶振晶元、高新產品半導體復合材料(氮化鋁)、射頻晶元二次集成電路等3個項目已進入研發試制階段,研發試製成功後將填補國內空白,產業化後將成為泉州市的經濟新增長點,可創產值數十億。軟體業正在迅速發展,多數軟體企業已具有一定的開發基礎和開發能力,各種管理系統、辦公自動化系統、聲訊系統、智能化綜合布成系統、智能IC卡系列和一卡通等軟體的開發應用日趨成熟,用信息技術改造傳統產業的實施項目不斷增多。福建南威軟體工程有限公司被省信息產業廳評為「全省軟體十強企業」和「全省計算機信息系統集成十強企業」。
船舶修造業
1985年前,晉江地區造船行業僅有泉州造船廠、惠安崇武造船廠、晉江造船廠等小型國有造船企業,造船業年產值112萬元。90年代後,國有船廠經改制,至2005年僅存惠安崇武造船廠,但泉州市晉江深滬、石獅祥芝、惠安崇武等地沿海的民營修造船企業發展較迅速,具有一定的規模。2004年12月,省重點項目泉州船廠修船項目在惠安斗尾動工。項目計劃投資8億元,建設30萬噸級和17萬噸級船塢各1座,900米碼頭及配套廠房2.8萬多平方米,建設期3年。項目建成投產後,可修理以大型油輪為代表的船型,兼容修理海上石油平台等,形成年修7萬至30萬噸船舶約98艘的能力,預計年修船產值超過7億元。目前項目已進入施工設計階段。該項目建設將填補我國在福建沿海、台灣海峽沒有大型船塢和大型船舶修理能力的空白。2005年10月,泉州船廠造船項目由泉州港務集團和歐洲Aker集團、新加坡泰山集團簽約合資建設,計劃2006年夏季開工建設。該項目已列入國家「十一五」船舶工業發展規劃。大型船舶修造廠在泉州市落戶建設,將對泉州市修造船業和船舶配套業發展起到強大的帶動作用。至2005年末,泉州市的修造船廠主要有10家,10000噸級、3000噸級船塢各1座;8000噸級、5000噸級、300噸級的船台各1座;1500噸級船排2座,1000噸級船排1座。已造船的最大噸位為8000噸,年造船能力3.5萬噸,產量2.5萬載重噸,年修理中小型船舶150艘。2005年泉州市修造船業總產值約3億元。
汽車及配件業
1985年,晉江地區汽車及配件業年產值為1149萬元,生產企業主要有泉州車輛廠、拖拉機配件廠和一些小型汽車螺栓生產企業。建市後,汽配產業異軍突起,汽車輪胎螺釘、螺母等緊固件和轉向節肖、活塞肖等零配件大量生產,產銷量在全國汽配行業中名列前茅。除汽車發動機、前後橋和輪胎外,泉州市汽配企業基本上可加工生產符合相關國家標准和行業標準的其他零配件產品。泉州市生產的汽車底盤緊固件配件在全國市場佔有量達85%,占汽車製造主機廠配套份額的10%。進入21世紀,市委、市政府大力實施項目帶動戰略,藉助一汽、北方賓士專用車合作項目落戶泉州的有利時機,加快汽車及配件產業發展步伐。為整合泉州市汽車配件生產資源,2003年底,市政府決定開發建設汽車零配件產業工業基地。2004年初,汽車基地正式啟動運作,基地選址南安霞美鎮,總規劃面積20平方公里,全部建成可容納汽車與工程機械配件工業企業250家,年實現工業產值270億元,創稅8億元。2005年全市汽車配件企業實現產值約40億元,出口產值約10億元。到2005年底,泉州市還沒有汽車整車製造企業,但全市規模以上汽配企業已達48家,資產總額約3億元,涌現出一批實力雄厚、美譽度高的汽車配件生產企業。鯉城區是中國汽車工程機械配件產業基地。2005年底,泉州市與一汽集團解放公司、客車公司簽訂經濟技術全面合作協議,啟動一汽「新華旭」專用車、客車製造項目,將主要生產半掛車、自卸車、廂式車、工程車系列、一汽中巴客車等產品,預計年底整車製造項目將開始投產。目前,由泉州遠東公司與北方賓士公司合作的遠東北方賓士專用汽車項目即將投產,將開始試產修井車、探井車、生活車、機械修理車等油田專用車。2006年4月市政府與重慶力帆集團簽定經濟技術全面合作意向書,將在汽車基地內建設重慶力帆工業園區,以客車生產為啟動項目,積極推進摩托車、轎車等生產性項目。
生物制葯業
地改市前,泉州市制葯行業主要有泉州制葯廠、泉州第二制葯廠、永春制葯廠等國有企業,工業總產值1223萬元。「九五」期間,泉州市生物醫葯產業發展較快,年均增長22%,已有生產企業28家,2000年產值2.5億元,比1995年增長169%。「十五」期間,泉州市生物制葯產業穩步發展,初具規模。永春縣是福建省著名中葯出口基地縣,野生中草葯材資源十分豐富,達1000餘種。至2005年末主要有永春制葯廠、德盛植保公司、永春老醋有限公司(生物發酵)等企業,年產值2億多元。有13家葯品生產企業共56條生產線通過 GMP認證。在建和籌建的項目有海裕生物公司的青蒿素和茄尼醇、海匯化工公司的牛磺酸、永春紅曲酒產業化、海寧公司雙黃連第二代水針劑和第四代頭孢粉針劑等項目。項目建成投產後,預計將新增產值30億元,為泉州市生物制葯產業的快速發展奠定基礎。
❼ 福建莆田人有哪些主要產業
福建莆田人主要產業有:建築工程、醫院醫療、鞋業等。
莆田,古稱「興化」,又稱「莆陽」、「莆仙」 ,福建省轄地級市,位居閩中,境內地勢西北高、東南低,橫剖面呈馬鞍狀,地處北回歸線北側邊緣,東瀕海洋,屬典型的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現轄四區一縣(荔城區、城廂區、涵江區、秀嶼區、仙游縣),陸域面積4200平方公里,海域面積1.1萬平方公里 。
莆田歷史底蘊深厚,史稱「興化」,素有「海濱鄒魯」、「文獻名邦」之美稱,自唐以來,涌現出2482名進士、21名狀元,17名宰相。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莆田市常住人口為321.0714萬人。
基礎設施完善,湄洲灣、興化灣、平海灣「三灣環繞」,湄洲灣為深水良港,可建萬噸級以上泊位150多個;福廈鐵路、向莆鐵路貫穿全境,湄洲灣港口鐵路支線投入使用;福廈高速、瀋海復線、莆永高速、湄渝高速形成「兩縱兩橫」格局。同時,莆田被列為第一批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地區,及消費品工業「三品」戰略示範城市。
經濟產值:
2020年莆田市實現生產總值2643.97億元,增長3.3%,增幅居全省設區市第六位;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25.66億元,增長1.4%;第二產業增加值1362.33億元,增長1.5%;第三產業增加值1155.98億元,增長5.8%。 2020年10月,被評為全國雙擁模範城(縣)。
❽ 泉州的三大主導產業是什麼
泉州三大主導產業是製造業,紡織業,建築業。
泉州市,別稱鯉城,是福建省地級市,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復確定的海峽西岸經濟區中心城市之一、現代化工貿港口城市。全市共轄4個市轄區、3個縣級市、5個縣,總面積11015平方千米。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泉州市常住人口為878.2285萬人。
拓展資料:
泉州地處中國華東地區,北承福州,南接廈門,東望台灣島,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氣候條件優越;泉州是閩南民系城市之一,以閩南話為主要方言,並存莆仙話、客家話等多種方言,常住外來人口達204萬人。2020年,泉州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0158.66億元,經濟總量連續22年保持全省第一。泉州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歷史悠久,經濟開發早在周秦時期就已開始。三國吳永安三年(260年),在今南安市豐州鎮置東安縣治。西晉末年,中原戰亂,士族大批入泉。南朝梁天監間(502-519年)置南安郡作郡治,為本地設置縣、郡治之始。宋元時期,泉州一度成為世界第一大港。泉州是聯合國唯一認定的海上絲綢之路起點,列入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先行區。泉州是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首屆東亞文化之都、是世界遺產城市、全國文明城市、國家衛生城市。泉州是僑鄉。祖籍泉州的華僑、華人750多萬,港澳同胞76萬,分布在世界各地129個國家和地區。歸僑、僑眷250多萬。在台灣,有44.8%的漢族(約900萬)祖籍泉州。
泉州特色有:泉州炒飯、面線糊、鴨仔粥、深滬壺仔飯、牛肉羹等。泉州,簡稱「鯉」,別名鯉城、刺桐城,隸屬福建省,被馬可波羅譽為光明之城,被列入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先行區。
❾ 福建優勢產業、產業結構分布、特產、產業集群等,能介紹下么
福建省重點產業發展狀況
4.1 機械產業
4.1.1 福建省機械產業發展概況
4.1.2 福建將著力打造機械產業鏈
4.1.3 福建將著力發展工程機械等四大類主導產品
4.1.4 福建「十一五」著力建設五大機械製造業產業集群
4.2 建材產業
4.2.1 福建億元打造最大建材物流園
4.2.2 2008年福建建材行業利潤增加
4.2.3 福建確定2009年建材行業發展目標
4.2.4 福建推進建材產業破百億的實施意見
4.3 電子信息產業
4.3.1 福建電子信息產業集群研究
4.3.2 電子信息產業拉動福建經濟快跑
4.3.3 加快發展福建電子信息產業的思考
4.3.4 福建電子信息產業的發展措施
4.4 石油化工產業
4.4.1 福建石化項目列入國家產業振興規劃
4.4.2 福建振興規劃助推石化產業發展
4.4.3 福建著力建設石油化工產業鏈
4.4.4 福建石化產業集群的問題與對策研究
福建省主要經濟開發區介紹
8.1 福州開發區
8.1.1 開發區介紹
8.1.2 福州開發區海峽經濟帶動的核心
8.1.3 福州開發區經濟實現從"量"到"質"的突破
8.1.4 關於加快福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建設的若干意見
8.2 廈門經濟開發區
8.2.1 開發區介紹
8.2.2 廈門高新區產值增幅全國第五
8.2.3 廈門開發區營銷戰略和國際招商引資策略
8.2.4 廈門市關於加快開發區發展的若干意見
8.3 莆田經濟開發區
8.3.1 開發區介紹
8.3.2 莆田開發區著力打造「三型」園區
8.3.3 莆田開發區重點項目建設進展情況
8.3.4 莆田開發區多舉措構建和諧社會
8.4 泉州經濟開發區
8.4.1 開發區介紹
8.4.2 泉州開發區主要經濟指標增勢強勁
8.4.3 泉州開發區激發活力促發展
8.4.4 泉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推進大開發
8.5 漳州經濟開發區
8.5.1 開發區概況
8.5.2 漳州開發區裝備機械業高歌猛進
8.5.3 漳州開發區構築海西發展新架構
8.5.4 漳州開發區打造"三大新天地"
8.6 龍岩經濟開發區
8.6.1 開發區介紹
8.6.2 龍岩開發區加快項目發展
8.6.3 龍岩經濟開發區先行先試推進新發展
8.6.4 龍岩經濟技術開發區優惠的投資政策
福建地處中國東南沿海,與台灣隔海相望。福建是中國最早實施對外開放政策的省份之一。20多年來,福建經濟持續高速增長。GDP從1980年不足100億元人民幣,增加到2008年的1萬億元,增長速度居全國前列。
2006年,福建省實現生產總值7501.63億元,比上年增長13.4%。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885.23億元,增長2.5%;第二產業增加值3736.08億元,增長17.0%;第三產業增加值2880.32億元,增長12.6%。人均地區生產總值21152元,比上年增長12.7%。
2007年,福建省實現生產總值9075.16億元,比上年增長15.1%,是1995年以來增幅最大的一年。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040.58億元,增長4.3%;第二產業增加值4510.73億元,增長18.7%;第三產業增加值3523.85億元,增長13.6%。人均生產總值25424元,增長14.3%,首次跨越3000美元大關,比2000年翻了一番。
2008年,福建省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0823.11億元,比上年增長13.0%。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1157.75億元,增長4.8%;第二產業增加值5415.77億元,增長15.2%;第三產業增加值4249.59億元,增長12.1%。福建省以10823.11億元躋身「萬億GDP俱樂部」。截至2008年,全國已有13個省成為「萬億GDP俱樂部」成員。
在國家「4萬億」經濟刺激大背景下,為貫徹中央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的決策,福建2008年投資1200多億元,推進總投資9100多億元的500個重點項目建設,在這些項目中,又將重點建設77個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包括港口、鐵路、公路、機場、綜合交通樞紐、跨海通道等一大批基礎設施項目。
巨大的基建投資為福建的投資環境打下良好的基礎,在政府投資主導的同時,也需要社會資本的積極參與,這為各類相關企業在今後幾年裡提供了巨大的投資機會。
中投顧問2009-2012年中國福建省投資環境分析及前景預測報告
❿ 關於福建福州閩侯縣有什麼特色產業
種植橄欖,養魚苗業吧